高中生物《必修2》課后習題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_第1頁
高中生物《必修2》課后習題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_第2頁
高中生物《必修2》課后習題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_第3頁
高中生物《必修2》課后習題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_第4頁
高中生物《必修2》課后習題第2節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節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合格考達標練1.下列有關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A.達爾文認為,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機會多B.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不僅僅闡明了生物進化的原因,還揭示了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本質C.生存斗爭僅僅是指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對食物和空間的爭奪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不能解釋物種大爆發等現象答案A2.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不符合達爾文學說基本觀點的是()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礎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生物的新類型D.生物生活環境的改變使生物產生相應的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境答案D解析達爾文學說認為:遺傳使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原材料;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生物的新類型。3.以長頸鹿的進化為例說明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長頸鹿個體之間存在許多性狀差異,如頸和前肢的長短不同B.生物產生后代的數量往往超過生活環境所能承受的數量后,會引起生存斗爭C.頸和前肢較長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容易得到食物,從而得以生存并繁殖D.自然選擇是定向的,使長頸鹿個體朝著符合人類需要的方向發展答案D解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能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即變異→自然選擇→遺傳(使微小的有利變異逐代積累)。其中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是通過生存斗爭來實現的。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長頸鹿發展的方向應是適應環境,而不是符合人類需要。4.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很多河邊都生活著一種相貌十分丑陋的枯葉龜。該龜的背殼酷似一片枯葉,給很多小動物造成了“錯覺”。它行動十分緩慢,甚至長時間靜止不動,但是每當小魚、小蝦從它面前游過時,它能突然伸出頭來將其捕食。下面是對枯葉龜這一物種形成的解釋,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來看,下列解釋錯誤的是()A.枯葉龜在進化過程中曾出現過許多中間類型B.遺傳在該龜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C.進化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的中間類型均進化成了今天不同種類的龜D.枯葉龜的特征是長期適應亞馬孫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結果答案C解析枯葉龜在進化過程中會不斷發生變異,變異是不定向的,所以枯葉龜進化過程中會出現許多中間類型;一些不適應環境的不利變異個體會不斷地被淘汰,具有可遺傳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在自然環境的定向選擇作用下,被保留下來,所以枯葉龜在進化過程中許多中間類型被環境淘汰,現在的枯葉龜的特征都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5.在我國云南澄江發現的動物化石群約處于5.3億年前的寒武紀早期。該化石群有100多種60多個類群,如今大多已滅絕,其動物結構與現存動物結構差異很大,在此之前的地層中卻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動物種類在寒武紀早期“突然”出現的事實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觀點相矛盾的是()A.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長期進化的結果B.現代生物之間有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C.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D.生物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進化的答案A解析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觀點是:生物是由其祖先經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漸變論)。眾多的動物種類在寒武紀早期“突然”出現,不符合達爾文的“漸變論”觀點,綜上分析,A項符合題意。6.在北極的一個山脈中,狼在體格和生活習性上形成了不同的變種,其中一種狼的體重較輕,四肢發達且靈活,以獵鹿為主;另一種狼體重較重,足短而力強,常常攻擊羊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狼的性狀分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在生存斗爭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C.上述現象說明自然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來源不同,通過自然選擇進化成不同的類型答案C解析環境的定向選擇作用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即狼的性狀分歧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項正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進行著相互選擇,淘汰不利個體,篩選有利個體,B項正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C項錯誤;原始狼群由于食物來源不同,即自然選擇不同,進化成不同的類型,D項正確。7.下列有關遺傳問題的敘述,哪一項是達爾文所未能認識到的?()A.遺傳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B.遺傳的本質是遺傳信息的傳遞C.遺傳是指生物親子代之間性狀的相似性D.遺傳可以使微小的有利變異逐代積累答案B解析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達爾文還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8.在一塊馬鈴薯甲蟲成災的地里,噴了一種新的農藥后,約98%的甲蟲死了,約2%的甲蟲生存了下來,生存下來的原因是()A.有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的個體存在B.以前曾噴過某種農藥,對農藥有抵抗力C.約有2%的甲蟲未吃到沾有農藥的葉子D.生存下來的甲蟲是身強體壯的年輕個體答案A解析生存下來的甲蟲是因為基因突變產生了抗藥性,在新農藥的選擇下生存了下來;使用的是新農藥,生存下來的甲蟲與以前曾噴過某種農藥無關;本塊地全部噴灑了新農藥,甲蟲都會吃到沾有農藥的葉子;生存下來的甲蟲是具有抗新農藥的個體。9.如圖表示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長頸鹿進化歷程的解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所示的長頸鹿個體頸的長短不同,有的頸長,有的頸短,這種個體之間性狀上的差異稱為,這些差異是可的。

(2)圖2所示的現象叫作,此過程會由于而愈加激烈。

(3)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圖3所示的現象。。

(4)自然選擇是通過實現的。

(5)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達爾文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水平。

答案(1)變異遺傳(2)生存斗爭過度繁殖(3)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4)生存斗爭(5)個體解析(1)從圖1可以看出長頸鹿個體頸的長短不同,有的頸長,有的頸短,屬于生物的變異,是可遺傳變異。(2)圖2中由于變異,不同的長頸鹿吃到樹葉的機會不同,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生存斗爭,過度繁殖和食物的減少,生存斗爭會越來越激烈。(3)圖3中顯示出了自然選擇的結果,即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4)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5)達爾文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于個體水平,而現代進化理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等級考提升練10.1937年,某人把原產丹麥和德國的白三葉草移到瑞典栽培,這里的氣候比較寒冷。最初白三葉草莖、葉的單位面積產量很低,但經過若干年后,產量顯著提高。下列是對這一事實做出的解釋,其中不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是()A.不耐寒的個體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個體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葉草在生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D.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答案C解析白三葉草本身存在抗寒個體的變異類型,環境(氣候比較寒冷)使抗寒個體得以生存并繁衍,從而使耐寒基因在后代中積累并加強。不耐寒的個體在與無機環境的斗爭中被自然淘汰。白三葉草對新的環境的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B、D三項正確,C項錯誤。11.(多選)抗生素是一種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藥物,是一些疾病的“克星”,被稱為“靈丹妙藥”。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和誤用,在殺滅細菌的同時,也起到了篩選耐藥細菌的作用;耐藥細菌不斷繁殖,久而久之,耐藥細菌就會越來越多,形成“超級細菌”,使抗生素失去治療效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超級細菌”的形成是在抗生素誘變下產生了抗藥性的變異,這種變異屬于基因突變B.抗生素在超級細菌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用,使細菌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C.合理使用抗生素不僅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炎癥,還能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有較好的療效D.提倡合理、謹慎、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停止過度使用和濫用抗生素類藥物答案AC解析細菌的抗藥性變異不是由于使用抗生素而產生的,細菌的抗藥性變異應該發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A項錯誤;抗生素在超級細菌進化過程中起到了選擇的作用,使細菌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B項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只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炎癥,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沒有療效,C項錯誤;為預防和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我們要合理、謹慎、負責任地使用抗生素類藥物,不能過度使用和濫用抗生素類藥物,D項正確。12.(多選)鳥蛋的形狀和顏色多種多樣。例如在平地生活的鴕鳥蛋幾乎呈正圓形,而崖海鴉的蛋往往一端十分尖銳。以洞穴為巢的貓頭鷹或翠鳥通常生白色的蛋,在曠野做巢的鳥一般生花斑蛋。對以上現象分析正確的是()A.不同的生存環境對鳥蛋的顏色和形狀進行選擇的方向會不同B.尖銳的蛋可以防止滾落峭壁,蛋上的花斑便于藏匿偽裝C.鳥蛋的顏色和形狀可能因產卵地點及需要偽裝的程度出現一定差異D.鳥蛋的顏色和形狀不同是鳥類所處環境長期誘導產生突變的結果答案ABC解析由題干信息分析可知,環境對鳥蛋的顏色和形狀存在著長期的自然選擇,不同的生存環境對鳥蛋的顏色和形狀進行選擇的方向會不同,選擇的結果是適者生存,A項正確;尖銳的蛋可以防止滾落峭壁,蛋上的花斑便于藏匿偽裝,B項正確;并非所有的鳥蛋都呈同種形狀或顏色,蛋的顏色和形狀可能因產卵地點以及需要偽裝的程度而有差異,C項正確;鳥蛋的顏色和形狀不同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是鳥類所處環境長期誘導產生突變的結果,D項錯誤。13.水虱是一種小型水生動物,用它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以下問題。(1)實驗結果表明,多數水虱生活的最適溫度為。有些水虱能在20℃的環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的環境中生活,這表明水虱個體間存在,從而體現出生物的變異是的。

(2)溫度的改變對水虱起到了作用,而這種作用是的。

(3)將20℃環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8℃環境中,將致其死亡;同理,將28℃環境中生活的水虱移入20℃環境中也會死亡。這說明當環境變化時,如果生物體缺少,就會被環境所淘汰。

答案(1)25℃各種變異類型不定向(2)選擇定向(3)適應環境的變異解析(1)大多數水虱個體能在25℃的環境中生存,這一現象說明多數水虱生活的最適溫度為25℃;有些水虱能在20℃的環境中生活,有些水虱能在28℃的環境中生活,這表明水虱個體間存在多種不同的變異類型,從而體現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2)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溫度的改變對水虱起了選擇作用,而這種作用是定向的。(3)能在20℃環境中生存的個體是適應20℃溫度環境的個體,而能在28℃環境下生存的個體是適應28℃溫度環境的個體;如再把20℃水溫試管中的個體移入28℃水溫的試管中,或把28℃水溫的試管中的個體移入20℃水溫的試管中,結果水虱全部死亡,這說明當環境條件改變時,原本生存的個體中因缺少適應新環境的變異而被淘汰。14.甲蟲的幼蟲期以農作物葉為食,破壞力極強,可使用某種殺蟲劑進行防治。開始使用時,對甲蟲的防治效果顯著,但隨著繼續使用,甲蟲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甲蟲種群中個體抗藥性的,體現了生物的變異是的;殺蟲劑的使用對甲蟲起到了作用。

(2)甲蟲與殺蟲劑之間的關系叫。在害蟲進化過程中,屬于有利變異的是具有的個體。

(3)如圖是甲蟲在使用殺蟲劑之后的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具有抗藥性的害蟲是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