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1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2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3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4頁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鏡》章節檢測卷帶答案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選擇題1.下列關于聲音和光現象,說法錯誤的是()A.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它發出聲音的響度太小C.當某人向平面鏡走近時,像的大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D.在河岸邊看到“魚在云中游”的奇景,“魚”和“云”分別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2.下列光學現象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A.圖甲中,漫反射的光線雜亂無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圖乙中,木工師傅觀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是利用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C.圖丙中,鋼筆“錯位”了是因為光的反射D.圖丁表示太陽光經過三棱鏡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況3.下列關于物理知識分析描述正確的是()A.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B.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說明音調和振幅有關D.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說明了次聲波可以傳遞能量4.如圖所示為某款數碼相機的成像原理,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拍照時,將鏡頭對準景物,相機通過自動調節,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遠離景物B.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靠近景物C.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實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縮小的像5.小明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某次實驗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成像原理與投影儀的成像原理相同B.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處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呈現倒立、放大的像C.只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處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D.若將蠟燭從光具座30cm刻度處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時,燭焰所成的像將逐漸變大6.如圖甲是貓追老鼠的畫面,小明把一個裝有水的圓柱形大玻璃杯放在畫前,驚奇發現透過水杯看到漫畫中的老鼠變“胖”了,還掉頭奔向貓,如圖乙所示,關于此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A.透過水杯看到變“胖”的老鼠是虛像B.裝水圓柱形玻璃杯相當于一個凹透鏡C.將水杯逐漸靠近畫面,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終是掉頭的D.將畫面離水杯遠一些,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會變“瘦”一些7.下列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A.日食和月食B.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處“彎折”了C.水中的倒影D.雨后的彩虹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調節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現清晰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凸透鏡的焦距可能為14cmB.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若將蠟燭放于光具座40cm處,移動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蠟燭和光屏不動,將凸透鏡移到40cm處,光屏上可出現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實像二、填空題9.圖中是利用f=cm的凸透鏡在研究成像規律時物距與像距變化關系的圖象。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15cm處,會得到一個的像(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10.如圖:這是一款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通過攝像鏡頭來捕捉人臉信息.該攝像鏡頭相當于透鏡,所成的是(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填“實”或“虛”);若鏡頭的焦距為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臉到鏡頭的距離應大于cm.11.眼睛是靠調節的平凸程度來改變焦距而獲得清晰的像;而照相機和物體的距離一定時靠改變來獲得清晰的像的.12.紙幣或商標通常用熒光物質做防偽標志,在紫外線照射下可識別這些標志,這是因為紫外線可以使熒光物質.醫院的手術室、病房,常用紫外線燈.適當的紫外線照射對于生長和身體健康都有好處.13.“老花眼”所佩戴眼鏡的鏡片應為透鏡.(選填“凸”或“凹”)14.若用鏡頭焦距為f的照相機拍照,被拍景物到鏡頭的距離應2f(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取景范圍變大一些,則照相機鏡頭距景物的距離應(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則鏡頭應向(選填“外伸”或“里縮”三、作圖題15.完成圖(1)(2)的光路圖,圖(3)中,S為點光源,畫出S經平面鏡反射且反射光線經過P點的光路圖。四、實驗探究題1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不動,移動蠟燭和光屏至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1)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2)將蠟燭移到30cm刻度線處,燭焰所成的像是(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該原理工作的;(3)某次實驗時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眼鏡鏡片,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了。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后,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則該鏡片是(填“凸透鏡”或“凹透鏡”),可用于矯正(填“近視眼”或“遠視眼”);(4)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這時需要(填“向上”或“向下”)調節透鏡;(5)在(2)實驗基礎上,蠟燭和光屏不動,換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若光屏位置不動,適當(填“向左”或“向右”)移動蠟燭可以使像變清晰。17.小張在用焦距為10.0cm的凸透鏡來探究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如圖所示,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接著小張用不透光的紙板遮擋住凸透鏡的上半邊,然后前后移動光屏,他(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完整的像。實驗中,小張還發現光屏上出現的像只有中間清晰,兩側卻較模糊,他只是將凸透鏡適當(選填“左右調整”“上下調整”或“扭轉一定角度”),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解答】A、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超聲波能傳遞能量,A不符合題意;

B、我們無法聽到蝴蝶飛過的聲音,是因為它發出聲音的頻率低于20Hz,是次聲波,B不符合題意;

C、當某人向平面鏡走近時,像的大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C不符合題意;

D、在河岸邊看到“魚在云中游”的奇景,“魚”光是折射,“云”是光反射形成的,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痉治觥緼、超聲波不僅具有能量還能傳遞能量;B、人耳聽不見的聲音:超聲波、次聲波;C、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關于鏡面成軸對稱圖形;D、從空氣中看到水下物體的像是水下物體的光射到水面發生折射形成的,從空氣中看到水上物體的像是水上物體的光射到水面發生反射形成的。2.【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要知道光在發生反射時,要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及應用.

小孔成像的特點,是倒立的實像.

要了解光的白光經過三棱鏡發生色散時,紫色光線偏折程度最大紅色光線偏折程度最?。窘獯稹繄Da中雖然發生了漫反射,但每條光線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A錯誤.

圖b中木工師傅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來檢測木板是否光滑平整.所以B正確.

圖c中小孔成的像是實像,所以C錯誤.

圖d中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散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應最大,所以D錯誤.

故選B.【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現象中的光的反射、色散以及直線傳播,考查得很全面.3.【答案】A【解析】【解答】A.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目鏡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起放大鏡的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虛像,A符合題意;B.光在直線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后面光照不到的區域形成影子,所以,陽光照在云上,云底下會形成陰影區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不符合題意;C.由于玻璃瓶中裝有水的多少不同,在敲擊時玻璃瓶的振動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動快,振動的快慢影響聲音的音調,即音調與振動頻率有關,C不符合題意;D.次聲波預報儀可以預報臺風和地震活動等,說明次聲波可以傳遞信息,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分析】顯微鏡是由物鏡和目鏡組成,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望遠鏡;聲音不僅可以傳播能量,例如聲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傳遞信息,例如聽收音機、聽老師講課;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對應的是光的直線傳播。4.【答案】D【解析】【解答】解:(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用照相機給景物照相時,景物離鏡頭的距離u和鏡頭焦距f的關系是u>2f.在膠片上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故C錯誤,D正確;(2)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因此為拍攝到更大的像應將鏡頭靠近景物,為擴大拍攝范圍應將鏡頭遠離景物,故AB錯誤.故選D.【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是照相機;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5.【答案】A【解析】【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像距大于物距,則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其應用是投影儀,故A正確;B.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處時,此時物體在一倍焦距內,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虛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B錯誤;C.只將蠟燭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處時,物體在一倍焦距上,音叉不成像,故C錯誤;D.若將蠟燭從光具座30cm刻度處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時,根據“物遠相近小”的規律可知,物距變大,像距變小,像變小,故D錯誤。故選A。

【分析】A.比較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從而確定成像的特點和應用;

BC.比較物距和焦距大小,從而確定成像特點和應用;

D.根據“物近像遠大,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判斷。6.【答案】D【解析】【解答】A.此時的水杯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小明看到老鼠變胖,還掉頭奔向貓,說明此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A錯誤

B.裝水圓柱形玻璃杯中間厚,邊緣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故B錯誤

C.將水杯逐漸靠近畫面,物距變小,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可能是正立的,故C錯誤

D.將畫面離水杯遠一些,物距變大,像會變小,透過水杯看到的老鼠會變“瘦”一些,故D正確

故選擇D

【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分三種情況,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實像,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虛像,在成實像的過程中物距越大像越小7.【答案】C【解析】【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現象,知道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現象,知道水底看起來比實際的要淺、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現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了解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由于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所以把白光折射分成各種色光.彩虹就屬于色散現象.

【解答】日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日月食都是由于太陽、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線上,若月亮在中間擋住太陽光便為日食;若地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則為月食.所以A說法不符合題意.

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處“彎折”了,是因為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所以B不符合題意.

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所以C符合題意.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平時要注意各個現象的形成原因,同時還考查了光的色散,知道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8.【答案】D9.【答案】10;放大【解析】【解答】解:(1)由圖知,當物距為20cm時,像距也為20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此時像距與物距相等;因此2f=20cm,則f=10cm;(2)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前15cm處,此時物距u=15cm,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故答案為:10;放大?!痉治觥拷Y合u-v圖像,利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分析解答.物體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質應用舉例u>2ff<v<2f像、物異側縮小倒立實像照相機u=2fv=2f像、物異側等大倒立實像測焦距f<u<2fv>2f像、物異側放大倒立實像幻燈機

投影儀10.【答案】凸;縮小;實;20【解析】【解答】解: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凸透鏡,鏡頭的焦距是10cm,人的臉距離凸透鏡大于20cm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答案為:凸;縮??;實;20.【分析】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頭.11.【答案】晶狀體;鏡頭到膠片的距離【解析】【解答】解:人的眼睛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節,當晶狀體的曲度變大,焦距變短,反之亦然;而照相機的鏡頭是用玻璃做成的,其曲度不能調節,一般是通過調節像距,即靠改變鏡頭到膠片的距離使像變得更清晰.故答案為:晶狀體;鏡頭到膠片的距離.【分析】要解答本題需掌握:人眼成像和照相機成像的不同之處,人眼是通過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即焦距,來使遠近不同的物體在視網膜上呈現清晰的像,而照相機是焦距不變,改變像距,使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像變清晰.12.【答案】發光;消毒;骨骼【解析】【解答】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