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時空坐標1.古代農業發展的主線是小農經濟的產生與鞏固,包括土地制度的變遷、耕作方式的演進、水利設施的修建等,以家庭為單位、精耕細作是其突出特征。2.古代手工業主要有官營、民營、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其中紡織、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業,以絲綢、瓷器為代表的手工業產品遠銷海外。主要線索3.古代商業發展包括市場形成、市場管理、貨幣演變、內外貿易、城市商業功能發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場貿易管理是核心內容,時空限制經歷了一個由嚴格到寬松的過程。4.古代的經濟政策以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變法,貫穿于封建社會始終,后者僅實行于明清兩朝,二者均是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發展緩慢的重要因素。第1課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1.掌握古代中國農業耕作方式的演變過程,知道幾種主要的農業工具和主要的水利工程,理解小農經濟的特點。2.掌握古代中國土地制度的構成,認識土地兼并現象的根源和危害。3.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培養珍惜土地的意識和關注農民的情懷。內容索引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基礎認知
學習思考一、“神農”的傳說1.農業的起源(1)區域:
流域和
流域,形成了規模性的農耕經濟。(2)農作物:
和
。(3)傳說:神農氏殖嘉谷,創制
,教民耕作。(4)史證:許多新石器時代的遺存,反映了先民們的農耕實踐。2.農業的地位(1)
是最基本的經濟形式,支撐著中國古代的社會生產和生活。(2)農業經濟的發展是中國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礎。思維點撥長江黃河粟水稻耒耜農耕圖解識記思維點撥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黃河流域以種植粟為主,長江流域則以水稻為主要作物。古代中國以農立國、自成體系,農耕文明曾長期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圖解識記中國古代農業的演變階段時間表現刀耕火種原始社會、商周時期人們利用“火耕”手段拓荒營田鐵犁牛耕春秋戰國_________耕作方式形成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_____農具的數量大大超過前代;出現播種工具_____;東漢時,某些地方出現了較輕便的__________唐代出現結構更為完備的_______二、從“刀耕火種”到“以牛田”1.歷程鐵犁牛耕鐵制耬車一牛挽犁曲轅犁2.評價(1)積極:農耕技術的改進,促使農產品畝產量逐漸提高,推動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2)局限:中國傳統農業以
個體經營為主,農耕技術難以實現進一步的革命性的發展。概念闡釋易混易錯小農戶思維深化概念闡釋精耕細作(1)含義:指的是傳統農業的一個綜合技術體系。(2)基礎: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3)目標: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率。(4)作用:改變了農業環境,提高了土地生產率。易混易錯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現,而是曲轅犁的發明,因為曲轅犁可以調節犁耕的深淺,能適應各種土地的精耕細作。思維深化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斷改良的生產工具、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之一。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這種“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又一特點。三、貧者無立錐之地1.土地制度(1)商周時期:實行井田制,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公有,實際歸國王所有。(2)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
。(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
。①內容:國家授田給農民,農民承擔賦役。②破壞:貴族官僚地主利用各種特權把公田據為己有,農民被迫出賣土地,破產逃亡。土地私有制均田制2.土地兼并(1)根本原因:封建
的存在。(2)表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過
剝削農民;貴族、官僚及豪強霸占良田,土地高度集中。(3)影響:導致農耕生產秩序的嚴重破壞,無數小農破產,社會動蕩不安。土地私有制地租四、沉重的賦稅和力役1.賦稅(1)目的:古代國家通過征收賦稅剝削農業生產者,為政府的
提供物質保障。(2)標準:各個朝代征收賦稅的比率和數額有所不同,秦始皇時代,曾經征收“泰半之賦”。(3)形式:
和人頭稅,還有很多雜稅以及各種附加稅和臨時性的征收。(4)結果:賦稅征收使農民承受著沉重的負擔,
成為專制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財政支出田畝稅賦稅2.徭役(1)基本含義:古代王朝強制民眾承擔的無償勞動。(2)積極作用:使許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營造。(3)消極作用:使大批農耕勞動者被迫長期離開土地。3.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由此引發的社會動亂,往往成為王朝覆滅和社會經濟文化凋殘的直接原因。思維點撥思維點撥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使農民遭受沉重的壓迫。土地過度集中導致耕者無其田,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五、大禹和他的繼承人1.水利事業的發展(1)遠古:大禹平息洪水危害,發展了以灌溉為主的水利建設。(2)戰國時期:
工程和
工程都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3)漢代:關中地區灌溉渠道規劃合理,農民創造了“
”;
成功治理黃河等。都江堰鄭國渠井渠王景2.灌溉工具的進步(1)隋唐五代時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車作為提水灌溉工具,長江流域發明
以引低處水灌溉高處農田。(2)宋代的
利用水力為動力灌溉。(3)明清時期出現了風力水車。思維深化高轉筒車水轉翻車思維深化對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兩點認識(1)水利是中國傳統農業發展的命脈,它主要用于農田灌溉、減輕旱澇災害等。(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進步,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水平。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題一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1.耕作方式史料一荊、揚南有桂林之饒,內有江湖之利,左陵陽之金,右蜀、漢之材,伐木而樹谷,燔萊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廣而饒財。——《鹽鐵論》[史料解讀]劃線句子的意思是伐掉樹木就能種莊稼,燒掉野草就能播種,用火燒荒種地,用水來除草,說明當時的耕作方式是原始的刀耕火種,反映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
[問題思考]史料一反映了怎樣的一種經濟形態?有何影響?提示經濟形態: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影響:在這種經濟形態下,人們不得不經常遷徙,生活十分艱苦;這種耕作方式也嚴重破壞環境。提示史料二
春秋戰國時期的鐵器鐵鋤
鐵犁
鐵鐮[史料解讀]這組圖片一方面說明農具的材質已經為鐵制;另一方面鐵鋤、鐵犁、鐵鐮的功能分別為松土、耕作、收獲,這表明農具種類比較齊全,反映出鐵農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問題思考]史料二反映了怎樣的經濟現象?分析這一現象對當時社會經濟產生的影響。提示
現象:反映了鐵農具的使用。影響: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產生。提示2.土地制度的演變史料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賣。秦商鞅開阡陌,廢井田,遂得賣買。又戰得甲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隸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畝為畔,無復限制矣。秦法規定: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史料解讀]由史料劃線信息“開阡陌”“廢井田”“土地可以自由買賣”可知商鞅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由“遂得賣買”“兼并之患自此起”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問題思考]據史料指出秦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后果?后世統治階級又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提示變化:從井田制過渡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后果:土地兼并。措施:改革田制,緩和社會矛盾。提示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1)經濟格局:起源于多個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地域特征。(2)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3)經營方式: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4)耕作方式:鐵犁牛耕是我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時期出現,戰國時期推廣,唐朝出現的曲轅犁,標志著犁耕技術走向成熟。史論總結(5)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會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種形式并存。(6)地位和影響:中國古代農業經濟是形成中國古代文明的基礎。封建社會后期日益阻礙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主題二古代農業經營方式——小農經濟1.小農經濟的特點史料
農夫蚤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纴,多治麻絲葛緒、綑布
,此其分事也。——《墨子·非樂上》[史料解讀]史料中農夫“耕稼樹藝”,婦人“紡績織纴”表明男女在生產中分工不同,由此反映出該經營模式為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問題思考]史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怎樣的生產方式,其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突出的特點?提示方式: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根本原因: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漸推廣,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提示2.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史料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西漢]晁錯《論貴粟疏》[史料解讀]劃線信息說明耕作方式、自然災害、政府政策都影響著小農經濟的發展。[問題思考]根據史料,指出影響古代中國小農經濟穩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賦稅沉重;自然災害;生活負擔重;高利貸盤剝。提示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產工具的改進和使用,如鐵器、牛耕的普及。②農民自身的因素: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生產積極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農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持小農經濟。史論總結(2)不利因素①自耕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自耕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古代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水平,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③封建政府統治腐朽、剝削沉重及社會動蕩。深化提升全面認識小農經濟1.含義:小農經濟以一家一戶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繳納賦稅。2.特點(1)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精耕細作,具有分散性。(2)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的基本生產模式。(3)生產主要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繳納賦稅,自給自足,具有封閉性。(4)生產規模小、水平低,具有落后性,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等特點。3.影響(1)積極影響①自給自足,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推動中國精耕細作農業的發展,是中國古代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②在封建社會形成和發展時期,基本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2)消極影響①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封閉性、保守性等特點,使人們形成了“安土重遷”的思想,這一思想阻礙了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②在明清時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影響了中國從古代社會向近代社會的轉型。鞏固練習
隨堂反饋1.(2018·南充高一檢測)1976年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出土了大量銅鋤、銅刀、銅斧、銅鐮、銅錘等工具,其年代鑒定為公元前16世紀前后,這一考古發現表明
A.夏朝對甘肅地區的有效統治B.商朝農業生產普遍使用銅器C.西周手工業生產已分工細密D.先秦時期已經使用銅制農具答案12345√解析據材料“公元前16世紀前后”“出土了大量銅鋤、銅刀、銅斧、銅鐮、銅錘等工具”可知先秦時期已經使用銅制農具,故D項正確。解析解析漢代牛耕技術的演進,從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人的數量減少,農業耕作效率提高,故C項正確。2.下圖是關于漢代牛耕技術演進的部分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犁耕技術發生革命性變革 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農耕生產效率提高 D.耦犁不適合小農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安全生產風險
- 股權激勵居間合同范例
- 糖尿病的臨床護理途徑
- 商鋪轉讓居間協議樣本
- 跨行業攜手!房地產行業協會與科技企業簽訂創新合同合作
- 2024珠海市南方愛迪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等職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北航空管理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互聯網技術服務框架合同
- 2025年4月日歷表(含農歷-周數-方便記事備忘)
- 中國非遺文化魚燈介紹2
- 2024銀行從業資格個人貸款教材
- 2025年中國稀土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T∕HGJ 12400-2021 石油化工儀表線纜選型設計標準
- 康復科等級醫院評審匯報材料
- 助理社會工作師考試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試卷與參考答案(2025年)
- 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3D數字游戲藝術項目-樣題
- 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詳細解讀課件
- 汞中毒課件教學課件
- 《河南省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試卷全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