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臨床藥理復習題及答案
臨床藥理
第二部分名詞解釋
1.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指任何在人體(病人或健康志愿者)進行藥物的系統性研究,以證實或揭示試驗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及/或試驗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目的是確定試驗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
2.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指向受試者告知一項試驗的各方面情況后,受試者自愿確認其同意參加該項臨床試驗的過程,須以簽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書作為文件證明。
3.監查員(Monitor):由申辦者任命并對申辦者負責的具備相關知識的人員,其任務是監查和報告試驗的進行情況和核實數據。
4.病例報告表(CaseReportForm,CRF):指按試驗方案所規定設計的一種文件,用以記錄每一名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的數據。
5.多中心臨床試驗(multicenterclinicaltrial):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試驗方案在不同地點和單位同時進行的臨床試驗。各中心同期開始與結束試驗。多中心試驗由一位主要研究者總負責,并作為臨床試驗各中心間的協調研究者。
6.臨床試驗標準操作規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有效地實施和完成某一臨床試驗中每項工作所擬定的標準和詳細的書面規程。
第三部分簡答題
一、臨床藥理學的任務有哪些?
臨床藥理學學科任務1.教學與培訓2.新藥臨床研究與評價3.市場藥物的再評價4.藥物不良反應監察5.
臨床藥理服務6.技術與咨詢服務
二、何謂臨床藥理學?
臨床藥理學(clinica1pharmacology)是以人體為對象,研究藥物與機體(包括人體和病原體)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這種相互作用包括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和機體對藥物的作用。臨床藥理學既是藥理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臨床藥理學涉及到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藥學的研究領域,是一門具有廣泛學科交叉特點的橋梁學科。臨床藥理學以藥理學和臨床醫學為基礎,其范圍涉及臨床用藥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包括臨床藥效學、臨床藥動學、新藥臨床試驗、臨床療效評價、不良反應監測、藥物相互作用以及病原體對藥物的耐藥性等方面。
三、何謂確定性變異?
指年齡、體重、體表面積、性別、種族、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疾病狀況,以及用藥史、合并用藥、吸煙和飲酒等對藥物處置的影響,這些因素又稱固定效應(fixedeffects)。
四、何謂隨機性變異?
包括個體間和個體自身變異,指不同病人間、不同實驗者、實驗方法和病人自身隨時間的變異,這些變異又稱隨機效應(randomeffects)。
五、何謂混合效應模型?
確定性變異通過固定效應模型估算,隨機性變異由統計學模型確定,將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統一考察,即為混合效應模型。
六、群體藥代動力學在臨床的應用?
群體藥代動力學(PopulationPharmacokinetics,PPK)即藥物代謝動力學的群體分析法,是應用藥物代謝動力學基本原理結合統計學方法研究某一群體藥物代謝動力學參數的分布特征,即群體典型患者的藥物代謝動力學和群體中存在的變異性。
在臨床的應用:1.治療藥物監測2.優化個體化給藥方案3.特殊病人群體分析4.生物利用度研究5.合并用藥的定量化研究6.新藥的臨床評價
七、治療藥物監測(TDM)?
治療藥物監測(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簡稱TDM)它是在藥代動力學原理指導下,應用先進的分析技術,通過測定血液或其它體液中的藥物濃度,從而用于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達到提高療效,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目的。同時,它也為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以及病人是否遵醫囑用藥提供重要依據
八、治療藥物監測的臨床意義
(一)個體化給藥
人體對藥物的反應存在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在使用教科書或藥品說明書推薦的平均劑量后,并非所有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對有些病人無效,而對另一些病人則可能出現了毒性反應。不同的病人對劑量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氫氯噻嗪、利血平、胍乙啶等抗高血壓藥的每日劑量在不同病人相差4~50倍。由于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治療用藥必須遵循“個體化”原則,即所用劑量必須因人而異。只有針對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給藥方案,才能使藥物治療安全有效
(二)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
測定血漿藥物濃度可為藥物過量中毒的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依據,特別是對一些只靠臨床觀察不易確診的病例更是必要。
(三)判斷病人用藥的依從性
所謂依從性是指病人是否遵醫囑用藥。在臨床上有時藥物治療效果差并非由于治療方案不當所致,而是由于病人未按醫囑用藥。通過治療藥物監測可及時發現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是否停藥、減量或超量用藥,進而說服病人應按醫囑用藥。
九、下面哪種關系密切?
1、藥物作用強度與血藥濃度的關系。2、藥物作用強度與劑量之間的關系。
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間接反映了藥物在受體部位的濃度。藥理作用與血藥濃度相關性強于與每日總劑量的相關性。
十、根據血藥濃度與藥效的關系,可將血藥濃度劃分為哪三個范圍?
根據血藥濃度與藥效的關系,可將血藥濃度劃分為三個范圍:無效范圍、治療范圍與中毒范圍
十一、何謂治療范圍、中毒范圍?
治療范圍又稱有效血藥濃度范圍,是指最小有效濃度(minimumeffectconcentration,MEC)與最大耐受濃度(maximumtoleratedconcentration,MTC)之間的范圍。代表一個產生預期臨床反應概率高而出現嚴重毒性反應概率低的藥物濃度范圍。
等于或大于最大耐受濃度的范圍稱為中毒范圍。
十二、舉例說明不需進行治療藥物監測的情況有哪些?
在臨床上并非所有藥物都需進行治療藥物監測。當藥物本身具有快速而簡便的效應指標時就可不必進行血藥濃度測定。例如,抗高血壓藥,血壓值是快速而簡便的藥效指標,測定血壓下降的程度,就可知道藥物作用強弱并能對劑量進行調整。同樣,利尿藥(以體重為藥效指標)、口服抗凝血藥(以凝血酶原時間為藥效指標)或降血糖藥(以血糖為藥效指標)等都不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對于毒性小且有效治療濃度范圍很大的藥物,亦無需進行血藥濃度測定。
十三、哪些情況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
(一)治療指數低的藥物(二)具有非線性動力學特征的藥物
(三)治療作用與毒性反應難以區分(四)肝腎心功能不全(五)合并用藥
十四、舉出治療指數低藥物的例子。
如地高辛、奎尼丁、普魯卡因胺、氨茶堿、氨基苷類抗生素、抗癲癇藥、甲氨喋呤等。
十五、何謂具有非線性動力學特征的藥物?
此類藥物在體內的消除能力有一定限度,即體內消除藥物的能力易為藥物用量所飽和。當出現飽和限速時,劑量稍有增加其血藥濃度可超比例的增加,半衰期也隨著劑量增加而延長,藥物易在體內蓄積而發生中毒。如苯妥英鈉、水楊酸類、茶堿、保泰松等。
十六、舉例說明藥物治療監測(TDM)在治療作用與毒性反應難以區分時的應用。
某些藥物隨治療目的不同,所需有效血藥濃度將發生改變。地高辛對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治療作用,但它也可以引起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毒性反應。測定血漿藥物濃度有助于區分該心律失常是由于用藥劑量不足或用藥過量所致。據文獻報道,有兩例心房纖顫病人,服用常量地高辛后,心室率仍不減慢。經血藥濃度測定發現一人血藥濃度為2.9ng/ml,已達到中毒濃度;另一人的血藥濃度僅為0.7ng/ml,低于有效血濃度。前一個病人減量,避免了毒性進一步加劇,后一個病人增加劑量,心室律得以控制。
十七、解釋肝腎心功能不全病人需進行藥物治療監測(TDM)的理由。
肝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使用經肝代謝的藥物(利多卡因、茶堿等)消除變慢,血漿中藥物結合蛋白減少。腎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人,使用經腎排泄的藥物(氨基苷類抗生素等)排泄減少。在這些情況下常需通過測定血藥濃度進而對劑量進行反饋調整
十八、試說明在某些合并用藥時需進行藥物治療監測(TDM)的理由。
合并用藥常致藥物相互作用而使藥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發生改變,可通過測定血藥濃度對劑量進行調整。例如奎尼丁與地高辛合用可使地高辛的血藥濃度增加2.5倍,應減少地高辛給藥劑量以避免藥物中毒。長期合并使用肝藥酶誘導劑或抑制劑時,導致藥物代謝改變,亦可使血藥濃度降低或升高。
十九、下列那種藥物通常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監測(TDM)?
苯妥英那、苯巴比妥、丙戊酸鈉、乙琥胺、卡馬亞平、硝苯地平
硝苯地平
二十一、影響血藥濃度與藥效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治療藥物監測中的理論基礎是血藥濃度與藥效直接相關。但應指出,許多因素如活性代謝物、手性藥物對映體、效應器官對藥物的反應性等均可影響血藥濃度與藥效之間的相關性。由于有上述復雜因素的存在,對測得的血藥濃度結果作解釋時必須慎重。
二十二、舉例說明靶器官對藥物的反應性的情況有那些?
在評價血藥濃度時必須重視靶器官(效應器官)對藥物反應性的影響。疾病的病理過程或某些治療措施能夠改變靶器官對藥物的反應性。這時,即使血藥濃度相同,也能可引起不同的藥理效應。例如低血鉀、高血鈣、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心肌缺血等因素均能增強心肌對地高辛的敏感性。此時,地高辛的血漿濃度雖在治療范圍之1-酸性糖蛋白結合。因此,在炎癥狀態時這些藥物的血漿總濃度增高,這是由于血漿中結合型藥物(無藥理活性)濃度增高,而游離型藥物(有藥理活性)濃度并不增加。1-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許多堿性藥物如利多卡因、丙吡胺等主要與例如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膽堿酯酶抑制劑、利血平以及抗癌藥等。炎癥時血漿中
二十四、血藥濃度測定方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特異性
特異性(specificity)即專一性,是指所建立的方法必須證明所測定的物質是原形藥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謝物,內源性物質和相應的代謝物不得干擾樣品的分析。
2.線性范圍和標準曲線
線性(linearity)是指所測定物質與響應間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用回歸分析方法(如用加權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回歸方程來評價。標準曲線高低濃度范圍為線性范圍,在線性范圍對含藥生物樣品在室溫、冰凍和凍融條件下進行穩定性考查。
7.方法學質控
在測定血漿或其它生物樣品中藥物濃度時應進行質量控制:
(1)分析方法基本建立后,應由項目負責人提出未知濃度樣品管(5~10個),用單盲法具體方法研究者盲)考查其方法的可靠法。
(2)在每批樣品測定時應同時制備低、中、高3份質控(標準濃度)管或制備標準曲線。
二十五、進行治療藥物監測(TDM)時,采血時間與方法如何確定?
1.多次給藥時應在達穩態濃度時采血一般需4~5個半衰期,以便考查與設定的安全有效血藥濃度(目標濃度)的符合程度。若改變給藥方案,采血時間也應重新等待4~5個半衰期。
對于毒性大的藥物也可考慮在連續給藥后2個半衰期采血,根據此次血藥濃度可對劑量進行必要的調整,以避免藥物中毒。對于因藥酶誘導而改變自身代謝的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在改變給藥劑量后應等待2~4周再采血,以避免血藥濃度出現偏高或偏低的誤差。
2.用于設計給藥方案時應按方法不同的要求,在設定的時間采血。
3.當懷疑病人出現藥物中毒時可在任意時間采血。
4..應考慮對峰谷血藥濃度的測定對于半衰期短的藥物如慶大霉素(t1/2=2.5h)等,最好知道峰谷濃度。在給藥后不久(例如靜脈注射后15分鐘)采血一次,以測峰濃度。下次給藥前再采血一次,以測谷濃度。以考證血藥濃度波動是否在有效無毒范圍之內。對于半衰期長的藥物如環孢素(t1/2=27h)等,最好知道谷濃度。在下次給藥前采血一次,以考證血藥濃度水平是否在有效濃度之下。
二十六、血藥濃度測定有哪些方法?
血藥濃度測定大致有三種方法,即免疫學方法,光譜學方法與色譜學方法。由于光譜學方法的靈敏度低,專一性差,已很少單獨使用,常與色譜學方法結合使用。
二十七、堿的t1/2為8小時,某哮喘病人口服茶堿,每8小時一次,每次100mg,兩天后在服藥前采血(谷
濃度),測得血藥濃度4.0mg/ml,茶堿的有效濃度最低值一般為7mg/ml,求算該病人的調整劑量?解:茶堿的t1/2為7.7小時,兩天后已達穩態。茶堿的有效濃度最低值一般為7mg/ml,因此設C’=8mg/ml,原劑量D=100×3,測得血藥濃度C=4.0mg/ml。代入下式得:
若按每日3次給藥,則每次劑量為200mg。即每次劑量由原100mg,調整為每次劑量200mg。
二十八、試述新藥的概念
新藥(newdrug)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藥品。已生產的藥品改變劑型、改變給藥途徑、增加新的適應證或制成新的復方制劑,亦按新藥管理。
二十九、試述新藥的分類原則。
(1)新藥的類別要是從藥政管理角度劃分,以便于新藥的研究和審批,而不完全從藥物的藥理作用角度考慮。對每類藥品都相應規定必須進行的研究項目和審批必須申報的資料。
(2)對每類新藥,要求呈報相應別的資料,必須能夠保證該類藥品的安全與有效。而不能僅僅為了簡化手續或減少人財物的消耗而忽視新藥研究的質量并進而影響到新藥的評價。
(3)屬于同一類別的新藥,原則上應該具備相似的條件,即它們所需要研究的項目和審批時必須提供的資料是相同的或大部分是相同的。
(4)新藥的類別中,盡可能包含各種類的新藥,以便于研究者對號入座,正確地執行國家關于新藥的規定。
三十、新藥研究基本要求
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SFDA)局批準
⒉符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的有關規定。
⒊臨床研究的病例數應符合統計學要求。
4.在SDA確定的藥品臨床研究基地中選擇臨床研究負責和承擔單位
⒌臨床研究單位應了解和熟悉試驗用藥的作用和安全性,按GCP要求制定臨床研究方案。
⒍應指定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遵循GCP的有關要求,監督臨床研究的進行。
三十一、臨床試驗分為幾期?
臨床試驗一般分為I、II、III和IV期臨床試驗。三十二、何謂I期臨床試驗?
I期臨床試驗: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觀察人體對于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提供依據。
三十三、何謂II期臨床試驗?
II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初步評價階段。其目的是初步評價藥物對目標適應癥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為III期臨床試驗研究設計和給藥劑量方案的確定提供依據。
三十四、何謂III期臨床試驗?
Ⅲ期臨床試驗:治療作用確證階段。其目的是進一步驗證藥物對目標適應癥患者的治療作用和安全性,評價利益與風險關系,最終為藥物注冊申請獲得批準提供充分的依據。
三十五、何謂IV期臨床試驗?
IV期臨床試驗為新藥上市后由申請人自主進行的應用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廣泛使用條件下的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評價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與風險關系以及改進給藥劑量等。
36、臨床試驗設計原則有哪些?
⑴隨機性(randomization):兩組病人的分配均勻,不隨主觀意志為轉移。
⑵合理性(rationality):既要符合專業要求與統計學要求,又要切實可行。
⑶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受試對象的確定應符合樣本抽樣符合總體的原則。
⑷重復性(replication):經得起重復驗證。排除系統誤差。
37、何謂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
GCP的核心是保障受試者與患者的權利,保證臨床試驗的科學性。這些規范規定了臨床試驗的有關各方,即申辦者、研究者及管理當局在臨床試驗中的職責、相互關系和工作方式。
38、何謂圍生期藥理學?
研究在圍生期階段藥物對母體、胎兒和新生兒作用規律與特點,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門科學。
39、老齡對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的影響有那些類型?
大量研究結果顯示,老齡對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的影響可分為三種情況:
1.與血漿蛋白結合減少的藥物:醋唑磺胺、頭孢三嗪、地西泮、保泰松、苯妥英鈉、水楊酸、萘普生、甲苯磺丁脲、茶堿、丙戊酸鈉、華法林等。
2.與血漿蛋白結合增加的藥物:氯丙嗪、雙異丙吡胺、利多卡因、普萘洛爾等(與AGP結合)
3.結合無改變者:阿托品、阿米替林、阿替洛爾、咖啡因、氯噻酮、呋塞米、布洛芬、米帕明、青霉素G、哌替啶、苯巴比妥、奎尼丁、磺胺嘧啶、奧沙西泮、吡羅昔康等。
40、老年人對藥物的排泄有河變化?
大多數藥物經腎臟排泄。老年人腎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隨增齡而降低。因此,腎臟對藥物的排泄能力下降,排泄速度減慢,半衰期延長,易出現蓄積中毒。如地高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青霉素G、苯巴比妥、磺胺類、降血糖藥及別嘌醇等藥都會由于老年人腎排泄的減少而至半衰期延長。
41、老年人藥動學和藥效學有那些變化?
一、神經系統功能改變與藥效學老年人腦血流量減少,腦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功能減退。交感神經控制的血管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心臟本身和植物神經系統反應障礙,故血壓調節機能不全。因此,在使用利尿藥、β受體阻斷藥、亞硝酸酯類、吩噻嗪類、抗高血壓藥等時,即使血藥濃度在正常范圍也可能引起長時間明顯的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凝血功能減弱,因此抗凝血藥的用量須相應減少。老年人對洋地黃類強心藥敏感性增加,應適當調整劑量,密切注視洋地黃中毒反應。
三、藥物耐受性減低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加而耐受性降低。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有些受體處于高敏狀態,小劑量即可引起治療作用,常規劑量即可出現較強的藥理效應,出現耐受性降低的現象。如老年人對三環類抗抑郁藥、抗驚厥藥、鎮靜催眠藥等都較敏感。用藥后可能嚴重干擾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出現精神錯亂、煩躁、抑郁、過度激動、幻覺及失眠等不良反應。
四、老年人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下降老年人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較差,有統計資料顯示近半數老年患者不遵醫囑服藥。原因可能是記憶力減退,對藥物了解不足及忽視按規定服藥的重要性等。
42.按與劑量是否有關藥物不良反應的類型有哪些?
A型不良反應(量變型異常)與藥物的劑量有直接關系,并隨劑量的增加而加重。在藥物不良反應中,副作用、毒性反應屬A型不良反應。首劑效應、撤藥反應、繼發反應等因與藥理作用有關,也屬A型反應范疇。
43、舉例說明特殊毒性的類型。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妊娠二周到三個月為胚胎發育最活躍時期,在此期間用藥容易引起胎兒畸形。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致癌因子可分為遺傳因子和環境因子,有人認為90%以上為環境因子所致,如放射線、病毒感染和化學物質等。已確定的有致癌作用物質為砷化合物、氯霉素、環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己烯雌酚、康復龍、非那西汀、苯妥英等。
致突變作用(mutagenesis)另外某些化學、物理因素和生物因子也可使遺傳因子DNA產生突變及染色體異常。突變與癌變有密切關系。已知的突變物中,90%有致癌性。
44、何謂藥源性疾病?
指藥物所引起的疾病,它既是醫源性疾病的組成部分之一,又是藥物不良反應的延伸。在臨床用藥治療疾病時,可使機體產生某些病理性改變,在臨床上表現出各種癥狀,這種疾病稱藥源性疾病,是選藥不當或濫用、誤用等不合理用藥的必然結果。
45、藥源性疾病如何分類?
根據臨床用藥的實際情況,分為四類:
(1)A型不良反應引起的藥源性疾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藥源性疾病,約占藥源性疾病的80%,是由于藥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轉化排泄等藥動學的個體差異和機體靶器官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的。
(2)B型不良反應引起的藥源性疾病:是由于藥物異常性和機體的遺傳、免疫異常性引起的。
(3)長期用藥引起的藥源性疾病:是由于機體的適應性反跳現象引起的。
(4)后遺效應引起的藥源性疾病:包括致畸、致癌、致突變等。
46、試述抗菌藥物現狀
近年來,新的抗菌藥物的研制與開發最為活躍的領域為: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以及氟喹諾酮類等。
1.β-內酰胺類抗生素現已發展為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新型β-內酰胺類三大類。
2.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中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成為治療G(-)桿菌感染的重要藥物。
.大環內酯類中的新品種(羅紅霉素、阿齊紅霉素、地紅霉素、6-氧甲紅霉素等)具有在組織及吞噬細胞內分布濃度高、生物半衰期長、對某些病原體活性強、消化道不良反應少等優點。
4.氟喹諾酮類是二十世紀90年代飛速發展的合成藥物,屬于殺菌性抗菌藥,與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作用機制不同,可作為對β-內酰胺類或其它抗菌藥耐藥菌感染的治療藥物。氟喹諾酮類藥抗菌譜廣、
吸收良好、組織和細胞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應根據臨床醫生的臨床經驗以及必要的病原學檢查和細菌敏感性試驗結果。
(2)根據致病菌的特點選藥選藥時應當分析病原菌與抗菌類藥物間的相互關系,根據細菌對抗菌藥物的固有耐藥性及獲得性耐藥性,結合藥物敏感性試驗選擇藥物。
(3)注意病人的機體狀態選藥時在考慮感染嚴重程度的同時,要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生理、病理及免疫狀態。
48.如何根據MIC,估算抗菌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
在制訂抗菌藥物給藥方案時通常以抗菌藥物對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濃度(MIC〕和血藥濃度的關系作為主要依據,MIC值低表明細菌對該藥敏感,MIC值高則提示細菌對藥物敏感性差或耐藥。一般而言,抗菌藥物的組織或體液濃度常為血藥濃度的1/2~1/1O。因此,若使感染灶內藥物濃度達有效殺菌或抑菌水平,血藥濃度應為MIC的2~10倍。藥物對細菌的MIC各不相同,因此需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即抗菌藥物的MIC〕選擇抗菌藥物,確定給藥劑量、間隔時間以及療程等。
48.應用抗菌藥物時,需要進行藥物監測的有幾種情況?
應用抗菌藥物時,需要進行藥物監測的有如下幾種情況:
(1).藥物毒性大其治療濃度與中毒濃度接近者,例如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萬古霉素、氯霉素等。
(2).腎功減退時易發生毒性反應者如氟胞嘧啶、磺胺甲惡唑、甲氧芐胺嘧啶等在腎功減退時易引起中毒。
(3)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藥物毒性低,安全范圍廣,通常不做常規藥物監測,一般在治療劑量范圍內根據病情調整劑量,使藥物達有效濃度,而不發生毒性反應。但在特殊情況下大劑量應用時,需進行血藥濃度監測。例如,需確定感染部位(例如腦脊液中)是否已達有效藥物濃度;濃度過高時有導致毒性反應發生可能時,可測定青霉素在腦脊液中的濃度;腎功減退患者伴發嚴重感染需用大劑量青霉素
時,為防止腦脊液細菌改變抗生素靶位蛋白的構型的方式有三種:①改變靶位蛋白與抗生素的親和力,使抗生素難于與之結合;②增加靶蛋白數量,使未結合的靶蛋白仍能維持細菌的正常形態與功能;③產生出敏感菌所沒有的新的靶位蛋白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3)細胞膜屏障與主動流出(activeeff1ux)機制。①細胞膜屏障機制細胞膜和細胞壁構成細菌的防御屏障。細菌可通過改變細菌外膜porin蛋白的組成或數量而改變其通透性,從而增強外膜的屏障機制。②主動流出(activeeff1ux)機制細菌體內存在多種主動排出系統(efflux-內酰胺類等。system)。該系統由細菌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構成,通過主動轉運機制將不同結構的抗生素排出菌體細胞。具有主動流出機制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等。能被細菌流出機制泵出菌體外的抗菌藥物有四環素類、氟喹諾酮類、大環內酯類、氯霉素以及
52.防治細菌耐藥性應注意的問題?
抗菌藥物廣泛應用,特別是不合理應用導致細菌耐藥性的發生和發展。無論是質粒或染色體介導的耐藥性,一般只發生在少數細菌早期通常由肺炎球菌和流感桿菌引起,繼發感染則常為大腸桿菌和銅綠假單胞桿菌所致,有肺膿腫時,應考慮厭氧菌感染。(2)泌尿系統感染的致病菌約80%為大腸桿菌。(3)女性生殖系統感染常由鏈球菌或厭氧菌引起。
(4)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屬和厭氧菌最為常見。(5)軟組織損傷后的感染、癤、癰,及其擴散到骨、關節的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6)乳腺炎或乳腺膿腫,需考慮是否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診斷時還應要考慮是否為院缺乏針對性的預防用藥一般得不到預期效果,還可能引起耐藥菌株的產生或其它不良后果。例如病毒性疾病、心衰、休克或無菌手術時應用抗菌藥,通常是有害無益的。
55.試述抗菌藥物給藥途徑、劑量和療程如何確定?
不同的給藥途徑各有其優點和適應證。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或肌B.紅霉素C.多西環素
D.氯霉素E.四環素
3.以下不通過影響蛋白質合成而起作用的是(E)
A.氨基苷類B.四環素類C.氯霉素類
D.林可霉素E.青霉素
4.能與細菌和蛋白體50S亞基結合,抑制肽酰基轉移酶的抗菌藥是(B)
A.四環素B.氯霉素C.慶大霉素
D.阿米卡星E.紅霉素
5.某些細菌通過改變葉酸的代謝途徑而對以下哪種藥物產生耐藥(C)
A.鏈霉素B.氯霉素C.磺胺嘧啶
D.慶大霉素E.阿米卡星
6.青霉素與慶大霉素合用可產生(D)
A.無關作用B.相加作用C.拮抗作用
D.協同作用E.耐藥性
7.青霉素和四環素合用可產生(C)
A.無關作用B.相加作用C.拮抗作用
D.協同作用E.耐藥性
8.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的是(A)
A.萬古霉素B.紅霉素C.鏈霉素
D.氯霉素E.諾氟沙星
9.甲氧西林耐藥的金葡菌感染應選擇(E)
A.青霉素B.頭孢曲松C.苯唑西林
D.氯唑西林E.萬古霉素
10.肺炎鏈球菌感染首選藥物為(E)
A.苯唑西林B.阿莫西林C.氨芐西林
D.頭孢菌素E.青霉素
11.破傷風桿菌感染應用青霉素或多西環素時需(B)
A.口服給藥B.靜脈給藥C.肌肉注射
D.口服給藥或靜脈給藥E.皮下注射
12.以下用藥組合一般不推薦使用的是(B)
A.殺菌劑+靜止期殺菌劑B.繁殖期殺菌劑+繁殖期抑菌劑
C.靜止期殺菌劑+繁殖期抑菌劑D.繁殖期抑菌劑+靜止期抑菌劑
E.繁殖期殺菌劑+靜止期抑菌劑
13.可引起粒細胞減少不良反應的藥物不包括(D)
A.氯霉素B.新生霉素C.慶大霉素
D.青霉素E.四環素
14.治療由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的首選藥物不包括(C)
A.氨芐西林B.阿莫西林C.復方磺胺甲噁唑
D.氨芐西林+舒巴坦E.阿莫西林+克拉維酸
15.口服吸收良好,可作口服給藥的是(B)
A.青霉素GB.苯唑西林納C.鏈霉素
D.慶大霉素E.阿米卡星
16.能通過血腦屏障滲入腦脊液,性質較為穩定,故而能用于流腦首選藥物的是(B)
A.氯霉素B.磺胺嘧啶C.萬古霉素
D.多西環素E.左氧氟沙星
17.青霉素過敏性休克首選(A)
A.腎上腺素B.去甲腎上腺素C.抗組胺藥
D.頭孢氨芐E.多巴胺
18.以下可口服的抗生素是(B)
A.青霉素GB.氨芐青霉素C.替卡西林
D.頭孢曲松E.頭孢哌酮
19.耐酸青霉素類適用于治療(A)
A.革蘭氏陽性球菌的輕度感染B.耐藥金葡菌的輕度感染
C.革蘭氏陰性球菌的輕度感染D.銅綠假單胞菌的輕度感染
E.厭氧菌的輕度感染
20.青霉素G對下列哪種細菌不敏感(B)
A.溶血性鏈球菌B.大腸埃希菌C.炭疽桿菌
D.破傷風桿菌E.肺炎球菌
21.舒巴坦的特點不包括(B)
A.與βB.頭孢唑啉C.頭孢呋辛
D.頭孢哌酮E.氨芐西林
23.以下不能與有腎毒性的藥物(如環孢菌素A)合用的是(D)
A.頭孢匹羅B.頭孢匹肟C.頭孢噻肟
D.頭孢呋辛E.頭孢哌酮
24.氨芐青霉素對何種菌的抗菌力弱于青霉素(C)
A.腸球菌B.傷寒桿菌C.金黃色葡萄球菌
D.大腸桿菌E.變形桿菌
25.氨基苷類抗生素與呋賽米、依他尼酸等聯用可使(A)
A.耳毒性加強B.腎毒性加強C.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加強
D.利尿作用加強E.抗菌作用加強
26.氨芐西林與下列哪個藥混合注射會降低療效,甚至失活(B)
A.頭孢哌酮B.阿米卡星C.阿奇霉素
D.帕珠沙星E.羅紅霉素
27.下列對氨基苷類不敏感的細菌是(C)
A.結核桿菌B.銅綠假單胞菌C.厭氧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E.革蘭陰性球菌
28.慶大霉素無治療價值的感染是(A)
A.結核性腦膜炎B.銅綠假單胞菌C.細菌性心E.大腸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
29.氨基苷類抗生素在體B.腎臟皮質C.腦脊液
D.結核病灶的空洞中E.血液
30.氨基苷類抗生素注射吸收后(A)
A.主要分布于細胞外液B.主要分布于細胞D.平均分布于細胞B.鏈霉素C.妥布霉素
D.阿米卡星E.青霉素
32.與氨基苷類抗生素合用能增加腎臟損害的藥物是(A)
A.頭孢噻啶B.麥迪霉素C.林可霉素
D.羧芐西林E.氯霉素
33.抗菌譜最廣的氨基苷類抗生素是(A)
A.阿米卡星B.卡那霉素C.新霉素
D.慶大霉素E.鏈霉素
34.治療肺炎雷白桿菌肺炎的首選抗生素是(C)
A.大劑量青霉素B.克林霉素C.氨基苷類抗生素
D.氯霉素E.紅霉素
35.大環B.革蘭陰性菌C.大腸桿菌、變形桿菌
D.革蘭陽性菌E.衣原體和支原體
36.紅霉素、克林霉素合用可(B)
A.擴大抗菌譜B.由于競爭結合部位產生拮抗作用
C.增加毒性D.降低毒性
E.增強抗菌活性
37.大環B.偽膜性腸炎
C.腎功能嚴重損害D.肺纖維性變
E.剝脫性皮炎
39.下列藥物中對支原體肺炎首選藥是(E)
A.異煙肼B.對氨水楊酸C.吡哌酸
D.土霉素E.紅霉素
40.在大環B.克拉霉素C.麥迪霉素
D.交沙霉素E.阿奇霉素
41.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中,對肺炎支原體作用最強的是(E)
A.克拉霉素B.麥迪霉素C.交沙霉素
D.紅霉素E.阿奇霉素
42.紅霉素與林可霉素聯合使用可(E)
A.擴大抗菌譜B.增加抗菌活性
C.增加生物利用度D.減少不良反應
E.相互競爭結合部位,產生拮抗作用
43.青霉素G過敏的患者,革蘭陽性菌感染時可選用(A)
A.紅霉素B.鏈霉素C.頭孢菌素
D.氨芐青霉素E.多粘菌素
44.紅霉素首選于哪種細菌感染(C)
A.溶血鏈球菌B.金黃色葡球菌C.軍團菌
D.沙眼衣原體E.大腸桿菌
45.與下列哪個藥合用時,可使喹諾酮類藥物抗菌活性降低,甚至消失(A)
A.利福平B.青霉素GC.克拉霉素
D.阿奇霉素E.異煙肼
46.新生兒使用磺胺類抗生素易出現腦核黃疸,是因為這類藥物(D)
A.減少膽紅素的排泄B.抑制肝藥酶
C.促進新生兒紅細胞溶解D.與膽紅素競爭血漿蛋白結合部位E.降低血腦屏障功能
47.TMP的抗菌作用機制是抑制(E)
A.DNA回旋酶B.β-D.過氧化物酶
E.二氫葉酸還原酶
48.抗菌譜廣,但單獨應用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一般無法單獨應用的藥物是(D)
A.阿莫西林B.環丙沙星C.氧氟沙星
D.甲氧芐啶E.磺胺嘧啶
49.喹諾酮類的抗菌譜不包括(A)
A.立克次體和螺旋體B.結核桿菌和厭氧桿菌
C.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D.支原體和衣原體E.傷寒桿菌和流感桿菌
50.以下適用于飯后服用的藥物是(B)
A.特比萘芬B.灰黃霉素C.兩性霉素
D.氨芐西林E.酮康唑
51.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真菌感染是(A)
A.念球菌感染B.曲霉菌感染C.隱球菌感染
D.毛霉菌感染E.組織胞漿菌感染
52.兩性霉素B應用注意點不包括(C)
A.定期檢查血鉀,血、尿常規等
B.靜滴前常服解熱鎮痛藥和抗組胺藥
C.避光滴注
D.靜滴液B.咪康唑C.制霉菌素
D.灰黃霉素E.克霉唑
54.不良反應最低的咪唑類抗真菌藥是(D)
A.克霉唑B.咪康唑C.卡比馬唑
D.氟康唑E.酮康唑
55.咪唑類抗真菌藥的作用機制是(E)
A.影響真菌細胞膜通透性B.阻斷核酸合成
C.抑制真菌細胞膜的角鯊烯環氧化酶D.干擾真菌DNA合成E.抑制細胞色素P450依賴性14-α脫氧甲基酶
56.因吸收不規則且毒性大而少用于B.兩性霉素BC.克霉唑
D.伊曲康唑E.氟康唑
57.主要不良反應為腎臟損害的藥物是(B)
A.制霉菌素B.兩性霉素BC.酮康唑
D.氟胞嘧啶E.灰黃霉素
58.齊多夫定可作為以下哪種疾病的首選藥物(C)
A.單純皰疹病毒感染B.腮腺炎病毒感染C.AIDS
D.乙型流感病毒感染E.乙肝病毒感染
59.以下需舌下含服給藥的是(A)
A.α-干擾素B.茚地那韋C.利托那韋
D.金剛烷胺E.阿昔洛韋
60.不是阿昔洛韋臨床應用注意事項的是(E)
A.注射給藥,需緩慢滴注
B.注意過敏反應和血液系統不良反應
C.偶有血尿結晶尿等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是需測定血、尿常規
D.丙磺舒可抑制本品排泄,半衰期延長
E.經肝臟代謝,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61.用藥后結核病患者排泄物呈紅色的是(E)
A.異煙肼B.鏈霉素C.乙胺丁醇
D.吡嗪酰胺E.利福平
62.具有廣譜抗皰疹病毒活性的藥物為(A)
A.阿昔洛韋B.齊多夫定C.膦甲酸鈉
D.拉咪夫定E.二脫氧肌苷
63.口服利巴韋林不可用于治療(D)
A.甲型肝炎B.皮膚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
C.帶狀皰疹病毒感染D.HIV感染
E.上呼吸道病毒感染
64.美國FDA第一個批準用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藥物為(A)
A.齊多夫定B.拉咪夫定C.扎西他賓
D.阿昔洛韋E.利巴韋林
65.乙胺丁醇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C)
A.腎毒性B.耳毒性C.視神經炎
D.肝功能損害E.誘發癲癇
二、X型選擇題
1.細菌耐藥性的產生機制包括(ABCDE)
A.產生滅活酶或鈍化酶
B.細菌改變細胞外膜的通透性
C.改變靶位蛋白
D.產生于藥物競爭性拮抗的物質
E.改變葉酸代謝途徑
2.腎功能減退時不宜應用的藥物是(ACE)
A.四環素B.紅霉素C.磺胺類
D.第三代頭孢菌素E.兩性霉素B
3.肝功能減退時應減量應用的藥物是(CDE)
A.鏈霉素B.青霉素C.氯霉素
D.四環素E.紅霉素
4.以下情況可以考慮聯合用藥的是(ABCDE)
A.單一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或/和混合感染
B.病因未明而又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
C.容易出現耐藥性的細菌感染
D.提高藥物的抗菌活性
E.一般藥物不易滲入感染部位,如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
5.具有腎臟毒性因而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的抗感染藥物有(ABCDE
A.多肽類B.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C.兩性霉素BD.萬古霉素
E.頭孢噻啶
6.第三代頭孢菌素的特點是(ABD)
A.廣譜,對銅綠假單胞菌、厭氧菌有效
B.對腎臟基本無毒性
C.易產生耐藥性
D.對β)
A.氨芐青霉素B.頭孢克洛C.頭孢氨芐
D.氟氯西林E.利福平)
8.合用可延長青霉素類藥物t1/2的有(ABC)
A.丙磺舒B.阿司匹林C.吲哚美辛
D.紅霉素E.氯霉素
9.細菌對氨基苷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機制主要有:(ABC)
A.產生鈍化酶B.膜通透性的改變
C.藥物作用靶位的修飾D.改變代謝途徑E.藥物的主動外排系統
10.氨基苷類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應為(ABCD)
A.第八對腦神經損害B.腎臟損害
C.變態反應D.神經肌肉阻滯E.神經毒性
11.下列哪些是氨基苷類抗生素的共同特點(ACDE)
A.水溶性好、性質穩定
B.對革蘭陽性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C.對革蘭陰性需氧桿菌有高度抗菌活性
D.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結合而成
E.與核蛋白體30S亞基結合,是抑制蛋白合成的殺菌劑
12.氨基苷類抗生素的體)
A.口服難吸收B.主要分布在細胞外液
C.易通過血腦屏障D.在堿性環境中作用增強E.主要從腎臟排出
13.氨基苷類抗生素引起神經肌肉麻痹的因素是(ACDE)
A.同時應用全身麻醉藥B.遺傳性血漿膽堿酯酶活性降低
C.同時應用肌松藥D.用量過大,靜滴速度過快
E.病人伴有重癥肌無力
14.易引起過敏性休克的藥物是(CDE)
A.妥布霉素B.羅紅霉素C.青霉素G
D.鏈霉素E.萬古霉素
15.對慶大霉素產生抗藥性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
A.改用妥布霉素B.改用阿米卡星C.改用萬古霉素
D.改用鏈霉素E.改用林可霉素
16.可增強筒箭毒堿的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藥物有哪些(ABCD)
A.大觀霉素B.卡那霉素C.異帕米星
D.妥布霉素E.阿奇霉素
17.妥布霉素對下列哪些細菌有效(BDE)
A.腸球菌B.金黃色葡萄球菌C.厭氧菌
D.變形桿菌E.對慶大霉素產生抗藥性的銅綠假單胞菌
18.鏈霉素過敏性休克發生時應立即靜注(AB)
A.新斯的明B.鈣劑C.乙酰膽堿
D.腎上腺素E.硫酸鎂
19.主要在肝臟)
A.氨芐西林B.利福平C.紅霉素
D.林可霉素E.阿莫西林
20.不屬于大環)
A.林可霉素B.克林霉素C.克拉霉素
D.羅紅霉素E.紅霉素
21.對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有(BCDE)
A.羧芐西林B.羅紅霉素C.頭孢噻肟
D.萬古霉素E.克林霉素
22.細菌對大環ABC
A.攝入減少,外排增多B.靶位結構的改變
C.產生滅活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2024學年遼寧大石橋八年級上期末模擬物理卷【含答案】
- 房屋合同糾紛預防與解決四
- 勞動合同男方提出終止合約
- 設備租賃預付款合同
- 貨車租賃公司合同范本
- 裝修材料采購合同模板
- 2《以禮待人》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
- 醫院總值班管理控制
- 八年級生物上冊 15.2《動物運動的形成》教學設計 (新版)北師大版
- 幼兒園獲獎公開課:大班語言《我是霸王龍》微課件
- 2025 年意識形態工作計劃(方案)
- 2025年河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180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江蘇省張家港市文化中心管委辦招聘3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私募股權投資風險識別技術-深度研究
- 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管道安全培訓課件:泄漏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置
- 2024年河南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全球及中國生物制藥過濾行業頭部企業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研報告
- 2025年湖北仙桃市城投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