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_第1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_第2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_第3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_第4頁
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文言文斷句新題型專項練習及答案

標志解說

名詞和代詞常用來作主語和賓語,斷句時可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地名、

官名、國名、朝代名、器物名、動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詞,如吾、予、

名詞

余(表示“我”)、爾、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

和代

其、彼、止匕、之等。

這些名詞和代詞如果作主語,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斷句;如果作賓語,

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斷句。

動詞這類詞在句中常用來作謂語,還要特別關注活用為動詞的詞語。

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謂”“道”等詞來判斷人物的

對話對話,進行斷句。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后就只

詞用"曰”“道”等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詞時,應根據上下文理清問

者、答者,明辨句讀。

①常在句首的“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時間詞,其

前一般要斷開;②引出議論的“夫、蓋、至若、若夫、唯、斯、凡”等

虛詞詞語常用于一句話的開頭,其前一般要斷開;

③“也、矣、焉、耳”等語氣詞常用于陳述句末尾,“與(歟)、牙B(耶)、

乎”等常用于疑問句末尾,“哉、夫”等常月于感嘆句末尾,其后一般

要斷開;

④復句中的“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貝IJ、

然則、或、況、而況、且”等關聯詞,其前一般要斷開;

⑤“以、于、為、而”等詞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不斷句;

⑥表疑問語氣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

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判斷句、被動句、變式句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

入點。

判斷句,如”……者,……也”“……也”等;

句式反問句,如“不亦……乎”"與……乎””其……””況……

和固哉”“何……為”等;

定短被動句,如“為……所……””受……于……””見……于……”等;

語固定句,如“何……(以)……為”等。

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省略的情況,影響正確斷句,因此必須依據語境補

出省略的內容,才能進行判斷。

固定短語不要輕易拆開,如“有所”“無所”“得無”“無乃”。

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式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

對稱

可以根據這一特點進行斷句。頂真、排比、對偶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

結構

手法。

一、(2023秋?云南昆明?高三云南師大附中校考階

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衛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莊公弗禁石桔

諫日:“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

淫、洙,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

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

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畛①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

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

無乃不可乎?“弗聽。石稽子石厚與州吁游,石錯禁之,

不可。衛桓公立,石槽乃老。(節選自《左傳》)

【注】①畛:鎮定自重的樣子。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衛A公B子C州D吁E嬖F人G之H子1也」有

K寵L而M好N兵O莊P公Q弗R禁

【解析】EJO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公子州吁,是莊公愛妾生的兒子,衛莊公十

分寵愛他,又喜歡軍事,但莊公不禁止。

“衛公子州吁”與“嬖人之子也”形成判斷句,故其間

應該斷開,選E;

“……也”判斷句標志,其后斷開,選J;

“有寵而好兵”的主語為“州吁”,“莊公弗禁”的主語

為“莊公”,兩者主語不一樣,其間斷開,選O。

故選EJOo

二、(2023秋?重慶渝北?高三重慶市渝北中學校校

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民有訴一冤死而十年不見理者,訴于提點刑獄馬公

大同。馬公以屬公,公閱其獄,得其死狀,實以斗毆,

非震也。公日:“罪固有所歸。然歲月久,屢更赦令,

當從末減②。“馬公強果自信,下吏莫敢與爭,公獨不為

屈。又有訟者,馬公直判委公勘某罪公力陳其不可馬公

皆案威嚴如公請,識者兩善之。公每白事,姓名歲月,

及事之名數曲折,皆成誦在口,無一遺者。馬公始亦疑,

因強記一條驗之牘皆合,乃大嘆服,自謂不逮。(節選

自《渭南文集校注?卷三十八》)

【注】①藉手:借助他人之力。②末減:從輕論罪

或減刑。③三版:古代筑墻用的板,每塊高二尺,三板

為六尺。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

方框內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字母。

馬公直判A委B公勘C某罪D公力陳E其不可F

馬公皆霽G威嚴H如公請

【解析】DFH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馬公直接判決,委托張公勘驗這人的罪名,

張公堅持陳述不可以這樣做的理由。最終,馬公的威嚴

怒氣都消散了,按照張公的請求去做。

“馬公直判”和“委公勘某罪”都以“馬公”為主語,表

示他先后所做的兩件事,中間不能斷開,即在D處斷開;

“公力陳其不可”的主語是張公,后一句中“馬公”是

主語,句子主語轉換,中間應斷開,故在F處斷開;

“馬公皆霽威嚴”中,“馬公”是主語,“霽”是動詞,

,,威嚴”是賓語,中間不能斷開,而其后的“如公請”則表

示馬公后來的行為,故應在H處斷開。

三、(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各題。

周堯卿,字子余。其先汝陰人。堯卿警悟強記,七

歲善賦詩,弱冠以學行知名。天圣二年登進士第,積官

至太常博士、通判饒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

《詩》《春秋》說各三十卷。堯卿十二喪父,憂戚如成

人,見母氏則抑情忍哀,不欲傷其意。毋異之謂族人目

是兒愛我如此多知孝養我矣。卒能孝養,志如母之言。

其于昆弟,尤篤有愛。執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

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

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

先期,躬自負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

今子何自苦?(節選自《隆平集儒學行義》)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母異A之B謂C族人曰D是兒E愛我F如此G多

H知孝養我矣

【解析】BDG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母親對此感到詫異,對親戚說:“我的兒子

這樣的關懷我,非常懂得孝順贍養我。”

“之”是代詞,指代前文“憂戚如成人,見母氏則抑

情忍哀,不欲傷其意”的內容,“母異之”主謂賓齊全,B

后應斷開;

“日”是“說”的意思,習慣上"日"后即D處斷開;

“多”是“很、非常”的意思,修飾的是“知孝養”,“如

此”是“這樣”的意思,從語意上看,這是周母感慨兒子

對自己的關心程度竟然到了這樣的程度,因此“如此”后

即G處應斷開。

故BDG處需要斷句。

四、(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人有武臣,謂子船②曰:“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

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遏

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朝非者,亦當

世之圣人也。"子舶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

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以自輔,

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

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武臣曰:

“諾。”子舶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

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

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

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

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

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而

韓非公稱之,曾無作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

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

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朦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

圣,殆非所望也。"(節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

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知氏(荀

瑤)聯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合韓、魏滅殺。②

子船:即孔鮑,孔子八世孫。

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

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

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

之G豈有H不似哉?

【解析】CEG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

法,以此來強調“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

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

“韓非書云”的意思是“韓非在他的書中說”,其后應

跟“說”的具體內容;結合材料一《韓非子?難一》中的“仲

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

莫敢失禮矣。,”可知,“夫子善之”是韓非書里記載的內

容,應作“云”的賓語,“韓非書云夫子善之”語意完整,

其后應斷開。

材料一中韓非先引用孔子的觀點來說明“禮,,的重

要,這就是“引以張本”;然后對孔子的話加以批駁,這

就是“然后難之%故“引以張本”后、“然后難之”后都應

斷開。同時,從固定結構上看,“豈……哉”為反問句式,

其前應斷開。

五、(2023?福建福州?福建師大附中校考模擬預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燮至

于友人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

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

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

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

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

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

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

者焉。(選自歐陽修《琴說》,有刪改)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既A而B學C琴D于E友F人G受H宮I聲J數

K引L久M而N樂O之P不Q知R其S疾T之U在

V體W也

【解析】GLP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后來在朋友那里學習彈琴,學習了五聲和幾

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

身上呢。

“既而學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狀語,

正常語序是“既而于友人學琴%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

以應該從“友人”后斷開,選G;

“受宮聲數引”是指學習內容,“久而樂之”是學琴時

間長了內心的感受,這是兩個內容,所以兩句中間應該

斷開,選L;

而“不知其疾之在體也,,是說明學琴使自己忘了疾

病,同時照應前一句“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

能治也”,是一個獨立的句子,所以應該與前句斷開,

選P。

六、(2023?山東泰安?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使者報王。王日:“吾固聞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

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

事也。是以圣人觀其鄉而順宜,因其事而制禮,所以利

其民而厚其國也。祝發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黑齒雕題,鰥冠秫縫,大吳之國也。禮服不同,其便一

也。是以鄉異而用變,事異而禮易。是故圣人茍可以利

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禮。今騎射之服,近

可以備上黨之形,遠可以報中山之怨。而叔也順中國之

俗以逆簡、襄之意,惡變服之名,而忘國事之恥,非寡

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達于王之議,

敢道世俗之間。今欲繼簡、襄之意,以順先王之志,臣

敢不聽令。”再拜,乃賜胡服。(節選自《戰國策?趙策

二》)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

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橫線上。

是A故B圣C人D茍E可F以G利H其I民J不

K一L其M用N果O可P以Q便R其S事T不U同

V其W禮

【解析】JNT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圣人主張如果對老百姓有利,不會統一

舉措;如果對事情有便利之處,不會統一禮法。

“茍可以利其民”與“果可以便其事”,“茍”和“果”都

是“如果”的意思,兩句句式對稱,句意相關,后面都要

斷開,故JT處斷開;

“不一其用,,“不同其禮,,句式對稱,各自單獨成句,

N處斷開。

故在JNT處斷開。

七、(2023?江蘇徐州?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晉魏榆。晉侯問于師曠⑥曰:“石

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不然,民聽濫也。”

抑臣又聞之曰;“作事不時,怨能動于民,則有非言之

物而言。,今宮室崇侈,民力凋盡,怨輸并作,莫保其性,

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晉侯方筑旗祁之宮。叔向日:“子

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

小人之言,僭而無征,故怨咎及之。《詩》日’哀哉不

能言,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奇⑦矣能言,巧言如流,

俾躬處休。'其是之謂乎?趨宣也成諸侯於叛苣必有咎夫

無知之矣。”(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①逆:迎親。②子木:楚國的令尹。③鑫:

誹謗。④鑲:田中除草。③袞:培土。⑥師曠:字子踩。

⑦符:表示稱許,可嘉。

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2B鉛筆

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是A宮B也C成D諸E侯F必G叛H君I必J有

K咎L夫M子N知O之P矣

【解析】DHL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座宮殿落成,諸侯必然背叛,國君必然有

災殃,師曠先生已經知道這一點了。

“是宮也成”是主謂句,“諸侯必叛”,“諸侯”本句主

語,D處斷開;

“君必有咎%“君”本句主語,H處斷開;

“夫子知之矣”,“夫子”本句主語,L處斷開;

故在DHL三處斷開。

八、(2023?廣東廣州?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晁錯數上書言吳過,可削。文帝寬,不忍罰,以此

吳日益橫。及景帝即位,錯說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

昆弟少,諸子弱,大封同姓,齊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

吳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吳王前有太子之

隙,詐稱病不朝,于古法當誅。文帝弗忍,因賜幾杖。

德至厚,當改過自新,反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為

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

禍小不削反遲禍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

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節選自《通鑒紀事

本末?七國之叛》)

【注】①吳王:劉濤,漢高祖侄子,公元前195年

封為吳王,其封地為吳國,后聯合楚、趙等七國發動叛

亂,失敗后,逃到東越被殺。②踐更:受錢代人服徭役。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誘A天B下C亡D人E謀F作G亂H今I削J之

K亦L反M不N削0亦P反Q

【解析】EHM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招誘天下逃亡人,陰謀叛亂。現在,削減他

的封地會反叛,不削封地,他也會反叛。如果現在削減

他的封地,反得快,禍害還小;不削減他的地,反得慢,

禍害會更大。

“誘天下亡人”中,,,天下亡人”是動詞“誘”的賓語,

其中“天下,,修飾“亡人%因此應在“人,,后斷開,即E處;

“謀作舌「省略了主語,,吳王”,是完整的句子,前后

斷開,即H處;

“削之”和“不削”是假設的兩種情況,各自斷開,即

M處。

九、(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題。

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福而觀之,

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

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

君不如殺之。”曹君弗聽。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

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

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

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其妻曰:“吾觀晉公子,萬乘

之主也;其左右從者,萬乘之相也。今窮而出亡過于曹,

曹遇之無禮,此若反國,必誅無禮,則曹其首也。子奚

不先自貳焉。”負羈曰:“諾。”(節選自《韓非子?十過》)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君遇之A無禮B彼若有時C反D國E而起兵F即

恐為曾傷G君H不如殺之。

【解析】BFG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有機會回國成為君

主而發兵,那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

“遇之無禮”的主語是“君*“禮”是“無”的賓語,賓

語后斷開,且“彼”代指“晉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語,

“彼”前斷開,所以B處斷;

“彼”是主語,“有時”是狀語,修飾謂語“反國而起

兵”,這中間不可斷開,且“若”和下一句。即”構成“如

果……就會……”的假設句,“即”前斷開,所以F處斷;

“傷”是名詞,意為“禍害*做"為”的賓語,后面斷

開,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語,所以G處斷。

故斷句處為:BFGo

十、(2023?河北承德?校聯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昂上言①:

陛下方興大化,而太學久廢,堂皇埃蕪,《詩》《書》

不聞,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學者,政教

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則也,俎豆揖讓之所興也,天子

于此得賢臣焉。今委而不論,雖欲睦人倫興治綱失之本

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

不為樂,樂必崩”,奈何為天下而輕禮樂哉?愿引胄子

使歸太學,國家之大務不可廢已。(選自《新唐書?陳子

昂傳》,有刪改)

【注】①子昂,陳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遺。這

里陳子昂向武后(武則天,武瞿)上書進言。②明堂,

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地方。大學,古稱太學,

中國古代最高學府。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雖A欲B睦C人D倫E興F治G綱H失I之J本

K而L求M之N末0不P可Q得R也

【解析】EHO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雖然想和睦人倫,興治綱紀,但因舍本而求

末,終究不可得到。

“睦人倫,,與“興治綱,,內容并列,都是動賓結構,句

式對稱,應在中間斷開,故應在E、H處斷句。

“失之本而求之末”是表假設條件的句子,“不可得

也”是結果,應在中間斷開,故應在O處斷句。

故應在EHO處斷句。

H^一、(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太宗日:“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

法乎?”靖曰㈣:“前代戰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

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

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太宗顧侍臣檢《謝

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

堅載記》日:‘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

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

亂。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

勝敵不亦難乎臣故?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太宗曰:

“兵有分聚,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

“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觀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

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

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日:“然。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節選自《唐

太宗李衛公問對》)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

公。

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

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

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夫為人A所B陷而欲勝D敵E不亦難乎F臣故曰

無術焉G苻堅之類H是也。

【解析】EFG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戰勝敵人,難道不是很困難

的嗎?所以我說他沒有智謀,苻堅這種人就是這樣的。

“欲”的賓語是“勝敵”,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

常用于委婉地提出問題,表示對對方的看法或態度不太

肯定,故此應獨立成句。所以“勝敵”后應斷開,“乎”后

應斷開;

“焉”用在句末,此處表陳述語氣,因此“焉”后應斷

開。

十二、(2023,遼寧撫順?校聯考二模)閱讀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昭王召孔子,將使執政,而封以書社七百。子西

謂楚王曰;“王之臣用兵有如子路者乎?使諸侯有如宰

予者乎?長官五官有如子貢者乎?昔文王處豐,武王處

鎬,豐鎬之間,百乘之地,伐上殺主,立為天子,世皆

曰圣王。今以孔子之賢,而有書社七百里之地,而三子

佐之,非楚之利也”楚王遂止。夫善惡之難分也,圣人

獨見疑而況于賢者乎是以圣賢罕合諂諛常興也。故有千

歲之亂,而無百歲之治。孔子之見疑,豈不痛哉!(選

自《說苑?雜言》,有刪改)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圣A人B獨C見D疑E而F況G于H賢I者G

乎K是L以M圣N賢。罕P合Q諂R諛S常T興U

【解析】EKQ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圣人還受人猜疑,更何況賢人呢?所以圣賢

很少能遇到互相和合的人,諂媚阿諛的風氣卻常常興盛。

“圣人獨見疑”中,“圣人”是主語,“疑”是謂語,“見”

表被動,句子結構完整,“疑”后,即E處停頓;

“乎,,是句末語氣助詞,應在“乎,,后,即K處停頓;

“圣賢罕合,,與?,諂諛常興,,結構一致,應在“合”后,

即Q處停頓。

故在EKQ三處句讀。

十三、(2023,廣東佛山?統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圍趙之邯鄲。此時魯仲連適游趙,聞魏將欲令趙

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百

萬之眾折于外,今又內圍現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生垣

衍令趙帝秦令生人在星勝也何敢言事。“連曰:“梁客辛

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仲連見衍而無言。衍

曰:“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

先生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

也?,連日:“彼秦者,棄禮義而尚首功之國也,權使其

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于天下,則

仲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

欲以助趙也。”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連曰:“吾將使

梁及燕助之。”(節選自《戰國策?趙策三》)

【注】文中的“梁”即“魏國”。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今又內圍邯鄲A而不能去B魏王使將軍C辛垣衍

令趙帝秦D今其人在E是F勝也何敢言事

【解析】BDF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秦軍現在又深入趙國,圍困邯鄲,沒有什么

辦法可以使他們離去。魏王派客將軍辛垣衍叫趙國尊秦

為帝,現在辛將軍就在邯鄲,趙勝我還能說什么呢?

“魏王使將軍……”與前文的主語不一樣,前文主語

是“秦軍”,此處主語是“魏王”,應在“魏王”前斷開,即

B處斷開;

“魏王使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為句意完整的主謂

結構,主語是“魏王*謂語是“使”,“將軍辛垣衍令趙

帝秦”是句子的賓語,應在“帝秦”后斷開,即D處斷開;

“今其人在是",“其人”是主語,“在”是謂語,“是”

是賓語,應在“是”后斷開,即F處斷開。

故選BDFo

十四、(2023,云南?校聯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昔者,吳王闔閭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

上客,日:“圣人前知乎千歲,后睹萬世。深問其國,

世何昧昧,得無衰極?子其精焉,寡人垂意,聽子之言。”

子胥唯唯,不對。王曰:“子其明之。”子胥曰:“對而不

明,恐獲其咎。“王曰:“愿一言之,以試直士。夫仁者

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明告寡人。”子胥日:

“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

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霸吳厄會之際后王復空。”

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將失道。王食禽肉,

坐而待死。佞諂之臣,將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紀。”

(節選自《越絕書卷六?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

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十‘°

臣A始B入C邦D伏E見F衰G亡H之I證J當

K霸L吳M厄N會0之P際Q后R王S復T空

【解析】DJQ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剛來到吳國,就看出了吳國衰亡的征兆。

吳國在危難重重的關頭是能夠稱霸于世的,但是,到了

后代君主的手中,這霸業又會全部喪失。

“臣始入邦”意為“我剛到吳國”,是完整的主謂賓結

構,故D處斷開;

“伏見衰亡之證”是動賓結構,承接前一句主語“臣”,

“伏見”為古代在下者對己見的謙詞,在J處斷開;

“當……之際”是固定的介賓短語,單獨成句,在Q

處斷開。

故需加句讀為DJQ。

十五、(2023秋?山西大同?高三統考階段練習)閱

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

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日:吾在上位以率士

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

理因緣吾心而釋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國也:執一

國之柄,而以私聞,與吾生不以義,不若吾死也。”遂

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將死。”廷理懼,

遂刑其族人。成王聞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

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違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

尊子文,使及內政。國人聞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黨

何憂乎?”乃相與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國法程。廷理

釋之,子文不聽。恤顧怨萌,方正公平。’‘(節選自《說

苑?至公》)

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吾A在B上C位D以E率F±G民H士1民」或

K怨L而M吾N不O能P免Q之R于S法

【解析】DHL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身居高位,應做士民的表率,士民有了怨

恨,那我也不能超越國法之外。

“吾”為主語,“在”為謂語,“上位”為賓語,主謂賓

句子結構齊全,D處斷句;

兩個“士民”處斷開,既H處斷句;

第二個“士民”為“或怨”的主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

L處斷句。

故選DHLo

十六、(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六中學校考模擬

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佛月牛①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

‘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聆以中牟畔,子

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

磷②?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

不食?”(節選自《論語?陽貨》)

【注】①佛胖(xl):晉國大夫趙簡子的家臣,中

牟城的地方官。②磷din):薄,損傷。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然A有B是C言D也E不F曰G堅H乎I磨J而

K不L磷

【解析】AEI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是的,我講過這樣的話。但不是說過堅硬的

東西,磨也磨不損嗎?

“然”是“是的”的意思,是對上句問題“如之何?”的

回答,應單獨成句,“然”后斷開,即A處;

“也”是句末語氣助詞,,,也”后斷開,即E處;

“乎”是句末語氣助詞,“乎”后斷開,即I處。

故在AEI三處句讀。

十七、(2023,云南昆明?云南師大附中校考模擬預

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拙庵記(節選)

宋濂

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豈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

長且圓,捷若轉丸,恣談極吐,如河出昆侖而東注。余

則不能。人問以機,謝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顧視,

莫達其旨;人之所嘉,余縱欲語,舌大如杵,不可以舉;

人之所諱,余不能止,開口一發,正觸禁忌。他人有識

洞察纖微揭首知尾問白意緇。未入其庭,已覘其形;始

瞄其貌,已盡其肺肝。福來熒熒,出身以承;禍方默默,

預防而避匿。余夢夢不知,憒憒無所思。人之笑吾,吾

以為喜;人之怒吾,吾徑情而直趨。此二者,乃吾所大

拙。德敬豈有之乎?(節選自《宋濂散文選集》,有刪

改)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

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他A人B有C識D洞E察F纖G微H揭I首J知

K尾L問M白N意O緇

【解析】DHL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別人很有見識,能清楚地察覺細微的事物,

提起開頭就能知道結尾,詢問白色就能推知黑色。

“他人有識%“識”作“有”的賓語,其后斷開;

“揭首知尾”“問白意緇”結構對稱,各自斷開;

故DHL三處斷開。

十八、(2023?江蘇揚州?統考三模)閱讀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項王怒,將誅定殷將吏。陳平懼,乃封其金與印,

使使歸項王;而挺身間行,歸漢王于修武,因魏無知求

見漢王。漢王召入,與語而說之,是日,即拜平為都尉,

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勸曰:“大王一目得楚之亡

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長者!”(節選自《資

治通鑒?漢紀》)

8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

題卡方框內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的字母。

大A王B-C日D得E楚F之G亡H卒I未J知

K其L高M下N而。即P與Q同R載S反T使U監

V護W長Y者

【解析】INS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