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三部分一輪仿真模擬一輪仿真模擬(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4·江蘇連、淮、徐三市調研)《論語》載,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意思是不管父親是否正確,他責罵或責打你,做兒子的都應當在臉上掛著愉悅的神色,否則,就會傷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荀子認為“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乃“人之大行”,可謂大孝。這說明荀子的主見()A.豐富了民本的內涵B.發展了孝道的思想C.強調了仁愛的意義D.突出了德治的主見答案B解析材料中孔子認為“不管父親是否正確……傷慈父之心,就是不孝”,而荀子認為“從義不從父”可謂是“大孝”,主見孝的同時要遵守“道義”,說明荀子的主見是對孝道的發展,B項正確。材料不是說明民本思想,A項錯誤;材料論證的是孝道思想,不是仁愛思想,C項錯誤;材料不是論述德治思想,D項錯誤。2.(2024·河北保定摸底)漢文帝時,算賦(漢代對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稅)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秦漢時適齡男子必需在特地的名冊登記,并起先服徭役、兵役)的制度改為20歲始傅。上述措施()A.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復原發展B.拓寬了農夫的收入來源C.抑制了民間工商業的發展D.推動了征稅標準的重大變革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算賦……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徭役則減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時,把秦時17歲傅籍……改為20歲始傅”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漢代賦役的減輕,有利于調動農夫的生產主動性,促進農業的復原和發展,故選A項。材料并未涉及農夫收入來源,解除B項;材料反映了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不涉及民間工商業,解除C項;材料中的措施并未變更征稅標準,只是削減了征稅數量,解除D項。3.(2024·山東臨沂質檢)春聯在古代屬駢文文學,一起先具有消災辟邪的神奇特質,隨著時間推移,春聯消災辟邪的神奇特質漸漸弱化,而具有了人間祈福和吉慶的功能。這反映了()A.平民化、世俗化的趨勢B.古代人文主義思想發展C.由人性向神性根本逆轉D.民俗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早期春聯由具有駢文文學特征及神奇特質到后來特質淡化,承載一般群眾世俗愿望的精神須要,體現了春聯平民化、世俗化的發展趨勢,故A項正確。春聯作為人們表達美妙向往的載體,未體現人文主義的特點,解除B項;春聯未呈現對人性的追求,更不是宣揚神性,解除C項;材料未體現民俗文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解除D項。4.(2024·東北三省四市一模)翰林院始設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網羅各色藝能人士的機構。明清時翰林院地位快速上升,進士前二甲方能入翰林院,翰林學士多為皇室子弟侍讀,內閣或軍機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職能的演化()A.是對科舉制度的發展和完善B.適應了中樞權力機構的調整C.促使了明初宰相制度的廢除D.是皇權極端加強的重要緣由答案B解析材料敘述了關于翰林院職能的演化,唐朝時是“各色藝能人士的機構”,明初翰林院學士入值文淵閣稱內閣,成為皇帝的詢問顧問并辦理日常公務;材料表明清朝“軍機重臣也皆出翰林”,體現出翰林院地位的上升。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翰林院地位和職能的變更適應了明清時期強化專制皇權的須要,故選B項。翰林院職能的演化與科舉制度無關,解除A項;宰相制度的廢除主要是為了加強君主專制,解除C項;皇權極端加強的標記是清軍機處的設立,解除D項。5.(2024·安徽合肥一檢)下表是1820~1911年間廣東沿海某鄉居民離鄉謀生狀況統計表。據此可知()時期鄉民遷出總人數遷至他鄉種田人數遷至城鎮做工或經營小商業人數出國從事工商業人數1820~18492929001850~18797215498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男耕女織小農經濟由此瓦解B.政府起先放棄閉關鎖國政策C.完全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D.社會動蕩擔心加劇人口流淌答案D解析材料提及的四個時間段是近代中國動亂時期,由表中數據可知,在這四個時間段里,鄉民遷出總人數始終是居高不下且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增長,這說明社會動蕩加劇人口流淌,故選D項。小農經濟在中國近代雖然在不斷瓦解,但并沒有完全瓦解,解除A項;政府起先放棄閉關鎖國政策是在鴉片斗爭失敗后,而材料反映的時間段較長,解除B項;鴉片斗爭失敗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但“完全融入”與史實不符,解除C項。6.(2024·新疆一模)1912年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名義上是一個全國性的中心政府,但其無法限制被立憲派和舊官僚限制的地區。即使在革命派掌權的地方,也往往各自為政,不完全聽從中心的號令。這種狀況表明()A.立憲派和舊官僚投機革命各自為政B.三民主義在理論上存在最大缺陷C.同盟會尚不能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D.列強支持地方軍閥形成割據局面答案C解析由材料“但其無法限制被立憲派和舊官僚限制的地區。即使在革命派掌權的地方,也往往各自為政,不完全聽從中心的號令”可知,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具有懦弱性和妥協性,不能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故選C項。由材料“全國性的中心政府”可知“各自為政”不符合史實,解除A項;材料強調資產階級的局限性而非三民主義的局限性,解除B項;列強支持軍閥是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解除D項。7.(2024·河北衡水中學一聯)復旦高校教授朱伯康等依據親見所聞,詳盡調查和探討后指出:“在這20世紀一切進步的今日,號稱有組織有秩序近代文明國家的日本,盡然在我們堂堂中華民國的領土內,干出比《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所記述的慘酷更多至十倍、百倍、千倍、萬倍,甚至萬萬倍。”據此可知,其對南京大屠殺的相識()A.沒有摻雜個人思想感情B.以嚴謹的歷史探討為基礎C.否定文明史觀思維方式D.基于計量史學的探討方法答案B解析由材料“十倍、百倍、千倍、萬倍,甚至萬萬倍”可以看出教授朱伯康對南京大屠殺是異樣的憤慨,故A項錯誤;材料“依據親見所聞,詳盡調查和探討后指出”說明,其對南京大屠殺的相識是以嚴謹的歷史探討為基礎的,故B項正確;材料是對號稱有組織有秩序近代文明國家的日本的控訴,并非否定文明史觀,解除C項;“十倍、百倍、千倍、萬倍,甚至萬萬倍”表現出作者的憤慨,不屬于計量史學的探討方法,故D項錯誤。8.(2024·江蘇一模)1955年12月,泰國經濟文化代表團隱私訪華,中泰兩國簽訂了《中泰貿易會談紀要》;1956年6月,馬來西亞宣布取消向中國輸出橡膠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貿易考察團訪華,達成了一些貿易協定。與這些經濟外交的成就干脆相關的是()A.中美關系的改善B.日內瓦會議的進展C.萬隆會議的成功D.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萬隆會議上共同提倡了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形成了以“團結、友情、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等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為亞非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供應了指導原則,有力推動了亞非國家的聯合自強,故C項正確。中美關系的改善始于20世紀70年頭,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由中、蘇、美、英、法參與的日內瓦會議重在解決印度支那與朝鮮問題,與材料現象無關,解除B項;三大改造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與經濟外交無干脆關聯,解除D項。9.(2024·山西百日沖刺)約翰·麥克里蘭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說,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廣義上評判并限制其成員的性格,城邦隨時關切其公民是什么樣的人”。這一論斷揭示出古代雅典()A.城邦重視對公民的生活救濟B.城邦重視對公民特性的培育C.公民普遍認可“學問即美德”D.城邦利益高于個人的自由答案D解析材料“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廣義上評判并限制其成員的性格”表明,城邦成員的“性格”須服務于城邦利益,即城邦利益高于個人自由,故選D項。A項表述與材料信息無關,解除;B項表述與材料不相符,解除;材料強調的是城邦對公民的限制,并未涉及“學問即美德”的相關信息,解除C項。10.(2024·江西撫州一模)下表是17世紀英格蘭社會精英人士對宗教和科學初始愛好取向比例變更統計表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宗教7%6.3%5.3%2%科學1.8%4.6%7%5.1%上表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科學發展促進人們思想解放B.宗教改革影響了人們的價值取向C.進化論瓦解了宗教神學地位D.社會精英人士漸漸拋棄宗教信仰答案A解析從表格“17世紀英格蘭社會精英人士對宗教和科學初始愛好取向比例變更統計表”中可以看出科學初始愛好取向比在不斷增加,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科學發展促進人們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不斷下降,故A項正確。宗教改革依舊強調宗教信仰,雖會影響人的價值取向,但不會使人們倒向科學,故解除B項;此時進化論還沒有出現,故解除C項;“漸漸拋棄”說法較片面,故解除D項。11.(2024·四川教考聯盟二診)據統計,從1775年到1815年大約有25萬人移居美國,1820~1860年則有約500萬人移居美國,比1790年整個美國人口還要多。對美國而言,移民的涌入()A.加速了工業化發展進程B.消退了國內的種族沖突C.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壓力D.促成了國內市場的形成答案A解析美國工業革命起先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這一時期大量人口移居美國,為美國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進而加速了美國工業化發展進程,故選A項。美國國內的種族沖突始終存在,解除B項;這一時期美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大量移民的涌入對美國來說是利大于弊的,解除C項;國內市場的形成是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移民涌入的結果,解除D項。12.(2024·廣西柳州模擬)20世紀80年頭,日本產品充斥全球,對美國貿易大幅順差。隨后美國實行各種措施來打壓日本經濟,其中以1985年9月美國召集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簽署的“廣場協議”最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內升值達50%,之后日本經驗了“失去的20年”。這反映了()A.美日的盟友關系已經名存實亡B.意識形態影響確定國家對抗C.新興經濟體對舊經濟秩序的影響D.美國失去了經濟霸主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紀80年頭美國對日本經濟進行打壓,體現了當時日本作為新興經濟體對舊經濟霸主美國的沖擊,也體現了美國利用制定國際經濟規則來打壓國際競爭對手日本,故選C項。A項表述不符合史實,美日的盟友關系依舊存在,解除;美日都屬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意識形態相像,解除B項;美國并未失去經濟霸主地位,還是超級大國,D項表述錯誤。二、非選擇題:共52分。第13~14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需作答。第15~17題為選考題,考生依據要求作答。(一)必考題:共37分。13.(2024·陜西二聯)(25分)在中國歷史上,士人階層自身的演化與歷史的演進有著親密的互動關系。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隨著舊士族消亡過程的是新型士人階層的成長。科舉培育出一種意義深遠的“文人文化”。……士人們主動構筑種種非“先賦性”的關系網絡,聯結他們的紐帶是多元的,諸猶如學、同年、同僚、同鄉以至同道之類的關系而結成的友情。它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著諸多事物的運行過程。……以“天下”為胸懷的士大夫們,以“天道”“公議”為旗幟,作為凝合群體的號召,制約君主的力氣,參與治理國家政事。……這一群體的相識及其行為,通常傾向于維護中心集權;而其力氣的崛起,客觀上又構成了對于君主專制的制約因素。——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二當資本主義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沖擊東部的時候,自覺的、劇烈的時代意識,是新學問分子群得以產生的思想契機,也是他們區分于社會其他階層的明顯特征。“仁義禮智”被“奇技淫巧”打得一敗涂地,明智的學問階層起先檢討傳統學術的價值,摒棄了偏見與無知,新學問分子群體在傳統中學的根基上,主動地、有選擇地吸納西學。……中國古代士人素來以治國平天下為自己的學術成就與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最終唯有通過政治的實踐和檢驗來確證它的價值。在新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學問分子起先了新的雙向的角色認同。一方面他們繼承并發揚士大夫憂國憂民、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傳統,另一方面他們又萌生與政治決裂、向學問回來的自我意識。——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依據材料一,指出唐宋時期新型士人階層的歷史特點。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說明推動這一群體形成的主要因素。(9分)(2)依據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國新學問分子群體的思想特征。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在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歷史作用。(12分)(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認為現代學問分子應如何實現個人價值?(4分)答案(1)特點:推崇儒學,致力于科舉入仕;社會關系困難,影響力大;維護又制約君主專制。(4分,任答兩點)因素:君主專制的加強,科舉選官以減弱門閥士族的勢力;儒學復興,理學興起;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每點2分,答出三點得5分)(2)特征:具有劇烈的時代意識;學問結構上起先吸納西學;產生新的角色認同。(6分)歷史作用:向西方學習,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強求富、實業救國,推動了近代工業化發展;救亡圖存,促進了民主革命的發展。(6分)(3)現代學問分子應順應時代潮流,將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聯系起來;與時俱進,留意文化傳承等。(4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特點,依據材料“科舉培育出一種意義深遠的‘文人文化’”“士人們主動構筑種種非‘先賦性’的關系網絡,聯結他們的紐帶是多元的,諸猶如學、同年、同僚、同鄉以至同道之類的關系”“通常傾向于維護中心集權;而其力氣的崛起,客觀上又構成了對于君主專制的制約因素”等信息,可從科舉入仕、社會關系困難、既維護中心集權又制約君主專制等方面概括特點。其次小問因素,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從君主專制的加強、科舉制的出現、儒學復興和理學產生、社會經濟發展、重文輕武的政策等方面分析其緣由。第(2)問,第一小問特征,依據材料“自覺的、劇烈的時代意識,是新學問分子群體得以產生的思想契機”“新學問分子群體在傳統中學的根基上,主動地、有選擇地吸納西學”“在新的時代文化背景下,學問分子起先了新的雙向的角色認同”等信息,可從劇烈的時代意識、向西方學習、新角色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國新學問分子群體的思想特征。其次小問歷史作用,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從思想解放、近代工業化發展、政治民主化發展等方面思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3)問,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從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自身素養提高、中華民族的宏大復興等方面思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14.(2024·云南昆明診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蘇維埃俄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大事記(局部)蘇維埃俄國中華人民共和國1917年11月列寧宣告:“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1949年10月毛澤東宣告:“中國人民從今站起來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宏大成功1918年國內反動勢力發動武裝叛亂,英法日等國干涉蘇俄革命1950年夏,基本肅清大陸上的國民黨殘余軍隊和武裝土匪;10月,志愿軍受邀入朝作戰1918年11月取消商品貿易,實行實物配給,由國家按定額供應生活必需品1950年11月嚴厲打擊倒賣銀元,平抑米棉價格,結束了我國連續十多年物價暴漲的局面1919年1月農村實行余糧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儲糧一經發覺,當即沒收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億多農夫獲得了土地,全國糧食產量比1949年增加49%——摘編自嚴志梁《世界近現代史》比較蘇維埃俄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大事,自擬論題,結合材料與所學學問對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論題必需體現中外比較,闡述須史論結合)(12分)答案(示例)論題:兩國建國初期都實行主動措施克服困難,鞏固新生政權。(2分)闡述:蘇俄建國初期,實施“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集中全國財力物力,擊潰國內外反動勢力,鞏固蘇維埃政權。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追殲殘敵,抗美援朝,在城市中平抑物價,在廣闊農村接著開展土地改革,使國民經濟得到復原發展,鞏固了政權。(8分)綜上,建國初期兩國都結合國情,實行各種措施鞏固了政權,具有深遠意義。(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確定選題角度,如政治事務、經濟政策等,并依據選題角度擬出相應論題,如政權建立開啟了新紀元,建國初期反對列強進行武裝干涉,實行經濟政策鞏固政權等。其次,依據論題從表中提取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如從鞏固新生政權中中國進行抗美援朝,蘇俄進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等。最終,依據提取的相互關聯的中外歷史信息,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表述成文,闡述時留意題目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論題必需體現中外比較,闡述須史論結合。(二)選考題:共15分,請考生從3道歷史題中任選一道題作答。假如多做則按所做的第一題計分。15.(2024·吉林長春一般中學一檢)(15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探究即起先于1979年參與WHO的基本藥物行動支配。1992年,我國頒布了《制訂國家基本藥物工作方案》,確立了基本藥物的遴選,其目的是滿意廣闊人民群眾防病治病的基本須要。自1996年以來,我國的基本藥物書目每兩年更新一次;1997年,《中共中心、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確定》將基本藥物制度作為協調醫藥發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我國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社區農村基本用藥定點生產、運用和價格管理的通知》,試行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和單獨定價的政策,并通過將藥品價格印在藥品最小包裝盒上來規范流通環節。——摘編自《我國基本藥物制度的漸進主義改革框架》(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1979~2007年我國基本藥物制度改革的基本內容。(8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1979~2007年我國基本藥物制度改革的歷史背景。(7分)答案(1)內容:制定法律制度保障;實現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和單獨定價;定期更新基本藥物書目;規范流通環節。(8分)(2)背景:“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傳統基本藥物制度無法適應時代發展須要;改革開放;世界衛生組織的推動;滿意人民群眾的基本須要。(7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基本藥物書目每兩年更新一次”“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和單獨定價”“通過將藥品價格印在藥品最小包裝盒上來規范流通環節”概括作答。第(2)問,依據材料“1979年參與WHO的基本藥物行動支配”“其目的是滿意廣闊人民群眾防病治病的基本須要”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改革開放、世衛組織以及改革的目的和人民群眾須要等角度思索回答。16.(2024·湖北模擬)(15分)【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斗爭與和平】材料十月革命之后,俄國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則是,“任何民族都應得到民族發展的完全自由”。為了應對俄國革命政府的外交宣揚戰,美國總統威爾遜于1918年1月發表演說,提出了聞名的“十四點支配”。十四點演說主要體現了威爾遜的四大原則:沒有成功的和平;民主的成功;民族自決權和領土完整;建立國際維和組織與集體平安原則。威爾遜十四點演說發表之后,時人就起先把其稱為“威爾遜主義”。1919年2月,日本東京某報以譏諷的口吻評論說,“威爾遜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對一切民族國家都實行人道與正義原則,這一原則并通過國際聯盟支配來實現,而美國的國防平安也因此得到完善”。在巴黎和會召開前夕,威爾遜主義已名揚全世界。正如威爾遜本人所預感的那樣,他的志向主義猶如一個不斷膨脹的熱氣球,終究逃脫不了爆炸破滅的宿命。后來的事實證明,中國學問界在巴黎和會前夕對威爾遜主義的“神化”,不過是中國人的一廂情愿而已。——摘編自馬建標《巴黎和會山東問題的裁決與威爾遜的認同危機》(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巴黎和會前中日兩國對威爾遜主義的不同相識。(6分)(2)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巴黎和會前中日兩國對威爾遜主義產生不同相識的緣由。(9分)答案(1)中國:巴黎和會前,中國人認為威爾遜主義中的“民族自決和領土主權”原則代表了人類社會的公理和正義。(3分)日本:認為威爾遜主義中的“人道正義原則和國際聯盟支配”有利于建立美國提倡的世界秩序,是美國建立世界霸權的方案。(3分)(2)中國方面:一戰期間,中日關系驚慌;十月革命后,蘇俄和平外交的提出鼓舞了中國;美國是經濟實力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中國代表團參與巴黎和會,提出收回山東主權的正義要求;近代中國飽受列強侵略,中國民眾存在依靠國際社會改善自身國家形象的幻想;經過新文化運動,中國人民的民族民辦法識有較大提高等。(5分。一點2分,兩點4分,三點5分)日本方面:20世紀初日本綜合國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對一戰后世界秩序的支配上,日本與美國及歐洲列強準備不同;威爾遜主義阻礙了日本在東亞的擴張;日本要維護一戰期間獲得的在中國山東的特權等。(4分,每點2分)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威爾遜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對一切民族國家都實行人道與正義原則,這一原則并通過國際聯盟支配來實現,而美國的國防平安也因此得到完善”“中國學問界在巴黎和會前夕對威爾遜主義的‘神化’,不過是中國人的一廂情愿而已”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歸納巴黎和會前中日兩國對威爾遜主義的不同相識。第(2)問,從中國來看,可從中日關系、蘇俄支持、斗爭正義性、美國強大等國際因素和國內民辦法識、國民期望等國內因素回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市質檢)2025屆寧德市普通高中高三畢業班五月份質量檢測地理試卷(含答案)
- 塑造卓越企業文化
- 碩士答辯導航
-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2024-2025學年小升初總復習數學精練含解析
- 四川現代職業學院《商務英語視聽說(4)》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護理職業學院《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認知心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北方科技學院《重癥護理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寧理工學院《產品設計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職業道德說課
- 2024北京二中初二(上)期中數學試題及答案
- XX醫院核醫學應急預案手冊
- 河南省漯河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 《三國演義》中考原題匯編附答案解析
- 血液透析中心可行性研究投資報告
- 舞蹈藝術賞析課件
- 2025年文化傳媒行業組織架構及工作職責
- 2024年3.6kV~40.5kV 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環保氣體)
- 品管圈PDCA獲獎案例-提高壓瘡高危患者預防措施落實率醫院品質管理成果匯報
- 基于強磁吸附的履帶式爬壁機器人結構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