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三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三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三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三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三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創新學案與作業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第14講國共的十年對峙[課標要求]概述并相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史實(1927-1937年)。[考綱明示]新民主主義革命(1927-1937年)。主干梳理認知拓展一武裝起義1.緣由:國共合作裂開,中國共產黨吸取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教訓,起先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2.南昌起義3.八七會議4.秋收起義二工農武裝割據1.井岡山的星星之火(1)eq\o(□,\s\up4(01))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依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階段,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2)1928年4月,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會師,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2.土地革命三紅軍長征[教材拾遺]南京國民政府前期的內政外交(1)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2)“改訂新約運動”①概況: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起一場同列強“改訂新約”的運動,主要集中于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兩項。美國首先同中國締結關稅關系的條約,其他各國相繼仿效。新約承認中國在關稅上有對等的權利,中國收回部分關稅及其他一些主權。至于廢除領事裁判權的交涉,雖有一些成就,但距取消領事裁判權還相差甚遠。②評價主動意義:“改訂新約運動”復原了我國長期丟失的部分主權,削減了一些帝國主義在我國長期享有的特權,否認了領事裁判權的合法性,增加了國家關稅的收入,在客觀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確定的主動意義。局限性:但事實上由于中國經濟落后,并不能從列強那里取得對等的權益。其有關廢除領事裁判權的規定,實質是一紙空文。[學問拓展]“左”傾與右傾“左”傾與右傾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傾主要表現為保守、妥協、退讓,“左”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現,表現為急躁冒進、急于求成。兩者都有危害性。[學問拓展]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但未徹底清算黨內“左”傾錯誤遵義會議僅僅訂正了當時黨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但沒有從思想上徹底清算“左”傾錯誤。黨內“左”傾錯誤的徹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風運動中。[名詞說明]“井岡山精神”與“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堅決不移的革命信念;堅持黨的確定領導;親密聯系人民群眾的思想作風;一切從實際動身的思想路途;艱苦奮斗的作風。長征精神: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擅長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互動探究分層突破史料精研微解重難微解1“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一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依據地的,有安排地①建設政權的,深化②土地革命的,③擴大人民武裝的路途……無疑是正確的。——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假如我們能夠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取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史料解讀]史料一、二選自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對革命道路的相識的相關文章,這些文章可體現“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一些內容和特點。[精研探究]由史料一可見“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括哪些內容?由史料二可見,土地革命在“工農武裝割據”中地位如何?試答:提示:由史料一中①②③可知其思想包括政權建設、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史料二反映出土地革命是“工農武裝割據”的中心內容,是取得革命成功的基本條件。歸納總結全面相識“工農武裝割據”思想(1)含義: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將武裝斗爭、土地革命、依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2)相互關系: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行,是有機的統一體。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依據地建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內容,是發動群眾支持革命斗爭、鞏固依據地的法寶;依據地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陣地,是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的依托。(3)存在緣由①根本緣由: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②群眾基礎:紅色政權建立的地區大多受國民革命洗禮,群眾革命覺悟高。③革命形勢:全國革命形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一個重要的客觀條件。④主觀條件:有相當力氣的正式紅軍存在和黨的正確領導。(4)意義:“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詳細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為中國革命開拓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微解2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轉移一……在暴動遭到嚴峻挫折時,毛澤東能夠堅持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在實踐中起先闖出一條與農夫相結合,在農村建立革命依據地以保存和發展革命力氣的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摘編自黃允升等《紅色檔案:毛澤東與中共早期領導人》二下面兩幅圖分別是“1929-1932年農村革命依據地示意圖”與“華北敵后抗日依據地示意圖”。[史料解讀]史料一反映出革命工作重心的變更。史料二反映出不同時期革命依據地的區域變更,體現出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的變更和中共主要任務的變更。[精研探究]史料一反映了革命重心有何變更?比較史料二圖一、圖二,提取中國革命形勢變更的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兩則史料所反映的變更的緣由。試答:提示:變更:史料一反映出中國革命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史料二中圖一到圖二既反映出中國革命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又反映出革命最主要任務由主要抗拒國民黨反動派到主要抗拒日本侵略者。緣由:變更一的緣由:①城市道路不符合中國;②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探究出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變更二和變更三的緣由:①由于博古等人推行“左”傾軍事路途,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戰略轉移。②日本加劇侵華,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最主要沖突,國共實現其次次合作,共同抗日。歸納總結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四個轉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轉移到農村: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依據地建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2)最高決策由錯誤到正確:右傾錯誤→八七會議的正確決策;“左”傾錯誤→遵義會議的正確決策。(3)革命中心由南方轉移到北方:瑞金→陜北。(4)中國時局由內戰轉移到“外戰”:1927-1936年內戰→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要點突破深化拓展要點中國共產黨由無趣走向成熟的過程1.探究期(1921-1927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國民革命運動失敗)(1)認清國情: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綱領,標記著中國共產黨起先正確相識中國的社會現實。(2)意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中國共產黨在工人運動遭遇嚴峻挫折后相識到必需聯合農夫階級和其他階級,組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3)相識到駕馭革命領導權和進行武裝斗爭的必要性:中國共產黨從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中相識到革命領導權和武裝斗爭的重要性。為此,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等一系列武裝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抗拒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2.成熟期(1927-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探究出中國式的革命道路:結合革命斗爭的實踐,毛澤東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和理論,探究出了中國式的革命道路。(2)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遵義會議是在沒有共產國際參與的狀況下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妥當解決了自己的組織、路途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從無趣走向成熟的標記。(3)正確處理國共關系:中國共產黨依據社會主要沖突的變更,要求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例](2024·河南南陽一中開學考)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如表反映了中國近現代史四個不同時期階段特征的主題詞,其中1921-1935年處應當填寫()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獨立,獲得新生1978-2001:改革開放,堅決不移A.五四風雷,抗日烽火B.開天辟地,漸趨成熟C.國共對峙,走向抗戰D.解放中國,建立政權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五四運動在1919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圍,故A項錯誤;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符合“開天辟地”,1935年遵義會議標記著黨由無趣走向成熟,符合“漸趨成熟”,故B項正確;國共十年對峙始于1927年,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圍,故C項錯誤;1949年新中國建立,不符合1921-1935年的范圍,故D項錯誤。高考研析把握考向(2024·全國卷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依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赤色區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狀況。這主要是因為依據地()A.農夫生產的主動性高漲B.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夫生產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產D.人民打破國民黨的經濟封鎖答案A解析1930年,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鄂豫皖革命依據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大幅度增加,紅色革命區域米價下降,聯系中國共產黨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可知,這種狀況的出現應與開展土地革命,農夫獲得了土地,生產的主動性高漲有關,故選A項。紅軍英勇奮戰保衛農夫生產只是一個次要因素,解除B項;當時依據地政府將主要精力用于鞏固和擴大依據地,解除C項;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學問拓展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有許多,如自然環境、政府政策、科技進步、生產者的主動性、水利澆灌等。本題中,中國共產黨在依據地的土地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主動性,導致糧食產量提高。1.(2024·安徽皖江名校聯盟聯考)在1927年召開的中共五大上,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和羅易就土地革命問題出現激烈的爭辯,一個主見“土地革命廣出論”,一個堅持“土地革命深化論”,結果導致中共中心在革命緊急關頭無所適從。此次會議說明()A.中國革命必需走自己的道路B.蘇聯對中國革命影響有限C.中國革命學習蘇俄式的閱歷D.國民大革命已延長到農村答案A解析中共五大上鮑羅廷和羅易的爭辯“導致中共中心在革命緊急關頭無所適從”,恰恰說明中國革命領導權必需駕馭在中共自己手中,必需找尋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發展道路,故選A項。材料展示的是共產國際兩位代表的爭辯,無法說明蘇聯對中國革命的影響是否有限,解除B項;中國革命學習蘇俄式的閱歷是指搞城市暴動的道路,不是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解除C項;國民大革命已延長到農村的結論無法從材料中干脆得出,解除D項。2.(2024·寧夏銀川一中高二期末)如圖為最早的紅色依據地公債券實物——面值一元的“水利債券”。債券左側年份模糊不清,右面有“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發行”字樣,下方有“只有全國蘇維埃的成功才能徹底整頓水利”“水災是帝國主義國民黨統治下的必定結果”字樣。據此可知,該債券的發行()A.推動了國民革命成功進行B.有利于紅色政權鞏固發展C.為抗日斗爭打算了經濟基礎D.干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中“紅色依據地”“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發行”并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心政府成立,這是紅軍依據地政權建設的重要表現。依據材料中“水災是帝國主義國民黨統治下的必定結果”可知,材料中“公債券”發行于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材料中“只有全國蘇維埃的成功才能徹底整頓水利”反映了對中共紅色政權的信任,有利于紅色政權鞏固發展,故選B項。結合所學可知,國民革命、抗日斗爭都與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不符,解除A、C兩項;“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與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不符,解除D項。3.1936年夏天,傳教士薄復禮在回憶錄中這樣記述曾經與他共處18個月的中國紅軍:“他們一天能吃一頓飯,每天不分晝夜地行走……但這些身著破衣、草鞋的年輕戰士還經常探討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這段記述主要反映了紅軍()A.堅決的志向信念B.敏捷的作戰策略C.艱難的生存環境D.革命的英雄主義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傳教士的記述與長征有關;依據“一天能吃一頓飯”“身著破衣、草鞋”和“探討人的精神等哲學命題”可知,在長征途中紅軍戰士擁有堅決的革命志向和信念,故A項正確。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2024·江蘇鹽城高二期末)“主動、主動、自覺地進行精神穹宇方面的建設是共產黨區分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特征之一。在井岡山創業時期,共產黨就結合中國國情完成了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材料中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A.探究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B.推動國民革命運動走向高潮C.標記著毛澤東思想已經走向成熟D.克服了王明等人“左”傾錯誤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信息“井岡山”“結合中國國情”可知,材料中所說的“精神穹宇基本框架”指的是中共探究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井岡山道路,A項正確。北伐斗爭推動國民革命走向高潮,且與材料中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時間不符,解除B項;毛澤東思想走向成熟是在抗日斗爭時期,與材料中井岡山創業時期不符,解除C項;遵義會議克服了王明等人的“左”傾錯誤,與材料中井岡山創業時期不符,解除D項。2.(2024·海南楓葉國際學校高二期末)農會是國民革命時期中共領導建立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權。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這是對傳統鄉村社會政治關系的有力沖擊。它推翻了地主階級政府,成為新的政權形式。這說明當時()A.國內形勢變更導致革命性質變更B.土地革命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C.中共注意政權建構動員農夫革命D.鄉村民眾政治追求高于經濟訴求答案C解析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這是中共對鄉村的權力改造,表明中共注意政權建構動員農夫革命,故C項正確。1927年國內形勢發生變更,但革命性質沒有變,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故A項錯誤;“它推翻了地主階級政府,成為新的政權形式”這是對鄉村的權力結構進行改造,不是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故B項錯誤;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權力歸農會”的口號,這是中共對鄉村的權力改造,不是鄉村民眾的政治追求,故D項錯誤。3.(2024·安徽定遠中學周測)1930年6月,中共中心決議認為“中國經濟政治的根本危機,在全國任何一處都是同樣接著尖銳化,沒有絲毫根本的差別”“總的形勢,都表明中國新的革命高潮已經靠近到我們的前面了”,并“有極大的可能轉變成為全國革命的成功”。這反映了當時中共中心()A.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C.試圖打破國民政府的軍事封鎖D.對革命形勢的估計過于樂觀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的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左”傾錯誤思想,對形勢作了根本錯誤的估計,對于中國革命估計過于樂觀,故D項正確。材料認為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都到了大決戰的前夜,不屬于革命道路選擇問題,故A項錯誤;B、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均解除。4.(2024·江西南昌高二期末)1931年,中共中心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堅決提拔新的工人干部來參與指導機關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擔當紅軍的指揮員與政治委員。同時要求各地“洗刷黨內富農、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心的上述做法()A.確保了干部隊伍的純凈性B.表明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C.帶有確定的“左”傾色調D.是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究答案C解析材料“堅決提拔新的工人干部來參與指導機關工作”說明,中共中心教條地認為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只能依靠工人階級,“同時要求各地‘洗刷黨內富農、小地主’”表明中共中心措施的片面、激進。這些都說明中共中心的做法帶有確定的“左”傾色調。故選C項。這種做法與干部隊伍的純凈性無關,解除A項;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并非排斥其他階級參與革命,解除B項;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利于中國革命事業的發展,解除D項。5.(2024·寧夏石嘴山三中月考)1931年11月30日蔣介石發表了演講詞:“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御侮,未有國不統一而能取勝于外者。故近日之對外,無論用軍事方式解決,或用外交方式解決,皆非先求國內統一,不能為功。”據此推斷蔣介石之后的主要行動是()A.發動四一二事變,屠殺人民B.調動軍事力氣,反抗日本C.圍剿革命依據地,進攻紅軍D.默認偽滿洲國,妥協日本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1931年11月30日”“攘外必先安內”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蔣介石在該演講之后調集兵力圍剿革命依據地,旨在殲滅紅軍,故C項正確,解除B項。A項發生在1927年,解除;偽滿洲國是1932年成立的,解除D項。6.(2024·貴州貴陽一中月考)1934年7月,中共中心特地負責與共產國際聯絡的人員在上海被捕,電臺也落入敵手。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心與莫斯科始終處于失聯狀態。這一狀況()A.客觀上促成中共從無趣走向成熟B.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C.使毛澤東確立了黨內的領導地位D.結束“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答案A解析1934年7月到1936年春之前,中共中心與莫斯科失聯,這期間紅軍主要進行長征,在途中的遵義會議上,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解決自己的路途、方針等問題,從而客觀上促成中共從無趣走向成熟,故A項正確。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緣由是“左”傾錯誤,故B項錯誤;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起先確立于遵義會議,完全確立于黨的七大,故C項錯誤;遵義會議解決了軍事上和組織上“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思想上解決是在“延安整風”時期,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7.(2024·湖北四地七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陳誠被任命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領導了以“減租”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改革。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減租實施方法》……總的說來,效果甚微,“減租政令不免有遭遇破壞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將一部分田畝匿不陳報,以圖拆補減租損失者”;“佃戶在地主積威之下,仍多方維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詞威嚇,使佃戶不敢依照規定減租”。“以上情形,均可見地主勢力之大,竟可迫使無知鄉農自動地放棄其應得的利益”。經過這段“減租”的實踐,陳誠自己也承認:“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勁”。更重要的是,陳誠的“減租”改革并沒有得到國民黨上層的支持。整個改革,并沒有國民黨的中心文件加以確定,都是湖北省的行為,結果收效不大。——《中共黨史探討》材料二針對土地問題,毛澤東明確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力氣是農夫。遺忘了農夫,就沒有中國的民主革命;沒有中國的民主革命,也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沒有一切革命。”在民主革命時期,正確的土地政策閱歷主要是:廣泛發動群眾,進行深化的政治動員,這是打破幾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將農夫的鄉土和族群意識納入到階級意識的體系中去,使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