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綜合能力訓練1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綜合能力訓練1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綜合能力訓練1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綜合能力訓練1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復習綜合能力訓練1含解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綜合實力訓練(一)綜合實力訓練第40頁

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4分,共48分)1.周朝的諸侯,有王室家屬、商之子孫、各部落酋長。(周朝任卿制度)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這反映了周朝()A.分封制與宗法制互為表里B.世卿世祿制與官僚制度并存C.對地方實行差別化的管理D.掌控了封國的官吏任免權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大國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國二卿,皆命于其君”,可知對于不同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管理方法,故選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宗法制,解除A項;官僚制度在秦朝正式確立,解除B項;D項說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實,故解除。2.漢武帝時期以“孝”名科,為儒生以“經明行修”入仕開啟了大門;光武帝時為察舉制度增加了“務授試以職”的規定,即州郡長官對于將要加以察舉的茂才、孝廉,應先委以肯定官職,合格者方能舉至中心。這一改變()A.反映了官吏選拔程序更加規范B.導致了選官標準的根本改變C.消退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限制D.有利于提高官員的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州郡長官對于將要加以察舉的茂才、孝廉,應先委以肯定官職,合格者方能舉至中心”,說明察舉制的發展使內容更加務實、程序更加規范,故選A項;依據材料“以‘孝’名科……‘經明行修’”“察舉的茂才、孝廉……”,可知選官的標準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解除B項;察舉制下簡單造成任人唯親的弊端,形成小利益集團,解除C項;材料中的改變有利于選拔官僚隊伍須要的人才,與行政效率提高不存在干脆的聯系,解除D項。3.翻檢《全唐詩》可知,唐詩所涉茶產地6道、27州,其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劍南地區。唐朝張途記錄安徽祁門一帶:“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由此反映出唐朝()A.南方經濟發展水平提高 B.經濟重心已經移向南方C.茶業由副業上升到主業 D.農產品商品化水平較低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南方經濟的發展。材料中“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劍南地區”,安徽祁門一帶“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體現了南方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故A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是在南宋完成的,故B項錯誤;C、D兩項與材料無關,解除。4.明清之際,江南地區出現了“士商相混”的現象,正所謂“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經商。嘉慶、道光年間,“士商相混”的趨勢愈演愈甚。這表明()A.傳統四民社會加速瓦解 B.中心對地方限制力減弱C.理學義利觀正受到沖擊 D.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中“明清之際,江南地區出現了‘士商相混’的現象……嘉慶、道光年間,‘士商相混’的趨勢愈演愈甚”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儒家輕利重義思想受到沖擊,故選C項;明清時期小農經濟仍占統治地位,并且“士商相混”現象只是在江南存在,解除A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中心對地方限制加強,解除B項;明清時期,統治者固守重農抑商政策,解除D項。5.五四運動之前,鼓吹新文化的報刊僅有《新青年》及發行才數月的《每周評論》《新潮》《國民》等。五四運動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間,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達四百種,大都為高校、特地學校及中等學校學生所創辦。這說明()A.五四運動的目標是宣揚新文化B.《新青年》雜志領導了五四運動C.五四運動促進了新文化的傳播D.陳獨秀成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關系。五四運動是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調動了廣袤青年學生和無產階級的革命主動性,推動了新文化運動深化發展,故正確答案為C項;五四運動的目標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故A項不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領導者是陳獨秀、李大釗等,但并不能說《新青年》雜志領導了五四運動,故解除B項;依據材料不能得出陳獨秀是五四運動總司令的信息,故解除D項。6.(2024廣西南寧二模)依據1931年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地主、資本家等剝削階級都被剝奪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39年頒布的《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則明確規定了沒有階級區分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導致這一改變的主要緣由是()A.社會主要沖突的改變B.最低革命綱領的制定C.正確革命道路的形成D.“左”的錯誤思想徹底肅清答案:A解析:《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剝奪地主、資本家等剝削階級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而邊區政府則擴大了民主范圍,這是因為1935年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沖突,擴大民主范圍有利于號召各階級結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故選A項;1922年中共制定最低革命綱領,與材料無關,解除B項;毛澤東開拓的正確革命道路,是指農村包圍城市、琥裝奪取政權的道路,解除C項;“徹底”說法錯誤,并且與材料無關,解除D項。7.抗戰時期,某次戰役的親歷者感慨地說:“這次打仗……我們千萬不能遺忘魯南的老百姓……冒著敵人的炮火,日夜奔跑在戰場上抬運傷兵……成功的取得,應當歸功于魯南民眾有力的支援。”這場“仗”指的是()A.太原會戰 B.百團大戰 C.棗宜會戰 D.臺兒莊戰役答案:D解析:依據“魯南”可知這次戰役主要發生于今山東南部地區,故D項正確;太原戰役發生于今山西境內,解除A項;百團大戰發生在華北廣袤地區,與“魯南”不符,解除B項;棗宜會戰發生于湖北棗陽和宜昌一帶,解除C項。8.1977年冬天,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實行了高考,有570萬青年穿著厚厚的冬衣走進了他們生疏而又倍感親切的考場,構成我國高校招生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獨特景觀。高考制度的復原()A.有利于黨的工作重點轉移B.滿意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C.解決了學問青年就業問題D.促進了科技教化事業的復興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教化。“黨的工作重點轉移”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A項不符合題意。B、C兩項都夸大了復原高考的影響,均不符合題意。1977年復原高考的意義首先是對教化的撥亂反正,促進了科教事業的復興,所以D項正確。9.《雅典政制》記載,抽簽選舉后,官員任職前須要完成一張“考核項目清單”,內容包括:直系親屬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親屬所在的村社名稱……是否善待雙親;是否納稅;是否服兵役。該規定()A.強調維護城邦的權利B.違反了雅典的干脆民主原則C.留意對官員施政實力的考察D.表明血緣政治仍舊根深蒂固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是否納稅;是否服兵役”,可知考核內容主要服務于城邦,故選A項;材料“抽簽選舉”說明并未違反干脆民主的原則,解除B項;“抽簽選舉”以及考察內容并未涉及官員的施政實力,解除C項;“抽簽選舉”說明在公民內部沒有留意血緣,解除D項。10.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盡管有這些(關稅)愛護措施,大工業仍使競爭普遍化了,創建了交通工具……把全部的資本都變為工業資本,從而使流通加速,資本集中”;“它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須要的滿意都依靠于整個世界”。下列對此理解最恰當的是()A.關稅愛護阻礙不了資本主義競爭B.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C.交通工具擴大了工業文明的影響D.自由競爭增加了工業資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題目中的關鍵信息包括“大工業”“交通工具”“工業資本”“首次開創了世界歷史”“依靠于整個世界”,以上信息可以解讀為:工業革命使手工生產發展為機器大生產;工業革命推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即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故選B項。A、C、D三項都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個側面,故解除。11.羅斯福新政是西方國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價值觀上對“社會達爾文主義”(優勝劣汰)提出的回應與挑戰。新政中最能體現此觀點的是()A.整頓財政金融秩序 B.確立了安排經濟體制C.加強社會保障措施 D.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整頓財政金融秩序,關停部分銀行,這屬于“優勝劣汰”,不是“回應與挑戰”,A項錯誤。羅斯福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方法緩解危機,是將安排與市場相結合,不是確立安排經濟體制,B項錯誤。羅斯福實行“以工代賑”,關注弱勢群體,這是對“優勝劣汰”的回應與挑戰,C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于1944年,與羅斯福新政無關,D項錯誤。故答案為C項。12.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2024年指出:當前越來越多的選民要求從全球勢力手中收回限制權(主權),這并不是要通過愛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孤立各個經濟體,而是要求各國建構新的機制保障民眾利益,并對世界保持開放。這說明()A.逆全球化現象的泛起B.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舊盛行C.經濟全球化亟待深化D.革新國內政治是全球化的前提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選民要求從全球勢力手中收回限制權(主權)”“不是要通過愛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孤立各個經濟體,而是要求各國建構新的機制保障民眾利益,并對世界保持開放”,可知全球勢力的限制,不利于保障民眾的利益,也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故選C項。依據材料“不是要通過愛護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孤立各個經濟體”“并對世界保持開放”,可知這不是逆全球化,解除A項;依據材料“選民要求從全球勢力手中收回限制權(主權)”,可知限制權并非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所限制,解除B項;依據材料“選民要求從全球勢力手中收回限制權(主權)”,可知材料并不是強調國內政治問題,解除D項。二、非選擇題(共2題,其中第13題30分,第14題22分,共52分)13.歷史人物的演講稿,是后人探討歷史的寶貴史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當一國國民被迫行使起義權時,對暴君來說,國民回到了自然狀態,暴君怎么還可能引用社會公約呢?他已經把公約銷毀了。……路易應當死,因為祖國必需生。——羅伯斯庇爾《路易應當死,因為祖國必需生!》(1792年12月3日)材料二美國當時突然發覺,蘇聯軍隊正在東歐建立政府。原來很多美國人認為美蘇關系會是合作關系,但結果卻變成了敵對關系。——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學院的演講》(1983年11月9日)(1)材料一中,羅伯斯庇爾主見處死國王,他依據的是啟蒙思想家的哪一學說?結合材料一和所學學問,說說啟蒙思想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活動有何重大意義。(10分)(2)材料二反映了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最初十年怎樣的國際格局?當時蘇聯實行了哪些與美國針鋒相對的措施?面對當時美蘇的敵對關系,中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10分)(3)在探討歷史時,引用歷史人物的演講稿時應留意哪些問題?(10分)參考答案:(1)學說:社會契約論。意義:為資產階級革命供應理論依據并做了輿論打算;為反對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構建政治制度。(2)格局:美蘇不斷對抗,形成兩極對峙格局。措施:1947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9年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外交政策:“一邊倒”的外交政策。(3)演講及演講內容涉及的時代背景;演講者的價值取向、政治傾向、階級屬性、國家立場等。解析:本題以名人演講為切入點考查近現代歷史發展。第(1)問,依據材料中的“社會公約”以及啟蒙運動的相關學問,回答出學說和意義。第(2)問,依據材料信息“很多美國人認為美蘇關系會是合作關系,但結果卻變成了敵對關系”,可知其次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格局是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依據所學學問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列舉出蘇聯實行的與美國針鋒相對的措施,并聯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答出“一邊倒”的外交方針。第(3)問,從演講的背景、人物、內容等方面考慮。14.(2024課標全國Ⅰ,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學問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當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于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錢穆《國史大綱》(1940)評析材料中的觀點(隨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楚)(22分)參考答案:略。解析:本題考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