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新課標高三歷史下冊月考試卷186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1988年,法國一家民意調查機構與《費加羅雜志》聯合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當被問及什么是法國革命的最好象征時,法國人把《人權宣言》放在首位。這主要是因為它()A.體現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B.否定封建專制和特權制度C.首次確定了君主立憲制度D.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18世紀的英國,只有國王和議會才能夠授予公司特許但是,19世紀中葉以后,國家對企業的設立逐漸摒棄特許主義,企業的設立已經相當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不需要任何機關的審批或核準,企業就可以設立。這反映了()A.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競爭加劇B.生產力發展推動生產組織形式演變C.工業革命推動經濟思想變化D.科學技術進步改變了國家經濟職能3、有學者認為:在債務危機面前,歐盟各國基于本國利益盡管提出了各項應對措施。但繁冗的決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討價還價帶來了巨大的決策成本,并且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有效的應對。這一觀點旨在強調歐盟()A.尚未建成集體決策機制B.制度缺陷不能應對危機C.一體化進程將難以為繼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4、1928年毛澤東說:“全國革命形勢是向前發展的;則小塊紅色區域的長期存在,不但沒有疑義,而且必然地要作為取得全國政權的許多力量中間的一個力量。”這反映了當時毛澤東()
A.主張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B.堅持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模式。
C.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D.堅持共產黨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5、在宗教改革運動中,人文學者伊拉斯謨雖然同路德存在爭論,但也有一些與路德相同的觀點。伊拉斯謨認為,如果人們心中沒有上帝,他們表面上的虔誠活動,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沒有用的。這一主張與路德的思想相似之處是A.激勵人們積極進取與發財致富B.反對教會兜售贖罪券的欺詐行為C.主張教隨國定并實行宗教寬容D.苦修和事功不能達到救贖的目的6、米芾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其字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鎮江在修建“米芾公園”期間征集其流落在民間的書法作品,以下書法作品中最有可能是米芾作品的是7、如圖為《年中國近代輕工業年平均指數增長表》;根據所學知識推測應是()
A.1850~1853B.1933~1936C.1937~1941D.1945~19498、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1859年)和《人類的起源》(1871年),闡發了他奠立于自然選擇理論基礎上的進化論,并將其用于解釋人類的起源。其學說遭到宗教界的強烈反對,主要是因為()A.促進了歐洲民族主義的覺醒B.為歐洲國家殖民擴張辯護C.為殖民地解放提供思想武器D.達爾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說9、歷史發展既有傳承又有創新.下表所列信息;屬于漢武帝時期的是()
。A司禮監、會館、銅活字、“三言”“二拍”B政事堂、內作使綾匠、《金剛經》、高轉筒車C中朝、素紗褝衣、水排、太學D三司使、《武經總要》、四書集注、交子A.AB.BC.CD.D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成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成為全國排頭兵。____(判斷對錯)11、明朝后期的李贄被稱為“離經叛道”的思想家,他挑戰正統儒學權威,反對陸九淵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強調人正當的私欲。____(判斷對錯)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認為,中國的歷史(古代史)是一部不斷改朝換代的歷史,因而不斷產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復:創業打江山、國力大振、繼而是長期的衰敗,最后全面崩潰。中國歷代正史都反映了這一點,難怪中國人總是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恢復上古的黃金時代。結果,中國文明就在這反復不斷的人事變遷中艱難前行,而漢代以后的中國歷史也多多少少都是漢代歷史的重演罷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材料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3、馬克思說:“18世紀綜合了過去歷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現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們的必然性和他們的內部聯系”。閱讀下列材料:科學革命導致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技術革命導致人類改造客觀世界技術上的飛躍;產業革命則引起生產體系的組織結構和經濟結構的飛躍;社會革命實現社會制度的飛躍。這四種革命內在地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相關性。當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啟蒙運動與社會實踐的相結合,社會制度的革命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摘自馬龍閃、王維等《近現代科技與思想文化》請回答:概括材料觀點。結合17至19世紀中期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50字左右)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55年初;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一江山島;大陳島、漁山列島、披山島等島嶼,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同年3月16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稱,如果新中國在臺灣海峽擴大戰爭,美國將使用核武器。
-根據“人民解放軍戰史”整理。
材料二1955年是世界歷史上的另一個轉折點。新解放的非洲和亞洲人民召開了萬隆。
會議;要求加快和推廣非殖民化。此后不久,美蘇決定不再限制聯合國接受新會員國,這項決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兩大戰勝國在原則上仇視歐洲殖民帝國。蘇聯的意識形態提倡人民解放。美國支持非殖民化,因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結果。除了這個感情原因外,美國還想乘歐洲之危機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
-德尼茲?加亞爾;貝爾納代特?德尚《歐洲史?歐洲帝國的結束》
材料三1955年5月5日起;聯邦德國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蘇聯和東歐成員國對此作出強烈反應,并終于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現代史》
(1)材料一反映出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轉折點”指的是什么?據材料分析出現這一轉折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時期的國際形勢。
(4)綜合上述材料,為“____-1955年的世界局勢”擬定一個恰當的標題。15、如圖是南京名勝半山園,歷史上曾是王安石的宅邸。王安石擔任過北宋參知政事一職,該職位的設立是為了分割宰相的行政權。____(判斷對錯)16、如圖反映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情況。“甲線段”所示時期的經濟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大躍進。
____(判斷對錯)17、“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愿作惡,人之所以作惡,做不正義的事是出于無知。”這是古希臘一位哲人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這位哲人是普羅塔戈拉。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8、阿爾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說:“為了鼓勵人們投資,采取了責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開了投資的閘門。1901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導致公司制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蒸汽時代機器的普及。____(判斷對錯)19、達爾文被稱為“生物學領域的牛頓”,其理論打破了神學的禁錮,把生物學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客觀上推動啟蒙運動在歐洲大規模展開。____(判斷對錯)20、“總統任期7年,是國家元首和軍隊的最高統帥,有權任命文武官員、締結條約、實行大赦等;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該條文出自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____判斷對錯)21、1984年國有企業改革的展開,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____(判斷對錯)22、1787年憲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強調加強國家權力,又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____(判斷對錯)23、阿爾溫?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說:“為了鼓勵人們投資,采取了責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開了投資的閘門。1901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公司-美國鋼鐵公司。”導致公司制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蒸汽時代機器的普及。____(判斷對錯)24、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____(判斷對錯)25、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從實踐上和理論上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27分)26、全球化進程中,英國的選擇影響了世界,也影響了英國自己。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紀中葉,英帝國的領土擴張有所緩和,“自由帝國主義”理論甚囂塵上。多數英國人認為,自由貿易是英國最大的利益所在,與其保護帝國,不如保護海上通道。在這種思潮影響下,英國實行“炮艦政策”,強制推行“自由貿易”,迫使全世界為英國的商品打開門戶。——錢乘旦等著《英國通史》材料二二戰后,由于其與英聯邦的經濟聯系,對廉價進口食品的依賴,以及不愿接受超國家權威的心態,所以無論是工黨還是保守黨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場(即歐洲經濟共同體)。但是英國的經濟增長持續落后于其他歐洲大國之后,促使英國政府在1963年尋求加入共同市場。然而英國的請求遭到法國總統戴高樂的否決,因為英國本身及其公認的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領導權構成威脅。直到1969年戴高樂退出政壇,英國才獲準加入。——【美】R.R帕爾默著《現代世界史》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英國推行“炮艦政策”的原因。(2)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述“全球化進程中英國的選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27、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晁錯對漢初社會發展的貢獻。2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史記》材料二圖片反映的是指鹿為馬的故事。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趙高(時為丞相)勢傾人主,老臣皆被黜。嘗遇朝會,乃使人獻鹿于帝,高指曰:“此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寡人”是誰?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他創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制定了怎樣的律令?(2)材料二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說明秦朝的制度存在著什么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漢、唐、宋、明四朝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3題,共12分)29、新中國成立后,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程中,我國逐漸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請回答:(1)建國后,我國通過“五年計劃”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請指出“一五計劃”的目的及主要意義。(2)中共八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兩次重要會議。這兩次會議在黨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什么相同決策?請說說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標志性意義。(3)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實現了經濟體制的根本轉型。指出“根本轉型”的內涵及基本達成的標志。(4)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宏偉歷程,你認為取得成功的根本經驗有哪些?30、【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材料根據《臨時約法》;在政府成立后六個月內應舉行國會的選舉。1912年8月,臨時政府頒布了《選舉法》與《國會組織條例》,包括采用兩院制的規定。時至大選的12月份,同盟會吸收了四個小黨派,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翎導的國民黨。宋教仁曾在日本學過國會理論。此時。他得到黃興的支持。并為黨外的立憲人士所尊重。盡管他不反對選舉袁世凱為初任總統。但是他強烈主張政黨政治,并要求由內閣引導國家通向憲政。并且制衡總統的越權行為。
國民黨的反對者為一些小黨派;如統一黨;共和黨。以及由梁啟超領導的民主黨。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此時三黨聯合成進步黨,支持袁世凱政府。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概括民國初年民主運動的發展概況。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民黨對待袁世凱出任總統的態度及原因。3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應當注意的問題。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2題,共16分)32、(15分)【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這一危險形勢也影響了居于統治地位的士大夫,不過他們是被迫趨向于改良而非趨向于革命。他們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傳統范圍內的改革”。他們仍然認為,改革中國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滿足現代的需要。材料二有人指出:康有為是“變法第一人”“戊戌變法核心人物和維新運動的領袖”;也有人認為:“一般歷史學者往往受制于改革或革命觀點偏見,致使康在百日維新中的影響及康與光緒間關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張,過高評價了康有為。”(1)材料一中“他們”面臨的“中國的這一危險形勢”指什么?(4分)請舉一例說明“他們”是是如何“改革中國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滿足現代的需要”的?(4分)(2)根據材料二,你認為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評價歷史人物。試從社會文明演進的角度評價康有為在這一時期的活動。(7分)33、【歷史】(1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梭倫開始擔任立法者時,傳統貴族、經濟上成為暴發戶但沒有政治特權的公民以及貧困的農民之間存在著多重而嚴峻的沖突。后者面臨破產和淪為債務奴隸的危險,在阿提卡地區較為貧瘠的山地被開發成可耕地之前,許多貧困的農民只能租種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因此心里有極大的不滿。可以想象,境遇好一些的公民在軍隊中擔任重幕步兵,因此覺得自已應該有更多的參政權。無疑貧窮的步兵公民憎恨那些富人的極度奢侈和傲慢;富人們鋪張的葬儀,奢侈的宴會,都令他們憤慨。在這些宴會上,有些窮人不得不跳舞或者扮演滑稽的角色來取悅富人們,人格上受到極大的侮辱。——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梁啟超在經歷戊戌維新運動的艱險后,說了一段頗有體會的話:“凡改革之事,必除舊與布新,兩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茍不務除舊而言布新,其勢必將舊政之積弊,悉移而納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陳旭麓《中國近代史十五講》(1)據材料一概括雅典當時存在的主要社會問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梭倫為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2)據材料二,分析梭倫改革和戊戌變法成敗的原因。(6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B【分析】【解析】A、B、D三項都屬于《人權宣言》的主要內容,但B項是A、D兩項的主要目的,故B項符合題意;《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基本框架形成,故排除C項。【解析】【答案】B2、C【分析】試題分析:工業革命后,工廠制度建立,工廠之間需要自由的競爭,使得過去的特權公司逐漸不能適應形式的需要了,經濟思想因為工業革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故選C。A項說法錯誤,材料主要是說的本國的經濟的思想的變化;并未涉及到國際競爭;B項說法錯誤,生產組織的變化指的是有手工工場到機器大工業的轉變;D項科學技術并未體現其作用。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影響。【解析】【答案】C3、D【分析】在債務危機面前;歐盟各國將基于本國利益提出各項應對措施是不同的,目的在于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這表明盡管歐盟一體化程度較高,但還是存在利益的多元化,故D項正確;
ABC三項都不能反映題干材料主旨.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歐盟.歐洲聯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截止2014年歐洲聯盟的運作方式是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民主國家,經濟上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其中德國;法國、意大利為工業國成員),軍事上絕大多數歐洲聯盟成員國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員.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對歐盟的了解,主要考查學生正確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難度中等.【解析】【答案】D4、A【分析】本題考查對毛澤東思想的掌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信息“1928年”、“則小塊紅色區域長期存在,不但沒有疑義”,材料揭示的是毛澤東對“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探索,故A正確,B錯誤;CD在材料中未體現,故排除。故選A。【解析】【答案】A5、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能力。馬丁·路德主張”因信稱義“,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不需要苦修和事功,所以與人文學者伊斯拉謨主張內心中要有上帝的觀點相同。A是加爾文的主張,B雖然也是馬丁路德的主張,但未能體現與伊拉斯謨觀點的相同之處,C是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簽訂的《奧格斯堡合約》的內容,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解析】【答案】D6、D【分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書法家米芾以行書出名,D項是行書,最有可能是米芾的作品。A項是楷書,B項是隸書,C項是小篆,所以本題答案選D項。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中國的古代藝術·米芾。【解析】【答案】D7、B【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考查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考查學生識圖、分析比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相關知識的掌握.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對題干圖片的分析.【解析】【解答】從圖中可以看出輕工業指數呈增長態勢;1850~1853民族工業還沒有產生,民族工業產生于19世紀60;70年代,故A項錯誤.
1933~1936處于國民政府統治前期;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獲得較快發展,故B項正確.
1937~1941處于抗日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故C項錯誤.
1945~1949處于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陷入絕境,故D項錯誤.
故選B.8、D【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
達爾文進化論從根本上改變了19世紀絕大多數人對生物界和人類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對上帝造人說的顛覆.極大的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自然史基礎;對近代中國思想產生巨大影響(赫胥黎《天演論》).【解析】【解答】《物種起源》和《人類的起源》闡述的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的起源問題;人類起源于類人猿,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這與西方的神創論相悖,否定了上帝的造人說,其實這也是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所以遭到了宗教界的強烈反對.ABC三星都是達爾文進化論所帶來的影響,但不符合題意.
故選D.9、C【分析】【分析】本題考查古代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相關內容,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主要抓住重要信息進行判斷.【解析】【解答】材料中A項司禮監是為了限制內閣權力;商業發展出現了會館、活字印刷出現銅活字、反映商業發展市民生活的“三言”“二拍”;這都是朝時期才出現的,故排除A;
材料中B項政事堂是唐朝三省長官議事場所;雕版印刷《金剛經》;灌溉工具高轉筒車等都是唐朝時期的,故B排除;
材料中C項漢武帝時期的中朝和太學;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素紗褝衣,東漢水排,故C符合;
材料中D項三司使是明朝的地方省級機構;《武經總要》;四書集注、交子又是兩宋時期的,故D排除.
故選C.二、填空題(共8題,共16分)10、錯【分析】【分析】本題以第一批經濟特區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對對外開發及影響知識點的掌握,考查對材料的閱讀理解能力.【解析】【解答】我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為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故答案為“錯”.11、×【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李贄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他將矛頭直指封建禮教和整個正統思想,其思想具有鮮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戰斗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帶有民主色彩.【解析】【解答】ד存天理,滅人欲”是朱熹提出來的,不是陸九淵提出來的,故本題錯誤.12、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國的經濟結構與特征、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和論證、探討問題的能力。首先,依據題干所給材料中“費正清認為中國的歷史(古代史)是一部不斷改朝換代的歷史,因而不斷產生令人感到乏味的重復”可得出其觀點是:費正清認為中國古代是一部改朝換代、王朝循環的歷史。其次,明確自己對該觀點的態度:贊成,反對或者二者兼有。再次,不管贊成或是反對,還是二者兼有,都要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角度遷移古代史的相關史實進行論證。注意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邏輯嚴密。【解析】觀點:費正清認為中國古代是一部改朝換代、王朝循環的歷史。明確態度:贊成或反對這一觀點;或認為這一觀點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不完全正確。評析:(一)贊成的史實依據:盡管經歷了不斷的改朝換代,但直到明清時期,小農經濟形態仍然占主導地位;政治制度僅局限于修補完善;思想上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科技、教育主要服務于傳統體制,難有創新;由開放走向封閉,拒絕近代潮流;受西方文明沖擊,才艱難向近代社會轉型。(二)反對的史實依據:改朝換代不是簡單的重復和重演:農業精耕細作體系不斷擴展,促進了江南和邊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養活了更多的人口;政治制度中的選官制度不斷改進,日趨合理,使森嚴的等級壁壘有所松動;封建社會后期商品經濟發展導致了新經濟和新階級、新思想因素出現;科學技術承古萌新,出現宋元明清時的發展高峰;這些為鴉片戰爭后向近代轉型提供了一定基礎。(三)另外觀點的史實依據:(綜合以上兩方面的依據)一等①緊扣評論對象,現點明確;②合理引用史實,進行多角度評論,材料舉例恰當、充分;③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夠結合評論對象,觀點較明確;②引用史實,評論角度單一;③論證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①偏離評論對象,觀點不明確;②未引用史實或史實錯誤;③論證欠缺說服力,史實與觀點不一致,表述不清楚;④行文不規范,層次不清,前后文銜接不上,敘述不連貫。13、略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間的關系,旨在考查正確解讀相關材料并再認再現相關史實評述的能力。首先,應明確設問要求“概括材料觀點。結合17至19世紀中期的相關史實加以論證”;其次,根據設問要求通讀材料,提煉觀點并結合相關所學加以論證。由材料中的信息“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社會革命這四種革命內在地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相關性”即可提煉出“四種革命內在地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相關性”的觀點。“論證”結合相關所學可從經典力學體系對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對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的影響、工業革命導致工廠制的形成、工業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和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步伐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與史實相符即可。【解析】觀點:四種革命內在地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相關性。
論證:
科學革命導致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展。科學革命導致技術革命的發展。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為工業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技術革命導致社會革命。工業革命促進了工業資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促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或改革的發展(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等)。產業革命引起生產體系的組織結構和經濟結構的飛躍。工業革命推動工廠制的建立;農業比重下降,工業比重上升,城市化進程加快。
14、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分析】【分析】本題考查二戰后的國際格局及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考查二戰后美國對華的基本政策;歐洲主導的殖民體系瓦解(或歐洲帝國的結束)及其原因;1955年的國際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1955年世界局勢的主題.考查學生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解答】(1)本小問的政策;依據材料一“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稱,如果新中國在臺灣海峽擴大戰爭,美國將使用核武器”可以得出政策是敵視新中國(支持蔣介石,反對大陸解放臺灣).
(2)第一小問的轉折點;依據材料二“1955年”,結合所學可知,轉折點是指歐洲主導的殖民體系瓦解(或歐洲帝國的結束).第二小問的原因,依據材料二“新解放的非洲和亞洲人民召開了萬隆會議,要求加快和推廣非殖民化”;“美蘇決定不再限制聯合國接受新會員國,這項決定有利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兩大戰勝國在原則上仇視歐洲殖民帝國.蘇聯的意識形態提倡人民解放.美國支持非殖民化,因為它本身就是非殖民化的最早期結果”、“美國還想乘歐洲之危機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可以得出原因是亞非會議聯合反殖,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美蘇支持非殖民化;歐洲的衰落(或危機).
(3)本小問的形勢;依據材料三“終于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的信息,說明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4)本小問的標題;通過整合題目材料,說明材料的核心是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到1955年世界局勢的演變即可擬定標題,只要能夠包含材料的主要信息即可.
故答案為:
(1)敵視新中國(支持蔣介石;反對大陸解放臺灣).
(2)轉折:歐洲主導的殖民體系瓦解(或歐洲帝國的結束).
原因:亞非會議聯合反殖;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美蘇支持非殖民化;歐洲的衰落(或危機).
(3)美蘇冷戰;歐洲正式形成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
(4)標題:二戰結束-1955年世界局勢的演變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15、對【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宋代加強專制的措施,關鍵信息是“安石擔任過北宋參知政事一職”結合知識分析即可.【解析】【解答】根據題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置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置樞密院分割宰相的軍權;設置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權.
正確.16、×【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聚焦兩個基本層面.一是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改革、觀念變革、制度環境、法制基礎、社會保障、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基本制度建設,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理論問題.二是探索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規則、宏觀調控、保障體系等市場經濟基本要素的系統構建,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理論問題.兩個基本層面相互連接、彼此制約、并行不悖和有機統一,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對象.【解析】【解答】×大躍進是1958年開始的,與題目不符,故表述錯誤.17、×【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智者學派;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智者學派:
(1)背景:希臘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展;公民社會生活豐富,思想活躍.
(2)觀點及代表人物:智者學派以認識社會為討論重點;提倡懷疑精神,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和決定作用,這一切構成古希臘人文主義的精神內涵.代表人物是普羅塔格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3)評價:
①強調人作為認識客觀事物的主體的意義;否認了超自然力量對社會人生的作用,樹立了人的尊嚴。
②過分強調個人主觀感受,忽視人們認識的共同性,給主觀隨意性和極端個人主義打開了方便之門.【解析】【解答】×強調知識對人的道德的作用的是蘇格拉底,故表述錯誤.三、判斷題(共8題,共16分)18、×【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壟斷組織,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解答】根據“1901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公司-美國鋼鐵公司”聯系已學知識可知此現象的出現主要因為第二次了工業革命的開展.“蒸汽時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題干說法有誤.
故答案為:×19、×【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觀點及影響.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提出,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跨出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對宗教神權的統治者進行了挑戰,是無神論與有神論的斗爭.在世界各地都有神權的影子,他們的神權思想統治人類很久了.所以這是真理挑戰,最終在人類歷史上確認了人類的起源,并非神的制造.【解析】【解答】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標志著進化論的誕生;主張人是由猿演變來的,打破了上帝創人說,啟蒙運動是在17;18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其后,應該是啟蒙運動促進了達爾文進化論的出現;
故答案為:×.20、√【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875年憲法》,考查學生對其內容的識記情況.【解析】【解答】根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的內容: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兩院行使.行政權歸內閣和總統.總統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可連選連任;總統是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帥,總統與參眾兩院議員共有創議法律之權,總統征得參院同意可解散尚未屆滿的眾議院;內閣部長由總統任命,總統和內閣部長共同向議會負責.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解析】【解答】依據所學;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故答案為:×22、√【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1787年憲法》的意義,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的能力.【解析】【解答】結合已學知識1787年憲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在權力結構中突出“分權與制衡”原則,體現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將西歐啟蒙思想與美國實際相結合,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鞏固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果,帶來美國的長期穩定,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建立起聯邦制國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也有利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美國創立的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總統)共和制,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制度的建設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故答案為:√.23、×【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壟斷組織,旨在考查學生再認再現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解答】根據“1901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個擁有十億美元的公司-美國鋼鐵公司”聯系已學知識可知此現象的出現主要因為第二次了工業革命的開展.“蒸汽時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題干說法有誤.
故答案為:×24、√【分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時期的商業發展;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
古代商業發展:
①商朝:職業商人和最早貨幣產生。
②周朝:商業由官府控制(工商食官)
③春秋戰國: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商業繁榮;形成了許多著名都會。
④隋唐:長安;洛陽、揚州等成為聞名中外的商業大都會;對外貿易發達;城市里坊市分開⑤宋朝:對外貿易發達;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打破市坊界限;店鋪隨處可設,農村中出現草市;打破日中為市限制,出現曉市、夜市。
⑥明清:涌現出許多區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如徽商、晉商【解析】【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出現了地域性的商人群體--商幫,實力最強的是徽商和晉商,故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25、√【分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中國式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黨的建設理論、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等;其思想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解析】【解答】毛澤東從理論和實踐上成功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是在土地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探索出了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而為中國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故答案為:√.四、材料解析題(共3題,共27分)26、略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英國推行“炮艦政策”的原因;旨在考查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歸納;概括,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第一小問,緊扣材料一信息“19世紀中葉”、“‘自由帝國主義’理論甚囂塵上”、“多數英國人認為,自由貿易是英國最大的利益所在”、“自由貿易”等,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認知,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工業革命完成、自由主義經濟思潮的影響、英國需要擴大世界市場,推行自由貿易等,所組織的答案符合相關史實,言之有理即可。
(2)本題考查對“全球化進程中英國的選擇”的認識與理解,兼顧考查學生史學理論及素養相關內容——“一分材料,說一分話”、“論從史出”。本題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歸納、概括以及分析、認知的能力。從而本題在總體上具有較大難度。本題屬于觀點論證說明題,解答本題,要做到以下步驟:第一,要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認知,提煉出一個觀點(論題)。此部分屬于開放性設問,答案不唯一。諸如,英國經濟政策的選擇推動了全球化進程,全球化進程又影響了英國經濟政策的調整等均可。第二,要結合相關史實對所提煉的觀點(論題)進行論證說明,做到史論結合,做到有理有據。就答案示例觀點(論題)而言,緊扣兩則材料信息,結合相關史實,注意分“英國經濟政策的選擇推動了全球化進程”和“全球化進程又影響了英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兩個層面展開論證和說明,具體涉及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展及完成、經濟全球化進程、歐洲一體化進程等史實。第三,末尾最好附上總結性、點評性語言,以升華所提煉的觀點(論題)。【解析】(1)原因:工業革命完成;自由主義(自由帝國主義)思潮的影響;英國需要擴大世界市場;推行自由貿易。
(2)答案示例:論點:英國經濟政策的選擇推動了全球化進程;全球化進程又影響了英國經濟政策的調整。論據方面:層面一:英國經濟政策的選擇推動了全球化進程。工業革命后,英國推行“炮艦政策”和自由貿易政策,積極擴展海外市場,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和全球化進程。層面二:全球化進程又影響了英國經濟政策的調整。二戰后,英國因其自身原因拒絕加入共同市場(或歐洲經濟共同體);六七十年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英國的經濟增長持續落后于其他歐洲大國,促使英國政府調整政策,積極參與歐洲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
27、(1)本小問的思想;依據材料“他向景帝報告諸侯王勢力膨脹的事實,請求削去他們的支郡”可以得出主張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提出了發展農業;搞好糧食生產的“開其資財之道”問題”、“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廣積糧食,充實倉庫,以供應邊防之需,防備水旱之災”可以得出:重視農業生產,積糧充庫,防荒備戰;“他主張招募內地之民移屯于邊塞,適當安排,使他們一面從事農業生產,一面進行軍事訓練,做好守邊備戰工作”可以得出移民屯邊守塞,防御侵擾。
(2)本小問的貢獻;依據材料“文帝時被派去向秦朝遺臣伏勝學習《尚書》”,結合第一問的思想和所學可知,貢獻是對傳統文化的研修,傳承了儒家思想;“削藩”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業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解決邊患問題和防備水旱災害提供物質基礎;重視邊防建設,有利于解決邊患,促進民族融合。
故答案為:
(1)政治上:主張削藩;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重視農業生產,積糧充庫,防荒備戰;軍事上:移民屯邊守塞,防御侵擾。
(2)對傳統文化的研修,傳承了儒家思想;“削藩”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業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解決邊患問題和防備水旱災害提供物質基礎;重視邊防建設,有利于解決邊患,促進民族融合。【分析】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歷史人物。考查晁錯的主要治國思想和貢獻。解題的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提取有效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即可。
本題考查對晁錯的主要治國思想及其貢獻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歸納概括、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析】【小題1】(1)本小問的思想;依據材料“他向景帝報告諸侯王勢力膨脹的事實,請求削去他們的支郡”可以得出主張削藩,加強中央集權;“提出了發展農業;搞好糧食生產的“開其資財之道”問題”、“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廣積糧食,充實倉庫,以供應邊防之需,防備水旱之災”可以得出:重視農業生產,積糧充庫,防荒備戰;“他主張招募內地之民移屯于邊塞,適當安排,使他們一面從事農業生產,一面進行軍事訓練,做好守邊備戰工作”可以得出移民屯邊守塞,防御侵擾。
(2)本小問的貢獻;依據材料“文帝時被派去向秦朝遺臣伏勝學習《尚書》”,結合第一問的思想和所學可知,貢獻是對傳統文化的研修,傳承了儒家思想;“削藩”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業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解決邊患問題和防備水旱災害提供物質基礎;重視邊防建設,有利于解決邊患,促進民族融合。
故答案為:
(1)政治上:主張削藩;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重視農業生產,積糧充庫,防荒備戰;軍事上:移民屯邊守塞,防御侵擾。
(2)對傳統文化的研修,傳承了儒家思想;“削藩”鞏固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業有利于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解決邊患問題和防備水旱災害提供物質基礎;重視邊防建設,有利于解決邊患,促進民族融合。【小題2】28、略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相關知識的掌握;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史記》”“初并天下”可知寡人指的是秦始皇;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包括創建了中央集權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制定了怎樣的律令《秦律》。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相關知識的掌握,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趙高(時為丞相)勢傾人主,老臣皆被黜”進而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揚聲”,說明秦朝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漢、唐、宋、明四朝分別采取的措施包括:漢:漢武帝建立新的決策機構“中朝”,成為朝廷決策的重要機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解析】(1)秦始皇;依據:他自稱皇帝;創建了中央集權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繼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制定了秦律。(2)君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漢:漢武帝建立新的決策機構“中朝”,成為朝廷決策的重要機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宋:在宰相下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明: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直屬皇帝五、簡答題(共3題,共12分)29、略
【分析】(1)本題考查“一五計劃”的目的及主要意義,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1953年至1957年我國進行了一五計劃,其主要目的是:要優先發展重工業,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先進的工業國;意義從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角度回答即可。(2)本題考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第一小問,根據所學知識,中共八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工作重心上都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相同決策;第二小問,根據所學知識,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3)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根據所學知識,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根本轉型”的內涵是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達成的標志是:21世紀初,我國商品資源基本實現市場配置,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4)本題考查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宏偉歷程的認識,旨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分析和認識的能力。解答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可以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等方面解答即可。【解析】(1)目的:優先發展重工業,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先進的工業國。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中國基本建立起來。(2)相同: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標志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期。(3)內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標志:21世紀初,我國商品資源基本實現市場配置,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4)經驗: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實事求是;改革開放。30、略
【分析】
本題考查民國初年的民主運動.考查民主運動的發展概況;國民黨對待袁世凱出任總統的態度及原因.
關于民國初年的民主運動,在復習中應注意掌握它的背景、發展概況、特點以及影響.【解析】(1)本小問的發展概況;依據材料“根據《臨時約法》,1912年8月,臨時政府頒布了《選舉法》與《國會組織條例》,包括采用兩院制的規定”可以得出遵循《臨時約法》,頒布保障民主的法律法規;依據材料“國民黨的反對者為一些小黨派,如統一黨;共和黨.以及由梁啟超領導的民主黨”、“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可以得出眾多黨派成立,出現了政黨政治.
(2)第一小問的態度;依據材料“他不反對選舉袁世凱為初任總統”可以得出態度是不反對選舉袁世凱出任總統.
第二小問的原因;依據材料“他強烈主張政黨政治,并要求由內閣引導國家通向憲政”可以得出宋教仁希望通過合法的政黨政治;國會選舉實現憲政;依據材料“并且制衡總統的越權行為”、“大選中,國民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占據了下議院總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議院274席中的123席.國民黨得到的選票比其他三個黨派得到的總和還多”可以得出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可以組建責任內閣以制衡總統;姐惡化所學知識可以得出袁世凱獨裁面目尚未暴露,表面上仍支持共和制度.
故答案為:
(1)概況:遵循《臨時約法》;頒布保障民主的法律法規;眾多黨派成立,出現了政黨政治.
(2)態度:不反對選舉袁世凱出任總統.
原因:宋教仁希望通過合法的政黨政治、國會選舉實現憲政;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可以組建責任內閣以制衡總統.袁世凱獨裁面目尚未暴露,表面上仍支持共和制度.31、(1)材料“商周時期;中國的城市建設和相關理論己經產生,”體現了開始比較早,且總體上特續發展;材料“。“市”主要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場”的種類繁多,用以舉辦宗教活動;文娛響動以及政府的賺濟,糴果活動等”形式比較多樣,功能比較富;材料“同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市鎮的廣場以及其相鄰建筑如牌坊,常常與當地的歷史、風俗有密切聯系,隨著佛教的發展,“廟會”興起并成為新的公共場所”體現“天人合一”理念,人與自然和相處。回答第二問作用時,可以從有利于改善民眾生活;促進了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拓展了政府職能等方面入手。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歐洲城市發展的原因是:歐洲國家資本主義的制度創新和城市相關管理制度的突破;文復興;啟蒙運動調動了人的價值和個人自由;促進了思想解放,影響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布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工業化和科技進步的推動,改變了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城市公共空同得到進一步開發。
(3)城市注意的問題是:注意環境污染問題;重視資源的節約的和循環利用;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市民文化素質;以多元化適應人民日益豐富的社會生活的需要。
故答案為:
(1)特點:①開始比較早;且總體上特續發展:②形式比較多樣:③功能比較富:④體現“天人合一”理念,人與自然和相處:⑤布局相對開放。
積極作用:有利于改善民眾生活;促進了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拓展了政府職能。
(2)歐洲國家資本主義的制度創新和城市相關管理制度的突破;文復興;啟蒙運動調動了人的價值和個人自由;促進了思想解放,影響了城市公共空間的規劃布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工業化和科技進步的推動,改變了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城市公共空同得到進一步開發。
(3)注意環境污染問題;重視資源的節約的和循環利用;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提高市民文化素質;以多元化適應人民日益豐富的社會生活的需要。【分析】
本題分為三個設問。第(1)問對比西方;古代中國城市公共空間發展的特點和積極作用。第(2)問近代歐洲城市公共空間發展的主要原因。第(3)問城市發展應該注意的有關問題。
本題以中西方城市公共空間的發展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解釋事物、探究和論證問題能力。【解析】【小題1】(1)材料“商周時期;中國的城市建設和相關理論己經產生,”體現了開始比較早,且總體上特續發展;材料“。“市”主要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場”的種類繁多,用以舉辦宗教活動;文娛響動以及政府的賺濟,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創業公司股權轉讓合同
- 個人轉租租房合同協議
- 住建委房屋租賃合同樣本
- 短期臨時運輸合作協議2025
- Brand KPIs for pet supply online shop PetSmart in the United States-外文版培訓課件(2025.2)
- 2025年度行政訴訟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150題)
- 2025年度個人消費貸款擔保合同樣本
- 2025年度采購服務的合同
- 家居裝修裝飾工程合同管理
- 中藥材購銷合同范本2025年
- 道德與法治項目化學習案例
- GB/T 311.2-2013絕緣配合第2部分:使用導則
- GA 1517-2018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C語言期末考試試題南昌航空大學
- 取消訂單協議模板(5篇)
- 東風天錦5180勾臂式垃圾車的改裝設計
- 浦發銀行個人信用報告異議申請表
- 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練習題知識講解
- 防孤島測試報告
- 按摩常用英語
- midas NFX使用指南(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