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民間藝術
塑作類一、塑作類是指以捏、塑、堆、納等方法為主制作的民間藝術品,其內容包括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紙漿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藝術。塑作類藝術往往靠藝人以手施藝,靠手工方法造型,由于采用了與雕刻不同的創作手法,它們的藝術效果也不同。塑作類藝術還常結合彩繪裝飾方法,在塑形后再施以彩繪,以增加藝術品的欣賞性、象征性和吉慶祥和的氣氛。泥塑中的典型作品有江蘇惠山的“手捏戲文”、河南淮陽的“泥泥狗”、北京面人湯和面人郎的作品等;泥模玩具如泥餑餑、泥玩具中的耍貨“阿福”、鳳翔泥塑、北京兔兒爺、中秋月餅、巧果、糖塑等。以上這些都是典型的塑作類民間藝術。一些民間臉譜和器物采用紙漿拍塑而成,而玻璃類、糖人等則采用吹塑方法,趁熱邊吹邊塑形,也屬于塑作類藝術。泥塑藝術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或磕模捺泥成形,或素或彩,形象以人物、動物為主。中國境內考古發掘的大量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文物中有為數眾多的陶俑、陶獸、陶馬車、陶船等。其中有手捏的,也有模制的。漢代先民的喪葬習俗中大量使用陶泥偶像作為陪葬品。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被譽為雕塑圣手的楊惠之就是杰出的代表。泥塑藝術發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題材的大型佛像繼續繁榮,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泥人制作,作為商品出售。元代之后,歷經明、清、民國,泥塑藝術品在社會上仍然流傳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觀賞陳設,又可供兒童玩耍。天津、江蘇無錫惠山、廣東大吳、陜西鳳翔、河南浚縣和淮陽及北京等地仍是傳統泥塑的重要產地。
據文獻資料記載,漢代早已有面塑存在了。宋代《夢粱錄》中記載了把面塑用在春節、中秋、端午及結婚、祝壽的喜慶日子的習俗。現存最早的古代面人是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中發現的唐代永徽四年(653年)墓中出土的面制女俑頭、男俑上半身像和面豬。清代出現了以制作面人為生的手藝人。直到今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存著面人制作的手藝和習俗。面塑一般分為觀賞的面塑和食用的面花(禮饃)。用于觀賞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則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材料的不同使這兩種面塑在制作工藝上也有少許的不同。食用面花的制作工具簡單,全憑婦女的心靈手巧,其方法是先將白面搓、捏成面團,用剪刀、菜刀和梳子等工具對面團進行造型。
木偶藝術二、木偶是一種木刻的人像,又稱木禺。木偶原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手工藝品,后來演員操作它演戲,于是成為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受歡迎的表演藝術,稱為“傀儡戲”或“木偶戲”。木偶在我國起源很早。《列子·湯問》說周穆王時曾有一個樂師帶著演員給他演出,“歌合律,舞應節”,但解開一看,原來是綁著皮革的木頭人。這種木頭人其實就是木偶。我國漢代的木偶比較發達。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萊西漢墓發現了一個大型木偶人,身高193厘米,頭顱用整塊木段雕成,有口、耳、眼、鼻,全身關節可以活動,可立、坐、跪,關節的每個部位都有卯榫接合并畫有拼合符號。這樣的木偶制造是需要相當的水平的,因為這種大木偶不僅要求造型準確,各關節的機械活動性能也要嚴格計算,沒有一定的技術是不可能造出來的。用木偶演傀儡戲,據說也源于漢代。唐代杜佑《通典》說:“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于嘉會。”唐代是木偶制作和木偶戲發展的時期。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曾出土過兩個木偶頭像,分別戴著紗帽和介幘,眉清目秀,敷彩諧合,雕刻非常精美。兩宋時期,木偶戲的種類更加繁多,有杖頭木偶、提線木偶、藥發木偶和水木偶等。明清時期,木偶戲遍及全國。一些民間藝人走街串巷,一根扁擔把一方箱式的舞臺支撐起來,圍上幔布,馬上就敲鑼打鼓,又演又唱。木偶是游戲、故事、玩具三合一的結合體,木偶“演員”是玩具,所以木偶的制作要人物性格化、臉譜圖案化、玩具化,而且要趣味、靈巧。明清時期,我國南方福建、廣東的木偶很著名。福建木偶以泉州提線木偶最有特色。泉州木偶制作精致,人物造型與唐代人物接近,表演難度也大。廣東木偶品種繁多,有杖頭、鐵線、圓身紙影、竹窗紙影、提線、布袋等形式。廣東木偶造型多樣,如潮汕木偶纖秀、東江木偶精細、五華木偶粗放;操作亦不同,如海南杖頭木偶操作時曲肘,臨高木偶操作時人偶同時出現,各具地方特色。浙江泰順也是有名的木偶之鄉,近年曾在該縣民間發現一批共34件明清時代的木偶頭。
剪紙與刻紙三、剪紙藝術(見圖3-34)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根據歷史的記載和出土的實物來看,剪紙至少有將近1500年的歷史了。剪紙的出現應該是在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后,造紙術的發明為剪紙的出現提供了有利條件。到了唐代,剪紙藝術大大發展,以剪紙招魂是當時民間的重要習俗之一。在民間,剪紙圖案還被廣泛應用于木版雕刻、銅器飾紋、布匹印染等其他藝術領域。宋代的造紙業發展成熟,紙品種類的增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出現了諸如民間窗花、燈彩和茶盞上的裝飾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使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比唐代更為擴大。圖3-34剪紙藝術中國的剪、刻紙藝術一般來說可分為北方風格和南方風格兩大類型,即使如此,每個地區的剪、刻紙也有著不盡相同之處。陜西剪紙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北方剪紙藝術,廣泛用于春節窗花、結婚的喜花、喪葬中大量的紙活兒裝飾、社火表演中的道具、廟宇中宗教氣氛的營造等,各種民俗活動也離不開剪紙。河北蔚縣染色刻紙是中國典型的刻紙藝術形式,相傳已有200年歷史,尤其以窗花見長。此外,山東剪紙、湖北剪紙、浙江浦江戲曲剪紙、浙江樂清細紋刻紙、廣州佛山剪紙等也都非常有名。
皮影藝術四、皮影又名影戲,或稱燈影戲,是藝人用獸皮或紙板刻制的戲曲影人、布景、道具的總稱,以人物為主。表演時,用白綢做屏幕,燃燈作為光照效果,表演者手持操縱皮影肢體活動的操縱桿,隱身于燈前幕后做表演,將物像映于屏幕上,而且邊說邊唱,并配以音樂,富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據文獻記載,皮影戲的歷史可上溯到西漢時代。傳說西漢文帝時,宮娥抱著太子在窗前玩耍,用桐樹葉剪制成人形,映在紗窗上表演取樂,后世的皮影戲實源于此。另一個傳說就是方士李少翁讓漢武帝在帳帷燈火下看李夫人影像的故事。這些故事中的影像雖還不是真正的皮影,但它們是皮影的雛形。歷史上真正的皮影戲出現于北宋時代。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商業十分發達。隨著商業的繁榮,市民說唱文學興盛起來,大量的民間優秀文學作品開始以歌曲、說書、鼓詞、彈詞、戲曲等藝術形式出現。皮影戲就是由說書講史演變成的形聲并茂的特殊劇種。據北宋高承《事物紀原》記載,在宋仁宗時,市上就有以影人講談三國歷史的,頗為深入人心。每逢正月十六,京城大街小巷掛滿了花燈,并設有很多小影戲棚子,為了防止本坊巷游人的小兒迷失,讓他們聚集在影棚里看戲。當時著名影戲藝人有董十五、趙七、曹保義、朱婆兒、沒困駝、風僧哥、俎六姐等,他們以高超的技藝向人們展示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博得了人們的贊揚。最早的皮影不是皮影而是紙影,人物用素紙雕鏤而成,后來才用羊皮雕形,用彩色裝飾,以加強其牢固性。當時演出的劇目多是市人喜愛的三國故事,真假參半。所雕皮影往往是忠臣良將雕以正貌,奸臣賊子雕以丑形,寓褒貶之意于其中。南宋時,皮影戲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扎根發展起來。著名皮影藝人有賈震、賈雄、尚保義、沈顯、陳松、馬俊、馬進、郭真、李二娘等,城內還出現了名為“繪革社”的影戲組織。當時,皮影戲不僅為農民和城市居民喜愛,也為宮廷享用。孝宗時,為給太上皇做壽,曾召皮影戲藝人王潤卿進宮中演出助興。
金兵攻陷汴京后,汴京的紙窗影戲藝人被擄到山西,影戲在山西扎下了根。元代初年,影戲作為軍隊內部的娛樂活動,經常在軍營中流動演出。古代皮影的造型很受古代帛畫尤其是漢畫像石的影響。因為它們都是以全側面的結構來表達人物的面部表情,所以必然把眉、眼聯畫在一起。明清時期,皮影戲空前發展并廣泛普及開來。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北京舉行過一次百戲大會演,皮影戲也參加了演出。明清皮影戲在傳播過程中,各地區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和地方劇種的風格及民間傳統的審美習慣,進行了再創造,形成了不同的造型風格和流派,主要有陜西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四川皮影、湖北皮影等。陜西皮影按地區和藝術特點分為東、西兩大路流派。東路(咸陽以東關中地區)皮影,造型精巧細致,裝飾嚴密,刻工講究,影人較小,生旦臉部造型以額頭突出、鼻子秀氣、嘴形小為特點。西路(咸陽以西至寶雞地區)皮影,造型粗獷有力,裝飾簡潔,質樸大方,影人較高,花臉多圓鼻深目,生旦臉型多配有通天鼻。陜西皮影的制作分選皮、制皮、畫稿、雕鏤、彩繪、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工序。造型藝術講究觀賞性,有勢有韻,整幅皮影繁麗而不雜沓,極具藝術特點。北京皮影據傳始于清代初期,分成兩派:一派是從涿州來的,班社大都在西城,叫西城派;另一派是從灤州來的,班社大都在東城,叫東城派。山西皮影的雕刻均以牛皮為主,選料為小口齒的母牛皮,由專門工匠制作,上色后古色古香。山西皮影有南北路之分:南路受陜西東路皮影的影響,作品體形大,刻工細,裝飾性強,色彩明快,主要分布于新絳、曲沃、臨汾、運城等地區;北路受北京西城派影響,刻工精巧縝密,色彩艷麗醒目,主要分布于廣靈、靈丘、渾源、代縣等地區。四川皮影在清代道光、咸豐年間就已流行,分為東路(川東和川北)和西路(川西成都平原)兩種。東路的風格與陜西東路相近,但具有自己的特色,影人小,便于在山區演出;西路皮影皮厚體大,風格渾厚,受唐代壁畫和川劇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清潔燃燒技術2025年技術創新與環保產業競爭力分析報告
- 基于2025年政策支持的量化投資策略創新與績效評價報告
- 音樂版權運營與科技融合趨勢:2025年行業報告深度剖析產業發展現狀
- 智能化生產線升級:2025年工業機器人在柔性制造系統中的應用策略研究報告
- 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2025年關鍵技術突破與應用案例報告
- 小學二年級語文興趣培養計劃
- 無人機物流配送2025年無人機物流配送與無人機農業植保應用報告
- 2025年幼兒園科學探索計劃
- 2025年康復科護理保險政策研究計劃
- 城市交通擁堵治理2025年智能停車誘導系統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協同發展報告
- 《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預算定額》
- 化工裝置報廢拆除施工方案
- 職場心態-培訓課件
- 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儀器儀表制造工(儀器儀表與智能傳感應用技術)賽項競賽平臺主要設備技術標準
- 統編版 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下 第二單元《邊城》
- 白內障患者護理教學查房
- 幼兒園 中班心理健康《我會傾訴》
- 機械租賃保障措施
- 2024-2030年中國病號服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告
- 洗煤廠安全應急預案
- 抖音火花合同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