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標要求】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發生的各種新變化和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了解冷戰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關系。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1945年4月26日易北河橋上美軍與蘇聯軍人握手漫畫:20世紀50年代美蘇冷戰在二戰這個關系到各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面對共同的敵人,以美、英、蘇、中為首的反法西斯國家將他們的各種分歧特別是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分歧暫時擱置一邊,為徹底打敗法西斯而協同作戰,最終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在消滅法西斯這個共同敵人后,戰時同盟的基礎不復存在,美國的全球擴展戰略和蘇聯的保障國家安全戰略之間發生激烈碰撞,美蘇逐漸從盟友轉變成對手,冷戰爆發……一、冷戰與兩極格局1、冷戰的概念解釋?
20世紀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逐步形成的既非戰爭又非和平的長期對峙與競爭。冷戰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文化乃至科學技術等一切方面處于對峙和競爭狀態。冷戰持續了40多年,成為二戰后近半個世紀國際關系的主旋律。發起者特點“冷戰”的手段還包括:挑起事端進行顛覆活動;以“經援”、“軍援”為誘餌,拉攏“朋友”,擴大勢力范圍;擴大軍事同盟;在外國建立軍事基地,派軍隊控制戰略要地;以經濟封鎖、制裁等手段,破壞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以文化入侵,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國際格局:是指在國際舞臺的主要政治力量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制約所形成的一種穩定的結構狀態,一種力量對比態勢。極:一般是指“強勢大國或者國家聯盟”。近代以來,歐洲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進行世界范圍內的殖民擴張,逐漸成為世界中心,形成以歐洲國家為中心的格局。20世紀以來的兩次世界大戰打擊了歐洲大國,二戰后,逐漸形成了美、蘇主宰世界的兩極格局。
二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首腦相繼召開一系列會議,在締結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后,建立了以美蘇兩大國為主導的“雅爾塔體系”。(1)雅爾塔體系奠定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基礎。2、冷戰形成的背景美國和蘇聯過去在地理位置上并無直接關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它們各自控制的勢力范圍,形成了在中東歐、巴爾干、中近東和遠東面對面的軍事對峙。2、冷戰形成的背景(2)美蘇成為勢均力敵的兩個超級大國。
美國在經濟上因戰爭而大發其財,它的黃金儲備幾乎占世界的2/3,生產的各種產品占世界總量的1/3;軍事上,武裝部隊高達1200萬人,國防預算達到800億美元,在海外56個國家駐軍并建立了484個軍事基地,在戰后初期壟斷了核武器;政治上,美國已把整個西歐至于控制之下,影響力空前強大。
蘇聯在經濟上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在重工業特別是軍事工業方面擁有強大實力;軍事上,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軍隊數量達1140萬,在1949年打破美國核壟斷;政治上,扶植許多東歐國家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影響空前提高。這說明國家的實力決定其在國際關系格局中的地位。(3)二戰后美蘇失去戰時同盟的基礎。
法西斯的消亡導致戰時同盟合作的基礎瓦解,使得美蘇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沈志華《冷戰五書》我的一邊坐著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坐著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丘吉爾2、冷戰形成的背景(4)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
這次戰爭和過去不同了:無論誰占領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強加它自己的社會制度。不可能有別的情況。——斯大林在這多難的歲月,我們的責任不是用武力去干預那些我們不曾征服的國家的內部事務。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以大無畏的聲調宣揚自由的偉大原則和基本人權。2、冷戰形成的背景美國在世界上處于領導地位……愷撒、成吉思汗、拿破侖或其他任何一個偉大的領袖所擔負的責任,都不能同美國總統今天所擔負的責任相比——杜魯門
波蘭問題對于俄國人不僅僅是個榮譽問題,而且是個安全問題……因為蘇維埃國家一些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都與波蘭有關……波蘭問題對蘇維埃國家來說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的講話》2、冷戰形成的背景(5)美國戰后欲稱霸世界,在全球進行擴張,將蘇聯視為最大障礙。蘇聯為維護邊界安全,努力擴大在東歐的影響,與美國矛盾尖銳。
我們面對著這樣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熱地為之獻身的信仰認為:同美國不可能達成一項長遠的妥協安排;若要使蘇維埃國家獲得安全,就應該,也必須擾亂我們社會的和諧,摧毀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破壞我們國家的國際權威┅┅
(蘇聯)在一切認為適時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擴大蘇聯的勢力范圍┅┅
蘇聯的政權是不通情理的,但對武力的邏輯卻是高度敏感的┅┅美國必須以實力遏制蘇聯。
——凱南《八千字電報》
戰后美國對外政策是謀求世界霸權,蘇聯是美國通往世界霸權道路上的主要障礙,并且,他們正在把塑料作為戰爭的對象而準備未來的戰爭。
諾維科夫報告(6)戰后美蘇雙方的對外政策都從大國合作轉向了對抗。2、冷戰形成的背景丘吉爾在演說中公開攻擊蘇聯"擴張",宣稱"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蘇聯對"鐵幕"以東的中歐、東歐國家進行日益增強的高壓控制。對蘇聯的擴張,不能采取"綏靖政策"。美國正高踞于世界權力的頂峰,應擔負起未來的責任。主張英、美結成同盟,英語民族聯合起來,制止蘇聯的"侵略"。(7)丘吉爾“鐵幕”演說,為“冷戰”推波助瀾。2、冷戰形成的背景1946年1月,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應邀訪美。3月5日,他在美國總統杜魯門陪同下抵達密蘇里州富爾頓,在杜魯門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說。【小結】——冷戰形成的背景根本原因(1)雅爾塔體系奠定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基礎;(2)美蘇成為勢均力敵的兩個超級大國;(3)二戰后美蘇失去戰時同盟的基礎;(4)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5)美國戰后欲稱霸世界,在全球進行擴張,將蘇聯視為最大障礙。蘇聯努力擴大在東歐的影響,與美國矛盾尖銳;(7)丘吉爾“鐵幕”演說,為“冷戰”推波助瀾;(6)戰后美蘇雙方的對外政策都從大國合作轉向了對抗。3.開始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發表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演說4.主要表現材料一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宣讀咨文,要求美國援助“受共產主義威脅的希臘和土耳其”,并公開宣稱美國要在世界一切地方與蘇聯和共產主義對抗,此即“杜魯門主義”。在世界歷史的現階段,幾乎每一個民族都必須在兩種生活方式之中選擇其一。這種選擇大都不是自由的選擇。目的: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稱霸世界思考:“杜魯門主義”的目的什么?杜魯門主義:宣布世界分為自由民主和極權主義兩個對立營壘,美國支持所有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外交上從孤立主義走向全球擴張主義;美蘇同盟關系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美國越來越以兩極思維看待世界。政治上:“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材料二
二戰后西歐經濟面臨崩潰,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矛盾。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工人運動此起彼伏。這種狀況使美國政府意識到,“共產主義是在貧困和不滿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長的”,為了“遏制”蘇聯全球擴張主義,防止西歐“變質”,無論如何也要穩定歐洲、復興歐洲。于是美國政府出臺了援助西歐的“歐洲復興計劃”即“馬歇爾計劃”。從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目的:復興歐洲經濟,穩定資本主義制度,加強美國對西歐控制,遏制蘇聯和共產主義擴張,實現稱霸世界戰略;請思考: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又是什么?經濟上:馬歇爾計劃(1947.6提出,1948.2實施-1952結束)漫畫“美國最新式戰車”(圖為1947年發表于蘇聯某雜志,圖中俄文“3AEM”意為“財政貸款”)杜魯門解釋說:“杜魯門主義的意識形態、軍事承諾與馬歇爾計劃的經濟義務是一個核桃的兩半”。如果說兩者有什么區別,那就是與杜魯門主義相比,馬歇爾計劃“刪掉”了“關于共產主義的明確提法”,……可以說,馬歇爾計劃是一種更隱蔽更精巧的杜魯門主義。如何理解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一個核桃的兩半”?“一個核桃”(聯系)——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在經濟上的運用,二者的實質(目的)都是為了穩定資本主義,遏制蘇聯,稱霸世界。“兩半”(區別)——杜魯門主義是在政治上公開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計劃是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控制西歐,反共反蘇,稱霸世界。軍事上:“北約”與“華約”對峙“北約”與“華約”對峙示意圖“冷戰”第一次高潮:柏林危機1949年8月蘇聯第一顆原子彈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蘇聯原子彈成功爆炸使西方感到它們正面臨著蘇聯空前的軍事威脅,甚至是核威脅;中國革命的勝利則改變了雅爾塔體系在東方的地緣政治版圖,擴大了蘇聯的勢力范圍而使杜魯門政府認定它所擔心的共產主義浪潮的擴張已成為事實,整個“自由世界”處于空前的危險之中。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全面卷入朝鮮戰爭為開端,冷戰進入最高潮。不對稱和不完全兩極格局(1955-1991)是不對稱和不完全的①美國和它的伙伴國實際上要比蘇聯集團強大,美蘇對立的整個歷史時期中,冷戰對蘇聯的傷害程度遠遠大于對美國的傷害程度;②即使在冷戰最高潮的年代里,兩極格局未能囊括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冷戰的特點(一)(1)大國之間的國家利益之爭;(2)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3)明顯的地緣政治特點;(4)不對稱(強弱)和不完全(之外)的。積極:1、兩大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2、客觀上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消極:1、美蘇“冷戰”關系壓倒了其他國際關系,造成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的局面,世界被分裂為兩部分。2、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毀滅性的核戰爭的威脅之下。3、美蘇兩國為爭奪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肆意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甚至不惜大舉用兵,嚴重破壞了世界和平。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德國分裂、亞非拉新殖民主義、中國扶蔣反共等4、“冷戰”與兩極對峙格局的影響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1.冷戰的發展:特點表現緩和對抗東西方關系既有緩和,又有激烈的冷戰對抗美蘇開展對話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機和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1)緩和: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我相信,我們應總統先生邀請而作的這次訪問以及您即將對我國作出的訪問將促使國際關系的轉暖;‘冷戰’的冰塊已經不只是有了裂縫,而且已經開始破碎了。赫魯曉夫專機抵達美國二、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2)激烈的對抗中有避免兵戎相見的自我控制機制【問題探究】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談到古巴導彈危機時說:盡管我們的階級對抗是不可調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軍事沖突的問題上,卻找到了共同的立場和共同的語言。——赫魯曉夫著《最后的遺言——赫回憶錄》
“
蘇聯要在古巴配置中程和中遠程導彈,是想同時達到兩大目的。一個是阻遏他們所擔心的美國對古巴的入侵,以捍衛西半球這一唯一的“社會主義”政權。另一個是加強當時仍然很弱的蘇聯核威懾力量,以阻遏美國對蘇聯自身的可能襲擊。——【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戰史:遏制與共存備忘錄》,新華出版社,2003年,第164頁。根據地圖及材料,分析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原因?
核戰爭對大家都是危險的,這一因素對危機局勢的克制潛力超過了軍事力量的對比和威懾力量對比的任何計算標準。肯尼迪總統寧愿做出某些讓步以求達成談判解決,也不愿利用當時的壓倒性優勢發動一項核戰爭。——【美】雷蒙德·加特霍夫:《冷戰史:遏制與共存備忘錄》10月25日,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一致同意,這場危機不應當朝著一個“沸點”發展……我們雙方應當采取謹慎且節制的態度,為這場危機尋求一個理智的解決方案。赫魯曉夫希望能夠以蘇聯從古巴撤出導彈為交易籌碼,換取美國從土耳其的基地中撤離木星導彈。——【美】梅爾文·P·萊弗勒:《人心之爭:美國、蘇聯與冷戰》
我想,總統先生,您不免也會對世界的命運存有一絲憂慮吧?(赫魯曉夫1961年10月26日給肯尼迪的信)——【美】梅爾文·P·萊弗勒:《人心之爭:美國、蘇聯與冷戰》結合材料,分析古巴導彈危機和平解決的原因?第二次柏林危機(柏林墻)
1958年,蘇聯要求英、美、法6個月內撤出西柏林駐軍,西方國家拒絕接受。1959年,赫魯曉夫訪美緩解了危機。1961年,大量東德人流入西柏林,蘇聯重提撤軍要求,并在東德境內修建柏林墻,阻止東德人逃往西柏林。美國曾派出1500人的軍隊乘坦克來到柏林墻下,與蘇聯坦克對峙,但雙方并沒有直接沖突,蘇聯也沒有再要求西方駐軍離開柏林。1961年修建柏林墻柏林墻:自由世界的櫥窗2.冷戰的特點(二)(1)大國之間的國家利益之爭;(2)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3)明顯的地緣政治特點;(4)不對稱(強弱)和不完全(之外)的;(5)自我控制機制:通過政治談判和平解決爭端淵源:雅爾塔體系建立在美蘇勢力均衡的基礎上,雙方通過協商談判解決爭端2.多極力量的成長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1)歐洲共同體的成立和發展歐洲聯盟1993歐洲共同體1967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合一發展二、冷戰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原因:①政治因素:美蘇兩極格局下,應對美國的控制和蘇聯的威脅;②現實原因:
A.二戰后西歐喪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要重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有力影響,必須聯合起來;B.沖突和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災難,停止紛爭,實現持久和平是人們共同愿望;C.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相對匱乏,曾經獲取原料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先后獲得獨立,西歐國家認識到,要盡快發展經濟,必須打破壁壘,實現經濟上的合作;③根本原因:發展歐洲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④聯合基礎:歐洲人有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里認同感,經濟發
展水平相近;⑤直接原因:法德和解;影響:(1)經濟上:促進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2)政治上:①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經濟一體化促進政治一體化,1975年歐洲議會成立,從20世紀70年代起,歐共體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采取共同政策,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3)國際關系上:削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沖擊了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①日本經濟起飛的表現:a.1955年戰后經濟恢復大體完成,人均國民收入超過戰前水平b.1956-1973年經濟實現高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資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c.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②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表現:a.要求與西方大國平起平坐,擴大在國際社會的發言權;b.要求在亞太地區的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c.要求成為新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2)日本經濟“起飛”并追求成為“政治大國”原因:①美國扶植:減免戰爭賠償,提供資金和物資援助;②推行民主化改革,鏟除封建殘余;③政府重視科技與教育;④制定經濟計劃,利用國家政權大力推動經濟發展;⑤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軍事訂貨提供發展機遇;⑥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引進大量先進技術;影響:(1)日本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心的全方位外交;(2)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3)經濟多極化是對美國霸權的挑戰,也是對美蘇兩級格局的沖擊;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化:東歐國家反對蘇聯控制的斗爭,中蘇關系的破裂,表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珍寶島反蘇聯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化——東歐國家反對蘇聯控制1956年波茲南事件
由于政府對工人減稅、增加工資的要求采取官僚主義的態度,波茲南工人游行示威,提出“要面包和自由”、“俄國佬滾回去”、“釋放囚犯”和“打倒秘密警察”等口號。1956年匈牙利事件
首都布達佩斯發生大游行,提出舉行多黨制議會選舉、言論集會出版自由、撤走蘇軍等,與保安部隊發生沖突,蘇軍出動坦克平息暴亂。1968年蘇聯鎮壓“布拉格之春事件”
改革派提出“創造一個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國情的、富有人情味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成一場突破蘇聯模式、爭取獨立發展的改革運動。蘇聯以“有限主權論”為依據,要求改革派改變政策,最后實行武裝干涉。中國:兩彈一星;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尼克松正式訪華;成為不可忽視的國際政治力量。兩彈一星歷屆聯大討論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時支持中國的票數尼克松正式訪華1955年萬隆會議不結盟運動的會標第三世界的興起:萬隆會議與不結盟運動,是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標志。不結盟運動①含義:不結盟運動并非不與任何國家結盟合作,而只是不和與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結盟的國家結成聯盟;②提出:1956年南、埃、印提出;
③形成:1961年貝爾格萊德會議;④重要任務是:反對美蘇霸權主義;
⑤行動綱領: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1)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陷入戰爭泥潭。(2)美國再次加強對蘇聯的遏制,大搞軍備競賽,實施“戰略防御計劃”,企圖拖垮蘇聯。
美國戰略防御計劃,又稱“星球大戰”計劃。20世紀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并開始實施的以空間定向能和動能武器技術為主的長遠研究計劃,是一種使核武器失效的反彈道導彈多層綜合戰略防御系統。1983年3月23日晚,美國總統里根在電視演說中首次提出。1984年,美國國防部建立戰略防御計劃局,全面負責此項計劃的實施。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1989)1、冷戰的新變化—70年代日趨緊張三、兩極格局的瓦解以蘇聯的退讓和妥協為前提(3)1985年后,美蘇關系走向緩和,蘇聯實行戰略收縮。重要表現是:
①美蘇首腦多次會晤,建立了多層次對話機制;
②1987年,美蘇簽署《關于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1991年,兩國簽訂《美蘇關于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裁軍取得重要進展;
③蘇聯實行戰略收縮,從阿富汗撤軍,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兩德統一;等等。1991年德國統一1987年簽署《消除中程導彈條約》1989年蘇軍撤離阿富汗1991年美蘇核裁軍(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臨床醫療管理信息系統合作協議書
- 2025年飼料級磷酸氫鈣合作協議書
- 線上鮮花交易平臺服務協議
- 勞務派遣委托協議書
- 旅游業行程及費用證明(7篇)
- 出資記錄詳實企業資本證明書(6篇)
- 農村專業合作社成立及運營協議
- 教育資源采購與共享協議
- 特別聲明與用途限制的證明書(5篇)
- 醫院裝修工程承包合同書
- 翻譯員工作合同
- NB-T31052-2014風力發電場高處作業安全規程
- 2024年湖南高考歷史真題
- 體育行業投標書
- 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
- 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診斷課件
- 2024年高校教師資格證資格考試題庫含答案(滿分必刷)
- JT∕T 794-2019 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
- 資產處置報廢方案
- QBT 2198-1996手電筒行業標準
- SYT 0452-2021 石油天然氣金屬管道焊接工藝評定-PDF解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