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040.10
P33
團體標準
T/CABEE—JH2019026
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Technicalstandardofsolarwaterheatingsystem
202X-XX-XX發布202X-XX-XX實施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發布
1總則
1.0.1為積極推廣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規范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設計、施工與驗
收,使太陽能熱水系統安全可靠、性能穩定、與建筑和周圍環境協調統一,制定
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新、改、擴民用建筑,以及民用建筑增設和改造太陽能熱水
系統的設計、施工和驗收;
1.0.3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設計應納入建筑工程管理,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
施工,與建筑工程同時投入使用。
1.0.4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設計、施工與驗收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
行相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
2.0.1太陽能熱水系統solarwaterheatingsystem
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以加熱水的系統裝置。包括太陽能集熱器、貯水箱、泵、
連接管道、支架、控制系統和必要時配合使用的輔助能源。
2.0.2太陽輻照量(H)solarirradiation
接收到太陽輻射能的面密度(kWh/m2)。
2.0.3太陽能保證率solarfraction
系統中由太陽能部分提供的熱量占系統總負荷的百分率。
2.0.4集熱器總面積grosscollectorarea
整個集熱器最大的投影面積,不包括那些固定和連接傳熱工質管路組成部分。
2.0.5貯熱水箱heatstoragetank
太陽能熱水系統中儲存熱水的裝置。
2.0.6輔助熱源auxiliarythermalsource
太陽能熱水系統中,為了補充太陽能系統的熱輸出所用的非太陽能加熱設備。
其中常以電能、空氣能或燃料化學能作為能源。
2.0.7噸熱水成本costofhotwaterperton
通過太陽能熱水系統獲得一定溫度的噸熱水所需投入的費用,包括運行過程
中的輔助能源消耗、人力成本、水泵消耗以及系統維護所發生的費用等。
3基本規定
3.0.1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納入建筑工程設計,滿足與建筑整體協調、美觀、安全,
便于施工安裝、用戶使用及維修管理。
3.0.2應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建筑,建筑間距應滿足所在地區日照間距的要求,
不應因太陽能熱水系統設施布置影響相鄰建筑的日照標準。
3.0.3應根據太陽能資源條件、建筑的使用功能、熱水供應方式、集熱器安裝位
置等因素,依據有關規范、標準及圖集的要求等,合理確定系統形式、配置集熱
器、輔助熱源和水箱等,設計圖紙中應明確年均噸熱水成本等指標。
3.0.4安裝在建筑物上的太陽能集熱器應規則有序、排列整齊。太陽能熱水系統
配備的輸水管、電纜線應與建筑物其他管線統籌安排、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安
全、隱蔽、集中布置,便于安裝維護。
3.0.5太陽能熱水系統應可靠固定在建筑結構主體上。在既有建筑上增設或改造
已安裝的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經建筑結構安全復核,并滿足建筑結構及其他相應
的安全性要求。
3.0.6太陽能熱水系統應配置輔助能源加熱設備、且輔助能源加熱設備應結合運
行控制方式配置。
3.0.7設計時應進行系統節能、環保效益評估,應設計安裝水量、熱量及能耗等
計量裝置,在建成運行后,定期進行節能、環保效益評估。
3.0.8太陽能熱水系統中所有部件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產品標準的規定。
4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
4.1一般規定
4.1.1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應作為建筑熱水供應設計的一部分,納入建筑給水排
水設計,與其他專業人員協調合作設計,并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
4.1.2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設計,應遵循安全可靠、節水節能、經濟實用、美觀協
調、便于計量、監測(運行)的原則,并應便于施工安裝、清潔、維護和局部
更換。
4.1.3太陽能熱水系統的熱性能應滿足相關太陽能產品國家現行標準和設計的
要求,系統中集熱器、貯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壽命不應少于10年。
4.1.4設計安裝在屋面、陽臺、墻面的集熱器與建筑主體結構通過預埋件連接,
預埋件應在主體結構施工時埋入,位置應準確;當沒有條件采用預埋件連接時,
應采用其他可靠的連接措施,并通過試驗確定承載力。
4.1.5在陽臺設置太陽能集熱器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置在陽臺欄板上的集熱器支架應與陽臺欄板上的預埋件牢固連接;
2當集熱器構成陽臺欄板時,應滿足陽臺欄板的剛度、強度及防護功能要求;
3當在陽臺外側采用帶傾角外掛式安裝時,宜設置適當的集熱器托板防止墜
落。
4.1.6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墻面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緯度地區設置在墻面的集熱器宜有適當傾角;
2設置集熱器的墻面除應承受集熱器荷載外,還應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避免
安裝部位可能造成的墻面變形、裂縫等;
3集熱器支架應與墻面上的預埋件連接牢固,必要時在預埋件處增設混凝土
構造柱;
4集熱器鑲嵌在墻面時,墻面裝飾材料的色彩、風格宜與集熱器協調一致。
4.1.7貯熱水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貯熱水箱宜靠近用水部位;
2貯熱水箱宜設置在室內;
3設置貯熱水箱的位置應采取相應的排水、防水措施;
4貯熱水箱上方及周圍應留有安裝、檢修空間。
4.1.8集熱器與貯熱水箱相連的管線穿屋面、墻面、陽臺或其他建筑部位時,應
在相應部位預埋防水套管,并應對接觸處進行防水密封處理。防水套管應在屋
面防水層施工前埋設完畢。穿墻管線不宜設在結構柱處。
4.1.9太陽能熱水系統應安全可靠,加熱系統必須帶有保證使用安全的裝置,并
應根據不同地區采取防過熱、防凍、防爆、防雷、抗風、抗震、抗雹等技術措
施。
4.1.10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工序工法可按本標準附錄A進行。
4.1.11北方地區室外集熱器及集熱循環管路,鋪設時應考慮冬季防雪埋,鋪設
高度應不低于當地常年積雪厚度,防止集熱器和管路冬季被雪埋,降低系統的
保溫性能。
4.1.12集中供熱和集中—分散太陽能熱水系統中應裝設總熱水表和分戶熱水表,
在有條件時,宜在熱水出水總管和各用戶總供熱水管上裝設熱量計量裝置。
4.1.13太陽能熱水系統的供電應設專用供電回路,給公共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供
電的回路及采用電輔助加熱時,應同時設置計量裝置。
4.2太陽能熱水系統分類和適用性
4.2.1太陽能熱水系統按供熱水方式可分為下列三類:
1集中供熱水系統;
2集中-分散供熱水系統;
3分散供熱水系統。
4.2.2太陽能熱水系統按集熱系統運行方式可分為下列三類:
1自然循環系統;
2強制循環系統;
3直流式系統。
4.2.3太陽能熱水系統按生活熱水與集熱器內傳熱工質的關系可分為下列兩類:
1直接系統;
2間接系統。
4.2.4太陽能熱水系統按照輔助能源的加熱方式可分為下列兩類:
1集中輔助加熱系統;
2分散輔助加熱系統。
4.2.5太陽能熱水系統適應性宜符合表4.2.5的規定。
表4.2.5太陽能熱水系統適應性選擇表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建筑物類型
系統選擇養老學生賓館游泳
低層多層高層
院宿舍醫院池
集中供熱水系統●●●●●●●
集熱與供熱
集中-分散供熱水系統●●●----
水范圍
分散供熱水系統●●●----
自然循環系統●●●----
集熱循環系
太陽強制循環系統●●●●●●●
能熱統運行方式
水系直流式系統●●●●---
統類
直接系統
型集熱器內傳●●●●●●-
熱工質
間接系統●●●●●●●
全日自動啟動系統●●●●●●-
輔助能源啟
定時自動啟動系統●●●●●-●
動方式
按需手動啟動系統●●●-●-●
4.3熱水系統負荷計算
4.3.1全日供熱水的住宅、別墅、招待所、培訓中心、旅館、賓館、醫院住院部、
養老院、幼兒園、托兒所(有住宿)等建筑的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日耗熱量、
熱水量可分別按下列公式計算:
??=?????(?????)(4.3.1-1)
式中:Qd——日耗熱量,kJ/d;
qr——熱水用水定額,L/(人·d)或L/(床·d),參照GB50015執行;
C——水的比熱容,C=4.187kJ/(kg·℃);
——熱水密度,kg/L;
tr——熱水溫度,tr=60℃;
tl——冷水溫度,見GB50015;
m——用水計算單位數(人數或床位數)。
??
???=′′(4.3.1-2)
??(?????)
qrd=qr·mb(4.3.1-3)
式中:qrd——設計日熱水量,L/d;
tr——設計熱水溫度,℃;
——設計冷水溫度,℃;
tl
qr——熱水用水定額,L/(人·d)或L/(床·d),參照GB50015執行;
m——用水計算單位數(人數或床位數);
b——同日使用率,平均值應按實際使用工況確定,參照GB50015執行。
4.3.2系統小時耗熱量、熱水量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有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居住小區的設計小時耗熱量按下列情況分別計
算。
1)當居住小區內配套公共設施的最大用水時段與住宅的最大用水時段一致
時,應按兩者的設計小時耗熱量疊加計算。
2)當居住小區內配套公共設施的最大用水時段與住宅的最大用水時時段不
一致時,應按住宅的設計小時耗熱量加配套公共設施的平均小時耗熱量疊加計算。
2全日供應熱水的宿舍(Ⅰ、Ⅱ類)、住宅、別墅、酒店式公寓、招待所、培
訓中心、旅館與賓館的客房(不含員工)、醫院住院部、養老院、幼兒園、托兒所
(有住宿)、辦公樓等建筑的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設計小時耗熱量應按下式計算:
m??(???)?
?=??????(4.3.2-1)
??T?
式中:Qh——設計小時耗熱量,kJ/h;
m——用水計算單位數(人數或床位數);
qr——熱水用水定額,L/(人·d)或L/(床·d)見GB50015;
C——水的比熱容,c=4.187,kJ/(kg·℃);
tr——熱水溫度,tr=60℃;
tl——冷水溫度,見GB50015;
熱水密度,;
r——kg/L
T——每日使用時間,按表GB50015采用,h;
Cr——熱水供應系統的熱損失系數,Cr=1.10~1.15;
Kh——小時變化系數,見GB50015。
3定時供應熱水的住宅、旅館、醫院及工業企業生活間、公共浴室、宿舍(Ⅲ、
Ⅳ類)、劇院化妝間、體育場(館)運動員休息室等建筑物的集中熱水供應系統
的設計小時耗熱量應按下式計算:
??=∑???(??1???)?????????(4.3.2-2)
式中:Qh——設計小時耗熱量,kJ/h;
qh——衛生器具的小時用水定額,L/h,見GB50015;
tr1——使用溫度,℃,見GB50015;
tl——冷水溫度,℃,見GB50015;
n0——同類型衛生器具數;
bg——衛生器具的同時使用百分數,參照GB50015執行。
4具有多個不同使用熱水部門的單一建筑或具有多種使用功能的綜合性建
筑,當其熱水由同一熱水供應系統供應時,設計小時耗熱量,可按同一時間內出
現用水高峰的主要用水部門的設計小時耗熱量加其他用水部門的平均小時耗熱
量計算。設計小時熱水量按式下式計算:
??
???=(4.3.2-3)
(?????)C????
式中:qrh——設計小時熱水量,L/h;
tr——設計熱水溫度,℃。
4.4太陽能集熱器設計
4.4.1太陽能集熱器類型應符合下列規定:
太陽能集熱器分為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和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兩大類型,
其中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又分為全玻璃真空管集熱器、U型管式真空管集熱器
和熱管式真空管集熱器。
4.4.2太陽能集熱器類型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按建筑位置,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能比高的太陽能集熱器類型;
2所選擇太陽能集熱器的耐壓要求應與系統的工作壓力相匹配。
4.4.3太陽能集熱器總面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直接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器總面積可根據系統的日平均用水量和用
水溫度確定,按下式計算:
QwcrtendtLf
Ac(4.4.3-1)
JTcd(1L)
2
式中:Ac——直接式系統集熱器總面積,m;
Qw——日平均用熱水量,L,見GB50015;
c——水的定壓比熱容,kJ/(kg℃);
ρr——水的密度,kg/L;
tend——貯水箱內水的終止設計溫度,℃;
tL——水的初始溫度,℃;
2
JT——當地集熱器總面積上的年平均日或月平均日太陽輻照量,kJ/m;
f——太陽能保證率,無量綱;根據系統使用期內的太陽輻照、系統經濟
性及用戶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一般在0.30~0.80范圍內;
ηcd——集熱器年或月平均集熱效率,無量綱,具體取值根據集熱器產品
的實際測試結果而定,當無產品實際測試結果資料時,根據經驗
取值宜不小于0.50;
ηL——管路及貯水箱熱損失率,無量綱,根據經驗值取0.20~0.30。
2間接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器總面積可按下式計算:
FUA
RLC(4.4.3-2)
AINAC1
UhxAhx
2
式中:AIN——間接系統集熱器總面積,m;
2
Ac——直接系統集熱器總面積,m;
2
FRUL——集熱器總熱損系數,W/(m·℃),平板型集熱器取4~6,真空
管集熱器取1~2,具體數值要根據集熱器產品的實際測試結果而定;
2
Uhx——換熱器傳熱系數,W/(m·℃);
2
Ahx——間接系統換熱器換熱面積,m。
4.4.4集熱器面積有下列情況時,可根據系統日供熱水量所需集熱器采光面積,
對集熱器總面積進行補償,但增加面積不得超過本標準第4.4.3條計算結果的
一倍,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補償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集熱器擺放面宜正南或正南偏西5°以內布置,橫插管南偏東或南偏西不
應超過30°;
2集熱器朝向和傾角受條件限制或其它特殊要求,沒有處于正南朝向和當地
緯度傾角時,集熱器面積補償參照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
技術標準》GB50364執行;
3當按本標準第4.4.3條計算得到的系統集熱器總面積在建筑圍護結構表面
不夠安裝時,可按圍護結構表面最大容許安裝面積確定系統集熱器總面積。
4.4.5集熱器與遮光物之間、集熱器前后排之間的最小距離可按下式計算:
SHcothcos0(4.4.5)
式中:S——日照間距,m;
H——前方障礙物的高度,m;
h——計算時刻的太陽高度角,°;
γ0——計算時刻太陽光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線與集熱器表面法線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線之間的夾角,°。
4.4.6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循環流量由太陽能集熱器生產廠家給出。在沒有相關技
術參數的情況下,真空管太陽集熱器可以按照0.015~0.02L/(m2·s)進行估算,
平板型太陽集熱器可以按照0.02L/(m2·s)進行估算。以上數據乘以太陽集熱
器總面積Ac或AIN就可以得到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循環流量qs。
4.4.7太陽能集熱器布局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集熱器可設置在平屋面、坡屋面、陽臺南立面上,安裝時考慮集熱器朝向、
傾角等;
2嵌入或構成建筑屋面、陽臺南立面或建筑其它部位的太陽能集熱器,應滿
足其作為建筑圍護結構時的剛度、強度、熱工、錨固、承載、防護、防水、防風、
隔熱、隔聲、保溫等功能;
3架空在建筑屋面和附著在陽臺南立面上的太陽能集熱器應具有相應的承
載能力、剛度、穩定性和相對于主體結構的位移能力;
4設計安裝在屋面、陽臺南立面、墻面的集熱器與建筑主體結構通過預埋件
連接,預埋件應在主體結構施工時埋入,位置應準確;當沒有條件采用預埋件連
接時,應采用其他可靠的連接措施,并通過試驗確定承載力;
5安裝在建筑上或直接構成建筑圍護結構的太陽能集熱器,應有防止熱水滲
漏的安全保障措施;
6集熱器的安裝位置應使其在滿載情況下滿足建筑物上其所處部位的承載
要求,必要時應對建筑荷載進行復核;
7集熱器和貯熱水箱的相對位置應使循環管路盡可能短而少彎;
8在陽臺設置太陽能集熱器應符合下列規定:
1)設置在陽臺欄板上的集熱器支架應與陽臺欄板上的預埋件牢固連接;
2)當集熱器構成陽臺欄板時,應滿足陽臺欄板的剛度、強度及防護功能要
求。
9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的墻面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緯度地區設置在墻面的集熱器宜有適當傾角;
2)設置集熱器的墻面除應承受集熱器荷載外,還應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避
免安裝部位可能造成的墻面變形、裂縫等;
3)集熱器支架應與墻面上的預埋件應連接牢固,必要時在預埋件處增設混
凝土構造柱。支架結構在10-12級風力及以下時應無明顯移位、變形。
4)當集熱器與貯熱水箱相連的管線穿墻面時,應在墻面預埋防水套管,并
應對其與墻面相接處進行防水密封處理,防水套管應在墻面施工時埋設完畢,穿
墻管線不宜設在結構柱處;
5)集熱器鑲嵌在墻面時,墻面裝飾材料的色彩、風格宜與集熱器協調一致。
4.4.8太陽能集熱器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集熱器可通過并聯、串聯或串并聯等方式連接成集熱器組,相應尺寸的集
熱器宜符合表4.4.8的要求,其他尺寸可參照執行。
表4.4.8集熱器布置要求
序類串并聯組數承受壓
集熱器傾角集熱器朝向
號型限制力上限
以2000×1、東西擺放的集熱器不1、對朝向正南、南偏東或
1000mm規宜高于15°;南偏西不大于15°的建
格的平板集2、全年使用宜集熱器安筑,集熱器可朝南設置,
平熱器為例,裝傾角等于當地緯度;或與建筑同向設置;
板串聯不宜超3、側重在夏季使用,安裝2、對朝向南偏東或南偏
1集過6組0.60MPa傾角應等于當地緯度減西大于15°的建筑,集熱
熱不應超過810°;器宜朝南設置或南偏東、
器組,一般4、側重在冬季使用,安裝南偏西小于15°設置;
5-6組為傾角應等于當地緯度加3、對受條件限制,集熱器
宜,如有特10°;不能朝南設置的建筑,集
殊情況,應5、平板集熱器不允許采熱器可朝南偏東小于
進行流阻計用0度角鋪設,防止玻璃15°、南偏西小于15°設
算表面積水影響采光。置;
4、水平安裝的集熱器可
不受朝向的限制;但當真
以30管/組空管集熱器水平安裝時,
豎
為例,不宜真空管應東西向放置。
插
超過6組,
2集0.05MPa
不應超過7
熱
組,一般
器
4-6組為宜
以50管/組
橫
為例,串聯
插
不宜超過4不應低于5°,不宜高于
3集0.05MPa
組20°。
熱
并聯不宜超
器
過10列
以30管/組
熱為例,不宜
管超過100支
不應低于15°,不宜低于
4集管,一類輻0.60MPa
30°,不宜東西向布置。
熱照地區不宜
器超過80支
管
U型
以25管/組
管
為例,不宜
5集0.60MPa不受限制。
超過80支
熱
管
器
2集熱器及支架應便于拆裝;
3集熱器之間的連接應使每個集熱器的傳熱介質流入路徑與回流路徑的總
長度相同,以使流量平均分配;
4在多個集熱器串聯、并聯時,應設置集熱器檢修通道;
5作為屋面板的集熱器應安裝在建筑承重結構上;
6對于全玻璃真空管熱水系統,集熱器底部與水箱最高水位線垂直高度差不
應超過3米;
7陽臺式太陽能熱水系統:集熱器與立面墻夾角為10~15°。集熱器出水
端比另一端高1~2cm。
4.5貯熱水箱設計
4.5.1每平方米太陽集熱器總面積對應貯熱水箱有效容積應為40~100L,推薦
采用的比例關系為每平方米太陽集熱器總面積對應50~60L貯熱水箱容積。
4.5.2集中供熱和集中分散熱水系統的貯熱水箱同時連接太陽能集熱系統和熱
水供應系統。熱水供應出水管應設置在水箱上部,自來水補水管應設置在水箱
下部,出水口距水箱底部10~15cm。集熱系統的水箱出水口距水箱底部10cm
左右,防止將水箱底部的沉淀物吸入集熱器,集熱系統的回水應接到水箱上部。
4.5.3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貯水箱容積應根據日用熱水小時變化曲線及太陽能
集熱系統的供熱能力和運行規律,以及常規能源輔助加熱裝置的工作制度、加
熱特性和自動溫度控制裝置等因素按積分曲線計算確定。間接式系統太陽集熱
器產生的熱水用作容積式水加熱器或加熱水箱的一次熱媒時,貯水箱的貯熱量
不得小于表4.5.3貯水箱的貯熱量中所列的指標。
表4.5.3貯水箱的貯熱量
太陽能集熱系統出水溫度≤95℃
加熱設備
工業企業淋浴室其他建筑物
容積式水加熱器或加熱水箱≥60minQh≥90minQh
注:Qh為設計小時耗熱量,KJ/h。
4.5.4在開式非承壓貯水箱的適當位置應設有通氣口、溢流口、排污口,通氣口
位置不低于溢流口,排污口應設在水箱最低處,容積大于3噸的貯水箱還應設
置必要的檢修人孔。
4.5.5貯水箱與建筑墻面或其他箱壁之間的凈距,應滿足施工或裝配的需要,無
管道的側面,凈距不宜小于0.7m;安裝有管道的側面,凈距不宜小于1.0m,管
道外壁與建筑本體墻面之間的通道寬度不宜小于0.6m;箱底與水箱間地面板的
凈距,當有管道敷設時不宜小于0.8m;對設有人孔的箱頂,頂板面與上部建筑
主體的凈空不應小于0.8m。
4.5.6貯水箱材質、襯里材料和內壁涂料,應確保水質在可能出現的運行溫度下
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的要求和安全要求;同
時要滿足防腐要求。
4.5.7在開式非承壓系統中,貯熱水箱應設置水位計、水溫指示器、控制器及放
空管等;在閉式承壓系統中,應設置壓力表、泄壓裝置、水溫指示器、控制器
及自動排氣閥等。
4.6管網設計
4.6.1太陽能熱水系統循環泵流量和揚程設計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
計規范》GB50015的規定進行設計。
4.6.2熱水供應系統的管路流量和揚程設計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
規范》GB50015的規定進行設計。
4.6.3集熱系統的循環管路和供熱系統的供、回水熱水管路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集熱器循環管路和熱水供應系統的循環管路宜設置為同程式;
2集熱器循環管路沿水流方向應有0.3%~0.5%的上升坡度;
3在自然循環系統中,應使循環管路朝貯水箱方向有向上坡度,不允許有反
坡;
4在循環管路中,易發生氣塞的位置應設有自動排氣閥;
5在強制循環系統的管路上,宜設有防止傳熱工質夜間倒流散熱的單向閥;
6閉式系統應設置膨脹罐、安全閥等的安全設施;
7當集熱器陣列為多排或多層集熱器組并聯時,每排或每層集熱器組的進出
口管道,應設輔助閥門。
4.7輔助熱源設計
4.7.1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宜設置輔助熱源。
4.7.2輔助加熱裝置的設計及選取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GB50015關于水加熱器的規定確定。
4.7.3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輔助熱源及加熱設施的設計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輔助能源宜因地制宜選擇電、燃氣、熱泵等;
2輔助熱源及其加熱設施應結合熱源條件、系統形式及太陽能供熱的不穩定
狀態等因素,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合理選擇、配置;
3輔助熱源加熱設備應根據熱源種類、系統形式、規模及冷水水質等選用直
接或間接加熱設備;
4輔助熱源的控制應在保證充分利用太陽能熱量的條件下,根據不同的熱水
供水方式采用手動控制、全日自動控制或定時自動控制;
5集中-分散式太陽能熱水系統,為了充分利用集中太陽能熱水集熱器收集
的熱量,分戶的換熱貯熱罐應合理設置輔助熱源,保證充分利用太陽能。
4.7.4當采用電能作為輔助加熱熱源時,設計中應采取下列安全保護措施:
1當功率N>54kW時,宜采用電熱爐、外置式電加熱;
2必須有安全可靠的接地措施;
3電源線路上必須設有短路、過載、接地等故障保護裝置;
4應有過熱、防干燒等保護措施;
5應有電源開關指示、水溫指示燈信號裝置;
6應有功率調節功能。
4.7.5輔助熱源的加熱方式
1太陽能熱水系統采用電能直接輔助加熱時,電熱元件的安裝和加熱控制方
案應能保證較少的使用輔助熱源;控制方案應盡量降低輔助熱源的加熱對太陽能
集熱系統效率的影響;
2輔助熱源應在保證太陽能集熱量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根據熱水供應的不同
方式,采用合理的自動、定時、手動控制方案;
3應根據太陽能集熱系統的不同供熱工況,控制輔助熱源的運行,合理匹配
使用輔助熱源。
4.8控制系統設計
4.8.1太陽能熱水系統控制
1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控制系統應做到使太陽能熱水系統運行安全可靠,并能
達到最大節能效果;
2全天候太陽能熱水系統宜采用全日自動啟動系統;
3強制循環系統宜采用溫差控制;
4直流式系統宜采用定溫控制;
5直流式系統的溫控器應有水滿自停功能;
6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集熱循環控制應采取防過熱措施;
7當貯熱水箱高于設定溫度時,應停止繼續從集熱系統與輔助能源系統獲得
能量;
8當在冬季有凍結可能地區運行的以水為工質的集熱循環系統,不宜采用排
空方法防凍運行時,宜采取定溫防凍循環優先于電輔助防凍措施;
9在電輔助防凍措施中,宜采用管路和水箱內設置電加熱器且循環水泵防凍
的措施優先于管路電伴熱輔助防凍措施;當防凍運行時,管路溫度宜控制在5-10°
之間;
10采用主動排空防凍的太陽能集熱系統中,排空的持續時間應可調;
11條件有限時控制系統可選用部分手動控制,但溫度控制、防凍控制、防
過熱控制應實行自動控制;
12系統中使用的控制元件應質量可靠、使用壽命長。應有地方或國家質檢
部門出具的控制功能、控制精度和電氣安全等性能參數的質量檢測報告;
13集熱器用傳感器應能承受≥200℃的溫度,精度應不低于±1℃;貯水箱用
傳感器應能承受100℃的溫度,精度應不低于±1℃;
14系統傳感器的工作溫度和精度應與設計要求一致,并能適應高溫悶曬等
極端工作條件;
15系統有兩套以上的集熱循環,且集熱器配比不完全一樣,宜用獨立循環
控制,不宜采用聯動。
4.8.2控制器要求
1顯示集熱系統循環泵、電動電磁閥門、輔助熱源、伴熱裝置、散熱裝置等
的工作狀態;
2控制集熱循環泵、換熱循環泵的啟閉;
3顯示貯水箱的熱水溫度和集熱器進出口溫度、回水溫度;
4在非承壓式系統中顯示貯水箱的水位;
5對輔助加熱設備按設定程序進行啟、停控制。
5太陽能熱水系統施工
5.1一般規定
5.1.1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施工安裝應單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并應包
括與主體結構預留預埋施工、設備安裝、裝修裝飾等相關工種的協調配合方案
和安全措施等內容。
5.1.2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設計文件齊備,且應已審查通過;
2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已經批準;
3施工場地符合施工組織設計要求;
4現場水、電、場地、道路等條件能滿足正常施工需要;
5前道工序全部完工,預留基座、孔洞、預埋件和設施符合設計圖紙,并驗
收合格;
6既有建筑結構經復核符合安裝條件,并經建設方同意或法定檢測機構書面
同意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
5.1.3太陽能熱水系統產品應符合現行國家及行業相關產品標準的要求,應按照
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進場驗收。
5.1.4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集熱設備、保溫材料進場時應按照現行國家標準《建筑
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411進行性能復驗。
5.1.5太陽能熱水系統在安裝過程中,產品和物件的存放、搬運、吊裝不應碰撞
和損壞;半成品應妥善保護。
5.1.6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不應損壞建筑物的主體結構;不應影響建筑物的使用
功能;不應破壞屋面防水層和建筑物的附屬設施。
5.2基座及支架
5.2.1在屋面結構層上現場施工的基座,應與建筑主體結構連接牢固;基座的表
面要平整并應符合附錄A中的要求。
5.2.2屋面結構層上基座完工后,基座節點應進行防水附加層及保溫處理,處理
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7的要求。
5.2.3預埋件應在建筑結構施工時埋入,位置應準確,并與支撐固定點相對應,
預埋件與基座之間的空隙應采用素混凝土填搗密實。鋼基座及混凝土基座頂面
的預埋件,在太陽能熱水系統安裝前應涂防腐涂料或采取防腐措施,并妥善保
護。
5.2.4支架應按設計要求安裝在預埋件或預留基礎上,位置準確,與預埋件及基
礎結構固定牢靠。
5.2.5所有鋼結構支架材料放置時,在不影響其承載力的情況下,應選擇有利于
排水的方式放置。當由于結構或其它原因造成不易排水時,應采取合理的排水
防水措施,確保排水通暢。
5.2.6根據現場條件,支架安裝結構應采取抗風措施。
5.2.7支撐太陽能熱水系統的鋼結構支架和金屬管路系統,應與建筑物防雷接地
系統可靠連接。
5.2.8鋼結構支架焊接完畢,應做防腐處理。防腐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
筑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12和《建筑防腐蝕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
準》GB50224的要求。
5.2.9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支架及其材料,應符合設計要求。鋼結構支架的焊接應
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規定。太陽能
集熱器支架與預埋件如采用焊接連接,焊接質量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鋼筋焊
接及驗收規程》JGJ18的要求,如采用螺栓連接,其抗拉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5.3太陽能集熱器
5.3.1安裝的方位角、傾角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傾角誤差應不大于±3°。
5.3.2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在平屋面、坡屋面、外墻面、陽臺欄板或其他建筑部位,
應與建筑主體結構或集熱器支架固定牢靠,做好防水、密封和排水構造,輕質
填充墻不應作為其支撐結構。
5.3.3設計嵌入屋面的太陽能集熱器,其四周屋面應做好排水、防水措施。
5.3.4太陽能集熱器周圍屋面、檢修通道、屋面出入口和集熱器之間的人行通道
應鋪設保護層,不破壞屋面結構。
5.3.5太陽能集熱器之間的連接應密封可靠,無泄露和扭曲變形。
5.3.6需要現場組裝的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應在系統管道安裝完畢,具備通
水條件后安裝真空管。
5.3.7集熱器連接完畢,應進行檢漏試驗,承壓式集熱器檢漏試驗壓力為額定工
作壓力的1.5倍,工作壓力大于1.0MPa的,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0.5Mpa;非
承壓式集熱器進行灌水試驗。
5.3.8集熱器之間連接管的保溫施工應在檢漏試驗合格后進行。保溫材料及其厚
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工業設備及管道絕熱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50185
的要求。
5.3.9以水作為循環介質的太陽能熱水系統,在5℃以下地區使用應采取防凍措
施。
5.4貯熱水箱
5.4.1安裝在水平地面或屋頂上,貯熱水箱應與底座固定牢靠,底座基礎應無沉
降與局部變形,安裝的建筑主體應該具有相應的承重能力,安裝在墻面的分離
式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貯熱水箱應與建筑主體結構固定牢靠,輕質填充墻不應
作為其支撐結構。
5.4.2用于制作貯熱水箱的材質、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水箱制作應符合相關標
準。
5.4.3鋼板焊接的貯熱水箱,水箱內外壁應按設計要求做防腐處理,內壁防腐涂
料應衛生、無毒,能耐受所貯存熱水的最高溫度。
5.4.4貯熱水箱內箱應作接地處理,接地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
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的要求。
5.4.5貯熱水箱應進行檢漏試驗,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太陽
熱水系統技術規范》GB50364的相關規定。
5.4.6當安裝現場不具備搬運及吊裝條件時,貯熱水箱可現場制作。貯熱水箱各
接縫處保溫材料充實飽滿,不缺料,且有可靠的防水措施;貯熱水箱預留管口
無變形,貯熱水箱預留管口和電加熱預留管口的螺母螺紋應無磕碰、變形等缺
陷。
5.4.7貯熱水箱和支架間應有隔熱墊,不宜直接剛性連接而增加熱損。安放好的
貯熱水箱應固定在支架上。
5.4.8貯熱水箱應做防腐處理及保溫。
5.4.9貯熱水箱應平整安裝。
5.4.10貯熱水箱安裝完畢,按設計要求的接管位置在水箱上進行開孔。然后按
設計要求安裝水箱內外人梯等附件。
5.4.11貯熱水箱周圍應預留檢修空間,周圍預留排污設施。
5.5管路
5.5.1太陽熱水系統的管路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相關要求。
5.5.2水泵安裝應符合制造商要求,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壓縮機、風機、泵
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5的有關規定。水泵周圍應留有檢修空間,
前后應設置截止閥,并應做好接地防護。功率較大的泵進出口宜設置減振喉,
水泵與基礎之間應按設計要求設置減振墊等隔振措施。
5.5.3安裝在室外的水泵,應有妥當的防雨保護措施,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必須
采取防凍措施;以水為工質的室外管路,嚴寒地區和寒冷地區必須采取防凍措
施。
5.5.4電磁閥、電動閥應水平安裝,閥前應加裝細網過濾器,電磁閥與電動閥前
后及旁通管應設置截止閥。
5.5.5水泵、電磁閥、閥門等部件應留有便于檢修和更換的操作空間。
5.5.6水泵、電磁閥、閥門的安裝方向應正確,不得反裝。
5.5.7承壓管路與設備應做水壓試驗;非承壓管路和設備應做灌水試驗。試驗方
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太陽熱水系統技術規范》GB50364的相關規
定。
5.5.8管路保溫應在水壓試驗合格后進行,保溫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
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規定。
5.5.9嚴寒和寒冷地區以水為工質的室外管路,應采取防凍措施。
5.6輔助熱源
5.6.1電熱管直接輔助加熱系統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工程施工
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的相關要求,家用太陽熱水器的電輔助熱源應符合現
行行業標準《家用太陽熱水器電輔助熱源》NY/T513的要求。
5.6.2供熱鍋爐(燃氣、燃油、熱泵等)及輔助設備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相關要求。
5.6.3輔助熱源設備應安裝能量監測計量裝置。
5.7電氣與自動控制系統
5.7.1電纜線路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
收規范》GB50168的規定。
5.7.2其他電氣設施的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
范》GB50303的相關規定。各類盤、柜應按說明書中要求放置在合適的環境,
其安裝應符合《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171的規定。設備間應具備防潮和防高溫蒸汽的相應措施。
5.7.3所有電氣設備和與電氣設備相連接的金屬部件應做接地處理。電氣接地裝
置的施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GB50169的規定。
5.7.4傳感器的接線應牢固可靠,接觸良好。套管內的傳感器屏蔽線應做二次防
護處理,兩端應做防水處理。
5.7.5設置在室外的輔助熱泵系統應設置防直擊雷及防雷擊電磁脈沖裝置,并按
《建筑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進行防雷測試。
5.7.6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輸入裝置應至少包括溫度、壓力、壓差水
流開關、流量計等設備。
5.7.7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自動控制系統輸出裝置應至少包括電磁閥、電動閥、變
頻器等設備。
5.7.8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控制系統應預留遠程通訊接口,可接入相應的遠程運維
平臺監控。
5.8水壓與沖洗
5.8.1系統安裝完畢,管道和設備保溫之前,各種承壓管道和設備應做水壓試驗,
非承壓管道和設備應做灌水試驗。系統水壓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5倍,
設計未注明時,水壓試驗和灌水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給水排水及采
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的規定,試驗前應關閉隔離集熱器。
5.8.2當環境溫度低于5℃進行水壓試驗或灌水試驗時,應采取可靠的防凍措施,
試驗完畢,應及時排空系統內的水。
5.8.3系統水壓試驗、灌水試驗合格后,應對系統進行沖洗直至排出的水不含泥
砂、鐵屑等雜質,且不渾濁為止。管道沖洗前應拆下濾網,貯熱水箱等通水設
備也應進行沖洗。
5.9系統調試
5.9.1系統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系統調試。具備使用條件時,系統調
試應在竣工驗收階段進行;不具備使用條件時,經建設單位同意,可延期進行。
5.9.2系統調試應包括設備或部件調試和系統聯動調試。
5.9.3設備或部件調試應包括水泵、閥門、電磁閥、電氣及自動控制設備(含單
片機模塊或PLC模塊化設備)、監控顯示設備、輔助能源加熱設備等調試。調
試應包括下列內容:
1檢查水泵安裝方向,在設計負荷下連續運轉2h,水泵應工作正常,無滲
漏,無異常振動和聲響,電機電流和功率不超過額定值,溫度在正常范圍內;
2檢查電磁閥安裝方向,手動通斷電試驗時,電磁閥應開啟正常,動作靈活,
密封嚴密;
3溫度、溫差、水位、時鐘控制等儀表應顯示正常,動作應準確;
4電氣控制系統應達到設計要求的功能,控制動作應準確可靠;
5剩余電流保護裝置動作應準確可靠;
6超壓保護裝置、過熱保護裝置等應工作正常;
7各種閥門應開啟靈活,密封嚴密;
8輔助能源加熱設備應達到設計要求,工作正常。
5.9.4設備或部件調試完成后,應進行系統聯動調試。系統聯動調試應包括下列
主要內容:
1調整水泵控制閥門;
2調整電磁閥控制閥門,電磁閥的閥前閥后壓力應處在設計要求的壓力范圍
內;
3溫度、溫差、水位、時間等控制儀的控制區間或控制點應符合設計要求;
4調整各個分支回路的調節閥門,各回路流量應平衡;
5調試輔助能源加熱系統和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工作切換,達到設計要求。
5.9.5系統聯動調試完成后,系統應連續運行72h,設備及主要部件的聯動必須
協調、動作正確,無異常現象。
6太陽能熱水系統驗收
6.1一般規定
6.1.1太陽能熱水系統驗收應根據其施工安裝特點進行分項工程驗收、性能檢驗
和竣工驗收。
6.1.2太陽能熱水系統驗收前,應將工程現場清理干凈。
6.1.3安裝、調試符合第5章的要求,當驗收標準對工程中的驗收項目未做出相
應規定時,應由建設單位組織監理、設計、施工等相關單位制訂專項驗收要求。
涉及安全、節能、環境保護等項目的專項驗收要求應由建設單位組織專家論證。
6.1.4太陽能熱水工程驗收不合格時,應按下列要求進行處理:
1經返工或返修的配件、設備,應重新進行驗收;
2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測鑒定能夠達到設計要求的配件、設備,應予以驗
收;
3經返修或加固處理的部分,滿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的部分,按技術處理
方案和協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驗收。
6.1.5經返修或加固處理仍不滿足安全或使用功能要求的部分,嚴禁驗收。
6.1.6所有驗收應做好記錄,簽署文件,立卷歸檔。
6.2分項工程驗收
6.2.1分項工程驗收應根據工程施工特點分期進行。太陽能熱水系統分項工程驗
收要求見附錄B太陽能熱水系統驗收要求。
6.2.2分項工程驗收應由監理工程師(或建設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單
位項目專業技術(質量)負責人等進行驗收。
6.2.3太陽能熱水工程施工質量應按下列要求進行驗收:
1工程質量驗收均應在施工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
2參加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的各方人員應具備相應的資格;
3對主要配件、設備應在進場時或施工中按規定進行見證檢驗或抽樣檢驗;
4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應由施工單位通知監理單位進行驗收,并應形成驗收文
件,驗收合格后方可繼續施工;
5工程的觀感質量應由驗收人員現場檢查,并應共同確認。
6.2.4對影響工程安全和系統性能的工序,應在本工序驗收合格后進入下一道工
序的施工。這些工序包括以下部分:
1在屋面太陽能熱水系統施工前,應進行屋面防水工程的檢查;
2在貯熱水箱就位前,應進行貯熱水箱支撐構件和固定基座的驗收;
3在太陽能集熱器支架就位前,應進行支架承重和固定基座的驗收;
4在建筑管道井封口前,應進行預留管道的驗收;
5太陽能熱水系統電氣預留管線的驗收;
6在貯熱水箱進行保溫前,應進行貯熱水箱檢漏的驗收;
7在系統管道保溫前,應進行管道水壓的試驗;
8在隱蔽工程隱蔽前,應進行施工質量驗收。
6.2.5太陽能熱水工程竣工驗收前,應在安裝施工中完成下列隱蔽工程的現場驗
收:
1安裝基礎、預埋件或后置錨栓連接件;
2基座、支架、集熱器四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節點;
3基座、支架、集熱器四周與主體結構之間的封堵及防水;
4系統與建筑物避雷系統的防雷連接節點或系統自身的接地裝置安裝。
6.2.6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的熱水應符合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
GB50015的相關規定。
6.2.7分項工程完工后,分包單位應對所承包的工程項目進行自檢,并應由監理
工程師(或建設單位技術負責人)組織進行驗收。驗收時,施工單位應派人參
加。分包單位應將所分包工程的質量控制資料整理完整后,移交給施工單位。
6.3性能驗收
6.3.1系統調試合格后,應依據合同、設計要求和相關國家標準進行性能檢驗,
必要時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驗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壓力管道、系統、設備及閥門的水壓試驗;
2系統的沖洗及水質檢驗;
3系統的熱性能檢驗;
4系統的電氣控制性能檢驗。
6.3.2系統熱性能檢驗的測試方法、評價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可再生能源
建筑應用工程評價標準》GB/T50801-2013中4.2、4.3條的規定,系統的太陽能
保證率、集熱系統效率、貯熱水箱熱損因數、供熱水溫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程評價標準》GB/T50801-2013中4.1條的規定。
6.4竣工驗收
6.4.1工程移交用戶前,應進行竣工驗收。竣工驗收應在分項工程驗收、系統調
試、性能檢驗合格后進行。應建立太陽能熱水工程的竣工驗收責任制,組織竣
工驗收的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承擔竣工驗收的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
理單位(項目)負責人,對系統完成竣工驗收交付用戶使用后的正常運行負有
相應的責任。
6.4.2太陽能熱水工程完工后,施工單位應自行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檢驗評定。總
監理工程師應組織各專業監理工程師對工程質量進行竣工預驗收。存在施工質
量問題時,應由施工單位及時整改,整改完畢后,由施工單位向建設單位提交
工程竣工驗收申請報告。
6.4.3建設單位收到工程竣工驗收申請報告后,應由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組
織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項目)負責人聯合進行竣工驗收。
6.4.4太陽能熱水工程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主要設備、部件的質量均驗收合格;
2所含分項工程的質量均應驗收合格;
3質量控制資料應完整;
4所含分項工程中有關安全、節能、環境保護和主要使用功能的檢驗資料應
完整;
5主要使用功能應符合相關專業驗收規范的規定;
6觀感質量應符合要求。
6.4.5竣工驗收應提交下列資料:
1設計變更證明文件和竣工圖;
2主要材料、設備、成品、半成品、儀表的出廠合格證明或檢驗資料;
3屋面、設備間、衛生間或陽臺等防水檢漏記錄;
4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和中間驗收記錄;
5系統水壓試驗記錄;
6系統生活熱水水質檢驗記錄;
7系統調試和試運行記錄;
8分項工程驗收記錄;
9觀感質量檢查記錄;
10系統性能檢驗記錄、檢驗報告;
11工程使用維護說明書。
附錄A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工序工法
A.0.1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標準。
表A.0.1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設計表
設計
工序設計事項設計內容要點
階段
與甲方溝通了解
1安裝應用太陽能的樓層、用水人數、用水量、用水溫度等。
需求
1.水箱容量:80L、100L、120L;
溝通確認水箱容
22.集熱面積:80L和100L匹配集熱器輪廓面積不小于1.8平方米、120L匹配集熱器輪
量及集熱面積
廓面積不小于2平方米。
1.集熱器選型:黑膜平板式集熱器、藍膜平板集熱器;
溝通確認集熱器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第一課時教案
- 機械加工焊接培訓課件
- 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加減法教案
- 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包裝的學問教學設計
- 農藥交叉污染培訓
- 高中語文課內古詩文(新教材統編版)《錦瑟》《書憤》知識點+專項練習(原卷版)
- 急診急救培訓課件
- 基層文藝培訓成果匯報
- 技術轉讓合同意向書
- 公立學校的勞動合同樣本
- 書信作文(滿分范文)專練-上海新高考英語一輪總復習(解析版)
- 2025年廣東中考試題數學及答案
- 四川2024年12月四川省內江市事業單位公開選調2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DBJ04T 289-202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資料管理標準
- 化工設計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各種注射技術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
- 工程竣工驗收流程匯報
- 宏觀經濟學完整課件
- 首發經濟專題講座課件
- 壓力管道設計與審批人員考試題電子版真題1
- 學習方法教育分享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