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新學案-復習參考】高三生物課時精練: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1頁
【金榜新學案-復習參考】高三生物課時精練: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2頁
【金榜新學案-復習參考】高三生物課時精練: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3頁
【金榜新學案-復習參考】高三生物課時精練: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4頁
【金榜新學案-復習參考】高三生物課時精練: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1講種群的特征和數量變化一、單項選擇題1.(廣東揭陽聯考)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正確的是()①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種群是繁殖的基本單位③種群是群落的基本單位④種群是物種的存在形式⑤種群可以作為爭辯生態系統能量流淌的單位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2.下列關于種群特征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在肯定時期的數量和數量變化趨勢B.誕生率越高,種群數量增長越快C.年齡組成能夠用來猜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D.利用性引誘劑來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對種群的密度影響不大3.(廣東汕頭檢測)下圖表示將綿羊引入某個島嶼后的數量變化狀況,對此敘述正確的是()A.綿羊種群的數量增長到肯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變B.綿羊數量達到eq\f(K,2)時,綿羊的誕生率最大,增長速率最快C.種群數量不行能無限增長,這是生態系統具有肯定的自我調整力量的體現D.綿羊數量達到K值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4.(2022·肇慶二模)為了愛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的捕魚量,依據種群“S”型曲線,應使被捕魚群的種群數維持在eq\f(K,2)水平,這是由于在這個水平上()A.種群數量相對穩定B.種群增長率最大C.種群數量最大D.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最大5.(廣東湛江檢測)下列有關“S”型曲線的變化與事實不符合的敘述是()A.x軸為時間、y軸為某種群個體數,在b點轉變環境條件或種群遺傳因素,K值將轉變B.x軸為氧氣分壓,y軸為水稻根細胞對Si的吸取速率,在c點時,中耕松土,K值將轉變C.x軸為光照強度,y軸為綠色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量,在b點提高CO2的濃度,K值將轉變D.x軸為時間,y軸為生態系統中群落有機物的量,在c點時,轉變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K值將轉變6.(廣東華附檢測)下列關于試驗操作的說法中正確是()①“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試驗中,常接受五點取樣法計數血球計數板中酵母菌的數量②“觀看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和“觀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試驗中都用到HCl和酒精,它們的作用不完全相同③“觀看線粒體和葉綠體”和“觀看植物細胞的質壁分別和復原”試驗中都必需用高倍顯微鏡④“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試驗中只有還原性糖的檢測需要水浴加熱⑤用顯微鏡觀看裝片時,若用低倍鏡觀看可以調粗準焦螺旋,若用高倍鏡觀看只能調細準焦螺旋A.①③ B.①③⑤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二、雙項選擇題7.如下圖所示某種小型淡水魚遷入新的湖泊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依據該曲線可以得出()A.t3時該種小型淡水魚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t4時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環境中漸漸消逝C.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的環境中呈S型增長D.該種魚在新湖泊中的環境容納量約為t2時該魚數量的兩倍8.(江門檢測)下列有關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測組織樣液中B.紙層析法分別葉綠體色素的試驗結果表明,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低C.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時,用固體培育基培育酵母菌的效果最佳D.制作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時,需把握解離、漂洗和染色的時間三、非選擇題9.用肯定量的培育液在適宜條件下培育酵母菌,將其數量隨時間的變化繪制如下圖1,a表示每3h更換一次培育液的培育曲線,b表示不更換培育液的一段時間內的培育曲線。(1)曲線a表示種群呈“________”型增長。理論上講,呈現這種增長模型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曲線b表示的增長為“________”型增長。屬于這種增長模型的種群,隨種群密度(個體數量)的增加,種群的增長速率的變化是__________。當種群個體數量達到最大值一半時,種群的增長速率達到__________。(3)在實際狀況下,塔斯馬尼亞綿羊種群增長如圖2,說明在自然界中,種群數量變化會消滅__________現象。10.沙棘耐旱,抗風沙,可以在鹽堿化土地上生存。沙棘木蠹蛾引起沙棘大面積死亡。爭辯者發覺,某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灘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顯著差異,如圖所示:(1)為了計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灘地沙棘林的有蟲株率,爭辯者應接受__________法分別對兩地的沙棘林進行種群密度調查。(2)已知每個有蟲株上的蟲數大致相同,那么據上圖可知,2001-2005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種群呈__________增長,在__________年(區段)該種群的種群增長速率最高。(3)爭辯者為了爭辯沙棘的抗蟲機理,對河灘地進行了進一步爭辯,獲得如下圖所示數據。在干旱的氣候下,沙棘木蠹蛾的發生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4)爭辯者同時對山坡地和河灘地的土壤條件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地點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有機質含量/%氮含量/%表層~60cm/%山坡地0.5950.0157.0河灘地0.2020.00315.0因此認為打算沙棘抗蟲性的關鍵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進行了試驗驗證:將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沙棘均分為A、B兩組,A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與河灘地相同,B組__________________,結果A組抗蟲性顯著高于B組,證明白爭辯者的假設。11.(廣東)人們使用含三丁基錫、三苯基錫等有機錫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著生長,但近年來的爭辯發覺,油漆中的有機錫可釋放入海,對多種生物造成毒害。有關該污染物的部分爭辯如下,請回答:(1)較低濃度的有機錫即能抑制軟體動物雌性個體的雌性激素合成,這些雌性個體的繁殖功能有何變化?__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較高劑量三丁基錫的食物后胸腺萎縮,請推想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各有何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該污染物通過________的富集可能對魚類、鳥類甚至人類造成危害。(2)有機錫污染導致某海疆一種魚的種群年齡組成發生轉變(如圖所示),請猜測該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_______________。(3)某海疆受有機錫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種軟體動物的生物量顯著下降,個別物種消亡,而沙蠶等多毛綱動物變為優勢類群。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爭辯的結果。(4)以上資料表明,假如有機錫長期污染將會導致________下降,從而降低生態系統的__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錫的細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態修復,篩選目標菌株的培育基成分為:蛋白胨、________、NaCl、H2O和瓊脂。12.(廣東韶關聯考)某爭辯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酵母菌種群在不同條件下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進行了如下試驗,試驗操作步驟如下:第一步:配制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育液和活化酵母菌液。其次步:利用相同多套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裝置編號ABCD裝置容器內的溶液無菌馬鈴薯葡萄糖培育液/mL101055無菌水/mL--55活化酵母菌液/mL0.10.10.10.1溫度/℃15251515第三步:用小球計數板計數裝置中起始酵母菌數目,做好記錄。第四步:將各裝置放在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育。第五步:連續7天,每天隨機抽時間取樣并計數,做好記錄。回答下列問題:(1)改正試驗操作步驟中的一處錯誤:________________。(2)該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該同學的操作合理,依據他的操作后記錄的數據卻比實際值偏大,緣由是______________。(4)下圖為依據試驗數據繪制的曲線,圖中的曲線①、②、③和④分別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的結果。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種群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力量。當一個種群獨占一個養分級時可以作為爭辯生態系統能量流淌的單位。答案:D2.解析:本題考查種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識記與理解力量。種群密度能反映種群在肯定時期的數量,但不能反映其數量變化趨勢,A項錯誤;種群數量的增長不只與誕生率有關,還與死亡率等有關,B項錯誤;年齡組成是種群的特征之一,依據各年齡段個體所占的比例,可以猜測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C項正確;利用性引誘劑來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可以破壞害蟲種群正常的性別比例,使該害蟲的種群密度明顯降低,D項錯誤。答案:C3.解析:種群的數量達到K值后,即在肯定范圍內上下波動,A錯誤;增長速率的大小打算于誕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錯誤;綿羊數量達到K時,種群的年齡結構為穩定型,D錯誤。答案:C4.解析: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在縱軸上找出K值和K/2值,然后再找出K/2值在S型曲線上所對應的點,認真分析比較就可以發覺,曲線在該點處的斜率最大,而斜率表示的生物學意義就是增長率(單位時間內的增長量),增長率大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內可獲得最大的生物量,種群在該點的恢復力量也最強,B正確;而選項A、C是種群個體數量在K值時所具有的特征,故A、C錯誤;選項D是K值的定義,則D錯誤。答案:B5.解析:若x軸為時間、y軸為某種群個體數,在b點轉變環境條件或種群遺傳因素,K值將轉變,A項正確。若x軸為氧氣分壓,y軸為水稻根細胞對Si4+的吸取速率,在c點時,限制呼吸作用強度增加的因素是細胞中呼吸酶的數量,因此中耕松土,K值不會轉變,B項不符合事實,B項錯誤。若x軸為光照強度,y軸為綠色植物實際光合作用量,在b點限制光合作用量提高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的濃度,提高CO2的濃度,K值將轉變,C項正確。若x軸為時間,y軸為生態系統中群落有機物的量,在c點時,轉變生態系統的生態環境,K值將轉變,D項正確。答案:B6.解析:①計數血球計數板常見的是25×16這種格式,計數時往往計四個角和中間這五個中格;②“觀看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和“觀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試驗中都用到HCl和酒精。前一個試驗中,HCl的功能是轉變膜的通透性和使DNA和蛋白質分別,酒精的作用是固定細胞時在酒精燈里燃燒;后一個試驗中,HCl和酒精的作用是使細胞分別。③“觀看線粒體和葉綠體”和“觀看植物細胞的質壁分別和復原”試驗中都只需低倍顯微鏡即可,③不正確。④“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的試驗中只有還原性糖的檢測需要水浴加熱。⑤用顯微鏡觀看裝片時,若用低倍鏡觀看可以調粗準焦螺旋,若用高倍鏡觀看只能調細準焦螺旋。答案:C二、雙項選擇題7.解析:t3時種群的增長速率已經由最大漸漸變小,但種群數量仍舊是在增長,因此該種小型淡水魚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t4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0,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環境中數量達到了最大值(K值),此時種群的誕生率等于死亡率,種群比較穩定。從該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可知,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的環境中呈“S”型增長。t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為最大,種群的數量為eq\f(K,2)。答案:CD8.解析:鑒定蛋白質時,先加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B液;紙層析法分別葉綠體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大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集中速度快,故胡蘿卜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大,葉綠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小;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時,應用液體培育基培育酵母菌的效果最佳;制作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時,需把握解離、漂洗和染色的時間,如解離時間過長則根尖會過分酥松,影響染色等。答案:BD三、非選擇題9.解析:依據圖1中的曲線a可以看出,種群呈“J”型增長,曲線b表示的是“S”型增長。種群“S”型增長曲線中,種群的增長速率的變化是先增大,再減小,最終為零。當種群個體數量=eq\f(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自然界的種群數量變化會消滅波動現象。答案:(1)J食物和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2)S先增大,再減小,最終為零最大(3)波動10.解析:植物的種群密度的調查常接受樣方法。從圖中可以看出,2001-2005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種群呈“S”型增長。在2002-2003年(區段),其斜率最大,因此該時間區段的種群增長速率最高。從曲線圖可以看出,蛾的發生程度與雨量大小呈負相關,因此在干旱的氣候下,沙棘木蠹蛾的發生量增多。若要驗證沙棘抗蟲性受土壤含水量的影響,設置對比處理時,A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與河灘地相同,B組土壤含水量與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灘地),土壤肥力與河灘地相同,結果A組抗蟲性顯著高于B組,證明白爭辯者的假設。答案:(1)樣方(取樣調查)(2)“S”型2002-2003(3)增多(4)土壤含水量與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灘地),土壤肥力與河灘地相同方法技巧要驗證沙棘抗蟲性的關鍵因素是土壤含水量,關鍵是對比試驗的處理。首先要依據表格中的數據信息觀看出山坡地比河灘地的土壤含水量低,A組試驗的處理題干中已有說明,因此要驗證打算沙棘抗蟲性的關鍵因素是土壤含水量,A組與B組的含水量要有差異,土壤肥力應與A組相同,由于已知結論的限制作用,所以B組設置的含水量要比A組低。11.解析:本題是屬于考察生態與環境的相關內容,(1)屬于信息題,依據體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