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害_第1頁
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害_第2頁
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害_第3頁
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害_第4頁
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地理考點歸納:生態問題和自然災難專題

第十一章:生態問題和自然災難專題

過度開采地下水的危害和措施:

危害:1)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區;2)沿海海水倒

灌入侵,土壤鹽漬化,地下水水質惡化;

3)嚴峻時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塌陷。

措施:a限制抽取地下水;b實行雨季回灌;c跨流域調水

赤潮產生的緣由、危害、措施

1)概念:海水中赤潮生物(藻類)異樣繁殖,聚集于水面,使

海水變色的現象。

4)產生的緣由:

1)太陽輻射強,水溫高,海水運動緩慢(靜水)

自然緣由2)海面上空氣流穩定有利于赤潮生物的集結,使海洋

中積累大量有機物(靜風)

(外因)3)海疆相對封閉

1)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排入海洋的工業和生活污水

多;

人為緣由2)農業生產中大量運用化肥、農藥;

(根本緣由)3)由于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

峻的污染了養殖水域。

3)易發生赤潮的區域: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

的海口灣等。

4)易發生赤潮的時間: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為5—10月。

5)帶來危害:a海水富養分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魚類窒息、

中毒死亡;

b危害人體健康;c影響海洋旅游業。

6)措施:1)建立完善的赤潮監控體系,剛好發覺實行防范措

施;

2)限制污染,減緩或扭轉海疆水體富養分化。

咸潮產生的緣由、危害和措施

①咸潮多發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為嚴峻

②咸潮的形成緣由:

a冬季降水少,氣候干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小;(氣候)

自然緣由:b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

c地勢地平,河漢縱橫;(地形)

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劇了咸潮。(天文)

人為緣由:a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無序采沙,使河

床降低等。

③咸潮發生時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帶來危害:

a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b對企業生產造成威逼,生產設備簡單氧化、腐蝕,鍋爐簡單積

垢;

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上升,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④從長遠看,防治咸潮可實行的措施:

a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

b實行調水以淡壓咸;

c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

d節約用水;e修建水庫

溫室效應問題:

1,溫室氣體:主要是C02;其它有氯氟燒等

2.對全球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

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國家、地區被淹

緣由:①海面因溫度上升而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②極地增

溫劇烈,部分極冰溶化

⑵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發生改變,導致各國農業經濟結構

的改變

①干旱地區將變得更干旱

②溫帶耕作業發達的地區,因氣溫上升,蒸發加強,氣候會變得

更干旱、退化成草原

③亞寒帶某些地區,因氣溫上升,熱量條件有所改善,適應溫帶

作物生長

3,產生原理:

C02能劇烈汲取地面放出的紅外線長波輻射而使大氣溫度增高,

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

產生緣由:①工廠、交通工具、家庭爐灶大量燃燒煤、石油和

自然氣,釋放大量的C02

②森林被子大量砍伐,植物汲取的C02削減,使大氣中C02的含

量增多

4.解決措施:①削減礦物燃料的運用量于②植樹造林、愛護植

被③推廣運用綠色能源。

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發多種環境問題

①加劇了風暴潮災難②加大了洪澇威逼③減弱了港口功能

④引發海水入侵⑤引發土壤鹽堿化⑥海岸侵蝕加劇

⑥沿海濕地損失和動物的迂徒⑧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排污

實力降低

西南地區水土流失嚴峻,簡述其對自然環境的危害?

1)上游山區土層變薄,肥力下降;

2)石漠化加劇;

3)生態環境惡化;

4)下游平原地區泥沙淤積嚴峻,洪澇災難加劇。

西南地區地質災難嚴峻

自然緣由:①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劇

烈,山體中斷層發育;

②山區面積廣闊,巖石破裂,風化嚴峻;③干濕季分明,暴雨

集中。

人為緣由:對植被的破壞

治理措施:1)削減地表植被的破壞,復原植被;2)在易發區削

減人類“不恰當”的工農業生產活

動;3)加強災難的預料、監測,必要時進行人口遷移。

注: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1)有石灰巖廣布的地質條件;2)高溫多雨的氣候,便于溶解

侵蝕。氣候條件

3)生物條件:濕熱的氣候條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長,導致土壤和

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高C

總結:泥石流、滑坡災難的分析分布:(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橫斷山區)

巖石條件:巖石破裂;

自然緣由:地形條件:沙區坡陡谷深,受重力影響易下滑;

產生緣由:氣候條件: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水會聚;

人為條件:人類毀林開荒,開山鑿石,修橋搭路等。

★黃土高原地形特點及形成的地質作用緣由?(4分)

特點: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裂;(2分)

緣由:地質歷史時期的風力沉積作用、地表形態主要由流水侵蝕

作用形成;(2分)

補充:黃地高原水土流失的緣由、危害和措施。P176

高原水土流失的緣由?

1)地壤:粉沙粒為主,土質疏松,垂直節理發育遇水崩潰;具

有獨立性;

2)氣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沖刷力強;

自然緣由:3)地形:地形起伏明顯;

4)地質:黃地高原構造運動劇烈,史上多地震,加劇地表破裂;

5)植被:植被覆蓋率低,對地面愛護性差;

1)破壞植被(開墾陡坡,過度放牧和樵采,建設宮殿,斗爭);

人為緣由: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3)過度開礦露天礦:破壞植被形成新物質

河道:灘地開礦,泥沙入河

★渤海灣3月份多風暴災難的緣由?

1)氣象緣由:渤海灣地區等壓線密集,氣壓梯度大,風浪大;

/該季節吹強勁的偏北風;

2)天文緣由:此時正值滿月前后,即將出現天文大潮,潮汐與

風暴潮的疊加,抬高了潮水位;

3)地形緣由:渤海灣是淺海大陸架,沿海地勢低平,危害大;

4)本地區我國地面沉降最為嚴峻的地區之一,海面上升和地面

沉降使風暴潮災難加劇C

1)該地區是颶風多發區,易形成風暴潮;

類似:孟加拉灣風暴的緣由2)海灣呈喇叭口向印度洋放開,夏

季風加劇了潮勢;

3)沿岸地區低平,多洪澇災難。

★中國沙塵暴災難的分析(緣由、措施、多發地區)?

1)西部有大片荒漠區(沙漠),地區缺少植被愛護;[物質條件]

自然緣由:2)地處內陸,氣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降水

條件]

形成緣由:3)快行冷鋒天氣影響,冬春季大風日數多[動力條

件]

a過度放牧、過度樵采、過度開墾,破壞植被;

人為緣由: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c工礦交通建設中不

留意環保;d超量開采地下水和水資源利用不當。

注:講荒漠化的成因時不講物質條件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場愛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管理;

2)合理放牧,限制載畜量,推廣“輪作”;

3)營造“三北防護林”體系;

4)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還牧,植樹造林,建設人工草場,

推廣輪牧;

5)合理利用草場資源,禁止采伐發菜;

6)加強沙塵暴預警機制,降低沙塵暴的破壞實力;

7)合理用水,發展節水農業;

治理意義: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林牧副漁全面

發展,可以增加農夫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農夫生活條

件,提高生活質量;

2)有利于愛護土地資源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3)有利于促進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西北地區為了揭制沙漠化的趨勢,種植草和灌木比栽種喬木更好,

分析緣由?

1)該地區降水少,氣候干旱,降水量大,風力大,不利于喬木生

長;

2)喬木生長需水量大,易導致該地區干旱;

3)草和灌木矮小,根系發達,抗風固沙實力強,草和灌木需水量

少,在干旱地區易成活.

4)華北平原土壤次生鹽堿化的緣由?

緣由:1)干旱季節尤其是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氣溫年

較差大,降水集中且變率大,以致

地壤鹽分向地表積聚;

2)地形低洼,起伏和緩,崗洼相同,排水不暢,且地下水位高;

3)地壤疏松,土壤水分簡單蒸發;

4)不合理的澆灌(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導致地下水水位上升;

5)不合理的墾殖。

治理措施:1)引淡淋鹽;2)井排井灌;3)生物措施,農田覆蓋;

4)實行噴灌、滴灌技術等。

5)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緣由及措施?(6分)

緣由:1)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河流徑流量小,降水季節不勻稱,降

水年季改變大;(2分)

2)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需水量大,人均水資源少;

3)水污染和奢侈嚴峻;(2分)

措施:1)節約合理用水;建設水利工程;2)跨流域調水;3)防止

污染,愛護水資源;

4)因地制宜,采納海水淡化等技術,增加水源.(3分)

洪澇災難產生的緣由、危害及其措施

1)我過的典型地區:東北;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等。

A(氣候)降水持續時間長,降水集中,凌汛現象。

自然緣由:B河床條件——河道彎曲、狹窄、泥沙淤積、地勢低

平;

2)產生的緣由:C支流湖泊的數量及分布;D入海通道。

A濫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抬升;

人為緣由:B圍湖造田;

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設(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水患及整治

原因

治理措施

黃河

①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多暴雨;②中游黃土高原植被破壞,

水源涵養實力下降;③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峻,河流含沙量增大,

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④下游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①中上游修水庫攔蓄洪水,治沙和防洪并舉;②中游加強黃土高

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③加固黃河大堤,防止決口,引黃淤灌

海河

①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多暴雨;②支流多源于黃土高原,植

被破壞嚴峻,水源涵養實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

塞;③扇形水系使各大支流洪水同時匯合天津,注入海河;④地

勢低平排水不暢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庫,攔蓄洪水;②中游利用凹地積蓄洪水;下

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減輕海河壓力,利于洪水排泄)③

中上游植樹造林

淮河

①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峻,水

源涵養實力下降;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泥沙淤填入淮河道;③

扇形水系洪水同時襲來;④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①在支流上修建水庫,攔蓄洪水;②中游利用凹地積蓄洪水,下

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減輕海河壓力,利于洪水排泄);③

中上游植樹造林

遼河

①降水集中在7、8兩月,多暴雨;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峻,水源

涵養實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易被淤塞;③地勢低平,

排水不暢

①在上流上修建水庫,植樹造林;

②下游加固堤壩

2019年夏四川盆地遭遇近100年來最嚴峻的高溫伏旱天氣,簡述

其形成的緣由?

1)干脆緣由:副熱帶高壓限制

2)處于東南和西南季風的背風坡,氣流下沉,產生焚風效應;

3)盆地地形,難以散熱;

4)全球氣候變暖;

5)城市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生產、

交通集中,工業生產、家用電器等方面的廢熱排放,使城區熱量

增加,導致城市熱島效應,加劇了城市極端高溫的酷熱程度)

★臺風形成的條件?(4分)

1)熱帶或副熱帶海面溫度在26度以上的洋面上;(2分)

2)保證有足夠的水汽和熱量,并且受到肯定的地轉偏向影響。

(赤道沒有)(2分)

今年的自然災難使我們在預防,減輕突發性的自然災難方面獲得

這樣的啟示?

1)運用地理信息技術對自然災難進行監測預報;

2)建立有效的“防災機制”,剛好應對突發性災難;

3)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督促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做好災難的應

急工作開展保險業務;

4)宣揚有關自然災難的常識,讓人們學會合理的自救、營救措

施。

南方雪災專題

南方各省冰雪災難形成的緣由?(大氣環流形勢異樣,以及當前

的拉尼娜事務)

1)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赤道東太平洋地區水溫偏低,造成東

亞地區經向環流異樣,有利于北方冷空氣的南下;

2)副熱帶高壓偏強,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

方的暖濕氣流向北輸送;

3)①北方冷空氣活動頻繁,致使氣溫持續偏低;

②(青藏高原南緣的南支低壓槽活躍,促使西南方向暖濕空氣沿

云貴高原向中國輸送)/(西南暖濕氣流異樣活躍),冷暖兩股氣流

在我國南方地區交匯而形成“鋒面”;

③冷暖氣流勢力均衡,暖濕空氣在上,在對流層中低層形成穩定

的逆溫層,為形成大范圍雨雪

天氣創建了有利而穩定的環流條件;

注:厄爾尼諾氣溫上升,拉妮娜氣溫下降

持續“不退”的緣由

著段時間天氣環流穩定少變(對流層中低層形成穩定的逆溫層),

西南暖濕氣流和北方冷空氣始終持續在30度旁邊,尤其集中在

長江中下游地區。

貴州一帶受災嚴峻的緣由

+1)冷空氣氣過境后,氣溫驟降;

2)受秦嶺以及大巴山等高大山地的阻擋,長時間停留在該地;

3)西南從印度洋北上的暖濕氣流不斷增加濕度,與冷空氣相互

作用,形成持續的地形雨;

4)云貴高原海拔高(或地面坎坷),地面氣候高;

5)位于云貴準靜止鋒冷氣團一側。

北方損失小南方損失大的緣由?

1)我國北方地區空氣干燥,低溫下不會出現電線、房屋、地面

等大面積結冰;

2)南方地區空氣潮濕,低溫下出現電線、房屋、地面等大面積

結冰,導致房屋倒塌,輸電中斷;

3)北方冬季寒冷,房屋、電線、水管等公用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