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各章復習思考題參考答案第一章練習題參考答案單項選擇題1.D2.C3.B4.D5.D6.D7.B8.A9.B10.A11.B12.B13.A二、多項選擇題1.ADE2.CD3.AD4.BCDE5.ABCDE6.CDE7.ABCE三、簡答題1.統計一詞有三種不同的理解:統計工作、統計資料和統汁學。2.標志與指標的主要區別第一,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特征的,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征的。例如,一個工人的工資是數量標志,全體工人的工資總額是統計指標。第二,標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質標志和用數值表示的數量標志,指標則都是用數值表示的,沒有不能用數值表示的指標。標志與指標的主要聯系第一,統計指標的數值多是由總體單位的數量標志值綜合匯總而來的。例如工資總額是各個職工的工資之和,工業總產值是各個工業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之和。由于指標與標志的這種綜合匯總關系,有些統計指標的名稱與標志是一樣的,如上例中的工業總產值。第二,標志與指標之間存在著變換關系。如果由于統計研究目的的變化,原來的統計總體變成總體單位了,則相對應的統計指標也就變成了數量標志。反過來,如果原來的總體單位變成總體了,則相對應的數量標志也就變成了統計指標。3.統計總體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所確定的研究對象的全體。統計總體的基本特征是同質性、大量性、差異性。4.首先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其次,總體與總體單位具有相對性,隨著研究目的的改變而改變。同一單位可以是總體也可以是總體單位。5.統計的三種含義之間存在這密切的聯系。首先,統計工作和統計資料是統計活動與統計成果的關系。一方面,統計資料的需求支配著統計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統計工作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統計資料的數量和質量。其次,統計工作與統計學是統計實踐與統計理論的關系。一方面,統計學來源于統計實踐,只有當統計工作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獨立的統計學。另一方面,統計工作的發展又需要統計理論的指導,統計科學研究大大促進了統計工作水平的提高,統計工作的現代化和統計科學的進步是分不開的。總之,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統計工作,沒有統計工作就不會有統計資料,沒有豐富的統計實踐經驗就不會產生統計科學。第二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直接觀察法、詢問法、報告法、問卷法、網絡調查法2.全面調查、非全面調查3.明確調查目的4.重點單位、非全面調查5.表頭、表體、表腳二、判斷題1.√2.√3.×4.√5.×6.×7.×8.√9.×10.×三、單項選擇題1.B2.D3.B4.B5.B6.A7.A8.A9.C10.B11.B12.D13.C14.A15.B四、多項選擇題1.ABCDE2.AD3.ACD4.ABD5.DE6.AD7.ACE8.AC9.AC10.CD五、簡答題1.統計數據的具體搜集方法有哪些?答:統計數據的具體搜集方法有以下五種:(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是指調查者親臨現場,對調查對象進行實際觀察發生的經過和結果,并進行計量、清點、記錄,以獲得資料的方法。(2)詢問法。詢問法是指調查者向被調查者通過訪談、詢問等方式獲得資料的方法。可以通過面談詢問、郵寄、留置問卷、電話等方法進行。調查者可根據統計調研的目的和實際情況選用。(3)報告法。報告法是利用各種原始記錄和核算憑證為依據,向有關單位提供統計資料的方法。(4)問卷法。問卷法是調查者利用問卷這種工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采集資料。在統計研究活動中,問卷法或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方法,諸如采訪法、直接觀察法同時使用。(5)網絡調查法。網絡調查法是指利用互聯網來收集統計資料的方法,主要是調查者在網上直接發布調查問卷或調查表,被調查者在網上遞交調查信息來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2.調查對象、調查單位與報告單位的關系是怎樣的?答:(1)調查對象,就是需要進行調查研究的現象總體,它由性質相同的許多調查單位所組成。確定調查對象就是要明確規定該總體的范圍或統計的界限。(2)調查單位,就是在調查中登記其具體特征的單位,是調查資料的承擔者。調查單位的確定取決于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可以是一個企業、一個事業單位,也可以是一個人,甚至是一件產品。(3)填報單位(或稱登記單位、報告單位),就是負責報告調查內容,提交報表的單位。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例如,在工業普查中,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是一致的,都是具體的每一個工業企業。而在科技人員調查中,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就不一致,前者是指每一個科技人員,而后者則是科技人員所在的工作單位。3.重點調查中,怎么選擇重點單位?答:重點調查的關鍵在于確定重點單位。重點單位,是指在總體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單位,這些單位雖然數目不多,但就調查的標志值來說,它們在總體中卻占了絕大部分比重。通過對這些單位的調查,能夠反映出整個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因此,當調查任務只要求對總體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而部分重點單位又能集中反映所研究問題時,便可采用重點調查的方式。選取重點單位,應遵循的兩個原則,一是要根據調查任務的要求和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而確定選取的重點單位及數量。一般來講,要求重點單位應盡可能少,而其標志值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重應盡可能大,以保證有足夠的代表性;二是要注意選取那些管理比較健全、業務力量較強、統計工作基礎較好的單位作為重點單位。第三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1、承前啟后,繼續和深化、基礎和前提、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定量、定性2、邏輯檢查、計算檢查3、分、合4、同一性、互斥性、窮舉性5、6、缺下限的開口組組中值=組上限-缺上限的開口組組中值=組下限-7、正確選擇分組標志、劃分各組界限、品質標志、數量標志8、復合分組、簡單分組9、離散變量、連續變量、重疊式組限10、組名、次數、頻數、頻率二、判斷題1、×;2、×;3、√;4、√;5、√;6、√;7、√;8、√;9、×;10、×。三、單選1、D;2、B;3、A;4、C;5、A;6、D;7、C;8、B;9、A;10、B四、多選1、BDE2、ABC3、BCD4、BCD5、ACE6、AB7、ABCD8、ACE9、BD10、BCE五、簡答題1、答:統計整理是統計工作的第三個階段。經過統計調查所取得的統計資料,僅僅說明統計總體單位的具體情況,比較分散、零碎,也不系統,不能深刻說明事物的本質。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就可以得出反映事物總體特征的資料。統計整理實現了從個別單位的數量特征向總體的數量特征過渡,為統計分析提供了基礎和前提。因此,他在統計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答:只有將大量的社會經濟現象資料進行科學的分組,才能正確區分現象的不同性質和特征,反映事物內部各種矛盾和矛盾的諸方面,揭示現象的本質和規律,深化對總體的認識。統計分組是統計整理的關鍵,關系到統計工作的成敗。3、答:采用等距數列還是異距數列,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現象的特點來決定。等距數列中的標志變量在各組保持相等的組距,能清楚地反映總體的分布特征。在標志值變化比較均勻、現象性質是由數量變化逐步積累起來時,適宜編制等距數列;異距數列中各組的組距并不都相等,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總體內部各組成部分的性質差異,凡現象性質的差異不是以它的數量均勻變化為基礎,而是急劇增長或下降時,應按事物變化的性質進行異距分組,編制異距數列。4、答:事物性質的區分也可以通過事物數量的差異來表現,其關鍵在于正確按數量標志分組的分組界限。為此,應當注意:(1)要依據統計研究的目的,先確定在已選定的數量標志下,可以分為多少個性質不同的組,然后確定各組成部分的數量界限。(2)確定分組界限時,要考慮在不影響統計分析準確性的前提下,組限應當盡可能取整齊數值。5、答:組距和組數相互制約。組數越多,組距越小;組數越少,組距越大。在異距數列中,應當根據研究的目的和現象的特點來確定組距和組數。在等距數列中,既可以先根據研究目的和數據特點確定出組距I或組數K,然后再利用k=R/I的公式計算組數或組距;也可以根據斯德吉斯組數公式K=1+3.322lgn求出組數,再利用I=R/K求出組距。六、實訓題解答:要對原始資料編制組距數列首先對原始數據按大小排序88、89、93、96、98、103、104、105、105、105106、108、108、109、109、111、114、114、115、116117、118、119、120、120、121、121、121、122、124125、128、129、129、130、137、138、144、147、1482)計算全距:R=150-80=703)確定組距和組數組距選為10,則組數為70/10=7組4)確定組限,每組組名分別為: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5)編制次數分布數列銷售收入(萬元)公司個數比重(%)80-9025.0090-10037.50100-1101025.00110-120820.00120-1301127.50130-14037.50140-15037.50合計40100.00做直方圖、折線圖略第四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相對指標、平均指標總體單位總量、總體標志總量、時期指標、時點指標2、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勞動量指標3、有名數、無名數、無名數、成數、百分數、千分數、倍數或系數4、比例、結構5、正指標、負指標6、97.93%7、結構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計劃完成情況相對指標8、自然單位、度量衡單位、標準實物單位9、標準差、平均數、10、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總體全部數值、比重11、比較相對指標12、總量指標13、一般水平、總體標志總量、總體單位總量14、平均數、簡單算術平均數15、不變、不變16、全距、最大值、最小值、最高組的上限、最低組的下限17、標志總量、單位總量、平均數18、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19、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中位數、眾數20、標志值、標志值、次數二、判斷題1、×2、×3、√4、√5、×6、×7、×8、√9、√10、×11、×12、√13、×14、√15、√三、單選1、B2、B3、B4、C5、B6、A7、C8、B9、B10、A11、C12、B13、D14、D15、D16、B17、B18、B19、A20、A21、A22、B23、B24、B25、C四、多選1、AC2、CE3、BC4、BDE5、AB6、ABCE7、CD8、BCE9、BCDE10、BCE11、BCE12、BD13、CD14、BCD15、ABC五、簡答題1、答:實物指標可以直接反映產品的使用價值或現象的具體內容,但其綜合性能比較差,不能反映非同類現象的總規模和總水平;價值指標代表一定的社會必要勞動量,具有最廣泛的綜合性和概括性,卻又脫離了具體的物質內容,比較抽象。2、答: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都是總量指標,均表示現象的總量。兩者的區別是:(1)時期指標反映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發展過程的總數量,時點指標表示現象在某一時刻上的狀態;(2)時期指標可以累計相加,而時點指標不能;(3)時期指標數值的大小與計算時期的長短有直接關系,時點指標的數值大小與時間間隔長短沒有直接關系。3、答:(1)含義不同: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性質不同但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之比;而平均指標則用來反映同質總體內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的一般水平。(2)作用不同。強度相對指標表明現象發展的強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標則表明同類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達到的一般水平。(3)計算方法不同。強度相對指標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來自不同的總體,一般沒有直接的依存關系,且有的強度相對指標分子、分母可以對換,即強度相對指標可以計算正指標或逆指標;而平均指標的分子是總體標志總量,分母則是同一總體內的總體單位總量,兩者具有密切的關系,總體單位總量的變化必然會引起總體標志總量的變化,平均指標的分子與分母不能互換。(4)計量單位不同。強度相對指標一般是復名數,有時為無名數;平均指標則為單名數。4、答:是從絕對數的角度分別反映分配數列中變量值的集中程度和離中趨勢,而是從相對數的角度反映分配數列中變量值的相對離中趨勢。5、答:幾何平均數是n個變量值連乘積的n次方根。在計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時應用。六、實訓題1、解:計劃完成程度=因為從第四年第三季度開始到第五年第二季度這一年的實際完成量為40+44+42+44=170,恰好與計劃任務量相等,因此提前半年完成任務。2、解:四個市場的平均價格3、解:(1)土地按自然條件分組甲村乙村播種面積總產量(噸)單產(噸)播種面積總產量(噸)單產(噸)絕對數(公頃)比重(%)絕對數(公頃)比重(%)山地100303003.001705054010.80丘陵地133.3406004.501193556016.00平原地100305255.25511528519.00合計333.310014254.2834010013854.07(2)由上表資料可知,因為在甲村,糧食產量高的平原占得比重最高,而糧食產量最低的山地占得比重最少。而乙村的情況與甲村恰好相反,甲村的玉米均產量是4.28噸/公頃,而乙村的玉米均產量是4.07噸/公頃,因此,甲村的玉米產量高于乙村。4、解:(1)所以甲單位工資高。(2)因為,所以,甲工資的代表性要高于乙的平均工資代表性。5、解:因為,所以,乙的平均成績代表性更加好。6、解:計算中位數:(1)按確定中位數的位置代入數據:得到中位數所在的位置在第300位。(2)根據位置確定中位數所在的組。按照向上累計法得知,中位數在275~300這一組中。(3)按照下限公式確定中位數的近似值。下限公式為:計算眾數:通過觀察,發現275~300這一組出現次數最多,因此,眾數肯定出現在此組中。第五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隨機的原則2、抽樣誤差3、重復抽樣不重復抽樣4、無偏性、一致性、有效性5、簡單隨機抽樣、類型抽樣、等距抽樣、整群抽樣6、樣本單位數的平方根、標準差7、提高、降低8、4、1/49、少10、樣本方差二、單選題1、D2、D3、A4、A5、C6、C7、B8、B9、D10、B三、多項選擇題1、ABCD2、ACD3、BE4、ABCE5、BCE6、AD7、ACD、8、AB9、ACE10、ABDE四、判斷題1、×2、×3、×4、√5、×6、×7、√8、×、五、簡答題1、抽樣推斷是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利用樣本的資料計算樣本指標,并據以推算總體相應數量特征的一種統計返校方法。其特點是(1)抽樣推斷是由部分推算整體的一種認識方法。(2)抽樣推斷是建立在隨機取樣的基礎上。(3)抽樣推斷是運用概率估計的方法。(4)抽樣推斷的誤差可以事先計算并加以控制。2、抽樣誤差是抽樣中由于隨機的原因,使樣本各單位的結構不足以代表總體的結構,而引起抽樣指標和全及指標之間的絕對離差。影響抽樣誤差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總體各單位標志值的差異程度。(2)樣本單位數。(3)抽樣方法。(4)抽樣調查的組織形式。3、由總體各單位標志值或標志屬性決定的全及指標為參數。由樣本各單位標志值或標志屬性決定的樣本指標為統計量。一個全及指標的指標值是確定的、唯一的,所以稱為參數。統計量是不確定的,隨著樣本的變化而改變的,所以稱為隨機變量,用來作為參數的估計值。4、抽樣平均誤差是反映抽樣誤差一般水平的指標。它的實質含義是指抽樣平均數(或抽樣成數)的標準差。抽樣極限誤差是指抽樣指標與總體指標之間的誤差的可允許的最大范圍。抽樣平均誤差是一個平均數。而抽樣極限誤差是一個絕對數。所六、實訓題1、2、每包重量包數組中值總重量離差離差平方乘權數148-14910148.51485-1.832.4149-15020149.52990-0.812.8150-15150150.575250.22151-15220151.530301.228.81001503076(1)平均每包重量=方差=因為概率為99.73%,所以,概率度為3。允許誤差=3×0.08708=0.26154。這批食品平均重量每包不低于150克,達到規格要求。(2)P=70÷100=0.7方差=0.3×0.7=0.21因為概率為99.73%,所以,概率度為3。允許誤差=3×0.0458=0.1374。這批食品的合格率范圍在56.3—83.7%之間。3、考試成績職工人數組中值總成績離差離差平方乘權數60分以下355165-22145260-70665390-1286470-8015751125-26080-9012851020876890-100495380181296合計4030804440(1)平均成績=方差=因為概率為95.45%,所以,概率度為2。允許誤差=2×1.6658=3.3316(分)允許誤差縮小一半為3.3316/2=1.6658如果允許誤差縮小一半,需要抽取160人。4、合格率=195/200=0.975該批產品的合格率在94.9%--——100%之間。5、(1)極限誤差為0.6小時(2)應抽取225只燈泡進行測試(3)應抽取900只燈泡進行測試(4)應抽取400只燈泡進行測試(5)略6、應以95%的概率才能保證平均每戶每月書報費支出在41.08~48.92元之間。7、第六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絕對數、相對數、平均數2、動態平均數、序時平均數3、時間、統計數值4、方程法、幾何法5、平均增長速度=平均發展速度-16、現象的個別差異、一般水平7、逐期增長量、累計增長量8、分子、分母9、定基發展速度、環比發展速度、定基發展速度10、期末發展水平、各年發展水平的總合單項選擇題ADCADBBBBB多項選擇題1、BD2、CDE3、ABD4、ABD5、CD6、CDE7、ACE8、BCDE四、判斷題TFTTTFT五、實訓題1.27.8萬元2.16元3.300.3輛4.5.4%5.42臺6.120355.33萬人7.1084.3元8.(1)年份產量(萬臺)累計增長量(萬臺)定基發展速度(%)環比發展速度(%)20040100—20052501251252006250501002007287.587.5143.752008359.4159.4179.72009360180100.2(2)平均增長量=32萬件(3)平均發展速度=112.5%(4)平均增長速度=12.5%9.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國內生產總值18547.921617.926638.134634.446759.458478.167884.674462.678345.281910.9增長量逐期累計-30705020.27996.31212511718.79406.565783882.63565.7-30708090.216086.528211.539930.249336.755914.759797.363363.0發展速度(%)環比-116.6123.2130.0135.0125.1116.1109.7105.2104.6定基-116.6143.6186.7252.1315.3366.0401.5422.4441.6增長速度(%)環比-16.623.230.035.025.116.19.75.24.6定基-16.643.686.7152.1215.3266.0301.5322.4341.6平均增長量:7040.3億元;平均發展速度:117.9%10.(萬噸)11.季節指數(%)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按季平均法趨勢剔除法89.598.4102.198.8120.3121.588.181.312.月份機器臺數(臺)3項移動平均值5項移動平均值141――24245.00―35245.6744.644346.6746.654546.3348.865149.6746.475348.004884048.0048.895146.6749.8104952.0050115653.00―1254――13.yc=85.44+13.64ty2010=194.56第七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指數化指標、同度量因素2、產量、價格3、基期的質量指標報告期的數量指標4、個體指數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加權調和平均指數5、可變指數、結構影響指數、固定構成指數6、乘積、等于、和7、個體指數、總指數8、102.9%9、25%10、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二、單項選擇題1.(A)2.(D)3.(D)4.(B)5.(C)6.(C)7.(A)8.(D)9.(C)10.(A)三、多項選擇題1、(ABD)2、(BDE)3、(AD)4、(BC)5、(BD)6、(CE)7、(BE)8、(ACE)9、(CDE)10、(ACE四、判斷題1、(√)2、(×)3、(×)4、(√)5、(×)6、(×)7、(√)8、(×)9、(×)10、(√)五、簡答題1、指數的性質可概括為:(1)相對性,即指數是總體各變量在不同場合下對比形成的相對數,反映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的相對變化;(2)綜合性,即指數反映的是一組變量在不同場合下的綜合變動水平;(3)平均性,即指數是總體水平的一個代表性量,它所反映的事物的對變動水平是平均意義上的相對變動。指數在經濟分析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1)分析復雜經濟現象總體的變動方向和程度;(2)分析經濟發展變化中各種因素影響的大小。2、編制綜合指數應掌握兩個要點:一是要引入同度量因素對復雜總體進行綜合;二是要將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變動的影響。編制綜合指數的一般原則是:在編制數量綜合指數時,一般采用基期的質量指標作同度量因素;在編制質量綜合指數時,一般采用報告期的數量指標作同度量因素。3、區別:(1)解決復雜總體不能直接同度量問題的思想不同。綜合指數的特點是先綜合后對比;平均指數的特點是先對比后綜合。(2)運用資料的條件不同。計算綜合指數要求掌握總體的全面資料;平均指數既適用于全面資料,也適用于非全面資料。聯系:在一定的權數條件下,平均指數可作為綜合指數的變形加以使用,而且兩者的經濟意義和結果相同。4、在計算綜合指數時,無論是數量指數還是質量指數,指數中分子分母的權數必須是同一時期的,因為只有將權數固定在同一時期(同是基期或報告期),權數保持相對不變,才能具體考察另一個因素的變動水平及其總量指標變動的影響。5、指數體系的作用有:(1)對現象進行因素分析;(2)對單個綜合指數的編制有指導意義;(3)可用于對指數進行推算。6、可變構成指數可以分解為結構影響指數和固定構成指數。前者是將各部分(組)水平固定在基期條件下計算的總平均指標指數,用以反映總體結構變動對總體平均指標變動的影響;后者是將總體構成(即各部分比重)固定在報告期計算的總平均指標指數,該指數消除了總體結構變動的影響,專門用以綜合反映各部分(組)水平變動對總體平均指標變動的影響。六、實訓題1、解:(1)~(2)答案見下表:產品名稱單位成本個體指數(%)產品產量個體指數(%)總成本(萬元)基期報告期假定期甲乙丙83.33100.00126.67150.00100.0060.00192010807502400108057028801080450合計--375040504410(3)總成本指數:(4)單位成本總指數:(5)產量總指數:(6)指數體系:108%=91.84%×117.6%300元=(-360元)+660元2、解:根據表中資料,計算三種食品的銷售量總指數應采用加權算術平均指數形式,以基期銷售額作為權數,即計算結果表明,三種食品的銷售量總體上比基期增長了19.09%。由于銷售量的增長,使得銷售額增加了65500-55000=10500(元)3、解:三種商品物價總指數=銷售量總指數=銷售額指數÷價格指數4、解:產品產量總指數=由于產量增加而增加的總成本單位成本總指數=總成本指數÷總產量指數5、解:四種商品價格平均下調了9.02%,少收入52.54萬元。6、解:基本公式如下:,單位成本下降2.81%;,工資總額增長15.99%;,銷售量應增長22.22%;,物價指數為111.11%。7、解:年薪等級年薪(萬元)工人數工人年薪總額(萬元)12344.05.06.07.04.65.46.88.020030016080400380180408001500960560184020521224320160019001080280合計--74010003820543648608、解:計算一些中間結果:=64800,=80000,=80800,=76160。相對數分析:117.53%=123.46%×101%×94.26%原材料費用總額指數:生產量指數:原材料單耗指數:原材料單價指數:絕對數分析:76160-64800=(80000-64800)+(80800-80000)+(76160-80800)11360=15200+800+(-4640)即分析數字表明: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原材料費用總額上升17.53%(增加11360元),是由于產量增加了23.46%(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增加15200元),單耗上升了1%(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增加800元),原材料單價降低了5.76%(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減少4640元)共同作用的結果。或者,可以這樣說,報告期與基期相比,原材料費用總額增加了11360元,是由于產量增加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的絕對值是:;由于單耗上升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的絕對值是:;由于原材料單價上升影響原材料費用總額的絕對值是:。第八章練習題參考答案一、填空題1.相關關系2.單相關3.回歸標準誤差4.0.90815.y=22+3.2x二、判斷題1.×2.×3.×4.×5.√6.×7.×8.×9.√10.×三、單項選擇題1.A2.A3.C4.A5.D6.C7.B8.D9.A10.A四、多項選擇題1.BDE2.ABCDE3.ABDE4.AD5.ACDE五、簡答題1.什么是相關關系?相關關系有什么特點?答:變量之間的這種不穩定、不精確的變化關系稱為相關關系。相關關系反映出變量之間雖然相互影響,其特點表現為:第一,變量之間確實存在數量上的相互依存關系,即一個變量發展數量上的變化時,另一個變量也會相應地發生數量上的變化。如人的的身高和體重,一般而言,身高者體重也重。第二,變量之間依存關系的具體數值是不確定的,如具有同一身高的人,體重卻有差異。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影響變量發生變化的因素不止一個,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人的體重除了與身高有關以外,還與胖瘦有關。2.簡述相關關系的種類。答:從不同的分類角度進行分析,相關關系可以有多種分類。(1)根據相關程度的不同,相關關系可分為完全相關、不完全相關和無相關。當一種現象的數量變化完全由另一種現象的數量變化所確定,這兩種現象間的關系為完全相關。如果兩個現象之間互不影響,其數量變化各自獨立,我們稱其為不相關現象。如果兩種現象之間的關系介于不相關和完全相關之間,則稱其為不完全相關。通常我們看到的相關現象都屬于這種不完全相關。(2)根據變量值變動方向的趨勢,相關關系可分為正相關和負相關。正相關是指一個變量數值增加或減少時,另一個變量的數值也隨之增加或減少,兩個變量變化方向相同。負相關是指兩個變量變化方向相反,即隨著一個變量數值的增加,另一個變量的數值反而減少;或隨著一個變量數值的減少,另一個變量數值反而增加。(3)從相關關系的不同形式來看,相關關系可分為線性相關與非線性相關。線性相關也稱為直線相關,它是指相關的變量中,如果自變量變動時,因變量大致地圍繞一條直線發生變動。非線性相關也稱為曲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廣告公司與商家合作合同
- 2025版合同:貨物租賃合同
- 2025年全國網絡教育自學考試培訓合同
- 2025年杭州市區購房合同
- 制定產品定價策略與市場定位計劃
- 2025年超市員工勞動合同
- 班級學習成果的匯報形式計劃
- 有效管理上下級關系的技巧計劃
- 生物教學支持團隊的建設計劃
- 美術教育中的道德與倫理探討計劃
- 疫情統計學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不同時滯可燃物含水率預測模型精度的研究
- 本科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教程第二章 教學課件
- 空運提單格式
- 商務樓寫字樓商業樓宇租賃技巧培訓
- 空氣自動監測站運維技術服務合同模版
- (完整)康復醫學考試題(含答案)
- 個 人 簡 歷 及 親 屬 關 系 表
- 自密實混凝土課件(PPT 72頁)
- 旅游投資簡要概述PPT通用課件
- 空氣軸承技術培訓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