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第一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第一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第一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第一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第一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期中)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耒陽一中2024級高一年級上學期第二次文化素質測試歷史試卷分值:100分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1.如表為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中發現的墓葬情況。這可以用來說明當時()大型墓使用木棺。隨葬品達一、二百件,有彩繪陶器、彩繪木器、玉或石制的禮器和裝飾品以及整豬骨架等。墓主都是男性。中型墓使用木棺一般隨葬成組陶器、木器和玉、石器,幾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見豬下頜骨數個至數十個。死者多系男性。小型墓大多沒有木質葬具和隨葬品。A.母系氏族社會開始瓦解B.貴族等級制度形成C.早期奴隸制國家建立D.社會階層分化出現2.下列為中國古代某些朝代的中樞機構示意圖。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3.西漢建立之初,司法上逐步廢止了“族誅”“連坐”和“五刑”(五種肉刑),取而代之的是“城旦”(修城墻)、“為舂”(舂米)、“伐薪”等勞動改造。這說明漢初()A.提倡法家思想B.強調外儒內法C.注重教化百姓D.實行休養生息4.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統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奴隸制度5.780年,宰相楊炎奏請唐德宗實行賦稅制度改革,收稅“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展。這一變化反映了()A.國家廢除了長期以來的人丁稅B.政府力圖保障農民的生產時間C.政府對農民的賦稅剝削日益沉重D.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束縛逐漸減弱6.史載,唐太宗私自去視察御史府(進士考試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便得意的說道:“天下英雄,盡人吾彀中矣!”在此,唐太宗看重的是科舉制有利于A.提高官員素質B.擴大統治基礎C.削弱承相權力D.提高行政效率7.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但又擇他官參加議政,也是宰相。唐中葉以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長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為榮譽職務。這一變化反映了()A.宰相制度的廢除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皇權的逐漸加強D.官員隊伍的不斷擴大8.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思想活躍,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佛教快速發展、魏晉玄學興盛、儒學在危機中前行。這一現象反映了該時期()A.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較頻繁B.儒學危機催生其重獲復興C.外來佛教出現本土化趨向D.思想發展呈現出多元特征9.宋代以前,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騷客,大都對西漢大將軍衛青給予很高的評價。但在宋代,人們對衛青的看法發生了轉變-從認為他是一個為國家開疆拓土、為人謙和的儒將,轉變為一分為二的看法:既肯定其歷史功績,也對其政治行為有所詬病。對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解讀合理的是()A.衛青政治上無所建樹B.理學思辨思維影響深遠C.宋朝推行崇文抑武國策D.兩宋時期邊境形勢嚴峻10.論及宋朝政治制度,錢穆認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權衰落,另一面則是中央集權。下列選項中體現中央集權”的是()A.設三衙掌握禁軍的統兵權B.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C.增設通判與知州共署文書D.設樞密院專掌全國軍政11.面對國內既有“耕稼而食,城郭以居”的漢族居民,又有“漁獵而食,車馬為家”的契丹族人民的社會經濟狀況,遼代統治者推行的政治制度是()A.南北面官制B.猛安謀克制C.四等人制D.土司制度12.與漢唐王朝通過冊封和朝貢控制邊疆不同,元朝統治者的邊疆管理體現在“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睋丝芍ǎ〢.加強了邊疆管理力度B.靈活變通因地制宜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13.比較下列兩幅地圖,相對于唐朝,元朝行政區劃()A.體現了因俗而治B.奠定了現代中國版圖C.打破了山川形勢D.保證了地方局勢穩定14.如圖為北宋東京城示意圖,據圖可知,當時的東京城()A.軍事功能凸顯B.民族融合加強C.坊市制度瓦解D.城市管理混亂15.史載:“兼并之家,見有產之家子弟昏愚不肖,及有緩急,多是將錢強以借......既借之后,歷數年不索取,待其息多,又設酒食招誘,使之結轉,并息為本,別更生息,又誘勒其將田產折還......諺云“富兒更替做,蓋謂迭相酬報也?!边@反映了宋代社會()A.“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B.“惟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C.“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D.“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16.下圖所示為元朝中期每年征收的稅糧來源。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A.經濟重心開始南移B.運河經濟高度繁榮C.農業稅收成為主要財源D.農業生產水平存在差異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17題20分,18題12分,19題2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科舉分為常舉和制舉。常舉包括秀才、明經、進士等科,以明經、進士為重。制舉由皇帝主持,形式、內容多為臨時決定,主要有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等科。平民和官員均可參加。......宋初,擴大了科舉取士的人數,實施殿前唱名賜及第之制。宋神宗時,取消明經等科,專試進士,以時務策為主。此外,政府對考官實行“鎖宿”制度,對試卷進行糊名、謄錄處理。-摘編自李虎《科舉制演變芻議》材料二元朝完成大統一后,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固定遼陽、陜西等十個行省,成為地方的最高統治機關。行省于地方事務,無所不統,與宋地方長官行政、軍事、財政三權分掌的體制相比,元的行省擁有的權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憲以治所屬,決大獄,質疑事,皆中書報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為后世所沿用,其區劃也基本上從元代開始確立。-摘編自周良霄等《中國斷代史系列·元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宋科舉制發展的特點,并分析其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行省制度創立的意義。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元時期社會經濟發生了新的變化,當時在人多地少的困局中,農業經濟進一步走向精耕細作和經濟作物的多種經營。借助于有利的資源條件,工商業經濟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海外貿易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摘編自劉文波《宋元時期泉州社會經濟變遷與海外貿易-兼析泉州古代經濟發展之路》根據材料,圍繞“宋元經濟”這一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諸家之學,并起爭鳴,經過相當時期之后,總是要歸于統一的,統一的路線有兩條:(一)淘汰其無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將諸家之說,融合為一。在戰國時,諸家之說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說,秦用之以并天下。秦滅漢興,最緊要的是與民休息,所以道家之學,一時甚盛。然道家所謂無為而治,乃正常的社會說法。到武帝,儒學遂終于興起了,儒學的興起,是有其必然之勢的,并非偶然之事。因為改正制度,興起教化,非儒家莫能為。-摘編自呂思勉《中國文化史》材料二儒學正統地位確立后,治經之路,隨時間推移,愈走愈窄,故嚴重阻礙了儒學發展。自南北朝以來,佛、道教獲得大發展,在意識形態上大有取代儒學之勢。進入宋代,小規模農民起義不斷;大規模邊境沖突時有發生,一些儒家學者想從儒學經典中尋找挽救社會危機的思想武器。同時,這一時代,廣大平民有機會加入讀書人行列,他們由于出身貧苦,沒有舊的經學傳統束縛,故易于建立新的儒學體系。在此形勢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學發展出新學派-理學,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在內的理論體系。-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戰國以后思想文化“歸于一統”的主要路線,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些路線帶來的歷史影響。(2)根據材料二,歸納程朱理學的形成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理學形成的背景。(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發展的認識。答案及簡析答案1.D2.C3.D4.B5.D6.B7.C8.D9.C10.C11.A12.A13.C14.C15.A16.D2.(1)特點:唐科舉常舉和制舉并存,科目多樣,宋科舉人數增加,考試內容和形式變化,制度更加完善。積極影響: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文化教育發展。(2)主要特點:行省權力大但受中央節制。意義: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對后世影響深遠。3.(示例)論題:宋元時期工商業經濟發展推動社會變革。闡述:宋元時期,農業精耕細作,經濟作物多種經營,為工商業提供原料和市場。工商業經濟地位突出,海外貿易成就舉世矚目,如泉州成為重要港口。商業發展促進城市繁榮,市民階層壯大,推動文學藝術世俗化,如宋詞、元曲興起。同時,商業發展沖擊傳統重農抑商觀念,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變化。4.(1)主要路線:淘汰無用學說,留存有用學說;融合諸家學說。歷史影響:秦用法家統一六國;漢初道家無為而治有利于恢復經濟;漢武帝時儒家興起有利于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促進文化教育發展。(2)形成特點:儒學發展困境中形成;融合佛道思想;適應社會需求;由儒家學者創立。背景:儒學正統地位確立后發展受阻;佛道思想沖擊;社會危機頻發;平民階層崛起。(3)認識:思想文化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影響;不同思想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思想文化發展具有時代性和適應性;思想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簡析1.墓葬規格和隨葬品差異表明社會階層分化出現,D正確;母系氏族社會瓦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A錯誤;貴族等級制度形成不全面,B錯誤;早期奴隸制國家建立標志不只是墓葬,C錯誤。2.圖①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圖②是宋代二府三司制,圖③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圖④是西漢中外朝制,C正確,A、B、D錯誤。3.漢初司法改革體現休養生息政策,D正確;漢初提倡黃老之學,A錯誤;外儒內法是漢武帝時期,B錯誤;教化百姓不明顯,C錯誤。4.秦以前封建統治是貴族政治,秦以后郡縣政治是官僚政治,B正確;秦以前未加強中央集權,A錯誤;郡縣制不以血緣為紐帶,C錯誤;郡縣制維護封建制度,D錯誤。5.賦稅制度變化表明國家對農民人身束縛減弱,D正確;未廢除人丁稅,A錯誤;保障農民生產時間在材料未體現,B錯誤;材料未體現賦稅剝削沉重,C錯誤。6.唐太宗看重科舉制擴大統治基礎,B正確;提高官員素質、削弱丞相權力、提高行政效率不是主要目的,A、C、D錯誤。7.宰相制度變化反映皇權逐漸加強,C正確;宰相制度未廢除,A錯誤;行政效率提高不明顯,B錯誤;官員隊伍擴大與材料主旨不符,D錯誤。8.思想活躍,多種思想并存,呈現多元特征,D正確;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不頻繁,A錯誤;儒學復興是在唐宋時期,B錯誤;佛教本土化不全面,C錯誤。9.宋代崇文抑武國策影響人們對衛青看法轉變,C正確;衛青有歷史功績,A錯誤;理學思辨思維影響不大,B錯誤;邊境形勢嚴峻與對衛青看法轉變關系不大,D錯誤。10.增設通判監督知州體現中央集權,C正確;三衙掌握禁軍統兵權、增設參知政事、樞密院專掌軍政主要是加強君主專制,A、B、D錯誤。11.遼代推行南北面官制,A正確;猛安謀克制是金代制度,B錯誤;四等人制是元代制度,C錯誤;土司制度是明清時期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制度,D錯誤。12.元朝對邊疆管理力度加強,A正確;材料未體現靈活變通、民族平等、行政效率,B、C、D錯誤。13.元朝行政區劃打破山川形勢,C正確;因俗而治不明顯,A錯誤;奠定現代中國版圖不準確,B錯誤;不能保證地方局勢穩定,D錯誤。14.北宋東京城商業繁華地區眾多,坊市制度瓦解,C正確;軍事功能不凸顯,A錯誤;民族融合加強在圖中未體現,B錯誤;城市管理混亂不準確,D錯誤。15.材料反映宋代土地兼并現象,“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A正確;“惟以資產為宗”是賦稅制度,B錯誤;“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是財政支出,C錯誤;“取士不問家世”是選官制度,D錯誤。16.元朝稅糧來源分布說明農業生產水平存在差異,D正確;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A錯誤;運河經濟繁榮在圖中未體現,B錯誤;農業稅收是主要財源不明確,C錯誤。17.(1)特點從科舉類型、科目、人數、內容形式等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