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_第1頁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_第2頁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_第3頁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_第4頁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規范范圍本文件規定了中醫治未病的標準化診療路徑工作流程,包括中醫治未病適宜人群的健康信息采集、未病狀態辨識與評估、治未病干預及再辨識與評估等一系列的診療路徑規范。本文件適用于各二級及以上中醫院設立的中醫治未病科(中心)等,也適用于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婦幼保健院、精神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的中醫治未病相關科室。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6751.1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第1部分:疾病GB/T16751.2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第2部分:證候GB/T21709針灸技術操作規范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國衛食品發〔2021〕36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未病狀態weibingstatus“未病”就人體而言,是指無病或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未病”所表現的狀態即為未病狀態,其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廣義的“未病狀態”包括無病狀態、欲病狀態、已病未變狀態、瘥后未固狀態;狹義的“未病狀態”主要指欲病狀態,本規范未病狀態主要指廣義的“未病狀態”。

無病狀態disease-freestatus人體沒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將健XX義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和道德完善”的良好狀態),即平和質體質,或機體無不適表現,并且理化檢查指標基本正常的狀態。

欲病狀態stateofapproachingillness,similartosub-healthstatus人體陰陽及臟腑生理功能輕度失調,還未達到臟腑經絡、氣血X液神等實質性變化,更多的表現為自我狀態不佳,或理化檢查指標輕度異常,尚未有器質性損傷的改變,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類似于亞健康狀態,但不等同于亞健康狀態。

已病未變狀態unchangedstatusofdisease人體某一或幾個部位出現了明顯病變,但疾病性質未發生明顯變化,且病邪尚局限在原發病位而未發生傳變的狀態。

瘥后未固狀態recurrenceofdiseasestatus疾病初愈,主要癥狀雖然已經消失,但因處于康復階段,余邪未除凈,正氣未穩固,常表現為輕微癥狀或輕微證候及虛性體質,疾病仍有復發可能或易新感病邪的狀態。

中醫治未病TCMpreventativetreatment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治理、管理未病,其內涵主要包括無病養生、欲病治萌、既病防變、瘥后防復四個方面。

中醫養生保健TCMhealthcultivation在中醫理論范疇內,遵循養生、治未病和保健等思想,人類根據對自身生命活動的認識和理解,運用各種方法和措施,有意識地進行盡可能達到身心健康,直至自然壽限的生命養護行為。

中醫體質constitutionofTCM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是人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

證候patterns證,是疾病過程中一定階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勢及機體抗病能力的強弱等本質有機聯系的反應狀態。證候表現為臨床可被觀察到的癥狀與體征等,一般由一組相對固定的、有內在聯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階段或某一類型病理本質的癥狀和體征。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diagnosisandtreatmentpathwaysofTCMpreventativetreatment圍繞中醫治未病適宜人群的健康信息采集、未病狀態辨識與評估及治未病干預等建立的一整套標準化診療程序與服務模式,其中涉及一系列的規范操作。總體要求進行中醫治未病診療的醫務人員應接受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實施治未病干預方法技術要遵循“安全、有效、適宜”的原則。未病狀態信息采集盡量全面,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制定需要個性化。中醫治未病技術干預前,應提前告知實施對象部分技術可能存在的風險。在中醫治未病診療期間,如實施對象出現明顯不適狀況,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對應措施,或轉到相應專科進行診療,如遇急危重病人,或疾病已發生多臟器病變,需轉入急診或相應專科治療。采集適宜人群健康信息并建檔中醫健康信息采集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或采用中醫體質量表及中醫健康狀態相關評價量表,或利用能檢測中醫經絡、臟腑功能、氣血狀態等功能的儀器設備,獨立或綜合采集人體健康信息。現代理化檢查的健康信息采集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對人體以往健康體檢的相關信息(檢驗、心電圖、影像等)進行采集,結合對其他相關現代儀器設備檢查人體的健康信息采集。建立適宜人群健康信息檔案綜合中醫健康信息采集與現代理化檢查的健康信息采集內容,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建立中醫治未病適宜人群健康信息檔案。未病狀態的辨識與評估基本要求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根據采集對象的中醫健康信息與現代理化檢查等內容,結合臨床經驗,綜合研判,對就診對象的未病狀態作出辨識與評估。無病狀態見3.2。欲病狀態欲病偏頗體質狀態主要指人體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8種偏頗體質比較明顯的狀態。欲病常見癥狀狀態該狀態是指人體有時已經出現明顯不適癥狀,且癥狀出現頻率較高,并已經對生活與工作造成一定影響,尚未明確診斷為疾病的人體狀態。下列癥狀均需排除器質性、繼發性疾病所致。欲病常見癥狀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中西醫診斷確定。包括但不限于:疲勞失眠嗜睡健忘頭暈疼痛畏寒情緒低落焦慮水腫納差便秘便溏多汗痛經陽痿欲病常見理化指標輕度異常狀態該狀態指臨床理化指標多在正常值上下輕度波動,且臨床癥狀不明顯,尚未到達疾病診斷標準。包括但不限于:體重指數異常血壓異常血糖異常血脂異常尿酸異常骨密度異常乙肝病毒攜帶者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者欲病常見證候狀態該狀態屬疾病前期,表現出部分證候的病理特點,尚不足以認定為診斷意義上的病,但進一步發展或因外界因素刺激即可轉變成已病狀態的人體狀態。欲病常見證候的具體表現可參照GB/T16751.2,在實際情況中因人群不同還會出現部分未列出的欲病證候或兼夾證候,具體證候要根據中醫辨證確定。主要包括:肝氣郁結狀態肝郁脾虛狀態心脾兩虛狀態肝腎陰虛狀態肺脾氣虛狀態脾虛濕阻狀態痰熱內擾狀態心腎不交狀態氣血虧虛狀態濕熱蘊結狀態肝陽上亢狀態脾腎陽虛狀態已病未變狀態見3.4。具體疾病診斷參照GB/T16751.1和GB/T16751.2。瘥后未固狀態見3.5。制定與實施干預方案基本要求對所有未病狀態人群均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預方案,同時應根據不同未病狀態制定相應的個性的干預方案。制定干預方案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制定未病狀態人群干預方案。無病狀態人群主要從起居、飲食、情志、雅趣、運動等方面制定養生保健方案。欲病狀態人群欲病偏頗體質狀態人群根據偏頗體質比較明顯的具體類型,圍繞起居、飲食、情志、運動等方面制定針對性干預方案,必要時結合1~2種中醫藥物或非藥物干預方法。欲病常見癥狀狀態人群根據具體癥狀表現結合體質辨識,針對性選擇2~4種中醫藥物或非藥物干預方法,同時配合生活方式干預。欲病常見理化指標輕度異常狀態人群根據輕度異常理化指標,結合可能相關的疾病臨床前期特點,選擇2~4種中醫藥物或非藥物干預方法,同時配合生活方式干預。欲病常見證候狀態人群根據具體證候表現辨證論治,選擇2~4種中醫藥物或非藥物干預方法,同時配合生活方式干預。已病未變狀態人群根據具體疾病由相關專科制定診療方案,可配合中醫治未病生活方式及其他疾病相關的特色干預方法。瘥后未固狀態人群根據瘥后具體情況,如余邪未盡表現為部分輕微癥狀或輕微證候,則辨病與辨證結合治療,具體參照7.2.2.2或7.2.2.4;如正氣未固表現為虛性體質人群則采取辨體調治,具體參照。常用干預方法技術健康教育普及養生保健理論知識。常用適宜個人實施的養生保健方法技術指導。其他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預主要為起居、飲食、情志、雅趣(琴、棋、書、畫等)、運動(游泳、跑步、瑜伽等)等干預。中醫非藥物干預針刺類技術毫針、電針、頭針、耳針、腹針、腕踝針、三棱針、皮內針、火針、皮膚針(梅花針)、平衡針等。參照GB/T21709。灸類技術麥粒灸、隔物灸、懸灸、三伏天灸、天灸、溫針灸、熱敏灸、雷火灸等。參照GB/T21709。刮痧類技術刮痧、撮痧、放痧等。參照GB/T21709。拔罐類技術拔罐(留罐、閃罐、走罐)、藥罐、針罐、刺絡拔罐、刮痧拔罐等。參照GB/T21709。中醫微創類技術針刀、穴位注射、穴位埋線、浮針等。參照GB/T21709。推拿類技術皮部經筋推拿、臟腑推拿、脊柱推拿、關節運動推拿、關節調整推拿、經絡點穴推拿、小兒推拿、器物輔助推拿、膏摩等。敷熨熏浴類技術敷熨熏浴類、穴位貼敷、中藥熱熨敷、中藥冷敷、中藥濕敷、中藥熏蒸、中藥泡浴(洗)、中藥淋洗、中藥蒸氣浴等。其他類技術中醫五音療法、中醫情志療法、砭石療法、芳香療法、溫泉療法、耳穴療法、經穴電療、經穴超聲治療、經穴磁療、經穴光療、臍火療法等。中醫傳統健身功法干預主要為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六字訣、導引八法等。中醫藥物干預主要為湯劑、丸劑、散劑、藥茶、膏劑、膠囊、顆粒劑、藥酒、滴劑、油劑、磨劑、片劑、食療、藥膳等。其他特色干預體現吳門醫派、孟河醫派、金陵醫派等地方特色的中醫治未病方法技術。現代干預方法技術主要為心理干預、蠟療、紅外線療法、超聲波療法等。實施干預方案無病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并指導其按照干預方案以自我實施為主。欲病狀態人群欲病偏頗體質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并指導其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必要時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實施中醫藥物、非藥物等相關干預。欲病常見癥狀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根據具體癥狀實施中醫藥物、非藥物等干預,并配合自我實施生活方式干預。欲病常見理化指標輕度異常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根據理化指標輕度異常相關疾病臨床前期特點實施中醫藥物、非藥物等干預,并配合自我實施生活方式干預。欲病常見證候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辨證實施中醫藥物、非藥物等干預,并配合自我實施生活方式干預。已病未變狀態人群由相關疾病專科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由相關疾病專科醫師實施診療,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配合實施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瘥后未固狀態人群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實施健康教育,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根據疾病瘥后輕微癥狀或輕微證候及體質狀況實施中醫藥物、非藥物等干預。未病狀態的再辨識與評估通常在實施中醫治未病干預方案3~6個月后,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中醫師或醫師再運用傳統四診和相關儀器設備,參考相關現代理化檢查指標等,結合中醫體質量表及中醫健康狀態相關評價量表,綜合研判,對相關人群中醫未病狀態進行再辨識與評估,特殊情況下再辨識與評估時間可提前或推后。步驟同第5和6章。再評估后干預及治療再評估后-無病狀態(健康)人群繼續進行養生保健,維護健康(參照)。再評估后-欲病狀態人群根據欲病狀態的具體類別(參照6.3),分別繼續進行中醫治未病相關干預(參照7.4.2)。再評估后-疾病狀態人群建議轉至相關疾病專科診療,由經過中醫治未病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配合治療(參照7.4.3)。再評估后-瘥后未固狀態人群繼續進行中醫治未病干預(參照7.4.4)。

(資料性)

中醫治未病診療路徑示意圖參考文獻[1]《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平臺建設基本規范》國中醫藥函[2009]138號[2]《中醫特色健XX障-服務模式服務基本規范(試行)》國中醫藥函[2009]139號[3]《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國衛基層發[2013]7號[4]《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建設與管理指南(修訂版)》國中醫藥醫政發〔2014〕3號[5]T/CACM006/1—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1部分:中醫健康狀態信息采集[6]T/CACM006/2—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2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評估[7]T/CACM006/3—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3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調理[8]T/CACM006/4—2016中醫健康管理服務規范第4部分:中醫健康狀態跟蹤服務[9]T/CAC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