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之教學(xué)教研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素材_第1頁
高中歷史之教學(xué)教研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素材_第2頁
高中歷史之教學(xué)教研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素材_第3頁
高中歷史之教學(xué)教研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素材_第4頁
高中歷史之教學(xué)教研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素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6論湯顯祖《邯鄲記》的成就及其影響湯顯祖的《邯鄲記》已經(jīng)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度脫劇,它所表現(xiàn)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非常豐富。湯顯祖從唐代有關(guān)文獻和從明代現(xiàn)實生活中開掘素材,加以獨到創(chuàng)建,使《邯鄲記》做到了"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nèi)容"與"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備融合。它深刻地描寫了封建社會里人性的扭曲,形式上是喜劇,實質(zhì)上是悲劇。《邯鄲記》的影響,一是引起了評論家的關(guān)注,二是對同類戲曲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干脆影響,三是在文人圈子里引起了劇烈反響。(一)以唐人沈既濟《枕中記》為題材的戲曲作品存在兩個系列,第一個系列包括元人馬致遠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共同創(chuàng)作的《邯鄲道省悟黃粱夢》,明人蘇元俊的《呂真人黃粱夢境記》,其中被度者均為呂洞賓;其次個系列包括明人谷子敬《邯鄲道盧生枕中記》,脈望館鈔校于小谷本《呂翁三化邯鄲店》,以及湯顯祖的《邯鄲記》,其中被度者均為盧生。這兩個系列的作品,分別以馬致遠《黃粱夢》和湯顯祖《邯鄲記》為代表作,它們分別是這兩個系列作品中成就最高者。如以二者相比較,可以看出它們的構(gòu)思大不相同。《黃粱夢》以"外"扮被度者呂洞賓,而以"正末"扮度人者鐘離權(quán),鐘離權(quán)又先后幻化成為高太尉、老院公、樵夫、邦老,給呂洞賓帶來種種好運或厄運,同時向呂洞賓反復(fù)宣揚酒、色、財、氣的危害,最終使呂洞賓蘧然夢覺。《邯鄲記》以被度者盧生為主角,讓他在夢中經(jīng)驗幾番浮沉榮辱,大起大落,直至享盡榮華富貴,仍舊不愿撒手,最終從夢中醒來,這才幡然省悟。從劇本的重心看來,《黃粱夢》重在鐘離權(quán)的度脫,而《邯鄲記》重在盧生本人的體驗,二者明顯不一樣。可以說,《邯鄲記》已經(jīng)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度脫劇。與基本構(gòu)思相應(yīng),兩劇的結(jié)構(gòu)支配也大不相同。《黃粱夢》全劇四折的唱詞都由鐘離權(quán)(或其化身)所唱,可以說是灌輸重于體驗。《邯鄲記》則呂洞賓只在第三出《度世》、第四出《入夢》前半、其次十九出《生寤》后半、第三十出《合仙》上場,其他諸出均由盧生等人在那里表演,可以說是體驗重于灌輸。這樣的處理,接近沈既濟《枕中記》的原來面貌,也有利于表現(xiàn)更為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為了表現(xiàn)更為豐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湯顯祖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開掘。一是從唐代有關(guān)文獻中開掘。例如李曉先生在《〈邯鄲記〉本領(lǐng)考及主要版本》中指出的:"本領(lǐng)中提到盧生為時宰所忌,以飛語中之。時宰為誰?湯氏從《唐書》中找出個宇文融來,這是個很重要的補筆。"李曉先生說得很對,相關(guān)材料除《唐書》之外,還可以補充《明皇雜錄》中的《宇文融》條:玄宗命宇文融為括田使,融方恣睢,稍不附己者,必加誣譖。密奏以為盧從愿廣置田園,有地數(shù)百頃。帝素器重,亦倚為相者數(shù)矣;而又族望宦婚,鼎盛于一時,故帝亦重言其罪,但目從愿為多田翁。從愿少家相州,應(yīng)明經(jīng)。常從五舉,制策三等,授夏縣尉。自前明經(jīng)至吏部侍郎,才十年。自吏部員外至侍郎,只七個月。值得留意的是此條引出一位盧從愿。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盧從愿不但可以說是湯顯祖《邯鄲記》中盧生的原型,而且也可以說是沈既濟《枕中記》中盧生的原型,這一點好像未經(jīng)人道。上面一條還可與《新唐書》列傳第五十四《盧從愿傳》參看:"盧從愿,字子龔。六世祖昶,仕后魏為度支尚書,自范陽徙臨漳,故從愿為臨漳人。擢明經(jīng),為夏尉。又舉制科高第,拜右拾遺,遷監(jiān)察御史,為山南黜陟巡撫使,還奏稱旨,累進中書舍人。睿宗立,拜吏部侍郎。吏選自中宗后綱紀耗蕩,從愿精力于官,偽牒詭功,擿檢無所遺,銓總六年,以平允聞。帝異之,特官其一子。從愿請贈其父敬一為鄭州長史,制可。初,高宗時,吏部號稱職者裴行儉、馬戴,及是,從愿與李朝隱為出名,故號'前有裴、馬,后有盧、李'。開元四年,玄宗悉召縣令策于廷,考下第者罷之。從愿坐擬選失實,下遷豫州刺史。政嚴簡,奏課為天下第一,寶書勞問,賜絹百匹。召為工部侍郎,遷尚書左丞、中書侍郎,以工部尚書留守東都,代韋抗為刑部尚書。數(shù)充校考使,升退詳確。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用事,將以括田戶功為上下考,從愿不許,融恨之,乃密白'從愿盛殖產(chǎn),占良田數(shù)百頃',帝自此薄之,目為多田翁。后欲用為相屢矣,卒以是止。十八年,復(fù)為東都留守,坐子起居郎論輸糴于官取利多,貶絳州刺史,遷太子來賓。二十年,河北饑,詔為宣撫處置使,發(fā)倉廥賑饑民。使還,乞骸骨,授吏部尚書致仕,給全祿終身。卒,贈益州大都督,謚曰文。"可以看出,盧從愿事跡與《邯鄲記》中盧生頗有相像之處。上引兩則文字相比,《新唐書》記錄為詳,但幾個關(guān)鍵情節(jié),如盧從愿族望宦婚,以及升遷之速,則《明皇雜錄》所寫更為詳細。至于宇文融的誣陷,則都是一樣的。關(guān)于盧生被貶之地,《枕中記》說是驩州(今越南義安、河靜等地),湯顯祖《邯鄲記》改為崖州(今海南三亞),這里可能有三個緣由:第一,唐代名臣楊炎、韋執(zhí)誼、李德裕等先后貶崖州,作為貶謫之地,崖州的影響更大。其次,這一改動,好像更符合沈既濟初衷。第三,湯顯祖曾經(jīng)貶官徐聞,這里地處雷州半島,與海南隔海相望,因此他對海南更為熟識。湯顯祖作于徐聞的一首詩中,還寫到李德裕,詩為《瓊?cè)苏f生黎中先時尚有李贊皇誥軸遺像在,歲一曝之》:"英風(fēng)名閥冠朝參,麻誥丹青委瘴嵐。解得鬼門關(guān)外客,千秋還唱《夢江南》。"可以說,湯顯祖在這首詩中,對李德裕這樣被貶官員的境況表示了深切的理解和憐憫。我們知道,沈既濟曾因楊炎舉薦,任左拾遺、史館修撰。德宗建中二年(781),楊炎獲罪貶崖州,沈既濟受牽連,亦隨之貶為處州(今浙江麗水)司戶參軍。后又入京任吏部員外郎。《枕中記》當(dāng)作于此后。關(guān)于德宗一朝宰相的貶死,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曾經(jīng)論及:"《舊唐書》一二《德宗紀上》略云:建中二年七月庚申,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楊炎為左仆射。十月乙酉,尚書左仆射楊炎貶崖州司馬,尋賜死。""同書一三六《竇參傳》略云:明年(貞元五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領(lǐng)度支鹽鐵轉(zhuǎn)運使。貶參郴州別駕,貞元八年四月也。[九年三月]乃再貶為驩州司馬,未至驩州,賜死于邕州武經(jīng)鎮(zhèn)。""寅恪案:楊炎以文學(xué)器用,竇參以吏識強干,俱為德宗所寵任,擢登相位,而并于罷相后不旋踵之間,遂遭賜死,此誠可致慨者也。"可以看出,《枕中記》寫盧生被貶,其中隱然有楊炎的影子在。楊炎既貶崖州,沈既濟不便言之,故改言驩州。湯顯祖《邯鄲記》又將其改回崖州,所以我們說是更符合沈既濟初衷的。二是從明代現(xiàn)實生活中開掘。如其次十三出《織恨》寫盧生得罪之后,崔氏沒入外機坊織錦,備受督造太監(jiān)、外機坊大使凌辱。織造之害波及整個明代,這方面的記載在《明史》中屢見不鮮,如《明史·章僑傳》記章僑:"又言添設(shè)織造內(nèi)臣貪橫殊甚,行戸至廢產(chǎn)鬻子以償,惟急停革,與天下更始,疏入不省。"其次十七出《極欲》說盧生"這梅香伏侍相公,也養(yǎng)下一子,叫做盧倚,因他年小,掛選尚寶司丞",與《明史·張居正傳》"蔭一子尚寶丞"相像,而且尚寶司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其他朝代包括唐朝都沒有,因此這里的明代痕跡是明顯的。其次十八出《友嘆》借蕭嵩之口說盧生"突然一病三月,重大事機,詔就床前請決。皇上恩禮異樣,至遣禮部官各宮觀建醮禳保",與《明史·張居正傳》"居正病,帝頻頒敕諭問疾,大出金帛,為醫(yī)藥資。四閱月不愈,百官并齋醮為祈禱,南都、秦、晉、楚、豫諸大吏,亡不建醮。帝令四維等理閣中細務(wù),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后憊甚,不能遍閱,然尚不使四維等參之"極其相像。吳梅《讀曲記》《邯鄲夢(二)》說:"記中備述人世險詐之情,是明季官場習(xí)氣,足以考鏡萬歷年間仕途之況,勿粗魯讀過。"《四夢傳奇》說:"明之中葉,士大夫好談性理,而多矯飾,科第利祿之見,深化骨髓。若士一切鄙棄,故假曼倩詼諧,東坡笑罵,為色莊中熱者下一針砭。其自言曰:'他人言性,我言情。'又曰:'理之所必?zé)o,安知情之所必有。'又曰:'人間何處說相思,我輩鐘情似此。'蓋惟有至情,可以超生死,忘物我,通真幻,而永無殲滅。否則形骸且虛,何論勛業(yè),仙佛皆妄,況在富貴。"這些看法,對我們都是很有啟發(fā)的。《邯鄲記》是一部杰作。恩格斯在致拉薩爾的信中認為戲劇的發(fā)展應(yīng)當(dāng)是"德國戲劇具有的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nèi)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備的融合",我們認為,在當(dāng)時的歷史條件下,湯顯祖《邯鄲記》已經(jīng)具備"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nèi)容",同時又將其與"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完備地融合起來了。我們說湯顯祖《邯鄲記》已經(jīng)具備"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nèi)容",是有充分依據(jù)的。湯顯祖有史識、史才,原來可以成為一位史學(xué)家。他在《答呂玉繩》中說:"承問,弟去春稍有意嘉、隆事,誠有之。忽一奇僧唾弟曰:嚴、徐、高、張,陳死人也,以筆綴之,如以帚聚塵,不如因任人間,自有作者。弟感其言,不復(fù)厝意。趙宋事蕪不行理。近芟之,《紀》、《傳》而止。《志》無可如何也。"這里的"奇僧"指的是僧真可。徐朔方先生箋:"或作于萬歷二十七年,時真可有臨川之行。"據(jù)此,我們可以大致描述《邯鄲記》的創(chuàng)作過程:萬歷二十六年(1598)春,湯顯祖對嘉靖、隆慶以來的歷史產(chǎn)生愛好,有意進行探討。就在這一年,他向吏部告長假還鄉(xiāng),而真可也在這一年來訪,向他表達了上述看法。湯顯祖接受了真可的看法,不再詳細探討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而是超越詳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務(wù),從哲理的層面,對封建政治進行了整體的的思索,并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完成《牡丹亭》、萬歷二十八年(1600)完成《南柯記》之后,于萬歷二十九年(1601)完成了《邯鄲記》。而這一年,也就是他被吏部以"浮躁"的理由正式撤職的一年。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湯顯祖以一部《邯鄲記》,也對自己十八年的坎坷仕途作了一個總結(jié)。湯顯祖寫作《邯鄲記》時,頭腦非常醒悟。要證明這一點,只要舉出兩個細微環(huán)節(jié)就足夠了:一個是,其次十五出《召還》中,為虎作倀、前倨后恭的崖州司戶向盧生負荊請罪時,盧生笑道:"起來,此亦世情之常耳。"不要遺忘,這位司戶也是黃粱夢中人,請看他的自白:"小子崖州司戶,真當(dāng)海外天子。長夢做個高官,突然半夜起水。好笑,好笑,一個司戶官兒,怎能巴到尚書閣老地位?"就是這位司戶,當(dāng)使者迎取盧生還朝時,他卻誤以為迎取的是自己,又驚又喜:"我的宇文老爺,小官還不曾替你干的事,就蒙你欽取我拜相回朝,頂戴,頂戴。"并且在迎接使者時不愿下跪,說是:"天使來取司戶回朝拜相,風(fēng)光 不跪。"這真是自作多情,異想天開了。另一個是,其次十八出《友嘆》中,盧生沉疴不起,蕭嵩已向裴光庭暗送秋波:"盧老先既有此失,勢必蹺蹊。且喜年兄大拜在即了。"裴光庭口稱"不敢",事實上卻是迫不及待,就是蕭嵩,心中又何嘗不想?這說明,在那個封建社會里,沉醉于黃粱美夢者絕非一人二人,糊涂者有之,聰慧者亦有之,遭人嗤笑者有之,未遭人嗤笑者亦有之,大夢難醒,而且還是"此夢綿綿無絕期",這種人性的扭曲,形式上是喜劇,實質(zhì)上是悲劇。對于這一點,湯顯祖有著超乎常人的醒悟相識,所以他在《答李乃始》中說:"詞家四種,里巷兒童之技,人知其樂,不知其悲。"這一宣言,真是意味深長,足以振聾發(fā)聵的。(二)湯顯祖《邯鄲記》問世之后,在劇壇和社會上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這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談。第一個方面是引起了評論家的關(guān)注。對其"立言神指",王思任《批點玉茗堂牡丹亭詞敘》概括說:"《邯鄲》,仙也;《南柯》,佛也;《紫釵》,俠也;《牡丹亭》,情也。"王思任這一概括非常出名,也大體符合實際。對其藝術(shù)成就,王驥德《曲律》卷四說:"臨川湯奉常之曲,當(dāng)置法字無論,盡是案頭異書。所作五傳,《紫簫》、《紫釵》,第修藻艷,語多瑣屑,不成篇章;《還魂》妙處種種,秀麗動人,然無奈腐木敗草,時時纏繞筆端。至《南柯》、《邯鄲》二記,則漸削蕪纇,俯就矩度。布格既新,遣辭復(fù)俊。其掇拾本色,參錯麗語,境往神來,巧湊妙合,又視元人別一蹊徑。技出天縱,匪由人造。"認為《紫簫》、《紫釵》辭藻秾艷而結(jié)構(gòu)散漫,缺乏整體的美;《牡丹亭》有許多秀麗動人之處,惋惜仍時有瑕疵;《邯鄲》、《南柯》則結(jié)構(gòu)緊湊,語言純凈,本色與辭采的關(guān)系處理得很好,因此是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馮夢龍《墨憨齋定本邯鄲夢總評》說:"《紫釵》、《牡丹亭》以情,《南柯》以幻,獨此因情入道,即幻悟真,閱之令凡夫俗子俱有厭薄塵埃之想。'四夢'中當(dāng)推第一。"張岱的看法則與王驥德、馮夢龍不同,他在《答袁籜庵》中說:"湯海若初作《紫釵》,尚多痕跡。及作《還魂》,靈奇高妙,已到極處。《蟻夢》、《邯鄲》,比之前劇,更能脫化一番,學(xué)問較前更進,而詞學(xué)較前反為遜色。蓋《紫釵》則不及,而'二夢'則太過,故總于《還魂》遜美也。"張岱此說,是針對當(dāng)時傳奇創(chuàng)作的一種傾向而提出的。這種傾向,照張岱說來就是:"傳奇至今日,怪幻極矣。生甫登場,即思易姓;旦方精彩,便要改裝;兼以非想非因,無頭無緒;只求喧鬧,不問根由;但求稀奇,不顧文理。"張岱認為袁于令(籜庵)的近作《合浦珠》亦患此病,"蓋鄭生關(guān)目亦甚尋常,而狠求驚奇,故使文昌武曲、雷公電母奔跑趨蹌,喧鬧之極,反見凄涼。"張岱并不反對"喧鬧"和"稀奇",只是認為"喧鬧"和"稀奇"應(yīng)當(dāng)"皆是情理全部",即在合情合理的范圍內(nèi)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建力,充分調(diào)動各種藝術(shù)手段,以追求志向的藝術(shù)效果。張岱認為在這方面,《紫釵記》的缺點是"不及",《邯鄲》、《南柯》的缺點是"太過",只有《牡丹亭》恰到好處,"靈奇高妙,已到極處"。可見張岱認為《邯鄲記》不及《牡丹亭》。我們認為,總的看來,《牡丹亭》成就確定在《邯鄲記》之上,當(dāng)然二劇的特色是不同的。其次個方面是對創(chuàng)作的影響。一個例證就是蘇元俊創(chuàng)作的《呂真人黃粱夢境記》。據(jù)鄭志良先生《論蘇元俊和他的〈呂真人黃粱夢境記〉》一文考證,蘇氏此劇作于萬歷三十四年(1606)之后,受到湯顯祖《邯鄲記》的影響,是很自然的。《呂真人黃粱夢境記》將身事與時事融入其中,對當(dāng)時社會上的一些丑惡現(xiàn)象肆意嘲諷,大加貶撻,頗新人耳目,雖說是度脫劇,卻又有時事劇的氣息。這一特點,應(yīng)當(dāng)說也受到湯顯祖《邯鄲記》的影響。第三個方面是在文人圈子里引起的劇烈反響。萬歷三十二年(1604)八月,錢希言自常熟來臨川訪湯顯祖,湯顯祖曾請他觀看《南柯記》、《邯鄲記》的演出,錢希言作《今夕篇》記其事。小序云:"湯義仍膳部席與帥氏從升從龍郎君尊宿叔寧觀演'二夢'傳奇作。"詩中寫道:"借問顧曲者,主子勝周郎。平生宦不達,寫韻于宮商。譜彼虞初說,填詞播教坊。《南柯》似孟浪,《邯鄲》太荒唐。本言夢中事,借作尊前妝。富貴等浮蟻,功名喻炊粱。疇云鐘鼎業(yè),而異傀儡場。紛紛聚觀人,誰短更誰長?""雕蟲雖小技,信美流芳香。請看'二夢'言,千秋煥樂章。"他對湯顯祖創(chuàng)作《邯鄲記》的良苦專心是有確定程度體會的。其后,文人常常觀看《邯鄲記》的演出,并且常常形諸歌詠。如范景文《秋夜鄧未孩馮上仙曹愚公招飲淮河樓上看演〈黃粱〉傳奇》:"秦淮河上低楊柳,歌舞樓中小月明。異地誰教賓作主,同襟方見弟和兄。已從戲局還看夢,縱使詼談總自清。一曲游仙催漏短,貪歡怕是聽雞聲。"錢謙益《病榻消寒雜詠四十六首》之一:"硯席書生倚穉驕,《邯鄲》一部夜呼囂。朱衣早作臚傳讖,靑史翻為度曲訞。炊熟黃粱新剪韭,夢醒紅燭舊分蕉。衛(wèi)靈石槨誰鐫刻,莫向東城嘆市朝。"自注:"是夕又演《邯鄲夢》。"梁清標(biāo)《劉莊即事次念東韻》:"剪剪西風(fēng)荇藻香,煙波一曲鳳城旁。酒壚客散河山邈,槐國人醒歲月長。便欲觀濤吟《七發(fā)》,渾疑落木下三湘。聞歌今夕同流水,莫負溪橋瀲滟光。"自注:"是日演《黃粱夢》,追憶昔時同雪堂、淇瞻集此園觀《秋江》劇,不勝聚散存亡之感。"陳瑚《和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