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_第1頁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_第2頁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_第3頁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_第4頁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機電一體化技術與應用作業指導書TOC\o"1-2"\h\u30513第一章緒論 292861.1機電一體化技術概述 2117111.2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領域 39496第二章傳感器與檢測技術 3291652.1傳感器的基本原理 3266902.2常用傳感器及其應用 4200862.3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 424881第三章執行器與驅動技術 4138703.1執行器的分類與特點 4143613.2常用執行器及其應用 5303073.3驅動技術的發展趨勢 523382第四章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 6187464.1控制系統基本原理 6298954.1.1控制系統的組成 6287014.1.2控制系統的分類 6110294.1.3控制系統的功能指標 6159884.2常用控制策略及其應用 656234.2.1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 6325684.2.2預測控制 6179234.2.3模糊控制 7133574.2.4神經網絡控制 78984.3控制系統實現與調試 7255304.3.1控制器選型 7177584.3.2控制算法實現 747964.3.3硬件設計 7102904.3.4軟件設計 7127504.3.5系統調試 712017第五章伺服系統與應用 7168495.1伺服系統的基本原理 886515.2常用伺服系統及其應用 8209255.3伺服系統的功能優化 817720第六章技術與應用 9184386.1的基本原理 9128766.1.1感知 9153856.1.2決策 989016.1.3執行 922316.2常用及其應用 9221306.2.1工業 9179806.2.2服務 994426.2.3農業 951406.2.4探測 995986.3技術的未來發展 1048496.3.1智能化 10270006.3.2人機協作 10157326.3.3微型化 10241206.3.4集成化 10316006.3.5安全性 1025647第七章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 10276297.1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 10177167.2系統設計的方法與流程 1111687.3系統設計案例分析 1120183第八章機電一體化設備維護與維修 12228178.1常見故障及其診斷 12144208.1.1電氣故障 12133688.1.2機械故障 12309838.1.3控制系統故障 12128908.2維護與維修策略 1270548.2.1定期檢查 12233188.2.2預防性維護 12151078.2.3故障診斷與維修 13204428.2.4更新升級 137518.3維護與維修案例分析 1398768.3.1案例一 1340678.3.2案例二 1330316第九章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13158409.1工業自動化生產線 1338489.2工業應用 1468989.3智能制造與工業4.0 1422335第十章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趨勢 151015310.1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 153025110.2國際合作與競爭態勢 15725310.3產業發展趨勢與展望 16第一章緒論1.1機電一體化技術概述機電一體化技術,簡稱機電一體化,是指將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相互融合,實現機械設備與電子設備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機電一體化技術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自動控制等,具有高度綜合性和跨學科特點。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的機械電子設備到復雜的機電系統,再到智能化的機電系統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主要通過電子技術改進機械設備的功能;第二階段,實現了機械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第三階段,則通過智能化技術,使機電系統具備自主學習和自適應能力。1.2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在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的應用領域:(1)制造業:在制造業中,機電一體化技術主要用于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實現高效、精確的生產。如工業、自動化裝配線、數控機床等。(2)交通運輸:在交通運輸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各種交通工具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驅動系統等。如汽車電子、高鐵控制系統、無人駕駛技術等。(3)醫療器械:在醫療器械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各種醫療設備的研發,如CT、MRI、手術等,提高了醫療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和安全性。(4)農業生產:在農業生產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設備的研發,如智能農業、無人駕駛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5)環保與能源:在環保與能源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各種環保設備和新能源設備的研發,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垃圾處理設備等。(6)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領域,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于飛行器的控制系統、導航系統、驅動系統等,提高了飛行器的功能和安全性。機電一體化技術還廣泛應用于國防、教育、科研等領域,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科技的不斷進步,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寬,對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第二章傳感器與檢測技術2.1傳感器的基本原理傳感器作為機電一體化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敏感元件將各種物理量、化學量或生物量轉換為可測量的電信號。傳感器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物理效應:利用物理效應將非電量轉換為電量的傳感器,如熱敏電阻、光敏電阻、壓電傳感器等。物理效應包括熱效應、光電效應、壓電效應等。(2)化學效應:利用化學反應將化學量轉換為電量的傳感器,如氣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化學效應包括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反應等。(3)生物效應:利用生物活性物質將生物量轉換為電量的傳感器,如酶電極、微生物傳感器等。生物效應包括生物催化、生物識別等。2.2常用傳感器及其應用以下為幾種常用傳感器及其應用:(1)熱敏傳感器:應用于環境溫度監測、家電產品中的溫控系統等。(2)光敏傳感器:應用于光電開關、光通信、自動照明等領域。(3)壓力傳感器:應用于汽車剎車系統、工業生產線上的壓力檢測等。(4)霍爾傳感器:應用于汽車ABS系統、電子羅盤等。(5)超聲波傳感器:應用于距離測量、汽車倒車雷達、醫療診斷等。(6)磁敏傳感器:應用于汽車防盜系統、電子錢包等。2.3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高精度:提高檢測精度,以滿足更高要求的測量需求。(2)高靈敏度:提高傳感器對被測量的敏感度,以實現更廣泛的應用領域。(3)智能化:將檢測技術與其他技術相結合,實現檢測系統的智能化,提高檢測效率。(4)網絡化: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將檢測系統與網絡相結合,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共享。(5)多功能化:開發多功能傳感器,實現多種物理量的同時檢測。(6)小型化:減小傳感器體積,便于安裝和攜帶,降低成本。(7)綠色化:關注環保,開發低功耗、無污染的傳感器。第三章執行器與驅動技術3.1執行器的分類與特點執行器是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實現能量轉換和動作輸出的關鍵部件。根據工作原理、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執行器可分為以下幾類:(1)電磁執行器:利用電磁力實現動作輸出的執行器。主要包括直流電動機、交流電動機、步進電動機等。電磁執行器具有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輸出力大等特點。(2)氣動執行器:利用壓縮空氣為動力源,實現動作輸出的執行器。主要包括氣缸、氣動馬達等。氣動執行器具有結構簡單、動作迅速、維修方便等特點。(3)液壓執行器:利用液體壓力為動力源,實現動作輸出的執行器。主要包括液壓缸、液壓馬達等。液壓執行器具有輸出力大、動作平穩、控制精度高等特點。(4)伺服執行器:具有閉環控制功能的執行器,可實現高精度、高速度的動作輸出。主要包括伺服電動機、伺服液壓缸等。伺服執行器具有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輸出力大等特點。3.2常用執行器及其應用以下為幾種常用的執行器及其應用領域:(1)直流電動機: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電動汽車等領域。(2)交流電動機:廣泛應用于風機、水泵、壓縮機等通用機械領域。(3)步進電動機:應用于精密定位、打印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等場合。(4)氣缸:應用于機械加工、包裝、食品等行業。(5)液壓缸:應用于重型機械、建筑機械、液壓系統等領域。(6)伺服電動機:應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自動化生產線、數控機床等領域。3.3驅動技術的發展趨勢驅動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趨勢如下:(1)高效率:為提高能源利用率,驅動技術將朝著更高效率的方向發展,以滿足節能減排的要求。(2)高精度: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驅動技術將朝著更高精度的方向發展,以滿足精密加工和定位的需求。(3)智能化:通過引入先進的控制算法和傳感器技術,驅動技術將實現智能化,提高系統的自適應能力和故障診斷能力。(4)模塊化:驅動技術將朝著模塊化方向發展,便于系統集成和擴展,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5)環保:驅動技術將注重環保,采用綠色、低碳、環保的材料和工藝,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第四章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4.1控制系統基本原理控制系統是機電一體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根據預定的控制策略,對被控對象進行精確的控制。控制系統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1.1控制系統的組成控制系統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對象、執行機構和反饋環節組成。控制器根據預定的控制策略,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被控對象是控制系統所控制的設備或過程;執行機構負責將控制信號轉換為被控對象的實際動作;反饋環節則將控制結果反饋給控制器,以實現控制過程的閉環控制。4.1.2控制系統的分類按照控制方式,控制系統可分為開環控制系統和閉環控制系統。開環控制系統是指控制信號直接作用于被控對象,不進行反饋的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是指控制信號經過反饋環節,形成閉環的控制系統。閉環控制系統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和準確性。4.1.3控制系統的功能指標控制系統的功能指標主要包括穩態功能和動態功能。穩態功能指標包括穩態誤差、穩態精度等;動態功能指標包括上升時間、調整時間、超調量等。在設計控制系統時,需根據實際應用需求,合理選擇控制策略,以滿足功能指標要求。4.2常用控制策略及其應用控制策略是指為實現控制目標而采用的具體控制方法。以下介紹幾種常用的控制策略及其應用。4.2.1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種經典的控制策略,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領域。它通過調整比例、積分和微分三個參數,實現對被控對象的控制。PID控制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實現、穩定性好等特點。4.2.2預測控制預測控制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它通過對被控對象未來一段時間內的行為進行預測,以實現最優控制。預測控制適用于多變量、非線性、時變等復雜系統。4.2.3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種基于模糊邏輯的控制策略,它將人類的經驗、直覺和模糊性引入控制過程中,適用于處理不確定性、非線性等問題。模糊控制廣泛應用于、家電等領域。4.2.4神經網絡控制神經網絡控制是一種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控制策略,它利用神經網絡的自學習、自適應能力,實現對被控對象的有效控制。神經網絡控制適用于復雜、非線性、不確定性系統。4.3控制系統實現與調試控制系統實現與調試是控制系統設計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以下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介紹。4.3.1控制器選型根據控制系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控制器。控制器選型需考慮控制策略、功能指標、成本等因素。常見的控制器有單片機、PLC、工控機等。4.3.2控制算法實現根據選定的控制策略,編寫控制算法。在編寫過程中,需注意算法的穩定性、實時性和可靠性。4.3.3硬件設計根據控制系統的需求,設計硬件電路。硬件設計包括傳感器、執行器、信號處理等部分,需考慮系統的可靠性、抗干擾性等因素。4.3.4軟件設計軟件設計是控制系統實現的關鍵環節。軟件設計包括控制算法實現、數據處理、人機界面設計等部分。在軟件設計中,需注意代碼的模塊化、可讀性和可維護性。4.3.5系統調試系統調試是驗證控制系統功能的重要環節。在調試過程中,需對控制參數進行調整,以滿足功能指標要求。調試內容包括穩態功能、動態功能、抗干擾功能等。通過調試,保證控制系統在實際應用中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第五章伺服系統與應用5.1伺服系統的基本原理伺服系統是一種以機械位置或速度作為控制對象的自動控制系統。它主要由控制器、驅動器、執行機構和反饋環節組成。伺服系統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控制器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然后通過驅動器驅動執行機構實現精確的位置或速度控制。伺服系統的核心是控制器,它根據輸入信號和反饋信號進行比較,控制指令,從而調整執行機構的運動狀態。控制器通常采用PID(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算法,以達到快速、準確、穩定地控制執行機構的目的。5.2常用伺服系統及其應用目前常用的伺服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1)直流伺服系統:直流伺服系統具有控制簡單、響應速度快、調速范圍寬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印刷機械、等領域。(2)交流伺服系統:交流伺服系統具有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維護方便等優點,適用于高速、高精度、大功率的應用場合,如紡織機械、包裝機械、電梯等。(3)步進伺服系統:步進伺服系統具有低成本、易于實現開環控制等優點,適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如小型打印機、繪圖儀等。(4)伺服電機:伺服電機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裝置,具有響應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無人機等領域。5.3伺服系統的功能優化為了提高伺服系統的功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1)控制器優化:改進控制算法,如采用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先進控制方法,以提高系統的控制精度和響應速度。(2)驅動器優化:提高驅動器的輸出功率和輸出電流,降低驅動器內部損耗,以提高系統的驅動能力。(3)執行機構優化:選擇合適的執行機構,提高執行機構的輸出力和輸出速度,以滿足系統對運動控制的要求。(4)反饋環節優化:采用高精度的反饋元件,如編碼器、光柵尺等,以提高系統的反饋精度。(5)系統結構優化:改進系統結構,如采用模塊化設計、集成化設計等,以降低系統復雜性,提高系統可靠性。通過以上優化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伺服系統的功能,滿足各種應用場合的需求。第六章技術與應用6.1的基本原理技術是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等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個環節。6.1.1感知感知是獲取外部環境信息的過程,主要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通過傳感器,可以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為后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6.1.2決策決策是根據感知到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制定出合適的行動策略。決策過程涉及到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優化算法等技術。6.1.3執行執行是根據決策結果,通過驅動系統實現對預定任務的完成。執行環節包括機械臂、行走機構、驅動器等組成部分。6.2常用及其應用6.2.1工業工業主要用于生產制造領域,如焊接、搬運、裝配等。其特點是重復精度高、速度快、穩定性好。工業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6.2.2服務服務主要用于醫療、養老、餐飲、家居等領域。其特點是具有較強的交互能力、自主導航和智能決策功能。服務的應用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減輕勞動力負擔。6.2.3農業農業主要用于農業生產,如播種、施肥、收割等。其特點是適應性強、作業效率高、節省資源。農業的應用有助于提高農業產量,降低勞動強度。6.2.4探測探測主要用于探險、救援、環境監測等領域。其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自主導航和數據處理能力。探測的應用可以拓展人類對未知領域的認知。6.3技術的未來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技術在未來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以下為技術未來發展的幾個方向:6.3.1智能化將具備更強的自主學習、推理和決策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實現更多領域的應用。6.3.2人機協作將更加注重與人類的協作,通過人機交互技術,實現高效、安全的作業。6.3.3微型化將向微型化方向發展,應用于更多細分領域,如醫療、環保等。6.3.4集成化技術將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相結合,實現高度集成化的智能系統。6.3.5安全性技術將更加關注安全性問題,通過冗余設計、故障診斷等技術,保證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可靠。第七章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7.1系統設計的基本原則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是指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礎上,將機械系統與電子信息系統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系統的高效、穩定和智能化運行。在進行系統設計時,以下基本原則是必須遵循的:(1)整體性原則: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整體功能,保證各部分之間的協調和匹配,實現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大化。(2)可靠性原則:系統設計應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包括硬件設備的可靠性、軟件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3)安全性原則:系統設計應充分考慮安全性,保證在異常情況下,系統可以安全地停止運行,避免造成設備和人員的損失。(4)經濟性原則:系統設計應注重經濟性,合理配置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5)可維護性原則:系統設計應考慮可維護性,便于日常維護和故障排查。7.2系統設計的方法與流程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的方法與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需求分析:明確系統設計的任務和目標,分析用戶需求,確定系統功能。(2)方案設計:根據需求分析,制定系統設計方案,包括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的選型、布局和接口設計。(3)系統建模:建立系統模型,進行系統功能分析和仿真,驗證系統設計的可行性。(4)詳細設計:對系統各部分進行詳細設計,包括硬件電路設計、軟件編程和界面設計等。(5)系統集成:將各部分硬件和軟件進行集成,實現系統的整體功能。(6)調試與優化:對系統進行調試,查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優化系統功能。(7)系統驗收:對系統進行驗收,保證系統達到設計要求。7.3系統設計案例分析以下以某自動化生產線為例,進行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案例分析:(1)需求分析:該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用于生產某電子產品,要求實現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自動化生產。(2)方案設計:根據需求分析,選用PLC作為控制系統核心,配置相應的傳感器、執行器和通信模塊。硬件設備包括:生產線設備、輸送帶等。軟件系統主要包括:PLC程序、上位機監控系統、數據庫等。(3)系統建模:建立生產線模型,進行系統功能分析和仿真,驗證系統設計的可行性。(4)詳細設計:對生產線各部分進行詳細設計,包括硬件電路設計、PLC程序編寫、上位機監控系統設計等。(5)系統集成:將各部分硬件和軟件進行集成,實現生產線的整體功能。(6)調試與優化:對生產線進行調試,查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優化生產線功能。(7)系統驗收:對生產線進行驗收,保證系統達到設計要求。第八章機電一體化設備維護與維修8.1常見故障及其診斷機電一體化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多種故障。以下為幾種常見的故障及其診斷方法:8.1.1電氣故障電氣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斷路、接觸不良等。診斷方法如下:(1)檢查電源電壓是否穩定,是否存在電壓波動。(2)檢查電路元件是否完好,有無損壞現象。(3)檢查線路連接是否牢固,接觸是否良好。8.1.2機械故障機械故障主要包括磨損、松動、斷裂等。診斷方法如下:(1)觀察設備運行過程中的異常聲音和振動。(2)檢查設備零部件的磨損程度。(3)檢查設備連接部件是否松動。8.1.3控制系統故障控制系統故障主要包括程序錯誤、參數設置不當、傳感器故障等。診斷方法如下:(1)檢查程序是否正確,是否存在錯誤。(2)檢查參數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實際需求。(3)檢查傳感器是否正常工作,輸出信號是否準確。8.2維護與維修策略針對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維護與維修,以下為幾種常見的策略:8.2.1定期檢查對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包括電氣、機械和控制系統的檢查,以保證設備運行正常。8.2.2預防性維護根據設備的運行特點和故障規律,進行預防性維護,如更換易損件、潤滑油脂等。8.2.3故障診斷與維修當設備出現故障時,進行故障診斷,找出故障原因,并及時進行維修。8.2.4更新升級針對設備的技術落后、功能不穩定等問題,進行更新升級,提高設備的功能和可靠性。8.3維護與維修案例分析以下為兩個機電一體化設備維護與維修的案例分析:8.3.1案例一某企業的一條自動化生產線,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出現電氣故障,導致生產線停機。經過檢查,發覺電源電壓波動較大,影響了設備的正常運行。維護人員對電源進行了整改,使電壓穩定在規定范圍內,設備恢復正常運行。8.3.2案例二某企業的數控機床,設備在加工過程中出現機械故障,導致加工精度降低。經過檢查,發覺導軌磨損嚴重,影響了設備的精度。維護人員對導軌進行了更換,并加強了潤滑保養,設備恢復了原有的加工精度。第九章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9.1工業自動化生產線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工業自動化生產線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典型應用之一。工業自動化生產線主要由自動化控制裝置、執行機構和信息處理系統組成,通過將機械、電子、計算機、網絡通信等技術集成,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在工業自動化生產線中,機電一體化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自動化控制裝置: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自動化控制裝置,實現對生產線的實時監控、自動調節和控制。(2)執行機構:包括電動機、氣動執行器、液壓執行器等,實現對生產線的驅動、定位、傳輸等功能。(3)信息處理系統:采用計算機、工業以太網等通信技術,實現生產線各環節的信息采集、傳輸、處理和反饋。(4)傳感器技術:利用各種傳感器(如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位置傳感器等)實時監測生產線的運行狀態,為控制系統提供數據支持。9.2工業應用工業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另一重要應用。工業具有高度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靈活性,能在惡劣環境下長時間穩定工作,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工業的應用領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裝配領域:工業可應用于汽車、家電等行業的零部件裝配,提高裝配精度和效率。(2)焊接領域:工業可應用于焊接、切割等工序,實現自動化焊接,提高焊接質量。(3)搬運領域:工業可應用于物料搬運、上下料等工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搬運效率。(4)檢測領域:工業可應用于產品質量檢測,如視覺檢測、超聲波檢測等,保證產品質量。9.3智能制造與工業4.0智能制造是機電一體化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高級應用形式,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網絡化和自動化。智能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智能制造系統:通過集成設計、制造、檢測、管理等環節,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2)智能工廠:采用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智能控制系統等,實現工廠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3)智能物流: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物料、產品等信息的實時監控和調度,提高物流效率。工業4.0是德國提出的制造業發展戰略,旨在通過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等手段,推動制造業向更高水平發展。工業4.0的核心技術包括:(1)大數據技術:通過采集、分析和應用大量數據,為制造業提供決策支持。(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