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業科技行業智能農業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TOC\o"1-2"\h\u25744第一章智能農業概述 2192711.1智能農業發展背景 2174391.2智能農業發展趨勢 313715第二章智能感知技術 4257132.1感知設備與技術 4185792.1.1感知設備概述 468252.1.2常用感知設備 4304382.1.3感知技術 4166072.2數據采集與分析 511082.2.1數據采集 5239472.2.2數據分析 54115第三章智能控制系統 57963.1控制系統設計 5313733.1.1系統穩定性 544233.1.2實時性 6189183.1.3可擴展性 635423.1.4用戶體驗 630853.2控制策略與應用 6145993.2.1灌溉控制系統 6271803.2.2自動駕駛控制系統 6250113.2.3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控制系統 61693.2.4農業控制系統 6245333.2.5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 626647第四章農業 741414.1種類與功能 7324574.2應用領域 716910第五章智能灌溉技術 8163565.1灌溉系統設計與優化 8206405.1.1設計原則 872065.1.2系統設計內容 8110285.1.3系統優化 8106825.2灌溉設備與管理 9275535.2.1灌溉設備 9276015.2.2管理措施 923364第六章智能植保技術 9142946.1植保無人機應用 9288186.1.1植保無人機概述 9116406.1.2植保無人機的優勢 1026006.1.3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1081656.2植保設備與技術 10269956.2.1植保設備 104856.2.2植保技術 1022765第七章智能育種技術 11132337.1育種方法與流程 112517.1.1育種方法 11186317.1.2育種流程 11187117.2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 11197127.2.1基因組編輯技術 11202007.2.2分子育種技術 1229977.2.3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的應用 122931第八章智能倉儲物流 12124738.1倉儲管理系統 12160198.1.1庫存管理 1267688.1.2倉儲作業管理 12151818.1.3倉儲環境監控 12115938.1.4信息管理 13173518.2物流設備與技術 13154648.2.1自動化搬運設備 13230128.2.2信息化技術 13307898.2.3無人機配送 13209478.2.4冷鏈物流 1370428.2.5綠色物流 137707第九章智能農業信息平臺 1339219.1信息平臺架構 13186549.1.1基礎設施層 13194819.1.2數據管理層 14277619.1.3業務邏輯層 1482569.1.4用戶界面層 14198359.2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1456999.2.1數據分析 1428679.2.2決策支持 1415485第十章智能農業政策與標準 151599810.1政策法規與發展戰略 152568510.2技術標準與規范制定 15第一章智能農業概述1.1智能農業發展背景全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農業作為國家基礎產業,其現代化水平日益受到廣泛關注。我國高度重視農業現代化建設,明確提出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智能農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背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口增長與糧食安全壓力全球人口持續增長,糧食需求不斷增加,而耕地面積有限,農業生產效率亟待提高。智能農業通過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2)資源約束與環境保護我國農業資源約束日益凸顯,水資源短缺、土地質量下降等問題日益嚴重。智能農業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減輕對環境的壓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3)信息技術與物聯網發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為智能農業提供了技術支撐。智能農業通過信息技術與物聯網的融合,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提高農業管理水平。1.2智能農業發展趨勢(1)農業生產自動化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自動化程度將不斷提高。無人駕駛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智能裝備將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2)農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將不斷深入,通過對農業生產、市場、政策等數據的挖掘與分析,為農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動農業產業發展。(3)農業物聯網技術融合物聯網技術將在農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信息互聯互通。物聯網技術將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合,為農業提供更為全面、實時的信息服務。(4)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智能農業將注重綠色生態發展,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5)農業產業鏈整合智能農業將推動農業產業鏈的整合,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信息共享、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農業產業鏈整體競爭力。(6)國際合作與交流智能農業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我國智能農業發展。通過以上發展趨勢,智能農業將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第二章智能感知技術智能感知技術是智能農業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實現對農業環境中各種信息的實時監測和感知。以下是本章關于智能感知技術的詳細闡述。2.1感知設備與技術2.1.1感知設備概述感知設備是智能農業系統中的基礎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器。傳感器用于實時監測農業環境中的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等關鍵參數,為智能農業系統提供數據支持。控制器和執行器則根據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對農業設備進行自動調節,實現智能化管理。2.1.2常用感知設備(1)土壤濕度傳感器:用于監測土壤水分狀況,指導灌溉系統的自動控制。(2)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農業環境中的氣溫,為作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溫度條件。(3)光照傳感器:監測光照強度,為作物生長提供光照調節依據。(4)二氧化碳傳感器:實時監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為作物光合作用提供數據支持。(5)風速、風向傳感器:監測風速和風向,為農業設備運行提供安全保障。2.1.3感知技術感知技術主要包括傳感器技術、信號處理技術和數據傳輸技術。(1)傳感器技術:通過傳感器實現農業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為智能農業系統提供數據基礎。(2)信號處理技術:對傳感器采集的信號進行濾波、放大、轉換等處理,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數據傳輸技術: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至智能農業系統的中心控制器,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和利用。2.2數據采集與分析2.2.1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是智能農業系統中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實時監測:通過感知設備對農業環境中的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等關鍵參數進行實時監測。(2)數據傳輸: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數據傳輸技術傳輸至中心控制器。(3)數據存儲:將采集到的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以便后續分析和處理。2.2.2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智能農業系統中的核心環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數據預處理: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去噪、歸一化等處理,提高數據的可用性。(2)特征提取:從原始數據中提取反映農業環境特征的關鍵參數。(3)模型建立:根據特征參數,建立與作物生長、病蟲害防治等相關的數學模型。(4)決策支持:基于模型分析結果,為農業生產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智能農業系統能夠實現對農業環境的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章智能控制系統3.1控制系統設計智能農業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中,控制系統設計是關鍵環節。控制系統主要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算法兩部分,其設計原則需遵循以下方面:3.1.1系統穩定性控制系統應具備較強的穩定性,以保證農業裝備在復雜環境下穩定運行。這要求控制系統硬件具有高可靠性,軟件算法具有魯棒性。同時系統應具備故障檢測與診斷功能,以便在發生故障時及時采取措施,保證系統穩定運行。3.1.2實時性農業環境多變,控制系統需具備實時性,以滿足實時監測、控制農業裝備的需求。實時性要求控制系統硬件響應速度快,軟件算法具有高效性。3.1.3可擴展性控制系統應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以滿足農業裝備升級和功能擴展的需求。這要求控制系統硬件具有模塊化設計,軟件算法具有通用性。3.1.4用戶體驗控制系統設計應注重用戶體驗,操作界面簡潔易用,方便用戶快速掌握。同時系統應具備多語言支持,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用戶的需求。3.2控制策略與應用智能農業裝備控制策略與應用涉及多個方面,以下列舉幾個典型應用場景:3.2.1灌溉控制系統灌溉控制系統通過監測土壤濕度、氣象數據等信息,實現自動灌溉。控制策略包括模糊控制、PID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灌溉控制系統可廣泛應用于溫室、農田等場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2.2自動駕駛控制系統自動駕駛控制系統通過融合GPS、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數據,實現農業裝備自動駕駛。控制策略包括路徑規劃、速度控制、姿態穩定等。自動駕駛控制系統可應用于播種、施肥、收割等環節,提高農業作業效率。3.2.3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控制系統病蟲害監測與防治控制系統通過圖像識別、光譜分析等技術,實時監測農作物病蟲害情況,并采取相應防治措施。控制策略包括病蟲害識別、防治方案制定等。該系統可應用于農業生產全程,降低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影響。3.2.4農業控制系統農業控制系統通過集成多種傳感器和執行器,實現農業的自主導航、作業執行等功能。控制策略包括路徑規劃、作業控制、能量管理等。農業控制系統可應用于除草、施肥、采摘等環節,減輕農民勞動強度。3.2.5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農業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收集和分析農業環境、作物生長、市場供需等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決策支持。控制策略包括數據挖掘、模型預測、優化算法等。該系統可幫助農民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第四章農業4.1種類與功能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種類日益豐富,功能也越來越強大。農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植保:主要用于植物的種植、施肥、噴藥、收割等環節。植保能夠精確控制作業速度、施肥量和噴藥量,提高作業效率。(2)收割:用于收割各類農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等。收割能夠自動識別成熟作物,完成收割、脫粒、清選等環節。(3)搬運:主要負責農場的搬運工作,如搬運種子、肥料、農藥等。搬運具有負載能力強、穩定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4)監測:用于監測農田環境、作物生長狀況等。監測能夠實時采集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5)種植:用于自動化種植,如播種、移栽等。種植能夠精確控制播種深度、間距等參數,提高種植效率。4.2應用領域農業在我國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下為部分應用領域:(1)糧食作物生產:在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施肥、噴藥、收割等環節,農業能夠提高作業效率,降低人力成本。(2)經濟作物生產:在茶葉、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的生產過程中,農業能夠實現自動化采摘、搬運,提高產量和品質。(3)設施農業:在溫室、大棚等設施農業中,農業可以完成環境監測、作物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提高設施農業的智能化水平。(4)果園生產:在蘋果、梨、柑橘等果園中,農業能夠實現自動化采摘、搬運,降低勞動力成本。(5)茶園生產:在茶葉生產過程中,農業能夠完成采摘、搬運、制茶等工作,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6)水產養殖:在水產養殖領域,農業可以完成投喂、水質監測、捕撈等工作,提高水產養殖的智能化水平。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未來農業將實現高度智能化,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第五章智能灌溉技術5.1灌溉系統設計與優化5.1.1設計原則智能灌溉系統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系統設計需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特性、氣象條件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保證灌溉的合理性與高效性。系統應具備自動檢測與調控功能,以實現對灌溉過程的實時監控和精確控制。系統設計應考慮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環保性,降低能耗和成本,減少對環境的影響。5.1.2系統設計內容智能灌溉系統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灌溉區域劃分:根據作物類型、土壤特性等因素,將灌溉區域劃分為若干個子區域,以便進行分區管理。(2)灌溉設備選型:根據灌溉區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灌溉設備,如噴灌、滴灌、微灌等。(3)灌溉制度制定: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特性、氣象條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4)控制系統設計:包括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等組件,實現對灌溉過程的自動檢測、調控和數據采集。(5)數據傳輸與處理:通過無線或有線通信方式,將灌溉數據傳輸至監控中心,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5.1.3系統優化智能灌溉系統的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參數優化:通過調整灌溉制度、設備參數等,使系統在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同時降低能耗和成本。(2)控制策略優化:采用先進的控制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經網絡控制等,提高系統控制精度和穩定性。(3)數據挖掘與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灌溉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發覺潛在問題,為決策提供依據。5.2灌溉設備與管理5.2.1灌溉設備智能灌溉設備主要包括噴灌設備、滴灌設備、微灌設備等。以下分別對各類設備進行簡要介紹:(1)噴灌設備:噴灌設備通過噴頭將水均勻噴灑到作物上,適用于大面積作物灌溉。噴灌設備具有灌溉均勻、省水省肥、降低勞動強度等優點。(2)滴灌設備:滴灌設備通過管道將水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適用于經濟作物和設施農業。滴灌設備具有節水、節能、降低病蟲害等優點。(3)微灌設備:微灌設備通過微管道將水輸送到作物根部,適用于蔬菜、花卉等需水量較小的作物。微灌設備具有節水、節能、減少土壤侵蝕等優點。5.2.2管理措施智能灌溉系統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灌溉設備操作規程、維護保養制度等,保證系統正常運行。(2)定期檢測與維護:對灌溉設備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發覺問題及時處理,保障系統穩定運行。(3)培訓與普及:加強對農民和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智能灌溉技術的普及率和應用水平。(4)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灌溉數據的實時監控和遠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第六章智能植保技術6.1植保無人機應用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植保無人機具有高效、環保、智能化等特點,已成為我國智能農業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6.1.1植保無人機概述植保無人機是一種采用無線電遙控或自主控制,進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飛行器。其主要功能是噴灑農藥、肥料等,以減少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6.1.2植保無人機的優勢(1)高效性:植保無人機采用高效電機驅動,作業速度快,噴灑均勻,提高了植保作業效率。(2)環保性:植保無人機采用低空噴灑技術,減少農藥飄逸,降低對環境的污染。(3)智能化:植保無人機配備先進的導航系統和控制系統,能夠實現自主飛行、路徑規劃等功能,提高作業精度。(4)經濟性:植保無人機作業成本較低,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成本。6.1.3植保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1)病蟲害防治:植保無人機噴灑農藥,對病蟲害進行防治,降低農作物損失。(2)施肥:植保無人機噴灑肥料,提高農作物養分吸收,促進生長。(3)植物生長調節:植保無人機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調節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6.2植保設備與技術6.2.1植保設備植保設備主要包括植保無人機、噴桿噴霧機、背負式噴霧器等。其中,植保無人機具有較高智能化水平,已成為我國智能植保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6.2.2植保技術(1)無人機導航技術:植保無人機采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北斗導航系統等導航技術,實現精準定位和路徑規劃。(2)無人機控制系統:植保無人機配備先進的控制系統,實現無人機的自主飛行、噴灑作業等功能。(3)病蟲害監測技術:通過高光譜遙感、圖像識別等技術,實時監測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情況,為植保無人機作業提供數據支持。(4)農藥噴灑技術:植保無人機采用高效噴灑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5)植保信息化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植保作業信息的實時采集、傳輸和處理,提高植保作業管理水平。第七章智能育種技術7.1育種方法與流程智能育種技術是農業科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算法,優化育種方法與流程。以下為智能育種的主要方法與流程:7.1.1育種方法(1)經典育種方法:主要包括選擇育種、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等。這些方法通過人工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進行繁殖,從而培育出符合生產需求的品種。(2)分子育種方法:以分子標記技術為核心,通過對基因組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個體間的遺傳差異,從而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基因型。(3)智能育種方法: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育種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實現育種目標的優化。7.1.2育種流程(1)目標性狀確定:根據生產需求和市場需求,明確育種目標,如產量、品質、抗病性等。(2)親本選擇:選擇具有優良性狀的親本進行配對,為后代提供優秀的遺傳基礎。(3)雜交與選擇:通過人工雜交,將優良基因組合在一起,再經過多代選擇,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4)品種比較與鑒定:對選育出的品種進行產量、品質、抗病性等方面的比較和鑒定,篩選出最優品種。(5)繁殖與推廣:將選育出的最優品種進行繁殖,推廣至生產實踐中。7.2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技術是智能育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原理和方法如下:7.2.1基因組編輯技術基因組編輯技術是一種直接對生物體的基因組進行精確修改的技術,主要包括CRISPR/Cas9、TALEN和ZFN等。這些技術通過靶向特定基因,實現基因的插入、刪除或替換,從而改變生物體的性狀。7.2.2分子育種技術(1)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利用分子標記技術,對具有優良性狀的基因型進行篩選,提高育種效率。(2)基因工程育種: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將優良基因導入目標生物體,實現性狀的改良。(3)基因表達調控育種:通過調控基因表達,實現生物體性狀的優化。(4)基因組選擇育種:基于基因組信息,對個體進行全基因組水平的評估,篩選出具有優良性狀的基因型。7.2.3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的應用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技術在農業、醫藥、環保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農業領域,該技術可用于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的農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在醫藥領域,該技術可用于治療遺傳性疾病,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在環保領域,該技術可用于改良微生物,降解環境污染物質。通過基因組編輯與分子育種技術,智能育種將實現更高水平的優化,為農業科技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第八章智能倉儲物流8.1倉儲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是智能農業裝備與技術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對農產品進行有序、高效的存儲和管理。倉儲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8.1.1庫存管理庫存管理是對倉庫內農產品數量、品種、質量、存儲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的功能。通過庫存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農產品損耗,提高存儲效率。8.1.2倉儲作業管理倉儲作業管理包括入庫、出庫、盤點、移庫等環節。通過智能化的作業管理,可以優化倉儲流程,提高作業效率。8.1.3倉儲環境監控倉儲環境監控是對倉庫內的溫濕度、光照、通風等環境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控,保證農產品在適宜的環境中存儲,延長保質期。8.1.4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對農產品倉儲過程中的各類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傳遞,為決策提供數據支持。8.2物流設備與技術智能農業物流設備與技術是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因素。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物流設備與技術:8.2.1自動化搬運設備自動化搬運設備包括搬運、無人搬運車等,它們可以自動識別貨物,按照預定路徑進行搬運,提高物流效率。8.2.2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主要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它們可以實現對農產品物流過程的實時監控、數據分析和管理。8.2.3無人機配送無人機配送技術具有快速、高效、靈活的特點,適用于偏遠地區和緊急情況下的農產品配送。8.2.4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技術包括冷藏、冷凍、保溫等設備,保證農產品在運輸和存儲過程中保持適宜的溫度,降低損耗。8.2.5綠色物流綠色物流技術是指在物流過程中采用環保、低碳、節能的方式,降低物流對環境的影響。通過智能倉儲物流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產業鏈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我國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第九章智能農業信息平臺9.1信息平臺架構智能農業信息平臺作為農業科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架構設計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智能農業信息平臺架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9.1.1基礎設施層基礎設施層是智能農業信息平臺的硬件基礎,包括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傳感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層為信息平臺提供穩定、高效的數據傳輸和存儲能力。9.1.2數據管理層數據管理層主要負責對智能農業信息平臺中的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存儲和數據安全等。通過對數據的管理,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9.1.3業務邏輯層業務邏輯層是智能農業信息平臺的核心,主要包括數據處理、分析、決策支持等功能。業務邏輯層根據用戶需求,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為農業生產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9.1.4用戶界面層用戶界面層是智能農業信息平臺與用戶交互的界面,包括Web端、移動端等。用戶界面層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便于用戶快速獲取所需信息。9.2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9.2.1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智能農業信息平臺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挖掘:通過機器學習、統計分析等方法,挖掘數據中的有價值信息。(2)數據可視化:將數據分析結果以圖表、地圖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戶理解。(3)預測分析:根據歷史數據,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指標進行預測。9.2.2決策支持決策支持是智能農業信息平臺為用戶提供的重要服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種植決策:根據土壤、氣候、作物生長周期等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現代學院《建設項目投資與融資》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傳熱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豐城市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八次質量監測化學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云計算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明醫科大學《中醫經典專題講座》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4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 遼寧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導論(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財務案例研究自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競速輪滑》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市級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階段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消防器材使用教程》課件
- 《波司登品牌國際化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建議探析》11000字(論文)
- 《小兒靜脈穿刺》課件
- 軟件開發環境配置說明文檔
- 環保培訓管理制度
- 動物園安全檢查匯報
- 中醫護理病歷書寫基本規范
- DB11-T 212-2024 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 《基于污水處理的斜生柵藻生長及其固碳性能研究》
- 托盤貿易合作合同范例
- 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課件講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