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南匯中學2021—2022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測試高一語文(教師版)滿分:100分完成時間:120分鐘命題人:高二語文組一、積累運用(7分)1.按要求填空。(1)攜來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池魚思故淵;(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4)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濁酒杯。【答案】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②.羈鳥戀舊林③.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④.艱難苦恨繁霜鬢【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題中需要注意的字詞有:“崢嶸”“羈”“鱔”“繁”。2.按要求選擇。(1)“11.11”購物節小紅總是買得停不下來,媽媽想用一句話點醒她,以下句子不合適的一項是()A.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B.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C.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D.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2)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最合理的一項是()。作為__________,曲藝是_______,更是______“自律的藝術”,始終_____。①方言藝術和地方特色藝術②有著整套自覺遵循的演觀規則③鄉土中國口傳文化的一個枝蔓④在雅俗之間游弋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答案】(1)B(2)B【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準確表達的能力。選項ACD的意思都是強調節約。B.句意:盡量接觸更多,但要吸收精華,這樣才能厚積薄發,通常用來比喻讀書的方法。用來強調節約,不符合語境。故選B。【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先看第一處是“作為……”,后文談的是“曲藝是……的藝術”,與之承接最好的當是③,③是“曲藝”的一個特征,排除BD;而①“方言藝術和地方特色藝術”是藝術的所屬類別,應該放在第二處,與后面的“更是……的‘自律的藝術’”照應;關于“曲藝”是“自律的藝術”,第三處橫線要貼近說明它的這一特征,用“有著整套自覺遵循的演觀規則”,比“在雅俗之間游弋”更好,應填②;“在雅俗之間游弋”和“始終”搭配說明其發展狀況,放在最后,排除A。故選B。二、閱讀(53分)(二)(11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受眾的新聞素養:能力和意愿①新聞作為一種媒體信息,本應有助于人們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論的提出者香農就曾把信息定義為“不確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會增加人們對真相認識的不確定性。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擺脫這種困境?除了優化信息環境外,更現實的途徑是提高受眾的新聞素養。②在信息時代,批判性地解讀和使用媒體信息應是社會成員的基本技能。為什么在今天要特別強調受眾的“新聞素養”?這是由新聞的性質和當今新聞的發展趨勢決定的。新聞是幫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興趣而獲得的信息不同,它關乎社會群體的公共利益,最終會影響私人生活。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文化的介入、新聞發布門檻的降低,新聞與評論、娛樂、宣傳的界線不再像從前那樣清晰,“準新聞”甚至“偽新聞”層出不窮。③新聞受眾應該提高自己的新聞辨別能力,對不同來源的信息設置不同的警惕值,這樣才能使自己變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讀新聞?受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1、報道有無確切的來源?來源可靠嗎?2、報道的內容完整嗎?是否包含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報道者提供了什么證據?這些證據是怎樣檢驗或核實的?4、這則新聞除了報道事件外,是否還有其他意圖?④有人認為受眾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們欠缺的僅僅是辨別能力,然而現實中相當多的受眾首先欠缺的是尋求事實真相的意愿。如果說從前的新聞受眾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話,那么現在的新聞受眾更多是被誘惑,把有限的時間用于關注娛樂新聞,而最危險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誘導中養成的對事實真相無所謂的態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樣”,要么是“根本就沒有真相,一切都是陰謀”。前者導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戲,后者導致憤世嫉俗、拒絕相信一切。⑤還有一些人盡管有尋求事實真相的意愿,卻習慣于把常識當成真相,或者以常識為標準來判斷事件是否真實。常識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能幫助我們迅速作出認知,提高判斷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其實常識并不意味著就是對事實真相的認識,常識往往受到特定觀點和具體經驗的限制,因人而異、缺乏普遍性和穩定性,有時會遮蔽事實真相。把常識推上神壇,會走向主觀先行和反智主義的極端。因此,有必要對常識保持警惕。⑥我們生活的時代,受眾越來越多地擁有制作和發布新聞的機會,所以,僅僅強調受眾解讀新聞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實是不夠的,還應該提高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能力,提高他們所生產的新聞的質量。從新聞業的發展來看,無論對新聞受眾還是對新聞工作者,這可能都有更大的價值。3.第①段加點詞“困境”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的狀況。4.下列有關受眾的“新聞素養”的表述不準確的一項是()A.提高受眾的新聞素養能夠優化新聞的信息環境。B.能夠批判性地解讀信息是受眾重要的新聞素養。C.提高受眾的新聞素養需要提高新聞的發布門檻。D.受眾新聞素養的高低會影響當今新聞業的發展。5.聯系全文,分析第⑥段的作用。6.根據第三段提供的解讀新聞的方法,分析下面這則新聞報道。本報訊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昨天傍晚6點半左右,本市西北上空出現不明飛行物,從出現到消失,持續了兩分多鐘,本報也收到了許多目擊者發來的照片。某市民用所帶的Jason品牌最新型號手機拍攝了一組照片(見本報),色彩自然,畫面清晰,為“不明飛行物”的研究提供了素材。【答案】3.本應消除不確定性的信息卻增加了對真相認識的不確定性4.C5.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能力,與前文受眾解讀新聞的能力、尋求真相的意愿的相關論述構成了層進關系,使闡述更深入。6.“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收到了許多目擊者發來的照片”,說明此新聞并不是該報記者親自采訪實地考察獲得,可靠性不強;從新聞內容看,包含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傍晚6點半左右)、地點(本市西北上空)、人物(目擊者)、原因(出現不明飛行物)、經過等要素,內容相對完整;“收到了許多目擊者發來的照片”可作為證據,但新聞中并未體現出對這些證據的檢驗或核實;“某市民用所帶的Jason品牌最新型號手機拍攝了一組照片”,表明該新聞報道有植入廣告意圖。【解析】【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
“困境”本義是指困難的處境,放在句中考慮,“這種”,提示考生要到上文尋找答案。上文說“本應有助于人們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確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會增加人們對真相認識的不確定性”可以總結出答案應是,信息本應消除不確定性但也會增加對真相認識的不確定性。【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C.曲解原文。由原文第二段可知,提高受眾的新聞素養是“由新聞的性質和當今新聞的發展趨勢決定的”,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文化的介入、新聞發布門檻的降低”指的就是“當今新聞的發展趨勢”,所以說“提高受眾的新聞素養”與“提高新聞的發布門檻”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故選C。
【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
這是一道分析語段作用的題目,首先答出語段的內容,然后分析結構上的作用,分析時注意語段在文章中的位置,還要結合文本特征分析。從內容上看,第⑥段的關鍵句是“還應該提高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能力,提高他們所生產的新聞的質量”,由此可以概括出,第⑥段的主要內容就是指出應該提高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能力。從結構上看,第⑥段是文章結尾段,結尾段的作用一般有,總結上文、深化主旨、照應上文、卒章顯志、照應題目等等,本文第③段探討了“如何批判性地解讀新聞”,第④段從原因和表現兩個方面探討了受眾缺乏“尋求事實真相的意愿”,第⑤段討論了真相與常識區別,由此可以看出,從第③段到第⑥段層層遞進,所以,第⑥段具有深化主旨的作用。
【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根據第③段提供的解讀新聞的方法,本題新聞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一)報道的來源是否確切可靠,“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收到了許多目擊者發來的照片”說明這個新聞并不是該報記者親自采訪,實地考察獲得,可靠性不強;(二)報道的內容是否完整,從所供新聞內容看,包含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傍晚6點半左右)、地點(本市西北上空)、人物(目擊者)、原因(出現不明飛行物)、經過等要素,內容相對完整;(三)報道者是否提供經過檢驗核實的證據,“收到了許多目擊者發來的照片”可作為證據,但新聞中并未體現出對這些證據的檢驗或核實;(四)這則新聞是否有其他意圖,“某市民用所帶的Jason品牌最新型號手機拍攝了一組照片”,表明該則新聞報道有為“Jason品牌最新型號手機”做廣告的意圖。考生可依據以上四個方面組織自己的答案,表達要準確、邏輯要嚴密。
(三)(12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因為我是一個父親梅子涵①明天,女兒就要返回巴黎。今晚,她和同學聚會,到現在還沒有回家。②我睡不著,在二樓坐著等,到一樓門口站著等。透過大門的玻璃看著外面的小路,小路上只有小路,只有深夜,只有一點兒聲音也聽不見。可是我現在想聽見聲音,想聽見是女兒回來了,哪怕看見走過去的不是女兒,哪怕它也不是這深夜小路上很貴重的腳步聲,因為我聽見的時候會想,這大概是女兒了,我就會準備了開門。這樣地仔細聽著,準備開門,可卻不是她,腳步聲便是我這時最重要、最單調、最豐富的心思。我還可以有什么別的心思呢?如果有別的心思,那么也只有是從這個心思里生出來。這個心思是現在這個時間的母題。③這時隔壁小毛家剛滿月的小女兒啼哭了幾聲。這樣的細嫩聲簡直就像安徒生童話里的夢神,朝你呼出了一口無限軟的氣,讓窗里窗外、小毛家窗外的樹、我家門口的路,都成了恍然飄忽的夢。剛滿月的小女孩,你細嫩地一哭,媽媽就喂你吃奶,爸爸就給你換尿布,他們和你都是在一個最無憂的童話里,你正是你的父母的夢神,連安徒生也很難寫出它的安詳。④可是門外的路上仍舊只有小路,只有深夜,只有一點兒聲音也聽不見,沒有女兒的腳步聲。她不是剛滿月,細嫩的聲音只在我們耳邊、眼前;不是五歲、十歲,玩耍的腳步只在家門口;十八歲那年,中學領著他們去一個水邊的小鎮,大概是想讓他們最后一次松垮地走走,天真地鬧鬧,說說惆悵和茫然,提前喝一杯告別酒,就要參加生命一世最大的考試了,每一天的路都走得顫抖。她站在路邊的電話亭打電話回家,告訴我大家都喝黃酒了,大家都說,馬上就要分開了。她電話里的聲音滿是迷霧般的水汽,我知道她也是顫動著想哭的。可是那時,我完全沒有去想到,這一場最大的考試,接著的大學,接著的繼續長大,都只是她會和我的分開、和媽媽分開的序幕。而其實,只要會分開,那么之前的每一天都只是序幕,可是那時我哪里能夠想得到?⑤女兒現在的腳步是在巴黎走,在歐洲和別的國家走,偶爾一年或兩年,才走到中國上海的家門口。上海的家只是她偶爾回來住幾天的地方。而那幾天,她還要忙碌地走出去,和人輕松地說這話,和人嚴肅地說那事。一個人的長大如果還是在他沒有長大時的路上,那么是不是就可能不被注視、不被喜歡、不被人夸贊地說:“你真是棒哦!”如果一個人永遠還是童年路上的溜達者,那么即使門口的路上晝夜亮著路燈,生命的氣質里是不是就不會有溢彩的流光?⑥我很矛盾地這樣想這么問,是因為我只能這樣想著問著慰問自己。我已經想了很久,慰問了很久。我沒有答案,因為我也早不是走在很小的時候、很年輕時候的家門口了。我的腳步早就踩在了無數地址、五湖四海。我的外祖母,我的父親母親,他們也總是在看得見家門口小路上的窗口前等啊等啊,一直等到我走到家門前的路上……抬頭看去,窗口已經沒有外祖母,也沒有父親,總算母親還在。而窗口終究都會空的,站在路上,看著窗口,我們只能對自己說:“空了。”而那時,我們可能也的確很棒了。想過來說過去的矛盾啊!⑦而我現在站在這兒,女兒走到門口,門里看著門外,門外看著門里,真真實實,什么也不少,雖然是夜里,沒有那么亮堂,但那短短的一會兒,眼里是流光的,心里是溢彩的。一個當父母的人,一天的日子,就算拉上紅顏色的帷幕了,明天怎么開始,那就隨便它怎么開始吧。⑧我不能不嘆息,因為偏偏這時一個計算題從母題里生出來了。我算著,假如我可以再活20年,女兒一年回來一次,每一次我都在她離開的前一個夜晚站在這里等候她,那么我就還可以有20次。假如我只可以再活15年,那么我就只有15次。即使還可以有30次,它也是這么少,怎么會這么少啊?⑨數學的計算啊,你就這么把我這一天快落下的紅帷幕算得有些憂傷了。⑩其實每一次,去巴黎,離開的時候,在機場告別,我擁抱著她,心里也是這樣想,又減少了一次。安徒生在他的童話里很喜歡寫類似傷感的句子:減少了、減少了,故事結束了。?我想,還是打個電話吧,問問她是不是快到家了。可是這時又有腳步聲了。這時的路上終于不是只有路了,女兒走到了門口。我開了門。我把紅幕拉上。我對她說:“早點睡,明天夜里在飛機上又睡不好。”明天夜里她睡不好的時候會想起今晚我站在這里等她嗎?而明夜的這時我照舊會想,她在已經飛行很遠的飛機上睡得好嗎?上海到巴黎很遠!她從小到大,我總是在一個單調的心思里打滾,滾得疲勞,又樂此不疲。?因為我是父親。父親和母親都會這樣單調,其實,他們都非常豐富。7.賞析第②段語言運用的特點。8.本文由“腳步聲”寫到“腳步”,結合內容分析其行文思路。9.第⑦與第?段都寫了女兒走到門口的情景,辨析其作用。10.聯系全文,賞析結尾段【答案】7.先用排比句強化“我”急盼腳步聲的心情,再用“想聽見”“哪怕”“準備”等語意連貫且具口語化的詞語,情境化地展現了“我”等女兒時專注、細密的心思。8.文章由期待女兒“腳步聲”起筆,引發女兒成長及“我”的人生“腳步”、實現生命價值與離家的矛盾等聯想,由實而虛的行文貼合夜等“女兒”所思所想的情境,寫出了父親的“豐富”。9.第⑦段揣想女兒與我隔門對視,與上文窗口看不到親人形成對比,展現父母子女安好帶給人質樸的幸福感;第(11)段“開”“拉”兩句實寫女兒到家,表現“我”內心的踏實與喜悅。10.結尾段扣題,揭示了為人父母的本性:為了兒女安好這一“單調”的心愿,甘愿承受辛勞與分離的煎熬,以及與兒女成長相伴而來的細膩而豐富的思慮和甘苦享受,言簡意豐且意味深長。【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賞析第②段語言運用的特點”,然后找到設題的句子,看該句寫了什么內容,使用什么手法,達到什么效果。第二段是寫“我”等待女兒回來時的表現,“我”透過大門的玻璃看著外面的小路,結果“小路上只有小路,只有深夜,只有一點兒聲音也聽不”,這里使用排比的修辭,強化“我”此時此刻內心的感受,再結合后面“我現在想聽見聲音……”可知,作者在這里流露出急盼腳步聲的心情;“想聽見”“哪怕”“準備”等口語化的詞語把“我”等待女兒時的專注、細密的心思。考生圍繞這些內容分析作答即可。【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文章內容,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本文由‘腳步聲’寫到‘腳步’,結合內容分析其行文思路”,然后看文章一共有多少段,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寫了什么,概括答題即可。從文中來看,一、二段寫女兒晚歸,“我”期待聽到女兒的“腳步聲”,接著由隔壁人家嬰兒的啼哭聲想到女兒成長的“腳步”,再由女兒“成長的腳步”想到“我”的人生“腳步”,并聯想到實現生命價值和離開家的矛盾,如果說一開始的“腳步聲”是實指的話,那么后面人生的腳步就是虛指,呈現出一個等候女兒夜歸父親的豐富的內心世界,也呈現出本文由實到虛的行文思路。【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第⑦與第?段都寫了女兒走到門口的情景,辨析其作用”,然后找到這兩段中寫女兒走到門口的內容,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分析其作用。第七段說“而我現在站在這兒,女兒走到門口,門里看著門外,門外看著門里,真真實實,什么也不少,雖然是夜里,沒有那么亮堂,但那短短的一會兒,眼里是流光的,心里是溢彩的”,結合下文可知,這是“我”想象中女兒走到門口的情景——父女隔門對視,內心是喜悅的,這表現出父母子女安好給人帶來的幸福感,這是內容上的作用,從結構上來看,與上文“我”在窗口看不到親人形成對比;第?段說“我想,還是打個電話吧,問問她是不是快到家了。可是這時又有腳步聲了。這時的路上終于不是只有路了,女兒走到了門口”,由“我開了門。我把紅幕拉上”可以知道,這里是實寫女兒歸家,“開”“拉”等動作表現出“我”看到女兒回來時內心的踏實和高興,從結構上來看,與第七段的想象呼應,與上文在窗口看不到親人形成對比。考生結合這些內容分析作答即可。【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聯系全文,賞析結尾段”,然后看文章的結尾寫了什么內容,在內容、結構、情感上有什么效果。最后一段說“因為我是父親。父親和母親都會這樣單調,其實,他們都非常豐富”,結尾由“我”上身到“父親母親”,他們有一個共性,“單調”而“豐富”,“單調”是指父母希望兒女安好的心愿,“豐富”是指為了兒女安好而甘愿承受勞累分離等煎熬以及伴隨兒女成長時的豐富的內心感受,結尾段揭示了為人父母的本性;從結構上來看,結尾呼應文章標題“因為我是一個父親”;從語言上看,語言簡潔而內蘊豐富。考生圍繞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點睛】鑒賞表達特色題,須從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構建起關于表達特色(表達技巧、藝術表現)的知識網絡系統模式。如常見的描寫技巧、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種手法技巧的辨認及表達效果,都應在頭腦中建立并儲存起來。把握思維模式,從五個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辭手法(優先);②表現手法(次之);③表達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語言表達(④⑤兩個角度考查時,一般有明確的提示)。思考分析時的兩個結合。①解答任何表達特色題必須與文章的中心相結合。沒有純客觀的藝術技巧,任何藝術技巧都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②解答表達特色題應該和語言相結合。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這是首先要考慮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內容,這是答題的前提和基礎,接著就要抓住句段與上下文的聯系,這是答題的關鍵,最后還要把握常見的答題模式。內容上,寫了什么(強調了什么),抒發了什么感情,進一步寫出了什么(題旨或作者意圖)。結構上,要根據位置思考,比如開頭段的作用,一般從下面幾個角度思考,一是看與標題的關系,即點題,照應標題,二是看與下文的關系,引起下文,如為下文寫……做鋪墊(張本,埋下伏筆),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照應下文……。中間段一般是承上啟下,結尾段一般是呼應上文,卒章顯志。(三)(7分)閱讀下面的詩作,完成下面小題。臨江仙·寒柳①(清)納蘭性德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②。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湔裙③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注釋]①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關:關心。③湔(jiān)裙:濺濕了衣裙。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將涉水濺裙來相會。11.上面橫線上應該填寫的詞牌是()。A.沁園春 B.江城子 C.臨江仙 D.如夢令12.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花飛絮飄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殘,以物喻人,形象寫出凄苦命運。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這里指代女子,由詠柳引出懷念之人。C.兩人無緣相會,而“夢斷”之后連夢中的歡會也不可得,更添愁苦。D.“眉彎”即柳葉,這是擬人修辭,言西風有恨卻無法吹去枝頭柳葉。13.鑒賞上闋劃線部分的景物描寫。【答案】11.C12.D13.“疏疏”正面描寫寒柳蕭條、稀疏的形態,又以“憔悴”刻畫其弱不禁風、惹人愛憐的情態。“五更寒”“明月”寫出夜闌天寒,明月映照的環境,側面烘托寒柳的蕭瑟之狀。寫明月關心寒柳,運用擬人手法(移情),更表現作者對寒柳的摯愛之情(也可以說:以樹喻人,寄托詞人的深切懷念之情)。【解析】【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從這首詞的標題“臨江仙·寒柳”可知,“臨江仙”是詞牌,即詞的格式的名稱。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眉彎’即柳葉,這是擬人修辭”以及“言西風有恨卻無法吹去枝頭柳葉”錯誤,“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意思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可知“眉彎”并不是柳葉,而是作者緊鎖的眉頭,也沒有用到“擬人”手法。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作者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用詞方面,用“疏疏”“憔悴”刻畫寒柳蕭條、稀疏、弱不禁風、惹人愛憐的情態;藝術手法方面,用“五更寒”“明月”,側面描寫烘托寒柳的蕭瑟之狀;“愛”“相關”運用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借寒柳寄寓的對愛人的摯愛之情。(四)(12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14.解釋下列加點詞。(1)官盛則近諛()(2)士大夫之族()(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4)余嘉其能行古道()1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吾見相如,必辱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16.下面對文章前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組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D.作者對于那些看不起“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的士大夫,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17.下列各句“其”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A.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D.其孰能譏之乎?1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2)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答案】14.①.諂媚②.類③.解釋經書的著作④.稱贊15.C16.B17.C18.(1)在我前面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隨他拜他為師。(2)巫醫、樂師、各種手工業者這類人,不以相互學習為恥。【解析】【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1)“官盛則近諛”翻譯為: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諛”,諂媚。(2)“士大夫之族”翻譯為:士大夫這一類人。“族”,類。(3)“六藝經傳皆通習之”翻譯為: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傳”,解釋經書的著作。(4)“余嘉其能行古道”翻譯為: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風尚。“嘉”,稱贊。【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翻譯為: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恥”,以……為恥,意動用法。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翻譯為:即便是普通人尚且對此感到羞愧更何況將軍和丞相?“羞”,感到羞恥,意動用法。B.“于其身也,則恥師焉”翻譯為: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恥”,以……為恥,意動用法。C.“吾見相如,必辱之”翻譯為:我見到藺相如,一定羞辱他。“辱”,使動用法,使……受辱,羞辱。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翻譯為: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師”,以……為師,意動用法。故選C。【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錯誤。作者并沒否認“童子之師”是老師。只是不是作者所說的“傳其道解其惑”的老師。故選B。【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翻譯為: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其”,代詞,他們。A.“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翻譯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這個緣故吧?“其”,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翻譯為: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其”,語氣副詞,表揣測。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翻譯為: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其”,代詞,他們。D.“其孰能譏之乎?”翻譯為: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們嗎?“其”,語氣副詞,表反問。故選C。【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話的得分點為:“生乎吾前”,介詞結構后置句,在我前面出生的人;“固”,本來;“從而”,跟從并且;“師”,以……為師。第二句話的得分點為:“恥”,以……為恥辱;“相”,互相;“師”,學習。參考譯文: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困惑的問題,就始終不能解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跟從他學習,以他為老師;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從他,拜他為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還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無論高低貴賤,無論年長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他,焉為代詞);現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這個緣故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做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做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哎!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啊!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如此罷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齡十七,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不受時俗的拘束,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他。(五)(11分)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送楊寘序歐陽修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①,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婦之嘆息,雌、雄雍雍之相鳴也。其憂深思遠,則舜與文王、孔子之遺音也;悲愁感憤,則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嘆也。喜怒哀樂,動人必深;而純古淡泊,與夫堯舜三代之言語、孔子之文章、《易》之憂患、《詩》之怨刺無以異。其能聽之以耳,應之以手,取其和者,道②其湮郁,寫其幽思,則感人之際,亦有至者焉。予友楊君,好學有文,累以進士舉,不得志。及從蔭調,為尉于劍浦③。區區在東南數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醫藥,風俗、飲食異宜。以多疾之體,有不平之心,居異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選自《古文觀止》)【注】①引:一種樂曲體裁。句意為“學彈了以宮聲為主的幾支曲子”。②道:通“導”,意為排遣。③尉:縣尉。劍浦:地名。19.“其能郁郁以久□?”一句□中應該填入的虛詞是()A.哉 B.矣 C.也 D.乎20.下列對本文內容理解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曾因退職閑居而患抑郁癥,后來他常聽友人彈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B.彈琴作為一種技藝,微不足道;但等到好琴師來,能彈出多種妙音,表達多種感情。C.琴聲同《論語》、《易》、《詩》等儒家經典一樣,有啟迪心智、陶冶情操的作用。D.楊寘身體多病,又遭貶官,心情抑郁,所以作者寫本文勸慰他要“平其心以養其疾”。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是一篇贈序,贈序指臨別時贈予的文字,內容多是推重、贊許、勉勵等;本文是作者為贈別好友楊寘而作的。B.楊寘因沒中進士,不得不到千里之外去當一個縣尉,加之體弱多病,因而心緒郁結,作為好友,作者在文中對楊寘進行了直接的勸慰。C.本文語言形象生動,作者運用比喻和聯想,把抽象的琴聲描繪得可親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體驗著力寫了琴聲對陶冶性情的作用。D.作者作“琴說”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談心中給人以勸導和撫慰,深情厚意寓于悠閑平靜之中。22.縱觀全文,簡述“琴”在行文中的作用。23.本文較多地運用整句與散句相結合的句式。請以第二段為例,簡述其好處。【答案】19.D20.C21.B22.“琴”是貫穿全文的線索,篇首提出琴治愈自己的幽憂之疾,篇中闡述琴可以“道其堙郁,寫其幽思”,篇尾說琴可以使楊君“平其心以養其疾”,向楊君贈文進琴。23.整句句子形式整齊,節奏鮮明,散句形式靈活;整散交替錯落有致,富有美感。【解析】【分析】【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其能郁郁以久”意思是“哪里能夠長久地沉悶下去呢?”表達的是反問的語氣。
A.哉:表示感嘆的語氣;跟疑問詞合用,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此句處沒有疑問詞,排除。B.矣:用在句末,跟“了”相同;表示感嘆。此句不是感嘆語氣,排除。C.也: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一般與疑問詞何用。排除。
D.乎:表示疑問或反問。故選D。【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內容的理解能力。A.“后來他常聽友人彈琴,久而久之,病不治而愈”錯誤。依據原文“久而樂之,不知疾之在其體也”分析可知,作者感到很快樂,渾然不覺自己還有病在身上,但并不意味著“病不治而愈”。B.“但等到好琴師來”錯誤。“及其至也”指的是彈琴技藝到了極點,并非是好琴師來。D.“所以作者寫本文勸慰他要‘平其心以養其疾’”錯誤。依據原文意思“然而要平靜他的心思,療養他的疾病,那么彈琴也能夠收到一點好處吧!”分析可知,“作者勸楊真以琴治心病來幫助治療身疾”。故選C。【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作者在文中對楊寘進行了直接的勸慰”錯誤。作者并沒有直接勸慰友人,而是以琴聲為喻撫慰楊寘,以彈琴來寄托情懷,排遣憂愁,養神祛病。故選B。【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物象作用的能力。本文以“琴”貫穿全文,是全文的線索。開篇提出“予嘗有幽憂之疾”,然后因為“學琴于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指出琴治愈自己的幽憂之疾。篇中提到琴可以“道其堙郁,寫其幽思”,即排遣憂郁,散發幽思。篇尾向楊君贈文進琴,“然欲平其心以養其疾,于琴亦將有得焉。故予作琴說以贈其行,且邀道滋酌酒、進琴以為別”,作者認為平靜心思,療養疾病,彈琴能夠收到一點好處。于是寫了這篇談琴的文章來給他送行,并且邀請孫道滋喝灑,彈琴,當做臨別的紀念。【2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本題要求從句式角度,對第二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第二段的句子從句式結構上分析,如“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商店鋪裝修設計及供應鏈管理合作協議
- 跨境知識產權忠誠協議資產凍結與知識產權保護協議
- 房屋相鄰權與物業管理服務合同
- 網絡廣告技術服務補充協議
- 智能家居網關設備研發與市場推廣服務合同
- 專屬私人飛機航線申請與VIP接送合同
- 員工股權解鎖與公司融資協議
- 生物檢測試劑盒市場推廣及銷售合作合同
- 現代化工企業生產管理體系建設
- 腰椎患者腹脹護理
- 青春期的煩惱新專家講座
- PFMEA(中英文標準模板)
- 2024年市政工程市場洞察報告
- 水工機械設備維護檢修規程
- 穿脫手術衣與戴無菌手課件
- 2024年春江蘇開放大學文學概論060060第一次過程性考核作業答案
- 北京市東城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測評卷(含答案)
- 優質課件:幾代中國人的美好夙愿
- 被詐騙的起訴書范文
- 產品供貨方案、售后服務方案
- 全球健康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