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_第1頁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_第2頁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_第3頁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_第4頁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應用推廣方案TOC\o"1-2"\h\u8093第一章綠色建筑概述 24805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意義 2191351.1.1綠色建筑的定義 2299961.1.2綠色建筑的意義 2109521.2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 3101111.2.1政策支持 3256381.2.2市場需求 3131831.2.3技術創新 372921.2.4產業鏈整合 3265211.2.5國際合作 34724第二章節能環保技術概述 3209902.1節能環保技術的分類 3258552.2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現狀 416725第三章建筑設計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 435083.1建筑布局與形態設計 4246063.2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 5284773.3建筑采光與照明設計 526619第四章建筑材料與構造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 581614.1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選擇 552454.2建筑構造的節能設計 665784.3建筑部品與構件的優化 631017第五章建筑施工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 712625.1施工過程中的節能措施 7155685.2施工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7139625.3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 73179第六章建筑運行與維護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 730816.1建筑設備與系統的運行優化 7271646.2建筑能耗監測與管理 8222796.3建筑維護與改造的節能措施 824843第七章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標準 9240977.1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構建 9115627.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 9261487.3綠色建筑評價方法與工具 107723第八章政策法規與激勵機制 1034948.1綠色建筑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 10305178.1.1政策法規的制定 10221368.1.2政策法規的實施 11228008.2綠色建筑激勵機制的設計與推廣 11213928.2.1激勵機制的設計 11294138.2.2激勵機制的推廣 11264608.3綠色建筑宣傳與教育 1221953第九章綠色建筑案例分析 1275869.1國內綠色建筑案例分析 12270099.1.1上海中心大廈 12177449.1.2廣州珠江大廈 12137779.2國際綠色建筑案例分析 13209769.2.1英國倫敦碎片大廈 1321449.2.2美國紐約自由塔 1324599.3綠色建筑技術創新與應用 132425第十章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技術的推廣策略 142755110.1建立完善的綠色建筑技術標準體系 14681610.2加強綠色建筑技術的宣傳與培訓 142385810.3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產學研合作 143044210.4建立綠色建筑技術市場與服務體系 14第一章綠色建筑概述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意義1.1.1綠色建筑的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行、維護、拆除及回收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以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生態效益為核心目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綠色建筑強調建筑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關注建筑全過程的可持續發展。1.1.2綠色建筑的意義綠色建筑具有以下重要意義:(1)降低資源消耗:綠色建筑在材料選擇、建筑設計、施工工藝等方面,力求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減少環境污染:綠色建筑在設計、施工和運行過程中,注重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3)提高生態效益:綠色建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生態效益,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改善居住環境:綠色建筑通過優化建筑設計、提高室內環境質量,為居住者創造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5)促進經濟發展:綠色建筑產業的發展,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1.2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1.2.1政策支持國家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綠色建筑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各級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1.2.2市場需求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綠色建筑逐漸成為消費者購房的首選。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1.2.3技術創新綠色建筑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是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型建筑材料、節能技術、智能化控制系統等技術的應用,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1.2.4產業鏈整合綠色建筑產業鏈涉及多個領域,如建筑設計、施工、材料供應等。產業鏈的整合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綠色建筑的整體競爭力。1.2.5國際合作在全球范圍內,綠色建筑已成為建筑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國在綠色建筑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對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二章節能環保技術概述2.1節能環保技術的分類節能環保技術是指在建筑領域內,通過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類技術。根據其作用機理和應用領域的不同,節能環保技術可分為以下幾類:(1)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技術:包括保溫隔熱技術、遮陽技術、通風換氣技術等,主要目的是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室內舒適度。(2)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旨在替代傳統能源,減少環境污染。(3)建筑設備節能技術:包括高效節能空調、照明、電梯等設備的研發與應用,以提高設備效率,降低能源消耗。(4)綠色建材技術:采用環保、低碳、可循環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物的整體碳排放。(5)智能建筑技術:通過集成計算機、通信、自動控制等技術,實現建筑物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2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現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節能環保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以下為我國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現狀:(1)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技術應用:在新建建筑中,保溫隔熱技術、遮陽技術等已得到廣泛應用,顯著降低了建筑物的能耗。但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節能技術的推廣仍有待加強。(2)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應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逐漸普及,如太陽能熱水器、光伏發電等。但受制于技術、成本等因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尚未達到理想水平。(3)建筑設備節能技術應用:高效節能空調、照明、電梯等設備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逐漸增多,但市場份額仍較小,需要進一步推廣。(4)綠色建材技術應用:環保、低碳、可循環的綠色建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逐步擴大,但受制于成本、技術等因素,市場份額有限。(5)智能建筑技術應用:智能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智能建筑技術主要應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和高端住宅項目。總體來看,我國節能環保技術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未來,我國應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建筑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第三章建筑設計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3.1建筑布局與形態設計在建筑設計階段,建筑布局與形態設計是節能環保技術應用的重要環節。以下為建筑布局與形態設計中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策略:(1)合理規劃建筑布局,充分考慮地形、地貌、風向等因素,實現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共生。通過分析建筑物的朝向、間距、高度等因素,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采光、通風效果,降低空調、照明等設備的能耗。(2)優化建筑形態,采用流線型、多邊形等不規則形態,增加建筑物表面積,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風效果。同時利用建筑物的體型系數,降低建筑物的能耗。(3)采用綠色屋頂、垂直綠化等設計手法,提高建筑物的綠化覆蓋率,降低建筑物的熱島效應,提高建筑物內部舒適度。3.2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建筑外圍護結構是建筑物能耗的主要來源之一,以下為建筑外圍護結構設計中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策略:(1)選用高功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功能。例如,采用真空絕熱板、酚醛泡沫等新型保溫材料,降低建筑物能耗。(2)優化建筑外圍護結構的構造設計,如采用雙層墻、通風幕墻等結構,提高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效果。(3)采用可調節的外圍護結構,如可調節遮陽、通風系統等,根據季節、氣候變化自動調整,實現節能環保。3.3建筑采光與照明設計建筑采光與照明設計是影響建筑物能耗的關鍵因素,以下為建筑采光與照明設計中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策略:(1)充分利用自然光,優化窗戶布局、大小和朝向,提高室內采光效果。同時采用反光板、光導管等輔助照明設備,提高室內照度。(2)選用高效節能的照明設備,如LED燈具、太陽能燈具等,降低照明能耗。(3)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根據室內外照度、人員活動等因素自動調節照明強度,實現節能環保。(4)合理設計照明方案,避免過度照明和光污染,提高室內舒適度。通過以上措施,在建筑設計階段實現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為建筑物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第四章建筑材料與構造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4.1節能環保建筑材料的選擇在綠色建筑中,建筑材料的選擇。為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我們應優先選用以下節能環保建筑材料:(1)高功能混凝土:采用高功能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減少碳排放。同時高功能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和耐久性,有利于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2)綠色水泥:綠色水泥是一種低碳、環保的水泥品種,其生產過程中采用替代燃料和原料,降低碳排放。(3)保溫材料:選用高效保溫材料,如真空絕熱板、巖棉、玻璃棉等,可提高建筑物的保溫功能,減少空調和暖氣的能耗。(4)環保型裝飾材料:如低甲醛釋放的人造板、水性涂料、綠色壁紙等,可降低室內污染物濃度,保障居住環境。4.2建筑構造的節能設計建筑構造的節能設計是綠色建筑的核心環節。以下為建筑構造的節能設計要點:(1)建筑體型系數:合理控制建筑體型系數,減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積,降低熱損失。(2)建筑朝向與布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合理確定建筑朝向和布局,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風等資源,減少空調和暖氣的能耗。(3)外窗設計:選用高效節能的外窗,如雙層玻璃窗、LowE玻璃窗等,提高外窗的保溫功能,減少熱損失。(4)屋頂綠化:在屋頂設置綠化層,可降低建筑物的熱島效應,提高屋頂的保溫功能。4.3建筑部品與構件的優化為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目標,需要對建筑部品與構件進行優化。以下為建筑部品與構件優化的措施:(1)外墻保溫系統: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提高外墻的保溫功能,減少熱損失。(2)屋面保溫系統:選用高效保溫材料,提高屋面的保溫功能,降低空調和暖氣的能耗。(3)門窗系統:選用節能型門窗,如斷橋鋁門窗、塑鋼門窗等,提高門窗的保溫功能。(4)遮陽系統:設置合理的遮陽設施,如遮陽板、遮陽簾等,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能耗。(5)排水系統:采用綠色排水系統,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通過以上措施,建筑部品與構件的優化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目標。第五章建筑施工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5.1施工過程中的節能措施在建筑施工階段,實施節能措施是降低建筑整體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環節。施工方應當選用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標準的施工設備,并定期進行維護,保證設備運行效率。合理規劃施工流程,采用高效的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如采用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等,減少現場攪拌和加工產生的能耗。施工現場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設置臨時性的可再生能源供電設施,降低施工期間的能源消耗。5.2施工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施工廢棄物的處理是建筑施工階段節能環保技術應用的另一重要方面。針對施工現場產生的廢棄物,必須實施分類收集,對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鋼材、木材、塑料等,應進行回收處理,再次利用于建筑或其他行業中。對于無法回收的廢棄物,則應按照相關法規要求,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如填埋或焚燒,同時保證處理過程不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5.3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措施是保證施工過程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關鍵。施工現場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揚塵、噪音等污染物的排放,例如設置圍擋、定期灑水、使用低噪音設備等。同時施工現場的排水系統應設計合理,保證雨水和污水分流,防止constructionsite污染。另外,施工現場還應建立健全的環境監測體系,對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影響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調整施工方案,保證施工活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第六章建筑運行與維護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6.1建筑設備與系統的運行優化建筑設備與系統的運行優化是建筑節能環保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環節。以下為具體措施:(1)優化空調系統運行。根據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內外環境條件,合理調整空調系統運行參數,實現空調系統的智能化控制,降低空調能耗。(2)優化照明系統運行。采用高效節能燈具,結合自然采光,合理控制照明時間和亮度,實現照明系統的智能化控制。(3)優化給排水系統運行。采用節水型設備,合理調整給排水系統運行參數,實現給排水系統的智能化控制。(4)優化電梯系統運行。合理調整電梯運行策略,實現電梯系統的節能運行。6.2建筑能耗監測與管理建筑能耗監測與管理是保證建筑節能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為具體措施:(1)建立建筑能耗監測平臺。通過安裝能耗監測儀表,實時采集建筑用電、用水、用氣等數據,傳輸至能耗監測平臺,進行數據分析。(2)制定能耗管理制度。明確能耗管理責任,建立健全能耗管理制度,保證能耗監測與管理的有效性。(3)定期開展能耗審計。對建筑能耗進行定期審計,分析能耗變化趨勢,找出能耗異常原因,提出改進措施。(4)實施能耗公示制度。將建筑能耗數據向公眾公示,提高建筑節能意識,促進節能措施的落實。6.3建筑維護與改造的節能措施建筑維護與改造階段的節能措施是保證建筑長期節能運行的關鍵。以下為具體措施:(1)定期檢查建筑圍護結構。對建筑圍護結構進行檢查,發覺問題及時修復,保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功能。(2)優化建筑外窗系統。采用節能型外窗,提高外窗的保溫隔熱功能,降低建筑能耗。(3)更新建筑設備。對老舊、低效的設備進行更新,采用高效節能設備,提高建筑設備運行效率。(4)實施建筑綠化。增加建筑綠化面積,提高建筑周邊環境的綠化率,降低建筑能耗。(5)開展建筑節能改造。針對建筑特點,實施節能改造項目,如增設保溫層、更換節能設備等,提高建筑節能功能。通過以上措施,建筑運行與維護階段的節能環保技術得到了有效應用,有助于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七章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與標準7.1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構建綠色建筑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構建一套科學、完整、可操作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成為當務之急。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旨在對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綜合評價,包括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和拆除等階段。以下是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構建的幾個關鍵方面:(1)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體系的核心,應包括生態環境、節能環保、室內環境、社會責任等方面。各評價指標應具有明確的定義、量化和評價方法。(2)評價等級劃分:根據評價指標體系的得分,將綠色建筑評價等級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和較差四個等級。(3)評價流程與方法:評價流程應包括項目申報、評價機構審核、現場檢查、評價結果公布等環節。評價方法應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7.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1)科學性:評價標準應基于充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驗證,保證評價結果的可靠性。(2)實用性:評價標準應易于操作,方便評價機構、設計師和施工企業實施。(3)前瞻性:評價標準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適應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需求。以下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制定內容:(1)評價指標權重:根據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合理分配權重,以反映各評價指標對綠色建筑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2)評價基準:確定各評價指標的評價基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等。(3)評價等級標準:根據評價得分,制定各等級的評價標準,以明確各等級的綠色建筑特征。7.3綠色建筑評價方法與工具綠色建筑評價方法與工具是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為常用的評價方法與工具:(1)定量評價方法:包括生命周期評價法(LCA)、能源消耗分析、碳排放計算等,用于評價建筑項目的能耗、環境影響等指標。(2)定性評價方法:通過專家評審、現場檢查等方式,對建筑項目的生態環境、室內環境、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評價。(3)評價工具:包括綠色建筑評價軟件、建筑信息模型(BIM)等,用于輔助評價機構、設計師和施工企業進行評價工作。為提高綠色建筑評價的效率與準確性,可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建筑項目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同時加強評價機構的能力建設,提高評價人員的專業素質,保證評價結果的可靠性。第八章政策法規與激勵機制8.1綠色建筑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實施8.1.1政策法規的制定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綠色建筑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國家及地方的高度重視。為保證綠色建筑的實施效果,必須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政策法規體系。政策法規的制定應遵循以下原則:(1)合法性原則:政策法規的制定應遵循國家法律法規,保證綠色建筑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2)前瞻性原則:政策法規的制定應充分考慮未來發展趨勢,保證政策法規的長期適用性。(3)系統性原則:政策法規的制定應涵蓋綠色建筑的全過程,包括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維護等環節。(4)激勵與約束并重原則:政策法規的制定既要強化對綠色建筑的激勵措施,也要明確對違規行為的處罰。8.1.2政策法規的實施政策法規的實施是綠色建筑推廣的關鍵環節。為保證政策法規的有效實施,應采取以下措施:(1)明確責任主體:各級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明確各自的責任,保證政策法規的落實。(2)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加強對綠色建筑政策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政策法規的執行力。(3)加強宣傳培訓: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綠色建筑政策法規,提高全社會的綠色建筑意識。(4)優化政策環境: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法規,以適應綠色建筑發展的需求。8.2綠色建筑激勵機制的設計與推廣8.2.1激勵機制的設計綠色建筑激勵機制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公平性原則:激勵機制應公平對待各類市場主體,保證各方利益平衡。(2)激勵與約束并重原則:激勵機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強化對綠色建筑的約束。(3)可操作性原則:激勵機制應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便于實施和監管。激勵機制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財政補貼:對綠色建筑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降低項目成本。(2)稅收優惠:對綠色建筑項目實施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負擔。(3)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綠色建筑項目提供優惠貸款和保險服務。(4)榮譽獎勵:對綠色建筑項目給予榮譽稱號,提高企業知名度。8.2.2激勵機制的推廣為保證激勵機制的有效推廣,應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綠色建筑激勵機制,提高全社會的認知度。(2)完善激勵機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激勵機制,保證其適應綠色建筑發展需求。(3)加強監管:加強對綠色建筑激勵政策的監管,防止政策濫用和違規行為。8.3綠色建筑宣傳與教育綠色建筑宣傳與教育是提高全社會綠色建筑意識、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手段。以下為綠色建筑宣傳與教育的具體措施:(1)加強綠色建筑知識普及:通過各種渠道,如媒體、網絡、社區等,普及綠色建筑知識,提高公眾對綠色建筑的認識。(2)開展綠色建筑教育培訓:針對不同對象,如官員、企事業單位員工、設計師等,開展綠色建筑教育培訓,提高其綠色建筑技能。(3)舉辦綠色建筑宣傳活動:定期舉辦綠色建筑宣傳活動,如綠色建筑論壇、綠色建筑展覽等,增進社會各界對綠色建筑的關注。(4)推廣綠色建筑示范項目:通過示范項目,展示綠色建筑的實際效果,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綠色建筑發展。第九章綠色建筑案例分析9.1國內綠色建筑案例分析9.1.1上海中心大廈上海中心大廈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是中國最高的綠色建筑之一。該建筑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綠色建筑的理念,其主要特點如下:(1)高效節能:采用雙層玻璃幕墻,有效降低能耗;設置智能照明系統,根據室內外光線自動調節亮度;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利用地下溫度進行能源轉換。(2)節水環保: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屋頂及場地雨水用于綠化、景觀用水等;采用高效節水器具,降低水資源消耗。(3)綠色建材:選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鋼材、玻璃等,減少對環境的影響。9.1.2廣州珠江大廈廣州珠江大廈位于廣州市天河區,是一棟具有代表性的綠色建筑。其主要特點如下:(1)節能設計:采用LED照明、智能空調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2)生態景觀:設置屋頂花園,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3)綠色出行:設置自行車停放設施、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鼓勵綠色出行。9.2國際綠色建筑案例分析9.2.1英國倫敦碎片大廈英國倫敦碎片大廈是一棟具有環保特色的超高層建筑。其主要特點如下:(1)節能環保:采用雙層玻璃幕墻,降低能耗;設置雨水收集系統,減少水資源消耗。(2)生態景觀:設置屋頂花園,提高綠化覆蓋率,改善城市生態環境。(3)智能系統:采用樓宇自動化系統,實現能源管理、照明控制、室內環境監測等功能。9.2.2美國紐約自由塔美國紐約自由塔是一棟具有環保理念的超高層建筑。其主要特點如下:(1)節能設計:采用高效節能設備,降低能耗;設置綠色屋頂,提高隔熱功能。(2)環保材料:選用環保材料,如高功能混凝土、鋼材、玻璃等,減少對環境的影響。(3)綠色出行:設置自行車停放設施、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鼓勵綠色出行。9.3綠色建筑技術創新與應用在綠色建筑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