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1頁
12《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2頁
12《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3頁
12《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4頁
12《拿來主義》教學設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梳理“拿來主義”針對的幾種主義,理解先破后立的雜文思維。2.根據文本內容,分析善用比喻的雜文手法和微含嘲諷的雜文語言。3.結合時代背景和當下文化現象,說出魯迅文章的針對性和超越性。學習過程:一、情境導入現在我們使用的是2019年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有同學說,沒意思,七八十年前的時評文,早就過時了,為什么還讓我們學?假如你是教材編者,你會怎么回答這個問題?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文體知識:雜文:散文的一個分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直接而迅速地反應社會事變的文藝性社會評論,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諷刺的文筆,鞭撻丑惡,針砭時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魯迅雜文特點:“象投槍,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二、理解:“拿來主義”是針對當時的哪幾種主義提出的?文章里有一句頗為要緊的話,也是一個過渡段,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哪句話?明確: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既有“所以”,從因果關系上來說,則必有“原因”。前面6段,寫到我們為什么要拿來。讀1—6段,為什么要拿來?拿來主義”是針對當時的哪幾種主義提出的?明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拿來主義請仿照魯迅對“閉關主義”的解釋,補寫句子。并根據其表現闡釋其實質內涵。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送去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來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拿來主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確:閉關主義的表現是“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清政府自詡天朝上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不與他國互通有無,最終造成中國在近代史上的節節敗退。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文化保守主義,背后的心理是自負或者說是自大。“送去主義”是“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隨之產生的單向文化輸出。鴉片戰爭之后,傳統的中國中心主義不斷失落,為了維持某種表面上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官方和文化界等面對外國人對中國“古董”、國粹的贊揚,很是受用,不斷送一些“古董”或“活人”到國外去,認為可以“發揚國光”。本來,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輸出是題中應有之義,問題是只有輸出沒有輸入,違背了“禮尚往來”的原則,而且輸出的一方還是處于文化弱勢的一方,那么這樣的“送去主義”就成了民族保守主義與民族自卑心理的折射。因此魯迅說:“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然而中國的東西總有送完的一天,到時“我們的子孫”還有什么呢?因此他強調:“‘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送來主義”在原文中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當中國的東西被世界用完了之后,“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樣的“送來”實際上是中國人討來的,是外國人給予的居高臨下的賞賜。二是外國主動送來的各類洋貨,如“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過于新異,又是外國“拋給”的,結果國人給“嚇怕”了。錢理群認為,這樣的“拋給”“是強制接受,并且是不允許選擇的,這樣的區別于主動‘拿來’的‘送來’,實際上是一種文化擴張,在鴉片戰爭以來的歷史上,是西方殖民者的軍事、政治、經濟侵略的伴隨物。”第四段中的“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拋給:是有目的的給予,是惡意輸出,猶如嗟來之食,意味著輕蔑、侮辱。送來:是特意的,是拋給的冠冕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的,懷有不良動機。拋來:是隨意的,把無用的東西送人,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詞,一般懷有不良動機。那么拿來主義者呢?“占有,挑選。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這是積極主動地選擇,本質上是文化借鑒。小結:魯迅先生不直接明確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而先否定其他主義,這種思維方式叫作先破后立。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其他主義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因此,從反面批判入手,再轉入正面論述,水到渠成,立論鮮明有力。(先破后立)補充背景:1934年5月28日,上海的《大晚報》報道了一則文藝新聞:中國美術名家劉海粟、徐悲鴻等在莫斯科舉行中國書畫展覽會,“深得彼邦人士極力贊美,揄揚我國之書畫名作,切合蘇俄正在盛行之象征主義作品”,并說蘇俄藝術家“憶及中國戲劇亦必采取象征主義”,準備“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看過該報道,認為其歪曲事實,因此于5月30日撰文《誰在沒落?》,糾正道,說中國畫切合象征主義,“未免近于夢話”,中國戲亦如此。這是對一篇新聞的具體批評。6月4日,魯迅再作《拿來主義》,由該報道引申出去,聯系當時文藝界的一些事實,提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應當奉行的原則,強調“送去”之外,還得“拿來”。這一“拿來主義”的主張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至今仍然可以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指針乃至不二法門。三、分析:“拿來主義”怎樣來拿?魯迅又是如何寫的?“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明確:大宅子:祖上的陰功,做女婿換來的,可以看作隱喻中國傳統文化。但大宅子里除了有煙槍、煙燈等,還有西方輸送來的鴉片。將大宅子理解為中西文化遺產,也可以。2.對待文化遺產的三種態度。(比喻論證)(二)我們究竟應當怎么對待外來文化?“拿來主義”怎樣來拿?明確:“占有挑選”魯迅先生怎么寫的?請結合文本內容,填寫表格,并結合文本具體闡釋。喻體“拿來主義”者的態度本體魚翅鴉片文化遺產中益大于害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放博物館,或毀掉姨太太明確:比喻論證。魚翅:吃掉,比喻文化遺產中有益無害的部分。鴉片:送藥房,比喻文化遺產中益大于害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放博物館,或毀掉,比喻文化遺產中害大于益的部分。姨太太:各自走散為是,比喻文化遺產中有害物的部分。問:基于什么樣的標準,采用不同的態度?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基于一個標準:是否有利于“現代中國人”的生存和發展。小結: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記念劉和珍君》雜文是一種文藝性的社會論文。強調說理的形象化,而比喻是常見的手法。全文思路:中國一向是“閉關主義”——現在成了“送去主義”——此外還有“送來主義”——“我只想鼓吹”“拿來主義”——如何拿來?——“總之,我們要拿來”。寫作目的:“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拿來”外國文藝,創造中國的新文藝,用這新文藝改變中國人的精神,使其成為新人。四、鑒賞:微含嘲諷——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魯迅對他不以為然的傾向,并不進行正面的批判、駁斥,而是用他最擅長的微含嘲諷的雜文筆調,做事實的呈現,寓褒貶于描述中。——錢理群問:這篇雜文的語言風格如何?請結合相關詞語或句子進行分析。明確:①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捧著”輕蔑嘲諷的語氣,本身就構成了一副絕妙的漫畫,恭敬的媚態躍然紙上,卑下地炫耀,賣力地討好,自欺欺人,反語諷刺)②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進步”反語)③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著大度。(反語、諷刺,言此意彼,明褒暗貶)④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modern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小結:微含嘲諷,是魯迅慣用的雜文語言風格,體現了諷刺文學嚴肅介入現實的戰斗精神。對于有害的事物,雜文能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五、應用《拿來主義》寫于1934年,當下還有其現實意義嗎?回到最初的問題,作為1934年的時評文,《拿來主義》是否過時?請結合當下中外文化現象進行闡釋。鼓勵學生自由討論,老師再進行補充點評。示例:2023年,刀郎《羅剎海市》成為現象級作品,全球網絡播放量達80億次。歌曲的大火固然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但取材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作詞,無疑增加了歌曲的文化底蘊,促進了它的傳播。歌曲《羅剎海市》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拿來。2023年,電影《封神第一部》實現了將近30億的票房。電影內容取材于中國本土歷史神話“封神演義”,但音樂卻是民族樂器跟西方交響樂的結合,還有場面、特效甚至敘事方式,都極具好萊塢特質。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對中西優秀文化的借鑒吸收。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他的頒獎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的作品,表現的是帶有泥土氣息的中國民間。形式上則是受到拉美文學的啟發,采用了超出尋常的文學手法,營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超現實世界。是對中西優秀文化的“拿來”。正是有了對中西優秀文化的“拿來”,才有了以上作品市場和藝術上的成功。因此,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拿來主義》在當下,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魯迅的雜文,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用現在話來說,就是有明確的“問題意識”;但他對問題的思考,有很深很廣,帶有很大的超越性。——錢理群小結:魯迅的文章跨越了時空,連接了古今,常讀常新。六、作業物轉星移,近代史上積貧積弱的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二經濟體,除了魯迅提倡的“拿來”,我們還當如何對待中外文化?請閱讀陳詔《拿去主義》,結合當下文藝熱點事件,有針對性地發表自己的議論。要求:觀點明確,先破后立,不少于300字。作業示例: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的賀信指出:“我們要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擔負文化使命,建設文化強國?在中國文化相對落后的時候,魯迅先生提出了“拿來主義”,有助于縮短中國與世界的差距。但時過境遷,中國已經日益強大,有能力有信心向世界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我想,不僅需要我們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拿來”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同時也需要我們“拿去”,理直氣壯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正如“云·游中國”系列項目架起中外文化交流新橋梁,讓更多外國人看到中國文化;被譽為中國當代魯班的“阿木爺爺”,用靈巧的雙手展現中國傳統工藝之美,驚呆億萬外國網友;青少年最愛的國產游戲《原神》,以其唯美的畫面動人的劇情,備受海外游戲玩家喜愛;還有我們的《唐宮夜宴》小姐姐,以其可愛、頑皮的形象,在海外社交平臺掀起中國風等。既要“拿來”,也要“拿去”,或許才是我們對待中外文化的正確態度。也唯有如此,我們才得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附錄:拿去主義陳詔“拿來主義”是魯迅的一篇雜文的題目,現在已成為引進、吸收外來文化的一個專用名詞,同樣重要的是“拿去主義”,雖然未經魯迅述及,卻也值得一提。在“文化熱”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呼聲越來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謂“交流”,就是指“拿來”,至于“拿去”,對不起,意識不強,也許還沒有考慮。這實際上是單向流程,而不是雙向流程。“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是禮儀之邦,總不能光拿人家的啊!有些同志認為我國的民族文化落后、陳舊,對是否有輸出價值和競爭能力表示懷疑。其實,這些同志未熟諳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須知東西方文化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互為補充,不可代替,從而構成世界文化整體。中國文化,諸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漢代墓葬中的金縷玉衣、唐詩、宋詞、《紅樓夢》等聞名世界,這是眾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們重視的所謂“糟粕”,西方人的評價也常常出人意料。例如老莊哲學和《易經》,我們認為是完全過了時的東西,而目下在西方卻大為走運。許多科學家對目前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無法進行概括,他們找來找去,終于在老莊的“道”和《易經》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適的語言,并給以很高的評價。這里說明一個問題,具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是一座內容豐富的寶庫,我們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說得一無是處。但是,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如果我們拿出去的永遠是一些陳年百代的古董、祖傳的遺物,那也不能使我們今天的炎黃子孫臉上增光。對西方讀者來說,他們既想了解中國的昨天,當然也想了解中國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國人的光榮職責。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近幾年來,西方學者對中國當代文化藝術有了較多的關注。就以文學方面來說,王蒙、馮驥才、諶容、張賢亮、王安憶等作家的作品已陸續有了各種譯本,被介紹到西方,有的還有專著論述,成為新一代的漢學家的研究課題。但也應該承認,我國當代文化在西方的影響還是有限的,要在國際上占一席之地,贏得聲譽,看來還要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推出中國當代的文化產品,當然必須顧及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當代中國的風貌,如果“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