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新疆兵地聯盟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聯考地理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圖為某日地球投影圖,其中陰影部分為夜半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此時北京時間為()A.4時 B.8時 C.12時 D.20時2.M、N、P三地()①自轉角速度相同②自轉線速度相同③公轉角速度相同④公轉線速度相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該日,烏魯木齊()A.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 B.黑夜長度比前一天長C.白晝較長,黑夜較短 D.日出東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答案】1.B2.C3.C【解析】【1題詳析】根據圖中經度分布可以判斷中心為北極點,地球自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90°E為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6時,結合所學知識,經度相差15度,地方時差1小時,且東早西晚,可計算北京時間為8時。ACD錯,B正確,故選B。【2題詳析】由圖可知,M、N、P三地中,M地位于極點,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為0,與N地和P地不相同,但三地公轉的角速度和線速度相同。ABD錯,C正確,故選C。【3題詳析】由材料可知,此時北極點附近出現了極晝現象北極圈并沒有出現極晝,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但此時不是夏至日,烏魯木齊正午太陽高度并沒有達到一年中最大值,A錯;因為不能確定具體日期,所以不能確定黑夜長度的變化,B錯;烏魯木齊晝長夜短,日出東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C正確,D錯。故選C。二十四節氣能準確反映自然節律的變化,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圖為二十四節氣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下列節氣中,白晝晝長最接近的是()A.芒種和小暑 B.白露和寒露 C.小雪和小寒 D.清明和驚蟄5.2024年10月23日為霜降節氣,該日廣州()A.地面結霜嚴重 B.日出東南方向 C.冷鋒活動頻繁 D.太陽輻射較強【答案】4.A5.B【解析】【4題詳析】芒種與小暑以夏至日對稱,白晝晝長最接近,A對;白露在秋分前,寒露在秋分后,白晝長度不相同B錯;小雪與小寒并不以冬至日對稱,C錯;清明在春分后,驚蟄在春分前,白晝長度不相同,D錯。故A選項正確。【5題詳析】廣州為亞熱帶地區,10月地面通常不會結霜,A錯;10月廣州晝短夜長,日出東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B對;在這一天內,冷鋒活動并不一定頻繁,C錯;秋分后,此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廣州太陽輻射較弱,D錯。故B選項正確。太陽視運動能夠反映不同季節太陽位置的移動軌跡。下圖為某地理愛好者收集二分二至日太陽升落信息繪制的圖。完成下面小題。6.甲、丙軌跡分別代表()A.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 B.南半球冬至日和春分日C.北半球夏至日和冬至日 D.北半球冬至日和秋分日7.圖示地點可能為()A.西安(34°N,108°E) B.堪培拉(35°S,149°E)C新加坡(1°N,103°E) D.羅斯福島(78°S,165°W)8.甲軌跡時,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A.南極探險活動火熱 B.華北平原秋收正忙C.黃河流域水位較低 D.江淮地區出現伏旱【答案】6.C7.A8.D【解析】【6題詳析】據圖可知,甲軌跡日出東北方向,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說明該日晝長夜短,應該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同理,丙地日出東南方向,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日落西南方向,說明該日晝短夜長,應該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結合選項,C正確,ABD錯誤。故選C。【7題詳析】由圖可知,該地太陽視運動軌跡全年正午太陽都位于正南方向,說明該地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西安緯度為34°N,A正確;堪培拉緯度為35°S,正午太陽高度全年都位于正北方向,B錯誤;新加坡緯度為1°N,正午太陽高度有時位于正北,有時候位于正南,C錯誤;羅斯福島緯度為78°S,正午太陽高度全年都位于正北方向,D錯誤。故選A。【8題詳析】結合所學知識,甲軌跡為夏至日(6月22日)太陽視運動軌跡,正值北半球的夏季,南極出現極夜,不適宜進行探險活動,A錯誤;秋季華北平原秋收正忙,B錯誤;冬季黃河流域水位較低,C錯誤;夏季江淮地區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可能出現伏旱,D正確。故選D。巖石圈物質循環反映了三類巖石與巖漿之間的相互轉換關系。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甲巖石的主要特征是()A.可能含有化石 B.多氣孔構造 C.結晶顆粒較粗 D.有層理構造10.圖中地質作用相同的是()A.①與⑥ B.②與③ C.④與⑤ D.②與⑦11.丁可能為()A.頁巖 B.片麻巖 C.石灰巖 D.花崗巖【答案】9.C10.A11.B【解析】【9題詳析】甲巖石由巖漿侵入形成,為侵入巖,侵入巖結晶顆粒較粗,C正確;含有化石和層理構造的是沉積巖,AD錯誤;噴出巖多氣孔構造,B錯誤。故選C。【10題詳析】圖中①是形成巖漿的環節,為重熔再生作用,②是巖漿在地表冷凝形成巖漿巖的環節,為噴出作用,③是出露在地表的噴出巖形成沉積物的環節,為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④是沉積物形成沉積巖的環節,為固結成巖作用,⑤為變質作用,⑥為重熔再生作用,⑦為地殼抬升作用。故A選項正確,BCD錯。故選A。【11題詳析】結合上題可知,甲為侵入巖、乙為噴出巖,丙由沉積物而來為沉積巖,因此可判斷丁為變質巖。頁巖、石灰巖為沉積巖,片麻巖為變質巖,花崗巖為巖漿巖,B正確,ACD錯誤。故選B。萬壽巖是一座圓錐狀石灰巖孤峰,在其不同海拔處形成了兩個水平洞穴,并在垂直方向上有溶蝕支洞相連。靈峰洞底部保留著較為完整的鈣板(似薄板的碳酸鈣沉積物),船帆洞底部鈣板保留較少。萬壽巖山前發育洪積扇,與魚塘溪的二級階地相連。下圖為萬壽巖至魚塘溪地區的地質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12.萬壽巖至魚塘溪地區經歷的地殼抬升次數約為()A.2次 B.3次 C.4次 D.5次13.影響溶蝕支洞下部呈彎曲剖面形態的主要因素是()A.地殼抬升速度 B.流水溶蝕作用 C.流水沉積作用 D.水平擠壓作用14.河流二級階地上的洪積扇()A.洪水期被河水淹沒 B.靠近魚塘溪處顆粒較大C.有利于農耕業分布 D.隨時間推移,規模縮小【答案】12.C13.A14.C【解析】【12題詳析】結合材料和圖示分析,分布在不同海拔的靈峰洞、船帆洞可反映該地經歷了2次地殼抬升;二級階地可反映該地經歷2次地殼抬升,溶洞和階地不在同一高度,故該地共經歷了4次地殼抬升,C正確,ABD錯。故選C。【13題詳析】溶蝕支洞主要分布在垂直方向,為地殼抬升、流水向下溶蝕的產物。抬升速度較快時,向下溶蝕強烈,坡度較大,隨著抬升速度減慢,向下溶蝕減弱,坡度減小,直至呈水平狀,與靈峰洞和船帆洞相連,A正確,排除BCD。故選A。【14題詳析】河流階地位于河流洪水水位以上,A錯誤;洪積扇越往下游(靠近魚塘溪),顆粒物越小,B錯誤;洪積扇沉積物較厚,土壤肥沃,利于農耕業分布,C正確;隨著時間推移,二級階地上洪積扇不斷堆積,規模會擴大,D錯誤。故選C。下圖為某地高空氣流運動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該地最不可能位于()A.東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16.該地近地面()A.多陰雨天氣 B.多晴朗天氣 C.多寒冷天氣 D.多炎熱天氣17.我國夏季受該天氣系統影響的氣象災害多為()A.臺風 B.寒潮 C.冰雹 D.伏旱【答案】15.C16.B17.D【解析】【15題詳析】該天氣系統位于高空,氣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向右偏轉。據圖可以判斷該地位于東半球的北半球部分或西半球的北半球部分;南半球水平氣流向左偏轉,最不可能位于南半球,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16題詳析】該地高空為低壓,近地面為高壓,受高壓控制,多晴朗天氣,B正確,A錯誤;無法判斷近地面氣溫狀況,CD錯誤。故選B。【17題詳析】我國夏季由高壓帶來的天氣現象為伏旱,D正確;臺風為氣旋系統,A錯誤;寒潮由冷鋒帶來,B錯誤;冰雹多由強對流天氣引起,C錯誤。故選D。下圖為氣壓帶及兩側風向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圖中氣壓帶由北向南分布的順序是()A.丙、甲、乙、丁 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 D.丁、丙、乙、甲19.圖中成因相同的氣壓帶是()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20.當甲氣壓帶位置偏北時()A.美國東海岸風雪頻發 B.我國東南沿海少臺風活動C.非洲的草原草木蔥綠 D.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干燥【答案】18.A19.A20.D【解析】【18題詳析】北半球風帶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右偏轉,南半球風帶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向左偏轉,因此甲丙位于北半球,乙丁位于南半球。丙氣流輻合,為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甲氣流輻散,為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同理,乙為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丁為南半球副極地低氣壓帶。綜上所述,圖中氣壓帶由北向南分布的順序是丙、甲、乙、丁,A正確。BCD錯誤,故選A。【19題詳析】結合上題分析可知,甲和乙均為副熱帶高氣壓帶,成因相同;丙和丁均為副極地低氣壓帶,成因相同。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題詳析】當甲氣壓帶位置偏北時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美國東海岸正值夏季,不會風雪頻發,A錯誤;我國東南沿海夏季多臺風活動,B錯誤;非洲北半球部分的草原草木蔥綠,南半球部分的草原草類枯黃,C錯誤;地中海沿岸地區受副高控制,炎熱干燥,D正確。故選D。下圖為某時刻亞洲東部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1.影響北京與首爾風向差異的主要因素是()A.地轉偏向力的大小 B.等壓線分布形態C.地轉偏向力偏轉方向 D.氣壓梯度力大小22.與臺北相比,此時海口()A.風力較大 B.風向為偏南風 C.風力較小 D.風向為偏西風【答案】21.B22.C【解析】【21題詳析】北京與首爾均位于北半球,緯度差異不大,故地轉偏向力大小、地轉偏向力偏轉方向差異較小,AC錯;等壓線空間形態分布的差異導致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的差異,影響兩地風向,B對;氣壓梯度力主要影響風力大小,D錯。故選B。【22題詳析】此時海口等壓線較臺北稀疏,風力較小,A錯,C對;結合等壓線數值,北側為高壓區,兩地均為偏北風,B、D錯;故選C。下圖為位于大陸西岸的S市和M市兩城市的氣溫和降水曲線統計圖。完成下面小題。23.S市和M市分別位于()A.南半球、北半球 B.北半球、南半球 C.南半球、南半球 D.北半球、北半球24.S市的氣候特征是()A夏季高溫多雨 B.冬季溫和多雨 C.全年炎熱干燥 D.冬季寒冷干燥25.S市和M市降水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風影響時間不同 B.受信風控制時間不同C.距離海洋的遠近差異 D.副熱帶高壓帶的位置差異【答案】23.C24.B25.A【解析】【23題詳析】根據兩個城市的氣溫分布特點可知,S市7月(冬季)平均溫度最低,說明是位于南半球,BD錯誤;M市氣溫7月份(冬季)也是最低,說明是南半球,A錯誤,C正確。故選C。【24題詳析】根據S市的氣溫和降水特點判斷,S市6-8月(冬季)氣溫低,氣溫大于0℃,說明氣溫特征為冬季溫和;6-8月(冬季)降水量較多,月均降水100毫米以上,說明冬季多雨,B正確,D錯誤;12月-2月(夏季),降水量少,A錯誤;氣溫季節變化大,不是全年炎熱,C錯誤。故選B。【25題詳析】根據S市和M市的降水和氣溫特征可知,兩個城市的降水都集中在冬季,但M市降水量更多,說明M市受西風影響時間更長,降水量更多,A正確;受信風控制降水較少,B錯誤;兩個城市都是位于大陸西岸,距離海洋遠近不是主要的原因,C錯誤;副熱帶高壓帶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較少,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觀測太陽運行軌跡,根據測得的數據繪制了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年變化圖(如下圖)。(1)該學校的緯度為____,P日該學校日出、日落方位分別為____和____。(2)簡述P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特征。(3)說明由M日至N日,該學校的晝夜長短及變化規律。【答案】(1)20°N東北方向西北方向(2)自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3)自M日至春分日,該學校晝短夜長,且晝漸長,夜漸短;春分日晝夜平分;自春分日至P日,該學校晝長夜短,且晝漸長,夜漸短,在P日晝長達到最大值;自P日至N日,該學校晝長夜短,且晝漸短,夜漸長。【解析】【小問1詳析】讀圖可知,該地一年有兩次直射機會,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說明該地位于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兩次直射現象關于P日對稱,說明P日為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為86°34′,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緯度差,由此可計算出該地緯度為20°N。P(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小問2詳析】由上一題分析可知,P日為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故該日全球正午太陽高度自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各地與直射點的緯距達一年最小值,故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南半球各地與直射點的緯距達一年中的最大達,故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小值。【小問3詳析】讀圖,由M日至N日,即自M日(冬至日)至春分日,太陽直射南半球且北移,位于北半球的該學校晝短夜長且晝漸長、夜漸短;春分日,全球晝夜等長;春分日至P日(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北移,該校晝長夜短且晝漸長、夜漸短,P日(夏至日)太陽直射移至最北,晝長達一年中的最大值;自P日(夏至日)至N日,太陽直射北半球且南移,該校晝長夜短、且晝漸短夜漸長。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球上地殼劃分不同的板塊,板塊運動不斷塑造地表形態。下圖為全球板塊分布的局部示意圖。(1)指出圖中甲、乙、丙分別所屬的板塊。(2)說明M板塊和N板塊界線兩側板塊的運動方向。(3)推測未來甲山地高度的變化趨勢,并說明理由。【答案】(1)甲為亞歐板塊,乙為印度洋板塊,丙為非洲板塊。(2)M板塊邊界兩側板塊相向運動,發生碰撞擠壓;N板塊邊界兩側板塊相背運動,發生張裂。(3)趨勢:變高。理由:甲山地受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未來隨著兩板塊進一步擠壓,甲山地會繼續變高。【解析】【小問1詳析】結合所學知識及圖示位置可知,甲屬于亞歐板塊;乙屬于印度洋板塊;丙屬于非洲板塊。【小問2詳析】結合所學,M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兩側板塊碰撞擠壓;N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的生長邊界,兩側板塊相背運動,發生張裂。【小問3詳析】甲位于消亡邊界,板塊碰撞擠壓,未來隨著兩板塊進一步擠壓,甲山地會繼續變高。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質剖面圖反映了地質構造運動過程,在地層中整合接觸是指新老地層平行且年代連續分布,假整合接觸是指新老地層平行但年代不連續分布。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1)指出假整合面的位置,并說明判斷依據。(2)說明甲巖石的類型,并簡述其成因。(3)判斷圖中斷層與褶皺形成的先后順序,并說明判斷理由。【答案】(1)位置:③與④之間。依據:③與④之間巖層相互平行;但中間的巖層缺少了三疊紀的地層,地層年代不連續分布。(2)類型:變質巖。成因:該巖石首先形成了沉積巖,后巖漿侵入甲所在巖層;產生了高溫高壓,使得與巖漿接觸地帶的沉積巖產生變質,轉變為變質巖。(3)先后順序:褶皺形成早于斷層。理由:一是斷層兩側同一巖層發生明顯錯位;二是斷層兩側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褶皺構造。【解析】【小問1詳析】根據材料“假整合接觸是指新老地層平行但年代不連續分布”,讀取圖中信息可知,地層③形成年代為二疊紀,地層④形成年代為侏羅紀,中間缺少了三疊紀的地層,地層年代分布不連續,由此判斷③與④之間屬于假整合面。【小問2詳析】讀圖分析,甲處巖石首先形成了侏羅紀和白堊紀的沉積巖,(由花崗巖可知)后巖漿侵入了甲所在的巖層,受高溫高壓影響,與巖漿接觸的地帶原沉積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慶理工大學《醫學放射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月考試題(二)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青年職業學院《體育概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毛坯房裝修流程圖
- 棗強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題
- 2025年新風系統安裝施工合同
- 2025年勞動合同終止后檔案應歸何處
- 2025皮革購銷合同模板
- 2025華服廠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其他貿易合同-地方儲備油品調撥銷售合同
- 氧氣管道施工方案
- 學校結核病防治工作制度
- 《H水電站水能規劃與防洪設計》18000字(論文)
- 建筑施工現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要求措施
- 阿拉善盟社區工作者招聘真題2024
- 村衛生室管理培訓
- 安全培訓創傷急救
- 透明樹脂固化工藝流程
- 企業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2025年梅河口康美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必考題
- 浙江省麗水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控英語試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