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_第1頁
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_第2頁
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_第3頁
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_第4頁
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TOC\o"1-2"\h\u21819第一章廢水處理技術概述 2163481.1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 2186191.2廢水處理技術分類與選擇原則 324141第二章物理處理技術 3117032.1格柵與篩網技術 3279172.2沉淀與澄清技術 4195832.3過濾與膜分離技術 49019第三章化學處理技術 560153.1中和與氧化還原技術 526153.1.1中和技術 5227103.1.2氧化還原技術 5311603.2混凝與絮凝技術 5122593.2.1混凝技術 5178573.2.2絮凝技術 538973.3吸附與離子交換技術 6135783.3.1吸附技術 647613.3.2離子交換技術 619413第四章生物處理技術 6116764.1好氧生物處理技術 657034.2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6202154.3生物膜法處理技術 714017第五章廢水深度處理技術 7194585.1脫氮除磷技術 7245275.2消毒與殺菌技術 7157175.3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824221第六章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概述 8323106.1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9169226.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分類與選擇原則 9187076.2.1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分類 9195026.2.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選擇原則 92808第七章粉塵治理技術 1014607.1旋風除塵技術 104877.1.1技術原理 10212597.1.2技術特點 10116697.1.3技術應用 1057657.2濾袋除塵技術 1027467.2.1技術原理 1058867.2.2技術特點 1055637.2.3技術應用 11215907.3濕式除塵技術 11142757.3.1技術原理 111737.3.2技術特點 1165387.3.3技術應用 1119601第八章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 11290118.1吸收法治理技術 11259788.2吸附法治理技術 11199508.3催化轉化法治理技術 1216712第九章噪音與振動控制技術 12119719.1噪音控制技術 12262799.1.1噪音源識別與評估 12310219.1.2噪音控制措施 1285699.1.3噪音控制設備與應用 1375959.2振動控制技術 13193909.2.1振動源識別與評估 1350529.2.2振動控制措施 13221619.2.3振動控制設備與應用 13187739.3綜合降噪技術 13236009.3.1噪音與振動協同控制 13192879.3.2降噪與環保技術融合 1328629.3.3智能化管理與維護 1422130第十章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工程案例 143180410.1廢水處理工程案例分析 141544010.1.1項目背景及目標 142026510.1.2廢水處理技術方案 14999510.1.3工程實施與效果 14437010.2大氣污染治理工程案例分析 142180010.2.1項目背景及目標 141557210.2.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方案 143141810.2.3工程實施與效果 152872910.3綜合治理工程案例總結與展望 15第一章廢水處理技術概述1.1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歷程廢水處理技術作為環保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歷程可追溯至古代。早期人類主要依賴自然水體自凈能力處理廢水,然而工業革命的到來,廢水排放量劇增,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在此背景下,廢水處理技術應運而生,并逐漸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20世紀初,我國廢水處理技術主要采用物理、化學方法,如沉淀、過濾、中和等。20世紀50年代,生物處理技術逐漸興起,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科技的發展,廢水處理技術不斷創新,如膜生物反應器、高級氧化技術等。1.2廢水處理技術分類與選擇原則廢水處理技術按照處理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1)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沉淀、過濾、離心、絮凝等,通過物理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油脂等污染物。(2)化學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中和、氧化還原、離子交換、電解等,通過化學反應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3)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好氧生物處理、厭氧生物處理等,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4)物理化學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吸附、膜分離、高級氧化等,結合物理和化學方法處理廢水。選擇廢水處理技術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根據廢水性質:針對不同類型的廢水,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如含油廢水應優先采用物理處理技術,而含有機物廢水則更適合采用生物處理技術。(2)考慮處理效果:選擇具有較高去除率的處理技術,保證廢水處理后達到排放標準。(3)經濟合理性:在滿足處理效果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投資成本、運行成本等因素,選擇經濟合理的處理技術。(4)技術可行性:保證所選技術具備實際應用條件,如設備可靠性、操作簡便性等。(5)環境友好性: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小的處理技術,如低能耗、低污染的工藝。通過以上原則,可合理選擇廢水處理技術,為我國環保事業貢獻力量。第二章物理處理技術2.1格柵與篩網技術物理處理技術在環保行業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中,格柵與篩網技術是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物理處理方法。該技術主要通過設置一定間隙的格柵或篩網,對廢水中的較大懸浮物進行攔截和去除,以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格柵技術通常用于預處理階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格柵的間隙攔截廢水中的懸浮物,如較大的顆粒、纖維、毛發等。格柵的間隙大小根據廢水性質和處理要求進行選擇,通常分為粗格柵、中格柵和細格柵。粗格柵主要用于攔截較大的懸浮物,中格柵和細格柵則用于攔截較小的懸浮物。格柵技術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運行穩定、維護方便,但缺點是處理效率相對較低,對細小懸浮物的去除效果較差。篩網技術是對格柵技術的補充和改進。篩網通常由金屬絲、塑料絲或合成纖維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廢水通過篩網時,較小的懸浮物會被攔截在篩網表面,而較大的懸浮物則隨水流通過篩網。篩網技術的優點是處理效率較高,對細小懸浮物的去除效果較好,但缺點是篩網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2.2沉淀與澄清技術沉淀與澄清技術是另一種常用的物理處理方法,主要通過利用重力作用使廢水中的懸浮物下沉,從而實現水質凈化。根據沉淀過程中懸浮物的性質和處理要求,沉淀與澄清技術可分為沉砂池、澄清池和斜板沉淀池等。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無機懸浮物,如沙粒、石子等。廢水進入沉砂池后,由于水流速度降低,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沉砂池的設計和運行參數需根據廢水性質和處理要求進行優化,以保證處理效果。澄清池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懸浮物,如油脂、蛋白質等。澄清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懸浮物在池內的自然沉降和絮凝作用,形成絮體,然后通過池底的排泥設備將絮體排出。澄清池的設計和運行參數需根據廢水性質和處理要求進行優化,以提高處理效果。斜板沉淀池是一種高效沉淀設備,其原理是在池內設置一定傾角的斜板,廢水在斜板上流動時,懸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沿斜板滑落至池底。斜板沉淀池的優點是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但缺點是斜板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2.3過濾與膜分離技術過濾與膜分離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種物理處理方法,其原理是通過具有一定孔徑的過濾介質或膜材料,將廢水中的懸浮物、微生物等分離出來,從而實現水質凈化。過濾技術主要包括快速過濾和慢速過濾。快速過濾通常采用石英砂、活性炭等過濾介質,廢水通過過濾介質時,懸浮物被攔截在介質表面。快速過濾的優點是處理效率高,但缺點是過濾介質容易堵塞,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膜分離技術是利用膜材料的孔徑特性,對廢水中的懸浮物、微生物等進行分離。根據膜材料的不同,膜分離技術可分為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微濾主要用于去除廢水中的較大懸浮物和微生物;超濾可去除較小的懸浮物和微生物;納濾和反滲透則具有較高的分離精度,可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離子、有機物等。膜分離技術的優點是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但缺點是能耗較高,膜材料易受污染,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換。第三章化學處理技術3.1中和與氧化還原技術3.1.1中和技術中和技術是廢水處理中常用的化學方法之一,主要針對廢水中的酸性或堿性物質進行處理。中和過程通常通過加入適量的堿性或酸性物質,使廢水中的酸性或堿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從而達到中和目的。中和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果好、適用范圍廣等優點。3.1.2氧化還原技術氧化還原技術是利用氧化劑或還原劑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氧化或還原反應,使其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的一種處理方法。氧化還原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重金屬離子等,具有處理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等特點。3.2混凝與絮凝技術3.2.1混凝技術混凝技術是通過向廢水中加入混凝劑,使廢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顆粒聚集成較大顆粒,便于后續處理的一種方法。混凝劑主要包括無機混凝劑、有機混凝劑和復合混凝劑等。混凝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果好、成本較低等優點。3.2.2絮凝技術絮凝技術是在混凝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加入絮凝劑,使廢水中的細小懸浮物和膠體顆粒聚集成較大絮體,便于后續處理的一種方法。絮凝劑主要包括高分子絮凝劑、無機絮凝劑和復合絮凝劑等。絮凝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適應性強、應用范圍廣等特點。3.3吸附與離子交換技術3.3.1吸附技術吸附技術是利用吸附劑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吸附,從而達到去除污染物的一種方法。吸附劑主要包括活性炭、沸石、硅膠等。吸附技術具有操作簡便、處理效果好、適用范圍廣等優點,尤其適用于處理低濃度廢水。3.3.2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技術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或離子交換纖維,將廢水中的離子污染物替換為樹脂或纖維上的離子,從而達到去除污染物的一種方法。離子交換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等優點,尤其適用于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放射性物質等。第四章生物處理技術4.1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以微生物代謝為基礎的處理方法,主要應用于廢水的有機物降解。該方法通過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微生物細胞物質和代謝產物,從而實現廢水凈化。好氧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濾池法。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轉化為微生物細胞物質和代謝產物的處理方法。該方法的核心是活性污泥,它是由微生物、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組成的絮狀體。活性污泥法具有處理效果好、適應性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生物濾池法:生物濾池法是將廢水通過含有生物膜的濾池,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的一種處理方法。生物濾池法具有占地面積小、處理效率高、操作簡便等優點。4.2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是指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將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處理方法。該方法具有能耗低、適應性強、負荷高等特點,適用于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包括上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和厭氧濾池(AF)等。UASB工藝具有結構簡單、運行穩定、處理效率高等優點;AF工藝則具有處理效果好、適應性強、操作簡便等特點。4.3生物膜法處理技術生物膜法處理技術是一種利用生物膜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的處理方法。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組成的層狀結構,它能夠有效地吸附和降解廢水中的有機物質。生物膜法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法和生物濾池法等。接觸氧化法是將廢水與生物膜接觸,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生物轉盤法是將廢水通過轉盤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生物濾池法是將廢水通過含有生物膜的濾池,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具有處理效果好、適應性強、操作簡便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領域。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第五章廢水深度處理技術5.1脫氮除磷技術脫氮除磷技術是廢水深度處理的重要環節,旨在降低廢水中氮、磷含量,以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當前,脫氮除磷技術主要包括生物脫氮、化學脫氮、物理脫氮等方法。生物脫氮技術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氨氮轉化為氮氣,從而實現脫氮效果。該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硝酸鹽還原、氨氧化等過程。生物脫氮技術在運行過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溶解氧濃度、泥齡、溫度等參數,以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化學脫氮技術是通過投加化學藥劑,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該方法主要包括氨氮吹脫、亞硝酸鹽氧化、硝酸鹽還原等過程。化學脫氮技術具有操作簡便、效果穩定等優點,但藥劑成本較高,可能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物理脫氮技術主要包括吸附、膜分離等方法。吸附法通過投加吸附劑,將廢水中的氨氮、硝酸鹽等物質去除。膜分離法則利用膜材料的選擇透過性,實現氨氮與其他組分的分離。5.2消毒與殺菌技術消毒與殺菌技術是廢水深度處理的關鍵環節,旨在消除廢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廢水排放安全。當前,消毒與殺菌技術主要包括化學消毒、物理消毒、生物消毒等方法。化學消毒技術是通過投加化學藥劑,如氯、臭氧等,對廢水中的微生物進行殺滅。該方法操作簡便、效果明顯,但可能產生消毒副產物,影響環境質量。物理消毒技術主要包括紫外線消毒、高溫消毒等。紫外線消毒利用紫外線的輻射作用,破壞微生物的DNA結構,從而達到殺菌效果。高溫消毒則通過加熱廢水,使微生物失去活性。物理消毒技術具有無二次污染、效果穩定等優點,但設備投資較大。生物消毒技術是通過投加生物制劑,如噬菌體、益生菌等,對廢水中的微生物進行抑制和殺滅。該方法具有環保、安全等優點,但效果受微生物種類、水質條件等因素影響。5.3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是廢水深度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資源化。當前,污泥處理與資源化技術主要包括污泥濃縮、污泥消化、污泥堆肥等方法。污泥濃縮技術是通過物理、化學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為后續處理提供便利。該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濃縮、離心濃縮、帶式濃縮等。污泥濃縮技術可降低污泥體積,減少后續處理負荷。污泥消化技術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泥中的有機物,產生沼氣、生物肥料等資源。該方法包括好氧消化、厭氧消化等。污泥消化技術可減少污泥體積,同時實現資源化利用。污泥堆肥技術是將污泥與農作物秸稈、樹葉等有機廢物混合,通過微生物作用轉化為有機肥料。該方法具有環保、成本低等優點,但需要注意堆肥過程中產生的惡臭、臭氣等問題。污泥還可以通過焚燒、熱解、氣化等方法進行資源化利用。焚燒法是將污泥進行高溫焚燒,產生的熱量用于發電或供暖。熱解法是將污泥在缺氧條件下加熱分解,產生油、氣等資源。氣化法是將污泥轉化為合成氣,用于燃料或化工原料。這些方法均可實現污泥的資源化利用,但投資成本和技術要求較高。第六章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概述6.1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備受關注。以下是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1)技術集成創新未來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將更加注重集成創新,將多種治理技術相結合,提高治理效果。例如,將煙氣脫硫、脫硝和除塵技術集成,實現多種污染物的同時去除。(2)高效低耗能源消耗和環境壓力的增大,高效低耗的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將成為發展趨勢。這要求治理技術具有較高的去除效率和較低的能耗、物耗。(3)智能化與信息化智能化與信息化是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采用先進的傳感器、控制系統和大數據技術,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測、智能控制和優化管理。(4)綠色環保綠色環保是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發展的核心要求。未來治理技術將更加注重環保材料的使用,減少二次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6.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分類與選擇原則6.2.1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分類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根據污染物類型和治理原理可分為以下幾類:(1)煙氣脫硫技術:包括濕式脫硫、干式脫硫和半干式脫硫等。(2)煙氣脫硝技術:包括選擇性催化還原(S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和活性炭吸附等。(3)除塵技術:包括袋式除塵、靜電除塵和濕式除塵等。(4)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技術:包括活性炭吸附、光催化氧化、生物濾池等。6.2.2大氣污染治理技術選擇原則在選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針對性:根據污染物類型和排放特點,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治理技術。(2)高效性:選擇去除效率高、運行穩定的治理技術。(3)經濟性:在滿足治理效果的前提下,考慮投資和運行成本。(4)安全性:保證治理過程安全可靠,防止發生。(5)環保性:減少二次污染,符合綠色環保要求。(6)可操作性:治理技術應易于操作和維護,便于運行管理。通過以上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大氣污染治理技術,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粉塵治理技術7.1旋風除塵技術7.1.1技術原理旋風除塵技術是一種利用離心力實現粉塵分離的物理方法。當含塵氣體進入旋風除塵器時,在器內產生旋轉運動,使得粉塵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器壁運動,并沿壁面滑落至灰斗中,從而實現氣體與粉塵的分離。7.1.2技術特點(1)結構簡單,占地面積小;(2)操作維護方便,運行穩定;(3)除塵效率較高,可達90%以上;(4)對氣體溫度要求較低,適應性強。7.1.3技術應用旋風除塵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的廢氣處理,尤其適用于高溫、高濕、粘性較大的粉塵治理。7.2濾袋除塵技術7.2.1技術原理濾袋除塵技術是通過濾袋將含塵氣體中的粉塵過濾分離的一種方法。當含塵氣體通過濾袋時,粉塵被濾袋捕捉,凈化后的氣體從濾袋出口排出。7.2.2技術特點(1)除塵效率高,可達99%以上;(2)對氣體溫度要求較低,適應性強;(3)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4)操作維護方便,更換濾袋簡便。7.2.3技術應用濾袋除塵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力、化工、建材、食品等行業的廢氣處理,尤其適用于低溫、低濕、粘性較小的粉塵治理。7.3濕式除塵技術7.3.1技術原理濕式除塵技術是通過水或其他液體與含塵氣體混合,利用液滴與粉塵的慣性碰撞、攔截等作用,將粉塵從氣體中分離的一種方法。7.3.2技術特點(1)除塵效率高,可達90%以上;(2)結構簡單,操作方便;(3)能同時去除氣體中的有害物質;(4)對氣體溫度要求較低,適應性強。7.3.3技術應用濕式除塵技術廣泛應用于電力、化工、建材、冶金等行業的廢氣處理,尤其適用于高溫、高濕、粘性較大的粉塵治理。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具體工況選擇合適的濕式除塵設備,如噴淋塔、濕式電除塵器等。第八章氣態污染物治理技術8.1吸收法治理技術吸收法治理技術是利用液體吸收劑對氣態污染物進行吸收處理的一種方法。根據吸收劑的不同,可分為水性吸收劑和油性吸收劑兩種。水性吸收劑主要包括水、堿性溶液、酸性溶液等,適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氣態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油性吸收劑主要包括活性炭、硅藻土等,適用于吸收難溶于水的氣態污染物,如苯、甲苯等。吸收法治理技術的核心在于選擇合適的吸收劑和確定適宜的操作條件。在吸收過程中,氣態污染物與吸收劑接觸,通過分子間作用力實現傳質過程,從而達到凈化氣體的目的。吸收法具有操作簡便、投資較低、適用范圍廣等優點,但存在吸收劑消耗量大、處理效率相對較低等不足。8.2吸附法治理技術吸附法治理技術是利用固體吸附劑對氣態污染物進行吸附處理的一種方法。根據吸附劑的不同,可分為活性炭吸附、分子篩吸附、沸石吸附等。活性炭吸附劑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良好的吸附功能,適用于吸附有機物、惡臭物質等;分子篩吸附劑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吸附容量,適用于吸附水分、二氧化碳等;沸石吸附劑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適用于吸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吸附法治理技術的關鍵是吸附劑的選擇和吸附條件的優化。在吸附過程中,氣態污染物與吸附劑接觸,通過分子間作用力實現傳質過程,從而達到凈化氣體的目的。吸附法具有操作簡便、投資較低、適用范圍廣等優點,但存在吸附劑消耗量大、處理效率相對較低等不足。8.3催化轉化法治理技術催化轉化法治理技術是通過催化劑的作用,將氣態污染物轉化為無害或低害物質的化學反應過程。根據催化反應類型,可分為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分解反應等。催化轉化法適用于處理含有多種氣態污染物的復雜氣體,如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催化轉化法的核心在于催化劑的選擇和催化條件的優化。在催化反應過程中,氣態污染物在催化劑表面發生化學反應,無害或低害物質,從而實現氣體凈化。催化轉化法具有處理效率高、適應性強、應用范圍廣等優點,但存在催化劑活性降低、投資成本較高等問題。目前催化轉化法在氣態污染物治理領域已取得顯著成果,如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催化氧化技術等。但是針對不同類型的氣態污染物,仍需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具有高活性、低成本的催化劑,以提高催化轉化法的應用范圍和效果。第九章噪音與振動控制技術9.1噪音控制技術9.1.1噪音源識別與評估噪音控制技術的首要任務是識別和評估噪音源。通過對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產生的噪音進行監測和分析,確定主要噪音源,為后續控制措施提供依據。9.1.2噪音控制措施(1)聲源控制:對產生噪音的設備進行隔音、減震和降噪處理,降低噪音產生的強度。(2)傳播途徑控制:對噪音傳播途徑進行阻斷、吸收和衰減,減少噪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3)受體保護:對受噪音影響的敏感區域進行隔音、吸音和減震處理,降低噪音對人類生活和生態環境的影響。9.1.3噪音控制設備與應用(1)隔音罩:用于封閉噪音源,減少噪音傳播。(2)隔音墻:用于阻斷噪音傳播途徑,降低噪音影響。(3)吸音材料:用于吸收噪音,降低噪音強度。9.2振動控制技術9.2.1振動源識別與評估振動控制技術的核心是對振動源進行識別和評估。通過對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設施的振動進行監測和分析,確定主要振動源,為后續控制措施提供依據。9.2.2振動控制措施(1)隔振減震:通過設置隔振器和減震器,降低振動傳遞到基礎和相鄰設備上的幅度。(2)調整設備安裝位置:合理調整設備安裝位置,降低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3)加強設備維護:定期檢查設備,保證設備運行穩定,減少振動產生。9.2.3振動控制設備與應用(1)隔振器:用于降低振動傳遞到基礎和相鄰設備上的幅度。(2)減震器:用于吸收振動能量,降低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3)振動監測系統:用于實時監測設備振動情況,保證設備安全穩定運行。9.3綜合降噪技術9.3.1噪音與振動協同控制在廢水處理與大氣污染治理過程中,噪音與振動往往相互影響。因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