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圖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圖大地中學2024--2005學年度(上)高一年級歷史學科第三次段考試卷試卷分值: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一、選擇題:(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如圖為新石器時代中期安徽與周邊文化交流示意圖。據此可知,這一時期()A.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顯現B.文明之間交流互動成為主流C.私有制產生促使階級分化D.安徽成為文化發展核心區域2.西周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晚期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直至戰國后期周王室也被秦國吞并。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有重大發展B.政治權力中心不斷下移C.周朝傳統的政治秩序被完全破壞D.天子的控制力日漸削弱3.《三字經》這樣描述秦朝:“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從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A.秦開啟爭霸戰爭B.秦亡于楚漢之爭C.秦王朝二世而亡D.嬴政建立了秦國4.“踏著串串悠長的駝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造紙術、冶鐵術、灌溉術去了。穿過大漠茫茫的風沙,一支支駝隊馱著皮毛、琥珀、苜蓿、蠶豆、石榴、黃瓜來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得益于()A.漢朝科技的進步B.西域人對絲織品的追捧C.絲綢之路的開辟D.中外農業生產水平提升5.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如圖反映的歷史階段特征是()A.政權的更迭與民族交融B.早期國家的建立與發展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特征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6.下圖為隋朝運河與糧倉示意圖,據此可知隋朝()A.南北經濟交通加強B.人口增長壓力緩解C.政治版圖不斷擴大D.城市規模空前擴大7.《唐音癸簽》中說:“唐試上初重策,兼重經,后重詩賦.......士益競趨名揚,殫工韻律。詩之日盛,尤其一大關鍵。”這反映出唐代科舉()A.推動了唐詩生活化傾向B.改變了社會價值取向C.帶動了詩歌創作的繁榮D.抬高了人才選拔標準8.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初年,鑒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鎮之權,“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員充任一州的長官。宋太祖這樣做是為了()A.完善地方官員選拔制度B.推動地方文化教育發展C.提升地方行政管理水平D.防范武將割據局面重現9.下面是唐至元之間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其正確的演變順序是()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10.北宋東京城內,晚間有夜市營業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開張;在繁華熱鬧之處,買賣甚至通宵達旦。據此可知,北宋時期()A.紙幣廣泛流通B.海外貿易發達C.經濟重心南移D.城市商業繁榮11.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仿宋制,置華蓋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而此時的大學士僅“侍左右,備顧問而已”。這說明,明朝內閣的性質為()A.決策機構B.監察機構C.秘書機構D.文教機構12.宋明理學家都把孔子的言論奉為神圣的教條,李贄則認為孔子的言論并不是“萬世之至論”。他認為,圣人并不是天生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圣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由此可見,李贄()A.承認人的私欲B.否定倫理綱常C.蔑視傳統權威D.主張人人平等13.《天津條約》簽訂后,大學士桂良等至上海與列強談判,咸豐帝諭旨“進京一節,萬不能允”,試圖以免除關稅為代價,換取列強放棄公使進京。這反映出清朝統治者()A.國家主權意識強烈B.主動與國際規則接軌C.近代外交理念缺乏D.阻止了列強侵略加劇14.1900年7月,山西巡撫毓賢上奏:“長江、川、東、蘇、浙、閩、粵各省,已與各國議明,中外互相保護。兩不相饒,各國已經照會應允”。該奏折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邊疆危機B.甲午戰爭C.東南互保D.辛亥革命15.《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約法規定:“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國務員須副署臨時大總統公布的法律及命令。”這一規定的根本意圖是()A.防范袁世凱專制獨裁B.確立三權分立體制C.加強臨時大總統權力D.維護民主共和制度16.1915年,袁世凱稱帝之后,云南宣布獨立討袁。1917年,張勛復辟消息傳出,“普天同憤”,各省軍民“來電反對,高可盈尺”。這一現象說明當時()A.儒家綱常倫理根深蒂固B.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C.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D.民主革命擁有廣泛群眾基礎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包括3小題,共52分)17.政治變革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秦瑯邪刻石記載: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今皇帝并一海內,以為郡縣,天下和平。昭明宗廟,體道行德,尊號大成。材料二:南宋鄭樵曾在《通志》中說:“置圖于右,置書于左,索象于圖,索理于書。”教科書中圖示、圖片,往往是學習歷史、加深對文字內容理解的最好工具。材料三:辛亥革命終結了千年不變的王朝輪回,埋葬了腐朽沒落的專制皇權,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華民國,開創了順應潮流的共和時代,從思想意識、制度模式、經濟發展和國家走向等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它不只是打落了一頂皇冠,而且開辟了中華民族振興有為的希望之路。-摘編自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秦始皇主要采取了哪些政治措施?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體制對中國歷史發展有何積極影響?(8分)(2)圖1體現的中國古代王朝政治制度有何特點?該制度有什么積極作用?與圖1相比,圖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在近代民主革命進程中的歷史功績。(6分)18.棉紡織業為代表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在中國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過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棉花種植技術傳入中國后,自漢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區有零星種植。南宋末,長江流域植棉漸廣。元初,“置浙東、江東、江西、湖廣、福建木棉提舉司,每年向民間征收木棉布十萬匹。”黃道婆在松江傳授學自南海的技術,改良織機,使這里迅速成為棉紡織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時,各種農書都積極推廣植棉和棉紡織技術。棉花種植迅速發展并超過桑麻,棉花成為我國紡織業的主要原料。-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綱要》材料二明朝時江南棉紡織業內部顯現出專業化分工的趨勢,棉布品種的多樣化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現了專門從事布匹收購經營的棉布字號。......明中葉之后,廣州一地的棉紡織工場就有2500多家,紡織工人有5萬余名。蘇松地區大量棉業市鎮興起,棉貨貿易繁榮。但蘇松地區棉紡織業的發展帶來的商品經濟的繁榮,只是局部小范圍的,受到封建經濟的束縛,棉紡織業內部的新興因子發展緩慢。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絲棉紡織業的發展導致了桑稻爭田,由此造成了江南地區糧食供應的緊張。康熙年間,“兩浙民稠地窄,產為無多。全賴江楚糧艘”。......從江南與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內容來看,基本上是蘇、松、杭等地的絲棉織品輸向全國各地,而湖廣、江西一帶的糧食則源源不斷地輸入江南。-摘編自杜君立等人《明清時期的棉花革命》等文章材料三一戰的爆發,歐洲各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對中國輸出的資本和商品相對減少,為中國民族工業讓出了部分中國國內市場,也利于中國商品開拓國外市場。1911-1919年,紡織業和面粉業發展最為迅速,火柴、造紙等輕工業有顯著發展。但好景不長,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各歐洲帝國主義國家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很快就蕭條下去。-摘編自焦雪琴《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程之研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元時期南方棉花種植推廣的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概括明清江南棉紡織業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并結合所學從糧食生產格局和國內貿易形式變化角度分析這一時期江南絲棉紡織業發展的影響。(8分)(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分析民國初期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迅速的原因,并從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過程中有何啟示。(8分)三、綜合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由于西方列強入侵和封建統治腐敗,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摘編自《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中國人民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試舉四例,每例要包含階級和事件),并談談你的認識。肥西宏圖中學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卷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AACCAACDDD題號111213141516答案CCCCDC二、材料分析題17(1)措施:中央:實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縣制(4分)積極影響:加強忠言對地方的管理,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有利于發展社會經濟和文化繁榮,防止分裂割據等。(4分)(2)三省分立,互相聯系,相互制約。(2分)作用:提高了政府機構的行政效率,有利于加強皇權(2分);明朝丞相制度被廢除(2分);(3)歷史功績: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建立了中華民國)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動了社會思想解放)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社會風俗的變化;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閘門。(6分)(任意三點即可)18(1)原因:國家政策的推動(或政府重視,設立專門機構管理)棉紡織技術和紡織工具的改進與推廣(或黃道婆的貢獻)農書的編纂(農學理論的發展)。(4分)(2)新變化:棉紡織業內部顯現專業化分工生產趨勢;棉業市鎮經濟的興起;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或手工工場和雇傭關系)。(4分)影響:進一步導致糧食主產區從長江下游地區和太湖流域轉到湖廣、江西一帶;推動了長途貿易(或跨地區貿易)和大額貿易的發展。(4分)(3)原因: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南京臨時政府獎勵發展實業;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人民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推動等(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也可給分)(6分)啟示:民族獨立是民族工業發展的根本前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艱難(4分)19努力:(12分)①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領導農民階級發動太平天國運動,試圖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理想社會,但最終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失敗。②地主階級:洋務運動。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創功近代企業、新式學堂、新式海軍等,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但由于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封建制度,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③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階級維新派倡導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通過光緒皇帝進行變法,希望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變法在封建頑固勢力鎮壓下失敗,但其思想啟蒙作用不可忽視。④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以三民主義為指導思想,通過多次武裝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