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歷史試卷(2024年1月)本試題卷共6頁,共19道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5.考試范圍:《中外歷史綱要》(上)前八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截至2021年底,公布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已有793處(見圖)。由此可知()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證 B.二里頭文化有明顯核心區C.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特點 D.當時各地區間聯系密切【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夏朝時期(中國)。由材料中的圖示信息可知,二里頭文化遺址集中于山西和河南一帶,并以此為中心向四周擴展,可見二里頭文化有明顯核心區,B項正確;通過對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相關文物的判斷,史學界普遍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是夏文化遺址,但從材料中無法得出相關的結論,排除A項;“多元一體”指不同文化既是一個整體,又有其獨特性,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項;從材料中分布的二里頭遺址無法得出“各地區間聯系密切”,排除D項。故選B項。2.如表所示為春秋戰國時期道家部分學者的觀點。這些觀點()學者觀點老聃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莊周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A.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 B.體現了唯物論的傾向C.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 D.寄托了對逍遙的追求【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說明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現了樸素的辯證法,A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辯證法,沒有描述唯物論,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辯證法,沒有體現對現實的不滿,排除C項;逍遙自由是莊子的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3.秦朝設置的縣的規模一般都不大,遵循“小縣制”原則。秦朝人口約兩千萬,全國設有一千余個縣,平均每個縣所轄人口大約兩萬人。秦朝這一措施旨在()A.加強中央集權 B.打擊割據勢力 C.推動經濟發展 D.拓展疆域范圍【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秦朝實行小縣制,縣的規模不大,數量眾多,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即加強中央集權,A項正確;秦朝已經統一,這一措施旨在加強中央集權,不是打擊割據勢力,排除B項;秦朝這一措施主要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是發展經濟,排除C項;秦朝這一措施是在疆域內進行,不是拓展疆域,排除D項。故選A項。4.張衡是創作東漢小賦的代表人物,他在《歸田賦》中寫道:“于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郁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于焉逍遙,聊以娛情。”這體現出東漢小賦的特點是()A.清新淡雅 B.剛健豪邁 C.沉郁頓挫 D.雄渾壯闊【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國古代)。根據材料可知,張衡的《歸田賦》描寫了天氣晴朗、草木茂盛、群鳥歡唱,春光無限美好的景象,體現了東漢小賦清新淡雅的特點,A項正確;材料此舉無法體現剛健豪邁的特點,排除B項;材料反映東漢小賦清新淡雅的特點,無法體現沉郁頓挫,排除C項;材料小賦的詞句是對春景的描寫,無法體現雄渾壯闊的特點,排除D項。故選A項。5.下圖所示為鑄于唐朝時期高昌王朝錢幣。錢幣正面錢文為“高昌”“吉利”四字,字體為隸書,背面無文。“高昌”為國名,“吉利”為吉祥語。該貨幣()A.見證了東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證了唐朝文化強大的輻射力C.體現了唐朝多元開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貨幣體系的多元化【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本質題、推斷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鑄于唐朝時期高昌王朝錢幣”,“字體為隸書,背面無文”,可以看出,唐朝時期,高昌王朝鑄造的貨幣,吸收了唐王朝的貨幣風格,同時也受到唐朝中原文化的影響,體現出唐朝文化強大的輻射力,B項正確;高昌王朝位于西域地區,屬于中原與西域之間的聯系,并不是東西方文明交流,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高昌王朝受唐文化的影響,不能說明唐朝多元開放的特征,排除C項;僅從材料,無法得出唐朝貨幣體系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6.王安石變法時,在用人方針上,他主張“一道德”,認為“學術不一、異論紛然”“若朝廷人人異論相攪,即治道何由成”“天下事無可為者”。而宋神宗其實還是按照宋朝祖宗家法,適當地參用反變法派,以求“異論相攪”。這表明王安石變法()A.維護了地主階級的利益 B.鞏固了主流思想的地位C.不利于皇權專制的加強 D.失敗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可知,王安石變法在用人上有一定的標準,而宋神宗還是按照祖宗家法,且適當參用反變法派,體現了宋神宗與王安石在變法上的分歧,也是預示著變法的失敗結局是必然的,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變法中的用人方針,沒有描述階級利益問題,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描述主流思想的信息,當時我國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材料內容沒有涉及相關論述,排除B項;材料描述的是變法中的分歧,與加強皇權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元朝實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省外,還有若干軍事征伐型行省的設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緬行省等,但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行省就被廢除了。這說明元朝行省()A.兼有政治和經濟雙重功能 B.設置靈活且適應元朝統治需求C.有利于元朝加強中央集權 D.廢立與否取決于戰爭是否需要【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元朝既有固定的行省,也有因戰爭需要而設立的臨時行省,這說明元朝的行省設置比較靈活,適應了元朝的統治需求,B項正確;元朝行省的職能不同,并非兼有政治和軍事的雙重功能,排除A項;固定的行省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而軍事征伐型行省的設置主要是因為征伐需要,與加強中央集權無關,排除C項;元朝廢除的只是軍事征伐型行省,而不是全部行省,固定的行省廢立與戰爭需要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8.北宋中期,浙西蘇州“中稔之利,每畝得米二石至三石”。南宋初期,浙東紹興、江東徽州也能畝得米二石,閩、浙上等田則普遍畝得米三石。以后,蘇、湖、明州最好的田地能夠畝收五、六石。這種現象的出現()A.表明經濟重心完全南移 B.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C.緩解了國家的財政危機 D.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條件【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每畝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五、六石”可知,糧食畝產有了明顯的提高,而余糧進入市場,解放了部分勞動力,推動了社會分工進一步深化,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B項正確;經濟重心南移一般指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從北方向南方轉移,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糧食畝產提高與國家財政危機的緩解沒有必然聯系,排除C項;農民的生活條件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糧食畝產提高并不一定會改善農民生活,排除D項。故選B項。9.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內閣,后來有些皇帝不常到內閣,由內閣條旨、票擬送進去批,甚至有幾個皇帝則長久不管事,不再到內閣。于是皇帝和內閣中間的接觸,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機會。這樣,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權。這一變化()A.加劇了明朝的政治黑暗 B.使決策機制發生根本改變C.改變了內閣的機構性質 D.進一步加強了皇帝的權力【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據材料可知,明朝皇帝將權力下放給內閣和宦官,導致內閣和宦官權傾朝野,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明朝的政治黑暗,A項正確;內閣與宦官沒有決策權,所以,決策機制未發生根本改變,排除B項;內閣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雖然其權力加強,但其機構性質沒有改變,排除C項;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政治黑暗的原因,其主旨不是皇權的加強,排除D項。故選A項。10.清朝中央政府除制定全國統一的基本法典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規,如《蒙古律例》《回疆則例》《新疆條例》《欽定西藏章程》《理潘院則例》等。這說明清朝()A.對邊疆地區各族實行多種管理制度 B.采取了整齊劃一的方式管理邊疆地區C.以立法形式確定對邊疆的民族政策 D.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民族自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清朝針對邊疆地區各民族設有專門的法規,這說明清朝以立法形式確定對邊疆地區的民族政策,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清朝在邊疆地區制定法規,并未涉及對邊疆各族實行多種管理制度,排除A項;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制定適用于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專門法規,是以立法的方式管理,而非采取整齊劃一的方式,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的是民族自治,排除D項。故選C項。11.1870年,李鴻章在天津興辦洋務,創辦了北洋水師學堂和北洋武備學堂。這些新式學堂引進西式教學課程,教授“西文西技”。此外,儒學經典也是必學科目。據此可知,這些洋務學堂()A.動搖了專制統治的基礎 B.意在培養實用性人才C.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 D.開啟了近代教育改革【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0年(中國)。根據材料“引進西式教學課程,教授‘西文西技’”可知,洋務學堂培養的是具有西方知識的人才,B項正確;洋務學堂的創辦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排除A項;洋務學堂的創辦有利于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洋務學堂的創辦是近代教育改革的表現,而非開啟,排除D項。故選B項。12.武昌起義爆發之后,南北各省紛紛響應,宣布脫離清廷獨立。而其中一個突出現象是眾多立憲派人士紛紛加入各地的起義。這反映出()A.革命浪潮的難以阻擋 B.武昌起義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C.國家出現了嚴重分裂 D.辛亥革命達成了廣泛社會共識【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本質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武昌起義后眾多立憲派人士加入起義,各省紛紛脫離清政府體現了當時的革命浪潮無法阻擋,A項正確。立憲派加入起義無法體現堅實的群眾基礎,排除B項;各省只是脫離清政府而已,國家沒有出現分裂,排除C項;D項“廣泛”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A項。13.1912年,榮氏兄弟在上海創建福新面粉公司;到1919年,福新與榮氏兄弟創辦的茂興面粉公司共有8個廠,其“兵船”牌面粉更遠銷英、法、澳及東南亞,一戰期間出口量達80萬噸,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A.上海已經成為中國工業中心 B.對外貿易出現繁榮局面C.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D.民族企業獲得一定發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期間(中國)。據材料“到1919年,福新與榮氏兄弟創辦的茂興面粉公司共有8個廠,其“兵船”牌面粉更遠銷英、法、澳及東南亞,一戰期間出口量達80萬噸,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可得出“民族企業獲得一定發展”,D項正確;榮氏兄弟在上海創建福新面粉公司并發展壯大并不能說明上海就成為中國工業中心,排除A項;榮氏兄弟的面粉出口量大,不能代表對外貿易繁榮,排除B項;民族資產階級在戊戌變法時就登上歷史舞臺,排除C項。故選D項。14.1920年5月1日,陳獨秀在上海演說時講道,世界勞動工人的覺悟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的覺悟是要求提高工資待遇,第二步的覺悟是要求管理,要求做工的勞動者管理政治、軍事、產業。這表明陳獨秀()A.提高了工人階級地位 B.規劃了中共初期政策C.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 D.改變了中國革命方向【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0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陳獨秀在演講中強調工人階級應追求經濟權益,進而要求獲得政治權益,以提高工人階級的地位,這表明陳獨秀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C項正確;陳獨秀只是提出要提高工人地位,沒有實踐效果,“提高了”說法絕對化,排除A項;1921年成立,排除B項;陳獨秀的演講強調工人的權益,未涉及中國革命方向,排除D項。故選C項。15.1945年,在重慶談判中,有些問題即使國共兩黨達成了協議,但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和平、民主、團結的氣氛很快被內戰的炮火沖淡了。這一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政權建設理念過于先進 B.民主黨派利益沒有得到保障C.美國在背后對談判阻撓破壞 D.國民黨實行專制獨裁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5年(中國)。據材料可知,重慶談判雖然達成部分協議,但是國民黨實行一黨專政的專制獨裁,最終協議內容沒有實現貫徹落實,內戰爆發,D項正確;材料中沒有中共政權建設理念的對比信息,排除A項;重慶談判是國共雙方,與民主黨派的利益關系不大,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描述美國對談判的阻撓破壞,排除C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北魏孝文帝改革與隋唐制度】材料一北朝隋唐授田數量(單位:畝)朝代男女一夫一妻授田園宅備注露田桑田露田北魏40畝率倍之為80畝2020畝率倍之為40畝140三口給1畝,奴婢五口1畝。老弱病殘減半分配北周丁男百畝,有室者140畝。-140口十以上給5畝,口九以上4畝,五口以下2畝。
隋802040140三口給1畝,奴婢五口1畝。
唐8020寡妻妾各給30畝100三口以下給1畝;每三口加1畝;賤口五口給1畝;每五口加1畝。工商業者,永業。口分各減半給予,狹鄉者不給。北魏前期征收租調,首先由當地官員召集鄉三老,把本地各個家庭按照貧富劃分為九等(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戶),然后把根據平均定額所規定的租調總額按品級分攤。太和八年(484年)北魏對租調進行了改革。這種賦稅制度的改革是與均田制相適應的。——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念瑜《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二兩稅法推動了賦稅對象從丁身向財產轉變,即從“舍地稅人”向“舍人稅地”方向發展。唐宋是中國古代社會變革的重要階段,其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就是大土地所有制的進一步發展,國家難以遏制土地兼并導致的貧富差距擴大,丁身作為稅收主要標準的方式無法繼續有效運行。以土地為主要標志的財產,成為唐宋以后國家賦稅征收的主要衡量標準。——摘編自許超雄《唐代兩稅法確立兩大稅收原則》(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述北魏至隋唐授田概況及北魏推行均田制后租調制度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唐朝實行兩稅法的主要原因,并說明兩稅法實行的歷史作用。【答案】(1)概況:農戶獲得一定的授田數量;授田數量男丁基本是女丁的倍數;特殊人群減半或不給授田。變化:以戶為單位進行租調的征收變成按授田對象為單位進行租調的征收;“九品混通”法征收租調變成以受田丁口、耕牛的數量來計算每戶納稅額。(2)原因:唐中期土地買賣和兼并之風盛行,政府手上可直接支配的土地有限;租庸調制無法維持。歷史作用: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中葉的賦稅制度基礎。【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對比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魏至隋唐(中國)。第一小問概況:根據材料一“北朝隋唐授田數量”可知,農戶獲得一定的授田數量;根據材料一“40畝率倍之為80畝、20畝率倍之為40畝”可知,授田數量男丁基本是女丁的倍數;根據材料一“老弱病殘減半分配”“工商業者,永業、口分各減半給予,狹鄉者不給。”可知,特殊人群減半或不給授田。第二小問變化:根據材料一“北魏前期征收租調,首先由當地官員召集鄉三老,把本地各個家庭按照貧富劃分為九等(上中下三等,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戶),然后把根據平均定額所規定的租調總額按品級分攤。太和八年(484年)北魏對租調進行了改革。這種賦稅制度的改革是與均田制相適應的。”可知,以戶為單位進行租調的征收變成按授田對象為單位進行租調的征收;“九品混通”法征收租調變成以受田丁口、耕牛的數量來計算每戶納稅額。【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唐朝(中國)。第一小問原因:根據材料二“大土地所有制的進一步發展,國家難以遏制土地兼并導致的貧富差距擴大,丁身作為稅收主要標準的方式無法繼續有效運行。”可知,唐中期土地買賣和兼并之風盛行,政府手上可直接支配的土地有限,租庸調制無法維持。第二小問歷史作用:根據材料二“兩稅法推動了賦稅對象從丁身向財產轉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根據材料二“以土地為主要標志的財產,成為唐宋以后國家賦稅征收的主要衡量標準。”可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中葉的賦稅制度基礎。17.【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材料一1906年清廷啟動預備立憲時,對如何“預備”并無規劃。磕磕絆絆兩年后,清廷才公布了《憲政籌備九年清單》(以下簡稱“《清單》”),分年列示了1908—1916年預備立憲的應辦事宜,堪稱預備立憲的“頂層設計”。然而這一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預備事項中有20%屬于一般行政事務,與憲政建設毫無關系。且在《清單》公布后不久,清廷又諭令各部院制定本機構的九年清單。于是,外務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禮部、學部、陸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理藩部、修訂法律館等紛紛出臺各自的九年籌備清單。其中一些部院的清單,如農工商部的共列128項,無一項與憲政有關。——摘編自彭劍《清末新政能實現君主立憲嗎?》材料二清末新政是“中國社會變革的非常可貴的開端”。但是由于清廷積弊太深,改革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新政”到處要錢,當時“所有柴、米、紙張、雜糧、蔬菜等項,凡民間所有,幾乎無物不捐”“當捐之行也,一盞燈一斤肉,一瓶酒,無不有稅”。加之西方列強的肆意掠奪及自然災害頻發,農村經濟凋敝,社會的下層,尤其是廣大農民陷入破產的境地,因而激發了遍布全國的會黨起事和民變。1905年,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聯合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提出了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他還以廣東為中心,在廣西、云南的邊境地帶連續發動了幾次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摘編自張立勝《辛亥革命發生的必然性芻議》(1)根據材料一、概述清末預備立憲存在的問題。(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說明辛亥革命爆發的原因。【答案】(1)不足:立憲沒有整體規劃;立憲進度不明確;憲政內容多不符實。(2)原因:清政府預備立憲頂層設計的失敗;清末新政激化了社會矛盾;列強侵略民族危機的加深;社會底層民眾生活日益艱難;自然災害頻發;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積極推動。【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問題:根據材料一“1906年清廷啟動預備立憲時,對如何‘預備’并無規劃。”可知,立憲沒有整體規劃;根據材料一“分年列示了1908—1916年預備立憲的應辦事宜,堪稱預備立憲的‘頂層設計’。然而這一設計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預備事項中有20%屬于一般行政事務,與憲政建設毫無關系。”可知,立憲進度不明確;根據材料一“其中一些部院的清單,如農工商部的共列128項,無一項與憲政有關。”可知,憲政內容多不符實。【小問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二“清末新政是‘中國社會變革的非常可貴的開端’。但是由于清廷積弊太深,改革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可知,清政府預備立憲頂層設計的失敗,以及清末新政激化了社會矛盾;根據材料二“西方列強的肆意掠奪及自然災害頻發,農村經濟凋敝,社會的下層,尤其是廣大農民陷入破產的境地,因而激發了遍布全國的會黨起事和民變。”可知,列強侵略民族危機的加深,社會底層民眾生活日益艱難,以及自然災害頻發;根據材料二“1905年,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聯合成立中國同盟會,孫中山提出了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他還以廣東為中心,在廣西、云南的邊境地帶連續發動了幾次起義。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可知,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積極推動。18.【根據地與敵后抗戰】材料一十分重視抗日人民政權的建設,始終把廉政建設作為政權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致力于建設一個民主、公正、廉潔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據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標是擴充力量、擴大武裝,而非“階級純化”,因而,根據地的階級成分較為復雜,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體數量不足。根據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堅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風,違背了廉潔從政規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貪污腐化行為。為遏制貪污腐敗與浪費等不良風氣,打造根據地風清氣正的良好風貌,保持黨自身的純潔性,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機關采取了多項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摘編自夏文華、孫凡閔《太行抗日根據地廉政宣傳的實踐及其特點》材料二1942年,日軍對抗日根據地實行以軍事“掃蕩”為主的毀滅性打擊政策,敵后抗日根據地軍民承受著空前巨大的軍事壓力,面臨嚴重困難的局面。一方面,軍事上戰斗頻繁,傷亡重,干部犧牲大;另一方面,根據地面積縮小,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財政經濟狀況極端困難,有些地方軍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對這樣的困難局面,中共中央強調在新的殘酷斗爭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發動群眾,依靠根據地廣大軍民,正確處理各抗日階級、階層之間的關系,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戰勝困難。——摘編自石仲泉《在全民族抗戰中的核心地位》(1)根據材料一,簡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廉政建設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據地實行階級政策,并簡評其實行的意義。【答案】(1)原因:抗日根據地成立初期制度政策不完善;根據地干部成分較為復雜,有些干部出現貪污腐化行為;廉政建設始終是黨政權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2)政策:聯合抗日各階級,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意義:有利于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中共的發展壯大和政權建設;有利于團結抗日力量;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原因:根據材料一“太行抗日根據地成立初期,根據地的階級成分較為復雜,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體數量不足。”可知,抗日根據地成立初期制度政策不完善,根據地干部成分較為復雜;根據材料一“根據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堅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風,違背了廉潔從政規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貪污腐化行為。”可知,有些干部出現貪污腐化行為;根據材料一“為遏制貪污腐敗與浪費等不良風氣,打造根據地風清氣正的良好風貌,保持黨自身的純潔性,太行抗日根據地的黨政軍機關采取了多項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知,廉政建設始終是黨政權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小問2】本題是特點類、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第一小問政策:根據材料二“中共中央強調在新的殘酷斗爭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發動群眾,依靠根據地廣大軍民,正確處理各抗日階級、階層之間的關系,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戰勝困難。”可知,聯合抗日各階級,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小問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鋼結構防火涂料施工厚度控制與驗收要點
- 用電安全培訓知識
- 酒店節后復工方案(12篇)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案例深度剖析高分備考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消防應急救援指揮培訓考試題庫:消防安全知識判斷題匯編
- 2025年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考試真題卷:商業法與公司治理歷年真題解析(審計與鑒證實務)
- 2025年征信分析師技能考核:征信數據質量分析試題
- 2025年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卷:藝術傳播與媒介傳播渠道優化策略試題
- 2025年鄉村醫生考試題庫:農村急救技能操作急救技能評估歷年真題模擬解析試卷
- 工業統計年度工作總結
- 物業承接查驗標準(全面)
- 國開電大《中國法律史》形考任務1-3
- 金融借款合同訴訟
- 湖南長沙民政局離婚協議書范本
- 《中國鐵路發展簡史》課件
- 層流手術室的管理
- 機電安裝安全措施方案
- 2024 Roadmap模板 真實項目案例 P PT可編輯 附配套方案【營銷干貨】
- 文化產業股東權益合作協議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知識培訓
- 小學語文教材的變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