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_第1頁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_第2頁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_第3頁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_第4頁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020

CCSZ10

DB4403

深圳市地方標準

DB4403/TXXXXX—2022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

Limitstandardofenvironmentallightingzone

(送審稿)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DB4403/TXXXXX—2022

光環境區域限值標準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四類光環境區域的區域分類、區域限值和測量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夜間光環境的質量評價與管理。本文件不適用于應急搶險等功能性照明。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Z26214—2010室外運動和區域照明的眩光評價

GB/T38439—2019室外照明干擾光測量規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光污染lightpollution

干擾光(3.5)或過量的光輻射對人、生態環境和天文觀測等造成的負面影響的總稱。

[來源:JGJ/T163—2008,2.0.24,有修改]

3.2

城市建成區urbanbuilt-uparea

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

[來源:GB/T50280—98,3.0.6]

3.3

光環境區域environmentallightingzone

城市行政區域內因環境保護的需要對室外燈光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注:光環境區域的具體范圍,由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城市區位的環境質量要求、功能性質、環境亮度狀況和活動的內

容劃定。

3.4

星空公園starpark

供公眾進行星空觀測、星空攝影、游覽休憩等活動,有較完善設施及良好光環境質量的公園。

3.5

干擾光obtrusivelight

由于強度或方向特性引起人們煩惱、不舒適、注意力分散或觀看重要信息能力下降的光。

[來源:GB/T35626—2017,3.2,有修改]

3.6

夜空亮度nightskybrightness

1

DB4403/TXXXXX—2022

用于度量天空輝光對夜空天頂區域影響程度的物理量。

注:單位為mag/arcsec2(視星等每平方角秒)。

3.7

照度illuminance

表面上一點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該點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該面元面積所得之商。

[來源:GB/T38439—2019,3.2]

3.8

熄燈時段curfew

按城市照明行業主管部門有關規定,對干擾光(3.5)進行嚴格控制的時間段。

注:未作規定的,可將22:00至次日日出時刻劃分為熄燈時段。

3.9

眩光指數glarerating

用于度量室外照明裝置、廣告、標識照明、顯示屏等發光裝置對人眼引起不舒適感主觀反映的心理

物理量。

[來源:JGJ153—2016,2.1.24,有修改]

4區域分類

光環境區域分為四類:

——Ⅰ類為以天文觀測、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應保持黑暗的區域;

——Ⅱ類為以生態保護為主要功能并兼顧公眾游覽需求,應保持較暗的區域;

——Ⅲ類為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行政辦公、一般公共活動為主要功能,應保持宜

人光環境的區域;

——Ⅳ類為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與商業、工業、

物流混雜,應防止商業、工業、物流各種光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的區域。

注:各類光環境區域主要適用區見附錄A。

5區域限值

5.1夜空亮度

2

Ⅰ類光環境區域內的天文觀測區夜空亮度≥20?mag/arcsec。

5.2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

距地面1.5?m處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應符合表1的規定。

2

DB4403/TXXXXX—2022

表1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限值

單位為勒克斯

環境區域

垂直照度

Ⅰ類Ⅱ類Ⅲ類Ⅳ類

熄燈時段前≤2≤5——

熄燈時段<0.1≤1——

注1:“—”表示不作要求。

注2:不包括由功能照明設施產生的垂直照度。

5.3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

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限值

單位為勒克斯

環境區域

垂直照度

Ⅰ類Ⅱ類Ⅲ類Ⅳ類

熄燈時段前≤2≤5≤10≤25

熄燈時段<0.1a≤1≤2≤5

a

如果是道路照明設施產生的影響,此限值提高至≤1?lx。

5.4眩光指數

Ⅰ類、Ⅱ類、Ⅲ類和Ⅳ類光環境區域的眩光指數≤50。

6測量要求

6.1測量人員

測量人員應經業務培訓合格,現場測量成員≥2人。

6.2測量儀器

6.2.1照度計

照度測量應采用經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合格,不低于一級(含)的照度計。

照度計的計量性能應滿足以下條件:

——相對示值誤差絕對值:≤4.0%;

——匹配誤差:≤6.0%;

——余弦特性(方向性響應)誤差:≤4.0%;

——換擋誤差絕對值:≤1.0%;

——非線性誤差絕對值:≤1.0%。

3

DB4403/TXXXXX—2022

6.2.2亮度計

亮度測量應采用經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合格,不低于一級(含)的亮度計。

亮度計的計量性能應滿足以下條件:

——相對示值誤差絕對值:≤5.0%;

——非線性誤差:≤1.0%;

——不均勻性響應誤差:≤6.0%(適用于二維影像亮度計);

——測量距離特性誤差:≤1.0%;

注:二維影像亮度計的不均勻性響應誤差可執行二級亮度計的要求,其它計量性能應執行不低于一級(含)亮度計

的要求。

6.2.3測距測角儀器

卷尺應采用經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合格,不低于二級(含)的卷尺。

激光測距測角儀應采用經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合格,不低于三級(含)的激光測距測角儀。

6.3測量條件

6.3.1測量應在夜間開展,并避開節假日、重大活動、燈光秀等時段。

6.3.2測量應在能見度良好,無雨雪,且測試面干燥的條件下進行。

6.3.3夜空亮度的測量除應符合6.3.1和6.3.2的規定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測量時間為每年3月上旬和9月上旬的熄燈時段;

——太陽中心至少到地平下18°;

——無月光、云。

6.3.4應排除雜散光射入光接收器,并防止各類人員和物體對光接收器造成遮擋。

6.4區域測量

根據測量目的的不同,光環境區域測量分為單點測量和普查測量兩類,對應的測量要求見附錄B。

6.5測量報告

測量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測量區域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址、測點示意圖等;

——測量依據和測量項目;

——測量日期和時間;

——測量時的天氣情況,包括溫度、濕度等;

——測量所用的設備型號、校準有效期等;

——結果判定;

——數據匯總分析。

4

DB4403/TXXXXX—2022

附錄A

(資料性)

光環境區域主要適用區劃分

四類光環境區域主要適用區如下:

——Ⅰ類光環境區域包括天文臺、自然保護區等區域;

——Ⅱ類光環境區域包括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公園,以及星空公園內的天文觀測區域;

——Ⅲ類光環境區域包括居民區、醫療機構、教育機構、行政辦公區等區域,以及廣場、城市公

園、社區公園等一般公共區;

——Ⅳ類光環境區域包括工業區、物流區、商業中心區、商業街道等區域,以及區域內的住宅建

筑(含商住一體建筑)。

5

DB4403/TXXXXX—2022

附錄B

(規范性)

光環境區域測量

B.1測量位置

B.1.1單點測量位置

根據測量目的和現場實際情況,可選擇以下2種位置(測量儀器的光接收器所置位置)進行測量:

——光環境質量受影響最大的位置;

——光污染投訴位置。

B.1.2普查測量位置

根據城市的建設情況,將城市劃分為城市建成區和非城市建成區,按以下方法確定城市建成區和非

城市建成區的普查測量位置:

——對于城市建成區,采用網格布點法,將城市建成區劃分成多個等大的正方格,測點設為網格

中心。網格布設符合下列要求:

·對于未連成片的建成區,正方形網格可不銜接;

·城市建成區每一類光環境區域的有效網格總數根據城市建成區面積、管理需要進行確定;

·測點設于每一個網格的中心,若網格中心不適合測量(如水面、禁區、行車道、室內等),

應將測點移動到距離中心點最近的可測量位置測量。若網格包含的區域內規定有1個或

多個固定的測量位置,應將此測量位置或最具代表性的測量位置作為該網格的測點。

——對于非城市建成區,采用單點布點,選擇1個能反映光環境區域質量受影響程度的位置測量。

注1:網格中水面面積或無法測量的區域(如:禁區)面積為100%及非建成區面積大于50%的網格為無效網格。

注2:可根據夜光遙感地圖、區域內燈光布設情況、現場測量條件等確定能反映光環境區域質量受影響程度的位置。

B.2測量指標選用

測量指標選用符合下列要求:

——夜空亮度適用于天文臺,區域內不測量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

直照度和眩光指數;

——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適用于Ⅰ類和Ⅱ類光環境區域,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符合限值要求時,

不測量眩光指數;

——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適用于四類光環境區域中的居室,光環境區域不存在居

室或居室窗戶未被光線照射時,不測量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

——眩光指數適用于四類光環境區域中的有照明區域,當視野中無直接可見光源或觀察背景為黑

暗區域時,不測量眩光指數。

注:在正常停留或行走的情況下,人的視野范圍內存在照明光源但無法觀察到光源的發光表面,則視野中無直接可

見光源。

B.3測量方法

B.3.1夜空亮度

6

DB4403/TXXXXX—2022

采用二維影像亮度計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儀器,選擇天文臺中的1個固定觀測點,將二維影像亮度計

豎直朝向天頂并進行連續5次拍攝,拍攝范圍內應避免出現云層或其他遮擋物,利用軟件功能,計算圖

像中20°視角范圍內(天頂位置)的平均亮度,取5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評價指標。

B.3.2人眼方向的垂直照度

采用照度計測量距地面1.5?m處的垂直照度,照度計光接收器的朝向為人眼的觀察方向。

B.3.3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

住宅建筑居室窗戶外表面上垂直照度的測量應符合GB/T38439—2019的規定。

B.3.4眩光指數

眩光指數的測量應符合GB/Z26214—2010的規定,測量儀器可采用二維影像亮度計直接測量或采用

照度計、亮度計和測距測角儀器組合測量。測量高度應為觀察者的眼睛高度,站姿為1.5?m,坐姿為1.2

?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