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價值及實施細則_第1頁
夏邑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價值及實施細則_第2頁
夏邑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價值及實施細則_第3頁
夏邑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應用價值及實施細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在新經濟形勢的影響下,我國糧食安全及市場環境的動態變化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動。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應運而生,為提高我國糧食產量及品質,需要大力推廣該技術。本文以夏邑縣為例,簡要分析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的應用價值,分析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整地布局、品種選擇、種植、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后的秸稈處理要點,并提出該栽培技術的推廣策略,為我國農業技術水平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關鍵詞:夏邑縣;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夏邑縣目前小麥常年種植面積為125萬畝,玉米常年種植面積為112萬畝,花生常年種植面積為6萬畝。在夏邑縣發展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夏邑縣的自然條件較為優越,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分及溫度條件較好,作為我國的農業生產基地,其開展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勢在必行。相關區域的農業部門應該重視間作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結合區域內的實際農業生產條件,開展小麥、花生、玉米的間作套種,提高本區域農業產量及農產品質量。1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在夏邑縣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價值首先,夏邑縣采用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種植方式能夠提高其農業產量[1]。夏邑縣通過開展小麥、花生、玉米的間作套種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區域農業種植空間。這三種農作物的間作套種將會使得種植區域的土壤有機質種類增多、含量提高,為相應的農作物生產提供充足的養分。相關數據表明,夏邑縣采用的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種植方式將會使得這三種農作物的單產提高15%左右,有效降低農作物的病蟲害發生概率,提高農作物的抗病性,保證農作物的成活率,增加農作物產量。其次,夏邑縣采用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種植方式能夠提高其農業經濟效益。一方面,該栽培技術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提高農戶的農業收入,保證市場上相應農作物產量供給穩定。在提高農作物產量的同時,生產成本有所降低,相應農作物的市場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當下調,這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能夠將夏邑縣的農業用地進行充分利用,一塊土地完成多種作物的種植,提高農業耕地資源的利用率。這能夠有效降低農業耕地的土地成本,減少農業化肥等的施入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2]。最后,夏邑縣采用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種植方式能夠提高區域生態效益。間作套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質,增強土壤養分,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減少農藥的施入量,避免農藥用量過多而對農業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從而提高農作物的食品安全。2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在夏邑縣農業種植中的栽培技術要點2.1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的整地布局要點夏邑縣在開展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時,需要結合區域環境條件,合理選擇種植區域[3]。結合這三種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對于生長環境的需求情況,如光照、溫度等,依據其生長習性進行合理化選擇。一方面,要保證該間作套種區域排水系統的完善性。夏邑縣的降水量較為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可以達到762mm。要確保在雨季時期種植區域的排水系統能夠滿足排水需求,避免對農作物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該間作套種區域的土壤微量元素需要盡可能同時滿足這三種農作物的生長需求,為其生長提供保障。在間作套種過程中,需要基于這三種農作物的種植布局,結合這三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進行合理化分配。在夏邑縣進行這三種農作物的間作套種時,可以選擇帶狀間作,解決這三種農作物的共生期問題。目前,夏邑縣小麥、花生、玉米的種植面積中最大的是小麥,所以在進行帶狀間作時,以200cm的小麥帶狀間作套種為例,可以將其劃分出寬窄行,其中小麥種植中寬行和窄行數量及行距,分別為3行和6行,0.3m和0.15m。并在其中間作4行花生,相鄰兩行的花生需要保持0.3m的距離。在小麥收獲后,可以在小麥的窄行中種植玉米,可以種植2行左右,相鄰兩行玉米的距離約為0.4m。在這種間作套種模式下,每畝種植區域內可以在種植小麥的同時,分別種植花生和玉米6500穴和4000株。此外,夏邑縣在開展這三種作物的間作套種時,需要結合區域氣候條件以及土壤肥力等,進行間作套種的農業布局,為后期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2.2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的品種選擇要點對于夏邑縣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過程中的農作物品種選擇,需要充分考慮農作物對于本區域的環境適應性,結合不同品種農作物的生長周期,選擇生長周期具有較大差異的作物品種,避免間作套種過程中農作物產生養分、水分爭奪的問題。同時,在品種選擇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這三種農作物的互補性。保證小麥根系發達,玉米和花生生長時期能夠完美錯開,并完成生長資源的互補。首先,在選擇小麥品種時,需要考慮間作套種過程中夏邑縣的氣候環境條件等。結合多種影響因素合理進行小麥品種選擇,為保證這三種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土壤均能夠為其提供養分,減少肥料使用量,盡可能選擇耐水肥的小麥品種,且以矮稈早熟小麥為首選,其能夠保證其他農作物的光照條件[4]。其次,在選擇花生品種時,盡可能選擇生長周期為4個月左右的品種,并且該品種花生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抗病害和抗蟲害能力。重點關注花生品種的畝產。最后,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該以矮稈早熟玉米品種為主,避免其在生長過程中對其他農作物的光照條件產生不利影響,并且若玉米稈的高度過高,一旦出現大風天氣,就極易被吹斷,從而造成玉米減產。此外,為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花生的后期生長,在選擇玉米品種時可以選擇生長速度緩慢的玉米品種,避免玉米長勢過快使其枝葉影響花生的光照條件。2.3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的種植技術要點第一,合理選擇播種時機。夏邑縣在進行這三種農作物的間作套種時,需要充分考慮播種時機[5]。由于花生和玉米二者之間的生長周期較為相似,因此會存在較長的共生期,極易產生矛盾性的種植問題。為避免二者的種植矛盾,需要合理選擇玉米和花生播種時機。在早熟小麥收獲前的12d左右進行花生種植。通常情況下,該花生的種植時間大約在五月中上旬。在小麥收獲結束后,可以進行玉米種植,錯開玉米和花生的種植時間,保證玉米出土晚于花生,確保花生生長過程中的光照充足。第二,小麥麥茬高度控制。在小麥收獲前后需要間作套種玉米和花生,這時為了實現該栽培技術的高產高效,需要合理控制麥茬高度。一般情況下,在小麥收獲后需要將麥茬高度控制在14~15cm。第三,合理控制種植密度。夏邑縣在開展小麥、玉米、花生間作套種技術時,需要合理控制這三種農作物的種植密度,避免種植密度過高,養分及水分供給不足,影響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或種植密度過低造成農業用地資源浪費。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小麥、玉米、花生的最佳種植密度分別為110萬株、5.6萬株、32.5萬株。具體的種植密度確定需要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最大程度上避免作物之間爭奪養分。第四,深淺輪耕。結合這三種農作物的種植及生長特點,可以采用深淺輪耕的方式,提高每種農作物的單產。深耕的周期約為3年。短時間內重復進行多次深耕將會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結構造成破壞。最好是在秋季施肥后進行一次深耕,深耕的深度控制在0.25~0.3m。在深耕的過程中也可以施入一定量的腐肥,增強土壤肥力。2.4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的施肥技術要點首先,基肥的施肥技術。在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區域土地深耕和平整之后,需要施入足量的基肥,每畝地的基肥施入量需要控制在2500kg左右。基肥主要以磷、鉀肥為主,利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養分結構進行分析,確定相應的肥料配比及使用量。其中磷肥和鉀肥可以分別選擇復合磷肥和硫酸鉀。在施入基肥時,要保證基肥施入的均勻性,合理控制基肥濃度,避免基肥濃度過高而燒傷農作物。其次,追肥階段的施肥技術。這三種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肥料的需求情況是不同的,需要結合相應的農作物生長需求,合理進行追肥。在小麥的拔節期、花生的生長期、玉米的大喇叭口期分別追加氮肥、磷肥和鉀肥、氮肥,保證這三種農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具有充足的養分。其中小麥拔節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時期的氮肥主要為尿素,每畝地需要追加的尿素質量分別為20kg和15kg。再次,間作套種的配合施肥。根據這三種農作物之間的關系,可以為彼此提供養分。小麥可以釋放出一定量的磷酸鹽,為花生和玉米的生長提供磷元素。花生和玉米可以利用固氮作用為小麥生長提供氮元素。因此,在施肥過程中需要考慮這三種作物之間的養分供給關系,合理施肥,避免肥料浪費。最后,有機肥的使用。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使用有機肥,減少農作物產品的有害物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保護區域環境。有機肥的選擇一般以腐肥為主,即農家畜禽的糞便等。在使用腐肥之前,需要對其進行發酵處理,確保其與土壤之間充分融合,提高其應用效果,避免對其使用不當而影響土壤環境。2.5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技術的病蟲害管理要點對于夏邑縣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過程中的病蟲害,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手段。一方面,結合現階段小麥、花生、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常見病害進行綜合防治。針對小麥銹病的防治,可以選擇高抗病能力的小麥品種,并通過科學的水肥管理,增強小麥對于銹病的抵抗力。或使用濃度分別為25%、10%、25%的噻蟲嗪、氯氰菊酯、三唑酮,與磷酸二氫鉀、海藻素等進行混合,制成藥劑噴霧,進行銹病防治。針對花生疫病的防治,需要合理控制花生的種植密度。針對玉米赤霉病的防治,可以通過控制種植密度、加強水肥管理、合理使用化學藥物等方式來進行,或者選擇在花生的飽果期施入殺菌劑,其中可以選擇施入一定量的硼砂和硫酸銅的混合液進行化學防治。在玉米的出穗期使用濃度分別為10%和70%的吡蟲啉和甲基托布津對病害進行綜合防治。另一方面,結合現階段小麥、花生、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常見蟲害進行綜合防治。針對小麥麥蛾的防治,可以通過合理調整種植密度、利用農業防治手段,抑制麥蛾蟲卵或幼蟲的生長。積極引入其生物天敵,如七星瓢蟲或寄生蜂等。針對花生蛀果蟲的防治,可以通過合理化、科學化的水肥管理,引入對于蛀果蟲生長發育有抑制作用的動植物。針對玉米螟的防治,可以在進行農業、生物防治的同時,進行化學防治。同時,對于這三種農作物的蟲害防治,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技術,安裝誘蟲燈、粘蟲網等進行害蟲的捕捉工作。2.6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收獲后的秸稈處理要點夏邑縣小麥、花生、玉米作物的收獲和加工可以充分利用機械設備,采用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和玉米。花生由于其自身生長的特殊性,需要利用專業化的機械收割機進行收割。在收割結束后,需要對小麥、玉米、花生的秸稈進行合理化處理,結合秸稈還田理念,提高夏邑縣的區域農業環境。在作物收獲結束后,需要利用相應的技術設備將秸稈進行切割粉碎。切割粉碎后的秸稈長度需要控制在7.5cm以內,該長度的秸稈易于分解。其中小麥每公頃的還田量為5000kg,花生的還田量為3000kg,玉米的還田量為6000kg。需要合理控制秸稈還田的時間,一般在最后一茬農作物收獲后的17d左右進行秸稈還田處理,為秸稈分解提供充足的時間。在秸稈還田過程中,需要用相應的機械設備將秸稈與區域土壤進行深翻,深翻深度需要控制在17.5cm左右。另外,還需要在深翻過程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每公頃有機肥的施入量約為500kg,在幫助秸稈降解的同時,提高土壤肥力。3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在夏邑縣農業種植中的推廣策略夏邑縣的相關農業部門應該重視小麥、花生、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的推廣工作,成立專門的技術推廣小組,深入夏邑縣各基層鄉村,挨家挨戶進行該高效高產技術的宣傳推廣。結合夏邑縣各村鎮的需求,由不同的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區域技術輔導,并為該區域農戶進行作物種植問題解答。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和平臺優勢,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