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年12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_第1頁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年12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_第2頁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年12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_第3頁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年12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_第4頁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年12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12月全縣綜合素養考試八年級歷史試題(時間:60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作的大河流域產生的。下列誕生于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的文明古國分別是()A.古埃及、古巴比倫B.古印度、古巴比倫C.古埃及、古羅馬D.古埃及、古希臘2.如圖是古代羅馬發展演變的線索示意圖,其中③處應填寫的是()A.羅馬共和國B.羅馬帝國C.西羅馬帝國D.拜占庭帝國3.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亞里士多德認為“人生應該思想高尚,盡力遵循理性而生活”。從中可得出二者的共同點是()A.擴大城邦公民權利B.展現古羅馬的哲學成就C.維護奴隸主的統治D.關注對人本身的研究4.下圖是某同學在歷史學習時設計的思維導圖,他研究的主題應是()A.印度奴隸社會B.希臘奴隸社會C.西歐封建社會D.日本封建社會5.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下列選項與法蘭克王國封君封臣制度相關的是()A.“封建親戚,以藩屏周”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C.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6.有歷史學習小組做了一份思維導圖,▲中應該填寫()A.印度文化B.阿拉伯文化C.儒家文化D.拜占庭文化八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8頁7.對下圖兩大帝國的相似之處,表述正確的是()圖一古代羅馬的擴張示意圖圖二阿拉伯帝國示意圖A.疆域都橫跨亞、非、歐三洲B.都實行哈里發中央集權統治C.都實行封君封臣制D.都是奴隸制帝國8.下列史實與史論相符合的是()選項史實史論A《十二銅表法》使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B大化改新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C法國《人權宣言》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D啟蒙運動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9.英國詩人和劇作家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創作了30多部戲劇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以下作品中,屬于莎士比亞代表作的是()A.《哈姆雷特》B.《神曲》C.《蒙娜麗莎》D.《天方夜譚》10.馬克思說:“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意在說明()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B.世界各地的隔絕狀態被打破C.殖民地人民的持續反抗D.資本主義發展的野蠻和血腥11.根據表中的文字和所學知識,可以明確()租地農場主成了這種農業工人的實際指揮官,成了他們的剩余勞動的實際剝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現在只和這種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發生直接關系,而且是單純的貨幣關系和契約關系。--馬克思西歐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B.土地所有者是農業工人的實際剝削者C.租地農場主出現于馬克思生活的時代D.土地所有者主要由富裕農民轉化而來12.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客觀地認識和評判歷史的態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B.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開始C.1862年,林肯政府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D.1921年,蘇維埃俄國政府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八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8頁13.下圖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發展示意圖,其中①處應填的是()A.第一國際B.工業革命C.巴黎公社D.憲章運動14.林肯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幢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這個政府不能永遠維持半奴隸和半自由狀態。我不期望聯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確希望它停止分裂。”這說明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的首要目標是()A.緩和南北矛盾B.廢除奴隸制度C.促進經濟發展D.維護國家統15.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各大國都是帶著各自的計劃來到談判桌前的,經過激烈的交鋒和妥協讓步,它們又不得不部分放棄自己的計劃,接受這兩次會議對世界新秩序的整體安排。“這兩次會議”()A.被英、法、美等大國所操縱B.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與獨立C.形成兩極對峙的世界格局D.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礎16.觀察下圖表,導致這一時期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戰爭B.君主立憲制的確立C.工業化及城市化D.第一次世界大戰17.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的變化A.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B.達爾文——《物種起源》——推動物理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C.貝多芬——《蒙娜麗莎》——德國天才作曲家D.巴爾扎克——《高老頭》——文藝復興的先驅18.A.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B.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C.宣告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D.創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歷史學習小組做了一個時間軸,這個時間軸反映的主題是()八年級歷史試題第3頁共8頁

A.戰后殖民體系的崩潰B.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大C.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D.世界多極化的發展20.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指出,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經濟危機。這一觀點()A.與蘇俄新經濟政策主張一致B.受到了羅斯福新政的影響C.否定了市場經濟的作用D.鼓勵各國接受社會主義21.下圖是某戰役圖解,該戰役()A.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C.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D.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22.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以下圖片。這些圖片共同體現了()1947年3月,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德國分裂示意圖《北大西洋公約》簽約儀式A.美蘇冷戰B.多極化趨勢C.蘇聯解體D.東歐劇變23.1991年12月25日,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后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這一事件的國際影響是()A.“柏林危機”出現B.世界殖民體系崩遺C.兩極格局瓦解D.種族隔離制度被廢除24.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社會保障制度解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B.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C.資產階級認為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緩和階級矛盾D.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日漸完善25.下列三幅圖片的內容共同反映了()加速融化的南極冰山2022年全球人口突破80億A.全球的生態問題B.世界的安全問題C.激烈的地區沖突D.人類面臨的挑戰八年級歷史試題第4頁共8頁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4小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4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2分,共50分。26.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民主法治的發展彰顯了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圖①圖②《十二何表法》圖③查士丁尼圖④《民法典》(1)圖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寫出它的名稱。(1分)圖③人物查士丁尼對法學的貢獻是什么?(2分)材料二:英國1989年頒發的紀念某法律文件的紀念幣17世紀英國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國會和斯圖亞特王朝之間的沖突中找到……法案規定:國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經國會同意,不得提高稅收或保持軍隊;若沒有法律手續。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紀念幣紀念的是哪一法律文件?(1分)該法律文件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2分)。材料三:1787年5月,各州代表齊聚費城召開制憲會議。會議爭論的問題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中央與州權之間的關系問題;第二類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門之間的關系問題;第三類是……經過4個月的爭論與妥協,制定并通過了憲法。該憲法是資產階級革命史上的一次創舉。——摘編自張友倫等《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該憲法為什么是“資產階級革命史上的一次創舉”(2分)?材料四:《拿破侖法典》宣布保護私有制度,規定一切動產、不動產的私有所有權都是絕對的,受到法律保護的。法典根據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則,對于體現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契約,法典給予了特別的重視。——據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4)根據材料四概括《拿破侖法典》的主要內容(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與法八年級歷史試題第5頁共8頁國大革命的關系(2分)。27.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英國“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英國通過殖民擴張,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很多科學家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摘自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首先開始工業革命的原因,(2分)指出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組織形式的革新。(2分)材料二取得政權后的蘇共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來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列寧與斯大林做出了積極的探索,最終蘇聯通過國家力量迅速實現了國家工業化,并由此創造了完全不同于西歐北美國家的現代化模式。——摘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俄羅斯東歐卷》(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分析,列寧和斯大林的探索分別如何助推蘇(俄)聯創造了“完全不同于西歐北美國家的現代化模式”?(4分)材料三“新政”雖然使美國渡過了危機,但其所期望的并不是經濟制度的根本改革。正如羅斯福所言,他是在試圖挽救資本主義制度,而不是去消滅它,有關金融、工業和農業的法令就是對此的一個無可置疑的證明。——摘自H·N·沙伊貝等《近百年美國經濟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羅斯福新政的特點(2分),并說明其局限性(2分)。材料四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摘編自李強《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4)根據材料四,概括我國計劃實行的“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措施。(2分)八年級歷史試題第6頁共8頁28.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發生變化,建設持久和平、開放包容的世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時局之變】材料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經濟實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況簡表項目英國法國德國美國19世紀中期工業產量在世界所占位次12431913年工業產量在世界所占位次34211913年殖民地面積在世界所占位次1245(1)根據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1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一戰的交戰雙方(1分)。材料二:在聯盟內部,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并不一致,作戰目的也不盡相同,雖然不時產生各種矛盾和斗爭,但摧毀法西斯是他們的共同目標。正是這種根本利益使他們團結起來,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戰爭取得最后勝利。——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的“聯盟”建立的標志是什么?(1分)“相互配合支援”在軍事和政治上分別有何體現?(2分)【秩序之變】材料三:資料卡從時間縱向觀察20世紀國際秩序(格局)的演變,上半葉,由于一戰而”建構”,由于二戰而解構”,由于停戰而“重構”;下半葉,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幾近半個世紀的“對峙”,又由于蘇聯的解體而開啟了世界多極化趨勢。——據劉新宇等《聚焦”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資料解讀“建構”:“重構”: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3)資料卡中“建構”“重構”分別指的是什么?(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