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語文課內文言文要點梳理與練習(全國通用)
陽8花源記》(過關訓練)(原卷版)
?知識卡片
文言文閱讀之文意理解
口【考點解讀]
“文意理解”題命題涵蓋廣泛,要求整體把握文意,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高層次要求。“篩選文中的信
息”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的重點考查內容。
口【知識梳理]
1.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緊抓關鍵
文言文閱讀材料,不管是一篇還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我們要樹立整體意識,在疏通
字詞的基礎上,首先從內容上分辨是記人,還是敘事,抑或議論;然后由整體到局部分析文章所寫的內容,
比如議論的文章,主要弄清記敘的事件,導致的后果和追溯其原因,通過概括篩選信息,濃縮全文,化繁
為簡,從而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人文類文言文,文中大多有對人物的
評價語、對人物行事的歸結語以及一些點到為止抒情議論語等。通讀全文時,應敏感地抓住這些圍繞中心
分散在各處的關鍵語句,歸納文意要點,體會作者的觀點態度。
2.審視題干,瀏覽選項,圈定區域
通讀材料以后,對內容雖有整體感知,但必然留下許多疑點和難點。這時,不要去鉆牛角尖,最巧妙
的辦法,就是瀏覽考題,從題干和選項中獲取信息,解決疑難。題干所給往往是很概括的觀點,或對觀點
起到導向和提示作用。我們應先審讀題干確定導向,再細讀選項表述,快速圈定四個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
區域,比照兩者之間有無異同。尤其要注意細節,注意選項對原文的轉述是否等值,發現有出入時一定要
對關鍵語句反復推敲,直至確認無誤。
3.再讀材料,據文正義,推敲辨析
從考題選項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要辯清正誤,還得返回材料,據文正義。
所謂“據文證義”,就是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考察揣摩字義、詞義、文意。”具體的語言環境”,指文章的時
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特點等。“考察揣摩",指在字不
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前提下,進行一系列的體味、判斷、推導,以達到準確把握語義乃至文意的
目的。考生應具備這種強烈的文本意識,對照文本反復推敲、仔細辨析,切忌亂猜瞎想。
4.洞察雷區,排除干擾,提升應試技能
閱讀不只是讀文,還應會讀題。中考文言文“文意理解”題實際上考查的是考生對閱讀材料整體文意把
握的能力。該題干擾項設置的基本做法是,在大體正確的說法中夾雜一、兩處不正確的表述,因而具有相
當的隱蔽性、迷惑性。考題中常見干擾有:正誤夾雜,真真假假;顛倒事實、事實互換;夸大事實,導致
謬誤;張冠李藏,移花接木等。我們應仔細審讀選項,洞察命題者出題的思維習慣,善于將選項與對應的
原文對照起來細心閱讀,就一定能識別廬山真面目,獲得解題的成功。
________a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儼然Cyan),陌()靜然開朗(Mao)
13.垂駕(tido)平曠(kudng)怡然自樂(tjD
C.C人(y))遂迷(suf)便罩還家Cyao)
D.郡下(jun)問浮(jMg)遍太守(y()
2.下面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靜然開朗通)屋舍儼然Q4八)
8.黃發垂駕(力N。)便攀還家(成。)
C.吁隋交通⑷演八劉子攀)
D.遍太守(外)無人問浮行Mg)
3.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屋畬(she)儼然(yan)靜然(hud)
13-邑人(g〕)垂髯(tiao)繽紛(bMg)
C.問浮(jM)阡版(mo)里太守(yi)
P.劉子嚷(,)回隔(j加)平曠(kudng)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構思精巧,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敘述了一個曲折有致的故事。
13.陶淵明虛構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現他理想無法實現的無奈。
U”不足為外人道也”,短短幾個字,表現出桃花源人淳樸謙遜、不喜張揚的品質。
P.本文以“忘路之遠近”開篇,至廣遂迷,不復得路”結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虛幻。
S.對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都是同一樣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帶領妻子兒女以及鄉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P.林盡水源。桃林在溪水的發源地就到頭了。
6.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8.問/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P.后遂無問/津者
7.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復行數十步,超然開朗B.阡陌笠地
C.率妻于邑人來此絕境D.乃不知有漢,無詡魏晉
8.下列語句中加點詞不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復前行,欲下其林8.便法向路
C.處處有之P.漁人甚導之
9.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畬船屋畬儼然B.要前行不復出焉
C.導向所志號病終D.乃大驚乃不知有漢
W.在《桃花源記》中,漁人離開桃花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后來尋找桃花源時“尋向所志”,
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
A.暗示桃花源是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虛構的產物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遙遠
C暗示庸俗的人是無法進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經絕跡了,無法尋覓。
11.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食船/屋食儼然
8.昱向所志/尋病終
C.屋舍儼然/并怡然自樂
D.武陵人捕魚為樂/不足為外人道也
22.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B.問/今是何世
C.忽逢/桃花林P.后遂無問/津者
13.下列各句中的劃線詞,不能用“都”解釋的是()
A.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13.村中聞有此人,威來問訊
U問所從來,縣答之
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14.下列對《桃花源記》這篇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世外桃源”語出自《桃花源記》,已成為理想境界的代名詞。也用來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的
地方。
B.《桃花源記》中寫道黃發垂髯,并恰然自樂。“黃發”指老人,“垂髻”指小孩。
C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代表作品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和《飲酒》組詩等。
D.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用客觀的記敘方式塑造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應
立足現實,切勿異想天開。
1S.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8問所從來,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屋舍儼然豁然開朗
D.處處率之尋向所率
16.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A.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B.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C.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17.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桃花源里,沒有剝削和紛擾,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歡樂,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形象
體現。
13.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源人嘆惋不已,從上下文推知,他們發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的時光易逝。
U桃源人希望漁人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告訴給外界,目的是希望遠離戰亂和苦難,永不受打擾,繼續享
受這寧靜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繪了桃花源里一幅鮮活的人間生活的圖景,又極力表現它的似有似無。尋覓不可得,反映
了作者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18.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13.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D.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19.下面對“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率領妻子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8.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絕境,不再出去了。
C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無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P.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20.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8.忘路多遠近
C.緩兵之計P.其反激之力
2二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8.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C.不足為外人道也
P.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2.下列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聽了漁人對外界的介紹后,桃花源中人感嘆不已,從上下文可以推知,他們感嘆的是“山中方一
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自己逃脫了外界的糾紛與禍亂。
B.作者在文中描繪了一個與黑暗社會相對的美好世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愿
望,但這樣的理想社會在當時是不可能存在的。
C.文章最后寫南陽劉子驥向往這塊樂土,欣然尋訪,沒有成功。劉子驥是晉代名士,與陶淵明同時代,
把他寫進作品中,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
D.作者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實寫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
景的藝術才能。
2.3.下列對課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及其身份,為故事的發展作了必
要的交代。
B.”初極狹,才通人”說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發覺,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為下文敘述找尋
桃花源卻均未果作了鋪墊。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體現了村民的富足和他們的淳樸,與當時桃源外爾虞我詐、巧取豪奪的
社會現實形成了對比。
D.最后,漁人帶著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為他不講信用,將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
人。如果他沒有這么做,自己再去找尋,是能夠找到的。
24.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與例句相同項是()
例句:聞之,欣然規往
A.忘路之遠近B.漁人甚異之
C.處處志書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夕下面句子中的"之"字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一句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
1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D.聞之,欣然規往。
26.選出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
A.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并且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B.漁人甚異之。(捕魚的人很奇怪。)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帶領妻子和同鄉人來到這與外界隔絕的地方)
D.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去。)
27.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林盡水源:桃林沒有了,溪水的源頭卻發現了。
8.詣太守,說如此:(漁人)拜見了太守,敘述了他進出桃花源的情況。
U未果,尋病終:沒有結果,因為尋找時病死了。
P.后遂無問津者:此后,就再也沒有打聽渡口的人了。
28.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A.剛進去很窄,只通過一人。又走幾十步,一下子高興起來了。
8.初時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數十步,一下子明亮起來。
C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D.剛進去時,洞口很窄,只能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2d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對此句話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桃源人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B.桃源人詢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漁人說他也不知道漢朝,怎樣能講魏晉的情況呢?
U桃源人詢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代,他們連漢朝尚且不知道,怎么會知道魏晉朝呢?
P.桃源人問漁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漁人說他才不知道什么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30.對下面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后(類)B.便事還家(通“邀”,邀請)
C.便法向路(沿,順著)D.尋病終(尋找)
3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論魏晉(不管)8.木牛,尋病終(沒有實現)
C.號病終(不久)D.后遂無回浮者(探訪)
32.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錯相通
8.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
C.不足為外人道也足:值得
P.處處志之志:標記
33.下列句子中加線詞古今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A.阡陌交通,雞犬相聞B.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C.中間力拉崩倒之聲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4.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舍都是同一樣式,很相像。)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起現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代,更不必
說魏朝晉朝了。)
U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P.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村里人囑咐他道:“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3S.對下面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遂與外人間隨(隔斷,隔絕)13.阡陌變遇(互相通達)
C.乃不知有漢(副詞,竟,竟然)D.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對、向)
36.下列語句中朗讀節奏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陵人/捕魚為業
8問/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后遂無問/津者
37.下面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A.便舍船she屋畬儼然s⑼
8.為外人道wM捕魚為業wei
C.男女衣著便罩還家yao
D.與外人回隔ji加此中人塔云yu
58.對“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一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既然出來了,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來的路的方向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13.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扶著樹枝向著道路的方向走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C.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來的路回去,每一處都記著它。
D.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來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39.下面句中加點的副詞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項是()
A.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B.村中聞有此人,豚來問訊
C.問所從來,縣答之,吾與將軍俁不敢問也
40.下列對“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逃避現實的一種空想,毫無積極意義可言。
8.這是針對現實的一種追求,在當時有著積極的意義。
U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P.它的出現反映了當時社會黑暗、戰亂頻繁的現實。
4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晉太元中中無雜樹
8.便舍船屋舍儼然
C.錚嘆惋,出酒食
P.尋向所志尋病終
42.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8.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二、填空題
43.《桃花源記》以為線索,為順序。
44.文學常識填空。
(工)《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朝代)詩人。該詩人名,字
世稱,是中國第一位__________詩人。
(2)古人對不同年齡有不同稱謂,如:--------------不滿周歲;垂髻二四歲至八九歲;始世
泛指七八歲;黃口一一幼兒,十歲以下;總角一一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束發一一十五歲左右;及笄
----指女子十五歲;---------------男子二十歲;---------------二十歲;---------------四十歲;知
命、半百、矢口非--------------歲;花甲、耳順--------------歲;古稀--------------歲;杖朝----
八十歲;耄耋(wvdod彭)——八九十歲;期頤(jfgf)——歲。
45.記,古代常用的一種文體。可敘述,可描寫,可介紹。寫法上大多
以為主,而兼有了。
46.請寫出下列古今異義詞的古義。
(1)芳草鮮美
古義:__________
今義: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義:__________
今義:運輸事業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__________
今義:對男子的配偶的稱呼
(4)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古義:__________
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5)無論魏晉古義:
今義:多為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47.解釋加點的多義詞。
(i)屋舍儼然()便畬船()
(2)號向所志()哥病終()
(3)中無雜樹()晉太元中()其中往來種作()
(4)不復世焉()皆中酒食()
(5)雞犬相用()村中國有此人()
(6)其中往來種作()設酒殺雞作食()
(7)武陵人捕魚為業()不足為外人道也()
(8)欲窮基林()基中往來種作()余人各復延至某家(
既出,得基船()太守即遣人隨基往()
48.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率塞干邑人來此絕境()
A.男子的配偶13.妻子和兒子C.妻子兒女
(2)阡陌穿遇,雞犬相聞()
A.運輸事業13.交錯相通C.交流溝通
49.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1)尋尋向所志()尋病終()
(2)志處處有之()尋向所有()
5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O)漁人甚導之()
(2)具答之()
□食前行,欲?其林()
口遍太守()
5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靜然開朗()屋舍儼然()
叼型交通()黃發垂駕()
憎然自樂()便事還家()
5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的詞語。
(X)緣溪行緣:_____
(2)落英繽紛繽紛:一
(3)豁然開朗開朗:一
(4)屋舍儼然儼然:一
(5)阡陌交通阡陌:一
(6)并怡然自樂怡然:.
(7)縣答之具:_
(8)咸來問迅訊:_
(q)皆嘆惋嘆惋:_
(2。)便扶向路扶:
(11)欣然規往規:
S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儼然()阡由()垂雪()
西人()單()強太守()
S4.翻譯句子
(工)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心)
(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5)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
(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5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吁版交通,雞犬相聞()
(3)黃發季辱并怡然自樂()
C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S)村中聞有此人,感來問訊()
(6)率妻子邑人來此簞境()
(7)既出,得其船,便外向路()
(8)欣然即往()
(9)未果,尋病終()
(W)后遂無問津者()
56.課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寫了哪些情節?
57.為什么桃花源人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58.《桃花源記》中作者虛構的美好世界是作者的理想,你認為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sq.給下面加點的詞選出正確的解釋。
(工).率事于邑人來此簞境。
口.妻子:()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兒子C妻子兒女
口.絕境:()A險峻的地方B與世隔絕的地方C令人絕望的處境
(2).阡陌笠海,雞犬相聞。()A運輸往來B交錯相通C相互連接
60.寫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同解釋:
(2).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同解釋:
61.文言詞語歸納。
(i)通假字
便事還家_________________
(2)一詞多義
口便畬船,從口入_________________
屋舍儼然_________________
□處處率之_________________
尋向所存_________________
口導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_
未果,尋病終_________________
口復前行,欲窮基林
既出,得某船_________________
口武陵人捕魚為業_________________
不足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忘路W遠近_______________
漁人甚異Z_______________
聞之,欣然規往_________________
口“然”
“豁然“"儼然”
“怡然""欣然”
(3)古今異義。
□鮮美:古:今:食品的味道好
□交通:古:今:指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
口妻子:古:今:男子的配偶
口絕境:古: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古:今:關聯詞,“不管”的意思
口不足:古:今:不充分
三、句子默寫
62-.理解文意,按要求默寫原句。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的句子是:
(3)表明漁人“欲窮其林”原因的句子是:
(4)表明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句子有:
63.根據課文內容默寫。
(1)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句子是:,
(2)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是:,,
(3)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ZE:,o,,
,0
(4)文中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是:
□,O,0□
(5)文中交代桃花源人的來歷的句子是:,,
64.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工)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是:,,—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6s.表達世事滄桑變化,渾然不覺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潛的《桃花源記》中的語
句:,0
66.根據《桃花源記》課文內容填空。
([).漁人發現桃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寫村中人厭惡戰爭的句子是:
(4).漁人離開桃源的句子是:
67.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工)芳草等差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阡陌穿厚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無檢魏晉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寫世外桃源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理解性默寫。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
(2)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和平的語句是:
(4)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
(6)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
(7)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是什么?
(£
中考真題
一、課內閱讀
(一)(2022?四川內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桃花源記》,完成下面小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下面句子中,對加點詞語的解釋專用的一項是()
A.欲容其林(盡)B.阡陌笠遇(交錯相通)
C.便事還家(同“邀”,邀請)P.處處有之(記號)
2.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8.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太守即遣人隨不往基真無馬邪
D.聞書,欣然規往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3.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思卿的一項是()
A.文章語言精練、多用短句,文中有些語句盛新圖定為成高,活躍在現代漢語中,如“世外桃源”“豁
然開朗”等。
B.”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垂髻”用借代手法,用“黃發”代指青年,“垂髯”代指孩子。
U文章既具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實感人的寫實力量。二者在文中相得益彰,交融得天衣
無縫。
D.文章講述了一個漁人發現桃花林、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后再次尋訪而不得的故事,借此表達了
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4.翻譯下面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二)(2。21?山東日照?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蜀。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書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口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苦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乃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選自《桃花源記》,陶淵明)
S.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13.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師表》)
C.余人各復延至基家基真不知馬也(《馬說》)
D.不足為外人道也釀泉為酒(《醉翁亭記》)
6.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7.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自然段寫田園風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狀態,表現桃源環境優美、社會安寧。
8“皆嘆惋”寫漁人及桃源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簡意豐。
C.選文敘寫善用照應,如“得其船"照應“便舍船"、“尋向所志"照應“處處志之”等。
D.選文描繪的世外桃源寄托著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社會的追求,在當時是無法實現的。
(三)(2021?重慶?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舍船屋舍儼然
8.尋回所志便扶回路
C.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D.不足為外人道也為垠,為嶼,為堪,為巖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而的句子。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W.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文章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敘述了發現桃源、做客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的過程。
8.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細節,突出桃源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的民風。
C.文章結尾寫劉子驥“欣然規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P.文章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對黑暗現實的批判。
11.選文中的桃源人與鏈接材料中的滁人都過上了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
試簡述。
【鏈接材料】
滁口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今口滁介江淮之間,民安于
哦,畝衣食,以樂生送死口。而孰知上口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口于百年之深也。
(節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滁:滁州。□今:北宋。北宋結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戰亂。口樂生送死:百姓活著時能快樂地生活,去世
后能得到好的安葬。口上:皇上。口涵煦:滋潤化育。
二、對比閱讀
(一)(2023黑龍江?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
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個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南陽劉子驥,好游山水。學采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困口。一閉一開水
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說園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
知處。
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薪斫口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
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入水中,看何由爾。”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數十步,便開明朗然,
不異世間。
【注】□困(的八):這里指似圓形谷倉的巨石。□斫:砍伐。
1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土地平曠,屋舍憑然。(2)拳采藥至衡山。
13.翻譯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深山有人跡,異之。
14.甲文寫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乙文寫劉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兩文作者這樣寫暗示了什么?
表達了什么愿望?
(二)(2022?黑龍江大慶?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古文閱讀]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
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
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號答之。便奉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中,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節選自《桃花源記》)
「乙7星目風順丕風土已抵浦口宿大在家。明日,宿旦子岡口,甫口行數里,見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間。蓋江北之俗,婦女亦耕田力作,以視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產者,其俗洵口美矣。偶舍騎步行,
過一農家,其丈夫方擔糞灌園,而婦人當井且浣口衣,門有豆棚瓜架,又有樹數株郁郁然,兒女啼笑,雞犬
鳴吠。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
(節選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記》,有刪改)
[注釋]口旦子岡:在今南京市江寧區附近。口甫:剛。口洵:確實。口浣:洗。
is.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實詞的含義。
口縣答之()口便攀還家()
口號病終()口而婦人諛井且浣衣()
16.選出下列加點虛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項()
A.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當立者個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B.太守即遣人隨養往故人不獨親基親(《大道之行也》)
C.洋江北之俗垂余之勤且艱若此(《送東陽馬生序》)
D.余顧財慕之千里馬常有,加伯樂不常有(《馬說》)
17.選出畫波浪線句子停頓恰當的一項()
A.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8.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C.是日/風順不及午/己抵浦口/宿大山家
D.是日風順/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18.下列關于[甲][乙]兩篇選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設酒殺雞”“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
8.甲文結尾以眾人尋桃花源”未果、誼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虛幻,令人神往。
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莊里萬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們差得遠,心生怨恨。
D.甲乙兩段文字都展現了和諧安寧、恬靜美好、自得其樂的鄉村生活圖景。
工/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口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間。
(三)(2022?廣西貴港?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述,不復得路。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
道州口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口。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
融石,澗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口,可為都邑之勝
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
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選自元結口《右溪記》)
[注]口道州:州名。口營溪:河流名。口人間:與前文“山野”對應,指有居民的地方。口俾(bi):使。口元結
(729?772),唐代文學家,曾兩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愛官場生活而棄官歸田。
20.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漁人甚異之又數刀斃石(《狼》)
8.見漁人,乃大驚去后乃至(《陳太丘與友期行》)
C.畫置州已來則不知人之樂(《醉翁亭記》)
D.為溪在州右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率事于邑人來此絕境8.先帝不以臣隼鄢(《出師表》)
C.徘徊溪上,為之悵然P.親吸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的句子。
(工)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2)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23.請結合甲文說一說,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
24.甲乙兩文都描寫了自然景色,分別表達作者對現實社會怎樣的情感?
(四)(2022?廣西河池?中考真題)文言文閱讀。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
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
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
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
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
人——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
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六一居士初謫口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口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
問日:"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壺。”客日:“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口者乎?而屢易口其號。此莊生所謂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
不得逃也。"居士日:"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
(節選自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注釋】□謫:貶謫。口潁水:地名。口逃名:不求名聲,避名而不居。口易:改換。
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種植托管合同標準文本
- 低價車輛租賃服務合同樣本
- 與中介簽訂合作合同標準文本
- 公路扶欄合同樣本
- 358直簽合同樣本
- 與超市合伙合同樣本
- 公關公司合同標準文本
- 買賣木料合同樣本
- 2024年農藝師考試重要提示試題及答案
- 代理銷售協議合同樣本
- 260噸汽車吊地基承載力驗算
- 青島版六年級數學上冊 (完美的圖形)教學課件(第1課時)
- 2022新能源光伏發電工程竣工決算報告模板
- 2023超星爾雅《創新創業》答案
- 110kV變電站短路電流計算書
- 船舶帶纜知識學習
- 群文閱讀指導課-二年級《一個一個連下去》課件
- 沉淀反應 沉淀反應(免疫學檢驗課件)
- 2023年湖北省武漢市中考英語真題(含答案)
- 全面地476種食物升糖指數一覽表
- 自然交易理論基礎與進階(自然交易理論叢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