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作為文藝批評的重要術語,意象在新時期以來的文藝評論中運用得更為泛化,很多論者甚至言必稱“意象”。依筆者看,在很多當代論著中,“意象”取代“形象”成為處處可見的“主角”,有時并非必要,不加甄別地混用、泛用,對文藝批評來說,未必是好事。這兩個概念盡管多有交叉重疊,卻又有內在區(qū)別。因此,有必要從本體意義上對“意象”概念正本清源,對“意象”“形象”之間的區(qū)別進行深入分析。“意象”的本義是什么?“意象”是“意”中之“象”,這個基本含義雖有些古老,但至今仍未“失效”。真正將“意象”作為一個完整的、純粹的文學理論范疇加以使用的,是中國著名文論家劉勰。他在《文心雕龍·神思》中提出的命題是:“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無論如何引申理解,劉勰此語都是對作家內在藝術思維的描述和概括,這是確定無疑的。整篇《神思》都是在講作家創(chuàng)作思維的運行規(guī)律和過程。關于“神思”,或者稱之為“靈感”“想象”“構思”,無論何種說法,論者都是在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的層面上分析的。筆者認為:“神思”是中國古典美學中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的核心范疇,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的準備階段、創(chuàng)作沖動的發(fā)生機制、藝術構思的基本性質、創(chuàng)作靈感的發(fā)生狀態(tài)、審美意象的產生過程以及作品的藝術傳達階段等,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運思過程及思維方式,而非靜態(tài)的概念。“獨照之匠”意謂作家獨到的觀照能力,“窺意象而運斤”指作家根據自己內心生成的形象進行“郢人運斤”般的藝術表現。“意象”是在作家的內心生成和運化的,這對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在《神思》篇的贊語中,劉勰又有高度概括:“神用象通,情變所孕。”就是說,文學創(chuàng)作的運思是以“意象”作為基本元素進行連通和運行的,是由情感的變化所孕育的。“形象”是指體現在作品文本中的藝術形象。如果說“意象”是生成于創(chuàng)作的內在運思階段,那么“形象”則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傳統(tǒng)的文學理論教材大多將“形象”作為文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出發(fā)點,認為文學的基本特征就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而“文學形象”是專指作品文本所呈現出的形象,這恰恰是“形象”與“意象”的區(qū)別。“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場面、環(huán)境和一切有形的物體。這就是說,文學藝術作品中的每個人物(包括抒情作品中的抒情主體)是一個形象,每個自然景物是一個形象,每一個場面環(huán)境也可以是一個形象;而把這三者綜合地進行描寫,使人物、景物、場面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完整的生活畫面,也是一個形象。還有,抒情性作品中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雖然主觀因素更濃,但往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意境實質上也是一種藝術形象。”(十四院校本《文學理論基礎》)這已經把“形象”的性質說得很清楚了。“形象”寓于作品文本之中,需待讀者的審美閱讀,可以呈現在讀者的審美經驗中。筆者認為,體現在文本中的形象還是由“形象”這個概念承擔它的主要功能,它的特定含義是“意象”無法全部承擔的;而“意象”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思維的核心范疇的含義,也是“形象”所無力負荷的。(摘編自張晶《從“意象”看審美范疇的規(guī)范使用》)材料二:在《紅樓夢》的人物創(chuàng)造中,詩化的意象思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書中常常圍繞一個藝術形象出現許多對其性格命運身份起映帶、點綴或暗喻作用的詩化意象。它們像藝術人物身上投射出來的一塊塊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藝術人物的氣質、性情以及遭遇。它們在書中不是散漫化的隨心所欲地放置,而似一面面小鏡片,各有各的投射點,它們有規(guī)則地與人物形象的“本體”構成“對應”的藝術關系,產生比興意義的互補互射的效應。譬如,書中有一類意象與藝術形象構成“類性聯系”。為人物性格命運服務的詩化意象,一般都考慮到形象本身的基調特質,都從特質出發(fā),往往構成相對的聯系性或類同性。比如黛玉這個悲劇人物,圍繞她出現了兩個系列性的詩化意象:一個是由歷史化的人物構成的詩化意象,如明妃、虞姬、湘妃、杜麗娘、紅拂、綠珠等;另一個是自然意象,如斑竹、桃花、柳絮、秋菊、芙蓉等。兩個系列的意象都含有一種紅顏薄命的悲劇性內蘊,所以這些意象之間就構成了一種類性聯系。但在人物創(chuàng)造中,隨情節(jié)發(fā)展和場面推移,也出現一些隨機拈來的詩化意象,它們對人物在特定場合中的性情、情趣也起到映帶作用。把這些隨機安設的詩化意象羅列起來,發(fā)現它們之間并沒有什么內在或外在的類性聯系,甚至是風馬牛不相及。例如與黛玉形象對應的意象除了上面列舉的以外,還有仙草、司馬牛、玉帶、漁婆等。它們出現在人物活動的具體過程中,對人物的氣性、命運及與其他人物的關系,有具體的指示或暗寓。但是,若硬要尋找它們之間的“類性聯系”,就不免附會了。(摘編自王政《論〈紅樓夢〉中“形象本體”與對應意象的關系》)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代論著中,有時可用“意象”取代“形象”,但不能把二者不加甄別地混用、泛用。B.《文心雕龍》是一部文學理論著作,劉勰在該書中第一次使用了“意象”這一詞語。C.讀者若想獲得作品文本中的形象,需要閱讀作品文字,并形成自己的審美閱讀經驗。D.仙草、司馬牛等幾個意象之間雖無類性聯系,但是對黛玉形象都有各自的映帶作用。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引用《神思》中的語句以清楚闡釋“意象”的內涵,據此可以判斷,對文學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落木、江水以及磅礴闊大的意境都是杜甫為后世讀者留下的文學形象。C.《紅樓夢》中的眾多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是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運用了詩化的意象思維。D.《紅樓夢》中的詩化意象有著透示人物性格命運作用,讀者借助這些意象可以推斷出對應人物形象的具體特征和遭遇。3.結合材料二內容,下列人物形象與意象不構成“對應”藝術關系的一項是(3分)A.賈寶玉:絳珠仙草、通靈寶玉、補天頑石B.薛寶釵:牡丹花、冷香丸、金鎖C.賈探春:風箏、海船、杏花D.史湘云:芍藥、海棠、金麒麟4.根據材料一,如何理解“意象”和“形象”?(4分)5.兩則材料在提出論題之后,分別是怎樣展開論述的?(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冬與獅(節(jié)選)蘭曉龍晚上,隊伍來到鴨綠江大橋。幾千個腳步在輕微而又震撼地齊響,幾千支槍械在幾千個肩膀上往一致的方向晃動,幾千個均勻有力的呼吸在夜色中蕩漾。前邊是高聳的鋼梁,這支隊伍的先頭已經踏上橋梁。但是萬里像快溺死一般使勁吸進空氣,身處其中的方隊在他眼中已經成了旋轉的重影。近半負荷已經分散到了梅生的車上,可他哪經歷過行軍?平河:“看月亮。”萬里麻木地看月亮,被汗?jié)n成一團的黃色:“干嗎?”余從戎:“想你哥,想爸媽,哪怕你那只屎殼郎。反正別總惦著腰腿上痛得想割掉的那幾塊肉。乖乖,這背包繩,要做吊頸鬼嗎?”平河幫他扯松胸頸上的五花大綁,墊了塊毛巾。于是萬里的世界恢復了原本該有的樣子:幾千個腳步并未刻意整齊,但是絕對劃一;幾千個呼吸勻凈得讓萬里安寧,應和著腳下鋼盤水泥的輕微震顫;千里背著全連僅此一支的PPSH-41沖鋒槍走在隊伍側前;鋼梁外是皎潔的月亮和藍黑色的夜云。萬里:“鳥。”余從戎:“哪有?小萬里又說胡話了。”平河張望萬里看的那個方向,然后很生硬地答:“B-29轟炸機。”他可能還在后悔,因為他平時的表現絕不像有這份辨識能力,但他不是第一個發(fā)現的,防空號已經在很遠的地方吹響,再被各單位主官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傳達,譬如七連就被千里的銅哨和梅生的口令雙重傳達。梅生:“熄滅燈火。急速前進。”火把和數量稀少的電筒全部熄滅。呼吸和鋼梁水泥的震顫都劇烈起來,包括七連在內的整支部隊仍保持著隊形,以隊列允許的最快速度沖刺行軍。這不是亡命,要疏散你也得過橋再說,而一窩蜂撒丫子,效率絕不如此時的有序。這并不是短程。剛調勻的呼吸又混亂不堪,萬里跑得眼里充血,但忽然又松快了些:余從戎和平河一人一只手,拖著他。然后來自空中的引擎轟鳴聲把呼吸和腳步聲都淹沒了。這不是一兩架飛機,也不僅是B-29,而是包括護航機、戰(zhàn)斗攻擊機和轟炸機在內的一個完整機群,黯淡的云層中那些遠程轟炸機若隱若現,因為速度緩慢又體形巨大,它們不像在飛行,倒確如其名——漂浮的空中堡壘。遲緩又尖銳的呼嘯又壓倒了引擎,然后是壓倒一切的爆炸。隊列仍保持著,在比橋面高出兩三倍的水墻中奔跑,水平投彈就是一整串地犁地,所以很快就犁到了他們正奔向的橋頭,那是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從萬里的角度看,云幾無間隙,所以他的感覺是整支部隊正在奔向必死之地。平河:“余從戎!”余從戎:“明白。”萬里還沒搞清明白啥就被放翻了,身上的負荷全被余從戎卸走,而他稀里糊涂上了平河的肩——敢情是嫌他太慢。于是平河一肩機槍一肩萬里地開始奔跑,萬里也換了個角度看七連向著爆炸狂奔。有人被彈片擊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戰(zhàn)友架起來,狂奔。終于來到了鴨綠江大橋靠近朝鮮的一側。部隊在挨炸,絕非那種鬼哭狼嚎似的挨炸:他們沖出橋頭,就立刻分散往兩翼,不阻止后邊友軍的道路,并且連疏散都保持了隊形。有白布的拽出來蒙上,就勢讓自己沒入斑駁的雪地,沒白布的則伏倒在斑駁的土地上——干溝里、丘陵間、焦樹樁旁。平河在奔跑,萬里在他肩上顛簸,在顛簸中呆呆看著眼前的殘垣:曾經是伴江伴橋的聚居之地,現在則是被炸了一遍又一遍的殘垣,猶如月球的表面。然后他被扔了下來,扔在雷公旁邊——雷公正在掏出一塊白布。雷公:“謝了啊。”平河搖搖頭,走兩步就癱在路溝里捯氣兒去了,全副武裝加扛個人跑了小一里,他也夠受的。雷公:“趴近點!莫嫌老來丑——這破布蓋不住兩個人!”萬里開始尖叫。雷公:“爆炸。好好看爆炸。炮排的人最該提防的就是爆炸。我都不敢讓你碰能炸的東西。”萬里不叫了,呆呆看著,理智尚存但手腳癱軟,雷公只好自己趴在他身上,然后一塊布罩住兩個人。炸彈還在連三接四,但居然顯得很安靜,因為被炸得沉靜之極。甚至連鋼鐵與火焰之中的死亡都是沉靜的,沒有慘叫,只有安靜的犧牲。雷公忽然開始樂:“像不像怕鬼的小孩縮在被窩里?”是挺像。不論是他的玩笑還是周圍人的表現都讓萬里也慢慢安靜下來,而炸彈的落點也逐漸稀疏,遠去。各單位主官第一撥起身,“清點傷亡”“衛(wèi)生員”的聲音此起彼伏,團部的騎馬傳令兵在硝煙烈火中馳騁傳令。那匹馬急馳而來,幾乎踏到了白布下的萬里。雷公蹦起來一拳砸在了馬臉上。小傳令兵費勁勒住長嘶而立的馬:“第七穿插連,敵空襲猛烈,現決定化整為零,以營以下規(guī)模行動為要。你部可穿插狼牙山脈,抵達長津湖戰(zhàn)區(qū),再行集結!這是地圖!”千里接住了小傳令兵遞過來的信封:“七連明白。”萬里看到,傳令兵的小臉上繃著幾千人大團的嚴肅,頓生同齡人的親近之心,可對方已風馳電掣而去。千里打開信封,一張書面命令,與傳令兵口頭傳達的無異,一張大比例地圖,千里也在看著那里,最不愿意看到又不可能不看到的部分。命令已經看完,看痕跡多半是從課本上撕下來的。梅生也在看,臉比千里還黑。千里:“第七穿插連!集合!”【注】伍萬里是剛剛入伍的志愿軍戰(zhàn)士,伍千里是他的哥哥。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夜晚、雪地、過橋、轟炸等要素構成了艱險的行軍環(huán)境,烘托了戰(zhàn)士們的勇武與不屈。B.平河與余從戎僅通過一呼一應,就明白了對方意圖,可見幫助萬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務。C.部隊沖出橋頭后,向兩翼分散,并且都保持了隊形,說明這支隊伍臨危不亂、驍勇善戰(zhàn)。D.面對敵軍的轟炸,萬里開始感到十分恐懼,經過雷公的安撫,他內心逐漸變得安靜淡然。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第二段反復使用“幾千”這一詞語進行修飾,凸顯了志愿軍隊伍的陣容整齊、威武雄壯,也易于表現戰(zhàn)士們紀律嚴明、士氣高昂。B.小說在刻畫萬里的形象時,分別用“汗?jié)n成一團的黃色”的月亮、“皎潔的月亮”含蓄地表現了他在行軍途中前后不同的狀態(tài)和心理。C.小說借助“漂浮的空中堡壘”“一整串地犁地”“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等比喻描繪敵機轟炸的場景,使讀者對戰(zhàn)爭的感受更真切。D.小說中的小傳令兵口頭傳達命令時,言簡意賅,語氣堅定,這樣的語言既符合小傳令兵的身份和年齡,又強化了大戰(zhàn)之前的緊張氣氛。8.文中畫線句子從萬里的視角描寫戰(zhàn)爭場景,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4分)9.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塑造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群體形象。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太平興國元年十二月己未,詔群臣論列者,即時引對。富弼①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詔群臣論事,欲面奏者,即時引對,此言路所以無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遣合上殿者不得對,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邊事,逾月不得報。邊事尚拘常例,況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辰,帝親試禮部舉人。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及還,語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張齊賢耳!我不欲爵之以官,異時可使輔爾為相也。”至是,齊賢亦在選中,有司誤置下第,帝覽之,故一榜盡賜進士及第。帝謂侍臣曰:“朕欲博求俊彥于科場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詔求直言。知睦州田錫上疏言:“時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業(yè)自多。然臨御九年,四方雖寧,而刑罰未甚措,水旱未甚調。陛下謂之太平,誰敢不謂之太平!陛下謂之至理,誰敢不謂之至理!”又言:“聽用太廣則條制必繁,條制既繁則依從者少。自令凡有奏陳,宜令大臣議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韙其論。端拱元年五月辛酉,詔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閣,分三館書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書監(jiān)。帝謂至曰:“人君當淡然無欲,勿使嗜好形見于外,則奸邪無自入。朕無他好,但喜讀書,多見古今成敗,善者從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與同官觀書閣下,帝必遣使賜宴,且命三館學士皆預焉。內侍侯莫陳利用②以幻術得幸,驕恣不法,趙普按其罪,請誅之。帝曰:“豈有萬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誅則亂天下法,法可惜,此一豎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誅之。(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太宗致治》)【注】①富弼,北宋仁宗、神宗時的名相。文中所記是他對前代朝政的評價。②侯莫陳利用,姓侯莫陳,名利用,鮮卑人。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B.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C.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D.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引對,即皇帝召見臣僚詢問對答,文中太宗通過這種方式征求治國理政的意見。B.臨御,指君臨天下、治理國政,也指皇帝駕臨某個地方,文中取后一種意義。C.學士,宋代時是文學侍從之類的官職,負責管理國家的經籍圖書,與今義不同。D.萬乘,指萬輛兵車,表示國家軍事力量強大,“萬乘之主”即大國的天子或帝王。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齊賢因建言獻策得到太祖的賞識,后來太宗發(fā)現他位居科考人選的下等,于是將全榜人選都賜予進士及第,以示對俊才的重視。B.田錫上書建議,皇帝對于陳奏的事務在經過大臣商議后應及時付諸實施,避免流于空談,失去公信,太宗認為他的看法是正確的。C.太宗主張皇帝應淡泊名利,無所追求,以史為鑒,擇善而從,李至與同僚到秘閣觀書時,太宗一定派人賜宴,并且命三館學士參加。D.內侍侯莫陳利用驕橫不法,恣意妄為,但是受到皇帝的庇護,趙普與皇帝意見不一致,據理力爭,最終皇帝被迫同意了趙普的意見。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我不欲爵之以官,異時可使輔爾為相也。(2)陛下不誅則亂天下法,法可惜,此一豎子何足惜哉!14.對太宗“詔群臣論列者,即時引對”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請簡要概括。(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餞薛大夫①護邊李嶠荒隅時未通,副相②下臨戎。授律星芒動,分兵月暈空。犀皮擁青橐③,象齒飾雕弓。決勝三河勇,長驅六郡雄。登山窺代北,屈指計遼東。佇見燕然上,抽毫頌武功。【注】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監(jiān)察御史,時將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別稱。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寫北方邊塞地區(qū)荒涼偏遠,音信未通,點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也預示著護邊的艱辛。B.詩人借助“星芒動”“月暈空”的天象變化,烘托了將士出征時驚天動地的雄壯氣勢。C.詩人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薛大夫征戰(zhàn)邊陲的真實情景,頌揚了他戍邊所取得的豐功偉業(yè)。D.這首餞行之作,非但沒有流露離別傷感之情,反而給人一種遒勁豪邁、雄渾灑脫的感覺。16.詩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這一形象的?請結合詩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的《登泰山記》文筆洗練,作者登上山頂之后,只見“,”,這兩句用極少的筆墨寫出了泰山山頂的雪景。(2)作為一篇史論,《伶官傳序》敘述了君臣倉皇出逃,不知所歸,然后“,”的歷史情形,發(fā)出“何其衰也”的感嘆。(3)古人對荷情有獨鐘,或描寫其綽約身姿,或借助它描繪夏日勝景、抒情言志,古典詩詞中有許多這樣的名句,例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當飛機越過一萬多米的高空以后,一幅真正瑰麗的彩云圖出現了。連綿起伏的云山絮嶺,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由一色漢白玉雕砌而成的各式各樣的宮闕亭榭,高高低低連成望不到頭的長街新城。()。還有那用白色的絹綢和松軟的棉絮制成的______的巨象,______的白猿,______的駱駝,______的睡獅,______的綿羊,佇立雄視的銀雞,或臥,或坐,或行,或止,都在默默地體味這空蒙的仙境中片刻的靜美。我感覺像駕著祥云遨游九天的神仙了。由于老習慣的驅使,我又抬眼仰望。啊,天空湛藍湛藍,高遠莫測,一絲兒云也沒有,一點兒塵也看不見。冰清玉潤的月牙,像是“掛”在南天上,細看又無依無托,使人覺得好似從哪里飛來的一把神鐮突然停在了那里。——這才是天空的真面目呢。人們往往把云和天攪混在一起,其實云層和天空本是兩回事,這“撥開烏云見青天”之“青”,不是站在云頭之上如何體會得到啊?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威風機警從容安詳肥碩B.從容肥碩機警威風安詳C.肥碩安詳威風機警從容D.安詳威風肥碩從容機警19.對文中標點符號的用法,解釋無誤的一項是(3分)A.文中的分號區(qū)分了不同的語意,也可以改為逗號或句號。B.文中的破折號解釋了前文內容,也可以去掉。C.文中的三處引號中,第一處和第三處的用法相同。D.文末的問號表示反問語氣,也可以改為語氣更強烈的嘆號。20.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這些銀色的樓臺和山巒被金色的陽光勾出了鮮明的輪廓B.這些銀色的山巒和樓臺被金色的陽光勾出了鮮明的輪廓C.金色的陽光把這些銀色的樓臺和山巒勾出了鮮明的輪廓D.金色的陽光把這些銀色的山巒和樓臺勾出了鮮明的輪廓(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個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爭”的一面,___①___。幾十年來陸續(xù)出土的戰(zhàn)國簡帛印證了“諸家雜糅”的事實。郭店簡中,可以看到儒家與道家混同;上博簡中,可以看到儒家與墨家混同;馬王堆帛書中,可以看到道家與法家混同。“德”不為孔孟獨享,“道”不為老莊專有,“法”不由商韓把持。在秦征服六國之前,諸子百家的思想互“融”已經開始。諸子百家雖然哲學體系差異極大,___②___,即建立“統(tǒng)一秩序”。儒家強調“定于一”的禮樂道德秩序,法家強調“車同軌、書同文”的權力法律秩序,墨家強調“尚同”與“執(zhí)一”的社會行動秩序。即便強調極端自由的道家,___③___。老子的“小國寡民”經常被說成主張分治,但實際上“小國”只是政治過渡的單元,“邦國”之后還有“天下”這一最終秩序——“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22.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5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古人將下圍棋的經驗技術歸納為“圍棋十訣”,其中包括:“不得貪勝”,即要穩(wěn)定心態(tài),量力而行,不因貪心求勝而盲目進子,造成被動局面;“棄子爭先”,即要把握機會,及時出手,必要時寧愿舍棄部分棋子,也要力爭搶占先機;“逢危須棄”,即遇危局時要勇于斷臂求生,舍局部以保大局,避免患得患失而致全敗;“動須相應”,即要有整體視野,不搞孤軍作戰(zhàn),每動一子都要與周邊他子和全局相呼應。人們常說世事如棋,棋如人生,下棋的道理可以給我們多方面的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一)1.B(“第一次使用了‘意象’這一詞語”表述錯誤)2.B(A項“對文學作品而言,意象比形象更重要”表述錯誤。C項“主要是因為”夸大其詞。D項原文為“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藝術人物的氣質、性情以及遭遇”,而“推斷出”“具體”等表述應包括的是全部,與原文相矛盾。)3.A(絳珠仙草應是與林黛玉形象有“對應”藝術聯系的詩化意象)4.①“意象”是連通作家創(chuàng)作過程的基本元素,生成于創(chuàng)作的內在運思階段,屬于作家內在藝術思維的范疇。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場面、環(huán)境和一切有形的物體,主要存在于文本之中。(共4分。每點2分,對每個概念的理解,雖表述順序不同,但要點明確,亦可。)5.①材料一:先指出區(qū)別“意象”和“形象”的必要性,然后分別借助《文心雕龍》和《文學理論基礎》相關論述對“意象”和“形象”的內涵進行闡釋,最后強調兩個概念因含義不同而不能相互替代。②材料二:先指出《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與其詩化意象存在對應關系,再結合具體例子分別對構成“類性聯系”與不構成“類性聯系”的兩類情況進行分析說明。(共6分。每點3分,符合文章特點、意思對即可)(二)6.A(B項“幫助萬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務”錯誤。C項“驍勇善戰(zhàn)”錯誤。D項“淡然”錯誤。)7.D(符合小傳令兵的年齡的說法牽強)8.①便于展現萬里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的心理變化和成長過程,使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豐滿。②從新兵萬里的視角描寫戰(zhàn)爭場景,更易于使讀者感受到戰(zhàn)爭的真實和殘酷;表現戰(zhàn)友們英勇無畏、敢于犧牲的精神。(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9.①在有限的篇幅內,塑造了萬里、千里、平河、余從戎、雷公等眾多志愿軍戰(zhàn)士的形象;②通過戰(zhàn)士們的表現,呈現出戰(zhàn)爭的宏大場面,營造出緊張殘酷的氛圍;③集中表現了戰(zhàn)士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戰(zhàn)斗意志,和患難與共、生死相助的戰(zhàn)友情誼。(共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二、古代詩文閱讀(一)10.D(原文:初,太祖幸洛陽。張齊賢以布衣獻策,條陳十事,內四說稱旨。齊賢堅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11.B(文中的“臨御”指前一個意義)12.C(“無所追求”錯。文中的“無欲”是指在物質方面沒有過多欲求)13.(1)我不打算授予他官職爵位,以后可以讓他擔任宰相輔佐你。(共4分。爵之以官、異時、輔各1分,句意1分。)(2)(如果)陛下不誅殺了他,那么就會破壞國家法律,法律(被破壞)令人惋惜,這一個小子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共4分。亂、可惜、豎子各1分,句意1分。)14.富弼認為這樣做確實可以使言路暢通無阻;但因有的朝臣沒有機會上殿當面奏事,致使相關國事被耽擱。(共3分。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二)15.C(這是一首餞行之作,征戰(zhàn)的場面皆出于詩人的想象,而并非“真實情景”)16.①運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過想象軍隊出征時的磅礴氣勢、軍容的嚴整威武、戰(zhàn)場上的長驅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軍有方、指揮得力的形象。②運用動作描寫(或細節(jié)描寫),“登山”“窺”“屈指”“計”等動詞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形象。(共6分。每點3分,答出手法1分,結合詩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補充一點:虛實結合也可。想象(虛寫)薛大夫出兵鎮(zhèn)關的雄偉氣勢,指點江山的雄才偉略,定能建功立業(yè)的豐功偉業(yè),作者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三)17.(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2)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3)示例一: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示例二: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示例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離騷》)示例四: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語言文字運用(一)18.A(可結合語境,并聯系動物的特性作出恰當的推斷)19.D(A項,文中的分號改為逗號會造成語意層次混亂,改為句號尚可。B項,文中的破折號表示對前文內容的總結。C項,第一處引號是標示特殊含義,第二處表示引用,第三處標示突出強調。)20.B(以“這些……”為主語,與前文語意聯系更緊密;為照應前文內容順序,應先“山巒”后“樓臺”。)(二)21.①卻忽視了“融”的一面②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材料力學與智能材料性能研究拓展重點基礎知識點
- 行政法學精英訓練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復習資料的使用與反饋:試題及答案
- 時空組學 數據集格式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
- 行政管理應用能力試題與答案
- 火災人亡后續(xù)應急預案(3篇)
- 小學生遇到火災應急預案(3篇)
- 法學概論考試的內容適應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網絡管理員考試心得及試題與答案
- 2025年軟考設計師考試經歷分享及試題與答案
- 口腔醫(yī)院前臺服務培訓標準
- 搬運卸貨合同協議書
- 學校“校園餐”專項整治推進工作情況匯報范文
- 換藥術課件完整版本
- 報價單模板及范文(通用十二篇)
- 乘法運算定律復習課1課件
- 五年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第一課時課件
- 幼兒繪本故事:什么都行的哈力船長
- 高考減壓講座通用PPT課件
- 高考考前指導(班主任)心理方面、應試復習方面等
- 網絡銷售授權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