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代歐陽修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伶官傳序學教壹貳叁肆了解作者歐陽修和本文創(chuàng)作背景梳理掌握文言字詞、句式和文化常識。理解本文先提出論點,然后運用事例,步步深入進行論證的寫法。體會文章敘議結合、說理平正的論證特點。品讀課文,結合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準確理解“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含義。目標第一伶官傳序章知人論事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北宋中葉的文壇領袖,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北宋中葉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繼續(xù)和發(fā)展了唐朝韓愈、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他團結并培養(yǎng)了大批古文作家,如“三蘇”父子、王安石、曾鞏等皆出其門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了解一下:五代十國莊
宗
李
存
勖北宋背景資料歐陽修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到衰的時期,政治弊端越來越嚴重,統(tǒng)治集團日益腐化,社會矛盾日趨尖銳。仁宗慶歷初年,以王倫、張海等為首的人民暴動接踵而起,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銳,西夏又襲擾西北邊境,屢敗宋軍。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恥辱,每年都要靠納幣輸絹以求茍安。歐陽修、范仲淹等人力圖實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機,卻接二連三地遭到當權派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擔心五代的慘痛歷史即將重演。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舊五代史》,“繁猥失實”,無助于勸善懲惡。于是歐陽修自己動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歐陽修想通過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興亡史進行諷諫。第二伶官傳序章回歸原文箭矢燕王契丹盛以錦囊系燕父子以組仇讎歟shǐyānqìchéngxìchóuyú我先看看你會不會讀封建時代稱演戲的人為伶。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叫做伶官。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為一種文體,相當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編者的“按語”,它的內容或是提綱挈領地評價該書內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書或文的內容。伶伶官伶官傳序序,是文體的一種,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也稱敘、引、導言、前言之類,主要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可以放在詩文前面,也可放在詩文的后面。贈序是臨別贈言,內容多推重、勉勵之辭。本文和《六國論》一樣,以散體寫史論,通過引史評史,就史論事,在真實記述史實的基礎上加以客觀分析、評論,從中歸納出道理,達到借古諷今的目的。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道理【譯文】: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事嗎?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古義:人的作為今義:有關員工的錄用、培養(yǎng)、獎懲等工作推其根本……的原因代指莊宗……的原因難道天下代詞,指“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這個道理。取獨中心論點論據(jù)思考一:文章以“嗚呼”這一感嘆詞起筆,有何深意?答案:文章以“嗚呼”的感嘆突兀而起,引發(fā)作者對歷史的沉痛追問和感慨。五代十國時期,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之一,作者感慨沉痛,故作序論皆以“嗚呼”開篇。同時也為全文奠定了哀婉的感情基調。思考二:“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中的“天命’“人事”的意思各指什么?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答案:“天命”指古人把天當作神,稱天神的旨意為天命。古人常把王朝的盛衰歸之于天命。“人事”指與“天命”相對,即人的作為,政治上的得失。這里作者沒有否定天命,但更強調人的主觀作用此乃全文的論點,起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世人說取獨臨死拿判斷句擁立、扶持訂立盟約背叛表目的,來判斷句給表祈使語氣,“一定”“應當”你,你的李存勖之父李克用,沙陀部人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燕王吾所立:劉仁恭本來是幽州將領,借李克用的勢力奪取幽州,任盧龍節(jié)度使。后來劉仁恭歸附朱溫,他的兒子劉守光開始稱燕王,后來稱帝。這里稱劉仁恭為燕王,是籠統(tǒng)的說法。梁,吾仇也: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梁,黃巢部將朱溫,投降唐朝,賜名全忠,受封為梁王。唐宗時,他設計謀殺李克用,李克用也屢次上表請求討伐他。李克用曾長期與朱溫交戰(zhàn)。契丹與吾約為兄弟:李克用和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訂立盟約,結為兄弟,希望共同舉兵攻打朱溫,后來阿保機背盟,派人和朱溫通好。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世人說取獨臨死拿判斷句擁立、扶持訂立盟約背叛表目的,來判斷句給表祈使語氣,“一定”“應當”你,你的李存勖之父李克用,沙陀部人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譯文】:世人傳說晉王臨死時,把三支箭賜給莊宗,告訴他說:“梁王朱溫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立他為王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了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報仇的志愿。”思考三:晉王為什么給李存勖留下三支箭?提示:1、《五代史闕文》有這樣的記載:“武皇臨薨,以三矢付莊宗曰:'一矢討劉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圖也;一矢擊契丹,且曰阿保機與吾把臂而盟,結為兄弟,誓復唐家社稷,今背約附賊,汝必伐之;一矢滅朱溫。汝能成吾志,死死無恨矣。”梁:黃巢部將朱溫,投降唐朝,受封為梁王。李克用曾與朱溫聯(lián)合剿滅黃巢軍,后朱溫多次意圖殺害李克用,二人結怨越來越深,不共戴天,此后對峙爭霸數(shù)十年。劉仁恭:文中所寫“吾所立”是指劉仁恭借李克用兵馬奪取幽州,后與李克用反目,歸附于朱溫。契丹人: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曾與李克用結盟,夾擊朱溫,后背約歸梁。晉王李克用有三大遺恨:后梁太祖朱溫:曾設計謀殺李克用未遂。燕王劉仁恭:曲借力李克用奪幽州卻歸附朱溫。契丹首領:與李克用結盟卻暗中與朱溫通好。
希望李存勖不要忘了他父親報仇的志愿。
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接受在出兵作戰(zhàn)古義:官名,泛指一般屬官;今義:做某一方面的工作羊豬各一頭。羊、豬、牛各一頭即為“太牢”羊、豬各一頭即為“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恭敬地取出他父親(留下)的箭。請,敬辭,用以代替某些動詞,表示恭敬、慎重。天子或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省略句+狀語后置句背在前面把箭收藏在祖廟里【譯文】:莊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祭告祖廟,請下那三支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李存瑁思考四:李存勖是怎樣對待這三支箭的?勾畫出關鍵動詞。這幾個動詞刻畫了莊宗李存勖怎樣的形象?受,藏,請,盛,負,驅,納——刻畫出莊宗一心執(zhí)行父命、決絕復仇的形象。
他對復仇極為重視:他將箭藏在供奉祖宗的宗廟之中,并且每次出兵都要以少牢祭奠,得勝后,請下箭,還要用錦囊盛起來,告慰父親。
他對復仇極為決絕:每次作戰(zhàn)都要帶著這三支箭,矢志不渝,誓死報仇。思考五:請用幾個詞簡單概括莊宗接受并執(zhí)行晉王遺命的經過。1、晉王賜矢——晉王遺命——莊宗受而藏之莊宗用兵(請矢)——作戰(zhàn)(負矢)——凱旋(納矢)描繪莊宗忠實地執(zhí)行父命的情形,概括了莊宗全盛時期的戰(zhàn)爭狀況,體現(xiàn)莊宗的“憂勞”,突出了“人事”的作用,為下文的議論做準備。寓論點于敘述中,與第一段的“盛”和“得天下”相照應,全段欲抑先揚,為下文張本。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當、正當狀語后置句名作動用木匣子裝縛,捆綁用繩索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省略句(于)省略+狀后意志和氣概取獨雄壯匆忙出逃的樣子看雄壯仇人(chóu)多么難道或者,還是名-動考察,探究驕盛自滿招致憂慮辛勞使......興旺使......死亡安逸享樂名-狀在夜里名作狀從四方形作動作亂等到到(……的境地)動-名眼淚向東名作狀衰頹譯文:當莊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么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倉皇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對天發(fā)誓,割下頭發(fā),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或者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于人事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思考六:閱讀第二、三段,請找出支撐作者觀點的依據(jù)(有關依據(jù))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論據(jù)盛莊宗得天下(15年)908年23歲受三矢而繼父遺志912年27歲系系燕父子以組923年38歲函梁君臣之首衰莊宗失天下(3年)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926年41歲身死國滅受遺命,矢志復仇寵伶人,身死國滅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思考六:參照李存勖的人生履歷表,思考:李存勖滅敵建國3宙舴生耶簡要分析本文自用了十五年時間,而由盛到衰只用了三年,這一盛答一衰的關鍵原因是什么?年代年齡事件公元908年23歲接受三矢,繼承父志公元912年27歲系燕父子以組公元923年38歲“函梁君臣之首”“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公元926年41歲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李存勖履歷表答案: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存勖從公元908年接受三矢,繼承父志,到公元923年滅梁建立后唐,共用了十五年的時間。對這十五年的記敘,歐陽修緊緊扣住“晉王三矢”的故事,寫了受矢、請矢、還矢,勾畫出了莊宗的憂勞。言語中充滿對莊宗的盛贊,贊他牢記父志,敬對三矢;贊他胸懷大志,年輕有為。作者不禁感嘆“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但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只經過短短三年的時間竟然落得了“君臣相顧,不知所歸”,最后被寵幸的伶人射殺的結局,作者此時又不禁發(fā)出了“何其衰也”的感嘆。面對盛衰的變化人們不禁要探究其因,而作者在開篇就明確地表明了中心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強調了決定盛衰的關鍵是“人事”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全,整個抗爭被動句積聚形-名極小的事形-名智勇的人只,僅沒有誰所字結構:所溺愛的人或物被動句圍困因此,當莊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就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可見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的,聰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難道只有寵愛伶人才會這樣嗎?思考七: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引出教訓總結全文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舉天下之豪杰經驗教訓——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推廣一層,為后世戒——豈獨伶人也哉?莫能與之爭總結全文,強調中心主旨,引人深思。從莊宗得失天下的歷史史實中警戒世人: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思考八:說說本文綜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莊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實。2、正反對比論證“盛”(憂勞)“衰”(逸豫)的對比,表明成敗之因在于人事。3、引用論證引用莊宗之父李克用的遺言,還引用了《尚書》中的名句。論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論據(jù)后唐莊宗史實論證例莊宗接受遺命莊宗執(zhí)行遺命理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結論正:憂勞可以興國反:逸豫可以亡身總結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傳序盛: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得天下失天下啟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謹小慎微,防微杜漸小心玩物喪志,不要滿足于表面的虛榮總分總結構
文章總結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的道理。歐陽修寫《伶官傳》并冠以短序,是為了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通過總結歷史教訓,也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探究主旨思考九:在一百年后的北宋中葉,歐陽修重新提起這件史實,有何意義?借古諷今第三伶官傳序章合作探究仁政則興暴政則亡秦抗秦則興賂秦則亡六國憂勞則興逸豫則亡莊宗重賢則興寡謀則亡項羽思危則興茍安則亡北宋勤學則興懶惰則亡我商紂王“好酒淫樂,嬖于婦人妲己”,荒淫殘暴,最終落得個葬身火海的下場。楚懷王貪婪成性,閉目塞聽,棄屈子之諍言于不顧,最后落得個客死他鄉(xiāng)的結果。南唐后主沉迷于詩畫歌舞中,不理朝政,最后落得個亡國奴的悲慘命運。唐玄宗重色思傾國,三千寵愛于一身,從此君王不早朝,最后天寶危機,釀成安史之亂。中國自古以來興衰成敗的規(guī)律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訓,虛心納諫,勵精圖治,迎來“貞觀之治”,名垂青史。齊威王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意見,興利除弊,換來了諸侯“皆朝于齊”的盛世局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激勵自己的斗志,以圖復國,終于天不負苦心人,三千越甲竟吞吳,報仇雪恨。亡興所以,興衰成敗,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小組合作:探究《過秦論》和《五代史伶官傳序》在內容、表現(xiàn)手法和語言上有何異同?不同點相同點內容上表現(xiàn)手法上語言上《過秦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鑒賞語言藝術不同點相同點內容上表現(xiàn)手法上語言上《過秦論》
《五代史》
論說秦國盛衰之因論說后唐盛衰之因襯托與對比結合,先敘后議,采用夸張,極力渲染秦之強大,反襯其衰亡之快,發(fā)人深思。以六國縱橫聲威反襯秦人善攻;備言陳涉卑微弱小與六國強盛對比,卻能滅秦,最后以此總結秦亡之因“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水到渠成。主要運用對比,以后唐盛衰之比為主。
敘議結合,先陳說觀點,后對比論證,意在昭示憂勞興國,逸樂亡身這樣一個發(fā)人深思的歷史教訓。鋪陳排比,反復陳說,氣勢充沛,辭采華麗,以賦體寫史論。簡介凝練,平易曉暢,散體為主,直接使用大量語氣詞,感慨遙深。都是在評說歷史,推究原因,總結經驗,提供鑒戒,兩文的思想內容不無相似之處。行文上都采用先揚后抑的方式,對比論證,層層推進。語言上對仗工整,感染力強。
一個個王朝如四季般不斷輪回,一幕幕悲劇如連續(xù)劇般不斷不演,讓人唏噓!歷史就像一位老者,時時警醒著我們!所以,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訓,虛心納諫,勵精圖治,迎來“貞觀之治”,名垂青史;齊威王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意見,興利除弊,換來了諸侯“皆朝于齊”的盛世局面;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激勵自己的斗志,以圖復國,終于天不負苦心人,三千越甲竟吞吳,報仇雪恨。所以,興衰成敗,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第四伶官傳序章知識歸納1.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
所字結構虛詞而1.表示并列關系。可譯為“又”“和”“并且”或不翻譯
。2.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相當于“就”“接著”或不翻譯。
4.表轉折。可譯為“但是”//“卻”。5.表假設。可譯為“如果”//“假如”。
6.表因果,相當于“因而”“所以”
。
7.表修飾,連接狀語和中心語。一般不譯
。
8.表目的,相當于來,也可不譯
。
而通“爾”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1、【而已】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2、【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既而】不久,一會兒,緊接著。
乃1.表承接。可譯為“于是、就、便”。2.表條件,可譯為“才”。
3.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4.用在判斷句中,可譯為“是”//“就是”等。
5.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你們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你們”。不能作賓語。
1.【乃爾】譯為“這樣”。
2.【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其1.代詞:第一、二、三人稱;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這個”//“這些、那”//“那個”//“那些”//“那里”。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3.加強祈使語氣,相當于“可”、“一定”。
4.表委婉或希望語氣,譯為“還是”
5.加強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怎么”
。
1、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如”。
2.表示選擇關系,相當于“是……還是……”“或者”。
1、助詞,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其2、古今異義1、豈曰人事哉2、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數(shù)據(jù)收集器行業(yè)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屆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寶昌鎮(zhèn)第一中學高三最后一卷英語試卷含解析
- 網店運營基礎復習題(含參考答案)
- 中藥炮制考試模擬題與參考答案
- 福建省閩侯第二中學2025屆高考沖刺英語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深圳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數(shù)字化教具發(fā)展考核試卷
- 畜牧良種選育與繁殖方法考核試卷
- 精神康復中的壓力管理技巧考核試卷
- 企業(yè)信用體系建設考核試卷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蓉漂”人才薈武候區(qū)招聘23人歷年自考難、易點模擬試卷(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新疆交投集團所屬子公司招56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氓》《孔雀東南飛并序》聯(lián)讀課件 【知識精研】統(tǒng)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耳鼻喉科學耳部疾病講解
- 施工現(xiàn)場5S安全管理
- 2024年大學生就業(yè)力調研報告-智聯(lián)招聘
- 團隊培訓領導力
- 層壓機操作規(guī)程(2篇)
- 白俄羅斯文化之旅(西安外國語大學)學習通測試及答案
- 中國干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24年)解讀
- 2024年湖南長沙中考生物真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