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測試卷: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測試卷: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測試卷: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測試卷: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測試卷: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專題測試卷一一地球公轉及其地理意義(解析版)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4分)

戰國時期《鵑冠子》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指立春子時(0點)仰望北斗星,可看到其斗柄

指向正東方向。現代星象發生了變化。下圖為“現代四季子時星空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戰國時期立春子時,北斗七星所處的位置可能在()

A.①B.②C.③D.④

2.現代四季子時,可觀測到斗柄指向正東的節氣是()

A.雨水B.立夏C.谷雨D.驚蟄

3.立夏某時刻,在拉薩觀測到北斗星位于②附近,此時北京時間約為()

A.2時B.4時C.6時D.8時

【答案】1.D2.D3.A

【解析】1.戰國時期立春子時(0點)仰望北斗星,可看到其斗柄指向正東方向,在此圖中以北極星為參

照方位,面向正北,②所在是地面上觀測者的左手邊,為西側,右手邊為東側,結合“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的提示,東側方位在④,D正確,ABC錯誤。故選D。

2.現代四季子時斗柄指向正東的節氣應在立冬到立春的中間節氣,根據二十四節氣分布可知,此時應位于

春分驚蟄附近,D正確,ABC錯誤。故選D。

3.在拉薩觀測到北斗星位于②附近,說明是當地地方時子夜。時,而拉薩的經度在90咤附近,北京時間

是12(TE的地方時,12(TE在90噸以東30。,時間多2小時,所以此時北京時間應是2時,A正確,BCD

錯誤。故選A。

【點睛】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磯、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代漢族人民把這七星聯系

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樞、天璇、天磯、天權組成為斗身。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

時間,出現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東指,天下春;

斗柄南指,天下夏;斗柄西指,天下秋;斗柄北指,天下冬。

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國多地出現持續高溫、高濕的“桑拿

天”。期間某日19時30分左右,在哈爾濱(45°N,126°E)乘車的小明從后車窗看到太陽懸在街道盡頭的

地平線附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導致“桑拿天”出現的可能原因是()

①夏季多雨,空氣濕度大②地表較濕,地面增溫快

③副高控制,下沉氣流多④晴天較多,保溫作用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三伏天”里包括的節氣依次是()

A.夏至小暑B.大暑立秋

C.小暑大暑D.立秋處暑

6.當日小明所在地的晝長及街道走向為()

A.15小時48分東北——西南B.15小時東南——西北

C.15小時48分東南—西北D.15小時西南——東北

【答案】4.A5.B6.C

【解析】4.通過材料信息提取“高溫、高濕的桑拿天”可推導出“三伏天”出現的條件是,濕度大、溫度高且

無降水。呈現的現象是,溫度高,濕度大且悶熱難耐。夏季多雨,空氣濕度大,體現了高濕的天氣狀況,

①正確。地表較濕,地面增溫并不一定快,②錯誤。在副高高壓控制下,下沉氣流多,為晴天高溫的天氣

狀況,③正確。晴天較多,保溫作用并不強,④錯。①③正確,所以選A。

5.通過材料給出7月11日至8月19日為期40天的“三伏天”,結合6月22日為夏至和半個月一個節氣,及

24節氣順序的相關基礎知識儲備可知,夏至開始于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小暑開始于每年的7月7日

或8日,大暑開始于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立秋開始于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可以推斷,B正確,

ACD錯誤。所以選B。

6.根據材料,該日19時30分左右小明從后車窗看到太陽在地平線附近,當日小明所在地的晝長及街道走

向可以通過時間和太陽所處方位確定,此時正值日落時分,此期間為北半球夏季,晝長大于12小時,所以

日落方向為西北,街道走向即為西北一東南。19時30分為北京時間(120°E),此地與哈爾濱(126°E),經

度相差6。,時間相差24分鐘,故日落時哈爾濱的地方時為19時54分左右,晝長=(19時54分-12)*2

=15小時48分,C正確,ABD錯誤。所以選C。

試卷第2頁,共13頁

【點睛】太陽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陽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2、太陽直射北半球,

全球日出東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東南,日落西南。(偏南)。

二十四節氣對應著太陽黃道上的24個位置(相鄰節氣之間太陽黃經相差15°),可反映季節、物候

現象、氣候變化等。下圖為2023年我國某地相鄰節氣平均氣溫變量(本月與上月平均氣溫的差值)曲線圖。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7.下列節氣中,反映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的節氣分別是()

A.清明、立春、小暑B.雨水、小滿、大寒

C.冬至、白露、驚蟄D.立秋、芒種、小雪

8.據圖判斷該地2023年平均氣溫最高和最低的節氣分別是()

A.清明、立冬B.小暑、大寒C.夏至、冬至D.大暑、大寒

【答案】7.D8.B

【解析】7.結合已學可知,二十四節氣中反映季節的有:二分、二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反映氣候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反映熱量狀況),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

降水現象),白露、寒露、霜降(溫度下降);反映物候現象:小滿、芒種(反映作物的成熟和收成),驚蟄、

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由此可知,立秋反映季節變化,芒種反映物候現象,小雪反映氣候變化,D正

確;清明反映物候現象,立春反映季節變化,A錯誤;雨水反映氣候變化,B錯誤;白露反映氣候變化,驚

蟄反映物候現象,C錯誤。故選D。

8.從圖中可以看出,從立春到小暑平均氣溫變量均大于0℃,說明氣溫是逐漸上升的,而小暑以后平均氣

溫變量小于0℃,說明氣溫下降了,由此可以判斷小暑時平均氣溫最高;同理可以判斷大寒時平均氣溫最低,

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每隔15天一個節氣,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

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湖北省十堰市譚山鎮魚塘河村“流魚洞”位于丹江支流滔河岸邊,屬于石灰巖地貌,每年從驚蟄到清

明期間都會流出魚來。2014年“流魚洞”下游100米處修建了水電站,洞崖流魚從此成為歷史。據此完成

下列各題。

9.推測“流魚洞”地區的地貌最可能為()

A.雅丹地貌B.喀斯特地貌C.冰川地貌D.黃土地貌

10.“流魚洞”流魚期間,譚山鎮()

A.春小麥播種繁忙B.銀杏葉簌簌飄落

C.黃梅時節家家雨D.油菜花遍地金黃

【答案】9.B10.D

【解析】9.根據材料可知,“流魚洞”位于丹江支流滔河岸邊,屬于石灰巖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

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流魚洞”的石灰巖地貌符合喀斯特

地貌的特征,B正確。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區,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與

石灰巖無關,A錯誤。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通常在高海拔或高緯度寒冷地區,與題干描述不符,

C錯誤。黃土地貌是在風力堆積和流水侵蝕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等地,與石灰巖無關,D錯

誤。故選B。

10.“流魚洞”每年從驚蟄到清明期間都會流出魚來,驚蟄到清明一般在3月至4月。春小麥播種一般在春季

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但譚山鎮位于湖北省,不是春小麥的主要種植區,A錯誤。銀杏葉簌簌飄落一般

在秋季,不在驚蟄到清明期間,B錯誤。黃梅時節家家雨通常指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季節,一般在6、

7月份,不在驚蟄到清明期間,C錯誤。油菜花一般在春季盛開,驚蟄到清明期間正值春季,譚山鎮油菜花

遍地金黃,D正確。故選D。

【點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與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淀,侵蝕與沉積,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

積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亦稱之為巖溶地貌。我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貴高原地區。其中地表喀斯特

地貌包括:石芽、溶溝、落水洞、溶蝕洼地、峰林、峰叢、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

石鐘乳、石筍、石柱等。

某同學在學習關于正午太陽高度的知識時,繪制了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入射房屋內高度示意圖

(如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試卷第4頁,共13頁

11.該地位于()

A.赤道和北回歸線之間B.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

C.北回歸線以北地區D.南回歸線以南地區

12.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時()

A.北半球晝長夜短B.赤道上日出正東方

C.該地晝長達最大值D.該地日落西南方向

【答案】11.B12.D

【解析】11.春秋分太陽直射赤道,夏至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由圖可知,春

秋分、夏至時,正午太陽位于該地的北方,可知該地位于南半球,冬至時,太陽位于該地的南方,說明該

地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2.當該地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最大值時,太陽直射此地,此地位于赤道和南回歸線之間,北半球晝短

夜長,A錯誤;全球除極晝極夜區外,日出東南,日落西南,B錯誤,D正確;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該地

晝長達最大值,C錯誤;故選D。

【點睛】夏至日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達到最大值,南半球達到全年最小值;冬至日時,

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達到最大值,北半球達到最小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直射時達到最大值。

香榭麗舍大街是法國巴黎市中軸線,該中軸線從巴黎市標志性建筑凱旋門正下方穿過,下圖示意某年

8月11日凱旋門日落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推測香榭麗舍大街走向大致為()

A.東北-西南B,西北-東南C.東-西D.南-北

14.下一次能拍攝到該景觀的北京時間可能為()

A.5月3日3時B.5月3日19時C.11月4日3時D.11月4日19時

【答案】13.B14.A

【解析】13.8月11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此時香榭麗舍大街的日出方向為東北,日落方向為西北,

由材料可知,該圖為凱旋門日落景觀,日落方位為西北,大街的走向與日落方向一致,可判斷出香榭麗舍

大街走向大致為西北-東南,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4.下一次能拍攝到該景觀的時間與夏至日(6月22日)對稱分布,8月11日距離6月22日時間間隔為

50天,6月22日口期往前推50天為5月2日,巴黎的緯度較高,8月11日的口落當地時間約為20時,下

一次能拍攝到該景觀的巴黎時間為5月2日20時,北京時間(東八區)比巴黎時間(東一區)早7個小時,

北京時間為5月3日3時,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時,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都東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

球時,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外都東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時,全球正東日出,正西日

落。

都市農業是在城市進行的農業活動,包含屋頂花園、可食墻體等(如圖)。北京某地的都市農業吸引了

法國專家前來交流學習。受其啟發,法國專家擬在巴黎一座周圍無遮擋、面朝東偏南45。的建筑物四面培體

布局可食墻體。完成下面小題。

屋頂花園可食墻體

15.若依專家布局,相同條件下,3月份該建筑單位面積耗水量最大的可食墻體位于()

A.西南側B.東南側C.東北側D,西北側

16.屋頂花園對城市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A.減少土壤侵蝕B.緩解光化學污染

C.增加城市降水D.改善建筑熱環境

【答案】15.A16.D

【解析】15.3月份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附近,法國位于北溫帶,陽光從南面照向建筑墻體,南面蒸發較強,

試卷第6頁,共13頁

CD錯誤;相較于上午,下午的氣溫更高,蒸發量更大,下午太陽位于西南側,B錯誤,A正確。故選A。

16.土壤侵蝕受到地形坡度、降水強度、降水時長、人類活動的影響,并且屋頂花園高出地面,并不能減

少土壤侵蝕,A錯誤;光化學污染是由于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導致的,屋頂花園對光化學污染物的影響并

不十分明顯,B錯誤;降水量的增加需要考慮水汽、降溫等條件,屋頂花園并沒有明顯影響這些條件,不

會增加城市降水,C錯誤。屋頂花園的建設需要在屋頂鋪設土壤,可以減少太陽輻射對屋頂的照射,達到

隔熱的效果,D正確。故選D。

【點睛】光化學污染,是指光化學煙霧造成的污染。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于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排放造成

的,汽車尾氣中的烯燃類碳氫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

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后,會變得不穩定起來,原有的化學

鏈遭到破壞,形成新的物質。這種化學反應被稱為光化學反應,其產物就是含劇毒的光化學煙霧。

為了觀賞難得一見的極地子夜跨洋日全食奇觀,某中國游客乘機前往南極。在飛機即將落地時,從

舷窗拍攝到下圖景觀,其中的亮點是太陽的外日冕,而參與日全食過程的月球則是中心的黑點。據此回答

下面小題。

17.觀賞圖示奇觀的日期和緯度位置可能是()

A.12月4日85°SB.12月4日68°S

C.4月10日85°SD.4月10日68°S

18.拍攝時日全食已發生約1小時,開始地和結束地分別是()

A.大西洋上空、印度洋上空B.印度洋上空、大西洋上空

C.太平洋上空、大西洋上空D.大西洋上空、太平洋上空

【答案】17.A18.D

【解析】17.由材料可知,該游客見到的是子夜太陽,說明該地出現了極晝現象,4月10日太陽直射點在

北半球,南極附近出現的是極夜現象,CD錯誤;68對靠近66。345,出現極夜日期應在12月22日前后一

周內,B錯誤;85組受極夜控制時間較長,因此,觀賞圖示奇觀的日期為12月4日,緯度為85對,A正確。

故選A?

18.由材料可知,該游客為中國游客,中國游客飛往南極的最短航線經過的是太平洋,因此,飛機落地之

前的游客見到的大洋是太平洋,此時日全食已經發生1小時,進入日食的尾聲,因此日食的結束地在太平

洋上空,開始地在太平洋的東側,太平洋東側的大洋應為大西洋,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發生日全食是因為太陽靠近月球軌道與地球軌道的一個交點,而同時月球在距此點的最遠的點上。

即為光的直線傳播。

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歷時163天,行程6萬余海里,于2023年4月6日返回上海。這次南極

科考氣象部門共有4名隊員隨隊,除1名返回外,還有3名隊員繼續值守,執行為期一年的常規氣象觀測

任務。南極科考站分為常年站、夏季站和無人自動觀測站。讀我國南極科考站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80°

19.適合科考隊員進駐夏季站的時間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泰山站在昆侖站的()

A.南方B.西方C.東方D.北方

21.我國南極科考站中適宜三名隊員值守的是()

A.泰山站B.昆侖站C.中山站D.羅斯海新站

22.為保障全年電力供應,除柴油發電機外,常年站還宜配備()

A.潮汐發電機B.風力發電機

C.地熱發電機D.水力發電機

【答案】19.A20.D21.C22.B

【解析】19.1月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南極地區的暖季,且有極晝現象,是適合科考隊員進駐

夏季站的時間,4、7、10月南極地區氣溫較低或是處于極夜期間,不是最適宜科考隊員進駐夏季站的時間,

故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故選A。

試卷第8頁,共13頁

20.讀圖可知,泰山站與昆侖站的經度相當,但緯度低于昆侖站,昆侖站更接近南極點,故泰山站在北,

昆侖站在南,故泰山站在昆侖站的北方,故選D。

21.由材料可知,南極科考站分為常年站、夏季站和無人自動觀測站,我國南極科考站中適宜三名隊員值

守的是應是常年站,其緯度較低,自然環境相對較好,讀圖可知,中山站和長城站緯度較低,應為常年站,

故選Co

22.南極地區氣候酷寒,沿海地區冰封時間長,且多雪山和浮冰,故不適合開展潮汐發電,A錯誤;南極

地區風力極強,被稱作地球上的“風庫”,年平均風速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100米/秒,故為保障全年

電力供應,除柴油發電機外,常年站應該配備風力發電機,B正確;南極地區地熱資源并不豐富,故不適

合進行地熱發電,C錯誤;南極地區氣候酷寒,水主要以固態形式存在,故不適合進行水力發電,D錯誤。

故選B。

【點睛】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現,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南極大陸的

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中國和印巴次大陸面積的總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個南極大陸被一

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平均海拔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余種。

二、綜合題(56分)

23.“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歷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

制定的。古人通過對每個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的觀察來把握季節的變遷,并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回答

下列問題。(28分)

我國秋季的主要節氣表

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日期8月7日8月23日9月8日9月23日10月8日10月23日

(1)寫出我國秋季晝夜長短的空間變化特點。(12分)

(2)在下圖中用平滑曲線畫出秋分日杭州市(^30°N,120°E)太陽高度的變化。(10分)

太PE高度

80-

70-

60-

50-

40-

30-

20-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此時,華北地區于夜間始現白

霜,呈現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的肅殺景象。

(3)簡述“秋分”至“霜降”期間華北地區的氣溫特點。(6分)

【答案】(1)秋分前,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秋分時各地均晝夜等長;秋分后,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

長;整個秋季緯度越高晝夜變化幅度越大。

正午太陽高度為60。,日出世界時22時,日落世界時10時,加形態

(3)氣溫逐漸降低,最低氣溫可達0℃以下,氣溫日較差大。

【分析】本題考查了正午太陽高度及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大氣的受熱過程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

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詳解】(1)根據表中信息可知,我國秋季的時間是從立秋到霜降,秋分前,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各地

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秋分時全國各地晝夜等長;秋分之后,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各

地晝短夜長,且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整個秋季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越大。

(2)杭州的經度為12(TE,比世界時早八個小時;秋分日杭州地方時6點日出,18點日落,正午時刻為12

點,轉化為世界時為前一日22點日出,10點日落,正午為4點。日出、日落的太陽高度為0。,該日杭州的

正午太陽高度=90。-30。=60。。用平滑的曲線將日出、正午、日落三個時刻的太陽高度連起來,作圖如下:

(3)秋分至霜降期間,華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逐漸減小,晝長逐漸變短,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逐漸減少,

試卷第10頁,共13頁

同時冷空氣活動逐漸增強,氣溫逐漸降低,霜降之后最低氣溫可降低到0℃以下;秋季華北地區多晴天,氣

溫日較差比較大。

【點睛】

24.閱讀材料,據此回答問題。(12分)

“二十四節氣”形成于我國黃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113°E)附近觀星臺,臺上有兩間小屋,

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臺下正北方向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長堤。觀星臺是二十四節氣產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證,

這里現存有700年歷史的“量天尺”(左圖),用來測量正午日影,可定節氣和一年時長。時至今日,二十

四節氣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農業生產活動。右圖為二十四節氣圖

春分

橫梁清明驚蟄

雨水

立夏立春

小滿大寒

芒種一一-\小寒

夏至冬至

小暑大雪

大暑小雪

立冬

處暑人霜降

白露秋分寒露

(1)每天橫梁的影子投在長堤上時北京時間是—O

(2)當圖中“量天尺”測得的正午日影長度為一年中最長時,應為—(節氣)。

(3)橫梁在長堤上投影的影子長度與節氣為大寒時的影子大約一樣長的節氣是一。

(4)二十四節氣可以指導農業生產。如在山東、河南一帶種植冬小麥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但向北到北京一帶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那么向南到江蘇、安徽等江淮地區“種麥正當時”

的節氣是—。

(5)我國民間從每年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

了。“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

規律。當“九盡桃花開”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方向為—、—o

【答案】⑴12:28

⑵冬至日

⑶小雪

(4)霜降

(5)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向北移動

【分析】本大題以二十四節氣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日影與太陽直射點等相關內容(知識點),考查學生

對材料解讀與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關知識的遷移應用素養。

【詳解】(1)小屋之間有一橫梁,臺下有一“長堤”,每天正午橫梁的影子會投在“長堤”上,當地地方時為

12點,此時北京時間為12:28(12CTE比當地經度113至早28分鐘)。

(2)當圖中“量天尺”測得的正午日影長度為一年中最長時,正午太陽高度最小,登封市位于北回歸線以北,

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最小。

(3)橫梁在長堤上投影的影子長度與節氣為大寒時的影子大約一樣長時,此時兩個時間段太陽直射點的位

置應該樣,關于冬至日對稱,由圖可知,大寒應該對應小雪。

(4)二十四節氣可以指導農業生產。如在山東、河南一帶種植冬小麥是“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

時”,但向北到北京一帶是“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說明熱量條件變差,種麥時間要提前;那

么向南到江蘇、安徽等江淮地區,熱量條件較山東、河南一帶更好,因此種麥的“種麥正當時”的節氣可推遲

到霜降。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