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測試卷六(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測試卷六(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測試卷六(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測試卷六(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測試卷六(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小說閱讀精測卷(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與周瑜相遇

遲子建

一個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個縱馬馳騁、英氣逼

人的三國時的周瑜。

因為月色很好,又是在曠野上,空氣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還是一眼認出

了他。當時我穿著一件白色的睡袍,烏發披垂,赤著并不秀氣的雙足,正漫無目的地行走在

河岸上。涼而濕的水汽朝我襲來,我不知怎的聞到了一股燒艾草的氣息,接著是鼓角相聞,

我便離開河岸,尋著艾草的味兒和凜凜的鼓角聲而去,結果我見到了一片荒涼曠野,那里的

帳篷像蘑菇一樣四處皆是,帳篷前篝火點點,軍馬安閑地垂頭吃著夜草,隱隱的鼾聲在大地

上沉浮。就在這種時刻,我見到了獨自立在曠野上的周瑜。

我沒有小喬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為在這曠野上,只有兩個人睜著眼睛,

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雙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兩個人,一個是我,一個就是周瑜了。

因為見到了我最想見到的一個男性,所以那一瞬間我說不出話來,我見到親密的人時往

往都是那個表情。

周瑜身披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戰事還未起

來,你為何而發抖?”周瑜說。

我想告訴他,他的英氣令我發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發抖,可我說不出話

來。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事要發生。這么大規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

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才

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

周瑜并沒有在意我的發抖,而是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來。可

是先前所聞的鼓角聲呢?

周瑜轉身走向帳篷時,我見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號角則掛在帳篷上。他拿起鼓槌,

抑揚頓挫地敲了起來,然后又吹起了號角。他陶醉著:為這戰爭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鎧甲

閃閃發光。

我說:“這鼓角聲令我心煩。”

周瑜笑了起來,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號角,朝我走來。

他說:“什么聲音不令你心煩?”

我說:“流水聲、鳥聲、孩子的吵鬧聲、女人的洗衣聲、男人的飲酒聲。”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來。我見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齒。

我說:“我不喜歡你身披鎧甲,你穿布衣會更英俊。”

周瑜說:“我不披鎧甲,怎有英雄氣概?”

我說:“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們不再對話了。月亮緩緩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濃而淡,晚風將帳篷前的軍旗刮

得飄揚起來。我坐在曠野上,周瑜也盤腿而坐。

我們相對著。

他說:“你來自何方?為何在我出征前出現?”

我說:“我是一個村婦,我收割完蘆葦后到河岸散步,聞到艾草和鼓角的氣息,才來到

這里,沒想到與你相遇。”

“你不希望與我相遇?”

“與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說。

“難道你不愿意與諸葛孔明相遇?”

“不。”我說,“諸葛孔明是神,我不與神交往,我只與人交往。”

“你說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氣短。"周瑜激動了。

“英雄氣短有何不好?"我說,“我喜歡氣短的英雄,我不喜歡永遠不倒的神。英雄就

該倒下。”

周瑜不再發笑了,他又將一把艾草丟進篝火里。我見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澤使曠

野顯得格外柔和安詳。

我說:“我該回去了,天快明了,該回去奶孩子了,豬和雞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動也

不動,他看著我。

我站了起來,重復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然后慢慢轉身,戀戀不舍地離開周瑜。走前打

著哆嗦,我在離開親密的人時會有這種舉動。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頭,我怕再看見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時候,卻忍不住

還是回了一下頭,我突然發現周瑜不再身披鎧甲,他穿著一件白粗布的長袍,他將一把寒光

閃爍的刀插在曠野上,刀刃上跳躍著銀白的月光。戰馬仍然安閑地吃著夜草,不再有鼓角

聲,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飄來。一個存活了無數世紀的最令我傾心的人的影子就這樣烙印在我

的記憶深處。

我想抓住他的手,無奈那距離太遙遠了,我抓到的只是曠野上拂動的風。一個司空見

慣、平淡無奇的夜晚,我枕著一片蘆葦見到了周瑜。那片蘆葦已被我淚水打濕。

(選自《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這鼓角聲令我心煩”一句,流露出了“我”喜愛安寧生活的內心世界。

B.周瑜開始時“身披鎧甲”,后來穿“白粗布長袍”,表明村婦的話觸動了他。

C.“英雄就該倒下”,說明村婦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身披鎧甲倒在戰場上的英雄。

D.“我”離開后戰馬安閑地吃草,“不再有鼓角聲”,體現了小說向往和平的主旨。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二段環境描寫,突出夢幻般的清亮、荒蕪和寂靜,營造出恐怖的氣氛。

B.小說抒情色彩濃厚,以全知視角“我”講述了與周瑜相遇的前前后后。

C.小說采用細節、語言等描寫手法塑造了一位有儒將風采、膽略非凡的周瑜形象。

D.小說的最后一段照應了開頭,在使小說結構完整的同時展現出一種別樣美。

3.簡要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才算結束。

(2)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4.小說以“夢”敘事的手法很有特色,請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額爾古納河右岸(節選)⑶

遲子建

這年冬天,一個叫何寶林的男人騎著馴鹿來到我們營地,他是來請妮浩的。他十歲的兒

子得了重病,高燒不退,不能進食,何寶林讓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一般來說,薩滿是樂意

去幫助人除病的,妮浩嘴上答應著去,可她的眉頭卻是蹙著的。魯尼以為她擔心孩子,就安

慰她,說他一定能把果格力和交庫托坎照應好。妮浩帶著她的神衣和法器上路前,沒有理睬

在火塘邊玩耍的交庫托坎,而是把果格力抱在懷里,親了又親,眼里淚光閃閃的。她離開營

地很遠了,還回頭張望著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樣子。

自從果格力出生后,妮浩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開始的兩天,他還不太想念妮浩,他跟著

魯尼在雪地上學熊斗舞,快樂極了。后兩天的時候,他就開始朝魯尼要“額尼”(媽媽)

了,他說額尼是他的,為什么要被別人給領走?魯尼告訴她,額尼是給小孩子看病去了,她

很快就會回來。果格力開始像山貓一樣地上樹,說是要爬到上面看看路上有沒有額尼的影

子。就在妮浩栗回到我們烏力楞(營地)的那個時刻,果格力爬上了營地附近最高的一棵松

樹。他剛在一簇大枝才亞上坐定,一只烏鴉幽靈般地出現,撲棱棱地飛向他,果格力伸出手去

捉烏鴉,烏鴉一聳身向著天空去了,而他則傾著身子跌落下來。那是上午的時光,我正站在

營地上,迎候著歸來的馴鹿。果格力墜地的過程我看得真真切切的。他看上去就像被箭射中

的一只大鳥,從上面張著臂膀呼喊著掉了下來。他留給人間的最后呼喚是:額尼啊——

血肉模糊的果格力被抱回希楞柱的時候,妮浩回來了。她一進來就打了一個激靈。她看

了看果格力,平靜地對我們說,我知道,他是從樹上摔下來的。妮浩哭著告訴我們,她離開

營地的時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個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個孩子。我問她這是為什

么?妮浩說,天要那個孩子去,我把他留下來了,我的孩子就栗頂替他去那里。

那你可以不去救他啊,我哭著說。

妮浩凄涼地說,我是薩滿,怎么能見死不救呢?

妮浩親手縫了一個白布口袋,把果格力扔在向陽的山坡上了。她在那里為果格力唱著最

后的歌謠

孩子呀,孩子,

你千萬不要到地層中去呀,

那里沒有陽光,是那么的寒冷。

孩子呀,孩子,

你要去就到天上去呀,

那里有光明,

和閃亮的銀河,

讓你飼養著神鹿。

鑿冰化水,是冬天必不可少的一件活。我們用冰釬鑿開河面上的冰,把它們裝到樺皮桶

或者口袋里。如果營地離水源近,就直接提回駐地。如果離得遠,就需要馴鹿把冰馱運回

來。那個冬天,魯尼和妮浩就像瘋了一樣,每天都栗去水源地鑿冰,不管多遠的路,他們也

不用馴鹿馱冰,而是憑自己的力氣把它們運回來。他們喜歡晚飯后出去鑿冰,一趟,兩趟,

三趟地去,一直到月亮向西了,他們才精疲力竭地回到希楞柱,倒頭便睡。他們似乎想在鑿

冰中把漫長的夜晚給消磨掉。營地前堆著高高的冰垛,在正午的陽光照射下,這冰垛發出五

顏六色的光芒,好像無數寶石在閃閃發光。我常見妮浩呆立在冰垛前垂淚。

一九九八年初春,山中發生了大火。火是從大興安嶺北部的山脈蔓延而來的。那些年春

季干燥,風大,草干,常有火災。有的是雷擊火,還有的是人吸煙時亂丟煙頭引發的。很久

以來,為了防止煙頭可能會毀掉森林,我們發明了一種煙:口煙。它是碾碎的煙絲、茶以及

碳灰三樣東西調和而成的。這樣的煙不用火,把它們捏出一點,塞到牙床上,口中一樣有煙

味,也能起到提神的作用。每到春夏時節,我們就用口煙代替香煙。

那場大火是由兩個林業工人吸煙時亂扔煙頭引發的。那時我們剛好搬遷到額爾古納河

畔,火龍席卷而下,森林中煙霧騰騰,從北部逃難過來的鳥兒一群群地飛過,它們驚叫著,

身體已被煙火熏成了灰黑色,可見火勢的兇猛。

妮浩就是在這個時候最后一次披掛上神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開始了跳神求雨

的。她的腰已經彎了,臉頰和眼窩都塌陷了。她用兩只啄木鳥作為祈雨的道具,一只是身灰

尾紅的,另一只是身黑額紅的。她把它們放在額爾古納河畔的淺水中,讓它們的身子浸在水

中,嘴朝天上張著,然后開始跳神了。

妮浩跳神的時候,空中濃煙滾滾,馴鹿群在額爾古納河畔垂立著。鼓聲激昂,可妮浩的

雙腳卻不像過去那么靈活了,她跳著跳著,就會咳嗽一陣。本來她的腰就是彎的,一咳嗽,

就更彎了。神裙拖到了林地上,沾滿了灰塵。我們不忍心看她祈雨時艱難的樣子,于是陸陸

續續來到馴鹿群中央。除了依蓮娜和魯尼,誰也沒有勇氣把祈雨的儀式看完。妮浩跳了一個

小時后,空中開始出現陰云;又跳了一個小時后,濃云密布;再一個小時過去后,閃電出現

了。

妮浩停止了舞蹈,她搖晃著走到額爾古納河畔,提起那兩只濕漉漉的啄木鳥,把它們掛

到一棵茁壯的松樹上。她剛做完這一切,雷聲和閃電交替出現,大雨傾盆而下。妮浩在雨中

唱起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她沒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中。

額爾古納河啊,

流到銀河去吧,

干旱的人間……

山火熄滅了,妮浩走了。她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禮,但她卻不能為自己送別了。

妮浩祈雨的情景,讓依蓮娜難以忘懷。她對我說,在那個瞬間,她看見的是我們鄂溫克

人一百年的風雨,激蕩人心。她說一定要把那種情景用畫展現出來。她先是用皮毛畫來表

現,但做到一半的時候,她說皮毛太輕佻了,還是油彩凝重。于是,她又把畫布固定在木板

上,開始用畫筆蘸著油彩作畫了。她畫得很慢,很動情,常常畫著畫著就要哭出聲來。

依蓮娜的那幅畫,一畫就是兩年。

那幅畫很有氣魄,上部是翻卷著濃云的天空和被煙霧籠罩著的黛綠的青山,中部是跳神

的妮浩和環繞著她的馴鹿群。妮浩的臉是模糊的,但她所穿的神衣和神裙卻是那么逼真,好

像風兒輕輕一吹,那些閃光的金屬飾片就會發出響聲。畫的底部,是蒼涼的額爾古納河和垂

立在岸邊的祈雨的人們。

(節選自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有刪改)

[注]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妻子的自述口吻,講述了這個弱小民族的

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希楞柱,鄂溫克族人過流動性狩獵生活時住的房子。妮浩,魯尼妻

子,最后一位薩滿(薩滿教巫師,即跳神之人的專稱)。果格力和交庫托坎是妮浩與魯尼的

兩個兒子,依蓮娜是“我”的外孫女。文中的“我”是魯尼的姐姐。

5.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妮浩臨行前“把果格力抱在懷里,親了又親,眼里淚光閃閃”“還回頭張望著果格力”,

百般不舍,暗示著妮浩已預知不祥。

B.魯尼和妮浩晚餐后一趟趟地去鑿冰,憑力氣把它們運回來,這不僅是生活所需,更是他們

排遣悲傷、緩解喪子之痛的方法。

C.“我們”用口煙代替香煙,這不僅看出鄂溫克人的智慧,也與林業工人亂扔煙頭形成對

比,表現出他們對森林的珍惜與熱愛。

D.妮浩以啄木鳥為道具,把它們放到淺水中,跳神祈雨,作者以此說明鄂溫克人有氏族部落

宗教特點,并與現代文明有較大差距。

6.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第一人稱敘事,“我”是事件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敘述者,這樣設計可使故事更真

實可信,讀者有親切之感,更易與小說人物產生情感共鳴。

B.小說在情節設置上重前后呼應,如妮浩“離開營地很遠了,還回頭張望著果格力”,與得

知兒子死訊后的平靜相呼應,突出地展現了神力之威。

C.本文描寫細膩,陽光下的冰垛發出光芒,好像無數寶石在閃閃發光,冰與光、寒與暖,細

致的描寫不但具有畫面感,還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D.小說用依蓮娜的畫作為結尾,不僅展示了一場求雨活動,更展現了鄂溫克人百年的風雨,

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讓人沉浸其中回味無窮。

7.有人評價妮浩薩滿“用生命,唱響神歌”。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8.“非現實性”描寫是作家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竇娥冤》中“血濺白練”“六月飛雪”

與本文妮浩“跳神治病”“跳神祈雨”都不符合生活常理,屬于“非現實性”描寫。試結合

文本,從形象、主題、閱讀效果三個角度分析兩部作品“非現實性”描寫各有何作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渡河

沈從文

辰河中部小口岸呂家坪,河下游約四里一個小土坡,名叫“楓樹坳”,坳上有個滕姓祠

堂。祠堂前后十幾株老楓木樹,葉子已被幾個早上的嚴霜,鍍上一片黃,一片紅,一片紫。

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點較高,向對河望去,但見千山草黃,起野火處有白煙如云。村落中

鄉下人為耕牛過冬預備的稻草,傍附樹根堆積,無不如塔如墳。河下船埠邊,有從土地上得

來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種農產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裝運下船。三五個小孩子,坐在

這種龐大堆積物上,相互扭打游戲。更遠處有皮鼓銅鑼聲音,說明某一處村中人對于這一年

來人與自然合作的結果,因為得到滿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舉行謝土的儀式,向神表示感

激,并預約“明年照常”的簡單愿心。

祠堂前老楓樹下,擺攤子坐坳的,是個弄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犒子飄厭了,方爬上

岸來做干聘,子。這一天,他聽到三個過路人討論城里的“新生活”來了,年歲雖然好,世界

可不好,人都在劫數,逃脫不得。老水手可不說話,好像看得很遠。平時向遠處看,便看到

對河橘子園那一片橘樹,和呂家坪村頭那一簇簇古樹,樹叢中那些桅尖。這時節向遠處看,

便見到了“新生活”。他想:“來就來你的,有什么可怕?”過路人走后,老水手卻依然坐

在陽光下想心事。

老水手雖說是個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他預備過河去看看。對河蘿

卜溪村子里,住了個人家,和他關系相當深。他得把這個重要消息報告給這一村中的帶頭人

知道,好事先準備一番,免得臨時措手不及,弄得個手忙腳亂。

上了渡船,掌渡的認識他,正互相招呼。河邊又來了兩個女子。一個年紀較小的,臉黑

黑的,下巴子尖尖的,穿了件蔥綠布衣,月藍布圍腰,圍腰上還扣朵小花,用手指粗銀鏈子

約束在背后,鏈子盡頭還系了一個小小銀魚做墜子,一條辮子盤在頭上,背個小小細簌竹

籠,放了些干粉條同印花布。一個年紀較大的,眼睛大,圓棗子形臉,穿藍布衣印花布褲。

年輕人眼睛光口甜,遠遠的一見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滿滿?滿滿,你過河嗎?到我

家吃飯去,有刀頭肉煙黃豆芽。”

老水手一看是天天姊妹,就說:“夭夭,你姊妹趕場買東西回來?我正要到你家里去。

你買了多少好東西!”他又向那個長臉的女孩子說:“二妹,你怎么,好像辦嫁妝,場場都

是一背籠!……”老水手對兩個女孩子只是笑,因為見較大的也有個竹籠,內里有好些布匹

雜貨,所以開玩笑。那個棗子形臉的女子,為人忠厚老實,被老的一說,不好意思,腮幫子

頸脖子通紅了,掉過頭去看水。

掌渡船的說:“二姑娘嫁妝有八鋪八蓋,早就辦好了。我聽你們村子里人說的。頭面首

飾就用銀子十二斤,壓箱子十二個元寶還在外,是王銀匠說的。天姑娘呢,不要銀的,要金

的。誰說的?我說的。”

末后的話自然近于信口打哇哇,圖個嘴響,不必真有其事。夭夭雖聽得分明,卻裝不曾

聽到,回過頭去抿著嘴笑,指點遠處水上野鴨子給姐姐瞧。

老水手說:“夭夭,你一個夏天績了多少麻?我看你一定有二十四匹細白麻布了。”

夭夭注意水中漂浮的菜葉,頭也不回。“我一個夏天都玩掉了,大嫂子麻布多!”掌渡

船的又插嘴說:“大嫂子多,可不比夭夭的好。夭夭什么都愛好。”

夭夭分辯說:"劃船的伯伯,你亂說。你怎么知道我愛好?”

掌渡船的裝作十分認真的神氣,“我怎么不知道?我老雖老,眼睛還上好的,什么事看

不出?你們只看看她那個細箓背籠,多精巧,怕不是貴州思南府帶來的?值三兩銀子吧。你

頂小時我就說過,夭夭長大了,一定是個觀音,哪會錯?”

“你怎么知道觀音愛好?”

“觀音不愛好,怎么不怕路遠,成天從紫竹林到南海去洗腳?多遠一條路!”弄渡船的

一面悠悠閑閑地巴船,一面向別的過波人說:“我說知道就知道。我還知道宜能空帝退住,

袁世凱存心不良要登機,我們湖南人蔡銬不服氣,一掌把他推下金塞寶殿。把個袁大頭活活

氣死。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

幾句話把滿船人都逗笑了。

渡船到河中時,三姑娘向老水手說:“滿滿,作場上大楓木樹,這幾天真好看。葉子同

火燒一樣,紅上了天,一天燒到夜,越繞越旺,總燒不完。我們到對河稻草堆上看到它,老

以為真是著了火。”

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說:“夭夭,你才說不愛好看的東西,別的事不帶,你倒看中我坳上

那楓木樹。還有小秋子坐在楓木樹下唱歌,你在對河可惜聽不著。你家橘子園才真叫好看,

今年結多少!樹枝也壓斷許多吧。結了萬千橘子,可不請客!因為好看。舍不得!”

天天裝作生氣樣子說:“滿滿,體真是拗子握晉②,我不同你說了。”

兩姊妹是楓木坳對河蘿卜溪滕家大橘子園滕長順的女兒。守相堂的老水手也姓滕,是遠

方同宗。老水手原來就正是要到她家里去,找她們父親說話的。

天天不作聲時,老水手于是想起“斷生法”,他抱了一點杞憂,以為“新生活”一來,

這地方原來的一切,都必然會栗有些變化,天天姊妹生法也一定要變化。

過完渡,幾個人一起下了船,沿河政小路向著蘿卜溪走去。

河邊下午景色特別明麗,朱葉黃華,滿地如綿加繡。回頭看呂家坪市鎮,但見嘉樹成

蔭,千家村含屋瓦上,炊煙四浮,白如乳酪,懸浮在林薄間。……看來一切都象征當地的興

旺,盡管在無章次的人事管理上,還依然十分興旺。

(節選自《長河》有刪改)

[注]①滿滿:小叔叔通稱。②撇手披暑:言故意擔著。

9.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敘寫豐收后的謝土儀式、夭夭姊妹的穿著打扮、掌渡船的所說的姑娘嫁妝,展現

湘西的風土人情。

B.“好像在水上做鴨子飄厭了,方爬上岸來做干鴨子”,向我們暗示了老水手對前半生漂泊

生活的厭惡。

C.老水手從過路人的交談中得到了“新生活”這一概念,他并不特別明白這詞的意思,但還

是打算告知長順。

D.小說以日常生活小事為素材,以普通民眾為寫作對象,反映的是對湘西在時代變遷中的

“常”與“變”的思考。

10.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的景物描寫動靜結合,將湘西地區的鄉土田園風貌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B.小說中掌渡船的語言淺顯直白,卻于生動跌宕中透露出一種農民的機智和詼諧來。

C.小說既有化用文言詞語的真雅描寫,也有明白如話的生動陳述,讀起來的味十足。

D.小說采用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簡筆勾勒夭夭姊妹,并以此來折射她們的性格。

11.有人評價沈從文的作品是在鄉土故事中“尋找一種人性的美麗”,請結合文本分析老水手

身上呈現了哪些“人性的美麗”。

12.作者在講述渡河故事時,著重敘述人物對話,這樣安排有什么藝術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人生

路遙

就在當晚村里各種人對高加林回村進行各種議論的時候,劉立本的老婆和她的大女兒巧

英,卻正在立本家一孔閑窯里策劃一件婦道人家的伎倆……

第二天一大早,立本的大女兒巧英提了個筐子,出了村,來到大馬河灣的分路口附近打

豬草。這地方并沒有多少豬能吃的東西,巧英弄了半天還沒把筐底子鋪滿。

巧英實際上并不是來打豬草的,她要在這里進行她和她媽昨天晚上謀劃過的那件事。兩

個糊涂的女人,為了出氣,決定由巧英在今天把回村的高加林堵在這里,狠狠地奚落他一

通!因為今天上午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在這附近的地里勞動,因此在這個地方鬧一下最合適。

到時候,田野里的人就都會過來看熱鬧;而且很快就會在大馬河上下川道傳得刮風下雨!把

他高加林小子的名譽弄得臭臭的!叫他再能!

這件事昨天晚上母女倆謀劃時,被巧玲在門外聽見了。有文化的高中生進去勸母親和姐

姐千萬不栗這樣,說到時人家不會笑話高加林,而丟人的反倒會是她們,但兩個不識字的婦

道人家卻把她臭罵了一通,弄得巧玲當晚上跑到學校另一個女老師那里睡覺去了。

巧英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不像做姑娘時那般漂亮了,但仍然容貌出眾。每逢跟集上會,

竟然還有一些遠地的陌生小伙子以為她是個姑娘,就傾心地向她求愛;她立刻就用農村婦女

最難聽的粗話把這些人罵得狗血噴頭。和兩個妹子不大一樣,她從里到外都把父母的一切全

盤繼承了,有時心胸狹窄,精明得有點糊涂;但心地倒也善良,還有一股潑辣勁兒。眼下這

行為純粹是一肚子氣鼓起來的。

現在她一邊心不在焉地打豬草,一邊留心望著前川道的公路,心里盤算她怎樣給高加林

制造這場難看。她一直臉色陰沉,撅著個嘴,早已經像演員一樣進入了角色。

她突然聽見背后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回過頭一看,竟然是大妹子巧珍!她穿一件樸

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條藍布褲,腳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頭發也留成了農村那種普通的“短帽

蓋”。她一切方面都變成一個農村少婦了,但看起來似乎倒比原來更惹人親,更漂亮。巧珍

的臉上既沒有通常新婚婦女那種特別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場不幸給她留下的陰

“你到這兒干啥來了?”巧英問妹子。

“姐姐,快回!你千萬不能這樣!人家笑話呀!”巧珍扯住巧英的袖口說。“什么事笑

話我哩?"巧英愚蠢地裝出一副驚訝的樣子。

“好姐姐哩!巧玲昨晚上跑到我那里,把什么事都給我說了。我昨晚上急得一夜沒睡

著。今早上,我跑到咱家里,把媽媽數說了一番,她也覺得不該;然后我就來……”

“你真是個受罪鬼!”巧英打斷了她的話,一下子恨得牙咬住嘴唇,半天不言語了。過

了好一會,她才憤憤地說:“高加林不光辱沒了你,把咱們一家人都拿豬尿泡打了,滿身的

臊氣!你能忍了這口氣,你忍著,我們可忍受不了,我今兒個非給他小子難看不可!”

“好姐姐哩!他現在也夠可憐了,要是墻倒眾人推,他往后可怎樣活下去呀……”巧珍

說著,淚水已經在眼眶里旋轉起來。巧英執拗地把頭一擰,說:“你別管,這是我的事!

說著,把手里的筐子往地上一丟,一屁股坐在一塊石頭上,雙手狠狠把膝蓋一抱,像一個粗

野的男人一樣。

巧珍一下子跪在巧英面前,把頭抵在姐姐的懷里,哽咽著說:“我給你跪下了,姐姐,

我央告你,你不要這樣對待加林。不管怎樣,我心疼他,你要是這樣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

子捅我的心哩……”巧英一下子心軟了。她一只手上去抹自己眼里涌出的淚珠,另一只手摩

攣著巧珍的頭,說:“珍珍,你不要哭了,姐姐知道你的心,姐姐不了……”她停了半天,

突然又嘆了一口氣說,“我心里知道你還愛他。唉,這壞小子要是早叫公家開除回來就好

了……現在可怎辦呀?我看得出來,這壞小子實際上心里也是愛你的,說不定他還要你哩,

可現在...”

“不!”巧珍抬起淚水斑斑的臉,“這是不可能的,我已經結婚了。再說,我也應該和

馬拴過一輩子。馬拴是好人,對我也好,我已經傷過心了,我再不能傷馬拴的心了……”

巧英又長出了一口氣,說:“那你回吧。我也就回呀……”說著就站起來拿筐子。

巧珍也站起來,問:“你公公在不在家?”

“在哩。怎啦?”巧英問。

“是這樣的,我昨晚還聽巧玲說,公社可能還要叫咱們學校增加一個教師。加林回來一

下子又習慣不了地里的勞動,我想看能不能叫他再教書,馬栓是校管委會的,他昨晚上說馬

店村有他哩,說他一定代表馬店村去給公社說。咱村里你公公拿事,我想拉你一塊去求求明

樓叔,讓加林再去教書。你在旁邊一定要幫我說話,你是他的兒媳婦,面子比我大……”巧

英驚訝地張開嘴,望著妹妹怔了半天。她一條胳膊挽起筐子,過來用另一條胳膊摟住巧珍的

肩頭,說:“那咱們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薩心腸……”

(節選自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的最后一章,有刪改。)

13.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巧英打豬草的地點和時間是經過精心選擇的,目的是讓高加林的名譽掃地,這表現出她對

高加林的恨,同時造成了懸念,引發讀者閱讀的興趣。

B.沒有文化的劉巧珍和高中畢業的妹妹巧玲,都反對姐姐和母親要奚落羞辱高加林的這一做

法,表明她們兩個在這件事上有著相同的立場和觀點。

C.姐姐巧英對待向她傾心求愛的陌生小伙子的態度,表現了她婚戀思想傳統的一面;但她還

有善良的一面,這為下文她立場的轉變奠定了基礎。

D.巧珍的臉上既沒有“特別的幸福光彩”,也看不出不幸留下的“陰影”,表明她對高加林

依然充滿深情,但仍然以特有的理智和隱忍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14.下列對人物語言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加林不光辱沒了你,把咱們一家人都拿豬尿泡打了,滿身的臊氣!”表現出巧英對高

加林拋棄妹妹的憤恨之情。

B.“不管怎樣,我心疼他,你要是這樣整治加林,就等于拿刀子捅我的心哩……”表現出巧

珍對高加林的深情,也能引發讀者對于愛情的思考。

C.“他現在也夠可憐了,要是墻倒眾人推,往后可怎樣活下去呀……”與“我想拉你一塊去

求明樓叔,讓加林再去教書”都表現出巧珍愛得很卑微。

D.“那咱們回,妹子,你可真有一副菩薩心腸……”表明巧英出于對妹妹的疼愛放棄了為難

高加林;“菩薩心腸”反映了她對妹妹的復雜情感。

15.矛盾是小說情節編織的重要方法。結合具體內容分析本文矛盾的發展過程。

16.路遙《人生》中的劉巧珍這一形象極具魅力。有評論說:“她雖不識字,卻知道如何去

愛,如何去做人、做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說明村婦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身披鎧甲倒在戰場上的英雄”錯誤。文中有一句話,

“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可以看出,作者認為真正的英雄并非要在戰場上,在血

腥的搏殺里,脫下鎧甲,成為一個布衣,成為和平的守衛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英雄。故

選:Co

2.答案:D

解析:A.“營造出恐怖的氣氛”錯誤。第二段光景描繪創造的是安靜悠閑的氣氛。B.“小說

抒情色彩濃厚”錯誤。小說平淡自然,娓娓道來。C.“小說采用細節、語言等描寫手法”錯

誤。細節描寫是人物描寫方式的統稱,包括語言描寫,不是并列關系。故選:D。

3.答案:(1)①戰爭有時靠戰爭制止,和平有時需要流血來換取。②暗示我對戰爭的看法和

對和平的追求。(2)①脫下了鎧甲的周瑜才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英雄”,而是村婦心中英

氣逼人的偶像。②村婦鐘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解析:第一句“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才算結束”,暗示我對戰爭的看法,戰爭要流血,要

付出生命的代價,由此引出希望友愛和平的愿望。由此可分析出,“戰爭有時靠戰爭制止,

和平有時需要流血來換取”“暗示我對戰爭的看法和對和平的追求”。

第二句“你不披鎧甲,才是真正的英雄”,說明不參與戰爭一樣也可成為和平的英雄。通過

村婦鐘意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表達友愛、家庭和睦的主旨。由此可分析出,“脫下

了鎧甲的周瑜才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英雄’,而是村婦心中英氣逼人的偶像”“村婦鐘意

于和平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4.答案:(1)小說以“夢”敘事手法隱含著第一人稱來敘述角度。(2)①以作者“夢境”

作為敘事的角度,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拉近作者與讀者的情感。②“夢

境”便于進行心理描寫,抒發情感,將一個村婦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更能表

現“我”厭惡戰爭,喜愛安寧而淳樸的生活這一主題。③“夢境”也更有想象的空間,“夢

里的事情”也成為敘述的線索,便于推動情節的發展。

解析:小說顯然采用“夢境”作為敘事的角度意圖是以第一人稱全能視角來敘述。①文中以

“我”作為敘述人稱,同時也參與故事情節,以“夢境”作為敘事的角度與文中“周瑜”見

面交流,顯得真切自然,讓讀者讀起來感到親切。如見到周瑜對其外貌的描寫,“周瑜身披

鎧甲,劍眉如飛,雙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氣令我顫抖不已”。據此分析出,以作者“夢

境”作為敘事的角度,能使讀者產生一種真實、親切的感覺,拉近作者與讀者的情感。②文

中從“夢境”的敘述視角出發,進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如“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戰事要發

生。這么大規模的安營扎寨,這么使周瑜徹夜難眠的戰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戰前

被擦得雪亮的軍刀都會沾有血跡。只有刀染了血跡,戰爭才算結束。多少人的血淤積在刀

上,又有多少把這樣的刀被遺棄在黃土里,生起厚厚的銹來”。據此分析出,“夢境”便于

進行心理描寫,抒發情感,將一個村婦的內心世界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更能表現“我”

厭惡戰爭,喜愛安寧而淳樸的生活這一主題。③文中的“我”在“夢境”中見到周瑜,到與

其對話進行觀點和思想上的交流,到最后走出夢境回到現實,自始至終貫穿文章的故事情

節。據此分析出,“夢境”也更有想象的空間,“夢里的事情”也成為敘述的線索,便于推

動情節的發展。

5.答案:D

解析:D.“與現代文明有較大差距”錯誤。妮浩以啄木鳥為道具祈雨只是來說明鄂溫克人有

氏族部落宗教特點。故選D。

6.答案:B

解析:B.“突出地展現了神力之威”錯,妮浩有預知的能力,前后呼應是為了強調她的選

擇,突出她的責任感。故選B。

7.答案:(1)為救活一個重病男孩,妮浩獻出了自己的孩子,由于薩滿通靈,她早已洞察這

一切,在母親與薩滿,親情與責任中,她選擇了承擔責任。(2)最后,妮浩為祈雨獻出了自

己的生命,完成了一個薩滿的使命,也走完一個女人與責任纏斗的一生,她用生命唱響神

歌。

解析:由原文“她一進來就打了一個激靈。她看了看果格力,平靜地對我們說,我知道,他

是從樹上摔下來的。妮浩哭著告訴我們,她離開營地的時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個孩

子,她自己就要失去一個孩子。我問她這是為什么?妮浩說,天要那個孩子去,我把他留下

來了,我的孩子就要頂替他去那里”“妮浩凄涼地說,我是薩滿,怎么能見死不救呢?”可

知,妮浩由于薩滿通靈,她早已知道自己如果去救那個重病男孩的話,她就要獻出自己的孩

子,但是在母親與薩滿,親情與責任中,她選擇了去救那個重病男孩,選擇了承擔責任。由

原文“妮浩停止了舞蹈,她搖晃著走到額爾古納河畔,提起那兩只濕漉漉的啄木鳥,把它們

掛到一棵茁壯的松樹上。她剛做完這一切,雷聲和閃電交替出現,大雨傾盆而下。妮浩在雨

中唱起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她沒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中”可知,妮浩為了

求雨,最終倒在了雨水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作為一個薩滿,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走

完一個女人與責任纏斗的一生,她用生命唱響神歌。

8.答案:(1)人物形象上,《竇娥冤》中這些“非現實性”描寫更能塑造出竇娥因冤屈而反

抗的形象;《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妮浩“跳神治病”“跳神祈雨”是以犧牲孩子和自己生命

為代價,表現了她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奉獻的精神;(2)主題上,《竇娥冤》中這些“非現

實性”描寫暗示了竇娥冤屈之大,有力批判了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貪贓枉法、不辨是非等現

象。《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這些“非現實性”描寫使小說充滿了神秘色彩,神衣、神鼓、神

曲、神奇的力量顯示出鄂溫克族獨特的文化;(3)閱讀效果上,《竇娥冤》中這些“非現實

性”描寫更能激發讀者對竇娥的同情之心,以及對竇娥悲劇命運的深入思考,也契合了百姓

“懲惡揚善”“因果報應”的心理《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這些“非現實性”描寫不僅吸引讀

者,還引發我們對這些特定習俗的關注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解析:人物形象上,《竇娥冤》中“六月飛雪、血濺白練、大旱三年”三個夸張大膽且迷幻

的設計,令這部劇超越了現實,這種超現實的情節控訴,凸顯了竇娥對生的執著、對死的不

甘,這些“非現實性”描寫更能塑造出竇娥因冤屈而反抗的形象;《額爾古納河右岸》中

“妮浩哭著告訴我們,她離開營地的時候,就知道她如果救活了那個孩子,她自己就要失去

一個孩子”“她剛做完這一切,雷聲和閃電交替出現,大雨傾盆而下。妮浩在雨中唱起了她

生命中的最后一支神歌。她沒有唱完那支歌,就倒在了雨水中”妮浩“跳神治病”“跳神祈

雨”是以犧牲孩子和自己生命為代價,表現了她敢于承擔責任、敢于奉獻的精神;主題上,

《竇娥冤》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竇娥童年被賣、婚后守寡,遭人陷害被屈打成招又被斬的凄

慘經歷。關漢卿通過一個安分守己青年寡婦的毀滅,批判元代政治的黑暗、官吏的腐敗和其

他種種社會問題,“六月飛雪、血濺白練、大旱三年”這些“非現實性”描寫暗示了竇娥冤

屈之大,凸顯主題的深刻。《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妮浩就是在這個時候最后一次披掛上神

衣、神帽、神裙,手持神鼓,開始了跳神求雨的”這些“非現實性”描寫使小說充滿了神秘

色彩,神衣、神鼓、神曲、神奇的力量顯示出鄂溫克族獨特的文化;閱讀效果上,《竇娥

冤》中這些“非現實性”描寫暗示了竇娥冤屈之大,宣泄積蓄在被壓迫被欺辱的廣大群眾中

的不滿和反抗情緒,引發了讀者的強烈共鳴,也契合了百姓“懲惡揚善”“因果報應”的心

理。《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鄂溫克人信奉瑪魯神和薩滿教,搬遷時由“瑪魯王”馱著瑪魯神

像走在隊伍最前面,遇到重大事件要聽從薩滿的意旨,“妮浩停止了舞蹈,她搖晃著走到額

爾古納河畔,提起那兩只濕漉漉的啄木鳥,把它們掛到一棵茁壯的松樹上。她剛做完這一

切,雷聲和閃電交替出現,大雨傾盆而下”這些“非現實性”描寫不僅吸引讀者,還引發我

們對這些特定習俗的關注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9.答案:B

解析:B項,“暗示了老水手對前半生漂泊生活的厭惡”錯,“好像在水上做鴨子飄厭了,

方爬上岸來做干鴨子”意在表現他半生漂泊如今暫得安定的生活狀態,沒有暗示他對過去生

活的厭惡。

10.答案:D

解析:D項,“簡筆勾勒”錯,小說對夭夭姊妹采用外貌、語言和動作等描寫手法,多角度

細致地加以描繪,如“穿了件蔥綠布衣……背個小小細蔑竹籠,放了些干粉條同印花布”

“不好意思,腮幫子頸脖子通紅了,掉過頭去看水”等屬于工筆細描。

11.答案:①對生活雖有憂患,但不恐懼。他盡管不清楚“新生活”究竟是什么,但表現出坦

然、淡定的樣子,不懼也不怕。

②善良、熱情,關心鄉里的事情。老水手去蘿卜溪向村中帶頭人報告“新生活”的消息,可

見他對鄉里的事情十分上心。對于“新生活”對這地方原來的一切、對夭夭姊妹的生活帶來

的變化,老水手有所顧慮。

③與他人的人情關系融洽、和諧。老水手調侃夭夭姊妹買東西好像辦嫁妝,打趣夭夭說楓木

樹下有小伙子唱歌,言語中透露著幽默與風趣;以及船上氣氛的和樂自然,都體現了老水手

與當地人融洽、和諧的人情關系。

解析:由“他聽到三個過路人討論城里的‘新生活來了……逃脫不得"“‘新生活’是什么,

究竟不清楚”“來就來你的,有什么可怕”可知,老水手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盡管

不清楚它是什么,但依然表現出坦然、淡定的樣子,并不懼怕。由“對河蘿卜溪村子里,住

了個人家……弄得個手忙腳亂”“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夭天姊妹生活也一定要

變化”可知,老水手關心鄉里的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