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動物與動物學分類
按動物學分類可分為: 界(kingdom) 門(phylum) 綱(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屬(genus) 種(species)
種是動物學分類系統上的基本單位。同種動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異種動物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第一節實驗動物遺傳學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動物品系實驗動物品系指來源明確,并采用特定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和穩定的遺傳特性,可用于不同實驗目的的動物群體。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一般近交系
近交系動物重組近交系同基因型動物同源近交系
遺傳限定動物雜交群動物(F1)
異基因型動物封閉群動物實驗動物遺傳學分類導入突變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概念近交系是經連續20代(或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親代與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數大于98.6%,品系內所有個體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數的一對共同祖先,該品系稱為近交系。一、近交系(inbredstrain)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近交(inbreeding)--指血統或親緣關系相近的個體間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似的個體間交配;是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同型交配。遠房表兄妹(secondcousin)
親表兄妹(firstcousin)
半同胞(half-sib)
全同胞(full-sib)1、近交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培育遺傳基因趨于純化的動物,根據分離與自由組合法則,使動物在人工控制下有系統地進行近交繁殖,從而逐漸提高個體與群體的基因純合率。純合度提高的快慢,與所進行交配動物的親緣關系直接有關,關系越近純度提高得越快。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指一個個體從某一祖先得到一對純合的、而且遺傳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近交系數的大小反映了近交的程度。2、近交系數(coefficientofinbreeding)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研究認為前幾代的近交系數不恒定,全同胞兄妹交配,前四代近交系數上升率分別為25%,17%,20%和19%,以后每代上升率比較恒定值。全同胞兄妹交配>親子交配>親堂表兄妹交配>半同胞交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近交的遺傳學效應后代群體純合化個體的比例增加,遺傳性狀趨于穩定;隱性有害基因得以表現;近交衰退:親緣接近的交配所產生的后代常常會出現生長、成活、生育、抗病、適應環境等能力的減退,這種現象稱之為近交衰退。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1、引種:引種動物應來自近交系的核心群
2、核心群:目的是保持近交系自身的傳代繁衍和提供種源
3、血緣擴大群:種動物來自核心群
4、生產群:目的是生產供應動物,種子來自基礎群或血緣擴大群近交系動物的生產過程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二)近交系命名1、1-4個大寫的英文字母如:A系、BALB、DBA2、大寫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數字。符號應盡量簡短。
如:TA1系、C3H、C57BL3、較早使用的非正式命名,已被國際廣泛接受。
如:129、615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繁殖代數表示法:A(F87),表示A系近交的第87代。AKR(F?+10),未知的代數加已知的代數。C57BL/Jnga(F73+26),引入時的代數加自繁代數。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亞系(substrain)是指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過程中,由于雜合子基因的分離、基因突變的產生以及抽樣誤差導致部分遺傳組成改變而形成遺傳差異的近交系動物群。
(三)亞系(substrain)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亞系分化存在以下幾種情況:同一近交系在兄妹交配40代以前分離(即發生于F20到F40之間),很可能由于殘余雜合性而導致形成亞系。同一近交系多年處于分離狀態(100代以上),可能由于突變形成亞系。已發現有遺傳差異的品系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殘留雜合、突變或遺傳污染(即一個近交系與非本品系動物之間雜交引起遺傳改變)。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在原品系名稱后另一道斜線(/),斜線后標明亞系的符號。①數字,如:DBA/1、DBA/2等。②培育或產生亞系的單位或人的縮寫英文名稱,第一個字母用大寫,以后的字母用小寫。如:A/He,表示A近交系的Heston亞系。③當一個保持者保持的一個近交系具有兩個以上的亞系時,可在數字后再加保持者的縮寫英文名稱來表示亞系。如:C57BL/6J,C57BL/10J分別表示由美國杰克遜研究所保持的C57BL近交系的兩個亞系。④一些建立及命名較早,并為人們所熟知的近交系、亞系名稱可用小寫英文字母表示,如BALB/c、C57BR/cd等。
亞系的命名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當飼養環境改變,或對動物進行某些技術性處理時,有可能對近交系的某些生物學特征產生影響,這些特征可能是遺傳性的,也可能是非遺傳性的。如:代乳、受精卵或胚胎移植、胚胎冷凍和人工哺乳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實驗時關注。(四)支系(subline)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①人為技術處理形成的支系,在原品系后加小寫英文字母表明處理方式。如:C3HfC57BL、AeB、C57BL/6peCBA/N代乳f(Fosternursing)人工喂養h(Hand-rearing)受精卵或胚胎移植e(Eggorembryotransfer)卵巢移植o(Ovarytransplant)人工代乳fh(Fosteronhand-rearing)冷凍保存p(Freezepreservation)
支系的命名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②伴隨著品系處理,往往加上或清除了一個垂直傳遞的病毒(驗證了)。在品系后用大寫字母寫明病毒符號,并在符號后注上“+”或“-”,表示增加或減去。如:C3H/HeN-MTV+,表示純化的小鼠胸腺病毒已接種進C3H/HeN的胎兒。
支系的命名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③一個近交系引種到另一個單位時,用亞系名稱后加一斜線表示。如:C57BL/6J/Lac,表示保持于LAC的C57BL/6J亞系的一個支系。經過數次引種的支系,只在亞系名稱后標明現在保種單位的名稱,不計中間單位。
支系的命名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常用近交系的縮寫品系縮寫品系縮寫AKRAKC57BRBRBALB/cCC57LLC3HC3DBA/1D1C57BLBDBA/2D2CBACBHRS/JHRC57BL/6B6C57BL/10B10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普通近交系重組近交系同源近交系
同源突變近交系
同源導入近交系(五)近交系動物的分類和應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由兩個近交系雜合后,經連續20代以上兄妹交配育成的近交系。對祖系間有差異的形狀和基因進行遺傳分析。重組近交系(recombinantinbredstrainRI)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由兩個親代近交系的縮寫名稱中間加大寫英文字母X命名。由相同雙親交配育成的一組重組近交系用阿拉伯數字予以區分。如:由BALB/c與C57BL兩個近交系雜育成的一組重組近交系,分別命名為CXB1、CXB2……命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樣本量少。組織細胞或腫瘤移植,個體間相容性一致。隱性純和基因暴露,獲得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某些品系自發或誘發腫瘤,成為腫瘤病因學,腫瘤藥理學模型。多個近交系同時使用,分析不同的遺傳組成對某項實驗結果的影響,或觀察實驗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意義。近交系應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概念封閉群(遠交群)(Closedcolonyoroutbredstock)是以非近親交配方式進行繁殖生產的實驗動物種群,在不從其外部引入新個體的條件下,至少連續繁殖4代以上。
二、封閉群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封閉群由2-4個大寫英文字母命名,種群名稱前標明保持者的英文縮寫名稱,第一個字母須大寫,后面的字母小寫,一般不超過4個字母。保持者與種群名稱之間用冒號分開。如N:NIH表示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保持的NIH封閉群小鼠。某些命名較早,又廣為人知的封閉群動物,名稱與上述規則不一致時,仍可沿用其原來的名稱。如Wistar封閉群大鼠。(二)命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封閉群動物的遺傳組成具有很高的雜合性,因此在遺傳學上可作為選擇實驗的基礎群體,用于某些性狀遺傳的研究。封閉群具有類似于人類群體遺傳異質性的遺傳組成,因此在人類遺傳研究、藥物篩選和毒性試驗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三)特征及應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封閉群動物具有較強的繁殖力和生活力,表現為每胎產仔多,胎間隔短,仔鼠死亡率低等、生長快、成熟早、對疾病抵抗力強、壽命長、生產成本低優點。因而廣泛應用于預實驗、學生教學等實驗中。3.突變種所攜帶的突變基因通常導致動物在某些方面的異常,從而可成為生理學、胚胎學和醫學研究的模型。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引種: 引種動物數量要足夠多,小型嚙齒類動物引種數目一般不少于25對。2、繁殖: 封閉群應足夠大,盡量避免近親交配。3、國際實驗動物委員會規定,封閉群每代近交系數增加量不得超過1%。封閉群動物的繁殖方法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雌性親代名稱在前,雄性親代名稱在后,二者之間以大寫英文字母“X”相連表示雜交。將以上部分用括號括起來,再在其后標明雜交的代數(如F1、F2等)。對品系或種群的名稱可使用通用的縮寫名稱。例如:(C57BL/6XDBA/2)F1=B6D2F1
命名
三、雜交群(F1代)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遺傳和表型上的一致性
2.雜交優勢
3.雜合的遺傳組成
4.作為某些疾病研究的模型雜交一代動物的特征及應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四、實驗動物遺傳學質量監測
實驗動物的遺傳背景與反應特性,是影響實驗結果的重要因素。不同遺傳背景與反應特性的實驗動物,對同一刺激有時可引起不同質和量的反應。國標要求:1次/年遺傳檢測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二)實驗動物遺傳檢測常用方法遺傳性狀學科分類常用方法質量遺傳性狀形態學毛色基因測試法生物化學生化標記檢測法免疫學免疫標記檢測法、皮膚移植法、混合淋巴細胞培養法、腫瘤移植法、血清反應法細胞遺傳學染色體帶型(C帶、G帶)分子生物學RFLP,STR,DNAfingerprinting,RAPD,SNP數量遺傳性狀數量遺傳學下頜骨測定法、生物學特性監測法其他性狀病理生理學對應性狀的檢測如SHR大鼠的高血壓、糖尿病模型的血糖值、SCID小鼠的滲漏率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人員的健康和生命的保證常見的人畜共患病: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猴B病毒、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利什曼原蟲等意義:第二節微生物和寄生蟲控制及分類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動物生產和繁殖的保證動物一旦染上傳染病,則種群難以凈化,一些烈性傳染病如鼠痘、兔病毒性出血癥等可致動物全軍覆沒,造成巨大經濟損失。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實驗結果準確性、科學性、重復性的保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實驗動物的微生物學控制分類普通級動物(Conventionalanimal,CV)清潔級動物(Cleananimal,CL)
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ecificPathogenFreeanimal,SPF)無菌動物(GermFreeanimal,GF)2024/12/1338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普通級動物(conventionalanimalCV)是不攜帶所規定的人獸共患病病原和動物烈性傳染病病原的動物。
普通級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沙門氏菌常見于小鼠、大鼠、豚鼠、犬、貓和靈長類。兔子、地鼠和沙鼠不易患。急性病無特異性癥狀死亡;亞急性癥狀明顯,表現呆滯,畏食,腹瀉,顫抖等,7-10d死亡。慢性多為消瘦、體重減輕,或康復或死亡。對實驗影響:為癥狀嚴重的疾病,影響動物實驗的進行,威脅人員健康和安全。人感染后出現發燒,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結核分枝桿菌人、猴、犬、兔、貓和豚鼠易感。屬于慢性傳染病,對動物機體的危害較大,對實驗研究不可避免有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流行性出血熱病毒人畜共患病,實驗大鼠,小鼠,兔,貓等常為隱性感染,健康帶毒,但人被感染即可引發疾病。小鼠:多數感染后無癥狀,雌鼠生育率降低。大鼠:無臨床癥狀,也不死亡,一般不會影響實驗進程。人:潛伏期14d,高熱頭疼,出血,粘膜皮膚出血點,腎功能損傷,循環衰竭等,嚴重時死亡。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狂犬病人畜共患病,人、犬、貓和蝙蝠可患該病。主要對人構成威脅。各類實驗動物一旦發病,實驗研究需立即終止,并向有關部門匯報和控制疫情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兔病毒性出血癥俗稱“兔瘟”。是兔的急性、烈性傳染病。發病急,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急性無任何前兆或稍有呆滯,突然死亡。亞急性癥狀明顯,死亡后角弓反張。慢性精神不振,衰竭死亡。對實驗影響:兔大量死亡導致實驗中斷,損失嚴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弓形蟲特征是引起流產、死胎和胎兒畸形。中間宿主是人,大小鼠,豚鼠,地鼠,犬和其它家畜,終末宿主是貓。人感染后通常無癥狀。實驗動物感染后,少數有被毛疏松不整,淋巴結腫大,出現流產和死胎。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除普通動物應排除的病原外,不攜帶對動物危害大和對科學研究影響大的病原的動物。清潔級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泰澤菌又稱毛發狀芽孢桿菌,為大小鼠和兔的常見病。分為腸型和肝型。腸型發燒嚴重腹瀉,次數頻繁,又稱“濕尾病”。肝型多發生肝腫大,微小壞死等。對實驗影響:實驗動物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對幼齡實驗動物,尤其是初斷乳的動物影響更嚴重,死亡率很高。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鼠痘病毒小鼠常見病,急性型短期內未見臨床癥狀即可大批死亡,從而嚴重干擾實驗研究。亞急性或慢性型能是患鼠肢尾腫脹,發炎和壞疽脫落呈“脫腳”畸形,故名脫腳病。使實驗結果混亂,且污染環境,使病毒傳播,嚴重影響科研工作;隱性感染,無臨床癥狀,但應激因素(飼養條件差,營養不平衡,X線,給藥染毒,手術,運輸和其它疾病干擾),均可激活并流行。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鼠肝炎病毒 是實驗小鼠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對實驗研究干擾大。臨床表現:往往潛伏性感染,受某些微生物刺激會爆發。肝炎,腦炎和腸炎。對實驗影響:改變機體的各種免疫應答參數:急性時增加或抑制抗體應答;慢性時顯著降低抗體水平,影響巨噬細胞數目、吞噬活性和殺傷腫瘤細胞活性;誘生干擾素;增強自然殺傷T細胞活性;使酶系統發生改變(高或低);裸鼠感染可嚴重影響腫瘤免疫學研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仙臺病毒常見于大小鼠,豚鼠和地鼠。多數為隱性感染,呈現亞臨床型。致死性肺炎鑒于大小鼠和兔的實驗感染。對實驗的影響:對免疫系統的干擾:嚴重影響體液細胞免疫介導的免疫應答;加速皮膚移植的排斥等。對致癌作用研究干擾:感染后組織學類似浸潤性肺癌,易被誤診;對化學性致癌作用有抑制;白血病病毒無法復制,DBA/2不能發生白血病。對鼠類生殖繁育的影響:嚴重影響胎兒發育,增加新生鼠死亡率。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螨蟲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動物腸型嘴、鼻周圍和腳爪發炎,不安,劇癢,搔抓,患部結痂等癥狀。對實驗影響:寄生蟲不斷掠奪宿主營養,吸血,造成動物慢性貧血。使動物不安,影響采食,消瘦,發育不良,降低抵抗力。影響正常生理生化指標,干擾實驗結果。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除清潔級動物應排除的病原外,不攜帶主要潛在感染或條件致病和對科學實驗干擾大的病原。
無特殊病原體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概念無菌動物指動物身上不可檢出一切生命體的動物。進一步說,是指用現有的檢測技術在動物體內外的任何部位均檢不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動物。
無菌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悉生動物(一)基本概念悉生動物(gnotobioticanimals,GN)也稱已知菌動物或已知菌叢動物(animalwithknownbacterialflora),是指在無菌動物體內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動物。根據植入無菌動物體內菌落數目的不同,悉生動物可分為單菌(monoxenie)、雙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和多菌(polyxenie)動物。黑線倉鼠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動物凈化方法剖腹產凈化胚胎移植凈化用大量抗生素可使普通動物暫時無菌,但這種動物不是無菌動物。因為這種無菌狀態只是一時性的,某些殘留的細菌在適當的條件下又會在體內增殖,即使體內細菌全部死亡,它們給動物造成的影響也是無法消除的。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動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可不同程度干擾實驗結果,從而影響研究工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隱性感染常導致動物生理生化指標的改變,使實驗得不到應有的結果。或因實驗處置,動物抵抗力下降,使隱性感染顯性化,導致疾病的發生。
二、微生物與寄生蟲感染的危害性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影響動物生產某些烈性傳染病如鼠痘、兔出血癥、犬細小病毒性腸炎等的流行,可導致動物大批死亡或質量下降,從而給動物的生產和實驗的正常進行帶來嚴重影響。3.威脅人類健康許多實驗動物傳染病為人獸共患性疾病,這些傳染病可在人與動物之間傳播流行,因而也對飼養和研究人員的健康構成威脅。特別是那些在動物呈隱性感染、而對人類呈致死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4.污染實驗材料如病原微生物污染了細胞培養物、腫瘤移植物或以動物組織和細胞為生產原料的生物制品,不僅干擾實驗,而且還可將病原擴散,以至危害人類的健康。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不僅蟲體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害,而且動物機體也對蟲體產生反應,使動物機體的生理、生化及免疫學指標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實驗結果,具體表現在:
1)掠奪宿主的營養;
2)體外寄生蟲對動物的騷擾;
3)對宿主機體產生機械性損傷;
4)對宿主產生毒性作用;
5)對宿主生理、生化和免疫系統的影響。
5.實驗動物感染寄生蟲后: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傳播方式(1)水平傳播
是指致病因子在不同動物群體之間或某一動物群中不同個體之間以水平形式橫向平行傳播。①直接接觸傳播
是指在沒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參與下,病原體通過被感染的動物與易感動物直接接觸而引起的傳播方式。如狂犬病。②間接接觸傳播
是指在有外界因素的參與下,病原體通過傳播媒介侵入易感動物,造成傳染的發生。(2)垂直傳播
指母體攜帶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通過血液透過胎盤屏障傳播給胎兒,造成胎兒的感染。三、傳播方式和途徑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病原體由傳染源(如:患病動物)排出后,經一定的方式或媒介再侵入其他易感動物所經過的途徑。(1)經口途徑(2)經呼吸道途徑(3)通過皮膚、角膜和粘膜(4)媒介昆蟲(5)移植物(6)通過胎盤(7)經卵傳播
2.傳播途徑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感染源(1)內源性
(2)外源性2.傳播途徑3.易感動物
實驗動物微生物和寄生蟲感染的基本要素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四、實驗動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蟲質量監測監測意義
在人工飼養的開放環境中,實驗動物被集中飼養,由于活動空間相對狹小,實驗動物繁殖快、數量多,同時受到外界各種病原微生物以及寄生蟲的干擾,極易導致疾病的爆發與流行。實驗動物疾病的爆發,除造成動物死亡外,還會干擾實驗的順利進行,引起生物制品的污染,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一般來說,一旦病原體侵入動物群體引起感染,初期分離病原體較容易,抗體的檢出率上升。2~3個月后可因某些個體抗體水平的降低以及新出生的非感染個體的增加等原因,抗體檢出率下降。 據此,檢測間隔時間以3個月一次為宜。每年檢查4次。檢測的間隔時間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第三節
實驗動物營養與飼料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營養需要營養需要是指動物群體每天對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礦物質和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物質的平均需要量。一、實驗動物的營養需要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維持的營養需要: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實驗動物體重不增不減,不進行生產,體內合成與分解代謝處于動態平衡狀態。2.生長的營養需要:動物生長是指通過機體的同化作用進行物質積累、細胞數量增多、組織器官體積增大,從而使動物的整體及其重量增加的過程。(二)營養需要的分類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營養需要的分類3.繁殖的營養需要:實驗動物的繁殖過程包括雌雄動物的性成熟、性欲、性功能的維持、精子卵子的生成、受精、妊娠及哺乳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動物對能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需要被稱為繁殖營養需要。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三)飼料中營養物質分類蛋白質:小鼠飼料中的含量應不低于20%脂肪: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粗纖維:兔吃青草可防止腹瀉礦物質:維生素:猴和豚鼠需添加維生素C水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實驗動物飼料分類(一)根據所含營養成分進行分類1.全價配合飼料全價(全日糧)配合飼料,該飼料含有的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均衡,能夠完全滿足實驗動物的各種營養需要,不需添加任何其他成分就可以直接飼喂,并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2.混合飼料混合(基礎)飼料,是由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它基本上可滿足動物需要,但營養不全面,還需另外添加一定量的青、粗飼料,才能獲得滿意的飼喂效果。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濃縮飼料是以蛋白質飼料為主,混以礦物質和添加劑預混料配比而成,不能直接使用,須按說明添加能量飼料或粗飼料才能配制成全價飼料加以使用。4.添加劑預混料是由營養物質添加劑(如各種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非營養物質添加劑(如促生長劑、粘合劑、穩定劑等)按各種飼料配方需要加上必要的載體配制成各種添加劑預混料,分別包裝,在配料時再按具體需要分別加入。5.代乳飼料代乳飼料也叫人工乳,專門為各種哺乳期動物配制,可代替自然乳的全價配合飼料,如一些剖腹產動物可用其代替保姆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按飼料加工的物理性狀分類1.粉狀飼料是把所有的原料按需要粉碎成大小均勻的顆粒再按比例混合好一種料型,這種飼料加工方法簡單、成本低,但易引起動物挑食造成浪費,同時飼養效果差。2.顆粒飼料是以粉料為基礎,經過加壓成型處理的塊狀飼料。這種料密度大、體積小、適口性好,具有增加動物的采食量、飼料報酬高的優點。由于加溫加壓能破壞飼料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如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但同時也使一部分維生素和酶類受到破壞,在實際使用中應注意適量添加維生素。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膨化飼料是在高溫高壓下強迫濕粉通過模孔而形成,這種料對非人靈長類、狗、貓等動物的適口性好,其他動物不宜使用。4.烘烤料在其他方法不利于實行滅菌或成型時,使用烘烤的方法烘制塊料并起到一定的消滅微生物的作用。5.碎飼料用于飼喂剛斷乳或因母鼠連胎需提前斷乳的仔鼠。(二)按飼料加工的物理性狀分類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三)按所喂動物種類、生理階段及飼養目的分類1.動物大鼠料、小鼠料、豚鼠料、兔料等。2.不同生理時期繁殖料、生產料、維持料。3.飼養目的正常動物飼料;為某種動物模型所特制的飼料;不同微生物級別的普通飼料;Co60照射滅菌飼料;無菌飼料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四、實驗動物飼料的包裝與消毒(一)實驗動物飼料的包裝加工好的成品飼料應經過烘烤或其他方法將含水量降低到10%以下再按需要進行分裝。一般普通動物飼料可用塑料桶密封,每桶25kg左右;用于飼養無菌動物和SPF動物的飼料可用塑料袋密封真空包裝。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實驗動物飼料的消毒對于加工后的飼料要經過消毒方可使之符合某一微生物控制級別的實驗動物需要。用于飼料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干熱、濕熱、輻照及藥物熏蒸等多種,應按飼養動物的不同種類要求和所具備的條件來選擇。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干熱消毒使飼料在80~100℃的條件下烘烤3~4h。此方法設備較簡單,但溫度不易掌握,滅菌不徹底,尤其是對飼料中營養成分的破壞較大。若溫度超過80℃,絕大多數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B1、B6、A就會受到破壞。因此多采用80℃的烘烤溫度,增加烘烤時間的方法。(二)實驗動物飼料的消毒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高溫高壓滅菌法在121℃,1.0Kg/cm2的高溫高壓下加熱20min,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此種方法對于絕大多數維生素的破壞嚴重,且有使飼料蛋白質凝固變性的缺點,對動物適口性差,采食量也會降低。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藥物熏蒸滅菌法利用化學藥品的汽霧劑對飼料進行消毒。如用氧化乙烯進行滅菌,即使熏蒸后將殘余氣體充分揮發,飼料中也還會殘存一些對動物有害的化合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射線照射滅菌法通常在對谷物類飼料滅菌時采用60Co照射,此方法對飼料的營養成分破壞最小。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五、實驗動物飼料的貯存1.加工好的成品飼料應立即放入用過氧乙酸消毒處理過的飼料桶內,蓋緊桶蓋,貼上標簽,也可裝人襯有塑料薄膜的編織袋內或清潔紙袋內,并封口。2.飼料必須儲存在通風、清潔、干燥的專用成品料倉庫內,嚴禁與有毒、有害物品同庫存放。儲存期不超過3個月。夏季、霉雨季節儲存期不超過2個月。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蛋白質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不足,某些必需氨基酸缺乏或比例不當,則動物生長發育緩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體重減輕,并出現貧血、低蛋白血癥等,長期缺乏可導致水腫,并影響生殖。但長期給動物喂食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則會引起代謝紊亂,嚴重者甚至出現酸中毒。因而,應供給實驗動物含適量蛋白質的飼料。
六、飼料中的營養成分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碳水化合物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通常分為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兩大類:無氮浸出物(即醣類)包括淀粉和糖,是實驗動物的主要能量來源。飼料中的醣類被動物采食后,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葡萄糖等單糖而被吸收。在體內,大部分葡萄糖氧化分解產生熱能供機體利用;小部分葡萄糖在肝臟形成肝糖元儲存,尚可轉化為脂肪。碳水化合物缺乏常引起機體代謝紊亂。(二)碳水化合物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脂類包括脂肪、腦磷脂、卵磷脂、膽固醇等,后三種類脂質是細胞膜和神經等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脂肪還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溶劑。可促進其吸收和利用。脂類缺乏可引起嚴重的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可使動物患皮膚病、脫毛、尾壞死、今長發育停止、生殖力下降、泌乳量減少,甚至死亡。飼料中脂肪過多則使動物肥胖而影響健康,并且不利于實驗研究。
(三)脂類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飼料分析中的粗灰分即礦物質,包括鈣、磷、鉀、鈉、氯、鎂等常量元素,以及鐵、銅、鋅、錳、碘等微量元素。前者占實驗動物體重的0.01%以上,而后者則占其體重0.01%以下。礦物質對實驗動物機體的生理機能及生長發育繁殖起重要作用。
(四)礦物質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維生素在體內主要作為代謝過程的激活劑,調節控制機體的代謝活動。實驗動物對維生素的需要量雖然很小,卻為維護機體的健康、促進生長發育、調節生理功能所必需。
(五)維生素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任何生物都離不開水,水對實驗動物的生存亦至關重要。水約占實驗動物體重的60%,是一切組織、細胞和體液的組成成分。體內物質的輸送、組織器官形態的維持、滲透壓調節和體溫調節、生化反應與排泄等活動的進行,都有賴于水的參與。當實驗動物體內水分減少8%時,就會出現嚴重干渴、食欲喪失、粘膜干燥、抗病力下降、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加強;水分減少10%時,會引起代謝紊亂;水分減少20%,將導致動物死亡。
(六)水缺乏對實驗動物的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第四節實驗動物環境動物對實驗處理的反應可用以下公式表示:R=(A+B+C)×D+E其中:
R:實驗動物的總反應
A:動物種的共同反應
B:品種品系特有的反應
C:個體反應(個體差異)
D:環境影響
E:實驗誤差
96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生命科學研究結果要求具有重復性、準確性、科學性實驗動物設施環境的標準化實驗動物標準化和動物實驗標準化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人類使用和培育實驗動物的歷史進程,伴隨著實驗動物環境改造過程。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國外最早在1915年設計制作了金屬制的隔離器,到1957年出現塑料薄膜的隔離器。推進了無菌動物飼養的發展。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學術論文中對實驗動物相關內容敘述情況對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生物科學雜志上的文章進行統計,有50%以上敘述了實驗動物種、系、性別和體重等動物特征,30%以上敘述了飼料、溫度和濕度,其他條件極少敘述。項目美國英國美、英日本發表年度1972-19741973-197419801981-1982動物敘述種系來源性別體重年齡飼料籠具材質每籠飼養數溫度濕度照明噪聲100%582446501927886.51.26.9-100%912879503837262718-170100%81726852334432433011420100%9943957046361493832131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國內1918年原北平中央防疫處齊長慶首先開始飼養繁殖小鼠做實驗;50年代初,為了預防各種傳染病而大量生產和研究疫苗。我國先后在北京、上海、長春、大連、武漢、蘭州和成都創建了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生物制品檢定所,并在各所設立了規模較大的實驗動物飼養繁殖場;70年代,飼養條件和環境條件較差,在沒有環境控制的房間內,用瓦罐飼養;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80年代,我國實驗動物飼養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具有專門為實驗動物飼養設計和建設的設施,同時配有空氣凈化和空調等設備。實驗動物飼養專用的塑料籠具也被廣泛使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環境因素對實驗動物的影響研究溫熱環境、聲光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空間環境等因素對實驗動物質量和動物實驗的影響,研究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方法。實驗動物環境的內容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實驗動物設施建設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合理選址、設計,建設能有效控制自然環境對實驗動物不良影響的設施。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實驗動物設施設備實驗動物環境控制的主要設備的類型、功能和維護。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1、環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機體的一切外界因素
一、實驗動物環境概念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實驗動物環境是指實驗動物周圍客觀存在的,與實驗動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協調發展的一切外部事物的有機體系。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動物社會實驗動物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工環境人類社會同種動物關系異種動物關系社會地位勢力范圍動物情感敵對相容友善環境設施環境設備環境管理氣候環境空氣環境聲光環境水和土壤環境生物環境居住環境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實驗動物環境分類由于實驗動物的種類、級別、用途和飼養設施不同,導致實驗動物的環境差異較大,因此,我們將實驗動物環境進行分類。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按動物學分類法哺乳類實驗動物環境鳥類實驗動物環境兩棲類實驗動物環境魚類實驗動物環境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按用途分類實驗動物生產環境實驗動物使用環境實驗動物運輸環境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三)按微生物控制程度1.普通環境(conventionalenvironment):符合動物居住的基本要求,控制人員和物品、動物出入,不能完全控制傳染因子,但能控制野生動物的進入,適用于飼育普通級實驗動物。116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普通環境特點:普通環境并非不需進行嚴格的環境控制和積極的微生物控制,只是變動范圍較大。采用自然通風或裝設排風裝置,從而使室內溫度、濕度受一定程度的控制。應有防野鼠、防昆蟲設施,籠具和墊料要消毒,飼料應確保未經污染,工作人員進入時應采取一定的防疫措施。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屏障環境(barrierenvironment):符合動物居住的要求,嚴格控制人員、物品和空氣的進出,適用于飼育清潔實驗動物及無特定病原體(specificpathogenfree,簡稱SPF)實驗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屏障環境特點:一切進入屏障的人、動物、飼料、水、空氣、鋪墊物及各種用品均須經過嚴格的微生物控制。空氣經低效、中效和高效過濾器過濾后潔凈度達7級標準進入動物飼養室或實驗室,利用空調送風系統形成清潔走廊、動物飼育(觀察)室、次清潔走廊、室外的靜壓差梯度。出風口處需加有濾材或經U型液體控制閥,避免室外風壓大時空氣倒流入室內。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隔離環境(isolationenvironment):采用無菌隔離裝置以保持裝置內無菌狀態或無外來污染物。隔離裝置內的空氣、飼料、水、墊料和設備應無菌,動物和物料的動態傳遞須經特殊的傳遞系統,該系統既能保證與環境的絕對隔離,又能滿足轉運動物、物品時保持內環境一致。適用于飼育無特定病原體(SPF)、悉生(gnotobiotic)及無菌(germfree)實驗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隔離環境特點:隔離裝置內的空氣、飼料、水、墊料和設備均為無菌,動物和物料的動態傳遞須經特殊的傳遞系統,該系統既能保證與環境的絕對隔離,又能滿足轉運動物時保持內環境一致。工作人員只能通過附于隔離裝置上的橡膠手套,對隔離裝置內的實驗動物進行飼養和實驗操作,而不能直接接觸實驗動物。潔凈度達5級或無菌。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動物環境分類環境分類使用功能適用動物等級普通環境實驗動物生產,動物實驗,檢疫普通級實驗動物屏障環境正壓實驗動物生產,動物實驗,檢疫清潔動物SPF動物負壓動物實驗,檢疫清潔動物SPF動物隔離環境正壓實驗動物生產,動物實驗,檢疫無菌動物、SPF動物、悉生動物負壓動物實驗,檢疫無菌動物、SPF動物、悉生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實驗動物生產間的環境技術指標項目指標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猴、貓、兔、小型豬雞普通屏障普通屏障隔離普通屏障隔離屏障溫度,℃20-2618-2920-2616-2820-2616-28最大日溫差/℃≤4相對濕度,%40-70最小換氣次數,次/h15a208b15a208b15a20—動物籠具處氣流速度,m/s≤0.2相通區域的最小靜壓差,Pa1050c—1050c—1050c10空氣潔凈度,級75或7d—75或7d—75或7d5或7沉降菌最大平均濃度,CFU/0.5h·?90mm平皿3無檢出—3無檢出—3無檢出3氨濃度,mg/m3≤14噪聲,dB≤60照度,Lx最低工作照度200動物照度15-20100-2005-10晝夜明暗交替時間,h12/12或10/14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動物實驗間的環境技術指標項目指標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犬、猴、貓、兔、小型豬雞普通屏障普通屏障隔離普通屏障隔離屏障溫度,℃20-2618-2920-2616-2620-2616-26最大日溫差/℃≤4相對濕度,%40-70最小換氣次數,次/h15a208b15a208b15a20—動物籠具處氣流速度,m/s≤0.2相通區域的最小靜壓差,Pa1050c—1050c—1050c50c空氣潔凈度,級75或7d—75或7d—75或7d5沉降菌最大平均濃度,CFU/0.5h,?90mm平皿3無檢出—3無檢出—3無檢出無檢出氨濃度,mg/m3≤14噪聲,dB≤60照度,Lx最低工作照度200動物照度15-20100-2005-10晝夜明暗交替時間,h12/12或10/14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屏障環境的輔助生產區(實驗區)主要環境指標房間名稱潔凈度級別最小換氣次數(次/h)相通區域的最小壓差(pa)溫度(℃)相對濕度(%)噪聲(dB)最低照度(lx)潔物儲存室7151018-2830-70≤60150無害化消毒室7或815或101018-28--≤60150潔凈走廊7151018-2830-70≤60150污物走廊7或815或101018-28--≤60150入口緩沖間715或101018-28--≤60150出口緩沖間7或815或101018-28--≤60150二更7151018-28--≤60150清洗消毒室--4--18-28--≤60150淋浴室--4--18-28--≤60100一更------18-28--≤60100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動物社會實驗動物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人工環境人類社會同種動物關系異種動物關系社會地位勢力范圍動物情感敵對相容友善環境設施環境設備環境管理氣候環境空氣環境聲光環境水和土壤環境生物環境居住環境三、自然環境因素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第三節影響實驗動物環境的因素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噪聲空氣水和土壤
生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空氣溫度實驗動物環境溫度通過空調進行控制飼養動物時的環境溫度應該每天進行監測并記錄。通常情況下,在有底板的飼養盒中的微環境溫度比室內溫度高。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氣溫對實驗動物的影響
1、繁殖性能
(1)
雄性在高溫環境中,雄性性欲減退,精液品質下降。主要表現為高溫使精子數減少,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精子比例增加。高溫對雄性精液品質的不良影響一般在遭受高溫作用1~2周后才表現出來,即使停止高溫作用,也需要7~8周后才能逐漸恢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雌性直接影響雌性的受胎和妊娠使受胎率下降,死胎率上升。抑制性周期的出現:高溫家畜出現不發情或發情期短,或表現微弱。受精卵減少,異常卵子顯著增加:高溫時卵巢仍有活動,但不能產生成熟卵子,也不排卵,從而影響受胎率。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生長發育每種動物在不同的年齡所需適宜的環境溫度不同。當環境溫度高于生長的適宜溫度,生長發育速度減慢。在低溫環境下,動物為了增加產熱,減少散熱,食欲增強,攝食量增加,以造成肥胖。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采食量和飲水(1)采食量及飼料利用率環境溫度在等熱區范圍內,動物的采食量相對恒定;采食的營養物質可以最大限度地用于生產,因此,此時動物飼料轉化率也最高。環境溫度高于等熱區,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動物采食量下降,消化率提高;用于維持的能量相對增多,飼料轉化率降低。在嚴重高溫環境中,有些動物甚至絕食。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2)飲水量在高溫情況下,動物飲水量增加。蛋雞在22℃時飲水量為115ml/日·只,而在36℃時則為189.39ml/日·只,40℃時則達294.7ml/日·只。在高溫環境中,動物飲水量增加主要是用以補充體表和呼吸道蒸發散熱所喪失的水。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氣溫對實驗動物健康的影響(1)導致直接發病高溫環境可使動物發生熱射病。熱射病就是指動物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機體散熱困難,體內蓄積熱增加,導致體溫升高,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紊亂而發生的一種疾病。呼吸性堿中毒是動物在高溫環境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動物在高溫環境中,為了增加蒸發散熱而使呼吸頻率增加,導致血液中CO2大量排出,血液pH值上升而發生呼吸性堿中毒。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導致間接發病高溫時,動物食量下降,會引起營養不良和抗病力下降;低溫時動物代謝率提高,需通過增加采食量來維持熱平衡,如飼料不足會引起營養不良,抗病力下降。飼料充足又易發生脂肪沉積,引起肥胖病。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影響病原體的存活和繁殖適宜的溫度有利于各種病原體和媒介的生存和繁殖。豬蛔蟲卵在26-33℃時才能孵化為感染性蟲卵,豬肺炎支原體在室溫中的存活時間不超過36h,但在低溫下可存活數天或數年之久,低溫有利于流感、新城疫病毒的存活。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影響動物體質在高溫或低溫時,動物體溫雖未受影響,但體質明顯下降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氣溫對動物實驗的影響
1、通過影響實驗動物臟器重量而影響實驗結果小鼠的心臟、肝臟、腎臟與體重比,飼養在低溫下較大,飼養在高溫下較小,氣溫與臟器間有顯著的負相關,大鼠和其他實驗動物也一樣。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通過影響實驗動物的生理學指標而影響實驗結果大鼠的紅細胞數、白細胞數、紅細胞容量值在低溫或高溫下均有增加。血液中T、B細胞有變化。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通過影響實驗動物的生理反應而影響實驗結果溫度變化可使動物的姿勢、攝食量和飲水量發生改變而影響實驗結果。
4、對藥物毒性試驗的影響在常溫下毒性最低,當高于或低于常溫時毒性都增大。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5、對動物體溫測定實驗的影響在熱原質檢驗中,要求實驗兔的體溫變化范圍不超過0.6℃,如果不把實驗室溫度恒定在18-28℃之間的某一點時,實驗兔體溫肯定會產生波動,而且極易超過0.6℃,給實驗結果造成很大誤差。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6、對外科手術實驗的影響動物進行外科手術時,常常需要保暖,避免因體溫下降而休克死亡。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空氣濕度的概念相對濕度:是用來表示空氣潮濕程度的指標。它用空氣中實際水汽壓(或絕對濕度)與該溫度下的飽和水氣壓(或飽和濕度)的百分率來表示,是表示空氣濕度最常用的指標。相對濕度=絕對濕度/飽和濕度×100%空氣濕度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空氣濕度對實驗動物的影響1、對實驗動物體熱調節的影響對實驗動物散熱的影響在適宜的溫度下,氣濕對實驗動物的散熱幾乎沒有影響。在高溫下,蒸發散熱量正比例于動物體蒸發面(皮膚和呼吸道)水汽壓與空氣水汽壓之差。因而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動物體的散熱更為困難,加劇了實驗動物的熱應激。在低溫時,實驗動物主要通過可感散熱,并力爭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可是,由于空氣潮濕使可感散熱大大提高,增加了實驗動物的冷感,加劇了冷應激。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氣濕對產熱量的影響
在高溫、高濕環境中的實驗動物,由于蒸發散熱受抑制,可能降低基礎代謝,以減少產熱維持熱平衡;在低溫、高濕中,實驗動物一般可提高代謝率以增加產熱量來維持其熱平衡;散熱增加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濕度對實驗動物健康和生產力的影響高濕:機體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生長小鼠仙臺病毒(HVJ)在高濕環境發病率增加低濕:呼吸、皮膚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對動物實驗的影響動物置于濕度異常的環境中,造成生理變化和微生物增加的綜合影響。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通風影響空氣潔凈度、有害氣體濃度148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聲樂音:物體成周期性振動所發出的聲音。噪音:物體呈不規則,無周期性振動所發出的聲音。歌聲本來是悅耳的,但對于睡眠的人來說,可能成為討厭的、不需要的聲音。因此,從動物的感受性上說,凡是環境中不協調的聲音,感到吵鬧或不需要的聲音,均稱為噪聲。噪聲是環境空氣中的異常因素,也象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一樣,是空氣的污染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噪聲來源大環境的噪聲,主要來自交通運輸、車輛鳴笛、工業噪音、建筑施工、社會噪音如音樂廳、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聲說話等。
據測定,普通汽車的噪聲為80—90DB,載重汽車在90DB以上,飛機低空飛行約100—120DB。實驗動物環境噪聲,主要來自設備、操作、動物鳴叫和人的說話。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噪聲對實驗動物的影響1、對聽力的損傷:噪聲首先對聽覺產生影響,使聽覺下降,噪聲消除時可很快恢復。聽覺器官這種暫時性功能變化,稱聽覺適應,這是一種保護反應。如噪聲強度增大,或作用時間延長,恢復時間就會推遲數小時至十數小時,甚至數天,稱為聽覺疲勞。如果長期處在高強度環境中,聽覺器官會發生器質性改變,呈永久性聽力損失,稱為噪聲性耳聾。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聽源性痙攣
噪聲刺激引起一系列痙攣反映,動物躲在籠子角落,耳朵下垂呈緊張狀態,兩前肢、耳呈洗臉樣動作,隨后頭部輕度痙攣,在籠內跳躍,煩躁不安,噪聲強烈時,出現全身痙攣,在籠內狂奔,不斷撞擊籠門,長時間后,四肢僵直,極度痙攣死亡。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對神經系統的影響:長期作用于中樞,可使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失調,條件反射異常,腦血管張力遭到損害,并累及植物神經系統,產生頭痛、頭暈、耳鳴、心悸、失眠或嗜睡、全身無力等神經衰弱癥狀。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4、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噪聲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表現為血壓升高或降低,尤其是原來血壓波動大的人,血壓變化更為顯著。噪聲可使心肌損傷,可使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發病率逐漸增高。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5、對消化系統的影響:可導致胃腸消化功能障礙,胃液分泌異常,胃蠕動減弱,食欲不振,甚至發生惡心、嘔吐,長期作用可導致胃病和胃潰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6、對生產性能的影響:⑴影響動物發情、交配:處在噪聲環境中的動物,由于神經、生理、內分泌功能紊亂,干擾正常活動,使動物發情周期紊亂,交配欲降低。(2)影響受孕率:噪音影響受精卵著床,妨礙懷孕或導致流產,受孕率普遍下降。資料報道,小鼠從確認陰道栓后,當天就放入噪音環境中,在噪音刺激下,受孕率減少了40%。(3)影響母性噪音的刺激,常使母親精神煩躁、咬死親仔。小鼠從確認陰道栓后,當天就放入噪音環境下飼養,仔鼠咬死率達33%;臨產前放入噪音環境下飼養,仔鼠咬死率高達67%。噪音刺激常使動物棄仔不顧,泌乳量下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噪聲對動物實驗的影響(1)影響實驗操作在實驗操作中,噪音刺激常使動物受驚,煩躁不安,影響正常的抓取、固定、灌胃、注射、采血等實驗操作。(2)影響生理指標測定噪音刺激常引起動物的心跳、呼吸、血壓、血糖、腎上腺皮酮、腎上腺抗壞血酸等生理指標增加。(3)聽源性痙攣噪音刺激使動物發生聽原性痙攣,輕者影響實驗觀察,重者因痙攣死亡,中斷實驗。(4)其他影響動物疲勞,抵抗力、免疫力下降,影響毒性、感染性等實驗,噪音影響動物的繁殖,影響生殖實驗等。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聲音是一個可利用的物理因素,它不僅在行為學上是動物傳遞信息的生態因子,而且對生產也會帶來一定的利益。例如,據研究,在哺乳時播放音樂,有增加乳量的作用,用輕音樂刺激豬(采食前3分鐘),有改善單調的環境而防止咬尾癖的效果。輕音樂能使產蛋雞安靜,延長產蛋周期。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光照光照周期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交替循環的變動,或每年長光照與短光照的季節性變化規律。動物照明和工作照明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小鼠的活動量在藍、綠、白光色下最小,而在紅色和黑暗中最大,把小鼠放在全波長、冷白色、藍色、粉紅色、紫黑色光下分別照射30天,體重以藍色和冷白色光照群最小,垂體、腎上腺、腎臟、精囊、甲狀腺、松果體等均有明顯差異。大鼠泌乳能力以紅色最強。另外,嚙齒類動物對紅光的感覺與黑暗相同。雞對紅光反應遲鈍,常用紅光來防止雞啄癖和爭斗,延遲性成熟,增加產蛋,降低蛋的受精率。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光照強度對動物的影響
生長發育
雞對可見光十分敏感,感覺閾很低,大量的資料表明,小雞在弱光中能很好地生長,光照強度過大,容易引起雞的啄癖和神經質,對雞的生長有抑制作用。豬對光刺激起反應的閾值較高,當光照強度由10Lx增加到60Lx再增加到100Lx時,仔豬發病率下降24.8%~28.6%,成活率提高19.7%~31.0%。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繁殖適當提高光照強度有利于動物的繁殖活動。研究表明,光照強度對小母豬性成熟具有重要影響,當光照強度從10Lx增加到45Lx,小母豬初情期提前30~40天。小鼠性周期,20Lx照明下,呈4d周期性穩定變化規律,10—20Lx適合小鼠生長繁殖。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光照時間對動物的影響繁殖性能
光照時間逐漸延長情況下發情配種的動物稱為長日照動物;將在光照時間逐漸縮短時發情配種的動物稱為短日照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長日照動物有馬、驢、雪貂、狐、野豬、野貓、野兔、倉鼠和一般食肉、食蟲獸以及所有的鳥類。短日照動物有牛、綿羊、山羊、鹿和一般反芻動物。一些動物由于人類的長期馴化,其繁殖的季節性消失,如牛、豬、兔,這些動物能常年發情配種繁殖。一般而言,延長光照,有利于長日照動物繁殖活動,而抑制短日照動物繁殖活動。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生長發育光照影響動物生長發育的生理機制,主要表現在飼料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動物活動的能量消耗和組織的增生三個方面。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光照通過視覺系統刺激動物,興奮神經系統,減少褪黑色素和其它神經抑制遞質的分泌,使動物處于清醒狀態,這刺激了動物的采食活動,延長了采食時間,在飼養密度和飼料充足的情況下,增加了群體中弱者的采食機會,提高了動物采食的均衡性。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
有害氣體(一)設施中有害氣體的產生設施內空氣的成分和數量變化較大,有害氣體的濃度也較大。由于動物的呼吸、排泄、生產中有機物分解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氨氣:動物飼養室內氨濃度與溫度、濕度、換氣次數、飼養密度和管理有關。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氨被動物吸入呼吸系統后,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支氣管炎,嚴重者引起肺水腫、肺出血等。肺,可通過肺泡上皮組織,引起堿性化學性灼傷,使組織溶解、壞死。進入血液,可與血紅蛋白結合成堿性高鐵血紅素,降低血液的輸氧能力,導致組織缺氧。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損傷等癥。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衛生學要求我國勞動衛生標準規定空氣中的氨含量最高不得超過30mg/m3。實驗動物設施內氨濃度≤14mg/m3或20ppm。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硫化氫硫化氫主要來源于動物糞便。尤其當動物采食富含蛋白質的飼料而消化不良時,可由腸道排出大量的硫化氫。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危害硫化氫主要是刺激動物呼吸系統及其它系統粘膜,對粘膜產生刺激作用,引起眼結膜炎,角膜混濁,畏光等癥狀;硫化氫還引起鼻炎、氣管炎、咽喉灼傷甚至肺水腫。動物經常吸入低濃度的硫化氫,可出現植物性神經紊亂,偶爾發生多發性神經炎。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減少設施中有害氣體的措施(1)及時清理糞尿、污水。避免糞尿在設施內分解產生有害氣體;(2)飼養密度適當(3)通風換氣采用科學的方法合理組織通風換氣方式,保證氣流均勻不留死角。(4)控制環境溫濕度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空氣中的微粒(一)空氣中微粒的性質和來源大氣微粒:又稱“氣溶膠粒子”。指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質點或液態小滴等物質。主要指大氣塵埃和懸浮在空氣中的其他雜質。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粉塵擴散程度
熒光鈉3g/kg的比例混入飼料給同設施的某一房間內部分籠盒的大鼠飼喂一周。結果:在地面、墻壁、飼養架、水瓶、工作服、鞋、露出的臉部、眼鏡等均檢測到熒光。大鼠體表擦拭發現實驗群0.06-93.6
g,非實驗群0.01-0.7
g。區域平均數顯示,飼養室2.4
g,清潔走廊0.6
g,污染走廊0.5
g。
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消除或減少設施內空氣微粒的措施1.設施選址新建設施在選擇建場地方時,要遠離產生微粒較多的工廠,如水泥廠、磷肥廠等。2.設施規劃布局應考慮產生微粒較多的飼料加工廠或飼料配制間的設置,飼料加工廠或飼料配制間要遠離設施,并應設有防塵設施。3.加強日常的生產管理盡量減少微粒的產生,清掃地面、分發飼料、換盒時,應盡量減少揚塵。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選擇適當的飼料類型和喂料方法。5.注意通風換氣保證設施內通風換氣設備性能良好,及時清洗或更換過濾器。6.在設施四周種植防護林帶,減小風力,阻滯外界塵埃的產生;對院內進行綠化,路旁種植草皮、灌木、喬木,高矮結合,盡量減少裸地面積,以減少塵粒的產生。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水普通級動物飲用自來水清潔級以上動物飲用滅菌水178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空氣中的微生物(一)空氣中微生物的主要來源,外界空氣人員動物物品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空氣中微生物的傳播途徑1.飛沫傳播
動物在打噴嚏、咳嗽、鳴叫時,從鼻腔、口腔內噴出大量的飛沫小滴,多種病原菌可存在于其中。噴嚏和咳嗽出的飛沫小滴有90%以上的直徑小于5
m。可以長期浮游在空氣中,引起各種病原菌的傳播。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飛沫滴核傳播
當飛沫小滴干燥后,就形成飛沫小核,飛沫小核直徑很小,一般僅有1~2
m。滴核可以在空氣中長期飄浮,或者隨氣流帶到很遠的地方,引起傳染病大面積擴散。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塵埃傳播。各種病原微生物可附著在塵粒上。如清掃飼養間時揚起的灰塵、分發粉料時的飼料粉塵、換盒產生的皮屑、毛垢、動物活動揚起的糞便微粒等,均可造成灰塵傳播。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三)減少內環境空氣微生物的措施1.及時清理及時清除糞便和污濁墊料,搞好設施的環境衛生.2.注意設施的防潮干燥的環境條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3.減少設施內灰塵采取各種措施減少設施空氣中灰塵的含量,以使舍內病原微生物失去附著物而難以生存。4.定期消毒每天進行設施內物品擦拭,定期進行設施全面消毒。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居住環境
實驗動物居住環境從廣義上講是實驗動物的居住條件,包括建筑物、配套的凈化控制系統、籠架具、飲食器具、墊料等;而本章所述是狹義的居住環境,是指與實驗動物生活密切接觸的小環境,包括籠具、墊料和飼養密度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籠具(一)分類1、按實驗動物種類分類實驗動物籠架具可分為兔籠、犬籠、猴籠、豬籠、豚鼠盒、鼠盒架等。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按飼養方式
籠盒、干養籠、代謝籠、圈養場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代謝籠:獨特的漏斗和錐形體設計保證了糞便和尿液的分離收集,尿液不會被污染,也不會進入糞便收集管,所以分離是直接和完全的,結果將得到無誤和值得信任的樣品。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3、按微生物控制方式開放籠具、IVC、隔離器、層流柜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項目指標換氣次數(次/小時)10-20氣流速度(m/s)≤0.18梯度壓差(Pa)20-50空氣潔凈度(級)<100落下菌數(個/皿小時)0噪聲(dB)<55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4、按材質分類塑料籠具、金屬籠具和紙質籠具。①塑料籠具用于小動物飼養。②金屬籠具用于籠架和大動物飼養。③紙質籠具多用于動物運輸。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二)實驗動物籠具選材原則
1、總體原則①制作籠具的材料對人和動物,均無毒、無害,保證人和實驗動物福利和健康。②籠具應適應頻繁更換、清洗,經常性地高溫、高壓及藥物消毒。③籠具應能防止實驗動物啃咬和逃逸。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2、選材要求
①塑料籠具:A.耐酸堿腐蝕:分別在pH2、pH10的溶液中浸泡24h不腐蝕,即不改變其原來的物理、化學性質;B.耐高溫:在121℃以上溫度蒸氣熏蒸,30min不變形或者154℃3min;C.耐沖擊:從1m高度自由落下不破損。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D.常用塑料材料比較:國外常用的材料有聚丙烯、聚砜、聚醚砜,國內常用的材料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透明塑料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簡稱PC、聚2-甲基戊烯(TPX)以及聚砜(Polysulfone)簡稱PSU。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②金屬籠具最好選用不銹鋼,其材質板材304/2B,鋼絲材質1cr18ni9,其化學成分指標等應符合國家標準。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③紙質籠具宜采用無毒、無味紙質制作,但材料要具有一定的牢固度,在兩側要配有過濾網(多用無紡布制作),以便在運輸途中通風。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三)籠具對實驗動物的影響籠具的空間尺寸不合理(如底面積不足或高度有限),則將直接而長期地影響動物的自由活動,使動物的精神、體質和行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結構型式不合理,也會對動物造成傷害,如有的籠蓋鋼絲間距不合理,造成小體格的動物逃脫或夾傷動物的四肢;有的大動物(犬、猴、豬等)籠具結構強度不足、鎖定部件不牢、邊角加工不細,都可引起動物逃脫、受傷或傷人。材質對動物有毒害,動物舔食或啃咬后,也將直接受到毒害。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墊料墊料的適用對象主要是嚙齒類動物。3實驗動物質量控制(一)選擇原則1、要滿足柔軟、保溫、吸濕和動物筑巢的需要。2、必須具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