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三章托物寄意引言詠物是古典詩詞的重要類別,在中國古代文學傳統中源遠流長。如《詩經》中的《魯頌·》,寫出了馬之壯碩、種類以及毛色,感嘆牧馬之盛,窮物之情,盡物之態,就展示了詠物詩的最初風貌。此后《楚辭》也有不少吟詠自然物的篇章,且體現了詠物詩“托物寓意”的重要特征,如屈原的《九章·橘頌》,這使得詠物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由兩漢魏晉文人的開拓,詠物這一題材在六朝得到了長足發展。這一時期的詠物之作數量眾多,“巧構形似”(鐘嶸《詩品》),極貌體物,雖然能窮盡物態,但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深度。不過,對呈現物貌的技巧的重視,使詠物詩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漸趨圓熟,明人胡應麟《詩藪》中說“詠物起自六朝,唐人沿襲”,大概就是針對詠物詩的藝術手法而言的。到了唐代,詠物詩創作進入了蔚為大觀、自擅其美的新時期,這一時期的詠物詩將六朝詠物之形似的遺風和“風騷”詠物之比興的傳統巧妙地融合為一體,圖形繪貌,姿態盎然,形神兼備,寄慨遙深;數量上也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峰,據研究者統計,唐代的詠物詩多達6789首。而于隋唐民間興起的詞體也漸為文人們所欣賞、仿效,作為詩人出身的詞人自然把這一題材運用到詞的創作當中,不斷創作出詠物的新篇章,尤其是經過中唐詞人題材上的拓展以及晚唐五代詞人藝術上的更新之后,宋代詞人更是將詠物這一題材發展到了極致,不僅在取材上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有新的開拓,而且把自我的人生體驗、身世之感以及整個社會的滄桑變化融入所詠之物中,實現了不粘不離的詠物特征。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
唐詩篇初唐詠物詩的代表作家有唐太宗李世民、虞世南、李嶠、沈宋、“四杰”及陳子昂諸人。這一時期的詠物詩有不少承襲了六朝只求形似之余緒,但也有少數突破齊梁窠臼、透出新變氣息的寄寓之作。如虞世南的《蟬》: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在獄詠蟬》初唐詠物詩到“四杰”時,興寄的成分有所增加,抒發個人感慨的作品漸多。詠物詩的思想內容由淺薄浮泛趨向深沉厚實,藝術個性漸趨成熟。“四杰”之一的駱賓王也有一首詠蟬詩——《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感遇三十八首》陳子昂的詠物詩不多,卻能用比興寄托的方式,抒發詩人內心的情感,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遇十二首》詠物詩到盛唐進入成熟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的詠物詩深深地打上了盛唐的時代烙印,體現了盛唐詩人積極向上、昂揚奮發、以天下為己任的寬闊胸懷和開放心態。藝術技巧上也高度純熟,不管是體物傳神還是因物興寄,都追求興象玲瓏、物我交融的意境。來看張九齡的《感遇十二首》其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古朗月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詠物詩往往略貌取神,即便專門體物,也不屑于精雕細刻,而往往有感而發,一吐為快,筆力雄健,神韻自遠。如《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房兵曹胡馬》與李白同時期的杜甫可謂集詠物之大成者。他的詠物詩不僅題材豐富,禽鳥蟲魚、松柏柳梅等皆可入詩,而且形式靈活,體裁多樣,短的有絕句,長的有排律、歌行等等。杜甫的詠物之作重視形貌色彩的描繪,重視以形傳神。如他的《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病馬》杜詩詠馬者差不多有十三首,詩人對馬的審美感覺是隨著人生閱歷而逐漸改變的。安史之亂以后的杜甫,常年處于生活困苦、漂泊不定的失意狀態,此時在情感上最能引起詩人共鳴的當屬那些忠厚而不幸的病馬、老馬,來看他的一首《病馬》: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孤雁》杜甫還借詠物而關注社會問題,他的許多詠物詩不僅寄托個人的理想懷抱,而且把民生疾苦、家國之痛、時代之悲,深深滲透于詠物之中。如《孤雁》: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歸雁》杜甫的《孤雁》雖寫于大歷年間,其雄渾蒼茫、沉郁悲慨卻猶是盛唐氣象。而大歷詩風的整體格調實際上要孱弱得多,如同樣詠雁,錢起的《歸雁》就比杜詩要顯得哀怨清空: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秦吉了》白居易是唐代創作詠物詩數量最多的詩人。他的詠物詩主要是以詠物為契機來揭露社會弊端,體現了以詩歌為武器干預現實的勇氣,具有明顯的美刺作用,主要代表作如《秦吉了》: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頸紅。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昨日長爪鳶,今朝大觜烏。鳶捎乳燕一窠覆,烏啄母雞雙眼枯。雞號墮地燕驚去,然后拾卵攫其雛。豈無雕與鶚,嗉中肉飽不肯搏。亦有鸞鶴群,閑立高飏如不聞。秦吉了,人云爾是能言鳥,豈不見雞燕之冤苦。吾聞鳳凰百鳥主,爾竟不為鳳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閑言語。《李花贈張十一署》韓愈對唐代詠物詩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詠物詩的風格及藝術形式的新變上。韓愈將他奇崛詭怪的詩風運用到詠物之作中,即使吟詠花卉草木等柔弱之物,也總要盡力刻畫出怪異、恣肆的形象,讓人驚嘆不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他的《李花贈張十一署》: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迷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對花豈省曾辭杯。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誰論哉。力攜一樽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馬詩二十三首》李賀的詠物詩也彰顯了他獨特的藝術個性。他的《馬詩二十三首》,圍繞馬廣搜事典,寄興述懷,將自己的身世之感寄托于馬的命運之中,表現出志士的遠大抱負及時不我遇的感慨與憤懣,如其四曰:此馬非凡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蟬》到了晚唐時期,文人們敏感的心靈受到時代衰敗氣氛的侵襲,胸中充斥著千萬重的愁云慘霧。他們的精神狀態和審美情趣,也從昂揚奮進轉化到頹唐消沉方面。因此這一時期的詠物詩也隨之出現了新的變化,在所詠題材上表現出對瑣細之物以及具有悲劇色彩之物的偏好,如瘦梅、枯荷、秋蟬、孤雁等。來看李商隱的《蟬》: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流鶯》同李商隱的其他詩作一樣,他的大多數詠物詩也呈現出意蘊的多義性和境象的縹緲朦朧,如他的《流鶯》: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官倉鼠》晚唐的詠物詩壇上也出現了不少刺時寓諷、憤世嫉俗的作品。如曹鄴的《官倉鼠》:官倉老鼠大如斗,見人開倉亦不走。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宋詞篇到了宋代,詠物這一題材借助于詞的形式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兩宋時期的大多數詞人,如柳永、蘇軾、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趙長卿、吳文英等都創作了數量頗豐的詠物詞,并且從審美的角度把單純詠物的流連光景之作發展為情景交融、托物寄意之作,把詞人情感、社會憂患以及個體特征和所詠之物聯系起來,實現了詠物寄意的完美結合。《蘇幕遮》北宋前期的詠物詞人當以歐陽修、梅堯臣、柳永為代表,這一時期的詠物詞注重對所詠之物外在狀態的描繪,講求形似,用盡描摹之筆以求惟妙惟肖的效果,少有寄托之作。來看被王國維譽為“詠春草絕調”之一的梅堯臣的《蘇幕遮》:露堤平,煙墅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堪怨王孫,不記歸期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黃鶯兒》柳永在詞史上的貢獻就是將慢詞引入詞體,而慢詞鋪陳體物的特點正好給詠物詞對物象的刻畫創造了足夠的空間,以慢詞詠物可以說使詠物詞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他的《黃鶯兒》:園林晴晝春誰主。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曉來枝上綿蠻,似把芳心、深意低訴。無據。乍出暖煙來,又趁游蜂去。恣狂蹤跡,兩兩相呼,終朝霧吟風舞。當上苑柳農時,別館花深處,此際海燕偏饒,都把韶光與。《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到了北宋中期,詠物詞以星火燎原之勢迅猛發展起來,參與創作的人數和作品數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詞人的審美趣味也由原來單純對事物外在形態的描繪轉入對所詠事物寄以感情和人格。來看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花犯·詠梅》周邦彥也是寫詠物詞的行家里手,周邦彥不僅在詠物詞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飄零之感、仕途淪落之悲,而且在章法結構上打破了舊的詠物詞創作運思程式,試看其《花犯·詠梅》:粉墻低,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露痕輕綴。疑凈洗鉛華,無限佳麗。去年勝賞曾孤倚。冰盤同燕喜,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相將見、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卜算子》南渡時期的人們飽受了戰亂流離之苦,這一時期的詞人多借所詠之物來表現南渡后漂泊無依的孤寂際遇,或寄寓山河破碎以及忠良凋零的悲慨。來看朱敦儒的《卜算子》:旅雁向南飛,風雨群相失。饑渴辛勤兩翅垂,獨下寒汀立。鷗鷺苦難親,矰繳憂相逼。云海茫茫無處歸,誰聽哀鳴急!《清平樂》李清照作為南渡時期最重要的詞人,和所有飽受戰亂之苦的詞人一樣,將喪夫失家的悲苦、顛沛流離的哀痛以及孤寂落寞的哀怨一并融入南渡后的詠物詞中,如《清平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燕山亭·北行見杏花》這一時期的亡國之君宋徽宗,也留下了幾十首可讀的詩詞,其中為金人所擄途中作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可謂是觸景生情、寓意深遠之作: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賀新郎·賦琵琶》南宋中后期是詠物詞發展的高峰期。以辛棄疾為核心,陸游、張孝祥等為羽翼的辛派詞人承蘇軾詞風,懷著中興的復國理想,感慨頹危淪喪的國勢,不滿茍且偏安的現實,表現奮勇殺敵的理想。表現在詠物詞里,就是將物、我、現實、理想融合為一體,開拓出詠物詞的新境界。來看辛棄疾的《賀新郎·賦琵琶》: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卜算子·詠梅》和辛棄疾同時的陸游也是詠物詞的高手,他的《卜算子·詠梅》就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詠梅詞,其詞云: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暗香》《疏影》這一時期以姜夔為代表的“清空”詞人在詠物詞創作上追求藝術的極致,姜夔的《暗香》《疏影》可謂詠梅詞里的名作: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雙雙燕·詠燕》稍后于姜夔的史達祖也創作了一系列的詠物詞,來看他詠物的代表作《雙雙燕·詠燕》: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小結概而言之,詠物這一題材歷經唐宋時期詩人詞家的創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不僅在題材上達到了一草一木、一蟲一鳥、一器一物皆可入詩詞的境界,而且詩人詞家對所詠之物都寄托了深刻的思想意蘊,抒發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人生慨嘆,彰顯了自己獨特的高貴品格,同時也表現了自己對時代興衰以及民生疾苦的關注,極大地豐富了詠物的內容,對宋代以后的詠物詩詞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十四章閑情逸趣引言在中國古代文人心中,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是充斥著名利的現實世界,一個是高懸著理想的精神世界。于是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追求:一方面,他們要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尋找著生活的情趣,力圖從現實世界中開辟出一方凈土。詩歌正是這兩種態度的集中體現。古代詩人不僅認為“詩言志”,也認為“詩緣情”,前者是一種政治理想,后者是一種生活情趣。于是在追名逐利的同時,詩人又在憧憬著超脫現實的生活,渴望詩意地棲居于大地之上。抒寫閑情逸趣的詩歌即應運而生。物質生活的滿足是產生閑情逸致的前提條件,“閑”則是詩人創作的心理狀態。古人在官務冗雜之時,只有跳出名利的藩籬,反觀生活的單純與寧靜,才能抒發獨特的閑情逸致。中國古代的詩人真正實現了一種藝術化的生活,他們不僅與大自然的花鳥蟲魚打交道,而且空閑之余游山玩水,對園林建筑、琴棋書畫技藝更是了然于胸。這些不僅成為詩歌創作的重要題材,也成為詩人抒寫真性靈的重要觸媒。唐代以來,社會經濟逐步繁榮,文化環境相對寬松,文化交流活動頻仍,儒釋道思想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占據主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習俗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詩人不僅活動于官場衙門,也寄身于禪院寺廟,不僅周旋于同僚,也結交于僧道,這種思想的自由流動也為閑適詩的創作奠定了思想基礎。與世澹無事,江海自然人
唐詩篇初唐詩壇除唐太宗及其史臣的創作外,最負盛名的就是“初唐四杰”。他們的詩歌注重抒寫主觀情懷,渴望建功立業,作品多充滿著激情昂揚的豪情壯志。而在發出這些“不平之鳴”之余,他們也注意到了“江山與塞漠”的優美景致。《春晚從李長史游開道林故山》例如駱賓王的《春晚從李長史游開道林故山》:幽尋極幽壑,春望陟春臺。云光棲斷樹,靈影入仙杯。古藤依格上,野徑約山隈。落蕊翻風去,流鶯滿樹來。興闌荀御動,歸路起浮埃。《游少林寺》沈佺期和宋之問在初唐詩壇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為五律的定型作出了貢獻。從詩歌內容上講,他們的大部分詩作超不出臺閣體的框架,應制的成分比較多,但也有一些并不帶有明顯的政治功利性,例如沈佺期的《游少林寺》:長歌游寶地,徙倚對珠林。雁塔風霜古,龍池歲月深。紺園澄夕霽,碧殿下秋陰。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江上琴興》詩人常建官場不得意,于是他來往于山水名勝,長時間漫游,《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兩句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為他贏得了盛名。試看他的一首《江上琴興》: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聽蜀僧濬彈琴》常建的琴聲能使無情者俱有情,而李白有一首詩也寫出了琴聲的強烈效果,那就是《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曾長期隱居于終南別墅。山林之樂,再加上王維本身具有的很好的藝術修養,使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過著物質相對豐富、精神相對充實的生活。詩人經常用詩一般的眼光去賞玩萬物,用佛一樣的眼光去體察生靈,于是他的詩作不僅有一種微妙深邃的佛理,而且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逸趣。后代評論家都將王維歸于“自然”或者“神韻”一派,和詩壇中的經世致用、刻意雕琢一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例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辛夷塢》王維對于自然界的花鳥蟲魚也是抱著一種藝術化的態度。在他的眼里,外界的花鳥不是生物意義上的物質,而是自由自在的個體,是暗含哲理的生靈,詩人從中也獲得了詩意的感受,感悟著微妙的禪理。例如《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夜宴左氏莊》詩人杜甫一生可謂顛沛流離,但年輕時候有過一段年少輕狂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參加過一次進士科考試,結果落第而歸。他不以為意,興致勃勃地到齊趙間漫游,后來在《壯游》詩中回憶說:“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春歌叢臺上,冬獵青丘旁。”這種無憂無慮的旅游生活對于杜甫來說甚是愜意。后他歸居洛陽,寫下了《夜宴左氏莊》:林風纖月落,衣露凈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江村》安史之亂爆發之后,杜甫輾轉于陜西、甘肅,后定居于成都。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結束了四年流亡生涯、飽嘗顛沛流離之苦的杜甫,依靠親朋故舊的接濟,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總算有了一個暫時安居的棲身之所。夢寐以求的安定生活對詩人來說自然彌足珍貴,他用詩記錄了自己鄉居生活的清幽安閑和心情的愉悅閑適。如《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幽居》安史之亂之后,唐代士人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詩歌中的“盛唐氣象”逐漸消失,代之以韋應物詩歌中的清雅閑淡和劉長卿、大歷十才子詩歌中的冷落寂寞。韋應物被罷到滁州做刺史長達十余年,詩歌中原有的激情昂揚的報國情懷消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個人生活中的山水之美和閑靜樂趣,于是他開始向往陶淵明隱居的寧靜。例如這首《幽居》:貴賤雖異等,出門皆有營。獨無外物牽,遂此幽居情。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鳥雀繞舍鳴。時與道人偶,或隨樵者行。自當安蹇劣,誰謂薄世榮。《松齋自題》論起閑適詩,在唐代不能不提到白居易,他是第一位在自己的詩歌中劃分出閑適一類的詩人,閑適詩與他的諷喻詩、感傷詩并列。“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注疏》),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的人生信念和悠久傳統,如果說諷喻詩是“兼善之作”,那么閑適詩就屬于“獨善之作”了。例如《松齋自題》:非老亦非少,年過三紀余。非賤亦非貴,朝登一命初。才小分易足,心寬體長舒。充腸皆美食,容膝即安居。況此松齋下,一琴數帙書。書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娛。夜直入君門,晚歸臥吾廬。形骸委順動,方寸付空虛。持此將過日,自然多晏如。昏昏復默默,非智亦非愚。《閑適》在白居易看來,這種樂趣來源于“知足”和“適性”,前提條件是“家給身閑”,具體表現就是吟詩作對,輕歌曼舞,游山玩水,吟風賞月。再如《閑適》:祿俸優饒官不卑,就中閑適是分司。風光暖助游行處,雨雪寒供飲宴時。肥馬輕裘還且有,粗歌薄酒亦相隨。微躬所要今皆得,只是蹉跎得校遲。《清夜琴興》將“閑適”作為詩歌的題目,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白居易晚年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洛陽,這首詩寫的正是他此一時期的生活。首聯直接拈出“閑適”二字,并且說自己俸祿優厚,官職不卑,是有足夠的物力財力享受這份閑適的。中間兩聯是將日常閑適生活具體化,寫得悠然自得。尾聯是對這一生活狀態的總結和體會,說如今自己想要的基本上都擁有了,這樣的生活還有什么不滿足呢?《唐宋詩醇》卷二十六評白居易的《池上篇》詩中的“識分知足,外無求焉”時說:“‘識分知足’四字,是樂天一生得力處,真實受用在此。”事實也是如此。白居易不僅物質生活優厚,精神生活也很豐富,值得嘆賞。例如《清夜琴興》: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響余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
宋詞篇詞作為一種文學樣式,剛開始是以婉約、柔美、艷情等特點出現的,后來男性創作主體的加入,使得詞從艷情轉化為閑情。這期間,李煜、晏殊、歐陽修、宋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晁補之、張孝祥、張元干、陸游、辛棄疾等詞人為這種轉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張炎曾在《詞源》卷下“賦情”條中說:“簸弄風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鶯吭燕舌間,稍近乎情可也。”如果說詩歌還承擔著言志和經世致用的作用的話,那么詞完全是作者的性情流露。古代文人對寫詩和寫詞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詞本身就含有閑情的意味。談到詞的閑情逸趣,按照劉尊明的說法,“閑情”是指“人們在一種比較清閑安逸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份從容、淡泊、安閑、清雅的情感與心理”,“逸趣”則是指“人們在隱逸生活乃至其他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那份閑適淡雅之情、清逸超邁之趣”。《漁父詞》南唐后主李煜不僅寫過很多充滿故國之思的傷心詞,寫過很多綺麗奢靡的艷情詞,也寫過一些袒露真性情的閑適詞。如《漁父詞》兩首: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浣溪沙》宋初的詞人晏殊、宋祁、歐陽修等人,盡管偶有不順,但在政治上是相對通達的。晏殊被稱為“宰相詞人”,宋祁也被稱為“紅杏尚書”,他們的物質生活相對豐富,也有充裕的時間流連詩酒風月,寫出了大量的閑適詞。例如晏殊的《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曲闌干影入涼波。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浪淘沙》宋代優待士大夫,宋祁又官至尚書,生活豐足,空閑之余也寫了不少嘲風弄月的詩詞。例如這首《浪淘沙》: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至如今,始惜月滿、花滿、酒滿。扁舟欲解垂楊岸。尚同歡宴。日斜歌闋將分散。倚蘭橈,望水遠、天遠、人遠。《采桑子》歐陽修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后被貶到潁州。在潁州西湖的自然天光里,他創作了《采桑子》十首,每首的第一句都有“西湖好”字樣,看下面這一首: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菩薩蠻》王安石于北宋熙寧九年(1076)罷相,其后隱居江寧。隱居十年中,王安石不僅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在文學創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其詞作除了《桂枝香·金陵懷古》外,還有很多抒寫閑情逸趣的詞,例如《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滿庭芳》蘇軾一生也是起起落落,晚年在《自題金山畫像》中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將自己被貶的經歷稱為“功業”,其樂觀曠達的個性由此可見一斑。在經歷了人生的波折之后,他漸漸看透了功名利祿,曾經反思“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什么時候才能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呢?表達類似情緒的詩詞還很多,例如《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張。江南好,千鐘美酒,一曲滿庭芳。《鷓鴣天》詞人朱敦儒長期隱居于江湖之中,人稱他“天資曠逸,有神仙風致”(《歷代詩余》)。靖康年間,宋欽宗召他入京,想授官給他,結果他力辭說:“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宋史·文苑傳七》)他的這首《鷓鴣天》頗能代表他前半生的人生態度: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昭君怨·園池夜泛》南渡之后,文人的文化心理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有的詞人曾經擁有收復失地的遠大抱負,但得不到朝廷支持,他們本身不得重用甚至多次被貶,于是政治熱情消退,轉而追求閑適的生活。江南風光也陶冶了這批詞人的性情。他們沐浴在溫婉綺麗的江南煙雨中,陶醉在繁華奢麗的城市風情中,寫出了很多抒發閑情逸致的詞。一些詞人在南方還擁有自己的別墅,例如范成大的石湖、葉夢得的石林別墅、張孝祥的鷗盟軒等等,閑居的生活自然會促使詞人寫出大量的閑適詞。張镃的《昭君怨·園池夜泛》是其中的一首:月在碧虛中住,人向亂荷中去。花氣雜風涼,滿船香。云被歌聲搖動,酒被詩情掇送。醉里臥花心,擁紅衾。《天仙子》詞人沈蔚生平不詳,《全宋詞》中存詞二十二首,有一首《天仙子》是他抒寫閑情逸趣的代表作:景物因人成勝概,滿目更無塵可礙。等閑簾幕小欄桿。衣未解,心先快。明月清風如有待。誰信門前車馬隘,別是人間閑世界。坐中無物不清涼。山一帶,水一派。流水白云長自在。《破陣子》陸游和辛棄疾年輕時候都有收復失地、殺敵報國的決心和行動,可惜得不到統治者的重用,他們只能“心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無水碳酸鈉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精密模具設計中的技術難點與解決方案試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德式清潔巾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小座鋁方短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四折軟硬海綿包角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后側導柱滾珠鋼板模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醫護美容制服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出口氣門油封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全銅咖啡鼎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固定資產售后合同協議
-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一核二融三層四維”命題理論探析
- 心理咨詢記錄表10篇
- 數字經濟學試題答案
- 創傷急救知識課件
- 專題13 統計與概率-【好題匯編】五年(2020-2024)高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含答案解析)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非英語專業)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樣題
- GB/T 44273-2024水力發電工程運行管理規范
- DB65-T 4765-2024 農牧區標準化羊場建設規范
- 城軌行車課程設計
- 2024年南京市中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 2024羽毛球教案36課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