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的歷史回顧和現實概述_第1頁
標準化的歷史回顧和現實概述_第2頁
標準化的歷史回顧和現實概述_第3頁
標準化的歷史回顧和現實概述_第4頁
標準化的歷史回顧和現實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d......wd......wd...第二節標準化的歷史回憶和現實概述標準化是在科學技術、經濟貿易及管理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通過制定、實施標準,到達統一,以獲得最正確秩序和最正確效益的過程。標準化是一門學科,同時又是一項管理技術,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一、中國古代標準化源遠流長我們研究標準化開展過程時會追溯到古代,古代的有些活動類似或相當今天的標準化。例如人類在遠古時期創造的文字就是類似標準化的最出色的成果之一;秦始皇對度量衡和車輛輪距等的統一規定,開創了中國古代標準化的先河;明代出版的《天工開物》,可謂我國古代生產技術成就的集大成者,是中國歷史上科學技術專著。它全面系統地記述了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和經歷。包括谷類和棉麻栽培、養蠶、繅絲、染料、食品加工、制鹽、制糖、制造磚瓦、陶瓷、鋼鐵器具、建造舟車、采煉石灰、煤炭、硫黃、榨油、制燭及造紙、五金開采和冶煉、兵器、火藥、朱墨、顏料的制造等。對原料的品種、用量、產地、工具構造和生產加工的操作過程等記載都很詳細。其中有很多做法或規定起著類似標準的作用,蘊藏著標準化的理念。中國古代標準化的開展歷史源遠流長。二、近代標準化與現代標準化的開展〔一〕以機器大工業為根基的近代標準化1.工業化大生產是近代標準化工作的“孵化器〞,現代意義上的標準化工作是西方近代工業革命的產物。以機器大工業為根基的近代標準化是古代標準化的繼承和開展,而工業化大生產來源于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從以手工技術為根基的農業和工場手工業經濟過渡到以工業和機器制造業為主的經濟過程。17——18世紀英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勝利,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開展,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2.工業革命表現在采用新的基本原料,如鋼鐵;采用新的能源,如煤炭;創造新的機器,如蒸汽機、珍妮紡紗機和動力織布機;工廠制度使勞動分工更趨精細和專業化;交通運輸有重大開展,如蒸汽機車、輪船、汽車等;科學日益應用于工業領域;農業的進步為更多的非農業人口提供了糧食;財富迅速增長;土地作為財富資源的作用削弱;國際性貿易增加;新興的工業城市相繼涌現……工業革命首先產生于18世紀60年代的英國,從紡織業開場向其他工業領域開展。繼英國以后,法、德、美等國也在19世紀相繼完成產業革命。3.機器大工業的建設為資本主義奠定了物質技術根基,并使生產力得到迅速開展。而工業化大生產,是近代標準化工作的“孵化器〞和“推進器〞。首先,只有按統一的規格尺寸等技術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工業化的優勢,才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是標準所謂的生產屬性;其次,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生產促使市場產生了對產品的通用性和互換性的需求,這就是標準的所謂貿易屬性。所以真正的“標準化工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是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產生以后才有的。〔二〕以系統理論為指導的現代標準化正在迅速興起的世界范圍的新技術革命和以WTO為標志的經濟全球化,是對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全面產生重大影響的變革。以系統理論為指導的現代標準化已經到來。從目前世界經濟、技術開展的狀況來看,它已表現出以下特點:系統性、國際性、目標和手段的現代化。這一時期標準化的特點從個體水平開展到整體水平;從靜態開展到動態;從局部聯系上升到復雜系統。標準化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它是社會開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它隨著生產的發生和開展而發生和開展,既受生產力的制約又為生產力開展創造條件、開辟道路,經濟的開展,科學文化的開展,是標準化開展的動力。三、國際三大標準化組織成立前后的中外歷史背景隨著世界各國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和貿易往來,標準在國際范圍內協調越來越必要。1865年成立第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報聯盟〔ITU〕;1906年成立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1947年成立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雖然中國作為ISO的發起國之一,早在1931年12月就成立了工業標準化委員會,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民族工業力量十分薄弱。國際三大標準化組織成立階段前后的中外歷史背景參見表1-1。表1-1國際三大標準化組織成立前后的中外歷史背景情況年代歷史上中國情況歷史上歐洲等國外情況十七世紀40年代至十九世紀50年代1793年〔清乾隆57年〕乾隆帝接見了英國馬戛爾尼使團。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對西方發生的變化全然不知。1840年林則徐禁煙,第一次鴉片戰爭完畢,簽訂不平等條約。1640年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進展工業革命,迅速開展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1798年美國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中成批制造具有互換性的零部件。1825年英國史蒂芬遜創造了火車。1865年成立第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報聯盟〔1934年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ITU〕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英、法、俄等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1856年酸性轉爐法〔貝氏〕使西方鋼產量大增。1852—1870年拿破侖三世建設的法蘭西第二帝國,資本主義獲得巨大開展,建設大工業、交通運輸業和銀行業開展尤為迅速,法國完成了工業革命。1865年清同治四年。1867年天津機器制造局設立。1863年英國倫敦建設第一條地下鐵路。1867年日本明治維新開場。1860年至1890年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推行引進西方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洋務派首先興辦軍事工業,后又興辦航運、采礦、電訊、紡織等民用企業;洋務派創辦數十所新式學堂,1872年首次派遣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1881年清政府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莊〕,全長11公里。1869年第一條橫越美國大陸鐵路完成。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成立,后失敗。1886年1月29日德國人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獲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專利權,標志著世界上第一輛汽車誕生。1906年成立國際電工委員會〔IEC〕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失敗。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1901年9月清政府同八國聯軍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1900年6月,英、俄、德、法、日、美、意、奧八國組成聯軍,大舉進犯中國。1901年英國工程標準委員會〔BSI—英國標準協會〕成立。1906年英國公布國家公差標準:BS27,成百倍地提高生產率。1909年為宣統元年。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1年美國泰勒發表了《科學原理》把標準化的方法應用于制定“標準作業方法〞和“標準時間〞,開創了科學管理的新時代。1914-1920年間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采用標準化根基上的流水作業法。1947年成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31年12月舊中國成立工業標準委員會。1940年改由全國度量衡局兼辦標準事宜,正式推行工業標準。1945年抗日戰爭完畢后,中國進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1946年9月公布了《標準法》,10月派代表參加ISO成立大會并成為理事國。1947年全國度量衡局與工業標準委員會合并成立“中央標準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畢前很長時期,由于軍需品的互換性很差,規格不統一,致使盟軍的供應異常緊張,許多配件要有美國運往歐洲戰場,造成極大損失。為此軍需部門再度強調標準化等新技術。在戰后重建的狂熱中,許多國家都把制定標準活動和壓縮不必要的品種列為重要任務。至此,伴隨大機器工業化生產的標準化,由保障互換性的手段,開展成為保障國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手段。國際標準化成為不可缺少的因素。四、新中國的標準化和工業化開展簡說表1-2是新中國的標準化和工業化開展簡說,從中不難看出中國的工業化大生產和中國的標準化進程是多么的嚴密相關聯。表1-2新中國的標準化和工業化開展簡說轉換過程國內標準化重要事件工業化大生產的開展狀況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向先進的工業國的轉換過程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后頒發第一個標準“中華人民標準《工程制圖》〞。1950年中國停頓ISO會籍。1952年頒發了我國第一批鋼鐵標準。1953年起中國開場執行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方案。為把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一五〞方案確定優先開展重工業的戰略方針。毛澤東講:“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杯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興旺。‘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技術都不高〞。我們“正在進展技術方面的由手工業生產到大規模現代化機器生產的革命〞。1957年中國參加IEC,為正式成員。1958年國家技術委員會頒發了第一號國家標準“GB1-58《標準幅面與格式首頁、續頁、封面要求》〞。1966年—1976年,進展長達十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該階段工業化有所開展,開場有了自己制造的汽車、拖拉機、坦克、飛機,后來還有了人造衛星、原子彈、氫彈,雖然與興旺國家相比在工業化大生產方面仍有不少差距,但生產力較解放前已有了長足的開展。1972年5月恢復我國在ITU的合法地位。〔中國早在1920年參加ITU,1947年首次被選入行政理事會,其后中斷。〕1978年開創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改“以階級斗爭為綱〞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78年中國重返ISO國際標準化組織。1988年12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2001年9月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2001年12月11日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1978年中國重返ISO之后,由于自我封閉的標準和標準化管理體系并未由此打破,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還是各說各話,對外實質性參與極為有限。通過改革開放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大大加快了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換的速度。工業化大生產愈加凸顯,在國際上中國的經濟與世界逐步接軌,中國的標準化隨著世界潮流愈加需要加強,為適應WTO對標準和標準化的要求,更多增加了國際交往。新華社北京2007年11月9日電“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中說明: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展中國家,要完成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雙重任務,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開展道路。新華社北京2008年3月5日電,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一次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和修訂。今年要完成7700多項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健全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消費品安全性能要求及其檢測方法標準,都要采用國際標準。出口產品除符合國際標準外,還要符合進口國標準和技術法規的要求。五、我國標準化與工業化大生產嚴密相關〔一〕從以上列表不難看出,中國的工業化大生產,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始終沒有形成規模化的時機和條件。工業化大生產,是近代標準化工作的“孵化器〞和“推進器〞,只有真正意義的工業化大生產才需要標準化的5種表現形式,即簡化、統一化、系列化、通用化和組合化;才急迫需要標準化的支撐。由于在我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工業化始終沒有形成真正的氣候,要么是封建專制、閉關鎖國,要么是軍閥混戰、抗擊外侵,要么是國內革命、解放戰爭。中國即使很早就參與了國際上標準化組織的活動,但長時期以來一直來不及或沒有時間和精力進展工業化大生產,所以標準化工作進展較慢是不難理解的。〔二〕中國的工業化大生產何時才能真正開場解放后毛澤東講:“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杯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這就是中國當時的工業現狀。建設新中國后,為把中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開場執行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方案,中國從“一窮二白〞這個根基上向工業化大生產道路開場邁進。〔三〕新中國的標準化是方案經濟年代搞起來的,是政府行為,強制推行。標準是方案指標〔質量指標〕衡量的尺度,也是方案經濟的重要工具,政府對標準化相當重視,從國家設置的各種機構,頒發的有關文件都反映出這一點。但在“方案經濟〞時代,我國的市場經濟很弱小,中國的國際貿易也不十分興旺,需要“標準說了算〞的市場環境還沒有充分發育起來。加之法制觀念的建設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完善,所以標準化長期沒有十分引起國人、企業、社會的足夠重視和特別關注,也是不難理解的。要想在一個相對經濟和技術落后的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產生出先進的標準,那也是不現實、不可能的。〔四〕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愈覺察醒。在參加WTO以后的現實中,人們清醒地看到:在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中,需要“標準〞說了算是一項重要內容。沒有標準,開展的速度就受到限制,沒有標準,產品質量就難以提高。在企業內部管理中,同樣應該提高“標準說了算〞的位置,應該盡量減少企業領導隨意“個人說了算〞的權重。當然在企業現實中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