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_第1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_第2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_第3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_第4頁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課件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考點1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概念

1.自然保護區的概念:自然保護區是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2、廣義的自然保護區是指受國家法律特殊保護的各種自然區域的總稱,不僅包括自然保護區,還包括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跡地等各種保護地。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1、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

(1)生態系統:典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夠恢復的同類自然生態系統區域。

(2)動植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域。

(3)特殊價值: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1、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

(4)自然遺跡: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

(5)特殊區域:經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需要予以特殊保護的其他自然區域。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2、設立現狀:我國自1956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以來,已經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干,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地在內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目前,我國建有各級自然保護區2740個,總面積大約147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有超過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都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種群逐步得到恢復。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3、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1)按保護對象分類:三大類別和九個類型

①自然生態系統類保護區主要保護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

②野生生物類保護區以野生生物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及其自然生境為保護對象。

③自然遺跡類保護區主要保護具有特殊意義的地質遺跡和古生物遺跡。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3、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1)按保護對象分類:三大類別和九個類型

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3、我國自然保護區的類型:

(2)按保護區的性質分類:

科研保護區國家公園管理區資源管理保護區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4、我國自然保護區的級別:

根據自然保護區管理的級別不同,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又分為國家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級、市(自治州)級和縣(自治縣、旗、縣級市)級四級。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5、自然保護區設立的意義:

(1)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為子孫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準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后果。

(2)自然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庇護所、貯備地,保存了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以及它們的遺傳基因和棲息地。考點2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設立的依據和意義

5、自然保護區設立的意義:

(3)自然保護區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自然保護區是理想的科學研究基地、宣傳教育場所和生態旅游目的地。

(5)自然保護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優美的自然景觀,可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考點3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1、生態安全:

(1)概念:是指國家的生態環境處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壞與威脅的狀態。

(2)特點:生態安全具有整體性、不可逆性和戰略性。

考點3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2、生態破壞:

(1)局部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能導致區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態危機。

(2)受損的生態環境恢復正常的功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3)當生態環境遭受的破壞超過了其自身修復能力時,往往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

考點3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3、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1)關系:自然保護區是構筑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的關鍵節點,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2)現狀:

我國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功能相對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體系。考點3一、必備知識

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4、設立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意義:(1)遏制生態惡化、維持自然穩定。(2)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潛在戰略資源需求。(3)是生態保護、人工種苗繁育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發的基地。(4)是培養公眾生態文明觀、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科普與宣傳教育平臺。(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題)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圖。完成下面小題。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據材料可知,該人工濕地系統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和處理,相對污水處理廠,不需要建設廠房設施和使用藥物,污水處理成本較低,A正確;圖中人工濕地系統需要大量的土地,并沒有減少土地占用面積,B錯誤;濕地系統的微生物、植物生長有明顯的季節性,其污水處理能力也有季節差異,C錯誤;據材料可知,人工濕地系統靠微生物、植物自然凈化,速度較慢,D錯誤。故選A。1.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A.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B.減少土地占用面積C.不受季節變化影響 D.加快污水處理速度√(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題)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的流程圖。完成下面小題。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常因缺少自然天敵而迅速繁殖,搶奪其他生物生長空間,進而導致生態失衡或其他物種滅絕,A錯誤;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可提高濕地涵養水源能力和自凈能力,也能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濕地生態環境保護,B正確;擴大養殖規模,可能導致水污染加劇,C錯誤;清除全部河灘,河床裸露,侵蝕加劇,進而破壞生態環境,D錯誤。故選B。2.在濕地保護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A.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B.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D.河道整治清游,清除全部河灘√3.表中①至④依次是(

)A.農田濕地森林草原 B.森林農田濕地草原C.森林草原農田濕地 D.草原濕地森林農田(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下表為我國某研究機構發布的農田、濕地、森林、草原四種生態系統的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數值越大表示生態服務價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題。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讀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森林和濕地的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能力顯著;濕地的凈化水中污染物能力最強,所以是④是濕地;農田農作物種類較為單一,保護生物多樣性能力最差,③是農田;綜上述,①是森林,②是草原;C正確。ABD錯誤。故選C.√4.濕地開發利用中,生態服務價值下降最明顯的是(

)A.休閑垂釣

B.灘涂觀光 C.移植紅樹林

D.水稻田養蟹(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下表為我國某研究機構發布的農田、濕地、森林、草原四種生態系統的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數值越大表示生態服務價值越高。完成下面小題。四、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休閑垂釣、灘涂觀光、水稻田養蟹均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不符合題意,ABD錯誤;移植紅樹林會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較少,生態環境失衡,生態價值下降,符合題意,C正確。故選C.√5.甲處海底宏觀地形是(

)A.海溝 B.海嶺 C.海盆 D.裂谷(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海草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稱。近年來所羅門群島種植海草,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略圖。完成下面小題。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讀圖可知,圖中板塊邊界為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大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以下,海底形成很深的海溝。故選A.√6.種植海草對當地海洋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有(

)①凈化水質

②提供農副產品③改變洋流性質

④為魚類提供棲息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21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海草為海洋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有“海洋之肺”之稱。近年來所羅門群島種植海草,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下圖為世界部分區域略圖。完成下面小題。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海草被稱為“海洋之肺”,可以吸收海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起到凈化水質的功能,①正確;提供農副產品不屬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②錯誤;洋流是大規模的海水運動,種植水草無法改變洋流性質,且改變洋流性質未必是有利影響,③錯誤;海草可以減緩海水流動,附著、沉淀水中營養物質,從而為魚類提供棲息地,④正確。故選C.√(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互花米草是一種原產于北美的海灘植物,種子可隨海浪傳播,其莖干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發達,耐鹽耐淹、抗風浪,能夠促進泥沙沉降和淤積,減弱海水交換能力。1979年,我國從美國引進互花米草并種植于河口海岸。完成問題。7.我國引進互花米草的主要目的是(

)A.保灘護岸

B.消除海灘污染C.增加魚餌

D.防止航道阻塞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由材料可知,互花米草地下根莖發達,耐鹽耐淹、抗風浪,能夠促進泥沙沉降和淤積,減弱海水交換能力,對沿海灘地保護具有積極作用,A正確。據材料分析,互花米草不能消除污染,B錯誤。互花米草莖干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發達,繁殖快,會侵占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魚類餌料減少,C錯誤。互花米草能夠促進泥沙沉降和淤積,減弱海水交換能力,會導致航道阻塞,D錯誤。故選A.√(2020年1月浙江高考真題)互花米草是一種原產于北美的海灘植物,種子可隨海浪傳播,其莖干密集粗壯,地下根莖發達,耐鹽耐淹、抗風浪,能夠促進泥沙沉降和淤積,減弱海水交換能力。1979年,我國從美國引進互花米草并種植于河口海岸。完成問題。8.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擴張成為入侵物種,其產生的主要影響有(

)①生物多樣性減少

②灘涂大量減少③海水質量下降

④灘涂養殖條件改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二、高考真題回頭看解析:互花米草在沿海迅速繁殖擴張成為入侵物種,成為優勢植物,互花米草的大量繁殖破壞了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會導致植物結構單一,生物多樣性減少,①正確。互花米草促進泥沙沉降和淤積,灘涂會大量增加,②錯誤。互花米草會影響到海水的交換能力,讓周邊的海水質量下降并引發赤潮,③正確。互花米草在沿海灘涂的蔓延擴張,侵占了貝類等水產的養殖地,為當地漁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④錯誤。C正確。故選C.√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5月,原來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群一路北上,開啟了“北漂”之旅,亞洲象“離家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持續關注。直到2021年8月,云南北移亞洲象群才平安回歸原棲息地。亞洲象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孕期長600天左右,食草動物,食量驚人,不適應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亞洲象生活范圍和人類活動范圍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重疊,人象矛盾日益突出。40年來,亞洲象棲息地出現明顯變化(見下圖),且種群數量稀少。三、典型例題隨堂練(1)描述云南亞洲象棲息地范圍的變化。棲息地面積縮小;碎片化嚴重,呈塊狀(或不連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5月,原來生活在云南西雙版納的亞洲象群一路北上,開啟了“北漂”之旅,亞洲象“離家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