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物理治療-Vojta療法(神經疾病物理治療)_第1頁
腦癱的物理治療-Vojta療法(神經疾病物理治療)_第2頁
腦癱的物理治療-Vojta療法(神經疾病物理治療)_第3頁
腦癱的物理治療-Vojta療法(神經疾病物理治療)_第4頁
腦癱的物理治療-Vojta療法(神經疾病物理治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ojta療法12定義治療機制定義Vojta療法是德國學者Vojta博士創建的,是小兒腦癱運動療法之一。此方法是通過對身體一定部位(誘發帶)的壓迫刺激,誘導產生全身性、協調化的反射性移動運動,促進和改善患兒的運動功能,因此又稱為誘導療法。Vojta療法所誘導的運動為反射性翻身(R-U)和反射性腹爬(R-K)兩種,通過這種移動運動反復規則地出現,促進正常反射通路和運動模式,抑制異常反射通路和運動模式,達到治療目的。Vojta還創造了七種姿勢反射檢查方法,是早期診斷的一種手段。Vojta療法利用一定的出發姿勢,在身體的一定部位(主誘發帶和輔助誘發帶),按照一定的方向給予一定時間和強度的刺激。從出發姿勢開始,以主誘發帶為主,輔以輔助誘發帶的刺激,觀察患兒出現反應的特點,調整手法、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要避免患兒的哭鬧,不要單純為了追求出現反應而對患兒過分刺激,造成患兒的痛苦。。定義。治療機制(1)反射性移動運動根據機體發生發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反射性翻身與反射性爬行兩種反射性移動運動的原理,進行誘導。(2)刺激本體感受器通過刺激本體感受器即主誘發帶和輔助誘發帶誘發反射性移動運動。(3)應用運動學原理誘導產生起始于一定的出發姿勢,運動后又恢復到出發姿勢的反復性、協調性的自主運動,使患兒獲得最穩定的姿勢,促進患兒運動與姿勢的發育。(4)促進四肢末梢的正常運動模式通過反射性移動運動的誘導,促進四肢末梢正常運動模式的建立,矯正患兒異常運動與姿勢模式(5)增強刺激和促進的效果。誘導產生的移動運動,使肌肉的等張性收縮與等長性收縮相互轉換,改變肌肉收縮方向和關節活動方向,增強刺激和促進的效果。(6)肌肉的協同作用各種體位時,促進主動肌、拮抗肌、固定肌等肌肉的協同作用,抑制異常運動模式。(7)運動模式的記憶和再學習外周刺激所誘導的反射性移動運動,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統合與反饋,實現運動模式的記憶和再學習。(8)技術要點主要通過以下三種調節能力產生治療效果,即姿勢調節能力:Vojta療法治療方法--反射性翻身12反射性翻身操作方法反射性翻身反射性翻身(R-U):出發姿勢:仰臥位,使頭部向一側回旋30°,頸伸展,頭輕度前屈。顏面側上肢與下肢伸展,后頭側上下肢屈曲,呈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主誘發帶一個:顏面側乳頭下二橫指,即6~7或7~8肋間,向對側肩峰方向壓迫。輔助誘發帶四個:①后頭側肩峰;②后頭側下頜骨;③后頭部;④后頭側肩胛骨下角。刺激方向為與主誘發帶相反的方向,起增強刺激與維持出發姿勢的作用操作方法在初發姿勢下,選擇主誘發帶和輔助誘發帶,給予一定方向、力度和時間的刺激,觀察并誘導出反射性翻身的移動運動。實現:①頭部向對側回旋,眼球也向對側轉動;②頸部及上部軀干伸展,肩胛帶內收,下部軀干屈曲,骨盆后傾,兩下肢屈曲向腹部,腹肌明顯收縮,骨盆向對側回旋;③顏面側肩關節外展、外旋、前臂旋前、手指伸展、軀干向對側回旋;④后頭側肘關節稍伸展,腕關節橈背屈,肩胛帶抬起;⑤顏面側下肢伴隨骨盆向對側回旋而屈曲、內收;⑥后頭側髖關節外旋、伸展,回旋至側臥位時用后頭側骨盆帶支撐軀干。膝關節伸展,踝關節背屈,足趾伸展。通過以上運動,實現反射性翻身。Vojta療法治療方法--反射性腹爬12反射性腹爬操作方法反射性腹爬反射性腹爬(R-K):出發姿勢:患兒俯臥位,頭頸在軀干延長線上回旋30~45°,稍屈曲。后頭側額部著床,頸肌伸展,左右肩胛及骨盆保持水平位。①顏面側上肢:肩關節外展呈135°,肘關節屈曲呈40°。置于顏面前方,腕部在肩的延長線上,手半握拳。②后頭側上肢:呈輕度內旋、伸展狀態置于軀干外側,手于自然位置或握物。③雙下肢:髖、膝輕度屈曲位外展、外旋,足跟骨在與脊柱平行的坐骨延長線上。主要四個誘發帶:①顏面側上肢肱骨內側髁,推向同側肩胛骨;②后頭側上肢橈骨的遠位端,腕橫紋上二指處,與上肢外展、向前移動的力量相對抗;③顏面側下肢股骨內側髁,向髖關節方向壓迫;④后頭側下肢跟骨,在足的背屈、跖屈中間位上,垂直向下、向膝關節方向壓迫輔助誘發帶有六個:①顏面側肩胛骨內側緣下1/3處或下角,向同側肘關節方向壓迫;②后頭側肩峰,向背側壓迫;③后頭側肩胛骨下角,向顏面側肘的方向壓迫;④顏面側髂前上棘,向背側壓迫;⑤后頭側臀中肌,向顏面側膝方向壓迫;⑥后頭側下頜及后頭部,向頭部活動向對抗的方向用力操作方法在出發姿勢下,選擇主誘發帶和輔助誘發帶給予一定的刺激,產生一定方向的合力而誘導出反射性腹爬的移動運動。實現:①顏面側上肢以肘關節為支點的整體屈曲與后頭側下肢伸展相對應,促進身體向前方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