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歷史學科樣卷
開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
題意。要求:請將答案按序號填寫到第5頁的答題格內。
1.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A.元謀人B.藍田人C.哪縣人D.北京人
2.那縣人發現于湖北哪陽,目前考古學家發掘的3個頭骨化石,距今約
A.300萬年B.170萬年C.160萬年D.100萬年
3.為古代文明社會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的是()
A.捕魚狩獵B.原始農業C.原始手工業D.原始畜牧業
4.如下是某同學在“探究原始人”活動中制作的介紹卡片。據此判斷,他探究的原始人類是()
生活地區:黃河中游地區
房屋特點:半地穴式房屋,屋內有灶坑
手工生產: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并制作樂器陶填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5.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
明當時()
A.同一群體內部階級分化嚴重B.不同群體內部階級分化出現
C.同一群體內部貧富分化出現D.不同群體內部貧富分化嚴重
6.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
A.私有制,階級和國家B.文字,階級和國家
C私有制,階級和文字D.農業,文字和階級
7.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的特征是()
A.多元共存B.獨立發展C.走向一體D.多元一體
8.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據是()
A.文字記載B.考古發現C.專家推測D.民間傳說
9.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0.《左傳》記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將同姓子弟親屬封為地方諸侯國,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
障。”)說明西周時期實行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諸侯的兵力
B.鞏固周王室統治
C.保證國家兵源
D.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11.按照周禮規定,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而鄭國國君使用九鼎八篌,這說明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鄭國九鼎八冠
A.諸侯爭霸B.大國兼并C.科技進步D.王室衰微
12.春秋時期,很多城市出現了農業,手工業產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這反映了當時()
A.農業生產取得進步B.手工業生產工藝成熟
C.社會經濟得到發展D.各國居民能和平相處
13.以下為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的部分戰爭狀況,這反映出當時的形勢是()
魏滅中山國,侵入秦之河西
秦攻魏,割魏上郡15縣
聯合三晉,宋等國攻秦,滅亡
齊
宋國
燕聯合三晉,秦,楚伐齊
楚“合縱”攻秦,滅亡越國
趙攻取魏河北地區
韓攻取鄭,宋土地
A.諸侯爭霸B.諸侯間攻伐兼并
C.尊王攘夷D.政權并立到統一
14.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議:招攬三晉的民眾歸附秦國,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賦稅,不服兵役,開墾山坡,洼濕之地,十年不
收賦稅。這一建議的主要意圖是(
A打擊貴族勢力B.貫徹儒家仁政思想
C.擴展秦國疆域D.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15.作家余秋雨曾寫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
今還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下列對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描述和評價正確的是()
A.公元前256年由商鞅主持建造B.在珠江流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
C.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D.大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
16.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非常活躍,主張“仁”,“有教無類”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韓非子
17.“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
心章句上》)孟子的兩則言論共同強調了()
A.民貴君輕B.以民為本C.禮賢下士D.輕徭薄賦
18.商鞅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韓非認為“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據此可知,二人都主張()
A.無為而治B.因勢而變C.兼愛非攻D.尊卑有序
19.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被記錄在文獻中,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這
部“傳世文獻”是()
A.《詩經》B.《春秋》C.《論語》D.《離騷》
20.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表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1.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屈原寫了許多優秀詩篇,
其代表作是()
A.《春秋》B.《墨子》C.《離騷》D.《詩經》
22.秦國本土所處的關中平原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漢代東方朔認為:“此所謂天下陸海(陸上物產豐富如海)之地,秦之
所以虜西戎,兼山東(山東六國)者也”。據以上信息可知()
A.東方朔稱贊秦始皇的統一偉業B.其他諸侯國地理條件不如秦國
C.秦統一結束了分裂混亂的局面D.秦國資源豐富為實現統一奠基
23.這一偉大的工程既是一條軍事防御線,又是一條地理上的重要界線,也是一條農牧分界線,還是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此工程指的是()
A都江堰B.靈渠C.兵馬俑D.長城
24.秦朝全國人口約2000萬人,而服役的人數總數不下300萬,占當時總人口的15%.這一組數據說明秦朝
A.賦稅沉重
B.思想禁錮
C.刑法嚴酷
D.徭役繁重
25.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陳勝的評價:“陳勝雖己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材料說明陳勝,吳廣
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
A.推翻了秦朝的統治B.具有首創精神
C.沒有起到任何作用D,起到決定性作用
第n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6分,共50分。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京猿人打制石器用來切割獸皮,獸肉,也可以作為武器。在北京猿人住過的山洞中,發現了火燒過的成
層,成堆的灰燼和一塊塊顏色不一的經火燒過的獸骨,石頭。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
(1)依據材料一,簡述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材料二
該玉琮琮體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獸面神人圖像,獸
面的兩側各淺浮雕鳥紋。中國各地龍山時代的遺址中,
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很多都發現了與良渚文化風格相似的玉器。
琮
陶盤盤身內,紅灰相間的蟠龍圍繞紅色圓面盤旋,
口銜枝狀物。作為圖騰族徽的蟠龍紋圖案,表明陶寺已
陶寺古城遺址出土的彩
出現王權和國家的標志或實物象征。
繪龍紋陶盤
(2)從材料二能獲得哪些歷史信息?說明了什么?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談談你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孫將耕于齊,宗廟之犧
(牲畜)為吠畝(田地)之勤(勞動力量)。
鐵鏟,鐳,環,削刀等《國語?晉語》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社會現象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從春秋晚期開始,……私學教育的出現直接催生了“士”階層的興起。士依據各自的學識才能,構成不同的
學派一諸子百家。在諸侯紛爭,列國兼并形勢下,各國統治者為了富國強兵,十分重視利用士人的才智和學問。
——趙劍峰《“百家爭鳴”的教學要義》
(2)依據材料二歸納“百家爭鳴”出現的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百家爭鳴”的影響。
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統一趨勢在新的條件下,在各個方面日漸強化,“定于一”成為廣泛的共同的追求。
——陳民鎮《“定于一”是春秋戰國的基本走向》
(3)依據材料三及所學,簡要闡述材料三所述觀點。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始皇倚仗皇帝的無上權威,總攬朝政,“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不過,不管他怎樣日夜興作,但總
不能事事躬親,包攬一切。因此,在他議帝號,確立皇權時,還相應地建立了以三公九卿為主而組成的封建朝廷。
——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
(1)依據材料一,指出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
材料二學者主亞楠認為秦代最基本的集權舉措是“天下皆為郡縣,子弟無尺土之封”,也因此使任何貴族沒有
"食土子民"的權能。在郡縣制度下,地方各級政府機構僅僅是中央專制皇權的派出機構,自此貴族特權階級分割性之
封建,漸變而為官僚統治之政府。
——李巖杰《重鑄統一的歷史演變》
(2)材料二中“最基本的集權措施”指的是什么?并分析與前朝相比,這一措施有何優勢?
材料三
(3)依據材料三及所學,概括秦統一前后的貨幣變化,并簡述該變化的作用。
(4)綜合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談談對“秦統一中國”的認識。
河北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歷史學科樣卷
開卷考試:滿分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
題意。要求:請將答案按序號填寫到第5頁的答題格內。
1.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A.元謀人B.藍田人C.哪縣人D,北京人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古人類是云南
元謀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之一,距今約170萬年,A項正確,藍田人生活在距今約160萬年,排除
B項,哪縣人距今約100萬年,排除C項,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排除D項。故選A項。
2.哪縣人發現于湖北員邸日,目前考古學家發掘的3個頭骨化石,距今約
A.300萬年B.170萬年C.160萬年D.100萬年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那縣人是發現于湖北員邸日古人類,距今約100萬年,D項正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
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類,300萬年前還未出現古人類,排除A項,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排除B項,藍田人距今約160萬
年,排除C項。故選D項。
3.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的是()
A.捕魚狩獵B.原始農業C.原始手工業D.原始畜牧業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原始農業興起于中國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和聚落,磨制石器
的出現,是原始農業出現和發展的標志,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B項正確,原始農業為
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不是捕魚狩獵,排除A項,原始手工業是在原始農業的基礎上產生,排除C
項,原始畜牧業是在原始農業的基礎上產生,排除D項。故選B項。
4.如下是某同學在“探究原始人”活動中制作的介紹卡片。據此判斷,他探究的原始人類是()
生活地區:黃河中游地區
房屋特點:半地穴式房屋,屋內有灶坑
手工生產: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并制作樂器陶城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黃河中游地區,半地穴式房屋,屋內有灶坑,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并制作樂器陶城”,結合所學可
知,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約6000千年黃河流域的陜西西安,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會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C項
正確,北京人,山頂人尚未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排除AB項,河姆渡入住干欄式房屋,排除D項。故選C項。
5.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卻一無所有。這表
明當時()
A.同一群體內部階級分化嚴重B.不同群體內部階級分化出現
C.同一群體內部貧富分化出現D.不同群體內部貧富分化嚴重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隨葬百余件成套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加一無
所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葬品數量的差異反映了社會內部出現了不均等現象,貧富差距逐漸加大,這一現象說明群
體內部產生了貧富分化,C項正確,排除D項,大汶口時期還沒有出現階級,排除AB項。故選C項。
6.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是()
A.私有制,階級和國家B.文字,階級和國家
C.私有制,階級和文字D.農業,文字和階級
【答案】A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A項正確,文字不是人類進入文明
社會的重要標志,分別排除BCD項。故選A項。
7.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的特征是()
A.多元共存B.獨立發展C.走向一體D.多元一體
【答案】D
【詳解】據題干“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的特征”和所學知識可知,多元一
體指的是中國各個民族在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的同時,因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和共同的利益,形成了一個不可分
割的共同體,因而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表明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初步發展具有的特征是多元一體的特征,D項
正確,良渚國家考古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陶寺國家考古遺址距今約4300-3900年,這些遺址不是共存的,排除A項,題
干只是提到了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卻沒有提到以上發現的文明遺址是否獨立發展,排除B項,題干只是提到了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現,卻沒有提及它們逐漸走向一體,排除C項。故選D項。
8.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據是()
A.文字記載B.考古發現C.專家推測D.民間傳說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考古發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屬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為可
信的依據是考古發現,B項正確,文字記載,專家推測屬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據,排除AC項,民間傳說屬于沒有
可靠的來源,排除D項。故選B項。
9.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答案】A
【詳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約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故選A。
10.《左傳》記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將同姓子弟親屬封為地方諸侯國,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
障。”)說明西周時期實行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諸侯的兵力
B.鞏固周王室統治
C.保證國家兵源
D.保證國家財政收入
【答案】B
【分析】
【詳解】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
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
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故選B。
11.按照周禮規定,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篋。而鄭國國君使用九鼎八霞,這說明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鄭國九鼎八冠
A.諸侯爭霸B.大國兼并C.科技進步D.王室衰微
【答案】D
【詳解】據題干“按照周禮規定,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篋。而鄭國國君使用九鼎八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
諸侯享用九鼎八蕉,說明諸侯勢力的崛起,僭越禮制,體現了周王室地位的衰微,D項正確,題干重在強調王室地位的下降,
未體現諸侯爭霸,大國兼并,排除AB項,春秋時期,科技進步,但與題干反映的王室地位下降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12.春秋時期,很多城市出現了農業,手工業產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這反映了當時()
A.農業生產取得進步B.手工業生產工藝成熟
C.社會經濟得到發展D.各國居民能和平相處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很多城市出現了農業,手工業產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和結合所學知識,貨幣的使
用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因此材料反映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材料反映商品經濟發展,與農
業生產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商品經濟發展,與手工業生產無關,排除B項,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各國居民能和平相
處,與當時情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3.以下為戰國時期主要諸侯國的部分戰爭狀況,這反映出當時的形勢是()
魏滅中山國,侵入秦之河西
秦攻魏,割魏上郡15縣
聯合三晉,宋等國攻秦,滅亡
齊
宋國
燕聯合三晉,秦,楚伐齊
楚“合縱”攻秦,滅亡越國
趙攻取魏河北地區
韓攻取鄭,宋土地
A.諸侯爭霸B.諸侯間攻伐兼并
C.尊王攘夷D.政權并立到統一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滅中山國,侵入秦之河西”“攻魏,割魏上郡15縣”“聯合三晉,宋等國攻秦,滅亡宋國”等信息
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這一時期,各國之間頻繁進行戰爭,通過兼并和攻伐來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范圍,B項正確,諸
侯爭霸是春秋時期的現象,與題干反映的戰國時期不符,排除A項,春秋時期,一些強大的諸侯為取得優勢,以“尊王攘
夷”的名義進行征戰,爭奪霸主的地位,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戰國時期諸侯間的攻伐兼并現象,與政權
并立到統一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4.商鞅曾向秦孝公建議:招攬三晉民眾歸附秦國,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賦稅,不服兵役,開墾山坡,洼濕之地,十年不
收賦稅。這一建議的主要意圖是()
A.打擊貴族勢力B.貫徹儒家仁政思想
C.擴展秦國疆域D.增強國家經濟實力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招攬三晉的民眾歸附秦國,免除他們三代的徭役賦稅,不服兵役,開墾山坡,洼濕之地,十年不收賦
稅”分析可知這一建議的意圖是發展農業生產,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以實現富國強兵,D項正確,打擊貴族勢力對應的
是商鞅變法中獎勵軍功的舉措,排除A項,商鞅貫徹法家思想,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經濟信息,擴展秦國疆域屬于政治
角度,排除C項。故選D項。
15.作家余秋雨曾寫道:“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
今還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下列對這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描述和評價正確的是()
A.公元前256年由商鞅主持建造B.在珠江流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
C.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D.大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戰國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一一都
江堰,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C項正確,都江堰由李冰主持修
建,排除A項,都江堰修建在岷江上,排除B項,商鞅變法大大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斗力,排除D項。故選C項。
16.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非常活躍,主張“仁”,“有教無類”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韓非子
【答案】B
【詳解】由題干“主張‘仁‘,‘有教無類’”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
創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人人都有受
教育的權利,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B項正確,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主張無為而治,排
除A項,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排除C項,韓非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排除D
項。故選B項。
17.“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
心章句上》)孟子的兩則言論共同強調了()
A.民貴君輕B.以民為本C.禮賢下士D.輕徭薄賦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獲得了百姓的支持,是獲得了天下,獲得百姓支持
有方法,獲得了民心,便獲得百姓支持了,“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意為讓百姓種好他們的地,減輕他們的
賦稅,就可以使百姓富足,由此分析兩者都強調關注民生,體現以民為本的思想,B項正確,民貴君輕反映百姓和君王的地
位關系,材料沒有體現,排除A項,禮賢下士指的是對有德有才的人以禮相待,降低自己的身份結交有見識和能力的人,
材料沒有體現,排除C項,輕徭薄賦屬于政策,材料反映孟子的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
18.商鞅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韓非認為“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據此可知,二人都主張()
A.無為而治B.因勢而變C.兼愛非攻D,尊卑有序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商鞅,韓非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張“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也就是順應時勢的發展而建立法
度,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制定法令。韓非的觀點“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意思是法律能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國
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時制宜,就能收到實際效果。所以二者都強調立法與治國要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因
勢而變,B項正確,無為而治是道家的主張,排除A項,兼愛非攻為墨家的主張,排除C項,尊卑有序為儒家學說,排除D項。
故選B項。
19.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被記錄在文獻中,這是傳世文獻中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這
部“傳世文獻”是()
A.《詩經》B.《春秋》C.《論語》D.《離騷》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詩經》中記載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
記錄,A項正確,《春秋》中記載了哈雷彗星,排除B項,《論語》主要記錄孔子的言行,排除C項,《離騷》表達了屈原
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排除D項。故選A項。
20.文物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文物表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答案】B
【詳解】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
字。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甲骨文的發現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故選項B符合
題意,夏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周朝和秦朝是商朝之后的朝代,故選項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B?
21.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屈原寫了許多優秀詩篇,
其代表作是()
A.《春秋》B.《墨子》C.《離騷》D.《詩經》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屈原創作出一種新體詩歌“楚辭”,代表作是《離騷》,C項正確,《春秋》由孔子修訂而成,排除A
項,墨子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編成了《墨子》一書,排除B項,《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
集,傳為孔子編訂,排除D項。故選C項。
22.秦國本土所處的關中平原土壤肥沃,物產豐富。漢代東方朔認為:“此所謂天下陸海(陸上物產豐富如海)之地,秦之
所以虜西戎,兼山東(山東六國)者也”。據以上信息可知()
A.東方朔稱贊秦始皇統一偉業B.其他諸侯國地理條件不如秦國
C.秦統一結束了分裂混亂的局面D.秦國資源豐富為實現統一奠基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秦國本土所處的關中平原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此所謂天下陸海(陸上物產豐富如海)之地,秦
之所以虜西戎兼山東者也”分析可知秦國本土豐富的物產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D項正確,材料反映秦
國統一的物質基礎,沒有體現東方朔稱贊秦始皇的統一偉業,排除A項,齊國等諸侯國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優越,且材料
沒有對比信息,無法得出其他諸侯國地理條件不如秦國,排除B項,材料反映秦國統一的物質基礎,沒有體現秦統一結束
了分裂混亂的局面,排除C項。故選D項。
23.這一偉大的工程既是一條軍事防御線,又是一條地理上的重要界線,也是一條農牧分界線,還是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此工程指的是()
A.都江堰B.靈渠C.兵馬俑D.長城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這一偉大的工程既是一條軍事防御線,又是一條地理上的重要界線,也是一條農牧分界線,還是各
民族交往的紐帶”和結合所學知識,長城是中原王朝修筑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進攻的軍事工程建筑,始于戰國終于明代,
長城也是農耕區與游牧區分界線,在地理上具有溫帶季風與草原氣候分界,草原與森林分界等地理意義,D項正確,都江
堰是水利工程,排除A項,靈渠是水利工程,排除B項,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排除C項。故選D項。
24.秦朝全國人口約2000萬人,而服役的人數總數不下300萬,占當時總人口的15%.這一組數據說明秦朝
A.賦稅沉重
B.思想禁錮
C.刑法嚴酷
D.徭役繁重
【答案】D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由材料“秦朝全國人口約2000萬人,而服役的人數總數不下300萬,占當時總人口的15%”可
知,這反映了秦朝徭役繁重,秦的暴政導致了秦的滅亡,故D符合題意。賦稅沉重,思想禁錮,刑法嚴酷都和徭役無關,故
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25.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陳勝的評價:“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材料說明陳勝,吳廣
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
A.推翻了秦朝的統治B.具有首創精神
C.沒有起到任何作用D.起到決定性作用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陳勝雖己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知,這說明陳勝吳廣在推翻秦朝統治的斗爭中,
起到的作用是首先發動,具有首創精神。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
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B項正確,推翻秦
朝的統治是劉邦,排除A項,陳勝吳廣起義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C想表述太絕對,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陳勝,吳廣在
推翻秦朝統治中起到決定性作用,且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動力,排除D項。故選B項。
第n卷(非選擇題)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6分,共50分。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北京猿人打制石器用來切割獸皮,獸肉,也可以作為武器。在北京猿人住過的山洞中,發現了火燒過的成
層,成堆的灰燼和一塊塊顏色不一的經火燒過的獸骨,石頭。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
(1)依據材料一,簡述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
材料二
該玉琮琮體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獸面神人圖像,獸
面的兩側各淺浮雕鳥紋。中國各地龍山時代的遺址中,
很多都發現了與良渚文化風格相似的玉器。
陶盤盤身內,紅灰相間的蟠龍圍繞紅色圓面盤旋,
口銜枝狀物。作為圖騰族徽的蟠龍紋圖案,表明陶寺已
陶寺古城遺址出土的彩
出現王權和國家的標志或實物象征。
繪龍紋陶盤
(2)從材料二能獲得哪些歷史信息?說明了什么?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談談你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認識。
【答案】(1)狀況: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會使用火。
(2)信息: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制作精美,有獨特的獸面神人圖像和鳥紋,且其文化風格影響廣泛,陶寺古城遺址
出土的彩繪龍紋陶盤有象征王權和國家的圖案。
說明:當時的手工業技藝高超,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一體特征,已出現早期國家形態。
(3)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各區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早期文明不斷發展演進。
小問1詳解】
狀況:根據材料一“北京猿人打制石器用來切割獸皮,獸肉,也可以作為武器”分析可知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根據
材料一“發現了火燒過的成層,成堆的灰燼和一塊塊顏色不一的經火燒過的獸骨,石頭”分析可知會使用火。
【小問2詳解】
信息:根據材料二“該玉琮琮體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獸面神人圖像,獸面的兩側各淺浮雕鳥紋”分析可知良渚古城遺
址出土的玉琮制作精美,有獨特的獸面神人圖像和鳥紋,且其文化風格影響廣泛,根據材料二“作為圖騰族徽的蟠龍紋
圖案,表明陶寺已出現王權和國家的標志或實物象征”分析可知陶寺古城遺址出土的彩繪龍紋陶盤有象征王權和國家
的圖案。
說明:分析“良渚古城遺址出土的玉琮”“陶寺古城遺址出土的彩繪龍紋陶盤”分析可知當時的手工業技藝高超,根
據材料二“中國各地龍山時代的遺址中,很多都發現了與良渚文化風格相似的玉器”“作為圖騰族徽的蟠龍紋圖案,表
明陶寺已出現王權和國家的標志或實物象征”分析可知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一體特征,己出現早期國家形態。
【小問3詳解】
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可以從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文明的發展等角度作答,如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各區域文
化相互交流,融合,早期文明不斷發展演進。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今其子孫將耕于齊,宗廟之犧
LlA&Hil(牲畜)為吠畝(田地)之勤(勞動力量)。
鐵鏟,鐳,環,削刀等——《國語?晉語》
(秦公一號大墓出土)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社會現象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從春秋晚期開始,……私學教育的出現直接催生了“士”階層的興起。士依據各自的學識才能,構成不同的
學派——諸子百家。在諸侯紛爭,列國兼并形勢下,各國統治者為了富國強兵,十分重視利用士人的才智和學問。
——趙劍峰《“百家爭鳴”的教學要義》
(2)依據材料二歸納“百家爭鳴”出現的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百家爭鳴”的影響。
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統一趨勢在新的條件下,在各個方面日漸強化,“定于一”成為廣泛的共同的追求。
——陳民鎮《“定于一”是春秋戰國的基本走向》
(3)依據材料三及所學,簡要闡述材料三所述觀點。
【答案】(1)現象:春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并推廣。
作用: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引發了社會變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臺車式隧道窯爐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從物流到資金流探討區塊鏈在商業中的應用
- 以食品溯源為例探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挑戰
- 2025山東東營金茂鋁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3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四川達州市某國有企業招聘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河南省南陽市新未來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質量檢測 數學試題(含解析)
- 借款合同代簽協議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 第1單元 練習四 課件
- 2025年中國電液探邊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浴缸三聯水咀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美國加征關稅從多個角度全方位解讀關稅課件
- “皖南八校”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譯林版)及答案
- 一例脂肪液化切口的護理
- 2025屆嘉興市高三語文二模作文解析:智慧不會感到孤獨
- GB 15269-2025雪茄煙
- 規模養殖場十項管理制度
- 2025航天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路基路面壓實度評定自動計算表-標準-
- 定額〔2025〕1號文-關于發布2018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24年度價格水平調整的通知
- 【MOOC】機械原理-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一種基于STM32的智能門鎖系統的設計-畢業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