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_第1頁
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_第2頁
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_第3頁
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_第4頁
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茶葉的采摘與加工作業指導書TOC\o"1-2"\h\u14893第1章茶葉采摘概述 3326051.1茶樹品種及生長環境 3119711.2茶葉采摘季節與時間 312257第2章茶葉采摘方法與技巧 466622.1手工采摘 42002.1.1采摘工具 4214732.1.2采摘方法 481102.1.3采摘技巧 470212.2機械化采摘 4162402.2.1采摘機械 4121842.2.2采摘方法 494052.2.3采摘技巧 597012.3采摘標準與質量要求 5113512.3.1采摘標準 5143852.3.2質量要求 516449第3章茶葉采摘后的處理 5188553.1茶葉的保鮮 570143.1.1清潔處理 592843.1.2預冷處理 5305973.1.3低溫儲存 5152663.2茶葉的運輸與儲存 6244163.2.1運輸要求 6263293.2.2儲存要求 628544第4章茶葉加工工藝流程 6211844.1茶葉加工概述 6251094.2茶葉加工設備與設施 6140304.2.1攤放設備 7262834.2.2殺青設備 7272434.2.3揉捻設備 732884.2.4干燥設備 795934.2.5精制設備 72714.2.6包裝設備 7200484.2.7倉儲設施 75426第5章鮮葉攤放與萎凋 721895.1鮮葉攤放 768185.1.1攤放場地 749625.1.2攤放容器 84725.1.3攤放方法 8151705.1.4攤放時間 850755.2萎凋工藝 85465.2.1萎凋方式 8317075.2.2萎凋溫度 8314085.2.3萎凋濕度 8195565.2.4萎凋時間 8302385.2.5萎凋程度 8164155.2.6萎凋后處理 824956第6章軋制與揉捻 8165046.1軋制工藝 9222006.1.1軋制設備準備 9176786.1.2茶葉軋制 9181036.1.3軋制后處理 9317256.2揉捻工藝 933696.2.1揉捻設備準備 9267656.2.2茶葉揉捻 910276.2.3揉捻后處理 9225076.2.4茶葉篩選 97110第7章發酵 9148957.1發酵過程中的化學變化 9263607.1.1氧化酶活性變化 9140137.1.2兒茶素類化合物降解 10149777.1.3茶多酚氧化聚合 10137377.1.4氨基酸含量變化 10209347.1.5糖類物質降解 10127687.2發酵工藝 1073467.2.1發酵條件控制 103917.2.2發酵時間 10202517.2.3發酵程度的判定 10282507.2.4發酵后的處理 10174327.2.5發酵過程中的衛生管理 111565第8章烘干與干燥 1174958.1烘干工藝 1128938.1.1烘干概述 1113068.1.2烘干方法 11288638.1.3烘干參數 11298548.1.4烘干操作要點 11242688.2干燥工藝 1182758.2.1干燥概述 11305178.2.2干燥方法 1133578.2.3干燥參數 11299338.2.4干燥操作要點 125454第9章茶葉精制與包裝 12285219.1茶葉篩分與除雜 12100659.1.1篩分操作 1213129.1.2除雜操作 1247509.2茶葉拼配與勻堆 1239399.2.1茶葉拼配 1372859.2.2茶葉勻堆 13209279.3茶葉包裝工藝 1399389.3.1包裝材料 13269999.3.2包裝方法 13148119.3.3包裝要求 139702第10章茶葉品質檢驗與儲藏 14603910.1茶葉品質檢驗方法 143090910.1.1外觀檢驗 142753310.1.2湯色檢驗 142598810.1.3香氣檢驗 1422110.1.4滋味檢驗 142093010.1.5檢驗儀器與設備 143128310.2茶葉儲藏要求與方法 142552210.2.1儲藏環境要求 14875010.2.2溫度控制 141932510.2.3濕度控制 142463110.2.4密封儲藏 152950810.2.5儲藏方式 153196510.3茶葉保質期與保鮮措施 151344510.3.1茶葉保質期 153127210.3.2保鮮措施 15第1章茶葉采摘概述1.1茶樹品種及生長環境茶葉的品種繁多,其品質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茶樹主要分為兩大類:大葉種和小葉種。大葉種茶樹主要包括阿薩姆種、普洱種等,其葉片較大,耐寒性強,適應于較低海拔地區生長;小葉種茶樹則以中國種、日本種為主,葉片較小,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茶樹的生長環境包括氣候、土壤、地形等因素。適宜茶樹生長的氣候為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間。土壤以酸性、排水良好的黃壤和紅壤為佳,同時要求土壤富含有機質。地形方面,茶樹適宜生長在海拔3001000米的丘陵和山地。1.2茶葉采摘季節與時間茶葉的采摘季節對其品質具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我國茶葉采摘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四個季節。春茶:春茶是茶葉品質最佳的時期,一般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后開始采摘,持續到立夏前。春茶期間,茶樹生長旺盛,茶葉色澤鮮綠,口感鮮爽。夏茶:夏茶采摘時間大約在立夏后至小暑前。此時氣溫較高,茶葉生長速度快,品質相對較差,但產量較高。秋茶:秋茶采摘時間為立秋后至霜降前。秋茶品質介于春茶和夏茶之間,口感醇厚,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冬茶:冬茶采摘時間在霜降后至立冬前。冬季茶葉生長緩慢,產量較低,但品質優良,具有獨特的香氣。在采摘時間上,茶葉宜在清晨和上午進行,此時茶葉水分充足,品質較好。避免在高溫、強光和雨后采摘,以免影響茶葉品質。第2章茶葉采摘方法與技巧2.1手工采摘2.1.1采摘工具手工采摘茶葉時,應選用合適的采摘工具,如采摘鉗、剪刀等。工具要保持鋒利,以免損傷茶芽和茶葉。2.1.2采摘方法采摘時,用食指和拇指輕輕捏住茶芽或茶葉,然后快速、平穩地用采摘工具剪斷。采摘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避免用力過猛,以免損傷茶葉。2.1.3采摘技巧(1)采摘部位:以茶芽和嫩葉為主,盡量選擇飽滿、色澤鮮綠的茶葉。(2)采摘時間:早晨或傍晚,避免在陽光強烈的時間段采摘,以免茶葉受損。(3)采摘速度:采摘速度要適中,既要保證茶葉質量,又要提高工作效率。2.2機械化采摘2.2.1采摘機械機械化采摘主要采用茶葉采摘機,可分為往復式和旋轉式兩種類型。根據茶葉品種和生長條件,選擇合適的采摘機械。2.2.2采摘方法(1)調整機械:根據茶葉的成熟度和生長高度,調整采摘機械的刀片高度和速度。(2)操作方法:操作時要掌握好機械的穩定性和前進速度,保證茶葉采摘質量。2.2.3采摘技巧(1)適時調整:根據茶葉生長情況,適時調整機械采摘參數,保證茶葉質量。(2)避免重復采摘:避免在同一區域重復采摘,以免損傷茶葉。2.3采摘標準與質量要求2.3.1采摘標準(1)茶葉品種:根據不同茶葉品種,制定相應的采摘標準。(2)茶葉成熟度: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主,保證茶葉品質。2.3.2質量要求(1)茶葉新鮮度:采摘后的茶葉要保持新鮮,避免發熱、變質。(2)茶葉完整性:采摘過程中要盡量保持茶葉的完整性,減少碎片和損傷。(3)茶葉清潔度:采摘后的茶葉要清潔,避免混入雜質和病蟲害。(4)茶葉均勻度:采摘時要保證茶葉的均勻度,避免大小不一、老嫩混雜。注意: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操作時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第3章茶葉采摘后的處理3.1茶葉的保鮮茶葉采摘后,保鮮處理是保證茶葉品質的關鍵環節。以下為茶葉保鮮的具體操作步驟:3.1.1清潔處理茶葉采摘后,應盡快將茶葉表面的灰塵、雜質清除干凈,以減少微生物的滋生。清潔處理時,可用清潔的布或刷子輕輕拂去茶葉表面的異物。3.1.2預冷處理茶葉采摘后,應盡快進行預冷處理,降低茶葉內部的溫度,減緩茶葉中生物酶的活性,保持茶葉的新鮮度。預冷處理一般采用自然冷卻或冷庫冷卻的方式。3.1.3低溫儲存茶葉在低溫環境下,能較好地保持其品質。因此,茶葉采摘后應盡快置于低溫環境中儲存。儲存溫度一般控制在05℃之間。3.2茶葉的運輸與儲存茶葉的運輸與儲存對茶葉品質具有重要影響。以下為茶葉運輸與儲存的相關要求:3.2.1運輸要求(1)運輸工具要求:運輸茶葉的工具應清潔、干燥、無異味,避免與有毒、有害物質接觸。(2)防潮防壓:茶葉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潮濕和擠壓,以免影響茶葉的品質。(3)快速運輸:茶葉運輸過程中應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減少茶葉在運輸過程中的品質損失。3.2.2儲存要求(1)儲存環境:茶葉應儲存在干燥、通風、避光的環境中,避免與異味物品接觸。(2)包裝要求:茶葉的包裝材料應具有一定的氣密性,防止茶葉受潮、吸附異味。包裝材料應無異味、無毒、無害。(3)儲存方式:茶葉應采用低溫、干燥、避光的儲存方式,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使用專業冷庫進行儲存。(4)儲存期限:茶葉的儲存期限應根據茶葉品種和品質而定,一般情況下,綠茶的儲存期限為1年左右,紅茶、烏龍茶等發酵茶可適當延長儲存期限。遵循以上茶葉采摘后的處理要求,有助于保證茶葉品質,為茶葉的進一步加工提供優質原料。第4章茶葉加工工藝流程4.1茶葉加工概述茶葉加工是將采摘下來的茶葉經過一系列物理和化學變化,制成各類成品茶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茶葉的攤放、殺青、揉捻、干燥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對茶葉的品質有著重要影響。根據加工方法的不同,茶葉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和黑茶六大類。4.2茶葉加工設備與設施4.2.1攤放設備茶葉攤放是在清潔、通風、陰涼的環境下,將采摘下來的茶葉均勻地攤放在攤放架上,使其自然萎凋。攤放設備主要包括攤放架、萎凋室等。攤放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濕度,以保證茶葉品質。4.2.2殺青設備殺青是茶葉加工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目的是破壞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葉發酵。根據殺青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炒青、蒸青、烘青等。殺青設備主要有炒青機、蒸青機、烘青機等。4.2.3揉捻設備揉捻是將殺青后的茶葉進行造型和揉緊成條,使茶葉內含物質充分滲透,提高茶葉的香氣和口感。揉捻設備主要有手工揉捻和機械揉捻兩種,機械揉捻包括揉捻機、揉捻車等。4.2.4干燥設備干燥是茶葉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目的是降低茶葉含水量,固定茶葉形狀和香氣,提高茶葉的保存性。干燥設備主要有烘干機、干燥柜、紅外線干燥機等。干燥過程中需注意溫度、濕度和時間,以保證茶葉品質。4.2.5精制設備茶葉精制是指對初制茶葉進行篩分、風選、復火等處理,提高茶葉的純凈度和口感。精制設備包括篩分機、風選機、復火機等。4.2.6包裝設備茶葉包裝是為了保護茶葉品質,防止茶葉受潮、吸附異味、光照等外界因素影響。包裝設備包括包裝機、封口機、真空包裝機等。4.2.7倉儲設施茶葉倉儲是保證茶葉品質穩定的關鍵環節。倉儲設施主要包括倉庫、貨架、防潮設備等。倉儲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保證茶葉品質。第5章鮮葉攤放與萎凋5.1鮮葉攤放5.1.1攤放場地選擇清潔、通風、避光的場地進行鮮葉攤放。場地內要保持一定的溫濕度,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淋。5.1.2攤放容器選用透氣性好、無異味、易于清洗的容器進行鮮葉攤放,如竹簍、竹席等。5.1.3攤放方法將采摘下來的鮮葉均勻地攤放在容器內,厚度以12厘米為宜。攤放過程中要避免用手直接觸摸鮮葉,以防損傷。5.1.4攤放時間鮮葉攤放時間根據氣溫、濕度及茶葉品種等因素而定,一般控制在48小時。期間需定時翻動鮮葉,保證均勻攤放。5.2萎凋工藝5.2.1萎凋方式萎凋分為自然萎凋和加溫萎凋兩種。自然萎凋適用于氣溫較低、濕度較大的地區;加溫萎凋適用于氣溫較高、濕度較小的地區。5.2.2萎凋溫度萎凋溫度控制在2025℃為宜。溫度過低,鮮葉失水過慢,影響茶葉品質;溫度過高,鮮葉失水過快,易造成茶葉焦糊。5.2.3萎凋濕度萎凋濕度控制在60%70%為宜。濕度過高,鮮葉失水速度減慢,茶葉易發霉;濕度過低,鮮葉失水過快,茶葉品質下降。5.2.4萎凋時間萎凋時間根據鮮葉品種、攤放厚度、溫濕度等因素而定,一般控制在812小時。期間需注意觀察鮮葉的失水程度,調整溫濕度。5.2.5萎凋程度萎凋程度以鮮葉含水量降至60%65%為宜。萎凋適度時,鮮葉呈現柔軟、舒展、有彈性,手握成團后能迅速恢復原狀。5.2.6萎凋后處理萎凋結束后,應及時進行下一步的制茶工序。若需暫時存放,應將萎凋后的鮮葉放入清潔、通風、避光的容器內,保持適當的溫濕度。第6章軋制與揉捻6.1軋制工藝6.1.1軋制設備準備在茶葉軋制過程中,選用適合的軋制設備。設備需保持清潔衛生,保證茶葉品質。根據茶葉品種及生產需求,調整軋制機的工作間隙,以滿足不同茶葉軋制的要求。6.1.2茶葉軋制將經過殺青處理的茶葉送入軋制機進行軋制。軋制過程中,要控制軋制速度和軋制力度,以保證茶葉的形狀和品質。軋制后的茶葉應呈條索狀,葉片完整,色澤鮮綠。6.1.3軋制后處理軋制后的茶葉需及時進行后處理,包括篩分、風選等,以去除茶葉中的碎片和雜質,提高茶葉的品質。6.2揉捻工藝6.2.1揉捻設備準備選用適合的揉捻設備,設備需保持清潔,避免交叉污染。根據茶葉的品種和特點,調整揉捻機的轉速和力度,為后續揉捻工藝提供保障。6.2.2茶葉揉捻將軋制后的茶葉送入揉捻機進行揉捻。揉捻過程中,要掌握好揉捻時間、溫度和濕度,使茶葉充分變形,形成獨特的條索狀外觀。同時要控制好揉捻力度,避免茶葉破碎。6.2.3揉捻后處理揉捻后的茶葉需進行后處理,包括晾曬、烘焙等。晾曬過程中要控制好茶葉的濕度,防止茶葉發霉;烘焙過程中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保證茶葉的品質。6.2.4茶葉篩選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篩選,去除不合格的茶葉,保證茶葉的品質和口感。通過以上軋制與揉捻工藝的嚴格把控,為茶葉的后續加工和品飲奠定基礎。第7章發酵7.1發酵過程中的化學變化7.1.1氧化酶活性變化在茶葉的發酵過程中,氧化酶起著關鍵作用。氧化酶能催化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發生氧化反應,茶黃素、茶紅素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對茶葉的色澤、香氣和滋味具有重要影響。7.1.2兒茶素類化合物降解發酵的進行,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化合物逐漸降解,使得茶葉的苦澀味降低,口感變得更加醇和。同時兒茶素類化合物的降解為茶葉的色澤變化提供了條件。7.1.3茶多酚氧化聚合茶多酚在發酵過程中發生氧化聚合反應,茶黃素、茶紅素等大分子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對茶葉的色澤和滋味具有重要貢獻。7.1.4氨基酸含量變化發酵過程中,茶葉中的氨基酸含量逐漸增加,有利于提高茶葉的鮮爽度和香氣。7.1.5糖類物質降解茶葉中的糖類物質在發酵過程中發生降解,醇、酸、醛等揮發性香氣物質,對茶葉的香氣品質具有積極作用。7.2發酵工藝7.2.1發酵條件控制發酵過程中,溫度、濕度、氧氣等條件對茶葉的品質具有重要影響。應嚴格控制發酵室的溫度在2025℃,相對濕度在70%80%,保證充足的氧氣供應。7.2.2發酵時間發酵時間根據茶葉品種、發酵程度和個人口感喜好來確定。一般而言,發酵時間為1224小時。在發酵過程中,需定時檢查茶葉的色澤和香氣,以保證發酵程度的適宜。7.2.3發酵程度的判定發酵程度的判定主要依據茶葉的色澤、香氣和口感。適宜的發酵程度應為:茶葉色澤呈紅黃相間,香氣鮮爽,口感醇和。7.2.4發酵后的處理發酵完成后,應及時將茶葉取出,進行攤晾、篩分、去除雜質等處理,以保證茶葉的品質。7.2.5發酵過程中的衛生管理發酵過程中應保持環境衛生,定期對發酵設備進行清洗、消毒,防止微生物污染,保證茶葉的品質安全。第8章烘干與干燥8.1烘干工藝8.1.1烘干概述茶葉的烘干是茶葉加工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使茶葉中的水分逐漸減少,固定茶葉的色澤、香氣和滋味,保證茶葉品質。8.1.2烘干方法烘干分為初烘、復烘和精烘三個階段。初烘主要去除茶葉中的部分水分,復烘進一步降低茶葉含水量,精烘則是提高茶葉品質的關鍵步驟。8.1.3烘干參數烘干過程中需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和時間等參數。初烘溫度控制在120150℃,復烘溫度在90110℃,精烘溫度在6080℃。茶葉含水量應逐漸降低,最終達到4%6%。8.1.4烘干操作要點(1)茶葉攤放厚度要適中,避免局部過厚或過薄,以保證烘干均勻;(2)根據茶葉品種和等級,調整烘干溫度和時間;(3)注意茶葉色澤變化,避免過度烘干;(4)保持烘干環境的清潔衛生,防止茶葉受到污染。8.2干燥工藝8.2.1干燥概述干燥是茶葉加工的最后環節,其目的是進一步降低茶葉含水量,使茶葉達到規定的水分要求,便于儲存和運輸。8.2.2干燥方法干燥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利用自然風力、陽光等條件使茶葉水分蒸發;人工干燥則采用機械設備,如烘干機、干燥柜等。8.2.3干燥參數干燥過程中,溫度、濕度和時間是關鍵參數。自然干燥需關注天氣狀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人工干燥溫度控制在5070℃,濕度控制在5%10%,時間約為46小時。8.2.4干燥操作要點(1)根據茶葉品種、等級和含水量,選擇合適的干燥方法;(2)控制干燥溫度和時間,避免茶葉過度干燥或干燥不足;(3)干燥過程中,注意茶葉的翻動,以保證干燥均勻;(4)保持干燥設備的清潔和正常運行,保證茶葉品質。通過以上烘干與干燥工藝的嚴格操作,茶葉品質得以保證,為茶葉的儲存、運輸和品飲奠定了基礎。第9章茶葉精制與包裝9.1茶葉篩分與除雜本節主要介紹茶葉精制過程中的篩分與除雜操作。通過篩分,將茶葉按照大小進行分級,以便于后續的加工和包裝。同時通過除雜操作,去除茶葉中的異物和雜質,保證茶葉的品質。9.1.1篩分操作篩分操作分為干篩和濕篩兩種。干篩適用于干茶葉,濕篩適用于經過攤放、萎凋的茶葉。篩分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合適的篩網孔徑,保證茶葉能均勻分布在篩網上;(2)控制篩分速度,避免茶葉受損;(3)定期檢查篩網,保持篩孔暢通。9.1.2除雜操作除雜操作主要包括風選、篩選和人工挑揀等。其目的是去除茶葉中的毛發、紙片、石子等異物。除雜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風選時應控制風速,避免茶葉受損;(2)篩選過程中,要定期更換篩網,保證篩分效果;(3)人工挑揀要求操作人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保證茶葉品質。9.2茶葉拼配與勻堆本節主要介紹茶葉拼配與勻堆的操作,旨在保證茶葉品質的穩定和口感的一致性。9.2.1茶葉拼配茶葉拼配是根據不同茶葉的口感、香氣等特點,將多種茶葉按一定比例混合。拼配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品質相近的茶葉進行拼配,保證口感和諧;(2)控制拼配比例,保證茶葉品質的穩定性;(3)定期對拼配后的茶葉進行品嘗,調整拼配比例。9.2.2茶葉勻堆勻堆是指將拼配好的茶葉進行均勻混合,使其品質一致。勻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控制勻堆時間,避免茶葉過度氧化;(2)保持勻堆場地清潔,防止茶葉污染;(3)定期對勻堆后的茶葉進行品質檢驗,保證品質穩定。9.3茶葉包裝工藝本節主要介紹茶葉的包裝工藝,包括包裝材料的選擇、包裝方法及包裝要求。9.3.1包裝材料茶葉包裝材料主要包括紙、塑料、金屬、玻璃等。選擇包裝材料時,應考慮以下幾點:(1)材料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潮性和避光性;(2)符合國家相關食品安全標準;(3)便于茶葉的儲存和運輸。9.3.2包裝方法茶葉包裝方法主要包括小包裝、中包裝和大包裝。具體方法如下:(1)小包裝:采用密封功能好的包裝材料,如鐵罐、瓷罐、塑料袋等;(2)中包裝:采用紙盒、木盒等,便于展示和儲存;(3)大包裝:采用紙箱、麻袋等,適用于茶葉的批量運輸。9.3.3包裝要求茶葉包裝要求如下:(1)包裝要整潔、美觀、大方;(2)包裝上的標識應清晰、準確,包括產品名稱、規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