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選必2) 統編版 歷史 第一單元《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件_第1頁
高二(選必2) 統編版 歷史 第一單元《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件_第2頁
高二(選必2) 統編版 歷史 第一單元《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件_第3頁
高二(選必2) 統編版 歷史 第一單元《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件_第4頁
高二(選必2) 統編版 歷史 第一單元《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選必2)—統編版—歷史—第一單元

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課標要求:知道人類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產者演進的過程及意義;知道古代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學習重點:農業革命的意義;古代不同地區食物生產的特點。學習難點:農業革命的原因與影響。三、生產關系的變化

私有制、階級、國家二、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

1.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

2.古代中國

3.古希臘古羅馬

4.美洲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1.食物采集者2.食物生產者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2頁上圖所示的考古發現有何意義?問題1:根據教材P1-2,找到人類從食物采集過渡到食物生產的標志與時間?距今約1萬年前,原始農業出現食物采集者食物生產者170萬年至今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遠古人類的生活想象圖使用骨針用火漁獵石器鉆孔技術食物來源:?居住方式:?火的用途:?婦女地位:?問題2:根據圖片和已學知識,概括遠古人類生產與生活的特點。1.食物采集者漁獵和采集遷徙、群居生活取暖、燒烤女性占主導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2頁材料美國考古學家肯特·弗蘭納利認為,距今2萬—1萬年,特別是大約距今1萬年前,在環境和人口的雙重壓力下,局部的人地關系失衡導致了食物短缺和人類營生方式的轉變,人類不得不利用許多以前并不利用的物種,比如小型哺乳動物、魚、蟹、龜、蝸牛、鵪鶉、水禽、貝類以及野生禾本科的種子。

——選擇性必修二《教師教學用書》第6頁問題3:結合教材P3和材料分析促成農業出現的原因有哪些?2.食物生產者

人口和環境的雙重壓力,導致食物短缺和營生方式改變。②人類掌握了某些動植物的生長規律,學會了選擇和馴化野生動植物。農業出現的表現:大約1萬年前,原始農耕和畜牧出現。

西亞:小麥、大麥東亞:稻、粟中美洲:玉米、甘薯

西亞:綿羊、山羊東亞:豬、狗南美洲:駱馬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3頁美洲植物:玉米、甘薯動物:駱馬西亞植物:小麥、大麥動物:綿羊、山羊東亞植物:粟、水稻動物:豬、狗農業在西亞、東亞和美洲起源并向外擴展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中外歷史綱要》(下)第3頁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中外歷史綱要》(下)第30頁材料在3000或4000年這段短短的時間內,人類的生活比以前整整25萬年的變化還大?!驗槿祟悓W會了生產食物……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來。人類的能力一旦解放出來并且投入到許多新的工作中去,隨之而來的就是專門的非農業的工藝的發展。因而像諸如基本機械原理的發現,紡織、犁耕、輪作制陶以及冶金術等許多發明的迅速出現,就絕非偶然。

——[美]羅伯特·J.布雷伍德《農業革命》

改善了生存條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長。問題4:結合材料和教材P3,分析農業的出現有什么意義?

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④促進了原始音樂、文學和宗教的發展。

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基礎)(生活和生產方式)(科學技術)(思想文化)二、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1.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2.古代中國3.古希臘古羅馬4.美洲1.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材料一

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的農業區主要種植大麥和小麥,飼養山羊、綿羊、牛等家畜?!稘h謨拉比法典》規定,土地、果園、資金、牲畜、工具、糧倉、勞力等都可以作為租賃的對象。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

種植麥子和飼養牛羊等家畜。

法律注重保護私有財產。

王室和神廟控制土地。材料二問題5:分析古巴比倫王國和古埃及的生產和生活有何特點?——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4頁——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4頁④重視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南方:稻作農業區北方:粟麥農業區2.古代中國問題6:結合以下材料和教材P4,思考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材料一——清朝疆域圖(1820年)《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0頁材料三

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

——崔寔《政論》材料二

東漢牛耕圖畫像石——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4頁南稻北粟家庭勞動鐵犁牛耕精耕細作問題6:古代中國農業發展的特點有哪些?

種植業:呈南稻北粟的分布格局。

耕作方式:鐵犁牛耕、注重精耕細作。④經濟模式:男耕女織,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⑤農業政策: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勞作方式:由集體耕作到家庭勞動。3.古希臘古羅馬材料

大麥和小麥從西亞傳入希臘,成為當地的主要糧食作物。古希臘人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實行谷物與蔬菜輪作,在地力較差、不適于栽種農作物的地方建立果園,種植葡萄和橄欖,并把產品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欖油。

——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5頁問題7:概括古代希臘農業發展的特征?引進作物,因地制宜,發展手工業和工商業;農業生產中普遍使用奴隸。古希臘陶瓶瓶上的畫描繪了雅典人收獲橄欖的情景——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5頁印第安人農耕圖東漢牛耕圖畫像石4.美洲阿茲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印加文明問題7:與世界其他地區農耕生活相比,古代美洲最顯著的不同是什么?趕集的古羅馬農民古埃及人放牧壁畫——引自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4-5頁

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的農業區主要終止大麥和小麥,飼養山羊、綿羊、牛等家畜?!x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第4-5頁世界古代以農耕為基礎的多樣文明(2021·湖南高考)宋孝宗時紹興府賑災,有人戶狀告“檢放秋苗不盡不實”。朱熹受命調查后發現確實存在不實,但是當時田土大多已經種麥,沒有稻根可據以核查受災面積。這反映了()A.紹興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學強調實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賑災方式不合理

D.紹興農業精耕細作的特點D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階級產生三、生產關系的變化問題8:農業的出現與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有何關系?國家產生根據唯物史觀,排列以下歷史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男子地位占主導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出現階級產生三、生產關系的變化問題8:農業的出現與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有何關系?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強制機關國家產生男子地位占主導問題探究:學思之窗

除了自由民和奴隸的差別以外,又出現了富人和窮人的差別——隨著新的分工,社會又有了新的階級劃分。各個家庭家長之間的財產差別,炸毀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著的舊的共產制家庭公社;同時也炸毀了為這種公社而實行的土地的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暫時地,后來便永久地分配給各個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財產的過渡,是逐漸進行的……——[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描述:主要涉及階級差別、社會分化、私有觀念、貧富差異等問題。時期:發生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反映了生產關系

和上層建筑的變化。恩格斯這段話描述的是什么?發生在哪個歷史時期?貧富分化、私有制出現、階級產生瓦解了原始社會組織。(按)學以致用1.遠古時期,人類以采集、漁獵為生。伴隨著人類知識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原始農業逐漸形成,其意義在于()①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第一次革命②標志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衡開始出現③初步改變了純粹依賴自然資源的狀況④促進人們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變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學以致用2.原產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的水稻“穗長而無芒,粒差小,不擇地而生”。宋真宗“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出種法”。這一做法()A.體現了南北糧食日趨融合的趨勢

B.促使外來農作物成為種植的主體C.解決了長期以來的糧食安全問題

D.提高了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D課堂小結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思維導圖采集漁獵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原始農業(原因、表現、影響)兩河流域和尼羅河流域階級、國家產生生產關系的變化古代中國男子在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出現剩余產品、私有制和貧富分化古希臘古羅馬美洲課堂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觀看!

第1課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答疑高二(選必2)—統編版—歷史—第一單元

問題一

與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產者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對比農業革命前后人類的生活,從中看出變化。解題關鍵問題一

與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產者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思路引領可以將生活變化分成幾個方面,如人與自然關系的變化、食物結構的變化、生產方式的變化、經濟形態的變化、社會組織的變化等,從這幾方面去思考答案。問題一

與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產者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①人與自然的關系:改變了純粹依賴自然資源的狀況,從被動適應到主動生產。②食物結構上:除采集和狩獵外,開始適用自己生產的糧食和飼養的動物。③生產方式上:由流動的采集狩獵變為相對固定的一個地區進行生產。④社會組織上:由遷徙過渡到定居,逐步形成聚落。⑤文化上:原始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宗教活動的產生。答案提示

問題二

下面兩段材料對遠古人類生活和農業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結合相關史實,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本之實,食蠃蛖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務訓》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班固《白虎通義·號》

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分類比較,提出看法。解題關鍵思路引領可以從農業出現之前的食物來源、農業出現的原因、農業出現后的生活等方面比較,結合所學對這兩種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問題二

下面兩段材料對遠古人類生活和農業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結合相關史實,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本之實,食蠃蛖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于是神農乃始教民播種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淮南子·修務訓》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于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于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班固《白虎通義·號》

問題二

上面兩段材料對遠古人類生活和農業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結合相關史實,談談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關于食物來源的角度,第一段材料認為遠古人類采集樹木果實和昆蟲作為食物;第二段材料認為遠古人類以禽獸的肉作為食物。關于農業起源的角度,第一段材料認為是因為人類以果實和昆蟲為食,容易產生疾病或中毒,于是發明了農業;第二段材料認為是因為人口增長,禽獸不足,于是發明農業。

答案提示

這兩則材料都是古人對遠古人類生活的推測,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遠古人類靠采集和漁獵獲得食物。農業的起源有多種因素,如人類掌握動植物生長規律,但兩則材料都只提到一種因素。

問題三查找資料,了解漢朝栽培的蔬菜有哪些種類。

漢朝在蔬菜栽培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氾勝之書》《四民月令》總結了多種蔬菜栽培技術,《漢書·召信臣傳》還有溫室栽培的記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