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學軍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五)一、閱讀與鑒賞(共45分)1.(6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一個對歷史文化具有深刻認識和深厚情感的民族,一定會以尊崇、敬畏的態度,充滿熱情地保護文化遺產。樹立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的理念,是由保護文化遺產的緊迫性所決定的。當前,新型城鎮化不斷發展,老城在改造中煥然一新,但伴隨著這個過程,一些文化遺產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消失了,一些歷史文化街區在“拆真建假、拆舊建新”中變味兒了,一些非遺技藝在缺少傳承人的寂寞中幾近失傳,一些級別不高的不可移動文物因缺乏維護面臨湮滅。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一旦失去就再也追尋不回來。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化遺產大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家底”相當深厚,但從某種意義上看,現存的文化遺產是社會發展大潮的“幸運兒”,如果不加強保護,仍有繼續損毀失去的可能。樹立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的理念,需要摒棄把保護文化遺產和發展經濟對立起來的錯誤觀念。事實證明,保護文化遺產可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設想一下,如果當年沒有從炸山開礦中挽救良渚遺址,能有若干年后良渚申遺成功嗎?如果沒有當年對鼓浪嶼歷史建筑的精心保護,能有今天游客如織的旅游勝地嗎?深沉的文化情懷和長遠的歷史眼光,讓如今的良渚和鼓浪嶼,不但成為享譽中外的文化名片,更帶來切切實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之謂也。與新上各種項目相比,保護文化遺產似乎平平淡淡,在修舊如舊原則下,文化遺產難有煥然一新的視覺沖擊力。但是,政績有潛有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政績固然重要,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政績同樣重要。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涵養民族精神,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藝術傳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周易》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地方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抓好了,就能以文化人,培育出知禮守義、重文崇教的社會風尚,從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最終實現“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摘編自張賀《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人民日報》2024年6月2日)(1)下列對文中“保護文化遺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保護文化遺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能增進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與深厚情感。B.部分文化遺產在城鎮化過程中變味兒甚至面臨湮滅,保護文化遺產具有緊迫性。C.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把保護文化遺產和發展經濟對立起來是錯誤的觀念。D.保護文化遺不僅助益打造地區文化名片,更能帶來切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文化遺產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盡管我們的“文化家底”深厚,但如果不加強保護,仍有繼續損毀失去的可能。B.保護文化遺產需要深沉的文化情懷和長遠的歷史眼光,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C.保護文化遺產難有顯性有形的政績,但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D.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能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最終實現“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2.(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甲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節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乙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節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選文甲,作者為何在第二段宕開一筆,先寫江南的秋?(2)選文段落中,畫線句描寫景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3.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下列關于“禮治社會”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禮治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B.禮治社會并非指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社會。C.禮治可以認為是人主動地服膺于陳規、傳統。D.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更易實現禮治社會。4.下列選項中,與《紅樓夢》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甲:榮國府二老爺;元妃的父親;孝順母親乙: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針線活很好;撕扇取樂丙:別名“呆霸王”;紈绔子弟;仰慕柳湘蓮丁:青春守寡;住在稻香村;有一子A.甲:賈政乙:紅玉丙:薛蟠丁:秦可卿B.甲:賈赦乙:晴雯丙:賈璉丁:李紈C.甲:賈政乙:晴雯丙:薛蟠丁:李紈D.甲:賈赦乙:紅玉丙:賈璉丁:秦可卿5.(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處B.夫子哂之哂:微笑C.吾與點也與:和、跟D.其言不讓讓:謙遜(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以”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A.以吾一日長乎爾B.加之以師旅C.作《師說》以貽之D.以其無禮于晉(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千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B.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十五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D.會同,指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至于顛覆,理固宜然B.兩股間膿血流離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D.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5)文中畫線部分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就像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C.異乎三子者之撰。——我與他們三人所撰寫的東西不一樣。D.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那有什么傷害呢?也不過是各自談自己的志向罷了。(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一日長乎爾”的說法,充分表現了孔子的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度。B.子路主張“足食足兵”“富民教民”,但他過于輕率毫不謙虛,并把事情看得過于容易。C.“哂”字表現出孔子對子路的含蓄的表態,既以微笑認可,又委婉批評“其言不讓”。D.從“鼓瑟”到“作”,曾皙表現灑脫,但“舍”“作”也體現出他回答問題時的緊張。6.(3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夢游天姥吟留別(節選)(唐)李白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下列對這首詩節選部分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夜飛度鏡湖月”中的“飛”字,形容歷程之快,顯示了詩人游山之心切。 B.“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后所見景象奇幻、瑰麗、繽紛,夢游由此達到高潮。 C.本選段由醒境轉入夢境始,從夢境回歸醒境終,首尾綰合,章法整然有序。 D.以唐為界,詩分古體和近體兩類,本詩雖為近體詩,但頗有古體詩的自由風。7.(4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詩經》中的話,來表達他求賢才而不得時日思夜慕之情的句子是“,”。(2)《六國論》對六國滅亡的原因進行了探究,蘇洵認為,韓、魏、楚三國是因賄賂秦國而亡的,而齊、燕、趙三國沒有賄賂秦國也滅亡,則是因為“,”。(3)在離別時,詩人不是抒寫惜別之情,而是表達曠達之意的詩句有“,”。二、表達與交流(共55分)8.(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_______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既)使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_______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zhé/zé)止。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zhuō/zhuó)有成效地進行斗爭。(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即輒(zhé)卓(zhuó)B.即輒(zé)卓(zhuó)C.既輒(zhé)卓(zhuō)D.既輒(zé)卓(zhuō)(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茅塞頓開研究獨到B.豁然開朗摸索獨到C.茅塞頓開摸索特殊D.豁然開朗研究特殊(3)下列語句的“像”,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那是你們老太太看著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帶走的——我覺得我像在做夢。B.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C.在那個鐵屋子一樣的時代,像朱自清一樣的知識分子的苦悶無處不在。D.這暗示像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一不留心就難以察覺。9.(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觀念。飲食作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伴隨著人的整個生命過程。由于地理和文化、風俗的差異,不同地域形成了風格迥異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的差異,(),成為一個地域區別于其他地域的重要文化標識。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鋪排式地以大量篇幅表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①久而久之形成了以飲食為代表的民俗文化②一方面塑造了人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品格③一方面滿足了人的口腹之欲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③②①(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對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鋪排式地以大量篇幅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B.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以大量篇幅鋪排式地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對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以大量篇幅鋪排式地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對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以大量篇幅鋪排式地表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三、作文10.(4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名目繁多的導航地圖,已漸次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大家出行的必備工具。有了這些導航地圖之后,只要能定準位置,人們就再也不用為如何行路而發愁了,可見工具增強了人的行動能力。不過,長期使用導航工具也有明顯的弊端,導航偶或失靈,人們便會手足無措,變得不怎么識路了,工具似乎削弱了人的行動能力。對此,你怎么看?請寫一篇文章,闡述你的思考。要求:①題目自擬,角度自定;②文體明確,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學軍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五)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閱讀與鑒賞(共45分)1.(6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一個對歷史文化具有深刻認識和深厚情感的民族,一定會以尊崇、敬畏的態度,充滿熱情地保護文化遺產。樹立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的理念,是由保護文化遺產的緊迫性所決定的。當前,新型城鎮化不斷發展,老城在改造中煥然一新,但伴隨著這個過程,一些文化遺產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消失了,一些歷史文化街區在“拆真建假、拆舊建新”中變味兒了,一些非遺技藝在缺少傳承人的寂寞中幾近失傳,一些級別不高的不可移動文物因缺乏維護面臨湮滅。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一旦失去就再也追尋不回來。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化遺產大國,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家底”相當深厚,但從某種意義上看,現存的文化遺產是社會發展大潮的“幸運兒”,如果不加強保護,仍有繼續損毀失去的可能。樹立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的理念,需要摒棄把保護文化遺產和發展經濟對立起來的錯誤觀念。事實證明,保護文化遺產可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設想一下,如果當年沒有從炸山開礦中挽救良渚遺址,能有若干年后良渚申遺成功嗎?如果沒有當年對鼓浪嶼歷史建筑的精心保護,能有今天游客如織的旅游勝地嗎?深沉的文化情懷和長遠的歷史眼光,讓如今的良渚和鼓浪嶼,不但成為享譽中外的文化名片,更帶來切切實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之謂也。與新上各種項目相比,保護文化遺產似乎平平淡淡,在修舊如舊原則下,文化遺產難有煥然一新的視覺沖擊力。但是,政績有潛有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的政績固然重要,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政績同樣重要。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涵養民族精神,其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價值理念、道德規范、藝術傳統,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周易》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地方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抓好了,就能以文化人,培育出知禮守義、重文崇教的社會風尚,從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最終實現“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摘編自張賀《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人民日報》2024年6月2日)(1)下列對文中“保護文化遺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A.保護文化遺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能增進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與深厚情感。B.部分文化遺產在城鎮化過程中變味兒甚至面臨湮滅,保護文化遺產具有緊迫性。C.保護好文化遺產也是政績,把保護文化遺產和發展經濟對立起來是錯誤的觀念。D.保護文化遺不僅助益打造地區文化名片,更能帶來切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DA.文化遺產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盡管我們的“文化家底”深厚,但如果不加強保護,仍有繼續損毀失去的可能。B.保護文化遺產需要深沉的文化情懷和長遠的歷史眼光,可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C.保護文化遺產難有顯性有形的政績,但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D.抓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能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最終實現“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解答】(1)A.“能增進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與深厚情感”錯。原文“一個對歷史文化具有深刻認識和深厚情感的民族,一定會以尊崇、敬畏的態度,充滿熱情地保護文化遺產”,并不是表達保護文化遺產有增進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與深厚情感的作用。故選A。(2)D.“就能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最終實現‘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錯。原文為“從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故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D。答案:(1)A(2)D2.(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甲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節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乙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節選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選文甲,作者為何在第二段宕開一筆,先寫江南的秋?(2)選文段落中,畫線句描寫景物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解答】(1)①結合“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可知,寫出江南的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的特點。通過對比,借南國之秋的溫潤、慢來突出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更好地表達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以及對故都的眷戀之情。②結合“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可知,把作者對秋的認識、情感烘托得“飽”“透”“十足”,為下文寫北國之秋做鋪墊。(2)甲文:①結合“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可知,視聽結合,“碧綠的天色”和“馴鴿的飛聲”,使畫面有動有靜,繪聲繪色,寫出秋的美、秋的情趣;②結合“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可知,動作描寫“泡”“坐”“細數”,與賞景的心態“靜對”結合,流露出作者閑適與愉悅的心理;③結合“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可知,虛寫,這幅破院秋色圖,從前文“就是”來看,是作者的想象,把自己安放在這故都清靜悲涼的秋色中。乙文:①結合“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可知,疊詞,“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這些疊詞的運用,增強音樂美,也展示了作者心情從愉悅轉向不安;②結合“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可知,比喻、擬人,燈光像“渴睡人的眼”,“路燈”雖悄然無言,卻引出那淡淡的愁緒;③結合“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可知,點面結合,一例陰陰的樹色與楊柳的豐姿構成建筑美。答案:(1)①寫出江南的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的特點。通過對比,借南國之秋的溫潤、慢來突出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更好地表達作者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以及對故都的眷戀之情。②把作者對秋的認識、情感烘托得“飽”“透”“十足”,為下文寫北國之秋做鋪墊。(2)甲文:①視聽結合,“碧綠的天色”和“馴鴿的飛聲”,使畫面有動有靜,繪聲繪色,寫出秋的美、秋的情趣;②動作描寫“泡”“坐”“細數”,與賞景的心態“靜對”結合,流露出作者閑適與愉悅的心理;③虛寫,這幅破院秋色圖,從前文“就是”來看,是作者的想象,把自己安放在這故都清靜悲涼的秋色中。乙文:①疊詞,“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等這些疊詞的運用,增強音樂美,也展示了作者心情從愉悅轉向不安;②比喻、擬人,燈光像“渴睡人的眼”,“路燈”雖悄然無言,卻引出那淡淡的愁緒;③點面結合,一例陰陰的樹色與楊柳的豐姿構成建筑美。3.鄉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下列關于“禮治社會”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DA.禮治必須以傳統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B.禮治社會并非指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社會。C.禮治可以認為是人主動地服膺于陳規、傳統。D.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更易實現禮治社會。【解答】D.“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更易實現禮治社會”錯。在鄉土社會中,禮治是建立在傳統和習慣的基礎上的,它依賴于社會成員對傳統規則的共同遵守和內化。變遷很快的時代往往意味著傳統和習慣的迅速變化,這不利于禮治社會的維持。因此,禮治社會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并不容易實現,相反,它更可能出現在社會結構相對穩定、傳統得以延續的社會中。故選:D。4.下列選項中,與《紅樓夢》人物對應正確的一項是C甲:榮國府二老爺;元妃的父親;孝順母親乙: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針線活很好;撕扇取樂丙:別名“呆霸王”;紈绔子弟;仰慕柳湘蓮丁:青春守寡;住在稻香村;有一子A.甲:賈政乙:紅玉丙:薛蟠丁:秦可卿B.甲:賈赦乙:晴雯丙:賈璉丁:李紈C.甲:賈政乙:晴雯丙:薛蟠丁:李紈D.甲:賈赦乙:紅玉丙:賈璉丁:秦可卿【解答】甲:榮國府二老爺,元妃的父親,孝順母親,對應的是賈政;乙: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首,針線活很好,撕扇取樂,對應的是晴雯;丙:別名“呆霸王”,紈绔子弟,仰慕柳湘蓮,對應的是薛蟠;丁:青春守寡,住在稻香村,有一子,對應的是李紈。故選:C。5.(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處B.夫子哂之哂:微笑C.吾與點也與:和、跟D.其言不讓讓:謙遜(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以”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B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A.以吾一日長乎爾B.加之以師旅C.作《師說》以貽之D.以其無禮于晉(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CA.千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B.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C.冠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十五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D.會同,指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DA.至于顛覆,理固宜然B.兩股間膿血流離C.若舍鄭以為東道主D.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5)文中畫線部分翻譯正確的一項是B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就像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C.異乎三子者之撰。——我與他們三人所撰寫的東西不一樣。D.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那有什么傷害呢?也不過是各自談自己的志向罷了。(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DA.“一日長乎爾”的說法,充分表現了孔子的平易近人,謙遜和藹地對待學生的態度。B.子路主張“足食足兵”“富民教民”,但他過于輕率毫不謙虛,并把事情看得過于容易。C.“哂”字表現出孔子對子路的含蓄的表態,既以微笑認可,又委婉批評“其言不讓”。D.從“鼓瑟”到“作”,曾皙表現灑脫,但“舍”“作”也體現出他回答問題時的緊張。【解答】(1)C.與:贊成。句意:我贊同曾皙啊。故選:C。(2)例句:介詞,用;A.介詞,因為;B.介詞,用;C.連詞,表目的,來;D.介詞,因為。故選:B。(3)C.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故選:C。(4)A.“至于”古義:直到、達到;今義:表示另提一事;B.“流離”古義:猶“淋漓”,形容液體濕淋淋往下滴的樣子;今義:由于災荒戰亂而流轉離散;C.“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D.“饑饉”古今同義,都表“饑餓、饑荒”之義。故選:D。(5)A.如:假如;C.撰:才能、志向,一說講解、說法;D.何傷:何妨。故選:B。(6)D.從“鼓瑟”到“而作”,短短九字,生動地描繪出了曾皙從容、灑脫的情態;而“舍”“作”兩個動作,又表現了他回答老師問題時的恭敬態度。故選:D。答案:(1)C(2)B(3)C(4)D(5)B(6)D參考譯文:孔子說:“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憑這個原因就不敢說話了。你們平日說:‘(別人)不了解我!’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遽而不加考慮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中等諸侯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加上有軍隊來攻打它,接下來又有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有保衛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合乎禮義的行事準則。”孔子對著他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樣?”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禮樂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那就得等待君子來推行了。”“公西華,你怎么樣?”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我能勝任,但愿意在這方面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司儀。”“曾皙,你怎么樣?”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志向不一樣。”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也不過是各自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回答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定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名少年,在沂水沐浴后,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回家。”孔子嘆息著說道:“我贊同曾皙啊。”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問孔子:“他們三位的話怎么樣?”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您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說:“治國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遜,所以我笑他。”“難道冉有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怎么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的事就不是國家大事呢?”“難道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又能給諸侯做大相呢?”6.(3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夢游天姥吟留別(節選)(唐)李白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下列對這首詩節選部分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夜飛度鏡湖月”中的“飛”字,形容歷程之快,顯示了詩人游山之心切。 B.“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后所見景象奇幻、瑰麗、繽紛,夢游由此達到高潮。 C.本選段由醒境轉入夢境始,從夢境回歸醒境終,首尾綰合,章法整然有序。 D.以唐為界,詩分古體和近體兩類,本詩雖為近體詩,但頗有古體詩的自由風。【解答】D.“本詩雖為近體詩”錯誤,應為“古體詩”。故選:D。7.(4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詩經》中的話,來表達他求賢才而不得時日思夜慕之情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六國論》對六國滅亡的原因進行了探究,蘇洵認為,韓、魏、楚三國是因賄賂秦國而亡的,而齊、燕、趙三國沒有賄賂秦國也滅亡,則是因為“蓋失強援,不能獨完”。(3)在離別時,詩人不是抒寫惜別之情,而是表達曠達之意的詩句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解答】故答案為:(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點字:衿)(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重點字:援)(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重點字:己)或: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重點字:曾)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重點字:己)二、表達與交流(共55分)8.(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不僅如此,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_______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一生中能有這樣兩個發現,該是很夠了,(即/既)使只要能作出一個這樣的發現,也已經是幸福的了。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_______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zhé/zé)止。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zhuō/zhuó)有成效地進行斗爭。(1)文中加點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A.即輒(zhé)卓(zhuó)B.即輒(zé)卓(zhuó)C.既輒(zhé)卓(zhuō)D.既輒(zé)卓(zhuō)(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BA.茅塞頓開研究獨到B.豁然開朗摸索獨到C.茅塞頓開摸索特殊D.豁然開朗研究特殊(3)下列語句的“像”,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意義相同的一項是CA.那是你們老太太看著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帶走的——我覺得我像在做夢。B.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C.在那個鐵屋子一樣的時代,像朱自清一樣的知識分子的苦悶無處不在。D.這暗示像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一不留心就難以察覺。【解答】(1)“(即/既)使”應選用“即”;“淺嘗輒(zhé/zé)止”中的“輒”應讀作“zhé”;“卓(zhuō/zhuó)有成效”中的卓“”應讀作“zhuó”。故選:A。(2)“豁然開朗”,原形容從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心情十分舒暢。“茅塞頓開”,形容忽然理解、領會。前者強調原來不明白,現在突然明白;后者強調原來思路閉塞,由于得到了某種啟發,忽然打開了。摸索:試探著(行進);研究:是主動尋求根本性原因與更高可靠性依據,從而提高事業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穩健性而做的工作。第一、二空“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_______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應分別選用“豁然開朗”和“摸索”。獨到:與眾不同,獨特造詣;特殊:不同于一般的,與別的事物不相同。第三空“但是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_______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選用“獨到”。故選B。(3)原文“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的“像”是舉例;A.似乎,仿佛;B.比喻句中的喻詞。C.表示舉例。D.比喻句中的喻詞。故選C。答案:(1)A(2)B(3)C9.(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觀念。飲食作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伴隨著人的整個生命過程。由于地理和文化、風俗的差異,不同地域形成了風格迥異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的差異,(),成為一個地域區別于其他地域的重要文化標識。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鋪排式地以大量篇幅表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D①久而久之形成了以飲食為代表的民俗文化②一方面塑造了人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品格③一方面滿足了人的口腹之欲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③②①(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CA.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對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鋪排式地以大量篇幅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B.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以大量篇幅鋪排式地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乏對飲食的書寫,特別是明清小說中,飲食書寫大量進入小說文本,《紅樓夢》就以大量篇幅鋪排式地展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國傳統文學中就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法律案例說明課件
- 醫院醫療醫藥報告模板63
- 2025年商洛b2從業資格證模擬考試題目
- 小升初-周期問題
- 經濟管理年活動
- 幼兒園班主任職責
- 2025勞動合同與服務協議的區別何在
- 二零二五土地租賃終止協議合同書范例
- 極速小鎮建設內容
- 經費贊助協議書二零二五年
- 無人機導航與通信技術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水利系統職稱考試水利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考試真題模擬匯編(共1067題)
- 全國城市一覽表-excel
- 綠色施工實施細則及評價標準
- 瘋狂動物城臺詞(配音片段)
- 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Excel版)
- A4版2023陜西省中考英語答題卡word版可以編輯
- 02R112 拱頂油罐圖集
- 高考臨界生輔導一生一策
- 寧波業主、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
- MT/T 94-1996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內徑及活塞桿外徑系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