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2專題十六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件_第1頁
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2專題十六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件_第2頁
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2專題十六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件_第3頁
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2專題十六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件_第4頁
浙科版高三生物一輪復習選擇性必修2專題十六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六人類與環境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明課標知考向2.4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有著深遠的影響,依據生態學原理保護環境是人類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2.4.1

探討人口增長會對環境造成壓力2.4.2

關注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荒漠化和環境污染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對生物圈的穩態造成威脅,同時也對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2.4.3

概述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嘗試提出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合理化建議2.4.4

舉例說明根據生態學原理、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技術,達到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區域中的人和自然環境均受益2.4.5

形成“環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第1講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精讀課本盤點基礎知識一、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造成壓力1.近一個世紀世界人口激增(1)人口開始激增:18世紀的________使地球上的人口開始激增。(2)人口加快激增:1975年人口達到40億,人口倍增時間為45年。(3)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進步是世界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工業革命工業化農業生產技術醫學科技2.人口激增引起全球性的糧食、土地、水資源和環境污染等問題(1)______________是影響人口容納量的主要因素。(2)人口激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也加劇了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全球性________。3.控制人口是關系人類存亡和發展的大事(1)未來人口變化趨勢:總的來看,雖然大多數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都在逐年____,但世界人口還是呈____趨勢。(2)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我國百年后理想的適度人口數量為___________。(3)控制人口的意義:在地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控制人口是關系人類存亡和發展的大事。食物、水和空間環境問題下降增長6.5億~7億二、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1.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1)全球變暖:指地球________、土壤、水體及植被溫度年際間________。(2)溫室效應:太陽光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后,一部分光線經過反射回到太空,其余的則被大氣層中的氣體____。大氣層這種能捕獲熱能的特性稱為溫室效應。大氣層中能捕獲熱能的氣體就是____氣體。(3)溫室氣體的種類:二氧化碳、甲烷、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最重要的是________。(4)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受干擾的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大量燃燒,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嚴重干擾。(5)全球變暖的后果: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等。表層大氣緩慢上升捕獲溫室二氧化碳煤、石油和天然氣2.臭氧減少危及地球所有生物(1)臭氧的作用:能吸收對人體和生物有致癌和殺傷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2)臭氧減少的原因:被廣泛使用在制冷劑、塑料發泡劑等中的______,以及主要被用于制作滅火劑的____等氣體進入臭氧層,會和臭氧發生________,從而導致平流層中臭氧減少。(3)臭氧減少的危害:隨著平流層中臭氧的減少,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輻射強度就會增加。增加人類______發病率,導致白內障,抑制大豆、瓜類等植物的生長,殺死________和微生物。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氟利昂哈龍化學反應皮膚癌浮游生物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1)酸雨的界定:人類向大氣中排放過多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是指pH小于____的降水。(2)酸雨的形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燒時所產生的______的氧化物,與大氣中的水蒸氣等發生反應,生成了____和____等酸性物質,從而形成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3)酸雨對生態系統的影響:①酸雨會____________;②酸雨會導致土壤____,加速土壤中的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流失,從而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③酸雨隨徑流流入湖泊或池塘后,會降低水體的___,使水中的生物死亡。④酸雨的______很強,會大大加快建筑物、金屬等的腐蝕速度。(4)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硫和氮硫酸硝酸傷害陸地植物酸化pH腐蝕性減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4.荒漠化不斷擴大(1)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干旱、______和亞濕潤干旱地區的土地退化。(2)造成荒漠化的原因:有____因素(干旱、地表松散物質、大風吹揚等)和____因素(人口激增導致的對各種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利用)。半干旱自然人為5.土壤及水體污染嚴重(1)土壤污染①概念: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____________的現象。②污染物的種類:主要有______、____和化肥等。③污染途徑:主要通過_________作用,對生物造成危害。④特點:具有_______________。⑤治理措施:綜合治理工業“三廢”,控制________、____的使用,對垃圾進行________等是控制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土壤質量惡化重金屬農藥生物富集隱蔽性和滯后性劣質農藥化肥分類處理(2)水體污染①概念:指排入水體的污染物使該物質在水體中的含量超過了水體的原有含量和水體的____能力,從而破壞了水體原有的用途。②污染物種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礦山污水、農田污水、水土流失的沖積物、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等。③危害:對________、工農業生產、生態環境都有很大的危害。問題與思考為什么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示]

綠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自凈工業廢水生活污水人體健康三、活動:調查當地生態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保護建議1.實驗原理________對人類和所有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引起全球變暖、臭氧減少、酸雨蔓延、荒漠化擴大、土壤及水體污染嚴重等環境問題。不同區域的________有差異,人口激增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也有差異。2.方法步驟(1)列出導致本地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選擇調查內容,確定調查對象。(2)_____________。(3)實地調查、取樣。(4)對樣品進行實驗分析。(5)_____________。人口激增自然資源制訂調查方案完成調研報告內化知識突破重點難點一、人口增長問題與全球性污染問題1.人口增長問題(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人類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破壞了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解決人口增長對環境產生影響問題的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長,保持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②開發多種可利用資源,滿足人類對資源的需求。2.全球性污染問題環境污染的來源及后果例1

(2021·浙江6月選考)下列關于大氣層中臭氧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臭氧能吸收紫外線和X射線B.臭氧減少會導致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C.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D.避免臭氧層被破壞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解析]

臭氧能吸收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A正確;平流層中的臭氧每減少1%,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照射強度就會增加2%,這會導致人類皮膚癌患者增加,B正確;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氟利昂、哈龍等含氯氟烴類氣體是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C錯誤;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避免臭氧層被破壞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努力,D正確。√例2

(2024·浙江Z20名校聯盟聯考)下列有關全球變暖與溫室效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溫室氣體就是指CO2B.沒有溫室效應,會更有利于地球上的生物生存C.可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措施來降低溫室效應D.溫室氣體對紫外線等短波輻射有良好的阻擋與吸收作用[解析]

溫室氣體不僅只有CO2,但最重要的是CO2,A錯誤;如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可能會很低,大多數生物將無法生存,B錯誤;大氣層能捕獲熱能的特性稱為溫室效應,大氣層中能捕獲熱能的氣體就是溫室氣體,而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是CO2,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措施可以減少CO2濃度,C正確;臭氧能吸收對人體和生物有致癌和殺傷作用的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從而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輻射的傷害,D錯誤。√例3

(2023·浙江6月選考)自從踐行生態文明建設以來,“酸雨”在我國發生的頻率及強度都有明顯下降。下列措施中,對減少“酸雨”發生效果最明顯的是(

)A.大力推廣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B.通過技術升級使化石燃料的燃燒率提高C.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集中排放D.將用煤量大的企業搬離城市中心√[解析]

大力推廣風能、光能等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能達到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的目的,進而能起到減少酸雨發生的作用,效果明顯,A正確;通過技術升級使化石燃料進行脫硫處理能起到減少酸雨發生的作用,但提高燃燒率的效果不明顯,B錯誤;將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廢氣集中排放并不能起到減少引起酸雨的氣體排放量的作用,因而對減少酸雨發生效果不明顯,C錯誤;酸雨的產生具有全球性,因而將用煤量大的企業搬離城市中心依然無法減少煤量的使用,因而不能起到相應的減少酸雨發生的效果,D錯誤。二、水污染問題1.水體污染的類型類型成因危害無機污染水體中富含N、P等礦質元素藻類大量繁殖、水體渾濁度增加,進一步加劇水質惡化,水體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機污染水體中富含有機物異養型生物繁殖,水體缺氧,魚、蝦等水生生物死亡,進而使河水變黑、發臭重金屬、農藥污染重金屬、農藥進入食物鏈較高營養級生物體內的重金屬等濃度較高2.水體富營養化的成因3.引發的后果富營養化發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體表現不同,發生在海洋中稱為赤潮,發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稱為水華。4.解決辦法解決水污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污水排放。對不可避免產生的污水,要集中到處理廠進行凈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過濾、化學反應分解等,最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辦法降解。

例4

(2023·浙江紹興適應性試卷)某地的工業以重金屬加工為主,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直接排入湖泊中,導致了嚴重的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被重金屬污染的湖泊中極易出現赤潮B.只要不飲用該湖泊水,污染不會危及人體健康C.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不易在短期內得到恢復D.土壤污染僅來自工業污水中的重金屬√[解析]

海水富營養化會產生赤潮,淡水如湖泊富營養化會產生水華,故湖泊中不會出現赤潮現象,A錯誤。一些重金屬會通過生物富集現象出現在某些植物和動物體內,人食用這些動植物,也會危及人體健康,B錯誤。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轉性,土壤一旦發生污染,短時間內很難修復,C正確。機動車尾氣排放,既污染了大氣,也顯著引起公路兩側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含有重金屬廢品的垃圾,如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被長期堆放在某處,在雨水淋洗下會向土壤中釋放有毒元素,因此,土壤污染不僅來自工業污水中的重金屬,D錯誤。延伸遷移實現融會貫通考向1圍繞生態環境問題,考查科學思維素養1.(2023·稽陽聯誼學校高三聯考)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和物質基礎,只有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不利于達成此目的的是(

)A.控制人口激增

B.大力植樹造林,減緩溫室效應C.保護生物多樣性

D.生活污水等直接排入江河湖海D

[控制人口激增,減少對資源的利用,降低環境污染,A不符合題意;大力植樹造林,降低大氣中CO2濃度,減緩溫室效應,B不符合題意;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物多樣性的各種價值,C不符合題意;生活污水等各種水體污染物要經過污水處理才能排入自然環境中,D符合題意。]√1題號2345678√2.(2024·浙江臺州名校聯盟第一學期聯考)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河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屬于水體中的污染物B.引進外來物種均能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C.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溫室效應影響的結果D.大力發展科技不是解決糧食短缺的唯一出路D

[水體污染是指排入水體的污染物使該物質在水體中的含量超過了水體的原有含量和水體的自凈能力,從而破壞了水體原有的用途,河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不屬于水體中的污染物,A錯誤;引進外來物種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降低,從而降低生態系統穩定性,B錯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溫室效應的原因,C錯誤;大力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是解決資源、糧食短缺問題的出路之一,D正確。]1題號2345678√3.(2024·浙江Z20名校聯盟第二次聯考)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吉余村是全縣有名的污染嚴重村。2005年,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余村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淘汰重污染企業,轉型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下列不屬于此過程中該地區發生的變化的是(

)A.土壤污染減輕 B.酸雨減少C.生物多樣性減少

D.水體污染減輕C

[發展綠水青山,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故生物多樣性增多,C符合題意;淘汰重污染企業,轉型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保持綠水青山,能減少酸雨的發生,減少土壤污染、減少水體污染,A、B、D不符合題意。]題號23456781√考向2結合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考查社會責任素養4.(2023·浙江1月選考)近百年來,隨著大氣CO2濃度不斷增加,全球變暖加劇。為減緩全球變暖,我國政府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標,彰顯了大國責任。下列措施不利于達成此目標的是(

)A.大量燃燒化石燃料

B.積極推進植樹造林C.大力發展風能發電

D.廣泛應用節能技術A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大氣中的CO2含量增多,不利于實現碳中和,A符合題意;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大力發展風能發電和廣泛應用節能技術都可以減少CO2的排放或增加CO2的吸收利用,有利于實現碳中和,B、C、D不符合題意。]題號23456781√5.(2023·紹興診斷性考試)綠色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強體質,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下列關于綠色生活方式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低碳出行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及酸雨的發生B.積極圈養珍稀野生動物,以保護野生動物的多樣性C.實施垃圾分類,促進生活垃圾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D.減少一次性泡沫、塑料使用,緩解土壤污染惡化趨勢B

[提倡“綠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及酸雨的發生,A正確;建立自然保護區提高珍稀野生動物的環境容納量,從而提高珍稀動物的種群數量,更有利于保護野生動物,B錯誤;實施垃圾分類,促進生活垃圾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實現物質再循環利用,可減少對土壤、水體和空氣造成的污染,C正確;一次性泡沫、塑料都有一定的毒性,丟棄后會污染土壤,所以減少一次性泡沫、塑料使用,可緩解土壤污染惡化趨勢,D正確。]題號23456781√考向3結合全球生態問題,考查科學探究與社會責任素養6.(2023·寧波模擬)在稻田種植中,使用農藥或大面積種植抗性水稻,可在短期內提高水稻產量,但也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使水稻種植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經常會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種植多品種水稻,或在稻田中適時養殖鴨子、魚等動物防御蟲害。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使用農藥可能引起食品的安全性問題B.種植抗性水稻可引起害蟲的定向進化C.水稻品種的差異體現了生物的多樣性D.養殖動物會使水稻流向人類的能量減少題號23456781D

[使用農藥可能會造成食品的農藥殘留,也可能導致土壤或水體中的農藥隨食物鏈和食物網而發生富集現象,進而引起食品的安全性問題,A正確;抗性水稻對于害蟲起著定向選擇作用,會選擇并保存抗性強的害蟲,故可引起害蟲的定向進化,B正確;水稻品種的差異屬于基因多樣性,體現了生物的多樣性,C正確;結合題意可知,養殖動物可以防御蟲害,故該措施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錯誤。]題號23456781√7.某研究機構研究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的凈化作用,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其中P表示磷元素,N表示氮元素,COD表示化學需氧量,據圖分析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人工濕地對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B.人工濕地對污水中N的去除效果好于PC.8~11月份流經人工濕地的污水中N和P的減少不是同步的D.從8~12月份COD的曲線變化分析,浮游動物的取食作用對污水有一定的凈化作用題號23456781D

[由題圖可知,人工濕地對污水中N的去除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