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嘉積中學2024屆高三三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2024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傳統文論是千百年來在中華文化圈中形成的一個自足的話語體
系,凸顯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不僅蘊含中國人的認知方式、哲學觀念、
價值取向與審美風尚,而且有著自身獨特的術語表達、較為完備的知
識體系,以及完善的演進、生長軌跡。
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閃耀著道德理想主義的情懷。傳統
文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高度重視文藝的倫理教化功能,強調作家的
倫理修養與德藝雙馨,推崇作家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精神境
界。元代戲劇家高明呼吁“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劉熙載提出
“詩品出于人品“,強調作品的精神品格源于作者的道德品性,而作
者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性。王國維指出,“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
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
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認為作者高尚偉大的人格是創造高尚偉大文學的先決條件,屈原、陶
淵明、杜甫與蘇東坡正是這方面榜樣。明朝李贄提出“童心說”,認
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把作家的赤子情懷視為
創作的基礎性要求C
源于中國史學的發達,傳統文論注重文史哲貫通,積極汲取中國
歷史的敘事經驗。清代章學誠主張文史相通,提出“六經皆史二并
且認為“古文必推敘事,敘事實出史學”,揭示出中國文化的“史學”
品性、中國史學的發達與歷史敘事的深厚淵源。楊義在《中國古典小
說史論》里寫道:“考慮到中國作為史學大國,從《春秋》,尤其是《左
傳》開始的史學作為‘小說之祖’的身份,是不應該忽略的。小說家
多從史籍中討教敘事的章法,已經成為我國古代的重要傳統。”誠哉
是言。
傳統文論包含著由中國術語、范疇與原理構建的話語系統,折射
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情趣。無邪、比興、風骨、隱秀、意
境、意象、興味、性靈、教化等,都是傳統文論的基本術語。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興觀群怨、立象盡意與情景交融等,構成傳統文論的
基本原理。齊梁時期的鐘嫌《詩品》等以詩性語言表達文學鑒賞,唐
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標舉雄渾、典雅、洗煉、自然、含蓄、豪放、
飄逸、曠達等風格,是對中國人思維觀念和審美方式靈動而精確的把
脈。嚴羽認為:“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詩者,吟詠情性也。”話里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自覺,令人想到黑
格爾說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王國維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
凸顯中華民族獨到的審美觀察和藝術眼光。
(摘編自吳道毅、吳行健《傳統文論照亮當代文藝實踐》)
材料二
在明晰傳統文論民族特色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在如何貫通古今、
讓傳統文論煥發當代活力上下功夫,讓傳統文論以新的面貌真正走進
當代、融入當代,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創新創造因素。
貫通古今要站在當代的立場上打破古今的界限,從當代的理論眼
光和視野去闡釋和開發傳統文論的當代意義。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
傳統文論并非只是固態的文化遺產,而是可以通過當代闡釋使其意義
通向現代文明,在現代文明中獲得新的意義,煥發出當代活力。比如
傳統文論中的詩教傳統,其文化價值取向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指導作用。詩教傳統強調文學藝術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
以及“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與途徑,在今天的文化強國建設中不僅
要繼續沿襲而且要發揚光大。又比如“知人論世”和“知音”的批評
理論,從作家與接受者兩個方面切入,其理論價值是可以直接進入當
代文論的。“知人論世”講的是以作家為中心,了解作家的身世、家
世、經歷、個性、學識、情趣等,也了解他與社會、時代的聯系,從
而更深入地理解他所創造的文本,這比西方新批評以文本為中心、割
斷文本與作家與社會的關系要來得更為全面「知音”則是從接受者角
度,在審美的層面接通創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聯系,說的就是接受者
在欣賞和批評時必須具有“音樂的耳朵”問題,涉及接受者的藝術修
養和理解。“知音”在傳統文論中早已不限于聽琴者和操琴者之間的關
系,成為藝術欣賞與批評的美學術語,而“高山流水”也成為“知音
”的代名詞。
貫通古今要在接通今人與傳統文論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的基
礎上,從術語、概念的轉化和在當代文論中的運用上下功夫。傳統文
論所面對的文學類型與當代有差別,傳統文論理論表述的方式和語言
與當代也有差別,如果硬搬傳統文論的概念、術語來評論當代文藝,
顯然有刻舟求劍之愚。但是,傳統文論的某些概念和術語在今天依然
有效,并得到廣泛運用,那就應該讓它煥發當代活力,使之在當代文
論中繼續發揮作用c比如“以形寫神”“傳神”意境”“以虛寫實”有無
相生,,“情趣”自然”等。而另一些術語和理論命題,通過闡發它的現
代價值和意義,能為當代文論的構建提供理論參照,比如言、象、意
之間的關系,從當代符號學的角度對其進行現代闡發,可以找到許多
豐富的理論啟示。這一類理論命題的闡發還有很多,需要研究者多去
探索。
(摘編自蔣述卓《傳統文論富有鮮活而深刻的現代價值》)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一個自足的話語體系,傳統文論經歷了長期的演進、生
長過程,已具有自身獨特的術語表達和較為完備的知識休系。
B.高明“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的呼吁和劉熙載“詩品出于
人品”的觀點,體現了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的特點。
C.傳統文論中風骨、意境、意象等基本術語和天人合一、情景
交融等基本原理,反映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情趣。
D.“知人論世”從作家角度,強調深入理解文本須了解作家身世
等;“知音”從聽眾角度,強調聽眾需具有“音樂的耳朵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引用王國維之語,揭示了作家人格與作品品格
之間的內在聯系,證明了傳統文論強調作家的倫理修養與德藝雙馨。
B.嚴羽認為“詩者,吟詠情性也”,而王國維提出“詞以境界為
最上“,兩個迥然不同的觀點顯示出詩與詞在審美上有根本區別。
C.傳統文論中的詩教傳統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及教育方法與途徑,
對于我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仍有積極作用,需要繼承并發揚光大。
D.對待傳統文論中的概念、術語,不能生搬硬套,但部分術語
和理論命題可通過闡發它的現代價值和意義,以利于構建當代文論。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三段觀點的一項
是()
A.《莊子?人間世》云:“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
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B.《三國演義》經常被當作三國信史,故章學誠稱其“七分實
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之惑亂”。
C.清代金圣嘆指出:“《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
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J
D.劉熙載稱贊《左傳》的敘事經驗:“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
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咕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
斯為大備。”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論述傳統文論,兩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請簡要分析。
5.“文以載道”是傳統文論一個基本原理。請結合材料,談談
你對這一原理的認識。
(二)現代文閱讀n(木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上學路
沈從文
①從我家中到那個新的學塾里去時,路上我可看到針鋪門前永遠
必有一個老人戴了極大的眼鏡,低下頭來在那里磨針。
又可看到一個傘鋪,大門敞開,作傘時十幾個學徒一起工作,盡
人欣賞。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熱時總腆出一個大而黑的肚皮
(上面有一撮毛!)用夾板上鞋。
又有剃頭鋪,任何時節總有人手托一個小小木盤,呆呆的在那里
盡剃頭師傅刮臉。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強壯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
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著墻上橫木,偏左偏右的搖蕩。
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
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后包單里的小苗人,一面
用放光的紅銅勺舀取豆漿。
我還得經過一些屠戶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鮮豬肉砍碎時尚在跳
動不止。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
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每天且可以從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親,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
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換了些什么式樣。
③并且還常常停頓下來,看他們貼金敷粉,涂色,一站許久。
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每天上學時,我照例手肘上掛了那個竹書籃,里面放十多本破書。
在家中雖不敢不穿鹿,可是一出了大門,即刻就把鞋脫下拿到手上,
赤腳向學校走去。不管如何,時間照例是布多余的,因此我總得繞一
節路玩玩。
若從西城走去,在那邊就可看到牢獄,大清早若干犯人帶了腳鐐
從牢中出來,派過衙門去挖土。
到了溪邊,有時候溪中漲了小小的水,就把褲管高卷,書籃頂在
頭上,一只手扶著,一只手照料褲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
直到水深齊膝處為止。
學校在北門,我出的是西門,又進南門,再繞從城里大街一直走
去。在南門河灘方面我還可以看一陣殺牛,機會好時恰好正看到那老
實可憐畜牲放倒的情形。
因為每天可以看一點點,殺牛的手續同牛內臟的位置,不久也就
被我完全弄清楚了C
再過去一點就是邊街,有織簟子的鋪子,每天任何時節皆有幾個
老人坐在門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鋼刀破雋,有兩個小孩子蹲在地上
織簟子。
又有鐵匠鋪,制鐵爐同風箱皆占據屋中,大門永遠敞開著,時間
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兩只手拉著風箱橫柄,把整個
身子的分量前傾后倒,風箱于是就連續發出一種吼聲,火爐上便放出
一股臭煙同紅光。
待到把赤紅的熱鐵拉出擱放到鐵砧上時,這個小東西,趕忙舞動
細柄鐵錘,把鐵錘從身背后揚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濺的一下一
下打著。有時打的是一把刀,有時打的是一件農具。
有時看到的又是這個小學徒跨在一條大板凳上,用一把鑿子在未
淬水的刀上起去鐵皮,有時又是把一條薄薄的鋼片嵌進熟鐵里去。日
子一多,關于任何一件鐵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會弄錯了。
邊街又有小飯鋪,門前有個大竹筒,插滿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有干魚同酸菜,用缽頭裝滿放在門前柜臺上。
④引誘主顧上,1,意思好像是說,“吃我,隨便吃我,好吃!”
每次我總仔細看看,真所謂“過屠門而大嚼“,也過了癮。
但最使人開心事,還是落過大雨以后,街上許多地方已被水所浸
沒,許多地方陰溝中涌出水來,在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過身,
我卻赤著兩腳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漲了大水,照例上游會漂流得有木頭、家具、南瓜同其他
東西,就趕快到橫跨大河的橋上去看熱鬧。橋上必已經有人用長繩系
定了自己的腰身,在橋頭上呆著,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東西浮來時,就踴身一躍,騎
到那樹上,或傍近物邊,把繩子縛定,自己便快快的向下游岸邊泅去。
另外幾個在岸邊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繩子拉著,或纏
繞到大石上大樹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來在橋頭上等候。我歡
喜看人在麗水里扳管,巴掌大的活鯽魚在網中蹦跳。
一漲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這種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規矩,一
落雨就得穿上釘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種笨重釘鞋。雖然在半夜時有
人從街巷里過身,釘鞋聲音實在好聽,大白天對于釘鞋,我依然毫無
興味。
材料二:
我寫出的又不是他們預定的形式,真無辦法。你們多知道要作品
有“思想”,有“血",有“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
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言語上。你們要的事多容易辦!可是我不能給你
們這個。
(摘自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上學路上所見到的都是跟自己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吃、
用、喝方面的場景C
B.皮靴店里大胖子皮匠總腆出“上面有一撮毛”的大而黑的肚
皮,這讓人忍俊不禁。
C.雖然作者覺得因漲水而漂來上游的東西很熱鬧,但隱約讓人
感受到大水的無情C
D.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讀者可以發現,沈從文在有意識地實
踐自己的創作主張C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照應了文章的標題,也點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上學路上的景物。
B.句子②從外貌、動作等方面生動地寫出了兩代雷人生活,畫
面溫馨甜美。
C.句子③中“常常停頓下來”“看"一站許久”一連串動作,體
現兒童的好奇心。
D.句子④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干魚同酸
菜”的誘人可口。
8.作者通過觀看“殺牛”“打鐵”雨后撈東西”的場景明白了哪
些“事情”?請梳理概括。
9.材料二說“我寫出的又不是他們預定的形式”,材料一是如何
體現這一創作特點的?請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帝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又問:
“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泱背。上問左丞相
陳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
”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日:“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
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
焉。”帝稱善。絳侯(勃封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謝病請歸相印。
上許之,平專為丞殂。
笠翁曰: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間,其事與周勃同情,總由平日
未嘗經理,卒然問及,不能即舉其數。但平有飾非之智,勃無口給之
能,故覺彼善于此,掩過一時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當以相任獨
歸之也。
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文帝問曰:”一歲決獄幾
何?錢谷出入幾何?不問節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也。知而舉之,
不過兩言而盡,有何難對與不屑對之有哉若問某郡決獄幾何、錢谷
出入幾何,欲其條分而縷析之,則如此冗屑之事,誠非宰相所宜知。
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訪繩墨于工師,未有不隨取隨
應,隨問隨答者。豈得曰"大匠恥親繩墨之事,紀綱不任鎖鑰之繁,
君其問諸若輩”乎?惜蕭何已死,備顧問者無人,設此時猶居相位而
躬承是問,吾知其必能應對如流,不爽毫發。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
陽時,早已收藏圖籍,留心經世之務,不似諸君爭取財物,置天下大
計于不問,至此時一詰而茫然也。文帝不察,卒為所欺,不可謂非至
明之一累也。
噫!后世論此者皆謂陳平能識大體可謂相臣之法是千古讀書人盡
墮術中而不之覺。受其欺者,豈獨一漢文帝而已哉」
(節選自李漁《笠翁別集》)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后世論A此者B皆謂陳平能識C大體D可謂相臣E之法F是千古
讀書人G盡墮術中H而不之覺。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為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A.卒,通“猝”,其含義與《屈原列傳》“懷王卒行”,《過秦論》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中“卒”不同。
B.董,意為監督管理,《諫太宗十思疏)“雖董之以嚴刑”句及現
代漢語“董事”一詞中的“董”字均作此解。
C.恥,意為感到恥辱,其詞類活用方式與《師說》”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成語“不恥下問”中“恥”均不同。
D.爽,意為過錯,其含義與《促織》"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為作者引述的史料,根據史書的記史范疇推斷,以
上史料引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三書均有可能。
B.因不能答復漢文帝的詢問而陷入尷尬的周勃,得到陳平的同
情,但周勃最終還是辭去丞相一職,陳平得以專任丞相。
C.對漢文帝的詢問,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不同的答
復顯示了三人不同的個性。作者對三人做出了不同評價。
D.漢文帝被陳平的話術欺騙,贊賞陳平的回答。雖然受騙者不
止漢文帝一人,但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
(2)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
14.本文認為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實際是在掩飾其不了
解情況的疏失。作者這樣推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四)
鮑照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皆窗①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能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例軻②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注】①窗窗:遙遠的樣子。②情軻:不得志。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路難”為樂府詩歌舊題,《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十四)》為
作者仿寫古樂府之作,具有古樂府語言樸實的特點。
B.本詩“君不見”一語與李白《將進酒》中的“君不見”表達效
果相近,以傾訴、提醒的口吻,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
C.“故鄉”兩句,詩歌主人公遙想日夜相隔的故鄉、近看塵沙撲
面阻絕行人的的邊關,作者借此表達征人的思鄉之切。
D.“朔風”兩句,作者采用極具邊關特色的意象描繪邊關環境,
同時借用“蕭條”哀急”等詞對環境氣氛進行渲染。
16.結合全詩,探究詩歌結尾“長嘆”一詞的豐富意蘊。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自己的詩作中經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司馬遷《屈
原列傳》中“,”兩句對此做出了解釋。
(2)李白在《蜀道難》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形勝之地,
匪親勿居”語句,以“,”兩句表達出對國事的憂慮與
關切。
(3)小剛臨摹了一幅山水畫,畫上有蓮、有船,他想在上面題
兩句古人成句,比如“,”就不錯。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作家越是扎根于現實社會生活,越能寫出優美的風景。《紅旗譜》
《林海雪原》《創業史》《山鄉巨變》的風景描寫之所以經典,作家深
耕生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紅旗譜》的作者梁斌筆下所呈現的是他
非常熟悉、且浸染其中的家鄉風景和家鄉人民的真實生活;《林海雪
原》的作者曲波筆下所呈現的是他親身戰斗過的地方;《創業史》的
作者柳青筆下所呈現的是他扎根皇甫村14年,深度參與鄉村變革,
體驗農民在歷史巨變時期的喜怒哀樂。我們也能從表現改革開放的長
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令人稱道的風景描寫。作為在鄉村出
生成長的作家,路遙描寫家鄉風景當然①o
為了描寫煤礦的生活圖景,他到煤礦體驗礦工的生活,還數次下礦井
和礦工一起勞動。這些令人贊賞的風景描寫的作品,和作家體驗生活、
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的實踐活動分不開。他們不是②式地
體驗生活,更不是在斗室中③,而是長期扎根生
活。他們為了表現現實生活的內在歷史邏輯,為了表現山鄉巨變而描
寫風景,把風景看作是社會生活變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如何
表現新時代“山鄉巨變”成為作家們的嶄新課題。這為文學作品再次
找回令人神往的風景描寫,提供了歷史機遇。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句式雷同,請改動后兩個分句,使三個
分句的句式富于變化。可以適當增刪個別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
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個冬季,地處祖國東北角的哈爾濱走進了全國甚至全球視野,
各大熱榜頭條持續走紅,被稱為2024開年首個“頂流”城市。從哈爾
濱到“爾濱”,再到“濱”,“冰城”等何成“熱點”?讓哈爾濱成為“網
紅”城市的,不僅有獨具魅力的冰情雪韻,①O
1963年,哈爾濱舉辦第一屆冰燈游園會。1985年,首屆哈爾濱冰雪
節啟幕,游客不僅可以觀賞各種冰雕藝術,還可以坐冰帆、打冰猴,
參加冰雪文藝晚會c如今,冰雪旅游和運動、體育、經濟相融合,文
化內涵越來越豐富深厚。
這里有“冷”與“熱”的極致體驗,冰天雪地變成了金山銀山;
這里有“土”與“洋”的碰撞融通,中外文化融匯成新的交響;這里
有“聞”與“創”的,專承開拓,澎湃出新時代的激情活力。如何使“冷
資源”變成“熱經濟成
②:文旅部門發布旅游地圖和游玩攻略,中央大街為地下通
道鋪地毯,暖心志愿者免費提供紅糖姜茶,景區之間乘坐地鐵免費,
凍梨切盤,地瓜配勺,豆腐腦撒糖,創意推出黑馬騎士、人造月亮、
冰面熱氣球、狂飆氣墊船、索菲亞大教堂甜點,“一天一個花樣”,滿
足游客的眼球和味蕾,“爾濱”的種種“操作”既讓人應接不暇,③
隆冬方啟,雪花裝點“冰城”,歡聚點燃熱情。看得見文化、留
得住游客的這座“水城”,帶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彈起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的強音,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雄渾交響樂中。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
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文中畫橫線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
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一《警世通言》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一一《增廣賢文》
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一一史鐵生
命運是一種注定,但你就是自己的注定。一一佚名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筑師。一一洛克菲勒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
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屆高三第三次
模擬考試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傳統文論是千百年來在中華文化圈中形成的一個自足的話語體
系,凸顯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不僅蘊含中國人的認知方式、哲學觀念、
價值取向與審美風尚,而且有著自身獨特的術語表達、較為完備的知
識體系,以及完善的演進、生長軌跡。
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閃耀著道德理想主義的情懷。傳統
文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高度重視文藝的倫理教化功能,強調作家的
倫理修養與德藝雙馨,推崇作家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精神境
界。元代戲劇家高明呼吁“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劉熙載提出
“詩品出于人品“,強調作品的精神品格源于作者的道德品性,而作
者應具備高尚的道德品性。王國維指出,“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
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元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
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
認為作者高尚偉大的人格是創造高尚偉大文學的先決條件,屈原、陶
淵明、杜甫與蘇東坡正是這方面榜樣。明朝李贄提出“童心說”,認
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把作家的赤子情懷視為
創作的基礎性要求。
源于中國史學的發達,傳統文論注重文史哲貫通,積極汲取中國
歷史的敘事經驗。清代章學誠主張文史相通,提出“六經皆史”,并
且認為“古文必推敘事,敘事實出史學”,揭示出中國文化的“史學”
品性、中國史學的發達與歷史敘事的深厚淵源。楊義在《中國古典小
說史論》里寫道:“考慮到中國作為史學大國,從《春秋》,尤其是《左
傳》開始的史學作為‘小說之祖’的身份,是不應該忽略的。小說家
多從史籍中討教敘事的章法,巳經成為我國古代的重要傳統J誠哉
是言。
傳統文論包含著由中國術語、范疇與原理構建的話語系統,折射
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情趣。無邪、比興、風骨、隱秀、意
境、意象、興味、性靈、教化等,都是傳統文論的基本術語。天人合
一、道法自然、興觀群怨、立象盡意與情景交融等,構成傳統文論的
基木原理。齊梁時期的鐘嫌《詩品》等以詩性語言表達文學鑒賞,唐
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標舉雄渾、典雅、洗煉、自然、含蓄、豪放、
飄逸、曠達等風格,是對中國人思維觀念和審美方式靈動而精確的把
脈。嚴羽認為:“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
詩者,吟詠情性也。”話里昭示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自覺,令人想到黑
格爾說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王國維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
凸顯中華民族獨到的審美觀察和藝術眼光。
(摘編自吳道毅、吳行健《傳統文論照亮當代文藝實踐》)
材料二
在明晰傳統文論民族特色的基礎上,我們應該在如何貫通古今、
讓傳統文論煥發當代活力上下功夫,讓傳統文論以新的面貌真正走進
當代、融入當代,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創新創造因素。
貫通古今要站在當代的立場上打破古今的界限,從當代的理論眼
光和視野去闡釋和開發傳統文論的當代意義。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
傳統文論并非只是固態的文化遺產,而是可以通過當代闡釋使其意義
通向現代文明,在現代文明中獲得新的意義,煥發出當代活力。比如
傳統文論中的詩教傳統,其文化價值取向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和指導作用。詩教傳統強調文學藝術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
以及“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與途徑,在今天的文化強國建設中不僅
要繼續沿襲而且要發揚光大。又比如“知人論世”和“知音”的批評
理論,從作家與接受者兩個方面切入,其理論價值是可以直接進入當
代文論的。“知人論世”講的是以作家為中心,了解作家的身世、家世、
經歷、個性、學識、情趣等,也了解他與社會、時代的聯系,從而更
深入地理解他所創造的文本,這比西方新批評以文本為中心、割斷文
本與作家與社會的關系要來得更為全面。“知音”則是從接受者角度,
在審美的層面接通創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聯系,說的就是接受者在欣
賞和批評時必須具有“音樂的耳朵"問題,涉及接受者的藝術修養和
理解。“知音”在傳統文論中早已不限于聽琴者和操琴者之間的關系,
成為藝術欣賞與批評的美學術語,而“高山流水”也成為“知音”的
代名詞。
貫通古今要在接通今人與傳統文論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的基
礎上,從術語、概念的轉化和在當代文論中的運用上下功夫。傳統文
論所面對的文學類型與當代有差別,傳統文論理論表述的方式和語言
與當代也有差別,如果硬搬傳統文論的概念、術語來評論當代文藝,
顯然有刻舟求劍之愚。但是,傳統文論的某些概念和術語在今天依然
有效,并得到廣泛運用,那就應該讓它煥發當代活力,使之在當代文
論中繼續發揮作用c比如“以形寫神”傳神”“意境”以虛寫實”“有無
相生”情趣”“自然”等。而另一些術語和理論命題,通過闡發它的現
代價值和意義,能為當代文論的構建提供理論參照,比如言、象、意
之間的關系,從當代符號學的角度對其進行現代闡發,可以找到許多
豐富的理論啟示。這一類理論命題的闡發還有很多,需要研究者多去
探索。
(摘編自蔣述卓《傳統文論富有鮮活而深刻的現代價值》)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一個自足的話語體系,傳統文論經歷了長期的演進、生
長過程,已具有自身獨特的術語表達和較為完備的知識體系。
B.高明“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的呼吁和劉熙載“詩品出
于人品”的觀點,體現了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的特點。
C.傳統文論中風骨、意境、意象等基本術語和天人合一、情景
交融等基本原理,反映了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情趣。
D.“知人論世”從作家角度,強調深入理解文本須了解作家身
世等;“知音”從聽眾角度,強調聽眾需具有“音樂的耳朵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引用王國維之語,揭示了作家人格與作品品格
之間的內在聯系,證明了傳統文論強調作家的倫理修養與德藝雙馨。
B.嚴羽認為“詩者,吟詠情性也”,而王國維提出“詞以境界為
最上“,兩個迥然不同的觀點顯示出詩與詞在審美上帝根本區別。
C.傳統文論中的詩教傳統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及教育方法與途徑,
對于我們今天建設文化強國仍有積極作用,需要繼承并發揚光大。
D.對待傳統文論中的概念、術語,不能生搬硬套,但部分術語
和理論命題可通過闡發它的現代價值和意義,以利于構建當代文論。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第三段觀點的一項
是()
A.《莊子?人間世》云:“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
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B.《三國演義》經常被當作三國信史,故章學誠稱其“七分實
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之惑亂”。
C.清代金圣嘆指出:“《水滸》所敘,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
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
D.劉熙載稱贊《左傳》的敘事經驗:“左氏敘事,紛者整之,孤
者輔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咕者腴之;剪裁運化之方,
斯為大備J
4.材料一和材料二均論述傳統文論,兩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
請簡要分析。
5.“文以載道”是傳統文論的一個基本原理。請結合材料,談談
你對這一原理的認識。
【答案】1.D2.B3.D
4.①材料一立足于傳統,側重從三個方面論述傳統文論凸顯著
鮮明的中國特色;②材料二立足于當代,側重從兩個方面論述如何貫
通古今、讓傳統文論煥發當代活力。
5.①“文以載道”強調用文章來說明道理,體現了傳統文論注
重文藝教化功能的特點。②今天要用當代理論眼光和視野來闡釋這一
原理:古代的“道”指儒家思想學說,今天則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③經過概念轉化、貫通古今后,這一原理可煥發出當代活力,依然具
有重要意義和指導作用。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知音'從聽眾角度,強調聽眾需具有‘音樂的耳朵”理解
錯誤。根據材料二,“知音”在傳統文論中早已不限于聽琴者和操琴者
之間的關系,成為藝術欣賞與批評的美學術語,故材料中說的是“接
受者”而非”聽眾二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B.“迥然不同”“在審美上有根本區別”錯。根據材料一,兩個觀
點都屬于傳統文論的話語系統,都“折射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
審美情趣”。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三段觀點為:傳統文論注重文史哲貫通,積極汲取中國
歷史的敘事經驗。
A.說明做事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B.說明文與史不能混淆,不可替代,否則容易使人惑亂。
C.說明《水滸》敘述藝術高超。
故選Do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材料一,根據“傳統文論是千百年來在中華文化圈中形成的一個
自足的話語體系,凸顯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
能,閃耀著道德理想主義的情懷”“傳統文論注重文史哲貫通,積極
汲取中國歷史的敘事經驗”傳統文論包含著由中國術語、范疇與原理
構建的話語系統,折射著中國人獨特的審美思維與審美情趣”可知,
立足于傳統,側重從三個方面論述傳統文論凸顯著鮮明的中國特色;
材料二,根據“我們應該在如何貫通古今、讓傳統文論煥發當代
活力上下功夫,讓傳統文論以新的面貌真正走進當代、融入當代,成
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創新創造因素”貫通古今要站在當代的立場
上打破古今的界限,從當代的理論眼光和視野去闡釋和開發傳統文論
的當代意義”“貫通古今要在接通今人與傳統文論的精神價值和思維
方式的基礎上,從術語、概念的轉化和在當代文論中的運用上下功夫
”可知,立足于當代,側重從兩個方面論述如何貫通古今、讓傳統文
論煥發當代活力。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1)根據材料一“傳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閃耀著道德理
想主義的情懷”可知,“文以載道”強調用文章來說明道理,體現了傳
統文論注重文藝教化功能的特點。
(2)根據“傳統文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高度重視文藝的倫理
教化功能”“貫通古今要站在當代的立場上打破古今的界限,從當代
的理論眼光和視野去闡釋和開發傳統文論的當代意義”詩教傳統強調
文學藝術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以及'寓教于樂’的教育
方法與途徑,在今天的文化強國建設中不僅要繼續沿襲而且要發揚光
大”可知,今天要用當代理論眼光和視野來闡釋這一原理:古代的“道
”指儒家思想學說,今天則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3)根據“傳統文論中的詩教傳統,其文化價值取向在當代依
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指導作用”“傳統文論的某些概念和術語在今天
依然有效,并得到廣泛運用,那就應該讓它煥發當代活力,使之在當
代文論中繼續發揮作用“貫通古今要在接通今人與傳統文論的精神價
值和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從術語、概念的轉化和在當代文論中的運用
上下功夫。……傳統文論的某些概念和術語在今天依然有效,并得到
廣泛運用,那就應該讓它煥發當代活力,使之在當代文論中繼續發揮
作用”可知,經過概念轉化、貫通古今后,這一原理可煥發出當代活
力,依然具有重要意義和指導作用。
(二)現代文閱讀11(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上學路
沈從文
①從我家中到那個新的學塾里去時,路上我可看到針鋪門前永遠
必有一個老人戴了極大的眼鏡,低下頭來在那里磨針。
又可看到一個傘鋪,大門敞開,作傘時十幾個學徒一起工作,盡
人欣賞。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熱時總腆出一個大而黑的肚皮
(上面有一撮毛!)用夾板上鞋。
又有剃頭鋪,任何時節總有人手托一個小小木盤,呆呆的在那里
盡剃頭師傅刮臉。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強壯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
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著墻上橫木,偏左偏右的搖蕩。
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齒頭包花帕的苗婦人,時
時刻刻口上都輕聲唱歌,一面引逗縛在身背后包單里的小苗人,一面
用放光的紅銅勺舀取豆漿。
我還得經過一些屠戶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鮮豬肉砍碎時尚在跳
動不止。我還得經過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轎的鋪子,有白面無常鬼,藍
面閻羅王,魚龍,轎子,金童玉女。
每天且可以從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親,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
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換了些什么式樣。
③并且還常常停頓下來,看他們貼金敷粉,涂色,一站許久。
我就歡喜看那些東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許多事情。
每天上學時,我照例手肘上掛了那個竹書籃,里面放十多本破書。
在家中雖不敢不穿堆,可是一出了大門,即刻就把鞋脫下拿到手上,
赤腳向學校走去。不管如何,時間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總得繞一
節路玩玩。
若從西城走去,在那邊就可看到牢獄,大清早若干犯人帶了腳鐐
從牢中出來,派過衙門去挖土。
到了溪邊,有時候溪中漲了小小的水,就把褲管高卷,書籃頂在
頭上,一只手扶著,一只手照料褲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
直到水深齊膝處為止。
學校在北門,我出的是西門,又進南門,再繞從城里大街一直走
去。在南門河灘方面我還可以看一陣殺牛,機會好時恰好正看到那老
實可憐畜牲放倒的情形。
因為每天可以看一點點,殺牛的手續同牛內臟的位置,不久也就
被我完全弄清楚了C
再過去一點就是邊街,有織簟子的鋪子,每天任何時節皆有幾個
老人坐在門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鋼刀破馥,有兩個小孩子蹲在地上
織簟子。
又有鐵匠鋪,制鐵爐同風箱皆占據屋中,大門永遠敞開著,時間
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兩只手拉著風箱橫柄,把整個
身子的分量前傾后倒,風箱于是就連續發出一種吼聲,火爐上便放出
一股臭煙同紅光。
待到把赤紅的熱鐵拉出擱放到鐵砧上時,這個小東西,趕忙舞動
細柄鐵錘,把鐵錘從身背后揚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濺的一下一
下打著。有時打的是一把刀,有時打的是一件農具。
有時看到的又是這個小學徒跨在一條大板凳上,用一把鑿子在未
淬水的刀上起去鐵皮,有時又是把一條薄薄的鋼片嵌進熟鐵里去。日
子一多,關于任何一件鐵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會弄錯了。
邊街又有小飯鋪,門前有個大竹筒,插滿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有干魚同酸菜,用缽頭裝滿放在門前柜臺上。
④引誘主顧上意思好像是說,“吃我,隨便吃我,好吃!”
每次我總仔細看看,真所謂“過屠門而大嚼”,也過了癮。
但最使人開心事,還是落過大雨以后,街上許多地方已被水所浸
沒,許多地方陰溝中涌出水來,在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過身,
我卻赤著兩腳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漲了大水,照例上游會漂流得有木頭、家具、南瓜同其他
東西,就趕快到橫跨大河的橋上去看熱鬧。橋上必已經有人用長繩系
定了自己的腰身,在橋頭上呆著,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東西浮來時,就踴身一躍,騎
到那樹上,或傍近物邊,把繩子縛定,自己便快快的向下游岸邊泅去。
另外幾個在岸邊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繩子拉著,或纏
繞到大石上大樹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來在橋頭上等候。我歡
喜看人在澗水里扳管,巴掌大的活鯽魚在網中蹦跳。
一漲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這種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規矩,一
落雨就得穿上釘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種笨重釘鞋。雖然在半夜時有
人從街巷里過身,釘鞋聲音實在好聽,大白天對于釘鞋,我依然毫無
興味。
材料二:
我寫出的又不是他們預定的形式,真無辦法。你們多知道要作品
有“思想”,有“血”,有“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
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言語上。你們要的事多容易辦!可是我不能給你
們這個。
(摘自沈從文《習作選集代序》)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上學路上所見到的都是跟自己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吃、
用、喝方面的場景C
B.皮靴店里大胖子皮匠總腆出“上面有一撮毛”的大而黑的肚
皮,這讓人忍俊不禁。
C.雖然作者覺得因漲水而漂來上游的東西很熱鬧,但隱約讓人
感受到大水的無情C
D.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讀者可以發現,沈從文在有意識地實
踐自己的創作主張C
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照應了文章的標題,也點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
上學路上的景物。
B.句子②從外貌、動作等方面生動地寫出了兩代苗人的生活,
畫面溫馨甜美。
C.句子③中“常常停頓下來''"看"一站許久“一連串動作,體
現兒童的好奇心。
D.句子④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干魚同酸
菜”的誘人可口。
8.作者通過觀看“殺牛”“打鐵”雨后撈東西”的場景明白了哪
些“事情”?請梳理概括。
9.材料二說“我寫出又不是他們預定的形式”,材料一是如何體
現這一創作特點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6.A7.D
8.①有生命的動物值得憐惜;②凡事多看多做就會熟悉;③生
活中充滿趣味。
9.①結構松散:本文不像一般的散文有特定的線索,而是行文
散漫率性;②語言樸實:本文語言不像一般散文一樣典雅莊重,而是
洋溢著地方特色和兒童的活潑浪漫;③主旨淺近:本文主題不像一般
散文一樣深刻,而是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社會,體悟日常。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都是跟自己日常生活直接相關的吃、用、喝方面的場景”錯,
有的不是跟自己“直接”相關的,如“扎冥器”租花轎”等。
故選Ao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
術的能力。
D.“比喻修辭”錯,句子④運用的是比擬修辭。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概括情節內容的能力。
依據“在南門河灘方面我還可以看一陣殺牛,機會好時恰好正看
到那老實可憐畜牲放倒的情形”,作者想到牛是“老實可憐畜牲''「放
倒的情形”,是可憐的,所以可以概括出作者明白了:有生命的動物
值得憐惜。
依據“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關于任何一件鐵器制造秩序,
我也不會弄錯了“,可知作者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明白了:凡事多看
多做就會熟悉。
依據“一漲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這種有趣味的事情”,可知作
者明白了:生活中充滿了趣味。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結構、語言特點、概括主題的能力。
依據“我寫出的又不是他們預定的形式”,可知作者在組織寫作
內容,并具體行文時,不像一般的散文格特定的、明確線索,并且緊
緊圍繞著這一線索展開,本文主要回憶童年上學路上看到的一系列
“新鮮事”,較為散漫率性地將這些新鮮事組織起來。
依據“且要求一個作品具體表現這些東西到故事發展上,人物言
語上”,可知一般散文在通過“故事發展”人物言語“,來表達“預定”
的主題時,語言較為莊重,甚至嚴肅,而本文則洋溢著湘西鄉村的地
方特色,充滿兒童的活潑浪漫。
依據“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淚可知本文的寫作主
題和一般散文不同,一般散文要"有‘思想',有‘血',有‘淚
本文的主題主要是從兒童的視角觀察、記錄社會生活,直接表達對這
些日常生活的體會和感悟。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帝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又問:
“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泱背。上問左丞相
陳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史J
上日:“君所主者何事?”平日:“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
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
焉。“帝稱善。絳侯(勃封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謝病請歸相印。
上許之,平專為丞相。
笠翁曰: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間,其事與周勃同情,總由平日
未嘗經理,卒然問及,不能即舉其數。但平有飾非之智,勃無口給之
能,故覺彼善于此,掩過一時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當以相任獨
歸之也。
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文帝問曰:“一歲決猶幾
何?錢谷出入幾何?不問節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也。知而舉之,
不過兩言而盡,有何難對與不屑對之有哉若問某郡決獄幾何、錢谷
出入幾何,欲其條分而縷析之,則如此冗屑之事,誠非宰相所宜知。
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訪繩墨于工師,未有不隨取隨
應,隨問隨答者。豈得曰"大匠恥親繩墨之事,紀綱不任鎖鑰之繁,
君其問諸若輩”乎?惜蕭何巳死,備顧問者無人,設此時猶居相位而
躬承是問,吾知其必能應對如流,不爽毫發。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
陽時,早已收藏圖籍,留心經世之務,不似諸君爭取財物,置天下大
計于不問,至此時一詰而茫然也。文帝不察,卒為所欺,不可謂非至
明之一累也。
噫!后世論此者皆謂陳平能識大體可謂相臣之法是千古讀書人盡
墮術中而不之覺。受其欺者,豈獨一漢文帝而已哉.!
(節選自李漁《笠翁別集》)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
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后世論A此者B皆謂陳平能識C大體D可謂相臣E之法F是千古
讀書人G盡墮術中H而不之覺。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A.卒,通“猝”,其含義與《屈原列傳》“懷王卒行”,《過秦論》
“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中的“卒”不同。
B.董,意為監督管理,《諫太宗十思疏)”雖董之以嚴刑”句及
現代漢語“董事”一詞中的“董”字均作此解。
C.恥,意為感到恥辱,其詞類活用方式與《師說》”于其身也,
則恥師焉”、成語“不恥下問”中“恥”均不同。
D.爽,意為過錯,其含義與《促織》”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
《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為作者引述的史料,根據史書的記史范疇推斷,以
上史料引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三書均有可能。
B.因不能答復漢文帝的詢問而陷入尷尬的周勃,得到陳平的同
情,但周勃最終還是辭去丞相一職,陳平得以專任丞相。
C.對漢文帝的詢問,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不同的答
復顯示了三人不同的個性。作者對三人做出了不同評價。
D.漢文帝被陳平的話術欺騙,贊賞陳平的回答。雖然受騙者不
止漢文帝一人,但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
(2)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
14.本文認為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實際是在掩飾其不了
解情況的疏失。作者這樣推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答案】10.BDF
11.C12.A
13.(1)“天下一年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自己不
了解。
(2)現在拿總綱要點詢問大臣,猶如向管家索要鑰匙。
14.陳平認為丞相只負責大政,不問具體事務,所以未答復漢文
帝的詢問。但李漁認為漢文帝所問正是國家大政,陳平的不答正是因
不了解而無法答復°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后世評論這件事的人,都說陳平能夠識大體,可以說是宰
相的典范,這是千百年來的讀書人都陷入了這種看法而沒有意識到。
“后世論此者”作“謂”的主語,“者”后停頓,B處斷開;
“陳平能識大體”作“謂”的賓語,構成動賓短語,D處斷開;
“謂相臣之法”,“謂”與“相臣之法”構成動賓短語,F處斷開;
故選BDF。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及用法的能力。
A.正確。通“猝”,突然;最終;士卒。句意:突然問到。/懷王
最終還是去了。/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步兵,手持鋒利的武器,詢問路
人。
B.正確。句意:一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雖然可以用嚴
刑來監督他們。/管理事務。
C.錯誤。三個“恥”字均為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恥’1句
意:大工匠以親自處理繩墨之事為恥。/對于自身,卻以從師學習為
恥。/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
D.正確。句意:沒有絲毫差錯。/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
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我做妻子沒差錯。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B.“得到陳平的同情”錯誤,原文中“同情”意為“事情實質相
同
C.“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錯誤,蕭何已死,并未回答
漢文帝的詢問,文中表述為作者假設。
D.”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錯誤,文中認為,漢
文帝受騙為“至明之一累”,并未否定文帝為明君。
故選A。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決獄”,判決的案件;“幾何”,多少;“謝”,謝罪。
(2)“總目”,總綱要點;“叩”,詢問;“覓鎖鑰于家督”,狀語
后置,“于家督覓鎖鑰,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根據“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
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可知,陳
平認為丞相只負責大政,不問具體事務,所以未答復漢文帝的詢問。
根據“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可知,般官吏負責
管理天下的事務,而宰相則負責總結官吏們的成績。再根據“不問節
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份利潤協議書
- 稅務扣款協議書
- 老人老伴協議書
- 擋土墻施工私人協議書
- 移動模具協議書
- 電氣設備協議書
- 現澆樓面協議書
- 碼頭靠泊協議書
- 無人機打藥合同協議書
- 毀約后補辦就業協議書
- 沙特阿拉伯商務談判風格禮儀與禁忌
- 甘肅省安全員-A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5年中國足球俱樂部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臨床各科急救流程圖
- 【MOOC】《創新創業與管理基礎》(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課件
- 2025年全國法制宣傳日普法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共200題)
- 消防安裝工程重點難點分析及應對措施
- 醫師人員管理制度內容
- GB/T 44951-2024防彈材料及產品V50試驗方法
- 2024年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師《橋梁隧道工程》考試題庫大全(含真題)-上(單選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