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跨文化傳播教程》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第四章跨文化適應與跨文化傳播能力引言
人們面對跨文化環境,會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適應。但是這種不適應,可以通過學習、實踐的多種方式調整,進而融入新環境,產生認同,這就是“跨文化適應”。即為適應異族文化生活而做出努力的過程。為了更好實現跨文化適應,就需要增強個人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能力。第一節
跨文化適應的理論模型第二節
文化沖擊與跨文化沖突第三節
跨文化傳播能力本章概覽/CONTENTPARTONE01.跨文化適應的理論模型ATheoreticalModelofInterculturalAdaptation第一節
跨文化適應的理論模型ATheoreticalModelofInterculturalAdaptation跨文化適應的基本邏輯:通過增進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對彼此文化的認識與尊重,最后逐漸接受彼此的文化背景,適應共同的文化空間。即從理解到尊重,再到接受和適應。一、約翰·貝利的文化適應理論約翰·貝利在研究移民問題時提出來文化適應理論。“文化適應是兩個或多個文化群體即其個體成員之間接觸而發生的文化和心理共同變化的過程。”文化適應理論的五個組成部分:兩種不同類型的初始文化背景,兩個不斷變化的民族文化群體,以及彼此之間發生聯系和互動的過程。要全面理解文化適應過程,就要關注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社會對多元文化存在的包容程度。文化適應的四種結果:整合、隔離、同化、邊緣化。文化適應的四種多族群社會狀態:多元文化主義、隔離、大熔爐、社會排斥。ATheoreticalModelofInterculturalAdaptation二、金榮淵的“壓力——適應——成長”動態模型金榮淵認為,跨文化適應就是個體來到一個全新、陌生的環境后,主動或被動建立起與這些環境之間的相對穩定和互惠的關系,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個體經歷這一過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盡快適應新的文化環境。關鍵要素:壓力是適應的必要和前提調節,是內在的產生適應性改變的動力來源,將有效促進個體在進入以文化后改變行為,從而獲得成長。“壓力——適應——成長”的過程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有規律的、不斷波動的過程。ATheoreticalModelofInterculturalAdaptation三、科琳·沃德的“雙維度”模型跨文化適應研究的“雙重維度”:即情感層面的心理適應和行為層面的社會適應。跨文化適應的心理和行為兩個層面是相互作用的。具有“外來者”身份的個體來到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中,一般都會面臨心理和行為實踐兩個方面的不適應感,并且需要通過溝通和交流適應新環境。“ABC”模型:分別對應跨文化適應的情感、行為和認知三個視角。中國互聯網平臺的“出海”旅程是艱難坎坷的。從共享單車的鎩羽而歸,到美國特朗普政府為微信與TikTok頒布禁令。ATheoreticalModelofInterculturalAdaptationPARTTWO02.文化沖擊與跨文化沖突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第二節
文化沖擊與跨文化沖突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
跨文化傳播是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際行為。隨著不同地域、國家文明的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歷史源泉、政治制度和地域特點,也導致了文化差異(culturaldifferences)。這種差異可能導致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產生交流隔閡甚至造成跨文化沖突,成為跨文化交流的絆腳石。一、文化差異與文化沖擊人類學家卡萊沃爾·奧伯格提出了“文化沖擊”(“culturalshock”,又稱“文化休克”)的概念。描述在外旅居者適應他國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到的迷失、焦慮與失落。文化沖擊的四個階段:蜜月期、沮喪期、調整期和接受期。四個階段的變化呈“U”形曲線,既相互聯系,又各有不同特征。當個體身處異文化,將經歷“產生新鮮感——碰到問題——調整自我——適應環境”的過程,且這個過程是不斷重復、交替進行的。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一、文化差異與文化沖擊(1)蜜月期:這一階段一切異文化都是新鮮有趣的,這種情況會持續數周甚至數月。(2)沮喪期:一般為來到異國3個月后,個體開始對異國感到失望、惱火、急躁和緊張。(3)調整期:這是開始接受異文化的第一個階段,通常出現在來到異國的第6至12個月。在這一階段,個體逐漸適應了異國的生活環境,發展處了適應新環境的生存技能,并能夠將心態調整到積極的狀態以面對異文化。(4)接受期:此時個體對異文化的適應基本趨于穩定,在情緒上已經基本克服焦慮和不適,在實踐層面基本能夠靈活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二、跨文化沖突文化沖突(culturalconflicts)是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各自不同的目標、觀念和價值取向等因素相互接觸,進而產生的對抗或競爭。霍夫斯泰德在《文化的效應》中提出的文化的五種維度,分別是權力距離、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不確定性規避、長期與短期導向。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群體利益的重視程度不同,產生了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三、避免跨文化沖突的方式肯尼斯·托馬斯與拉爾夫·基爾曼以自信導向和合作導向兩種個人特征為象限,提出了5中人際間的沖突管理模式:協作型、竟爭型、回避型、適應型、妥協型。五種應對文化沖突的溝通技巧:(1)在溝通中加強面子管理。(2)認真傾聽對方的需求和觀點。(3)靈活地根據語境變化進行話語重構。(4)提高文化移情能力。(5)采用跨文化語碼轉換方式。CultureShockandInterculturalConflictPARTTHREE03.跨文化傳播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1989年,陳國明歸納出“四維跨文化傳播能力模式”。四個維度分別是指:個人屬性與特點、溝通與交流技巧、心理調試性和文化意識;邁克爾·拜拉姆提出的跨文化傳播能力模式對此進行修正,認為跨文化能力與跨文化傳播能力是兩個需要去區分的概念。判斷是否具有跨文化(適應)能力,需要了解個體認知、態度、技能三個向度;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一、跨文化傳播能力的組成要素迪爾多夫通過金字塔式跨文化能力層級模型說明,個體跨文化傳播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的過程。(1)塔底:個體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必備的態度;(2)第二層:知識與理解和技能;(3)第三層:理想的跨文化能力提高的內在結果;(4)塔頂:理想的個體跨文化傳播能力提高的外在表現。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一、跨文化傳播能力的組成要素“移情”(empathy)一詞源于德語,指為客觀事物賦予人的主觀情感。“文化移情”的概念指個體處于異文化環境中,能夠自覺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積極的轉換文化立場,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跳出本土化的習慣和框架的約束,讓自己如實地感受、領悟、理解另一種新的文化。影響文化移情的因素:(1)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2)刻板印象;(3)“民族中心主義”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二、文化移情“再情景化”(recontextualization)是在批判話語分析中常提及的概念,指某文本從原有的語境中移出,被挪動到另一個情境之中,塑造出不同意義的新話語,并且為話語賦予了新意義。運用再情景化模式的分析步驟來進行跨文本解讀:第一,要確定需要移動的話語內容是什么;第二,要確定話語發生的原始情境;第三,要明確再情景化的傳播者;第四,考慮接受者之間的關系等;第五,分析話語在新情景中的新意義。三、再情景化模式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平涼職業技術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歷年(2019-2024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GMP基礎知識課件
- 737機型培訓課件
- 【名校密卷】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期中測試卷(一)及答案
-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告與數字營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消防管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電力大學《第二外語(三)(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貿易術語及應用及試題及答案
- 淘寶網店轉讓合同范本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高職(專科)單招政策解讀與報名課件
- 我譯網面試題及答案
- 合伙經營機械合同范本
- 中國急性缺血性卒中診治指南(2023)解讀
- 2025年四川省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員額制人才招聘80人歷年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湖北華中科技大學招聘實驗技術人員52名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鄭州工業安全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2025年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直屬事業單位招聘27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