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專項規劃編制說明書_第1頁
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專項規劃編制說明書_第2頁
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專項規劃編制說明書_第3頁
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專項規劃編制說明書_第4頁
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專項規劃編制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規劃》是指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未來發展進行的一種超前性調配和履行宏觀調控,經濟調節,公共服務,彌補市場失靈,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配置公共資源,實現發展戰略目標為目的。礦產資源規劃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體系的組成部分,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與礦業權設置的重要依據。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保障長期穩定供給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一個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國家對礦產資源的保障,必須有科學的規劃指導、方能有序進行。為此,我國從2001年開始實施第一輪礦產資源規劃,結束了我國礦產資源管理無規劃可依的歷史。第一輪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的實施,保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較好地發揮了礦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推進了地質勘查體制的改革;開創了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公益性勘查工作得到加強,商業性勘查市場機制逐步建立,礦業權市場活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取得明顯成效;礦業領域改革逐步深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水平不斷提高,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與保障作用。2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逐步建立全國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國土資源部決定于本世紀初在全國開展各級各種礦產資源規劃的《專項規劃》是礦產資源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重要依據。將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布局安排、準入條件等要求進行細化落實,為重晶石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細致和可操作的規劃依據。編制實施專項規劃既是整頓和規范礦產開發秩序、推進整裝勘查和資源整合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實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重要途徑,對于全面規范和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和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國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68號的有關要求,根據《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稀土等重要礦產重點專項規劃區/礦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0]48號)和貴州省國土資源廳《貴州稀土等重要礦產重點專項規劃區/礦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方案》,貴州省國土資源勘測院負責編制工作,為完成編制任務,委托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三地質大隊編制《貴州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區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圖、表、說明書等。二、規劃區概況天柱縣大河邊重晶石礦區,位于貴州省東部天柱、三穗、劍河等縣的大河邊至南明一帶,轄屬邦洞、坪地、款場、南明四鎮,地理坐標:3圈定,面積約410.80平方公里拐點坐標見表1—1。表1—1礦區拐點坐標表XYXY123456789礦區有天柱至新晃、玉屏、凱里省級公路通過,南距邦洞鎮13公有公路相連。全球通網絡覆蓋全區,交通通訊方便。西低山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以中低山丘陵地形和構造侵蝕、溶蝕、堆積地貌為主。山脈主要呈北東—南西向展布,主峰尖坡海拔標高886.5米,最低點海拔標高567米,一般相對高差200—300米。植被較發育,無大的河流,溪溝發育,常年流水,水質較好,水量較豐富,屬沅江和烏江水系、長江流域。氣溫16.1℃,最高氣溫達39.9℃,最低溫度4毫米,雨季集中在4—7月份,12月至次年2月有短期凌凍,年均日照達1228小時,全年無霜期約200—300天。業生產為主,無大的工業園區,僅有鄉鎮企業礦山,經濟不發達,電力由國家電網供應,區內山泉水點較多,可滿足生產及生活用水。礦區內以重晶石礦為主,次有釩、鐵、銀、鈾、磷、稀土、硅石及煤礦等,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重晶石礦的開發利用,已成為該區的基礎產業和經濟支柱,生產重晶石約40萬噸/年,以銷售原礦石為主,年產值達1億元左右,約占縣域礦業經濟的30%左右。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及貴州省經濟社會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以“工業強省”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為契機,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而礦業經濟將面臨新的形勢與挑戰。三、礦產資源稟賦大河邊重晶石礦區大地構造位置地處揚子準地臺與華南褶皺的接壤部位之東側江南臺隆的錦屏—榕江迭臺拱北緣向西的過渡地帶,處于雪峰山逆沖推覆帶與揚子陸塊南部被動邊緣褶皺帶之坪地和款場向斜內,其北西邊與楊子地臺褶皺帶之印江早古陷斷裂帶和黔東褶皺帶相鄰。在地史上經歷了武陵、雪峰、燕山—喜山等多期構造運動。褶皺、斷裂發育,形態多樣,錯綜復雜,主要由北北東和北東向構造組成的區域基本構造格局,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南界為一套淺變質的深海盆地斜坡相火山陸源碎屑沉積,下古生界以海相5碳酸鹽沉積為主,陸源碎屑沉積次之,新生界第四系為河——湖內陸相磨拉石沉積及松散堆積物為主。主要礦產有重晶石、釩、鐵、磷、鈾、黃鐵礦、含鉀頁巖、鉛鋅、汞、金、銀、硅石、灰巖、白云巖、煤等。區內重晶石礦產于寒武系下統底部老堡組(∈1l)地層中,主要分重晶石礦為灰、深灰色厚層塊狀。礦層呈層狀、似層狀與圍巖整合產出,總體走向北東約45°,傾向北西至南東,傾角25—45°,向深部漸趨變緩,平均約12°。礦層厚度極值0.5—10.17米,平均3.49米,變化系數61.99%,沿傾斜延深方向厚度有增大趨勢。礦石礦物主要有重晶石、次為白云石、方解石、炭質有機質、少量石英、斜長石、粘土礦物及黃鐵礦等,BaSO4含量多在90%以上。礦石由粉晶重晶石組成,為粉晶、細晶結構、不等粒結構、花崗變晶結構和塊狀、花斑狀、條紋狀等構造。大河邊重晶石是區域內的優勢礦產之一,坪地向斜東翼北東段于上世紀80年代進行普查—詳查地質評價,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緩傾斜產出、層位穩定,構造較簡單,走向大于24km,傾向延伸大于2km,一般厚度3.5m,最厚10余m,BaSO4含量50—98%,估算重晶石礦石資源量(333+334類為11337.02萬噸。經2010年核查累計查明重晶石礦資源量8491.08萬噸。潛在資源量可達數億噸,屬特大型海相沉積型重晶石礦床。(一)編制過程61.技術標準①國土資源部《關于開展稀土等重要礦產重點規劃區/礦區專項規劃②貴州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報送貴州省稀土等重要礦產重點規劃區③黔國土資發[2007]38號關于《第二輪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④黔國土資發[2007]139號《省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技術指南》⑤黔國土資發[2007]230號《省級礦產資源規劃成果要求》⑥關于重晶石礦地質勘查規范及礦山開采規范等⑦《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建設規范》2.編制程序(1)擬定《規劃》編制方案(主要內容包括):①《規劃》的目的、任務、依據及適用對象、范圍、期限等。②分析規劃區內重晶石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現狀與發展趨勢及保障程度基本態勢。③重晶石礦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方向、目標。④對區內重晶石礦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分區和區塊的合理劃分。⑤礦業權的設置、投放數量及時序。⑥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⑦編制《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等。(2)資料收集7①為按期完成本《規劃》的編制,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大隊受托后,于2011年6月成立了《規劃》編制工作小組。②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學習本《規劃》編制的協議及內容要求,明確工作的目的及任務、經費、時間等,編制工作方案。彭曉春負責文本、附表、附圖、設計書的編制,何志威等負責表格錄制,103隊圖文中心負責圖件清繪。③收集、整理已有各類資料,基本摸清區內重晶石勘查、開發及環境保護與礦業權設置等情況。①對已收集資料進行綜合分析、選用,編制文本、圖表和說明書。②2010年7月15日完成征求意見稿,并報送貴州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于2011年8月11日,貴州省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組織相關部門領導進行了預審。項目組按預審意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送審稿于目組按初審意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后,編制了《規劃》的文本、圖表及2011年11月15日在北京市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評審組,對本《規劃》終提供本《規劃》文本、附圖、附表及說明書等。3.研究情況8(1)本項目研究的技術路線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轉變礦業產業政策,從省情區情和礦情的實際出發,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踐到認識的思想路線,重視調查研究,特別是第一手資料,在新的地學、內重晶石礦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和實施“工業強省”與城鎮化帶動戰略以及實現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為《規劃》目標、指標、任務的確定,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布局、結構調整、總量調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以及保證《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等進行比較分析與研究,為《規劃》的編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2011年6月以來,項目組在資料信息收集、分析研究調查、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對規劃區內重晶石礦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等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了礦山數量、資源儲量、生產情況、礦業權的設置等。(3)根據貴州省關于礦產資源管理的方針政策,國民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按照國家對重晶石礦屬限制性開采礦種任務及實施管理的保障措施。(1)主要目標9①根據縣“十二五”規劃綱要中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按相關規定和產業政策,制定了《規劃》的總體目標和2015年規劃期②總體目標包括:重晶石礦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及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方向,主要產品產量,結構調整和布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目標。—2013年完成,力爭新發現礦產地2—3個;商業性勘查(坪地向斜東翼、中深部)于2011—2015年進行,提升資源量類別332)類1000萬噸333)類約2000萬噸,新增資源儲量約4000萬噸,對大河邊—圭勺礦山一帶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等。(2)主要任務①對大河邊重晶石礦區坪地向斜西翼及款場向斜進行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進行規劃分區及探礦權設置,為增加資源提供后備基地。②對坪地向斜東翼開展商業性勘查,提升資源量類別和可供性,新增資源儲量,為資源整合及開發利用提供依據。③對重晶石礦資源的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分區和區塊劃分。④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等制定具體目標。⑤提出《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等。第一章總則:簡要闡述了《規劃》編制的目的意義、任務、依據—2015年,基準年2010年,數據截止2010年等。第二章礦區概況:在簡要介紹規劃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論述了礦產資源的稟賦特征。扼要闡述了規劃區內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勘查開發的發展趨勢和保障程度基本態勢。第三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根據相關要求,簡述本《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轉變礦業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從實踐到認識的思想路線。縣情礦情實際,提出了總體目標、規劃期目標。第五章重晶石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對區內資源調查評價和商業性勘查工作進行了分區和制定了相應措施。(1)簡要論述分析了區內地質勘查現狀與發展趨勢,對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的規劃目標和指標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劃分了調查評價區3個,區塊7個。(2)在論述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分析了區內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基本形勢和發展趨勢。(3)商業性勘查分區的原則,共劃分為限制勘查區2個,明確了勘查準入條件,確定了探礦權的設置投放時序的原則及其安排。劃分限制勘查區塊6個。(4)確定了商業性勘查項目的出讓方式。第六章重晶石礦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在分析重晶石礦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基礎上,根據縣情礦情及礦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論述了提高重晶石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有效保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確定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目標與指標。闡述了區內重晶石礦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調控、區域布局、結構調整與優化,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指標,明確了具體的要求及相應的措施。依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和條件,劃分了限制開采區2個及限制開采區塊6個,為采礦權設置及投放數量、時序安排提供了依據。第七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根據區內礦山地質環境現狀及其發展趨勢的,對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做了綜合評價。根據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綠色礦區”的要求,結合區內情況,提出了區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目標及指標、任務,劃分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重點區2個,礦山土地復墾重點區域1個等。第八章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在論述保障《規劃》實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保護資源環境等基本國策及有關法律法規為依據,明確了保證《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組織措施,劃》的實施。第九章附則:明確了《規劃》文本的重要性及《規劃》文本、附圖、附表等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及均需嚴格執行。并要求在實施過程中酌情按規定進行必要的修改、補充和完善。(1)礦產資源分布圖:主要反映了區內的地理要素及2009年以前(2)礦產資源開發及利用現狀圖:主要反映了區內的地理要素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主要包括采礦權范圍,開采規模及礦山地質環境現狀。(3)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規劃圖:主要反映了區內的地理要素及礦產資源勘查現狀,本次規劃的勘查區及勘查區塊的分布。(4)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圖:主要反映了區內地理要素、礦產資源開采現狀及本次規劃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開采區及開采區塊(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規劃圖:主要反映了規劃區內地理要素、礦山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及本次規劃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區域。(6)《規劃》中各類附表等6份,包括礦產資源基本情況表、開發利用現狀表、限制勘查規劃區塊表、限制開采規劃區塊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規劃表、土地復墾規劃表等。七、與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及其它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1、與省礦產資源總體的銜接本《規劃》的編制,按照“下級礦產資源規劃必須服從上級礦產資源規劃為依據”的要求,在執行落實《省礦資源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及土地復墾;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及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調查監測等作好銜接和統一協調。2、與相關專項規劃的銜接本《規劃》的編制,將“區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十二五”規劃綱要作為本《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之一,在《規劃》編制中結合本區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對重晶石礦進行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等,做好落實和銜接。對主要交通干線、風景名勝區、旅游區、地質遺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飲水水源地保護區、森林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防治區等八、其它需要說明的問題萬,其圖上或與相關附表所反映的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與保護等區域的范圍、面積受到局限或有一定影響。因此,在使用時對探、采礦權的確定,需采用較大比例尺的圖作為依據。州省國土資源廳出版的地圖的地理要素清繪表示,其精度較高;地質要素按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圖放大表示,精度偏低。但基本能滿足《規編制的要求。4、本《規劃》中涉及資源儲量數據采用詳查地質報告資料經省儲委或有關部門審批及2010年核查資料。5、勘查區塊的劃分(1)勘查區塊劃分的基本原則①原則上一個勘查區塊可對應一個探礦權,若區域內設置多個探礦權時,必須只能是同一個勘查主體。②區內凡具有一定找礦信息需要進行勘查工作的區域,原則上均應劃分勘查區塊。③勘查區塊劃分,原則上要保持已知勘查信息的完整性、結合不同階段地質工作程度不同的特點,符合勘查總體部署和整裝勘查,并兼顧已有礦權人的利益的基本原則。④已經進行勘查區域,工作程度達到開采設計要求,以往采礦活動證實有可供開采的資源儲量,則不進行勘查區塊的劃分。⑤已合理設置礦業權的地區,不再進行勘查區塊的劃分。對于不合理的區域,進行探礦權整合。按劃分的勘查區塊。總體要求符合勘查布局,同時考慮勘查程度及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2)勘查區塊劃分的依據①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要求。②充分考慮礦產資源稟賦特點。③遵循科學設置,合理布局,統籌安排。④規模開發,節約利用。⑤確保勘查與開采相協調。⑥作到技術與經濟條件符合要求。⑦適宜保護環境,保障安全。⑧有利于管理。(3)勘查區塊劃分的基本條件①按《礦產資產源區塊劃分及編寫辦法》(地發[1995]125號)的規定,有利于礦區的整裝勘查和開發,勘查區塊面積最小范圍不低于四分之一個基本單位區塊,小于者則不單獨設立勘查規劃區塊。②預查或普查階段勘查規劃區塊的劃分勘查規劃區塊的劃分應綜合考慮探礦工作部署所依據的礦化信息及地質推斷的含礦地質體、礦化線索等分布區的全部范圍。根據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自然重砂異常劃分,規劃區塊范圍應包括完整的異常區。控礦構造等地質推斷的含礦地質體全部范圍劃分為勘查規劃區塊。依據礦化點、礦化露頭、含礦轉石、礦化蝕變現象等礦化線索,按實際地質情況,對可能含礦的地質體范圍進行推測,劃定為勘查區塊。③詳查和勘探階段勘查規劃區塊的劃分勘查規劃區塊的劃分應考慮探礦權和采礦權銜接,礦床的連續性、空間分布形態、產狀等特征及礦床類型和開采技術條件。礦體投影范圍,以礦體的最外部邊界點所圈定的。已設探礦權范圍之外無礦權設置和法律允許的范圍。礦床規模和開采方式。共(伴)生礦產均應進行綜合勘查及評價。6、探礦權設置投放及時序安排(1)探礦權設置投放時序的原則①保障需求,分類安排的原則:滿足區內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②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規劃近期優選并重點安排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密切,急需勘查的區域。(2)出讓方式按規劃的勘查區塊中設置的探礦權均屬于商業性礦產勘查項目(含①探礦權出讓方式的依據探礦權出讓管理按照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6]12號文《關于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以及黔國土資發[2006]96號文《關于貫徹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的意見》執行。②探礦權出讓方式1.批準申請出讓以申請在先即先申請者優先依法登記的方式出讓探礦權。規劃勘查區塊內的礦產勘查工作空白區或雖進行過礦產勘查但未獲得可供進一步勘查區域的探礦權,以申請在先方式出讓。2.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探礦權,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可以新設探礦權的環境敏感地區和未達到國家規定環境質量標準的地區,應以招標的方式出讓探礦權。3.協議出讓已設采礦權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產系統擴大勘查開采范圍的毗鄰區域,為礦山尋找接替資源的勘查區域,經批準允許以協議方式出讓。協議出讓的探礦權價款不得低于類似條件下的市場價格。7、重晶石礦開采與保護分區1.分區原則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指導下,環境優先,有利于資源與經濟效益的綜合發揮,實現穩健、可持續發展的分區原則是:法律及其配套法規要求,按照法律、法規準入的原則進行分區。(2)符合《省、州、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結合區內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同省相關專項規劃保持一致和互相銜接的原則。(3)根據區內重晶石礦資源特點和開發利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