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含練習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沖刺復習:詞語理解運用

語言文字運用(詞語理解與運用)

【考情分析】

B詞語(成語)的理解與運用重點考查學生對學生成語的正確使用能力??疾榈姆秶校?/p>

聞性、詞義輕重、感情色彩、習慣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詞語,絕人多數是教材中出現過的詞

語。考查的要點是常用易混近義詞的辨析與運用,常用易混同音異義詞的辨析和運用,成語

和關聯詞語的辨析運用;詞語辨析與選用的原則是“詞不離句”,要先理解語境意義再關注

詞語意義。

【溫馨提醒】

近兩年的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出現的語言文字運用新題型,涉及漢語中多個層面的語言現

象,例如,助動詞、疑問代詞的使用,重疊等詞法操作,某些特定句式的意義等。

1.對詞語使用的考查

【例1】下列句子中的“能”與文中加點的“能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023年

語文全國乙卷第17題)

A.她盡量高高地跳起腳尖,希望車廂里的人能看見她的臉。

B.我們班同學就數他能說,講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C.新頒布的控煙條例規定,絕大多數公共場所都不能吸煙。

D.以前這條小河上沒有橋,人們只能涉水而過,非常不便。

本題涉及助動詞的分類問題,助動詞在很多語言的研究中都備受關注,它們的表現有很

多跨語言的普遍性,也有各語言的個性特點。同一個助動詞常常具有多樣的句法分布和語義,

作為助動詞的“能”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類型。

a.動態助動詞,表示有能力完成某種事件,例如,“我們能克服現在的困難J

b.道義助動詞,道義上的許可,表明某種行為符合社會規范、道德、習俗等,例如,“你

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

c.認識助動詞,表示具有某種可能性,例如,“現在天氣這么好,怎么能下雨呢J

d.表示“擅長”,例如,“我們這些人里,數他最能寫J

試題材料中加點的“能”所在的句子為“郭老頭能吃飯,斤半烙餅卷成一卷,攥在手里,

蘸一點汁,幾口就下去了”,這里的“能”屬于d類,表示“擅長”,“郭老頭能吃飯”表示

郭老頭在吃飯上有過人之處,飯量很大。此處的“能”可以被“很”“非?!钡瘸潭雀痹~修

第1頁共22頁

飾[1],例如,“郭老頭很能吃飯",而其他三類“能”不可以,這是d類“能”在形式上區

別于其他三種“能”的地方。

四個選項中的“能”可分為三類,A項和D項的“能”屬于a類①,表示有能力做某件

事,例如,A項中的“她”希望車廂里的人有能力看到自己。B項中的“能”屬于d類,句

子中的“數他能說”以及“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表明“他”十分善于表達。C項中的“能”

屬于b類,其中絕大多數公共場所不能吸煙的禁令基于控煙條例,屬于社會規范的范疇,因

而可以判斷其中的“能”屬于道義許可的類別。

這道題通過給“能”分類的方式考查學生對常用助動詞的理解,學生無須精確分辨每個

選項的“能”屬于哪一類,只需要調動自己的語言能力,將選項與文本中的句子一一比較,

找出同類即可作答。題目的難度不大,但要求學生對自己掌握的語言知識有所思考和分析,

呼應課程標準中“將積累的語言材料和學習的語文知識結構化,將言語活動經驗逐漸轉化為

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語言實踐中自覺地運用”的課程目標。

[例2]下列句子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

的一項是(2023年全國語文新課標II卷第20題)

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p>

B.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

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

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本題涉及疑問代詞的用法,在漢語中,疑問代詞所在的句子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類別[2]。

a.疑問,例如,“張三請了誰?!?/p>

b.虛指(存在量化),例如,”張三肯定請了誰

c.任指(全稱量化),例如,“張三誰都請了?!?/p>

d.承指,例如,“張三請誰,李四就請誰J

本題中的A、D兩個選項都屬于a類。B項屬于c類,意為“生活中所有人都需要表達

和交流”,具有全稱量化的意義。C項顯然不屬于b、c、d類,從形式上來看,它是疑問句,

詢問的是知道“他”生氣的人是誰;但與疑問句不同,它不要求回答,也不指稱命題的集合,

整個句子表達的意義是“誰也沒料到他會生氣”,可以視為一個反問句,也有學者認為“誰

知道”可以視為一個整體的習用語[3]o

本題以疑問代詞為考查內容,有望引起學生對相關語言現象的關注和思考。學生在日常

語言生活中對疑問代詞的認識可能主要限于a類,但本題要求他們分析、思考疑問代適的其

他用法。對于題目給出的四個選項,學生可能無法給出準確的分類,但其中除了答案選項,

其他三個選項都可以認為是疑問句或反問句,“誰”的用法與題干給出的“耳機一戴,誰也

不愛”有明顯的差別,題目難度不大,學生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與原句屬于同一類型的是哪

個選項。

第2頁共22頁

2.對詞法的考查

【例4】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早”,說說它們與“處、微、早”相比,

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2023年全國語文新課標I卷第20題)

本題涉及漢語中很有特點的重疊現象,題干中給出的三個語素“處、早、微”所指稱的

內容各不相同,它們重疊后發生的變化也不相同。“處”指稱地點,重疊后具有全稱量化的

含義,即表示“每一處”,而“微”與“早”的重疊則表示程度加大。學生理解原本的三個

語素以及重疊后詞語的意義,通過比較即可得出答案。這道題并不要求學生回答指稱不同帶

來的重疊意義的區別,也不要求學生回答出“周遍義”“全稱量化”等專業術語,因此題目

難度得到了控制,考查范圍沒有超出課程標準的規定,同時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指稱、話性與

重疊的關系,進而對漢語的語言現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3.對句式的考查

[例4]下列句子中畫橫線部分與文中畫橫線部分的語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2023年語文全國乙卷第18題)

A.稗子的葉很像稻葉,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說話辦事一定要公私分明,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從今以后,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們倆井水不犯河水。

D.瞧那個小姑娘,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個美人胚子。

漢語中的“A是A,B是B……”是一種頗具特色的結構,它一般可以表達兩種意義。第

一種表示區別,即A、B等屬于不同事物,毫無關聯,例如下面的a句;第二種表示A、B

等事物均具有符合自身要求的良好特質,例如下面的b句。

a.諸位放心,從此她是她,我是我,再也不吵嘴。(老舍《駱駝祥子》)

b.二妹妹你大概也看見過,太仆寺街齊家的大姑娘,模樣是模樣,活計是活計,又識文

斷字,又不瘋野……(老舍《離婚》)

a中“她是她,我是我”表示“她”與“我”不再有任何關系。b中“模樣是模樣,活

計是活計”表示這位姑娘用貌端正,心靈手巧,模樣和活計都很好,并不強調二者之間的區

別。

本題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為“渾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領子是領子,一個紐扣也

不短”,這里“袖子是袖子,領子是領子”表示袖子和領子打理得干凈整潔,屬于第二類用

法。選項中A、B、C均屬于第一類,表達的含義是二者沒有關系。

本題采用“A是A,B是B”作為考查內容,學生在日常的語言生活中可能對此缺乏關注,

初看題時可能會有困惑。但題目中的選項只表達兩種意義,且每個選項中“A是A,B是B”

句式的用法都十分典型,語境也提供了足夠的信息可供判斷,因此題目難度并不大。

【必備知識】

第3頁共22頁

5.選擇關系:幾個分句分別說出幾件事情,需要從中選擇一件。常用關聯詞語有:“是……

還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還是……”“要么……要么……

6.因果關系: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結果,后一部分表示結果或原因。常用關聯詞

語有:“因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因此……

7.假設關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紹一種假設情況,后面一部分是假設的情況實現后要產

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有:“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

是……就……””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

8.條件關系:句子前面提出條件,后面說明在這種條件下會產生的結果。常用關聯詞語

有:“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總……”“除非……

才……”“無論(不論、不管、任憑)……都(也、還)……

04成語誤用的類型

1.褒貶不分。

成語當中相當一部分是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的,或貶義,或褒義,或中性,在平時運用

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和表達意義的需要,選擇色彩鮮明的成語,不能混淆

其色彩界限,否則,就會犯感情色彩不當的錯誤。

例: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

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處心積慮”,意指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

2.輕重不分。

有些成語詞義較重,有些成語詞義較輕,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境選用輕重適度的成語,

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例:全廠涌現出四個“先進集體”,一百多位“先進個人”,可歌可泣的事跡不勝枚舉。

(“可歌可泣”是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用在這里明顯大詞小用。)

3.望文生義。

成語往往是由典故總結引申而來,當我們不知道這些典故或者由來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就是望文生義,直接通過字面意思來解讀成語。

如:“有段時間,滬深股市指數波動非常大,有時一天上漲幾百點,有時一天下跌幾百

點,漲跌幅度之大令人嘆為觀止句中成語“嘆為觀止”使用不恰當,犯了望文生義的錯

誤。“嘆為觀止”是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而句中是感嘆、驚訝的意思。

4.用錯對象。

每個成語的使用都有其適用的對象,如果在使用時不分對象,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如:“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

龍,產品供不應求J“車水馬龍”是說人車往來不絕或形容繁華的情景,用在這里與人們

爭著購買鮮花這個對象不合。有些成語有固定的使用范圍,如果不顧成語的使用對象和范圍

亂用成語,就很容易造成“牛頭不對馬嘴”的后果。

第5頁共22頁

5.謙敬錯位。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

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中就會產生錯誤。

如:“老李從小就養成了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遇到問題,總是不恥下問,及時向同事、

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薄安粣u下問”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

為可恥。而句中說的是老李向同事、親朋好友甚至左鄰右舍請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識多

少的問題,謙敬色彩不當,

6.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沒有錯誤,但從邏輯事理的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

主要表現為前后矛盾。

如:“拖拉機司機急于趕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徑,沿著江邊小道行駛,不料駕駛失控,

出了車禍?!薄傲肀脔鑿健痹馐橇硗忾_辟一條路,即比喻另創一種風格或方法。這里如用原

意,與“沿著江邊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語的意義和整個句子的語義,就極有可能使

成語的意義和句子的語義矛盾。

7.不合語境。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成語的使用恰當與否,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句表意的需要。如

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調,使用就是不恰當的。

如:“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歡孩子,孩子也喜歡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用于困難環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給的環境卻洋溢著幸福的氣氛,所以“相

濡以沫”用在這里與語境不相吻合。

8.表意重復。

每個成語都有其特定的意思,如果不理解很容易犯語義重復的錯誤。

如:那感人的場面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印象非常深刻。句中的“記憶猶新”本就是還記

得非常清楚,印象很深刻的意思,與后面的“印象非常深刻”一詞在意思上有重復,可將“印

象非常深刻”刪去。

05關聯詞語誤用

1.關聯詞語錯用。

關聯詞語錯用,是指根據句子的意思,本來該用某一個關聯詞語,卻錯用了另一個關聯

詞語,造成了關聯詞語與所要表達的意思不一致。

2.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關聯詞語,一般都是成對搭配使用,不能隨意改換,否則就會影響意思的準確表達。

3.關聯詞語位置不當。

一般情況下,關聯詞語的位置是固定的,如果擺得不對,就會使句子不通順,意思不清

楚。

第6頁共22頁

4.關聯詞語殘缺或贅余。

有時,關聯詞語不必用卻濫用,就會使句子顯得啰唆生硬,甚至不能準確地表達語意。

06詞語的辨析方法

1.從詞的構成上分析

如“周密一一嚴密一一精密”,其辨析重點在“周、嚴、精”三字上,“周”意在全,“嚴”

意在緊,“精”意在細。

2.從詞語意義上辨析

辨析過程中,可根據語意的輕重來判斷,如“優良——優秀”,語意前輕后重;也可根

據范圍的大小來判斷,如“戰役一戰爭”,范圍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學一教育”,

范圍前者小而后者大。

3.從詞語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鼓勵一鼓動”兩詞,前者是褒義詞,后者是貶義詞:又如“機智一狡猾”,前

者是褒義詞,后者是貶義詞。

4.從語體色彩上辨析

一般地說,口語表達比較親切、和諧,書面語表達則嚴肅、莊重。如“媽媽一一母親”,

前者是口語表達較親切,后者是書面語表達比較莊重,又如“惦記一思念”,前者用于口

語,后者用于書面語。

5.從語法功能上辨析

在辨析過程中根據搭配的對象來判斷,如“頒布一頒發”兩詞,“頒布”通常和法律、

法規、條例等詞相搭配,而“頒發”側重于授予、發出,對象通常是證書、獎品等。還可根

據造句的習慣來判斷。如“就義一獻身”,可以說“英勇就義”,也可以說“英勇獻身”,

而“獻身革命”就不能說成“就義革命”。

【方法點撥】

易錯點1

有些詞語雖然意義相近,但適用對象不同,要注意辨析。如“交流”與“交換”,“交流”

一般是思想、經驗等抽象的事物;“交換”可以是意見,也可以是物品。再如“敲詐勒索”

“巧取豪奪”都有“強力搶占財物”的意思,但“敲詐勒索”指依仗勢力或用威脅、欺騙手

段,其對象是錢物:“巧取豪奪”指用欺詐的手段取得或憑強力奪取,其對象可以是錢財、

物品,也可以是權力、職位等。

第7頁共22頁

易錯點撥:近義詞語辨析,考生可以通過分析語義側重點或借助語境展開:

⑴同中辨異,看語素辨別詞語的語義側重點。比較兩個詞語的差別,若兩個詞語本身

存在相同的語素,可以抓住不同語素來區分兩個詞語。例如“遐想”和“聯想”,不同的語

素是“遐”和“聯”,這兩個語素的不同意思就是兩個詞語意思的側重點。

(2)分析語境,進行比對。將語義側重點與語境隱含的信息進行比對,做出判斷。如中

“比肩”和“媲美”,兩者的語義側重點有差異,前者多用于人,也能用于物,而后者多用

于物,結合語境”店鋪里的裁縫”,便可得到答案。此外,也可以利用語境反推,快速排除

錯誤選項。語境中如果不含有某個詞語的語義側重點,便可將其排除。

1.近義詞語的適用主體不同

[慘絕人寰/慘無人道]前者用于物,不能用來形容人;后者常用來形容人。

[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前者用于人,后者用于人或物。

[不一而足/不能自已]前者用于物,后者用于人。

[聲名鵲起/風生水起]前者指人的名聲,后者用于事情的發展。

2.近義詞語同用于物,但形容的對象不同

[愛憎分明/涇渭分明]前者用于形容思想感情的界限,后者用于形容是非的界限。

[不脛而走/不翼而飛]前者用于形容消息,后者多用于形容消息、言論或東西等。

[獨辟蹊徑/推陳出新]前者用于形容風格、方法,后者多用于形容產品的新。

[相激相蕩/相輔相庇]前者多用于形容戰爭,后者用于形容相互配合的兩個事物。

[肆無忌憚/汪洋恣肆]前者多指人的行事,后者用于形容文筆、言談等。

易錯點2

有些近義詞語基本意義相近,但是詞義的輕重有所不同。如:違反,用于法則、規程、

政策、紀律,詞義較輕;違犯,用于法規等,詞義較重。有些近義詞語適用范圍有大小,詞

義有輕重,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范圍大小合適的成語。如邊界、邊

境、邊疆,范圍逐一擴大,

易錯點撥:語義輕重問題主要包括小詞大用、大詞小用、語義過輕、語義過重等??忌?/p>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選用詞語。

(1)積累常見的在語義上存在輕重差異的詞。如(前輕后重):懲罰一制裁,放任一放縱,

批評一批判,特別一尤其,聲名鵲起一大名鼎鼎,名列前茅一獨占鰲頭,稱斤掂兩一斤斤計

較,自慚形穢一無地自容,等等。

(2)結合語境,選擇恰當的詞語。詞語的辨析不能只考慮詞語本身的意義和特點,一定

要將其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考慮,比對語義的輕重,然后選擇與語境相符合的詞語。

成語選用如何避免輕重不當

第8頁共22頁

考生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準確把握語境描述的輕重程度;二是準確把握成語語意的

輕重程度;三是歸類整理常見易錯的、輕重有別的成語,并經常溫習。

常見的輕重不當的成語有(前輕后重):

求之不得一夢寐以求拭目以待一翹首以待不可或缺一至關重要耳聞目睹一耳濡

目染聲名鵲起一大名鼎鼎交口稱贊一拍手稱快初露鋒芒一脫穎而出首屈一指一獨

占鰲頭

易錯點3

詞語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貶、中三種。語體色彩分書面

語和口頭語。熟悉詞語的不同色彩,便于我們準確使用詞語。如鼓舞、鼓動、煽動,分別是

褒義、中性、貶義。再如“躍躍欲試”“蠢蠢欲動”都指準備有所行動,“躍躍欲試”指心里

急切地想試試,是中性詞;而“蠢蠢欲動”指敵人準備進行破壞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是貶

義詞。

易錯點撥:有褒義色彩的成語,通常表達肯定、贊揚的情感態度;而含貶義色彩的成語,

則表達否定與批判的情感態度;介于二者之間的則是中性色彩的成語。在使用過程中,必須

辨清褒貶,否則就容易犯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

積累速記

易褒詞貶用的成語有:慘淡經營、侃侃而談、洋洋大觀、盛極一時、目無全牛、不刊之

論等。

易貶詞褒用的成語有:推波助瀾、沐猴而冠、越俎代庖、瓦釜雷鳴、孤芳自賞、溢美之

詞、舞文弄墨、巧言令色、一哄而上、昭然若揭等。

常見的語意重復:涉及到、付諸于、來自于'實屬是、并非是、約……左右、過分……

溢美之詞、非常懸殊、差距懸殊、您的令愛、再次復發、第一部處女作、獨自孑然一身、更

加彌足珍貴、人為地蓄意破壞、被人貽笑大方、各自分道揚鑲、破天荒第一次、真知灼見的

意見、正方興未艾、人民生靈涂炭、看得眼花繚亂、目前的當務之急、共同協商、特殊嗜好、

越來越歷久彌新、一天天三臻完善、責無旁貸的責任、還記憶猶新、各種形形色色的、三令

五申地強調、沒料到會受到不虞之譽、一覽無余地看到等。

判斷不合語法的角度

1.詞性誤用。現代漢語中,謂語一般由動詞、形容詞充當,有些詞語不能加賓語,有

的則可以;副詞,只能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等,不能修飾名詞。

2.否定誤用。有些詞語只能用于否定句、疑問句、反問句,用于其他類型的句子則屬

于誤用。

3.功能混亂。詞語在句中的語法作用往往還受其意義、使用對象、結構構成方式等的

影響??忌Y合句子實際情況及上述各要素展開分析,看是否存在語法功能混亂的情況。

第9頁共22頁

【類題舉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三國演義》不只在塑造英雄形象方面很值得稱道,其吸引讀者的,還有書中數不勝數、

的斗智斗勇情節。作者對戰爭的各個方面,如雙方的戰略戰術、力量對比、地位

轉化等都做了生動細致的描寫,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既寫出了戰爭的激烈、緊張、驚險,而又不顯得過于慘烈,具有昂揚向上的格調。在表現方

式上,則從容不迫,,動中有靜,有張有弛.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靛在尊

重基本史實的前提下,表露鮮明的傾向。例如當陽之戰,劉備遭到慘敗,丟妻指子,三千軍

馬只剩百余騎。作者沒有回避這一事實,卻從不同角度為劉備的失敗作解釋。作品描寫劉備

寧肯逃亡,也“不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沒有把荊州作為安身之地,又不忍拋棄追隨他的

百姓,這就從道義上為劉備的失敗爭得了讀者的同情。他還地把關羽、諸葛亮這

兩個關鍵人物安排到外地,既使他們免受戰敗之辱,也暗示了劉備失敗與此有關。

1.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精彩紛呈②娓娓道來③別具匠心

【解析】第一處,填寫“精彩紛呈”。精彩紛呈:精彩,出色的。紛,多,雜亂。呈,

顯出,露出。精彩的、美好的場面和事物紛紛在眼前呈現出來。語境中“斗智斗勇情節”就

是對精彩的場面而言的,所以,此處填寫“精彩紛呈”。

第二處,填寫“娓娓道來”。娓娓道來:連續不斷地說、生動地談論。形容談論不倦或

說話動聽。前面有“從容不迫”,說明不慌不忙;“動中有靜,有張有弛”說明說話生動、動

聽;所以,此處填寫“娓娓道來”。

第三處,填寫“別具匠心”。別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學藝術方面創造性

的構思。指在技巧和藝術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把關羽、諸葛亮這兩個關鍵人物

安排到外地”就是一個巧妙的構思,“既使他們免受戰敗之辱,也暗示了劉備失敗與此有關”

體現了構思的效果,所以,此處填寫“別具匠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歲月之筆是這樣作畫的:先用細雨在墻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濕霧一層一層地泅染,

白墻上就顯出__________的線條和大大小小的斑點。論層次,這里有美術課上講的黑、白、

灰的過渡;論形狀,則云海波濤、春風楊柳、山石嶙峋,勝過一本《芥子園畫譜》。

但歲月之筆并不滿足于平面的藝術。白它從白墻這里刻出一道痕,那里鏟去一塊皮,有

時還隨意抽去一塊磚,甚至推倒半堵墻。然后,再借來自的種子,乘著風和雨,

漫天搖落在墻頭。那些綠色的生命便_________地棲身到磚縫里,墻皮間、紅土中,甚至就

借著一絲濕氣黏附在光潔的墻面上。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綠肥作物,這時也飛上墻頭,

從葉間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來的田野;有名“竊衣”的,是隱身高手,它開著白色的

小花,籽帶絨毛,總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戶墻角;有一種野草萄,酸酸甜甜,名

第10頁共22頁

“蓬藁”,唐人賈島的詩里居然寫到它:“別后解餐蓬藁子,向前未識牡丹花?!?/p>

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縱橫交錯②四面八方③悄無聲息

【解析】第一處,填寫“縱橫交錯”??v橫交錯:縱,南北方向;橫,東西方向;交錯,

交叉;錯雜。橫的豎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況十分復雜。因為“一遍一遍刷洗”“一

層一層泅染”,所以墻面上會留下橫七豎八、縱橫交錯的印痕。所以,此處填寫“縱橫交錯”。

第二處,填寫“四面八方”。四面八方:指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四面指東南西北,八

方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來自”暗示方向,“乘著”暗示遠方,所

以,此處填寫“四面八方工

第三處,填寫“悄無聲息”。悄無聲息:形容沒有聲音或聲音很輕。那些來自四面八方

的種子棲身到磚縫里、墻皮間、紅土中,甚至就借著一絲濕氣黏附在光潔的墻面上,空格處

填寫描寫這些種子的狀態,所以,此處填寫“悄無聲息,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神農溪發源于神農架南麓的溪河,湍急險惡卻又不失玲瓏秀麗,既溫順又剛烈,由南向

北穿行于深山峽谷之中,河流兩岸的山巖陡峭聳峙、,狹窄處如險峻關隘,崖壁

上鐘乳密布,怪石嶙峋。神農溪一路收納十幾條纏綿的山間小溪,好幾處飛流直下的瀑布,

形成各具“險、秀、雄”的綿竹峽、鸚鵡峽、龍昌峽。河水,形成一道道長短各

異、急緩不同的險灘,峽中既有深潭碧水,也有水深幾尺的淺灘,船兒行走于此,船底必與

河底的卵石摩擦,船工纖夫得跳下河去,肩扛船幫。若是落差高達幾米的急灘,船兒好似迫

不及待,只一晚就到了很遠的地方。但這條夾雜著遠古氣息以及樹木、藥草芳香的神農溪已

經,這是由于三峽大壩的修建,長江水位上漲、巫峽口回水進入神農溪,奔流湍

急的險灘變得平靜如鏡。溯源而上,那巍巍古老的原始森林也變得不再遙遠如夢。

3.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綿延不斷②迂回曲折③今非昔比

【解析】第一處,填寫“綿延不斷”。綿延不斷: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

斷地出現。“山巖陡峭聳峙”是從縱向看到的,然后橫向看就是“綿延不斷”,所以,此處填

寫“綿延不斷”。

第二處,填寫“迂回曲折”。迂回曲折:迂回,回旋,環繞。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常

比喻事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波折和反復。語境中用的是本義,“形成一道道長短各異、急緩

不同的險灘”是結果,空格處應該是原因,這種結果實怎么形成的,河道的蜿蜒曲折、迂回,

河面的寬窄疏廣等,所以,此處填寫“迂回曲折”。

第三處,填寫“今非昔比,今非昔比:現在不是過去所能比的了。形容如今變化很大。

前面有“遠古氣息”的修飾,后面有“三峽大壩的修建”現代因素,說明現代變化之大,所

以,此處填寫“今非昔比工

第11頁共22頁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覺醒年代》堪稱經典的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對歷史場景的完美再現,既有愚昧的晚

清遺老、殘暴的北洋軍閥,.守舊的儒學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響下率先覺醒的青年英才、尋

求救國良方的知識分子領袖,還有在近現代中華文化史上留下的諸多人物。除了

對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等人物的外,其他人物雖寥寥數筆卻極為傳神,

如魯迅、錢玄同、辜鴻銘、黃侃等人物均演繹得十分生動傳神,就連跟隨辜鴻銘的兩個封建

忠仆也刻畫得,

4.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雪泥鴻爪(豐功偉績)②精雕細琢③惟妙惟肖

【解析】第一處,填寫“雪泥鴻爪”。雪泥鴻爪:原意為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

后比喻遺留的痕跡。語境是說在中華文化史上遺留痕跡,所以,此處填寫“雪泥鴻爪”。另

外從貢獻上也可填寫“豐功偉績”。但全段都是從人物刻畫角度描繪的,“雪泥鴻爪”最正確。

第二處,填寫“精雕細琢”。精雕細琢:精心細致的雕刻琢磨。形容做事仔細用心。多

指藝術品的創作。語境是說電視劇《覺醒年代》對革命者精心細致的刻畫,與后面的“寥寥

數筆”相對比,所以,此處填寫“精雕細琢”。

第三空處,填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語境是說形象刻畫

十分生動傳神,非常逼真,所以,此處填寫“惟妙惟肖

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杭州變臨安、南京變金陵、西安變長安……”一夜之間,冬雪的銀裝素裹,把許多歷

史文化名城帶回到了的詩畫意境中。一幀幀美不勝收的雪景圖,引發了人們對“詩

意中國”的審美共鳴,打量那些刷屏的雪景照片,有一種現象耐人尋味:雪落在那些“高大

上”的現代建筑上時,顯得平淡無奇;而當長橋短亭、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等與皚皚白雪相

遇時,總能呈現出讓人驚嘆的構圖與意境。

那些“美到哭”的雪景,仿佛把人們的思緒帶回到了唐詩宋詞、水墨丹青的世界當中。

不管時代怎么發展變化、城市如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物質上的滿足,

更有精神上的愉悅。然而,在“推倒重來”和“硬化一切”的思維下,不少奇山異水面目全

非、不少文物古建__________……大雪每年來去,不可能真正重構城市的肌理和面目。然而,

人們對“詩意中國”的審美共鳴,無疑是一種必要的提醒:留住詩意中國,給我們的鄉愁多

留一些位置和空間。

5.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如夢如幻②日新月異③轟然倒下

【解析】第一處,填寫“如夢如幻”。如夢似幻:意為很美,朦朦朧朧,不像是在現實

中,像夢又像幻覺,指人的感受,多指美好事物,也有鏡花水月的意思。后文的“詩畫意境”

說明意境如詩如畫,由此想到如夢如幻,所以,此處填寫“如夢如幻

第12頁共22頁

第二處,填寫“日新月異”。日新月異:意思是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指發展

或進步迅速,不斷出現新事物、新氣象。根據前面時代的“發展變化”,推測后文城市的“日

新月異”,所以,此處填寫“日新月異”。

第三處,填寫“轟然倒下”。轟然倒下:轟的一聲都倒下。有點讓人猝不及防的樣子。

前文有“推倒重來”的思維,又有“奇山異水面目全非”狀況,自然聯想文物古建轟然倒下,

所以,此處填寫“轟然倒下”。

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媒介成為必需品,與人們的工作和

生活O媒介是一座橋梁,聯通了人們與外面的世界。網課、網絡會議、網上辦公、

網絡購物以及各種App高頻率地出現,融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青少年可以運用各種媒介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這不但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且能提高他們的辨識力: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媒介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今,媒介無處不

在,各種的信息鋪天蓋地。青少年涉世未深,思想單純,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而

迷失方向。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網上虛擬世畀而與現實環境脫節,這導致的精神空虛'文化斷

裂、學業荒廢、人際關系冷漠等問題屢見不鮮。

6.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答案】①眾志成城②息息相關③良莠不齊

【解析】第一處,填寫“眾志成城”。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像城墻一樣不可摧毀;比

喻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就能取得成功。語境就是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團結

一致,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以,此處填寫“眾志成城工

第二處,填寫“息息相關”。息息相關:呼吸相關聯,比喻關系非常密切。從后文媒介

“融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出與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此處填寫“息息

相關”。

第三處,填寫“良莠不齊”。良莠不齊: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從后文“青少年涉世未

深,思想單純,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而迷失方向”可以看出,這里的信息有良的,還有不良

的,所以,此處填寫“良莠不齊”。

【典題例析】

例一【高考真考?選擇題型?2023年高考新課標U卷】

“耳機一戴,誰也不愛”。周圍的世界有時太嘈雜了,但想安靜一下不被打擾也很容易,

只要戴上耳機就行。.....

下列句子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B)

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R.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

第13頁共22頁

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

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解析】A.表示疑問,“誰主沉浮",“誰”指“什么人”,是毛澤東的設問。B.表示任

指,“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中“誰”是指“任何人二C.表示虛指,“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

中“誰”與“知道”一起,表示“不料”的意D.表示定指,“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誰”

是指說話者和聽話者雙方都十分確定的一類人,《誰是最可愛的人》原文指人民志愿軍。

【拓展】“誰”的意義和用法

1.疑問代詞。①問人。例:誰知道這道題目答案?②用在反問語氣里,表示沒有一個人;

誰能反對人是需要空氣才能存活?③誰知道?!罢l知道”有時候是“不料”的意思。例:誰

知道他竟然生氣了。

2.虛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無須說出姓名和說不出姓名的人,例:①我的書不知道被?

拿走了。②今天沒有誰來過。

2.任指,表示任何人。

①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例;這件事誰也不如道。

大家比著干,誰都不肯落后。

②主語和賓語都用“誰”,指不同的人,表示彼此一樣。例:他們倆誰也說不服誰。

③兩個“誰”字前后照應,指相同的人。例:大家看誰合適,就選誰當代表。

例二【高考真題-主觀題型-2022年新高考H卷】

文中寫到自己的祖父,沒有一處使用“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參考答案】①“他”通常指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體

現了作者對祖父的尊重,也表現了二人關系非常親近;②反復說“祖父”,給人心心念念的

感覺,表達了作者對祖父的留戀。

例三【高考真題?主觀題型?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

自上中學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進了這個面積不大的地方,交費、開票、整理

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經常會發出這樣的問話:我臉洗得干凈嗎?眼睛亮嗎?

牙齒露出來好,還是不露出來好?我們男孩平時不大在意的問題,照相的時候會一下子冒出

來。不過沒關系,旁邊總會有別的人提醒:你臉上粘了個東西,你頭發亂了,你牙上有韭菜。

文中畫橫線的兩處,都由三句話并列而成,但第一處主語“我”只出現一次,第二處

主語“你”再三出現,二者的表達效果有什么差別?請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

①第一處三句話共用一個“我”,比較緊湊,體現了說話者的急切,也照應了下文“一

下子冒出來”。三句話很可能是一個人連續說的。②第二處三句話有三個“你”,比較松散,

顯得說話者不慌不忙。三句話很可能不是一個人說的,不是連續說的。

第14頁共22頁

【解題思路】文段中畫橫線的兩處都是三個句子并列。第一處三個句子只有第一句有

主語“我”,另外兩句都承前省略,形式上比較緊湊,相應的語義上也結合比較緊密,很可

能是對同一個人說的,話也出自同一人之口。當我們比較急切地進行表達的時候,往往會省

略重復的、不重要的部分,只說出關鍵信息。這三個句子會讓人感覺語氣比較急促,和下文

的“一下子冒出來”相呼應。第二處的三個句子都是主謂齊全的句子,主語都是“你”。和

第一處相比,句與句的聯系比較松散,沒有急切感。從語言的經濟性角度來看,后面兩個“你”

似乎應該省略,但文中卻沒有省,這是因為不省略有著獨特的表達效果。''你"作為第二人

稱代詞,通常出現在交談晴境中,用來指稱交談的對象。從說話者的角度來說,交談對象可

以是變化的,那么“你”的指稱對象也會隨之改變,即說話者可以稱呼不同的人為“你”。交

談的對象可以是一對一,也可以是一對多,還可以是多對多。就這三個句子而言,很可能是

多個說話人多個聽話人同時在說在聽,給人以七嘴八舌的感覺,語義表達比較豐富。

【模擬練習】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文天祥威武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氣,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熠熠生輝。

B.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樸素的報國心,伴隨一生的選擇。為人民服務,則是一生

的信仰!他具有著不惆人的大愛情懷。

C.端午節,龍城龍舟賽拉開了戰幕,一只只疾馳的龍舟宛若蛟龍,在漱溪河水面上劈

波斬浪,承建不絕。

D.莊子一直歷行簡單樸素的生活,從不刻意追求物質享受,所以給人的印象難免有些

邀遢與下修邊幅“

2.下面的語段中,加點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人們千里萬里路地趕了來,只為瞻仰老樹,沒人在意那棵長在古樹之旁微下足道(A)

的小草。我作為一個人,都在古樹面前且慚形穢(B)了,小草你怎能不頂禮尊拜(C)?我

這樣想著,就蹲下來看著小草,在這樣一棵歷史久遠。竄麗學率(D)的古樹旁邊,你豈不

要羞愧死了?

A.AB.BC.C

D.D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

A.地方政府要用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特色的產業,不能盲目發展。

B.寫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如果一味的咬文嚼字,又有何意義呢?

C.他家雖然住在十幾層的高樓,但下面廣場上的音樂聲,每天振孽卷艘,讓他不得安

寧。

D.《朗讀者》是大家號聞不見的文化節目,像一道清流,掀起了全民朗讀的熱潮。

第15頁共22頁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這個學期將要結束,同學們共同學習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地出現在眼前。

B.剛剛去世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是與副茶實的“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C.端午節到來之際,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的輪番上演,引來了許多市民的衲手浮理。

D.今天的中國,科學發展目新月異,技術更迭風云變幻,讓世人刮目相看。

5.下列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刀具表演賽中,一位青年的神刀手以普通車工一半的時間迅速加工完一個工件,令

人嘆為觀止。

B.暮春時節,我漫步在大明湖畔,荷風陣陣,草代竄飛,不禁被這美景陶醉。

C.在《跨界歌王》的舞臺上,薛之謙的服裝精致得體,天有無縫.

D.響水“3.21”事故發生以后,一輛又一輛消防車搜陵而至,廣大消防官兵立刻不顧

生死地投入到搶險滅火的工作中。

6.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雖然科學畀對全球變暖化的影響程度尚有分歧,但若人類對溫室效應造成的危險無

人間浮,無非是玩火自焚,

B.“蛟龍”下潛龍宮,“嫦娥”探月取壤,“和諧號”跑出世界第一……紛至有來的喜訊

彰顯著中國智慧、中國速度。

C.你早晨說昨晚在書店里看書,下午又說昨晚在琴行練鋼琴,你這不是自照其說嗎,

你到底在干嘛?

D.這樣經過層層篩選、考核,最后招聘的人,自然是有真才實學的佼佼者,非但各副

牙買者不能混入,就是低能者也休想僥幸取勝。

7.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些偽劣藥品造成的危害真是駭人聽聞,藥品市場非整頓不可。

B.這天氣周而復筠:昨天還驕陽似火、熱浪撲人,今天就大雨傾盆、寒意逼人。

C.這故事編得天衣無縫,誰聽了都會以為是真的。

D.老師的聲音惠然則止,而同學們還沉醉在老師美妙的故事中。

8.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他繼承了家族的企業后,自手起家,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把事業越做越大。

B.《西游記》這部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抑物頓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C.逛了一天的公園,回到家我已經就凝力盡了。

D.同學們一個個無樓危半,談笑風生,教室里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9.下列加點詞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宵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縣城主城區道路兩側外燈結彩。

B.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深刻的思考在逐漸地銷聲匿跡。

第16頁共22頁

c.這道難題,在老師的反復講解下,同學們終于木御木情。

D.11月份南飛的鳥群,目里一切地從我們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現了喜歡的沙灘和沼

澤,也幾乎是一聲不響。

10.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這位女歌手有著天籟般的歌喉,聲音△木三分,贏得了觀眾們的掌聲。

B.李波和王成關系很好,平時總是摩后接蹉,形影不離。

C.“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袁闊成先生將《三國》講活了,他那惟妙惟肖的講解

將人們帶進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

D.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電力發展規劃,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開發電源,發展電

力建設。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小明沉迷于電子游戲,老師曾多次批評教育他,但他仍然朱赤不泡。

B.這兄弟倆感情深厚,親密無間,無論什么時候都形影相吊。

C.我國的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輕心,謹防新冠病毒死灰復燃。

D.某公司連續若干年都沒有完成公司計劃,但上上下下都不以為林,讓外人詫異無比。

1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回顧走過的語文之旅,我們魯迅先生的腳步,感受“藤野先生”的人格

魅力;我們進入劉成章的內心,聆聽《安塞腰鼓》的旋律。我們既折服于英

雄的風采,也被“阿長”這樣的小人物深深感動……品讀每一篇課文都是

一次精神的洗禮,讓我們沉浸其中,O

A.追隨雄偉微乎其微流連忘返

B.跟隨雄偉微不足道難舍難分

C.追隨雄壯微不足道流連忘返

D.跟隨雄壯微乎其微難舍難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上的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這老頭子很細心,一定要知道,會罵

的。大家議論之后,歸結是不怕。他罵,我們要

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柏樹,_____當面叫他“八癩子”。

A.然而即使也況

且B.因而如

果便況且

C.然而如果便而

且D.因而即

使也而且

第17頁共22頁

【答案與解析】

1.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成語的辨析。

A.熠熠生輝:光彩閃擢的樣子;在該句中是為了形容文天祥的精神永垂不朽,所以使用

恰當;

B.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辛,憐憫人民的疾苦;在該句中形容吳孟超為人民服務的精

神,所以形容得當;

C.有誤,絡繹不絕:形容行人、車馬、船只等來往頻繁;在這里是用來形容比賽的“龍

舟”應該形容它們速度之快,而不應該說“龍舟”來往頻繁,所以使用錯誤;

D.不修邊幅:形容不注意衣著、容貌的整潔;在句中是形容莊子簡單樸素,不太注意自

己的形象的樣子,所以形容得當;

2.

【答案】D

【解析】

A.微不足道:意思是指意義、價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這里用來形容小草,符合句意,

使用正確;

B.自慚形穢:因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這里指的是古樹令人敬仰,“我”在古樹

面前感到慚槐,符合句意,使用正確;

C.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極點。這里指的是渺小的小草崇拜古樹,符合句意,使用正

確;

D.富麗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偉豪華。也形容詩文詞藻華麗。這里用來形容古樹,

使用對象有誤;

3.

【答案】C

【解析】

A.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妥善辦法。在此形容根據實際情況

發展適合本地特色的產業,使用正確;

第18頁共22頁

B.妙手偶得:指文學修養很高的人,由于偶發靈感而寫出的佳句、佳作。使用正確;

C.振聾發耳貴: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在此形容廣場上

的音樂聲大,望文生義,可改為“震耳欲聾”一詞;

D.喜聞樂見:喜歡聽,樂意看;形容很受歡迎。使用正確;

4.

【答案】B

【解析】

A.歷歷在目: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本句

用來形容現在與同學們共司學習的情景,不符合語境,使用不恰當;

B.名副其實: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符合。本句用來形容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

稱號與實際貢獻相符,使用恰當;

C.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本句用于形容市民觀看端午節活動,不符合語境,使用不恰當;

D.風云變幻;像風云那樣變化不定。比喻變幻動蕩的局勢,也比喻事物復雜、變化迅

速。本句用來形容中國科學技術發展速度快,對象誤用,使用不恰當;

5.

【答案】A

【解析】

A.嘆為觀止:現多贊嘆所見事物已好到極點。這里用來形容普通車工的精湛技藝,使

用正確;

B.草長鶯飛: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這里用來形容大明湖畔的美景,詞詒使用錯誤;

C.天衣無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綻或漏洞。多指文藝作品,不能用來形容

人穿的服裝,望文生義;

D.接踵而至:指人們前腳跟著后腳,接連不斷地來。形容來者很多,絡繹不絕,不能

形容來的消防車,對象錯誤;

6.

【答案】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