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抗日戰爭》課件_第1頁
《高中歷史抗日戰爭》課件_第2頁
《高中歷史抗日戰爭》課件_第3頁
《高中歷史抗日戰爭》課件_第4頁
《高中歷史抗日戰爭》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抗日戰爭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衛國戰爭。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艱苦斗爭,也是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英勇奮斗的偉大歷史篇章。by抗日戰爭概述戰爭背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中國人民被迫拿起武器進行抗擊。戰爭時間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戰爭性質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爭特點以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為目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全民族的抗戰。五四運動與國共合作1五四運動背景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憤慨,五四運動爆發。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國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國共合作,共同推翻北洋軍閥統治。3北伐戰爭國民革命軍取得重大勝利,北伐戰爭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五四運動的影響喚醒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促進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促進了中國民主思想的傳播,推動了中國民主運動的發展。國共合作的建立1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黨內部的政治斗爭2孫中山逝世蔣介石和汪精衛的爭奪3中共代表團赴蘇聯學習蘇聯經驗,推動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在北伐戰爭的背景下,孫中山逝世后,國民黨內部的政治斗爭加劇,蔣介石和汪精衛的爭奪愈演愈烈。為了維護國民革命的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赴蘇聯學習蘇聯經驗,推動國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戰爭與國民政府成立北伐戰爭目標北伐戰爭旨在統一中國,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結束軍閥割據的局面。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由國民黨領導,孫中山領導,在共產黨的協助下,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國民政府成立1927年,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標志著中國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民政府影響國民政府的成立為抗日戰爭的爆發奠定了基礎,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從東北到西安事變1九一八事變日本發動侵略戰爭2華北事變日本侵占華北3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扣押蔣介石4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中國人民經歷了長期的抗日戰爭,這段時期是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階段,也標志著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西安事變與第二次國共合作1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2和平談判國共兩黨達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3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西安事變是抗日戰爭爆發前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全面抗戰的爆發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借口丟失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拒絕,日軍遂炮轟宛平城,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開始了長達40多天的大屠殺,造成30多萬中國平民和戰俘遇難,震驚世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1937年11月,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八路軍與新四軍1八路軍八路軍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抗戰時期,八路軍主要在華北地區作戰。2新四軍新四軍是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主要活躍在華中地區。3戰略部署八路軍和新四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同的地區開展游擊戰,積極打擊日軍。4抗戰主力八路軍和新四軍作為抗戰的中流砥柱,在抗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八路軍的游擊戰術靈活機動八路軍善于利用地形,以靈活的戰術躲避日軍主力部隊,進行運動戰。他們采取快速突襲、圍點打援、伏擊等戰術,打亂日軍作戰計劃。以弱勝強八路軍利用地形優勢,與日軍進行游擊戰,避實擊虛,以較小的損失消滅敵軍。他們在敵后建立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抗日宣傳,動員更多人加入抗戰隊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作用領導人民抗戰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戰。指揮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制定抗日戰略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抗日戰略,動員和組織了人民群眾積極參戰,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重大戰役紀略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展現了愛國精神。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戰役取得重大勝利,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百團大戰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重創日軍,振奮了全國軍民士氣。臺兒莊戰役1938年3月,臺兒莊戰役取得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淞滬會戰防御戰中國軍隊在上海郊區與日軍展開激戰,試圖阻止日軍進攻上海市區。慘烈犧牲中日雙方都付出了慘重代價,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戰略目標中國軍隊力圖阻止日軍快速推進,為國民政府贏得戰略緩沖時間。重要意義淞滬會戰是抗戰初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展現了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和愛國精神。五四撤退背景1938年1月,日軍攻占南京后,轉而進攻徐州。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最終未能守住徐州。日軍在徐州會戰結束后,開始向南方推進,目標是攻占武漢。中國軍隊為阻止日軍進攻武漢,制定了“五四撤退”計劃。目的五四撤退的主要目的是將主力部隊從徐州撤回,以保存實力,并為武漢會戰做準備。這次撤退計劃包括:將正面戰場上的部隊撤回,并同時組織阻擊部隊,以延緩日軍的進攻速度。百團大戰八路軍戰士八路軍戰士英勇抗擊日軍侵略,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日軍日軍侵略者發動百團大戰,試圖消滅八路軍,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山西百團大戰主要發生在山西,八路軍在山西人民的支援下,取得了重大勝利。平型關戰役11.意義重大首次重創日軍,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心,扭轉了戰局。22.戰略部署八路軍積極準備,選擇地形有利的平型關伏擊日軍,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戰術優勢。33.戰斗過程八路軍以靈活的戰術和英勇的戰斗精神,重創日軍,繳獲大量武器裝備。44.影響深遠平型關戰役是抗戰初期中國軍民的一次重大勝利,證明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能力。長期抗戰的影響國際影響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打破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民族團結抗戰期間,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共赴國難,民族凝聚力空前提高,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經濟發展抗戰的艱苦環境促使中國工業體系的初步建立,為戰后經濟恢復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思想進步抗戰期間,中國人民的思想覺悟得到提高,民主意識和愛國精神不斷增強。抗戰的勝利1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22.戰爭結束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33.勝利來之不易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犧牲44.意義深遠徹底改變了中國命運抗戰中的犧牲與貢獻無數犧牲抗戰期間,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犧牲。無數軍民在戰場上英勇抗敵,獻出寶貴生命。他們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偉大貢獻中華民族在抗戰中展現出頑強不屈的精神,最終取得勝利。抗戰勝利不僅是民族的偉大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精神的傳承紀念館紀念館收藏文物,記錄歷史,激勵后人。教育傳承通過展覽、講座、影視作品等方式,將抗戰精神傳遞給下一代。老兵故事老兵們親身經歷,用他們的事跡激勵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記住犧牲的英雄,傳承他們勇敢、堅韌的精神。河北抗戰紀念館河北抗戰紀念館位于石家莊市,是一座重要的抗戰紀念場館。館內展出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文獻,生動再現了河北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紀念館設有抗戰史實展廳、英雄人物展廳、抗戰文物展廳等多個展區,全面展現了河北人民在抗戰中的貢獻,以及抗戰精神的傳承與發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廣場東側。紀念館建筑宏偉,館藏文物豐富,以史實為依據,全景展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程。紀念館以實物、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講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展現抗日戰爭的殘酷和艱辛,歌頌中國人民的英勇和偉大,弘揚抗戰精神,激勵后人。抗日戰爭的意義民族獨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民族復興抗日戰爭不僅保衛了國家主權,還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精神,為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世界反法西斯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貢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犧牲。精神傳承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后人不斷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對今天的啟示和平的可貴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了力量。團結的重要性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同抗擊侵略者,體現了團結就是力量。民族精神的傳承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自強不息抗戰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能維護國家安全。總結與思考歷史回顧抗日戰爭是一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紀念館紀念館是緬懷先烈、傳承精神的重要場所,激勵人們不忘歷史、珍愛和平。勝利與傳承抗戰勝利是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其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前進。歷史教學目標11.認識抗日戰爭全面了解抗日戰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掌握抗日戰爭的基本史實。22.理解抗日戰爭意義認識抗日戰爭對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以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33.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學習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傳承抗戰精神,激發愛國熱情。44.提升歷史素養通過學習抗日戰爭歷史,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教學內容重要事件抗日戰爭爆發、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抗戰勝利。重要人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葉挺、劉伯承、鄧小平、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宋美齡、戴笠、汪精衛。主要戰場華北戰場、華中戰場、華南戰場、東北戰場。主要戰役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平型關戰役。重要思想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以空間換取時間、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歷史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通過具體事例,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歷史事件,培養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比較研究法對比不同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